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40001发布日期:2018-12-28 20:5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分布均匀、发热均匀、使用安全、应用广的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该新型碳纤维发热纸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可用于室内供暖发热装置及屏蔽材料等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纤维状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优异的拉伸性能及热学、电学性能的优点,尤其是它的远红外电-热辐射转换率高于70%,而且还放射出5um-20um的远红外线,这是适应人体血液循环,具有保健功能的远红外波。碳纤维发热纸可用于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已经在室内供暖、发热装置及屏蔽材料几个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发明专利cn1889795a提出的一种利用造纸纸浆和人造纤维及碳纤维抄造成纸,涂布碳粉混合物,加入银、铜电极线制造多功能发热体的方法,但是存在碳粉易脱落,纸张强度不高,发热不均匀的情况;发明专利cn102182100a提出的一种利用纸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石墨烯抄造成碳纤维发热纸的制备方法,但是石墨烯价格昂贵,使得产品成本上升。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克服了成本高及发热不均匀的缺点,得到的该新型碳纤维发热纸具有工艺简单、强度及韧性好、发热均匀、吸声隔噪、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成本高,发热不均匀两个方面内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和性能优异的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新型碳纤维发热纸是选用不同尺寸碳纤维和麻纤维混合抄造成纸,后涂布或浸渍碳粉分散液热压成纸的制备方法。发明所选麻纤维比一般的木纤维具有纤维长而坚韧,与碳纤维混合较好的优点。麻纤维经过打浆后纤维帚化现象更加严重,形成的交织点更多,可与不同尺寸碳纤维形成较多交接从而构成蓬松的三维网状体系结构,且麻纤维的细胞孔腔结构具有吸声隔噪的功能且强度韧性好,因此适用于室内发热取暖墙纸。麻纤维的吸湿性、耐热性能较好,不易产生静电可适当提高碳纤维比例,加大加热功率使房间的加热取暖速度更快。碳纤维中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及拉伸性能、粘胶基碳纤维具优异导电功能,可混合使用使得碳纤维纸性能更佳。同时由于碳粉分散液中的水溶性粘合剂的固定作用,使得可以得到致密、层次均匀、导电性能好的新型碳纤维发热纸。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度为2mm-80mm、直径为2um-10um的两种或三种不同型号的碳纤维混合,作为发热纸的核心骨架;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占一定比重的麻纤维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加入水中,加入分散剂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0%;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一定质量的直径为2nm-40nm的碳粉、导电聚合物、分散剂、有机溶剂和水溶性粘合剂混合制成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浸渍或者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低于15%;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30℃-300℃)和压力(1mpa-100mpa)下处理10s-6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发热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及沥青基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麻纤维为剑麻,亚麻、苎麻及黄麻纤维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麻纤维具有纤维长而强度及韧性好的性能,打浆度控制为40°sr-60°s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纤维和植物纤维的质量比为1:1~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纸抄造过程使用的分散剂为peo(聚氧化乙烯)或者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为麻纤维的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粉分散液中的导电聚合物由聚噻吩、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粉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或者乙酸乙酯或者二甲亚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粉分散液中的分散剂为硬脂酰胺或者己烯基双硬脂酰胺或者硬脂酸单甘油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粉分散液中的水溶性粘合剂为环氧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浸渍方式有等体积浸渍法和过量浸渍法,涂布方式有辊涂法及喷涂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造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性能优异、成本低等特点;

2.厚度为0.01mm-2.0mm,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具有导电发热均匀、吸音隔噪、纸张强度及韧性好等优点;

3.该技术方法相比传统的镍铬耐热合金线电阻热的发热体以及以石墨烯为原料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既有更好的发热导电性的优点,又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且工艺制作简单,生产使用安全,有利于生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碳纤维发热纸发热红外成像图;

图2为碳纤维发热纸扫描电镜图;

图3为不同碳纤维添加量的碳纤维发热纸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图3中:1#碳纤维发热纸中碳纤维添加量8%,定量为80g/m2;2#碳纤维发热纸中碳纤维添加量10%,定量为80g/m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下面实施例中,材料复合过程采用平板硫化机,其中发热技术指标按照gb/t4564-2008中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检测;辐射面电-热辐射转换率是指碳纤维纸在通电发热时消耗的电能转换为热辐射能量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产品的发热效率越高。材料厚度测试按照gb/t20220-2006进行。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4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4mm、直径为4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长6mm、直径为4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2:1:1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亚麻纤维按2: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3:2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1%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8%;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10nm的碳粉、聚噻吩、硬脂酰胺、乙醇和环氧树脂按2:1:1:3: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浸渍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2%;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00℃和压力2mpa下处理2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5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5%、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2%。

