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旧棉制备水溶性纤维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9891发布日期:2018-07-27 21:11阅读:1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废旧纺织品再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旧棉制备水溶性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活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周期急剧缩短,废旧纺织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却极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中,纺织品中涤棉类织物的占比达80%以上,但其回收利用率不足10%。棉纤维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纤维,其中纤维素的含量高达94%以上,但是,纤维素难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极大地限制了纤维素的应用。为了提升纤维素的适用性,采用羧甲基化改性处理将纤维素制备为可溶于水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cmc是纤维素的水溶性衍生物。具有独特的悬浮性、水分保持性、粘稠性及粘合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领域。近年来,研究学者致力于研究从如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渣,香蕉假茎和榴莲籽等农业废弃作物中提取纤维素。但是,有关利用水热法从废旧棉中提取纤维素的研究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废旧棉的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废旧棉制备水溶性纤维素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废旧棉制备水溶性纤维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旧棉织物裁剪,洗净,烘干,与盐酸溶液混合,常温下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混合物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在150℃条件下保留3h后,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离心过滤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相粉末置于60℃条件下干燥4h,得到固体纤维素粉末;

第三步,称取第二步所得的纤维素粉末,按照纤维素粉末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的比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

第四步,称取碱纤维素,按照异丙醇与碱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5g/40ml的比例,向碱纤维素中加入异丙醇,按照碱纤维素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8ml的比例,向碱纤维素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40℃条件下,搅拌45min,得到混合溶液;

第五步,按照氯乙酸和碱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5:1.5的比例,向第四步中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氯乙酸,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100min,得到混合物;

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纸上的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制成悬浮浆液,再用冰醋酸中和悬浮浆液后,再次过滤后,用无水甲醇洗涤滤纸上的固体过滤物,将该固体过滤物在60℃条件下干燥12h,得到固体粉末,即cmc。

第一步中,所述废旧棉织物裁剪为面积5mm2的碎片。

第一步中,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

第二步中,过滤采用中速滤纸真空抽滤。

第三步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40%。

第四步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水热法处理废旧棉织物,使其在亚临界水条件下水解为纤维素粉末,然后通过甲基化改性处理将其制备为水溶性的羧基甲基纤维素钠。

1.本发明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水解处理废旧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发生水解,形成纤维素粉末。

2.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使用的催化剂为浓度极低的盐酸水溶液,腐蚀性小,对环境污染小,制备的纤维素粉末长径比大,热性能好。

3.改性处理后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好,取代度高。

利用水热法水解废旧棉,使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解为纤维素粉末,将分离的纤维素通过羧甲基化改性制备为cmc。利用弃棉织物为原料来制备cmc,不但降低cmc的原料成本,同时消除了废弃棉织物直接焚烧或填埋等带来的环境危害,使其得到充分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应装置图;

图2为氯乙酸用量对cmc性能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废旧棉织物剪碎为5mm2的方形,洗净、烘干。称取10g试样,加入到600ml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常温下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使反应物均匀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然后,将其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填充度为60%。在15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保留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体纤维素粉末置于干燥箱中于60℃干燥4h,烘干备用。

(2)从废旧棉中分离的纤维素分两个步骤转化为cmc:纤维素的碱化和醚化。称量5.0g的纤维素粉末,加入到500mlschott瓶中,然后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称取1.5g碱纤维素,然后以异丙醇和碱纤维素质量比4:1加入异丙醇,再滴加40ml质量分数为35%氢氧化钠溶液,并在40℃的条件下搅拌45min。通过向放置在磁力搅拌热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g氯乙酸开始羧甲基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恒温搅拌加热100min。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将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然后用稀冰醋酸中和悬浮的浆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洗涤,再次过滤。将固体残余物在60℃的热风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粉末为cmc。

实施例2:

(1)将废旧棉织物剪碎为5mm2的方形,洗净、烘干。称取10g试样,加入到600ml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常温下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使反应物均匀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然后,将其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填充度为60%。在15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保留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体纤维素粉末置于干燥箱中于60℃干燥4h,烘干备用。

