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9107发布日期:2019-04-09 21:00阅读:20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纤维原料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竹子生产竹茹的过程中,会残留大量的竹渣,现有工艺中会将产生的竹渣进行加工处理生产竹浆,比如专利cn105998767a将竹片蒸煮后,其竹液用来生产竹茹,竹片用来生产竹浆。然而,由于其工艺中并没有对竹渣进行软化,其生产出的竹浆并不能直接用来造纸。

在造纸工艺中,如何在软化纤维的同时又保护其纤维素,直接影响了纸张的质量,而现有的工艺中,通过加入软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长时间蒸煮软化会制其纤维素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竹片依次经过切片、除杂及压榨处理得到竹渣;

步骤二:将竹渣加水进行蒸煮;

步骤三: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对所述步骤二蒸煮后的竹渣进行软化,软化后利用螺旋输送至挤浆机挤出黑液,然后送入洗浆机进行洗涤,控制其ph在7~9,洗涤后再次送入挤浆机脱水浓缩,浓缩后得到软化竹渣;

步骤四:将所述软化竹渣进行搓丝,搓丝后加水依次进行打磨、脱水浓缩,得到初步浓缩浆液,将所述初步浓缩浆液加水后进行第二次打磨、脱水浓缩得到二次浓缩浆液,将所述二次浓缩浆液进行最后一次脱水浓缩得到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竹渣的蒸煮温度为151℃~160℃,蒸煮压力为2mpa~5mpa,蒸煮时间为4~6小时,固液质量比为1:(3~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按竹渣质量的10%~25%加入,软化温度为80℃~100℃,软化时间为1小时~2小时,固液质量比1:(2~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步骤一、所述步骤三及所述步骤四中的产生的废液收集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四中,搓丝后加水控制其浆液质量浓度在8%~10%,初步浓缩浆液加水后控制其浆液质量浓度在22%~2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将竹渣蒸煮后所产生的竹液进行收集用来生产竹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竹片进行蒸煮后又进行了一次软化,并采用多次打磨的方式降低竹浆的黏度,控制其浆液含水量,保证其竹浆细腻的同时又确保其纤维素不遭到破坏,保证后期造出纸张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竹片依次经过切片、除杂及压榨处理得到竹渣;

步骤二:将竹渣加水进行蒸煮,竹渣的蒸煮温度为151℃,蒸煮压力为3mpa,蒸煮时间为5小时,固液质量比为1:4,蒸出的竹液收集起来生产竹茹。

步骤三: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对所述步骤二蒸煮后的竹渣进行软化,软化后利用螺旋输送至挤浆机挤出黑液,然后送入洗浆机进行洗涤,控制其ph在7~8,洗涤后再次送入挤浆机脱水浓缩,浓缩后得到软化竹渣,双氧水和氢氧化钠按竹渣质量的15%加入,软化温度为100℃,软化时间为2小时,固液质量比1:4。

步骤四:将所述软化竹渣送入搓丝机进行搓丝,搓丝后加水使浆液浓度控制在10%,然后送入高浓磨设备进行打磨、打磨后脱水浓缩,得到初步浓缩浆液,将所述初步浓缩浆液加水后,浆液浓度控制在25%,进行第二次打磨、脱水浓缩得到二次浓缩浆液,将所述二次浓缩浆液进行最后一次脱水浓缩得到产品,所述产品的含水质量比为40%。

将所述步骤一、所述步骤三及所述步骤四中的产生的废液收集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实施例二

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竹片依次经过切片、除杂及压榨处理得到竹渣;

步骤二:将竹渣加水进行蒸煮,所述步骤二中,竹渣的蒸煮温度为155℃,蒸煮压力为4mpa,蒸煮时间为4小时,固液质量比为1:3;所述步骤二中,将竹渣蒸煮后所产生的竹液进行收集用来生产竹茹。

步骤三: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对所述步骤二蒸煮后的竹渣进行软化,软化后利用螺旋输送至挤浆机挤出黑液,然后送入洗浆机进行洗涤,控制其ph在7~8,洗涤后再次送入挤浆机脱水浓缩,浓缩后得到软化竹渣,双氧水或碱液按竹渣质量的25%加入,软化温度为80℃,软化时间为1.5小时,固液质量比1:3。

步骤四:将所述软化竹渣送入搓丝机进行搓丝,搓丝后加水使浆液浓度控制在10%,然后送入高浓磨设备进行打磨、打磨后脱水浓缩,得到初步浓缩浆液,将所述初步浓缩浆液加水后,浆液浓度控制在25%,进行第二次打磨、脱水浓缩得到二次浓缩浆液,将所述二次浓缩浆液进行最后一次脱水浓缩得到产品,所述产品的含水质量比为4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步骤一、所述步骤三及所述步骤四中的产生的废液收集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对比例一

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竹片依次经过切片、除杂及压榨处理得到竹渣;

步骤二:将竹渣加水进行蒸煮,竹渣的蒸煮温度为151℃,蒸煮压力为3mpa,蒸煮时间为5小时,固液质量比为1:4,蒸出的竹液收集起来生产竹茹。

步骤三: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对所述步骤二蒸煮后的竹渣进行软化,软化后利用螺旋输送至挤浆机挤出黑液,然后送入洗浆机进行洗涤,控制其ph在7~8,洗涤后再次送入挤浆机脱水浓缩,浓缩后得到软化竹渣,双氧水和氢氧化钠按竹渣质量的15%加入,软化温度为100℃,软化时间为2小时,固液质量比1:4。

步骤四:将所述软化竹渣送入搓丝机进行搓丝,搓丝后加水使浆液浓度控制在25%,然后送入高浓磨设备进行打磨、打磨后脱水浓缩,得到产品。

将所述步骤一、所述步骤三及所述步骤四中的产生的废液收集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对比例二

一种生产清洁造纸竹浆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竹片依次经过切片、除杂及压榨处理得到竹渣;

步骤二:用双氧水或碱液将所述步骤二蒸煮后竹渣,双氧水或碱液的加入量为竹渣质量的20%,在160℃条件下蒸煮4小时进行软化,固液比为1:4;将软化后的竹渣送入挤浆机挤出蒸煮液,再经洗浆机进行洗涤至ph到7~8,然后送入挤浆机挤出水分进行浓缩,最后浆料的含水率为40%。

本发明将竹渣软化搓丝后,进入高浓磨设备进行两次打磨,在打磨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会使竹丝进一步的软化,尽管通过洗涤会去除软化过程中的大部分碱液及双氧水,但是仍会有部分残留在原料之中,加上后续的搓丝及打磨过程中会产生放热,如果不对打磨浆液的浓度进行控制,会对其纤维素造成破坏,在本发明研究过程中发现将竹渣进行两次打磨,第一次浆液质量浓度控制在10%,另外一次浆液质量浓度控制在25%,不仅会提高竹浆的细腻度,也不会对α-纤维素造成破坏。不仅如此,经过蒸煮后产生的竹液可加工生产成竹茹,可是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经济价值。

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对比例一及对比例二生产出的竹浆进行检测。

表1竹浆参数对比

α-纤维素含量一般和白度有直接的关系,含量越高,白度值越大,纸的品质就越高;而纸张的黏度主要反映了测定的纤维素分子的平均长度,黏度越高,纤维素的平均分子量越大。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本发明生产出的竹浆α-纤维素含量高,黏度小,确保了后期出产的纸张白度高,细腻。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