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造纸设备网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416发布日期:2018-08-17 20:40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造纸设备网笼。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造纸设备网笼,在对浆液上浆传送带上浆时,要控制网笼的旋转速度,避免速度过快网笼上浆效果差,影响纸张质量,由于速度控制,降低了造纸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造纸设备网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造纸设备网笼,在对浆液上浆传送带上浆时,要控制网笼的旋转速度,避免速度过快网笼上浆效果差,影响纸张质量,由于速度控制,降低了造纸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造纸设备网笼,包括浆池,所述浆池内部安装有网笼主体,其网笼主体右侧通过电机转轴连接有电机,且电机下端连接有底座,所述网笼主体两侧安装有密封盖,其密封盖通过轴承连接有风管,且风管末端连接有吸风机,所述网笼主体上端安装有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其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表面连接有浆液上浆传送带,且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两侧通过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固定杠连接有支架。

优选的,所述吸风机和风管均关于网笼主体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吸风机、风管和网笼主体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网笼主体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且网笼主体最下端高度低于浆池的上沿高度。

优选的,所述网笼主体两端通过密封盖构成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风管通过轴承与网笼主体进行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造纸设备网笼,与现有的造纸设备网笼相比较之下,吸风机和风管均关于网笼主体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吸风机、风管和网笼主体内部相通,网笼主体两侧的吸风机不断抽出网笼主体内部的空气,降低内部的气压,从而处于负压状态,能够更好的吸附浆液,并且吸力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抵消,可适当提高网笼主体的转速,且能避免网笼主体表面的浆液被离心力甩脱,影响上浆,网笼主体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且网笼主体最下端高度低于浆池的上沿高度,不断旋转,持续上浆,网笼主体两端通过密封盖构成密封结构,提高吸风机抽出网笼主体的效果,使网笼主体处于负压,风管通过轴承与网笼主体进行活动连接,能使吸风机持续吸气,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风机,2、支架,3、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4、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固定杠,5、电机,6、底座,7、网笼主体,8、浆池,9、密封盖,10、电机转轴,11、浆液上浆传送带,12、轴承,13、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造纸设备网笼,包括浆池8,浆池8内部安装有网笼主体7,其网笼主体7右侧通过电机转轴10连接有电机5,且电机5下端连接有底座6,网笼主体7两侧安装有密封盖9,其密封盖9通过轴承12连接有风管13,且风管13末端连接有吸风机1,风管13通过轴承12与网笼主体7进行活动连接,能使吸风机1持续吸气,效果更好,吸风机1和风管13均关于网笼主体7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吸风机1、风管13和网笼主体7内部相通,网笼主体7两侧的吸风机1不断抽出网笼主体7内部的空气,降低内部的气压,从而处于负压状态,能够更好的吸附浆液,并且吸力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抵消,可适当提高网笼主体7的转速,且能避免网笼主体7表面的浆液被离心力甩脱,影响上浆,网笼主体7上端安装有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3,其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3表面连接有浆液上浆传送带11,且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3两侧通过浆液上浆传送带转轴固定杠4连接有支架2,网笼主体7与电机转轴10固定连接,且网笼主体7最下端高度低于浆池8的上沿高度,不断旋转,持续上浆,网笼主体7两端通过密封盖9构成密封结构,提高吸风机1抽出网笼主体7的效果,使网笼主体7处于负压。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造纸设备网笼时,先对该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打开电机5,电机5带动网笼主体7旋转,同时打开吸风机1,轴承12随之旋转,吸风机1不断抽出网笼主体7的气体,网笼主体7不断接触浆池8内部的浆液,由于网笼主体7内部为负压状态,浆液被吸附在网笼主体7表面,吸力与网笼主体7旋转的离心力相互抵消,可适当提高网笼主体7的旋转速度,然后浆液粘附到浆液上浆传送带11上,不断传输浆液到浆液上浆传送带11,工作完成后关闭电机5和吸风机1,这就是该新型造纸设备网笼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