(2)从废旧棉中分离的纤维素分两个步骤转化为cmc:纤维素的碱化和醚化。称量5.0g的纤维素粉末,加入到500mlschott瓶中,然后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称取1.5g碱纤维素,然后以异丙醇和碱纤维素质量比4:1加入异丙醇,再滴加40ml质量分数为35%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在40℃的条件下搅拌45min。通过向放置在磁力搅拌热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g氯乙酸开始羧甲基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恒温搅拌加热100min。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将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然后用稀冰醋酸中和悬浮的浆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洗涤,再次过滤。将固体残余物在60℃的热风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粉末为cmc。

实施例3:

(1)将废旧棉织物剪碎为5mm2的方形,洗净、烘干。称取10g试样,加入到600ml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常温下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使反应物均匀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然后,将其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填充度为60%。在15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保留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体纤维素粉末置于干燥箱中于60℃干燥4h,烘干备用。

(2)从废旧棉中分离的纤维素分两个步骤转化为cmc:纤维素的碱化和醚化。称量5.0g的纤维素粉末,加入到500mlschott瓶中,然后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称取1.5g碱纤维素,然后以异丙醇和碱纤维素质量比4:1加入异丙醇,再滴加40ml质量分数为35%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在40℃的条件下搅拌45min。通过向放置在磁力搅拌热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g氯乙酸开始羧甲基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恒温搅拌加热100min。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将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然后用稀冰醋酸中和悬浮的浆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洗涤,再次过滤。将固体残余物在60℃的热风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粉末为cmc。

实施例4:

(1)将废旧棉织物剪碎为5mm2的方形,洗净、烘干。称取10g试样,加入到600ml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常温下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使反应物均匀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然后,将其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填充度为60%。在15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保留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体纤维素粉末置于干燥箱中于60℃干燥4h,烘干备用。

(2)从废旧棉中分离的纤维素分两个步骤转化为cmc:纤维素的碱化和醚化。在第一步中,称量约5.0g的纤维素粉末,加入到500mlschott瓶中,然后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称取1.5g碱纤维素,然后以异丙醇和碱纤维素质量比4:1加入异丙醇,再滴加40ml质量分数为35%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在40℃的条件下搅拌45min。通过向放置在磁力搅拌热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4g氯乙酸开始羧甲基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恒温搅拌加热100min。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将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然后用稀冰醋酸中和悬浮的浆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洗涤,再次过滤。将固体残余物在60℃的热风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粉末为cmc。

实施例5:

(1)将废旧棉织物剪碎为5mm2的方形,洗净、烘干。称取10g试样,加入到600ml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常温下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使反应物均匀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然后,将其装入高压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填充度为60%。在15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保留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产物,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固体纤维素粉末置于干燥箱中于60℃干燥4h,烘干备用。

(2)从废旧棉中分离的纤维素分两个步骤转化为cmc:纤维素的碱化和醚化。称量5.0g的纤维素粉末,加入到500mlschott瓶中,然后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碱纤维素。称取1.5g碱纤维素,然后以异丙醇和碱纤维素质量比4:1加入异丙醇,再滴加40ml质量分数为35%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在40℃的条件下搅拌45min。通过向放置在磁力搅拌热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g氯乙酸开始羧甲基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60℃下恒温搅拌加热100min。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将残余物悬浮于100ml甲醇中40min。然后用稀冰醋酸中和悬浮的浆液。将残余物用无水甲醇洗涤,再次过滤。将固体残余物在60℃的热风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的粉末为cmc。

对改性处理后制备的水溶性纤维素的取代度和粘度进行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氯乙酸用量的增加,氯乙酸在纤维内部的扩散速度加快,并能均匀地渗透进纤维之中,有效地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醚化剂的利用率,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纤维素醚化过程较为彻底。氯乙酸的用量越大时,纤维素的羧甲基化程度越高,取代度越大。为了保证反应体系中羧甲基反应的顺利进行,同时考虑生产成本,故选择氯乙酸用量为4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