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1189发布日期:2018-11-24 13:1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功能性羊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

背景技术

羊毛纤维是羊的皮肤的变形物,保暖性极佳,多用于秋冬季节的服装,羊毛纤维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是最早开发冰杯广发实用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具有优良的纺织加工性能,羊毛制品具有柔和的光泽、丰富而富有弹性的手感、良好的悬垂性、保温保湿性以及耐污性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器、电子设备极大普及,电磁辐射成为了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后的第种污染源。它不仅会对广播电视等通讯设备产生干扰,还会影响人体健康,人体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大众消费者对健康方便的担忧,使得各种衣物开始具有防辐射功能,屏蔽织物的出现和发展,距今己经历了个阶段从制定标准到世纪年代以前,屏蔽织物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屏蔽织物的使用仅限于军工科研、医疗卫生和厂矿企业世纪一年代,屏蔽织物开始进入百姓家,发展迅速、品种增多、数量增大世纪年代以后,继续快速发展,质量优化,数量激增,新品不断涌现。现己形成了一个涉及电子工业、纺织工业、生物医学和检测监督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在专利号cn103238957b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电磁辐射抗静电羊毛衫,主要由金属丝和羊毛纤维纺织按照一定比例混纺而成,具有防辐射抗静电功能,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穿着体验不好,对于人体来说太过于坚硬,舒适度太差,难以进入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以解决上述提出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其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羊毛纤维10~20%

改性聚酯纤维30~40%

镀银长丝25~35%

竹浆纤维20~35%

所述改性聚酯纤维将镀银长丝包覆形成包芯纱,所述包芯纱与羊毛纤维以及竹浆纤维混纺成具有防电子辐射功能的面料;

其中,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为一种电磁屏蔽远红外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然后添加复合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的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具有良好的抗电子辐射效果,对各种电磁波以及紫外线的吸收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对穿着者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且同时面料柔软透气,手感舒适,外观美观,不易起球。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参考图1,其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羊毛纤维10~20%

改性聚酯纤维30~40%

镀银长丝25~35%

竹浆纤维20~35%

所述改性聚酯纤维将镀银长丝包覆形成包芯纱,所述包芯纱与羊毛纤维以及竹浆纤维混纺成具有防电子辐射功能的面料。

其中,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为一种电磁屏蔽远红外聚酯纤维,具体的,该聚酯纤维以聚酯为基底,然后添加复合添加剂,通过熔融混纺制备得到。

如下具体描述所述改性聚酯纤维:

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中包括7-19%的复合添加剂,余量为聚酯;复合添加剂在上述质量比例下,聚酯纤维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具体的,上述的复合添加剂包括: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

具体的,复合添加剂中,所述sio2纳米粒子粒径为50nm,fe2o3纳米粒子粒径为100nm,cuo纳米粒子粒径为30nm,caco3纳米粒子粒径为300nm;

优选地,所述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10nm;srfe12o19纳米管直径为500nm;

具体的,复合添加剂中,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的质量份数分别为15份、2份、7份、4份、3份、16份。

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为传统的具有远红外发射的材料,现有技术方案中,通常将其单独作为添加剂添加到聚酯纤维中,然而,现有技术中单独添加远红外添加剂具有红外频段窄的缺点,本申请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将上述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混合添加,能够一定程度扩大远红外辐射的频段,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本申请所述的复合添加剂中,还包fe3o4纳米粒子,fe3o4是尖晶石型铁氧体的代表,其是双重介质,在电磁场作用下,对电磁波的损耗包括欧姆损耗、离子和电子共振损耗、极化损耗等,是一种优良的吸波材料,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将fe3o4与其余添加剂复合,其能够作为聚酯纤维的吸波剂,经过煅烧,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有益效果。此外,本申请所述的复合添加剂中,还包括caco3纳米粒子,在煅烧过程中,该caco3纳米粒子能够作为分散剂,促进复合添加剂中各物质的均匀混合,进而在聚酯纤维中分散均匀,使得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发射和电磁屏蔽效果发挥均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氯仿/甲醇溶剂,将羊毛纤维浸入该溶剂中,并利用索氏萃取器对羊毛纤维进行回流萃取,萃取时间控制在2~2.5h,萃取完成之后将羊毛纤维利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2,配置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加温至50℃,将s1中的羊毛纤维浸入离子液体中,搅拌反应20~25min,反应完成之后先利用乙醇洗涤,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如此反复两次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3,配置蛋白酶处理液,将蛋白酶处理液加温至40℃,将s2中的羊毛纤维浸入蛋白酶处理液中,搅拌反应30~40min,反应完成之后将温度升值100℃,保持10~15min,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之后烘干;

