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道配重压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469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道配重压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具体地指一种纱道配重压线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并纱机通过配置不同的加重张力片使筒纱卷绕成型更紧密,直径变小,以方便在倍捻机纱罐上的存放。现在的配置张力片调节不同重量是难以灵活调节,而配重张力片与纱线直接滚动摩擦,这样容易造成断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在保证对纱线足够张力的情况下减少直接摩擦的纱道配重压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纱道配重压线结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压线杆,所述压线杆上连接有压线器:所述压线器包括压线板、压线辊连接杆、压线辊;所述压线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压线杆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与所述压线杆滑动配合;所述压线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垫片,所述压线杆穿过所述配重垫片,所述配重垫片与所述压线杆滑动配合;

所述压线板与所述压线辊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线辊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压线辊转动连接;所述压线杆上还设置有垫线台,所述垫线台与所述压线辊下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杆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压线杆一端穿过所述压线板以及所述垫线台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制配重垫片从所述压线杆上滑出的限位片。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杆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多个导纱台,所述导纱台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所述压线杆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压线杆数量与所述导纱台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导纱台远离所述工作台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光滑的导纱台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转动的压线辊与纱线相接触,将传统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并纱压线时对纱线的磨损破坏,降低了断线的概率,同时设置多个相互分离的配重片,操作人员可灵活根据需求调整配重垫片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线器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线器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工作台1;导纱台2;导纱台垫片21;压线杆3;配重垫片4;限位片5;压线器6;压线板61;压线辊连接杆62;压线辊63;垫线台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纱道配重压线结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端面设置有压线杆3,压线杆3上连接有压线器6:压线器6包括压线板61、压线辊连接杆62、压线辊63;压线板61设置有通孔,压线杆3通过通孔穿过压线板61;压线板61与压线杆3滑动配合;压线板61上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垫片4,压线杆3穿过配重垫片4,配重垫片4与压线杆3滑动配合;

压线板61与压线辊连接杆62上端固定连接,压线辊连接杆62下端与压线辊63转动连接;压线辊连接杆62及压线辊63对称设置在所述压线杆3的两端;压线杆3上还设置有垫线台7,垫线台7与压线辊63下端抵接。

压线杆3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压线杆3一端穿过压线板61以及垫线台7并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压线杆3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制配重垫片4从压线杆3上滑出的限位片5。配重垫片4中心的通孔大于压线杆3且小于限位片5,方便操作人员移动配重垫片4,压线器6上承重的配重垫片总重量越大则对纱线的压线效果最为明显。

压线杆3另一端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多个导纱台2,导纱台2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压线杆3设置有多个,且压线杆3数量与导纱台2数量一致。

导纱台2远离工作台1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光滑的导纱台垫片21。

为实现对配重垫片的限位的目的,还可通过压线杆3另一端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的技术方案。

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导纱台2,导纱台2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

导纱台2边缘处设置有光滑的导纱台垫片21。

为进一步减少滑动摩擦的出现,垫线台7也开采用辊状结构,这样纱线上下两端均为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少对纱线的磨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