实例2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4mm、直径为4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4um的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及长16mm、直径为4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3:1:1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黄麻纤维按2: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1:1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1%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9%;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8nm的碳粉、聚吡咯、硬脂酰胺、乙醇和环氧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浸渍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3%;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05℃和压力2mpa下处理4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70g/m2,拉伸强度为55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6%、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

实例3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4mm、直径为6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长16mm、直径为6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2:1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亚麻纤维、苎麻纤维按2: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4:3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7%;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9nm的碳粉、聚噻吩、硬脂酰胺、乙酸乙酯和环氧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4%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2%;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10℃和压力2mpa下处理5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6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7%、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05%。

实例4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8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4mm、直径为8um的沥青基碳纤维及长8mm、直径为8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3:1:2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黄麻纤维按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3:2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8%;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8nm的碳粉、聚吡咯、硬脂酰胺、乙醇和丙烯酸树脂按1:1:1:3: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4%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2%;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15℃和压力3mpa下处理15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70g/m2,拉伸强度为50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7%、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

实例5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8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8um的黏胶基碳纤维及长16mm、直径为8um的沥青碳纤维按3:1:2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亚麻纤维按2: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1:1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2%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8%;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10nm的碳粉、聚苯胺、硬脂酰胺、乙酸乙酯和丙烯酸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浸渍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3%;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10℃和压力3mpa下处理6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4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8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6%、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

实例6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6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6um的沥青基碳纤维及长16mm、直径为6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按4:1:3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黄麻纤维及亚麻纤维按1: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2:3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3%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9%;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8nm的碳粉、聚苯胺、硬脂酸单甘油酯、乙酸乙酯和环氧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4%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2%;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15℃和压力3mpa下处理35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8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8%、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

实例7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6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6um的沥青基碳纤维及长2mm、直径为6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按4:1:1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黄麻纤维、亚麻纤维按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3:4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8%;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7nm的碳粉、聚吡咯、硬脂酸单甘油酯、乙酸乙酯和聚氨酯树脂按2: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3%;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25℃和压力2mpa下处理45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4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5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7%、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

实例8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4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4mm、直径为4um的沥青基碳纤维及长8mm、直径为4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按2:1:2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苎麻纤维、亚麻纤维按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1:1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9%;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8nm的碳粉、聚噻吩、硬脂酸单甘油酯、二甲亚砜和聚氨酯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3%;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20℃和压力3mpa下处理25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8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7%、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5%。

实例9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4mm、直径为6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6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按4:3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苎麻纤维及亚麻纤维按1: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3:2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4%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8%;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9nm的碳粉、聚吡咯、硬脂酸单甘油酯、乙酸乙酯和丙烯酸树脂按2: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3%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4%;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05℃和压力3mpa下处理3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4mm,定量为80g/m2,拉伸强度为55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7%、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2%。

实例10

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碳纤维混合:将长2mm、直径为6um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8mm、直径为6um的沥青基碳纤维及长16mm、直径为6um的黏胶基碳纤维按按4:1:3比例混合;

(2)麻纤维的打浆:利用pfi磨浆机将剑麻纤维、黄麻纤维及亚麻纤维按1:1:1比例混合进行打浆处理,使得纤维上的羟基充分暴露;

(3)原纸抄造:将步骤(1)的混合碳纤维与步骤(2)的麻纤维木浆按2:3的比例加入水中,加入麻纤维量的3%的聚氧化乙烯后再高速乳化混合抄造成纸;

(4)原纸干燥:以质量百分比计,将步骤(3)抄造的原纸干燥至含水率为9%;

(5)碳粉分散液的制备:将直径为7nm的碳粉、聚苯胺、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二甲亚砜和聚氨酯树脂按1:1:1:2:1比例制成占原纸质量5%的碳粉分散液;

(6)溶液处理工艺:在干燥后的原纸处均匀涂布步骤(5)制备的碳粉分散液,形成碳粉混合层,构成多功能发热基体;

(7)原纸干燥:将步骤(6)经溶液处理后的原纸进行溶剂干燥挥发至含水率为13%;

(8)平压工艺:将步骤(7)所获得的发热纸在温度110℃和压力2mpa下处理400s即可得到表面致密、光滑和层次较好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发热纸。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发热纸,经检测厚度为0.5mm,定量为75g/m2,拉伸强度为55mpa,电-热辐射转换率是98%、辐射面温度不均匀程度为0.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