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薄玻璃纤维纸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203发布日期:2018-09-28 21:4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薄玻璃纤维纸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纸是由直径细小的玻璃纤维抄造而成的薄页纸。尺寸稳定性好,抗化学药剂性大,耐气候性强,不燃性好,可用100%玻璃纤维(直径0.3~0.5μm以下,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经轻度打浆,加胶黏剂,或者配加部分化学木浆,在长网造纸机或圆网造纸机上抄造而成。也可添加硅胶或胶态矾土,用以提高强度。

玻璃纤维纸一般包括以下生产工序:将生产原料打碎后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充分稀释搅拌后的原料的到浆料,在网状平台上布浆并过滤多余的水分初步成型纸张,然后将初步成型的玻璃纤维纸送至烘箱中烘干,从烘箱中送出的玻璃纤维纸通过卷纸装置卷绕后进行包装。

玻璃纤维纸在成型时通过将浆料输送至网箱(网箱就是将玻璃纤维浆流入后通过网状平台来将多余的水分过滤,使玻璃纤维初步形成水分较大的纸)中然后初步成型纸张,由于网带A的网孔很小,在成型过程中很容易堵塞网孔,影响下一次在网带A上成型的纸张质量。

并且生产先上极薄的玻璃纤维纸在输送时容易出现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好的极薄玻璃纤维纸的生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极薄纤维纸的生产设备,包括按生产工序依次设置的浆料混合组件(1)、成型装置(2)、烘干装置(3)和中转装置;

成型装置包括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主动辊、从动辊、环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外周的网带A(21),网带A按其运动方向分为上层网带(211)和下层网带(212)上层网带(211)前部的送料台面设置为斜面,其在运动方向上从前往后向上抬升,上层网带后部的送料台面处于水平面上,上层网带(211)前端浸入浆料槽(22)中,上层网带(211)的底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25),所述第一负压装置(25)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使输送初步成型的玻璃纤维纸(6)紧贴网带A(21)输送,下层网带(212)上方设有冲淋装置(23),所述冲淋装置包括多个喷头(231)和外部控制器,多个喷头在网带A(2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使喷头的喷淋范围覆盖网带A(21)外表面;

烘干装置包括烘箱(31)和贯穿烘箱前后端的输送带C(32),输送带C(32)的前后端分别露出烘箱(31)前后端开口,烘箱(31)外部设有与烘箱(31)内连通的燃气管道(33)用于向烘箱内提供燃料,输送带C(32)由链条和齿轮带动转动,在链条的前后两端设有张紧轮和调节气缸(34),所述张紧轮与链条啮合,张紧轮与调节气缸的伸缩杆连接,通过调节气缸伸缩杆的伸缩程度调节链条的松紧程度;

成型装置(2)和烘干装置(3)之间设有中转装置用于玻璃纤维纸在成型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的传递,中转装置(7)包括输送带B(71),输送带B(71)表面分布有气孔,输送带B(71)的下层输送带作为输送平台,输送带B(71)的输送平台的进口位于成型装置输出端的上方,输送带B的进口附近设有第二负压装置(72),第二负压装置(72)与真空泵连通,通过第二负压装置使输送带B(71)的输送平台(711)送料平台(711)的上下端之间形成负压差,将成型装置送出的玻璃纤维纸吸附到输送带B(71)运输,输送带B的送料平台(711)的出口位于烘干装置的输送带C(32)进口端的上方,在输送带C(32)进口端附近设有第三负压装置(35),第三负压装置(35)与真空泵连接,第三负压装置(35)使输送带C(32)的进口端形成负压,将输送带B(71)出口端的玻璃纤维纸吸到输送带C(32)上。

作为优选,第一负压装置(25)中设有集水器,通过集水器过滤进入第一负压装置中的水分并将水分排出。

作为优选,冲淋装置(23)设置在网带A(21)出料端附近,下层网带(212)的下方设有排水槽(24)。

上述结构的玻璃纤维纸生产线,具有以下优点:一、成型装置中设置冲淋装置喷淋网带A表面,防止网带A上网孔堵塞,保证在网带A上直接成型的玻璃纤维纸的质量;二、烘干装置上设有调节气缸,使驱动输送带C运动的链条在高温下也能保持张紧,保证输送带C的正常送料;三、在成型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设置中转装置传递玻璃纤维纸,使极薄的玻璃纤维纸能在这两道工序间正常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纤维纸生产工序示意图。

图2为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转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分切装置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玻璃纤维纸生产线,包括按生产工序依次设置的浆料混合组件1、成型装置2、烘干装置3、分切装置4和卷纸装置5,其中,浆料混合组件包括搅拌机、稀释池和混合装置,搅拌机的出口连接稀释池,稀释池的出口连接混合器,从混合器送出用于成型玻璃纤维纸的浆料。

如图1-6所示,成型装置包括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主动辊、从动辊、环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外周的网带A21,由于环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外周的网带A21必然按上下层分布,为了描述方便,将网带A分为运动方向相反的上层网带211和下层网带212,玻璃纤维纸6在上层网带211上成型并输送至下一工序。上层网带211前部的送料台面设置为斜面,其在运动方向上从前往后向上抬升,上层网带后部的送料台面处于水平面上,上层网带211前端浸入浆料槽22中,浆料槽22包括前侧挡板和左右侧挡板,浆料槽直接在上层网带前部的送料台面上成型,由浆料混合组件送出的浆料以低流速进入浆料槽中,网带A21匀速运动使浆料在上层网带211上充分成型。