s4,将经过s2处理的羊毛纤维浸入还原处理剂内,还原处理剂的ph控制在8~8.4之间,浴比设置为1:45,在常温下对羊毛纤维进行搅拌,使其与还原处理剂充分反应,反应时间控制在30~45min,反应完成之后利用去离子水对羊毛纤维进行漂洗,共漂洗2次,每次10min,漂洗完成之后对羊毛纤维进行烘干操作;

s5,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s6,配置包芯纱,将镀银长丝、改性聚酯纤维以及羊毛纤维通过赛络纺包芯纱工艺制备防辐射包芯纱,以镀银长丝作为芯线,羊毛纤维以及改性聚酯纤维作为包覆线,其中镀银长丝的细度控制在35d,包覆线的密度控制在15~18tex;

s7,将s6中的防辐射包芯纱与竹浆纤维进行混纺,并采用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织造,得到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

其中,在s1中,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85:15。

其中,在s6中,混纺工序依次为混条、一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线以及倍捻。

其中,制备改性聚酯纤维过程如下:

a)、首先,称取fecl3·6h2o,然后称取fecl2·4h2o,使得n(fe3+):n(fe2+)=1:3.5在100ml的蒸馏水中溶解上述两种物质,使溶液中的铁离子总的浓度为0.05mol/l,然后将该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缓慢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值为12,然后加热升温使溶液温度为50℃,恒温反应1.5h后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继续反应0.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产物洗涤至ph值为7,干燥后得到fe3o4;

b)、称取sr(no3)2,然后称取fe(no3)3·9h2o,使得n(fe):n(sr)=11.5:1,将上述两种物质溶于30ml蒸馏水中,使溶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为0.25mol/l,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按金属离子与柠檬酸摩尔比1:1加入柠檬酸,混合均匀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6,继续加热搅拌2h后,将剩余溶液用脱脂棉吸干,再将脱脂棉于90℃干燥12h,最后将其放入1090℃的马弗炉中煅烧2h,自然降温后,得到srfe12o19;

c)、按照质量比例,将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复合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在氮气保护下于440℃煅烧3h、870℃煅烧5h,研磨成粉,即得复合添加剂;

d)、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首先,将抗菌剂、负离子发射剂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在室温下超声5h,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与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助剂进行酯化,聚合,得到聚酯母粒;其中,酯化温度为270℃,压力280kpa,酯化率达到大于96.5%时进行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90℃,抽真空至20mpa,缩聚至特性粘度为0.74分升/克时,出料,切料;将聚酯母粒熔融,然后送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经计量后,进入喷丝组件,再将喷出的丝束进行冷却、上油,经导辊后卷绕成预取向丝,其中,纺丝温度为273℃,纺丝速度为3500m/min;聚酯预取向丝经一辊、热箱、二辊、假捻器、卷绕后可制备成聚酯纤维,其中,牵伸速度为500m/min,牵伸比为3.1,一辊温度为90℃,二辊温度为140℃。

远红外测试是按照行业标准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对聚酯纤维进行法相发射率测试,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纤维剪成0.5mm长的碎末,用水玻璃调制成浆糊状,涂在直径为2cm的铜片上,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碎末。

