一种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843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棉纺、色纺和无纺等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色纺行业的发展,多种散纤维混合作为工艺流程的首个环节,混合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该行业主要依靠人工混合的方式进行生产,其工作过程是:待混合的不同品种的散纤维依靠人工按一定配比进行称重,然后一层一层均匀的抛洒在混棉台上,依靠人工自上而下来回抓取或抄取混合,这种混合方式能进行多种品种的纤维混合,品种总数不受限制,但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混合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混棉现场管理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采用了一些设备取代人工,由于没有专业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清洁困难等问题比较严重,对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阻碍。考虑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为减少人工对品质的影响,实现规模效益,各相关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型自动化程度高的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包括并排放置的至少两台干开机和与干开机数量相同且分别与相应的干开机出料口相连接的连续称量机,以及一台混棉帘子开棉机、一台凝棉器和一台混棉机;所述连续称量机的进料口与干开机的出料口相连接,连续称量机的出料口与混棉帘子开棉机进料口相连接,混棉帘子开棉机出料口通过风道与凝棉器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凝棉器的出料口接入混棉机的进料口;所述每台干开机的进料端设置有液压翻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开机是由依次相连的输送帘、预开松打手、第一匀棉打手、第一剥棉打手组成。所述混棉机是由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帘、第二匀棉打手、第二剥棉打手、以及与第一输送帘垂直放置的第二输送帘、第三匀棉打手、第三剥棉打手、和出口管道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完全代替操作工人在开松喂给混合阶段的使用,提高了纤维混合的均匀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品质的影响,减少清洁工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工作原理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中序号:1、液压翻斗 2、棉包 3、输送帘 4、预开松打手5、第一匀棉打手 6、第一剥棉打手 7、连续称量机 8、混棉帘子开棉机 9、风道 10、凝棉器 11、第一输送帘 12、第二匀棉打手13、第二剥棉打手 14、第二输送帘 15、第三匀棉打手 16、第三剥棉打手 17、出口管道 18干开机 19、混棉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的设备包括并排放置的至少两台干开机18和与干开机数量相同且分别与相应的干开机出料口相连接的连续称量机7,以及一台混棉帘子开棉机8、一台凝棉器10和一台混棉机19;所述连续称量机的进料口与干开机的出料口相连接,连续称量机的出料口与混棉帘子开棉机8进料口相连接,混棉帘子开棉机8出料口通过风道9与凝棉器10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凝棉器10的出料口接入混棉机的进料口;所述每台干开机的进料端设置有液压翻斗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开机是由依次相连的输送帘3、预开松打手4、第一匀棉打手5、第一剥棉打手6组成。所述混棉机是由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帘11、第二匀棉打手12、第二剥棉打手13、以及与第一输送帘11垂直放置的第二输送帘14、第三匀棉打手15、第三剥棉打手16、和出口管道17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适用于多种散纤维开松混合工艺,该工艺具有开松、喂给和混合多种功能。操作工人利用行车或者电动葫芦将不同品种或不同颜色的成包散纤维分别吊放于并排放置的2~6台干开机的液压翻斗上,不同品种或不同颜色的成包散纤维经过干开机中液压翻斗翻入干开机的输送帘上,通过输送帘送入预开松打手变成大棉块;大棉块经过第一匀棉打手、第一剥棉打手击打变成蓬松均匀的小棉块,小棉块经棉箱均匀铺设在连续称量机上,经过相应的连续称量机称量后依次连续落到混棉帘子开棉机混棉帘子上,形成不同层次的叠加,再一起输送至混棉帘子开棉机末端开松混合打手处,经打手开松混合后通过风道经凝棉器落到混棉机的第一输送帘上,由第一输送帘输送至第二匀棉打手,经过第二匀棉打手、第二剥棉打手击打开松混合,落入与第一输送帘垂直放置的第二输送帘上,再由第二输送帘输送至第三匀棉打手,经过第三匀棉打手、第三剥棉打手击打开松混合后,完成开松混合的过程,经出口管道进入下到工序。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整各打手和各帘子的速度、各打手和相关帘子的间距,能够满足对不同品种或不同颜色纤维的多次开松、混合,使混合后的纤维更加均匀一致,为下道工序提供可靠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