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7396阅读:1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的塑料袋多为聚乙烯薄膜制成,该薄膜无毒,故被广泛使用,目前公职的塑料袋、连卷保鲜平口袋、垃圾袋、桌布均为50年内不可自然降解的材料,废弃后形成白色污染,及时回收再利用,其回收成本高,不具备可操作性,即便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使用,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尽管近年来市场相继出现了聚乳酸、pbt全生物降解材料,但其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3-4倍,无法普及使用,而光降解、淀粉基填充生物降解塑料袋也因为真假难辨,而被市场冷落。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塑料袋或垃圾袋,时常会出现渗漏的现象,尤其是装液体物的时候,经常的渗漏导致影响环境的整洁和美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这种袋子通常只简单容纳物品,缺乏充分的密闭结构,另外出于成本的考虑,塑料袋非常的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导致物品的泄露、洒落,造成麻烦和生活的不便捷,并且多数的塑料袋不环保,不可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综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塑料袋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环保塑料袋的制作方法,来改进塑料的质量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改善其材料结构,从而可以减少塑料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生石灰和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搅拌30-40min,得到混合物一;

步骤二、将混合物一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为180-200r/min,温度位800-1200℃,当混合物一变成熔融状态后,向混合物一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温度降低至550-650℃,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为0.5-0.8m³/min,通入2-3h,得到混合物二;

步骤三、将混合物二注入到挤出机中,挤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步骤四、在半成品表面包覆一层包覆层,在半成品内部涂抹一层高吸水性树脂,得到粗品;

步骤五、将粗品用环保胶水封底,用热吹风机烘干成型,烘干温度为60-80℃,时间为20-35min,再用热压机压合成型,热压机温度为30-40℃,压力为200-300pa,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环保塑料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3-35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39-45份、聚丙烯22-26份、生石灰13-18份、淀粉溶液22-34份、高吸水性树脂16-23份和环保胶水12-14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的淀粉溶液在60-80℃下加热浓缩至浓度为30-35%,该溶液浓度有利于增强制备出的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熔融状态保持15-20min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塑料袋的吹膜成型的制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包覆层为无纺布,有利于增强塑料的的韧性和强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高吸水性树脂为羟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该材料环保节能,有利于塑料袋废弃后的降解。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的环保胶水采用天然橡胶制成,该材料环保无毒,使用起来安全,废弃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压合机压合成型一次的时间在10-15s,该时间内压合成型的塑料袋质量优良,不会因为压合过久或过短而造成塑料袋的包装不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添加的淀粉溶液配合生石灰的加入,有利于塑料袋的降解,废弃后,在潮湿空气中易讲解成粉末,而塑料袋的成分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

本发明添加无纺布,有利于增强塑料袋的强度,从而延长塑料袋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为白色污染也有一定的减缓作用,而无纺布的成分也属于环保无污染的材料,易于降解或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便捷,降低了传统制备方法的成本,从而使得塑料袋的回收利用具有了可实施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生石灰和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30min,得到混合物一;

步骤二、将混合物一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为180r/min,温度位1200℃,当混合物一变成熔融状态后,向混合物一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温度降低至550℃,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为0.5m³/min,通入3h,得到混合物二;

步骤三、将混合物二注入到挤出机中,挤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步骤四、在半成品表面包覆一层包覆层,在半成品内部涂抹一层高吸水性树脂,得到粗品;

步骤五、将粗品用环保胶水封底,用热吹风机烘干成型,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25min,再用热压机压合成型,热压机温度为30℃,压力为300pa,即可得到成品。

环保塑料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3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39份、聚丙烯26份、生石灰13份、淀粉溶液34份、高吸水性树脂23份和环保胶水14份。

步骤一的淀粉溶液在80℃下加热浓缩至浓度为35%,该溶液浓度有利于增强制备出的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能。

步骤二熔融状态保持15min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塑料袋的吹膜成型的制作。

步骤四包覆层为无纺布,有利于增强塑料的的韧性和强度。

步骤四高吸水性树脂为羟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的混合,该材料环保节能,有利于塑料袋废弃后的降解。

步骤五的环保胶水采用天然橡胶制成,该材料环保无毒,使用起来安全,废弃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步骤五压合机压合成型一次的时间在15s,该时间内压合成型的塑料袋质量优良,不会因为压合过久或过短而造成塑料袋的包装不便。

实施例2

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生石灰和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30-40min,得到混合物一;

步骤二、将混合物一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为180r/min,温度位800℃,当混合物一变成熔融状态后,向混合物一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温度降低至550℃,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为0.5m³/min,通入2h,得到混合物二;

步骤三、将混合物二注入到挤出机中,挤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步骤四、在半成品表面包覆一层包覆层,在半成品内部涂抹一层高吸水性树脂,得到粗品;

步骤五、将粗品用环保胶水封底,用热吹风机烘干成型,烘干温度为60℃,时间为20min,再用热压机压合成型,热压机温度为30℃,压力为200pa,即可得到成品。

环保塑料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树脂23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39份、聚丙烯22份、生石灰13份、淀粉溶液22份、高吸水性树脂16份和环保胶水12份。

步骤一的淀粉溶液在60℃下加热浓缩至浓度为30%,该溶液浓度有利于增强制备出的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能。

步骤二熔融状态保持15min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塑料袋的吹膜成型的制作。

步骤四包覆层为无纺布,有利于增强塑料的的韧性和强度。

步骤四高吸水性树脂为羟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的混合,该材料环保节能,有利于塑料袋废弃后的降解。

步骤五的环保胶水采用天然橡胶制成,该材料环保无毒,使用起来安全,废弃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步骤五压合机压合成型一次的时间在10s,该时间内压合成型的塑料袋质量优良,不会因为压合过久或过短而造成塑料袋的包装不便。

实施例3

一种环保塑料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生石灰和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40min,得到混合物一;

步骤二、将混合物一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为200r/min,温度位1200℃,当混合物一变成熔融状态后,向混合物一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温度降低至550℃,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为0.8m³/min,通入3h,得到混合物二;

步骤三、将混合物二注入到挤出机中,挤压成型,得到半成品;

步骤四、在半成品表面包覆一层包覆层,在半成品内部涂抹一层高吸水性树脂,得到粗品;

步骤五、将粗品用环保胶水封底,用热吹风机烘干成型,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5min,再用热压机压合成型,热压机温度为40℃,压力为300pa,即可得到成品。

环保塑料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树脂35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45份、聚丙烯26份、生石灰18份、淀粉溶液34份、高吸水性树脂23份和环保胶水14份。

步骤一的淀粉溶液在80℃下加热浓缩至浓度为35%,该溶液浓度有利于增强制备出的塑料袋的可降解性能。

步骤二熔融状态保持20min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塑料袋的吹膜成型的制作。

步骤四包覆层为无纺布,有利于增强塑料的的韧性和强度。

步骤四高吸水性树脂为羟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的混合,该材料环保节能,有利于塑料袋废弃后的降解。

步骤五的环保胶水采用天然橡胶制成,该材料环保无毒,使用起来安全,废弃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步骤五压合机压合成型一次的时间在15s,该时间内压合成型的塑料袋质量优良,不会因为压合过久或过短而造成塑料袋的包装不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