测试结果表明,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6,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上述聚酯纤维的吸波特性,得到最大吸波峰值为-24.7db,优于-10db频宽为1.2ghz,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s1,配置氯仿/甲醇溶剂,将羊毛纤维浸入该溶剂中,并利用索氏萃取器对羊毛纤维进行回流萃取,萃取时间控制在2h,萃取完成之后将羊毛纤维利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2,配置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加温至50℃,将s1中的羊毛纤维浸入离子液体中,搅拌反应20min,反应完成之后先利用乙醇洗涤,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如此反复两次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3,配置蛋白酶处理液,将蛋白酶处理液加温至40℃,将s2中的羊毛纤维浸入蛋白酶处理液中,搅拌反应30min,反应完成之后将温度升值100℃,保持10~15min,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之后烘干;

s4,将经过s2处理的羊毛纤维浸入还原处理剂内,还原处理剂的ph控制在8~8.4之间,浴比设置为1:45,在常温下对羊毛纤维进行搅拌,使其与还原处理剂充分反应,反应时间控制在30min,反应完成之后利用去离子水对羊毛纤维进行漂洗,共漂洗2次,每次10min,漂洗完成之后对羊毛纤维进行烘干操作;

s5,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s6,配置包芯纱,将质量占比25%镀银长丝、30%改性聚酯纤维以及10%羊毛纤维通过赛络纺包芯纱工艺制备防辐射包芯纱,以镀银长丝作为芯线,羊毛纤维以及改性聚酯纤维作为包覆线,其中镀银长丝的细度控制在35d,包覆线的密度控制为18tex;

s7,将s6中的防辐射包芯纱与竹浆纤维进行混纺,并采用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织造,得到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

其中,在s1中,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85:15。

其中,在s6中,混纺工序依次为混条、一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线以及倍捻。

其中,制备改性聚酯纤维过程如下:

a)、首先,称取fecl3·6h2o,然后称取fecl2·4h2o,使得n(fe3+):n(fe2+)=1:3.5在100ml的蒸馏水中溶解上述两种物质,使溶液中的铁离子总的浓度为0.05mol/l,然后将该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缓慢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值为12,然后加热升温使溶液温度为50℃,恒温反应1.5h后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继续反应0.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产物洗涤至ph值为7,干燥后得到fe3o4;

b)、称取sr(no3)2,然后称取fe(no3)3·9h2o,使得n(fe):n(sr)=11.5:1,将上述两种物质溶于30ml蒸馏水中,使溶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为0.25mol/l,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按金属离子与柠檬酸摩尔比1:1加入柠檬酸,混合均匀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6,继续加热搅拌2h后,将剩余溶液用脱脂棉吸干,再将脱脂棉于90℃干燥12h,最后将其放入1090℃的马弗炉中煅烧2h,自然降温后,得到srfe12o19;

c)、按照质量比例,将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复合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在氮气保护下于440℃煅烧3h、870℃煅烧5h,研磨成粉,即得复合添加剂;

d)、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首先,将抗菌剂、负离子发射剂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在室温下超声5h,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与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助剂进行酯化,聚合,得到聚酯母粒;其中,酯化温度为270℃,压力280kpa,酯化率达到大于96.5%时进行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90℃,抽真空至20mpa,缩聚至特性粘度为0.74分升/克时,出料,切料;将聚酯母粒熔融,然后送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经计量后,进入喷丝组件,再将喷出的丝束进行冷却、上油,经导辊后卷绕成预取向丝,其中,纺丝温度为273℃,纺丝速度为3500m/min;聚酯预取向丝经一辊、热箱、二辊、假捻器、卷绕后可制备成聚酯纤维,其中,牵伸速度为500m/min,牵伸比为3.1,一辊温度为90℃,二辊温度为140℃。

远红外测试是按照行业标准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对聚酯纤维进行法相发射率测试,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纤维剪成0.5mm长的碎末,用水玻璃调制成浆糊状,涂在直径为2cm的铜片上,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碎末。

测试结果表明,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6,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上述聚酯纤维的吸波特性,得到最大吸波峰值为-24.7db,优于-10db频宽为1.2ghz,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

