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680发布日期:2018-09-14 20:2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穿着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穿着舒适外,还要求服装具有功能性,纤维是服装面料的构成基础,对服装面料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但是现有的棉纤维功能单一,其保暖性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且不具有保健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能够解决现有棉纤维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包括:复合棉纤维本体、蓄热远红外纤维、咖啡碳纤维,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中部设有若干个蜂窝状空腔,所述若干个蜂窝状空腔内均填充有蓄热远红外纤维,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凹坑,所述凹坑内均填充有咖啡碳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的外表面上还附着有防水PVC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PVC膜层的厚度为0.02-0.05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PVC膜层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微孔的孔径为0.01-0.03μ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是由多股异形棉纤维加捻而成的纱线和多股普通棉纤维加捻而成的纱线经纬编织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复合棉纤维本体中填充蓄热远红外纤维、咖啡碳纤维,使本实用新型纤维具有优异的保暖性、保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复合棉纤维本体,2、蓄热远红外纤维,3、咖啡碳纤维,4、防水PVC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包括:复合棉纤维本体1、蓄热远红外纤维2、咖啡碳纤维3,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中部设有若干个蜂窝状空腔,所述若干个蜂窝状空腔内均填充有蓄热远红外纤维2,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凹坑,所述凹坑内均填充有咖啡碳纤维3。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的外表面上还附着有防水PVC膜层4。

优选地,所述防水PVC膜层4的厚度为0.02-0.05μ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水PVC膜层4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微孔。

所述透气微孔的孔径为0.01-0.03μm。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是由多股异形棉纤维加捻而成的纱线和多股普通棉纤维加捻而成的纱线经纬编织而成的,使其具有蓬松度好、保暖性好、光泽度好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内部的若干个蜂窝状空腔内均填充蓄热远红外纤维2,所述蓄热远红外纤维2能通过吸收外界的热量(如太阳能)并储存起来,并可发射7-14μm的远红外线给予人体,这对人体细胞极为有效,且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体有温热感。同时这种波长的远红外波对人体健康有益,它与人体细胞的分子、原子间振动频率一致,其能量可被细胞吸收、引起共鸣共振、活化组织细胞、加速人体的微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本实施例中,在位于所述复合棉纤维本体1的外周壁上的若干个凹坑内填充咖啡碳纤维3,所述咖啡碳纤维3同时具备三种发热升温保暖功能:蓄热保暖功能、吸湿发热保暖功能、远红外线发热保暖功能。同时所述咖啡碳纤维3具有蜂窝状的碳孔结构,具有一定的异味吸附功能。用40PPM的氨气做消臭测试,其消臭率可以达到80%-90%。这种消臭是一种天然的物理性吸附,对于人体无任何伤害,非常的环保健康。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蓄热保健复合棉纤维,通过在复合棉纤维本体中填充蓄热远红外纤维、咖啡碳纤维,使本实用新型纤维具有优异的保暖性、保健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