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1529发布日期:2019-03-30 09:05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碳酸钙是造纸过程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在文化纸添加量可以达到20%,但碳酸钙粒径小(2μm左右),在纸机网部留着率低,导致碳酸钙和细小纤维流失,成为网下白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网下白水通过白水多盘对纤维进行回收或通过气浮设备对白水进行净化,该方法属于车间内部的短循环,未考虑碳酸钙综合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造纸循环系统,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包括文化纸造纸系统、箱板纸造纸系统,所述的文化纸造纸系统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网部、第一压榨部、第一前干燥部、第一施胶部、第一后干燥部、第一压光卷曲部;所述的箱板纸造纸系统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碎浆机、制浆系统、第二网部、第二压榨部、第二前干燥部、第二施胶部、第二后干燥部、第二压光卷曲部,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网部下侧的第一网下白水池、用于对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中的网下白水气浮处理的第一气浮机、用于盛装第一气浮机排出的污泥的第一污泥槽、用于处理所述的第一污泥槽中污泥的第一板框压滤机;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网部下侧的第二网下白水池、用于对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中的网下白水气浮处理的第二气浮机、用于盛装第二气浮机排出的污泥的第二污泥槽、用于处理所述的第二污泥槽中污泥的第二板框压滤机;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一焚烧炉,所述的焚烧炉用于焚烧所述的第一板框压滤机和第二板框压滤机排出的污泥,所述的焚烧炉还用于将焚烧后的焚烧物输送至所述的碎浆机。

优选地,所述的制浆系统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除渣系统、筛选系统、净化系统、热分散系统、磨浆系统及用于储存纸浆的浆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气浮机与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的第一回流管道用于将第一气浮机中的净化后的白水输送至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中。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气浮机与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的第二回流管道用于将第二气浮机中的净化后的白水输送至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造纸循环方法,所述的方法使用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所述的造纸循环方法包括,文化纸造纸及箱板纸造纸,所述的文化纸造纸为,将漂白浆及碳酸钙加入第一网部后,依次通过第一压榨部、第一前干燥部、第一施胶部、第一后干燥部及第一压光卷曲部后形成文化纸,所述的第一网部产生的碳酸钙及纤维进入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内的网下白水经过第一气浮机处理进行气浮处理,第一气浮机中产生的碳酸钙、纤维和胶粘物被送入所述的第一污泥槽,所述的第一污泥槽内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第一板框压滤机,第一板框压滤机产生的污泥进入焚烧炉焚烧,所述的箱板纸造纸为,将废旧箱板纸及焚烧炉产生的氧化钙加入所述的碎浆机,然后依次通过制浆系统、第二网部、第二压榨部、第二前干燥部、第二施胶部、第二后干燥部及第二压光卷曲部,所述的第二网部产生的碳酸钙及纤维进入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内的网下白水经过第二气浮机处理进行气浮处理,所述的第二气浮机中产生的碳酸钙、纤维及胶粘物被送入所述的第二污泥槽,所述的第二污泥槽内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第二板框压滤机,所述的第二板框压滤机产生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焚烧炉焚烧。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气浮机中的净化后的白水经过第一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中。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气浮机中的净化后的白水经过第二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中。

本申请的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利用不同纸种对碳酸钙的需求差异性,使流失的碳酸钙进行跨车间大循环,即文化纸中流失的碳酸钙和纤维通过气浮处理,成为污泥的一部分,然后经过板框压滤机使污泥达到适宜的干度,再送至焚烧炉产生电能和热能,同时碳酸钙基本以氧化钙形式存在,利用氧化钙的碱性中和occ制浆系统中的酸味,也不影响成纸指标。不仅综合利用碳酸钙资源,而且改善车间工作环境。本发明利用不同纸种对碳酸钙的不同需求,完成碳酸钙的循环利用,降低固废产生,节约生产成本;本发明利用碳酸钙高温处理后生成的氧化钙调节occ制浆系统ph值,改善车间工作环境,同时焚烧产生热能和电能,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造纸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网部;12、第一压榨部;13、第一前干燥部;14、第一施胶部;15、第一后干燥部;16、第一压光卷曲部;

21、第一网下白水池;22、第一气浮机;23、第一污泥槽;24、第一板框压滤机;25、焚烧炉;

31、碎浆机;32、制浆系统;33、第二网部;34、第二压榨部;35、第二前干燥部;36、第二施胶部;37、第二后干燥部;38、第二压光卷曲;