实施例2

s1,配置氯仿/甲醇溶剂,将羊毛纤维浸入该溶剂中,并利用索氏萃取器对羊毛纤维进行回流萃取,萃取时间控制在2.5h,萃取完成之后将羊毛纤维利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2,配置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加温至50℃,将s1中的羊毛纤维浸入离子液体中,搅拌反应25min,反应完成之后先利用乙醇洗涤,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如此反复两次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3,配置蛋白酶处理液,将蛋白酶处理液加温至40℃,将s2中的羊毛纤维浸入蛋白酶处理液中,搅拌反应40min,反应完成之后将温度升值100℃,保持10~15min,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之后烘干;

s4,将经过s2处理的羊毛纤维浸入还原处理剂内,还原处理剂的ph控制在8~8.4之间,浴比设置为1:45,在常温下对羊毛纤维进行搅拌,使其与还原处理剂充分反应,反应时间控制在45min,反应完成之后利用去离子水对羊毛纤维进行漂洗,共漂洗2次,每次10min,漂洗完成之后对羊毛纤维进行烘干操作;

s5,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s6,配置包芯纱,将质量占比30%镀银长丝、35%改性聚酯纤维以及15%羊毛纤维通过赛络纺包芯纱工艺制备防辐射包芯纱,以镀银长丝作为芯线,羊毛纤维以及改性聚酯纤维作为包覆线,其中镀银长丝的细度控制在35d,包覆线的密度控制为18tex;

s7,将s6中的防辐射包芯纱与竹浆纤维进行混纺,并采用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织造,得到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

其中,在s1中,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85:15。

其中,在s6中,混纺工序依次为混条、一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线以及倍捻。

其中,制备改性聚酯纤维过程如下:

a)、首先,称取fecl3·6h2o,然后称取fecl2·4h2o,使得n(fe3+):n(fe2+)=1:3.5在100ml的蒸馏水中溶解上述两种物质,使溶液中的铁离子总的浓度为0.05mol/l,然后将该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缓慢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值为12,然后加热升温使溶液温度为50℃,恒温反应1.5h后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继续反应0.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产物洗涤至ph值为7,干燥后得到fe3o4;

b)、称取sr(no3)2,然后称取fe(no3)3·9h2o,使得n(fe):n(sr)=11.5:1,将上述两种物质溶于30ml蒸馏水中,使溶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为0.25mol/l,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按金属离子与柠檬酸摩尔比1:1加入柠檬酸,混合均匀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6,继续加热搅拌2h后,将剩余溶液用脱脂棉吸干,再将脱脂棉于90℃干燥12h,最后将其放入1090℃的马弗炉中煅烧2h,自然降温后,得到srfe12o19;

c)、按照质量比例,将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复合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在氮气保护下于440℃煅烧3h、870℃煅烧5h,研磨成粉,即得复合添加剂;

d)、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首先,将抗菌剂、负离子发射剂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在室温下超声5h,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与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助剂进行酯化,聚合,得到聚酯母粒;其中,酯化温度为270℃,压力280kpa,酯化率达到大于96.5%时进行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90℃,抽真空至20mpa,缩聚至特性粘度为0.74分升/克时,出料,切料;将聚酯母粒熔融,然后送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经计量后,进入喷丝组件,再将喷出的丝束进行冷却、上油,经导辊后卷绕成预取向丝,其中,纺丝温度为273℃,纺丝速度为3500m/min;聚酯预取向丝经一辊、热箱、二辊、假捻器、卷绕后可制备成聚酯纤维,其中,牵伸速度为500m/min,牵伸比为3.1,一辊温度为90℃,二辊温度为140℃。

远红外测试是按照行业标准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对聚酯纤维进行法相发射率测试,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纤维剪成0.5mm长的碎末,用水玻璃调制成浆糊状,涂在直径为2cm的铜片上,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碎末。

测试结果表明,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6,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上述聚酯纤维的吸波特性,得到最大吸波峰值为-24.3db,优于-10db频宽为1.2ghz,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

