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893发布日期:2018-07-27 21: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造纸等行业冷缸的冷却水排出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冷缸排水装置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戽斗式排水装置,戽斗固定在烘缸内传动侧缸盖上。转动烘缸时,戽斗便在烘缸下部戽进冷却水,然后流入轴头内壁与供气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排出,这种结构的冷缸排水装置比较复杂,且间歇排水、排水不均匀,但车速高于350-400米/分时,冷却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并且形成凝结水环,用戽斗就达不到所要求的排水效果。

另一种是冷却水送入缸内一根直径为35-40毫米的分配管中。该管的表面有很多喷水小孔,冷港运转中常常是充满半缸水,水从冷缸的一侧或两侧经进水头自流出缸外。这种冷却水进出装置的冷缸,由于缸内一直存有半缸冷水,消耗功率大,不能准确控制缸表面温度获得均匀一致的纸页表面温度。

第三种是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冷缸的操作侧和传动侧各装有一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中心安装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由进水管、排水竖管和排水横管组成,进水管表面钻有喷水孔或装有喷水头,向缸内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后,冷却水就可连续不断地排出,缸内积水少,消耗动力小,可使冷缸得到均匀有效的冷却。该装置装有两个旋转接头,安装、检修冷却水管时,需要人进入烘缸内部进行,安装、检修工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冷缸冷却水进出装置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不仅使冷缸内积水较少,能获得均匀一致的纸页表面温度,而且结构简单,容易维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的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由自支撑旋转接头和虹吸管组成,旋转接头的主要部件为支撑套、外壳、轴承和排水接头;虹吸管由进水管、排水管组成。排水管横管在进水管内部和进水管组成同轴心套管结构,进水管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外壳内部,另一端在冷缸内部封闭在排水横管的外径,并在端部钻有喷水孔向冷缸内部喷水。排水横管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外壳内部,另一端在冷缸内部连接排水竖管。旋转接头的支撑套固定在烘缸轴头,支撑套外部通过轴承支撑旋转接头外壳,外壳和冷缸外的进水管连接,并有向缸内送压缩空气的通气孔,排水接头固定在旋转接头的端部,和冷缸外的排水管连接。向缸内通入0.01-0.05mpa地压缩空气后,冷缸内的冷却水就可连续不断的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冷缸连续排水,缸内积水少、消耗动力小,可使冷缸得到均匀有效冷却,广泛应用于从低速到高速各种车速冷缸的排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戽斗式冷缸排水装置示意图。

图2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接头部件结构。

图中1.冷缸缸体,2.旋转接头,3.排水戽斗,4.进水管,5.排水竖管,6.排水横管,7.旋转接头,8.虹吸管,9.支撑套,10.外壳,11.轴承,12.排水接头,13.进水管2,14.排水横管,15.排水竖管,16.o型密封圈,17.o型密封圈,18.密封环,19.压缩弹簧,20.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和图4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新型的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的排水横管(14)在进水管(13)内部和进水管(13)组成同轴心套管结构,进水管(13)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外壳(10)内部并通过o型密封圈(16)密封,另一端在冷缸内部封闭在排水横管(14)的外径,并在端部钻有喷水孔向冷缸内部喷水,排水管横管(14)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外壳(10)内部并通过o型密封圈(17)密封,另一端在冷缸内部连接排水竖管(15)。旋转接头的支撑套(9)利用法兰固定在烘缸轴头,支撑套外部通过两套滚动轴承(11)支撑旋转接头外壳(10),外壳和冷缸外的进水管连接,并有向缸内送压缩空气的通气孔。排水接头(12)固定在旋转接头的端部,和冷缸外的排水管连接。密封环(18)通过压缩弹簧(19)和密封圈(20)使旋转接头的支撑套(9)和外壳(10)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向缸内通入0.01-0.05mpa的压缩空气后,冷缸内的冷却水就可连续不断的排出。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广泛应用于从低速到高速各种车速冷缸的排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造纸等行业冷缸的冷却水排出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新型的吸管式冷缸排水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自支撑旋转接头和虹吸管组成,组成虹吸管的排水管横管和进水管组成同轴心套管结构,进水管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外壳内部,另一端在冷缸内部封闭在排水横管的外径,并在端部钻有喷水孔向冷缸内部喷水。排水管横管一端固定在旋转接头外壳内部,另一端在冷缸内部连接排水竖管。旋转接头通过支撑套和轴承支撑在冷缸轴头,通过旋转接头上的通气孔向缸内通入0.01‑0.05MPa的压缩空气后,冷缸内的冷却水就可连续不断的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海燕
技术研发日:2018.02.01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