41、第二网下白水池;42、第二气浮机;43、第二污泥槽;44、第二板框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如图所示,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造纸循环系统,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包括文化纸造纸系统、箱板纸造纸系统,所述的文化纸造纸系统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网部11、第一压榨部12、第一前干燥部13、第一施胶部14、第一后干燥部15、第一压光卷曲部16;所述的箱板纸造纸系统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碎浆机31、制浆系统32、第二网部33、第二压榨部34、第二前干燥部35、第二施胶部36、第二后干燥部37、第二压光卷曲38部,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网部11下侧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用于对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中的网下白水气浮处理的第一气浮机22、用于盛装第一气浮机22排出的污泥的第一污泥槽23、用于处理所述的第一污泥槽23中污泥的第一板框压滤机24;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网部33下侧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用于对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中的网下白水气浮处理的第二气浮机42、用于盛装第二气浮机42排出的污泥的第二污泥槽43、用于处理所述的第二污泥槽43中污泥的第二板框压滤机44;所述的造纸循环系统还包括一焚烧炉25,所述的焚烧炉25用于焚烧所述的第一板框压滤机24和第二板框压滤机44排出的污泥,所述的焚烧炉25还用于将焚烧后的焚烧物输送至所述的碎浆机31。所述的制浆系统32沿造纸流程方向依次包括除渣系统、筛选系统、净化系统、热分散系统、磨浆系统及用于储存纸浆的浆塔。

所述的第一气浮机22与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的第一回流管道用于将第一气浮机22中的净化后的白水输送至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中。所述的第二气浮机42与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的第二回流管道用于将第二气浮机42中的净化后的白水输送至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造纸循环方法,包括,文化纸造纸及箱板纸造纸,所述的文化纸造纸为,将漂白浆及碳酸钙加入第一网部11后,依次通过第一压榨部12、第一前干燥部13、第一施胶部14、第一后干燥部15及第一压光卷曲部16后形成文化纸,所述的第一网部11产生的碳酸钙及纤维进入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内的网下白水经过第一气浮机22处理进行气浮处理,第一气浮机22中产生的碳酸钙、纤维和胶粘物被送入所述的第一污泥槽23,所述的第一污泥槽23内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第一板框压滤机24,第一板框压滤机24产生的污泥进入焚烧炉25焚烧,所述的箱板纸造纸为,将废旧箱板纸及焚烧炉25产生的氧化钙加入所述的碎浆机31,然后依次通过制浆系统32、第二网部33、第二压榨部34、第二前干燥部35、第二施胶部36、第二后干燥部37及第二压光卷曲38部,所述的第二网部33产生的碳酸钙及纤维进入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内的网下白水经过第二气浮机42处理进行气浮处理,所述的第二气浮机42中产生的碳酸钙、纤维及胶粘物被送入所述的第二污泥槽43,所述的第二污泥槽43内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第二板框压滤机44,所述的第二板框压滤机44产生的污泥进入所述的焚烧炉25焚烧。污泥进入板框压滤机,干度可达到50%以上,满足燃烧的要求,经焚烧炉25燃烧后,纤维和胶粘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变为氧化钙。氧化钙具有调节ph值的效果,可以调节occ(废旧箱板纸)制浆呈酸性的系统ph值,降低酸味的产生。箱板纸自身产生的污泥同样通过板框压滤机送至焚烧炉25,由此实现碳酸钙的大循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气浮机22中的净化后的白水经过第一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的第一网下白水池21中。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气浮机42中的净化后的白水经过第二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的第二网下白水池41中。

本申请的一种造纸循环系统及方法,利用不同纸种对碳酸钙的需求差异性,使流失的碳酸钙进行跨车间大循环,即文化纸中流失的碳酸钙和纤维通过气浮处理,成为污泥的一部分,然后经过板框压滤机使污泥达到适宜的干度,再送至焚烧炉25产生电能和热能,同时碳酸钙基本以氧化钙形式存在,利用氧化钙的碱性中和occ制浆系统32中的酸味,也不影响成纸指标。不仅综合利用碳酸钙资源,而且改善车间工作环境。本发明利用不同纸种对碳酸钙的不同需求,完成碳酸钙的循环利用,降低固废产生,节约生产成本;本发明利用碳酸钙高温处理后生成的氧化钙调节occ制浆系统32ph值,改善车间工作环境,同时焚烧产生热能和电能,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申请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