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77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棉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的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多种棉料进行混合处理,传统的做法是使用混棉机进行棉料混合处理,但传统的混棉机在混合棉料时混合的效率不高,而且混合时采用的混棉结构复杂,进而使得混棉机的造价昂贵,而且现有的混棉结构混合后的棉料均匀度不高,混合均匀度不够导致后续的纺织产品的质量品质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混棉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棉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右侧设有给料仓,机体内部的底侧为混料仓,机体内部的右侧设有剥棉混料仓,所述给料仓的内部设有一组竖向设置的输料槽,所述输料槽的内部上侧设有水平帘,该输料槽的下部为弯曲的出料口,且出料口连通到混料仓,所述混料仓的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输送帘,该混料仓的内部横向安装有一对搅料辊,所述搅料辊的辊身上均匀分布设有用于搅料的辊楞,所述混料仓的出仓口衔接连通于剥棉混料仓的下部,所述剥棉混料仓的内部具有对应顺接于第二输送帘,所述第二输送帘倾斜设置将棉料朝上输送,该剥棉混料仓的上部对应于第二输送帘上端部的两侧设有一对剥棉打手,所述机体的右侧设有用于将剥棉混料仓完成混料送出机体的排料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给料仓的上部设有喂棉输送管,所述喂棉输送管的进料口处安装有喂入风机。

优选地,所述给料仓内部上侧具有一排对应设置在输料槽上部的分料拔件。

优选地,所述给料仓的一侧还设有人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输送帘采用水平输送帘。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输送帘采用角钉输送帘。

优选地,所述剥棉混料仓的上部具有一个外扩式的剥棉混料腔。

优选地,所述的排料通道的排料口朝上设置,且该排料通道上安装有排料风机。

优选地,所述给料仓的下部设有帮助棉料流动的助力风机,所述助力风机的出风口从给料仓的底部伸出朝向于所述混料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设置了多个作业仓对棉料进行混合,其中,给料仓能够将送入的棉料进行分料,将棉料分成多条输料槽进行送料给混料仓,混料仓内设置的搅料辊能够将进入到混料仓内的棉料进行翻转混合,可以对棉料进行初步的混合,完成初步混合的棉料又再一次地送到剥棉打手上进行二次的混合,经过剥棉打手的作用后,就可以将棉料完成混合均匀,整个结构简单,机器的造价成本低廉,而且混合均匀度高,保证了后续加工的纺织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棉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右侧设有给料仓2,机体内部的底侧为混料仓3,机体内部的右侧设有剥棉混料仓4,给料仓2的内部设有一组竖向设置的输料槽5,输料槽5的内部上侧设有水平帘6,该输料槽5的下部为弯曲的出料口,且出料口连通到混料仓,混料仓的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输送帘7,该混料仓的内部横向安装有一对搅料辊8,搅料辊8的辊身上均匀分布设有用于搅料的辊楞9,混料仓的出仓口衔接连通于剥棉混料仓4的下部,剥棉混料仓4的内部具有对应顺接于第二输送帘10,第二输送帘10倾斜设置将棉料朝上输送,该剥棉混料仓4的上部对应于第二输送帘10上端部的两侧设有一对剥棉打手11,机体1的右侧设有用于将剥棉混料仓4完成混料送出机体的排料通道12。

给料仓2的上部设有喂棉输送管13,喂棉输送管13的进料口处安装有喂入风机14。

给料仓2内部上侧具有一排对应设置在输料槽5上部的分料拔件15。给料仓2的一侧还设有人孔16。第一输送帘7采用水平输送帘。第二输送帘10采用角钉输送帘。剥棉混料仓4的上部具有一个外扩式的剥棉混料腔17。排料通道12的排料口朝上设置,且该排料通道上安装有排料风机18。

给料仓2的下部设有帮助棉料流动的助力风机19,助力风机19的出风口从给料仓2的底部伸出朝向于混料仓3。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帘7、搅料辊8、第二输送帘10和剥棉打手11都设有带动它们转动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设置在机体上,给料仓能够将送入的棉料进行分料,当多种棉料从经过喂入风机14的作用从喂棉输送管13输入到给料仓内时,棉料挤入到仓内,由于分料拔件15的作用,作用棉料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每个输料槽5内,输料槽5内设有设置的水平帘能够让棉料安装稳定的速度下流,进入到混料仓后,第一输送帘7能往前输送,另外设置的助力风机19也能够帮助棉料继续往前输送,输送到搅料辊8处后,由于搅料辊8的辊楞结构的作用,使得棉料能够完成一定的混合,可以对棉料进行初步的混合,完成初步混合的棉料被第二输送帘10上扬送到上方的外扩式的剥棉混料腔17内,在剥棉混料腔17内两个剥棉打手不断地做剥棉混合作业,进而能够让所有的棉料完成混合均匀的作业。完成混合均匀后,棉料又被排料风机18抽走,最后由排料通道12排出。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