在上层网带211的底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25,所述第一负压装置25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使输送初步成型玻璃纤维纸6在上层网带211的上下端面形成负压,从而使玻璃纤维纸6紧贴网带A21输送。第一负压装置25中设有集水器,通过集水器过滤进入第一负压装置中的水分并将水分排出,防止水分进入真空泵,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下层网带212上方设有冲淋装置23,所述冲淋装置包括多个喷头231和外部控制器,多个喷头在网带A2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排列使喷头的喷淋范围覆盖网带A21外表面。控制器控制喷头231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喷水,从而防止网带A21上的网孔被堵塞。作为优选,冲淋装置23设置在网带A21出料端附近,使网带A21在进入浆料槽22前具有足够的运动长度来将网带A21上的水分沥干,从而不会影响浆料槽中浆料的浓度,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作为优选,在下层网带212的下方设有排水槽24,以保持生产车间内的整洁度。多个喷头231安装在同一中空金属杆上,金属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金属杆可转动一定角度以调整喷头231的冲淋位置。

烘干装置包括烘箱31和贯穿烘箱前后端的输送带C32,输送带C32的前后端分别露出烘箱31前后端开口,烘箱31外部设有与烘箱31内连通的燃气管道33用于向烘箱内提供燃料,为了保持烘箱内的温度,烘箱的内侧壁上设有保温层。输送带C32由链条和齿轮带动转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C直接由两个对称设置的链条和间隔安装在两个链条之间的金属杆组成,多个金属杆构成输送带C的输送台面。

为了使玻璃纤维纸在烘箱中充分烘干,输送带C32需要具有足够的长度,而由于烘箱32内的温度较高,驱动输送带C转动的链条由于热胀冷缩效应会影响输送带C的正常运动。针对这一问题,在链条的前后两端设有张紧轮和调节气缸34,所述张紧轮与链条啮合,张紧轮与调节气缸的伸缩杆连接,通过调节气缸伸缩杆的伸缩程度调节链条的松紧程度,通过调节气缸配合张紧轮调节链条,可以针对链条在升温过程中不同膨胀程度下,设置调节气缸保持在相应的气压,使链条张紧,调节非常简单,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由于成型装置和进行下一步骤的烘干装置存在一定的间隔,对于厚度较大的玻璃纤维纸,其端部可以直接跨过成型装置和烘干装置的间隔平整的进入烘干装置的输送带上。对于厚度很小的玻璃纤维纸,在输送时容易出现偏移。因此,在成型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设有中转装置用于玻璃纤维纸在成型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的传递。

中转装置7包括输送带B71,输送带B71表面分布有气孔,输送带B71的下层输送带作为输送平台,输送带B71的输送平台的进口位于成型装置输出端的上方,输送带B的进口附近设有第二负压装置72,第二负压装置72与真空泵连通,通过第二负压装置使输送带B71的输送平台送料平台711的上下端之间形成负压差,使成型装置送出的玻璃纤维纸通过输送带B71运输。输送带B的送料平台711的出口位于烘干装置的输送带C32进口端的上方,在输送带C32进口端附近设有第三负压装置35,第三负压装置35与真空泵连接,第三负压装置35使输送带C32的进口端形成负压,将输送带B71出口端的玻璃纤维纸吸到输送带C32上,从而实现玻璃纤维纸在成型装置2和烘干装置3之间的传递。第三负压装置35位于烘箱的外侧。

烘干装置中输送带C32的输出端设有检验装置,所述检验装置包括设置在输送带C32输送平台下方的LED灯7,通过LED灯照亮运动至LED灯上方的玻璃纤维纸,便于观察是否有杂质,并且在输送带C的一侧设有用于吹除玻璃纤维纸上方的灰尘的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在LED灯的一侧。

检验装置前方设有分切装置4,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刀架固定座、刀架42、刀片43和支撑辊45,所述刀架固定座包括支撑座411和支撑横杆412,支撑座411对称固定在输送带架的两侧,支撑座411上设有轴承,支撑横杆412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支撑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横杆转动角度的限位扣。刀架42为杆状,多个圆形刀片43等距分布在刀架42上。刀架4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44固定在刀架固定座的支撑横杆412上。所述连接件44包括连接底座441、第一扣件442和第二扣件443,连接底座441的后部设有与支撑横杆412的外周弧度匹配的弧形槽a4411,弧形槽a4411的前后两侧设有螺孔,连接底座的前部设有与刀架外周弧度匹配的弧形槽b4412,弧形槽b4412的前后两侧设有螺孔,第一扣件442上设有与支撑横杆412的外周弧度匹配的弧形槽a’4421,弧形槽a’4121的两侧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设有螺孔,通过第一扣件442和连接底座441的后部配合将连接件44固定到支撑横杆412上,第二扣件443上设有与刀架42的外周弧度匹配的弧形槽b’4431,弧形槽b’ 4431的两侧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设有螺孔,通过第二扣件443和连接底座441的前部配合将连接件固定到刀架42上,从而实现刀架42与刀架固定座的连接。按上述结构将刀架安装在支撑横杆上,安装结构简单,刀架的拆卸替换非常方便。

刀架42和支撑横杆412同步转动,可以使刀架向上抬升,便于拆卸替换。刀架42向下转动至由限位扣限定的最大转动角度后,刀片43位于支撑辊45的正上方,以支撑辊45对刀片43切割部位的玻璃纤维纸6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刀片43切割顺畅。

作为优选,在支撑横杆的后侧设有压杆46,压杆46的左右两端固定在输送带架的两侧,压杆位于输送带C32输送台面的上方,支撑辊45位于输送带C32的前端,压杆46的下端面低于支撑辊45上端面,从而使运动至支撑辊45上方的玻璃纤维纸绷紧,方便切割。

卷纸装置5设置在分切装置4的后端,卷纸装置5包括由电机驱动匀速转动的卷轴,卷轴上套有卷筒,玻璃纤维纸6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随卷筒的运动卷绕在卷筒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