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4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纺机在绕线过程中由于卷筒锭子结构不规则,绕线时由于本身重量不断增加,导致其振动加剧,影响纱线绕制的紧密度,且易造成断纱,影响生产进度。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CN 202785079U,授权公告日2013 年3月13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机械锭架自定芯结构,该装置包括U型支架,该U型支架两端对应地设有锭架,其中至少一个锭架与U型支架活动连接。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至少一个锭架与U型支架活动连接,能降低卷筒锭子在绕线过程中的振动幅度,避免出现断纱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绕线的顺畅性,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上述纺织机械锭架自定芯结构需要将锭子安装在其两个锭架之间才能起到降低卷筒锭子在绕线过程中振动幅度的作用,如此,将增加锭子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包括支撑座、锭子和减振装置;锭子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上;减振装置包括左旋转减振单元、右旋转减振单元和组合驱动装置;左旋转减振单元和右旋转减振单元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且分别位于锭子的左右两侧;左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左旋转柱和左组合模块;右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右旋转柱和右组合模块;左旋转柱和右旋转柱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和右旋转柱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成型有左减振槽和右减振槽;左减振槽和右减振槽可组合成完整的减振槽;减振槽可套设在锭子的顶部;组合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座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锭子包括锭杆、锭盘和锭轴杆;支撑座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柱状的旋转槽;锭轴杆插设在旋转槽内并且通过轴承连接;锭盘位于锭杆的下部并高于支撑座的上方;左减振槽和右减振槽组合成的减振槽可插套在锭杆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组合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轴、主驱动齿轮、驱动齿圈、右驱动齿轮和左驱动齿轮;支撑座内开设有环状的驱动槽;左旋转柱的下端穿过驱动槽并且固定有左驱动齿轮;右旋转柱的下端穿过驱动槽并且固定有右驱动齿轮;驱动齿圈枢接在驱动槽内;驱动齿圈的内圆柱面和外圆柱面均成型有齿;左驱动齿轮位于驱动齿圈的内侧的左侧并且与驱动齿圈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右驱动齿轮位于驱动齿圈的内侧的右侧并且与驱动齿圈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主驱动轴竖直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且位于右旋转柱的右侧;主驱动轴枢接在支撑座上;主驱动轴的下端穿过驱动槽并且固定有主驱动齿轮;主驱动齿轮与驱动齿圈的外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主驱动轴的上端固定有十字形状的驱动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组合驱动装置还包括从动驱动轴、从动驱动齿轮、棘轮和棘爪;从动驱动轴竖直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且位于左旋转柱的左侧;从动驱动轴枢接在支撑座上;从动驱动轴的下端穿过驱动槽并且固定有从动驱动齿轮;从动驱动轴与驱动齿圈的外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从动驱动轴的上端固定有棘轮;支撑座位于棘爪的左前方枢接有棘爪旋转轴;棘爪旋转轴内套设有扭簧;棘爪垂直固定在棘爪旋转轴的上端;扭簧的上端固定在棘爪的下端面、下端固定在支撑座的上端面上;棘爪和棘轮配合限制逆时针旋转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组合模块包括左支撑块、左组合限位块和一对左限位螺栓;左支撑块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上、另一端成型有一对矩形的左安装槽;左组合限位块的一端成型有与一对左安装槽配合的一对左导向限位块;左组合限位块通过一对左导向限位块插设在左支撑块的一对左安装槽;一对左限位螺栓自上而下穿过一对左导向限位块并且螺接在一对左安装槽的下侧壁上;

右组合模块包括右支撑块、右组合限位块和一对右限位螺栓;右支撑块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右旋转柱上、另一端成型有一对矩形的右安装槽;右组合限位块的一端成型有与一对右安装槽配合的一对右导向限位块;右组合限位块通过一对右导向限位块插设在右支撑块的一对右安装槽;一对右限位螺栓自上而下穿过一对右导向限位块并且螺接在一对右安装槽的下侧壁上;

未组合时,左组合限位块方向水平向后设置,右组合限位块方向水平向前设置,左组合限位块的前端右端面上开设有左减振槽;右组合限位块的前端左端面上开设有右减振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筒管安装方便,锭子在旋转时,其振动幅度被组合而成的减振槽限制,减小锭子在绕线过程中的振动幅度,保证纱线卷绕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组合限位块16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座;100、旋转槽;101、驱动槽;11、右旋转柱; 12、左旋转柱;13、右支撑块;14、左支撑块;15、右组合限位块; 150、右减振槽;151、右限位螺栓;152、右导向限位块;16、左组合限位块;160、左减振槽;161、左限位螺栓;162、左导向限位块; 20、锭子;21、锭杆;22、锭盘;23、锭轴杆;30、组合驱动装置; 31、主驱动轴;311、驱动手柄;32、主驱动齿轮;33、驱动齿圈; 34、右驱动齿轮;35、从动驱动轴;36、从动驱动齿轮;37、左驱动齿轮;38、棘轮;39、棘爪;391、棘爪旋转轴;392、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旋转组合的锭子减振装置,包括支撑座10、锭子20和减振装置;锭子20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减振装置包括左旋转减振单元、右旋转减振单元和组合驱动装置30;左旋转减振单元和右旋转减振单元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分别位于锭子20的左右两侧;左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左旋转柱12和左组合模块;右旋转减振单元包括右旋转柱11和右组合模块;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竖直设置并且枢接在支撑座10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上;左组合模块和右组合模块分别成型有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可组合成完整的减振槽;减振槽可套设在锭子20的顶部;组合驱动装置30设置在支撑座10内。