实施例3

s1,配置氯仿/甲醇溶剂,将羊毛纤维浸入该溶剂中,并利用索氏萃取器对羊毛纤维进行回流萃取,萃取时间控制在2.5h,萃取完成之后将羊毛纤维利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2,配置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加温至50℃,将s1中的羊毛纤维浸入离子液体中,搅拌反应25min,反应完成之后先利用乙醇洗涤,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如此反复两次进行洗涤,之后烘干;

s3,配置蛋白酶处理液,将蛋白酶处理液加温至40℃,将s2中的羊毛纤维浸入蛋白酶处理液中,搅拌反应40min,反应完成之后将温度升值100℃,保持10~15min,之后利用去离子水洗涤,之后烘干;

s4,将经过s2处理的羊毛纤维浸入还原处理剂内,还原处理剂的ph控制在8~8.4之间,浴比设置为1:45,在常温下对羊毛纤维进行搅拌,使其与还原处理剂充分反应,反应时间控制在45min,反应完成之后利用去离子水对羊毛纤维进行漂洗,共漂洗2次,每次10min,漂洗完成之后对羊毛纤维进行烘干操作;

s5,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s6,配置包芯纱,将质量占比25%镀银长丝、40%改性聚酯纤维以及20%羊毛纤维通过赛络纺包芯纱工艺制备防辐射包芯纱,以镀银长丝作为芯线,羊毛纤维以及改性聚酯纤维作为包覆线,其中镀银长丝的细度控制在35d,包覆线的密度控制为18tex;

s7,将s6中的防辐射包芯纱与竹浆纤维进行混纺,并采用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织造,得到防电子辐射羊毛制品。

其中,在s1中,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85:15。

其中,在s6中,混纺工序依次为混条、一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线以及倍捻。

其中,制备改性聚酯纤维过程如下:

a)、首先,称取fecl3·6h2o,然后称取fecl2·4h2o,使得n(fe3+):n(fe2+)=1:3.5在100ml的蒸馏水中溶解上述两种物质,使溶液中的铁离子总的浓度为0.05mol/l,然后将该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缓慢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值为12,然后加热升温使溶液温度为50℃,恒温反应1.5h后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继续反应0.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产物洗涤至ph值为7,干燥后得到fe3o4;

b)、称取sr(no3)2,然后称取fe(no3)3·9h2o,使得n(fe):n(sr)=11.5:1,将上述两种物质溶于30ml蒸馏水中,使溶液中的铁离子的浓度为0.25mol/l,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按金属离子与柠檬酸摩尔比1:1加入柠檬酸,混合均匀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6,继续加热搅拌2h后,将剩余溶液用脱脂棉吸干,再将脱脂棉于90℃干燥12h,最后将其放入1090℃的马弗炉中煅烧2h,自然降温后,得到srfe12o19;

c)、按照质量比例,将sio2纳米粒子、fe2o3纳米粒子、fe3o4纳米粒子、srfe12o19纳米管、cuo纳米粒子和cac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复合添加剂浆料,然后将其烘干,在氮气保护下于440℃煅烧3h、870℃煅烧5h,研磨成粉,即得复合添加剂;

d)、制备改性聚酯纤维

首先,将抗菌剂、负离子发射剂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后在室温下超声5h,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与精对苯二甲酸、催化助剂进行酯化,聚合,得到聚酯母粒;其中,酯化温度为270℃,压力280kpa,酯化率达到大于96.5%时进行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90℃,抽真空至20mpa,缩聚至特性粘度为0.74分升/克时,出料,切料;将聚酯母粒熔融,然后送入过滤器进行过滤,经计量后,进入喷丝组件,再将喷出的丝束进行冷却、上油,经导辊后卷绕成预取向丝,其中,纺丝温度为273℃,纺丝速度为3500m/min;聚酯预取向丝经一辊、热箱、二辊、假捻器、卷绕后可制备成聚酯纤维,其中,牵伸速度为500m/min,牵伸比为3.1,一辊温度为90℃,二辊温度为140℃。

远红外测试是按照行业标准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对聚酯纤维进行法相发射率测试,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纤维剪成0.5mm长的碎末,用水玻璃调制成浆糊状,涂在直径为2cm的铜片上,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碎末。

测试结果表明,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6,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上述聚酯纤维的吸波特性,得到最大吸波峰值为-22.4db,优于-10db频宽为11ghz,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