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226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制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条机。



背景技术:

在纺纱过程中先要将纺纱原料制成纤维条,通常都采用如图1中的制条机将纺纱原料制成纤维条,若干纺纱原料从进料口(虚线圆框所示)进入主机内,具体如图2和3所示,进料口包括:托板1及位于托板1前方的传送辊2,主机内部的制条部件拽住若干纺纱原料3通过传送辊2转动进入主机进行制条(箭头方向为纺纱原料3的运动方向),在纺纱原料3进入到主机内的制条部件时起到托举作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干纺纱原料3被制条部件从卷轴上拉出来到达进料口时通常很散乱,呈散开状,导致边缘的纺纱原料无法进入主机内,甚至缠绕在传送辊2的转轴处,因此在进料口处需要一个工人对纺纱原料进行疏导,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条机进料口纺纱原料散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条机,包括主机及位于主机前端的进料口,进料口包括托板及位于托板前端的传送辊,还包括:位于进料口前端的收紧装置,所述收紧装置包括:托盘及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所述托盘位于所述传送辊下方,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均与所述传送辊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板位于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且两个导向板的对称轴垂直于第一压辊的轴线。

其中,所述两个导向板呈喇叭形设置,所述小口端朝向所述传送辊。

其中,所述托盘前端边缘呈弧面。

其中,所述传送辊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

其中,所述挡板位于传送辊和托板之间的部分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延伸至所述托板。

本实用新型的制条机进料口前端设有导向板和两个压辊,在纺纱原料进入进料口前通过导向板对若干纺纱原料进行整理疏导,经过两个导向板之间的纺纱原料相对集中,不会呈散开状,避免了在传送辊的轴处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制条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制条机进料口处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制条机进料口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条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条机进料口前端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制条机进料口前端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7为图6的制条机进料口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制条机如图4和5所示,包括主机100及位于主机100前端的进料口,进料口包括托板1及位于托板1前端的传送辊2。制条机还包括:位于进料口前端的收紧装置200。收紧装置200包括:托盘4及设置在托盘4上的第一压辊5、第二压辊6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7,托盘4位于传送辊2下方。第一压辊5和第二压辊6均与所述传送辊2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板7位于第一压辊5和第二压辊6之间,且两个导向板7的对称轴垂直于第一压辊5的轴线。

本实施例的制条机进料口前端设有导向板7、第一压辊5和第二压辊6,在纺纱原料3进入进料口前通过导向板7对若干纺纱原料3进行整理疏导(箭头方向为纺纱原料3的运动方向),经过两个导向板7之间的纺纱原料3相对集中,不会呈散开状,避免了在传送辊2的轴处发生缠绕。因此在制条时不需要工人在进料口对纺纱原料3进行疏导,节省了人力成本。

具体地,第二压辊6位于传送辊2的下方,使得第二压辊6和传送辊2之间有一定的拉力,避免第二压辊6和传送辊2之间的纺纱原料3由于松散而散开。

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板7呈喇叭形设置,小口端朝向传送辊2,喇叭形使得经过导向板7的若干纺纱原料3相对集中,即使后续由于传送辊2转动发生散开,也能保证纺纱原料3的宽度在不超过传送辊2的长度及托板1的宽度,进一步地避免了在传送辊2的轴处发生缠绕。

如图5所示虚线框中所示,托盘4前端边缘呈弧面,使得纺纱原料3更顺畅地通过,不会发生剐蹭,避免纺纱原料3在托盘4前端边缘残留。

如图6和7所示,传送辊2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8,以防纺纱原料3向两边扩散。进一步地,挡板8位于传送辊2和托板1之间的部分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延伸至托板1,保证纺纱原料3在传送过程中始终在托板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