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形捻纱机的新型双面齿同步带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639发布日期:2018-09-14 20:2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成形捻纱机的新型双面齿同步带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捻纱机中具有至少一对转动方向相反的搓捻辊子,传统捻纱机中的搓捻辊子通过电机驱动,而电机与搓捻辊子之间通过链条传动,但是链条传动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例如需要加润滑油,容易引起油污染棉纱;链条的刚性强容易磨损等。

专利CN 204608266 U采用双面齿同步带传动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缺陷,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捻纱机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碎纱或细小线头飘飞,造成双面齿同步带上经常沾染一些碎纱,使用一段时间后,碎纱容易聚集在双面齿同步带的齿缝中,需要及时清理。CN 204608266 U中的机构需要将双面齿同步带整体拆卸下来清洗,费时费事费力,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该专利通过下方的转矩输出轮带动整体传动机构转动,这就需要双面齿同步带处于一个比较大的张紧度状态下工作,不然很容易出现打滑造成传动效果不佳,而双面齿同步带如果长期大应力张紧时,容易变形失效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成形捻纱机的新型双面齿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机仓侧板和双面齿同步带,所述机仓侧板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转角导向轮,所述第二传动轮设在机仓侧板的上部,第一传动轮设在机仓侧板的下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均安装有同轴线的从动皮带轮,机仓侧板上还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二腰型孔和通孔,机仓侧板的另一侧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穿过机仓侧板上的通孔连接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上安装有同轴线的动力皮带轮,所述动力皮带轮与第一传动轮上的从动皮带轮、第二传动轮上的从动皮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腰型孔内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安装在第一腰型孔内,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安装在第三传动轮的轴心处用于控制第三传动轮固定或者沿第一腰型孔长度方向移动,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传动轮的轴心处,另一端呈叉状,所述连杆上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安装所述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二腰型孔内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张紧轮,所述双面齿同步带穿过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之间的间隙再依次包绕第二传动轮、张紧轮、转角导向轮和第一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下方的机仓侧板上还设有清洗槽。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轮的转轴上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筒体、转杆和移动块,所述筒体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状结构,筒体的侧壁设有上端开口的槽口,所述转杆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筒体下端的开口处,上端伸出筒体外安装有手柄,转杆的杆体上加工有外螺纹,所述移动块上加工有包含内螺纹的通孔,移动块和转杆螺纹配合,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筒体侧壁的槽口连接张紧轮的转轴,所述移动块和筒体上端开口之间设有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机仓侧板上还设有空气喷管,所述空气喷管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指向所述双面齿同步带,空气喷管通过软管连接气泵。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机构实现了双面齿同步带免拆卸清洗,清洗更加便利。且对张紧组件进行了改进,使得张紧轮的张紧度调节更加合理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次成形捻纱机的新型双面齿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机仓侧板 1和双面齿同步带2。机仓侧板1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传动轮3、第二传动轮4和转角导向轮5。第二传动轮4设在机仓侧板1的上部,第一传动轮3设在机仓侧板1的下部,第一传动轮3和第二传动轮4上均安装有同轴线的从动皮带轮6,机仓侧板1上还设有第一腰型孔7、第二腰型孔8和通孔,机仓侧板1的另一侧设有电动机(图中未画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穿过机仓侧板上的通孔连接有动力轮9。动力轮9上安装有同轴线的动力皮带轮10,动力皮带轮10与第一传动轮上的从动皮带轮、第二传动轮上的从动皮带轮均通过皮带11连接,带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同步等速同向转动。第一腰型孔7内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第三传动轮 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4安装在第一腰型孔7内,第一固定螺栓14安装在第三传动轮12的轴心处用于控制第三传动轮12固定或者沿第一腰型孔长度方向移动,当松开第一固定螺栓14后,第三传动轮12能够自由地沿第一腰型孔移动;当将第一固定螺栓14拧紧后,第三传动轮12固定在第一腰型孔7内。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通过连杆15连接,连杆15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传动轮 12的轴心处,另一端呈叉状16,连杆上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7安装第四传动轮 12,第四传动轮12是能够在第一腰型孔7内自由移动的,第二固定螺栓17用于固定连杆和第四传动轮12,当拧紧第二固定螺栓17时,第四传动轮12固定在连杆15上不能移动(但能够自由转动);当松开第二固定螺栓17时,第四传动轮 12能够沿叉状16移动,从而调节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之间的间距。第二腰型孔8内安装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张紧轮18,用于调节双面齿同步带2的张紧度。双面齿同步带2穿过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之间的间隙再依次包绕第二传动轮4、张紧轮18、转角导向轮5和第一传动轮3,带动第一传动轮3、第二传动轮4、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3下方的机仓侧板1上还设有清洗槽19。

由于捻纱机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碎纱或细小线头飘飞,造成双面齿同步带 2上经常沾染一些碎纱,使用一段时间后,碎纱容易聚集在双面齿同步带2的齿缝中,需要及时清理。当需要清理时,用扳手拧松第一固定螺栓14,向右移动第三传动轮12和第四传动轮13,同时向下移动张紧轮18,使得双面齿同步带2 脱离第一传动轮3拖拽在清洗槽19内。向清洗槽19内导入酒精对双面齿同步带 2进行手工清洗擦拭。第一传动轮3脱离双面齿同步带2,不对双面齿同步带2 作用力;第二传动轮4继续带动双面齿同步带2转动,这时可调慢电动机转速使得双面齿同步带2缓慢移动,便于清洗。清洗完成后关闭电动机,将第三传动轮 12和第四传动轮13向左移动到合适位置,使得双面齿同步带2包箍在第一传动轮3,然后拧紧第一固定螺栓14进行固定,在调节张紧轮18使得双面齿同步带 2具有一定的张力即可。

张紧轮18的转轴上设有张紧组件,本实施例对张紧组件进行了改进,传统的张紧组件需要设置紧固螺钉,不然在机床震动过程中张紧组件容易松动造成张紧效果越来越差,但是设置紧固螺钉操作起来不方便,需要用扳手或螺丝刀操作,而且螺钉由于螺纹错位或锈蚀十分容易卡死。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张紧组件包括筒体20、转杆21和移动块22。筒体20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状结构,筒体20的侧壁设有上端开口的槽口23,转杆21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20下端的开口处,上端伸出筒体20外安装有手柄24,转杆21的杆体上加工有外螺纹,移动块22上加工有包含内螺纹的通孔,移动块和转杆螺纹配合。移动块22上设有连接块25,连接块25穿过筒体侧壁的槽口23连接张紧轮18的转轴,移动块22和筒体20上端开口之间设有压簧26,压簧26对移动块22始终具有一定的推力,起到一定程度地锁死作用,防止移动块22由于机台震动而自动向下转动。

为了使得用酒精清洗过的双面齿同步带2更容易干燥,机仓侧板1上还设有空气喷管27,空气喷管27上设有喷嘴28,喷嘴28指向双面齿同步带2,空气喷管27通过软管连接气泵。开动气泵后,喷嘴28即可喷出高压空气将双面齿同步带2吹干。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