如图1所示,锭子20包括锭杆21、锭盘22和锭轴杆23;支撑座10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柱状的旋转槽100;锭轴杆23插设在旋转槽100内并且通过轴承连接;锭盘22位于锭杆21的下部并高于支撑座10的上方;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组合成的减振槽可插套在锭杆21的顶部。

如图1、图3、图4所示,组合驱动装置30包括主驱动轴31、主驱动齿轮32、驱动齿圈33、右驱动齿轮34和左驱动齿轮37;支撑座10内开设有环状的驱动槽101;左旋转柱12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左驱动齿轮37;右旋转柱11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 并且固定有右驱动齿轮34;驱动齿圈33枢接在驱动槽101内;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和外圆柱面均成型有齿;左驱动齿轮37位于驱动齿圈33的内侧的左侧并且与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右驱动齿轮34位于驱动齿圈33的内侧的右侧并且与驱动齿圈33的内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主驱动轴31竖直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位于右旋转柱11的右侧;主驱动轴31枢接在支撑座10上;主驱动轴31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主驱动齿轮32;主驱动齿轮32与驱动齿圈33的外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主驱动轴31的上端固定有十字形状的驱动手柄311。

如图1、图3、图4所示,组合驱动装置30还包括从动驱动轴 35、从动驱动齿轮36、棘轮38和棘爪39;从动驱动轴35竖直设置在支撑座10上并且位于左旋转柱12的左侧;从动驱动轴35枢接在支撑座10上;从动驱动轴35的下端穿过驱动槽101并且固定有从动驱动齿轮36;从动驱动轴35与驱动齿圈33的外圆柱面上的齿啮合;从动驱动轴35的上端固定有棘轮38;支撑座10位于棘爪39的左前方枢接有棘爪旋转轴391;棘爪旋转轴391内套设有扭簧392;棘爪 39垂直固定在棘爪旋转轴391的上端;扭簧392的上端固定在棘爪 39的下端面、下端固定在支撑座10的上端面上;棘爪39和棘轮38 配合限制逆时针旋转方向。

如图1~图3所示,左组合模块包括左支撑块14、左组合限位块 16和一对左限位螺栓161;左支撑块14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左旋转柱 12上、另一端成型有一对矩形的左安装槽;左组合限位块16的一端成型有与一对左安装槽配合的一对左导向限位块162;左组合限位块 16通过一对左导向限位块162插设在左支撑块14的一对左安装槽;一对左限位螺栓161自上而下穿过一对左导向限位块162并且螺接在一对左安装槽的下侧壁上;

如图1~图3所示,右组合模块包括右支撑块13、右组合限位块 15和一对右限位螺栓151;右支撑块1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右旋转柱 11上、另一端成型有一对矩形的右安装槽;右组合限位块15的一端成型有与一对右安装槽配合的一对右导向限位块152;右组合限位块 15通过一对右导向限位块152插设在右支撑块13的一对右安装槽;一对右限位螺栓151自上而下穿过一对右导向限位块152并且螺接在一对右安装槽的下侧壁上;

如图3所示,未组合时,左组合限位块16方向水平向后设置,右组合限位块15方向水平向前设置,左组合限位块16的前端右端面上开设有左减振槽160;右组合限位块15的前端左端面上开设有右减振槽150。

锭子减振装置的工作原理:

外部驱动装置通过锭盘22与锭子20连接,初始状态:左组合限位块16方向水平向后设置,右组合限位块15方向水平向前设置。

首先把筒管(未画出)首先自上而下插设在锭杆21上,然后通过旋转驱动手柄311驱动主驱动轴31,主驱动轴31通过主驱动齿轮 32、驱动齿圈33和右驱动齿轮34驱动右旋转柱11旋转,主驱动轴 31通过主驱动齿轮32、驱动齿圈33和左驱动齿轮37驱动左旋转柱 12旋转,左旋转柱12和右旋转柱11同步旋转,这样左组合限位块 16、右组合限位块15同步旋转最终组合成一体,这样左减振槽160 和右减振槽150组合成完整的减振槽并且套设在锭杆21的顶部;这样可以减少锭子20的振动幅度,保证了锭子20的旋转稳定。

同时由于棘轮棘爪装置的存在,保证了左组合限位块16、右组合限位块15不会意外分离,进一步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由于锭子 20可更换,所以左组合限位块16、右组合限位块15也可相应拆卸变更,以保证左减振槽160和右减振槽150组合成的减振槽适应不同的锭子20;

需要驱动锭子20时,只需手动掰开棘爪39,再逆向旋转驱动手柄311即可使左组合限位块16、右组合限位块15分离,这样锭子20 即可方便取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