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1598发布日期:2019-01-02 21:4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锭子。



背景技术:

锭子是加捻卷绕的主要部件之一,是以两点支承的细长回转轴为主体的组合件。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在粗纱机、细纱机和捻线机上都配有锭子。锭子的好坏与纱线的质量、功率消耗、环境噪声、劳动生产率等等都密切相关。

由于纺纱原料和品种的多样性,再加上工艺的发展,锭子的形式日益增多,如棉纺、毛纺或化纤长丝捻线机时采用的是倍捻锭子,花色捻线机上采用空心锭子,通常一种锭子只针对一种类型的纺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配备多台机器,对于小工厂生产来说成本巨大,需要一种多功能锭子,实现一台纺纱机能够具有不同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多功能锭子,通过对锭子内部的中心瓷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锭子在配合不同的零件使用时达到不同的效果,使用灵活方便,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它能辅助达到股线机、假捻器、直捻机和倍捻机的功能,能够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纱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锭子,包括锭座和锭杆,其特征在于:锭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纱孔,锭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进纱孔,锭杆的中部安装有转动盘,转动盘的左侧设置有径向孔,转动盘内安装有中心瓷件,中心瓷件的左侧设置有上孔和下孔,上孔与第一进纱孔相连通,下孔与第二进纱孔相连通;中心瓷件对经过的纱线进行转向作用,将进入锭杆中的纱线导向进入径向孔中向上输送,锭子和不同的部件联用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第二进纱孔中的纱线从下向上输送,经过下孔的转向从径向孔中穿出。

进一步,转动盘的下方连接有锭带轮,锭带轮与锭杆固定连接;锭带轮在龙带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同时转动盘、锭杆和中心瓷件等连接为一个整体,锭带轮可以带动整体同时旋转。

进一步,锭杆的底端与锭座固定连接;转动盘、锭杆和中心瓷件等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安装在锭座上。

进一步,上孔和下孔均为倒角型结构;上孔的左侧与中心瓷件的顶端是相通的,使从第二进纱孔输入的纱线能够进行转向作用并输出,下孔的左侧与中心瓷件的底部是相通的,使从第二进纱孔输入的纱线能够进行转向作用并输出。

进一步,上孔和下孔之间设置有挡片,上孔和下孔的左侧与径向孔相通;挡片阻断了上孔和下孔的互通,防止纱线缠绕。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锭子的上部配合倍捻机的静止盘、捻杯和张力管使用时,纱线从纱管上退解后,从第一进纱孔进入锭子,经上孔转向后从径向孔输出,在锭子的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至成圈瓷件处,锭带轮每旋转一圈,纱线会产生两个捻,实现倍捻机的相同功能;当纱线从锭子下方的第二进纱孔进入时,经过下孔转向后从径向孔输出,纱线向上进入配套机械卷绕机构中,此时锭子起到了假捻器的作用;当外纱从锭杆下方第二进纱孔进入,内纱从第一进纱孔进入,锭子上方配以容纱和张力装置时,与内纱在张力装置的作用下合并并向上输送,并经过其他部件进入成品纱卷绕,内纱与外纱均无捻,但内纱和外纱交合缠绕成一股纱线,实现直捻机的功能;当从第二进纱孔同时输入多根外纱时,多根外纱从经下孔的转向作用从径向孔向上输出,单根内纱从第一进纱孔进入后从径向孔输出,多根外纱与单根内纱经成圈瓷件后卷绕成型,达到股线机的作用;当单根氨纶纱从第二进纱孔进入经下孔的转向作用从径向孔向上输出,单根内纱从第一进纱孔进入后从径向孔输出,氨纶纱与单根内纱经成圈瓷件后卷绕成型,可生产出包覆纱,实现了类似包覆纱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提供多功能锭子,通过对锭子内部的中心瓷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锭子在配合不同的零件使用时达到不同的效果,使用灵活方便,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它能辅助达到股线机、假捻器、直捻机和倍捻机的功能,能够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纱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锭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锭座;2-锭杆;3-第一进纱孔;4-第二进纱孔;5-转动盘;6-径向孔;7-中心瓷件;8-上孔;9-下孔;10-锭带轮;11-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锭子,包括锭座1和锭杆2,锭杆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纱孔3,锭杆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进纱孔4,锭杆2的中部安装有转动盘5,转动盘5的左侧设置有径向孔6,转动盘5内安装有中心瓷件7,中心瓷件7的左侧设置有上孔8和下孔9,上孔8与第一进纱孔3相连通,下孔9与第二进纱孔4相连通;中心瓷件7对经过的纱线进行转向作用,将进入锭杆2中的纱线导向进入径向孔6中向上输送,锭子和不同的部件联用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第二进纱孔4中的纱线从下向上输送,经过下孔9的转向从径向孔6中穿出。转动盘5的下方连接有锭带轮10,锭带轮10与锭杆2固定连接;锭带轮10在龙带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同时转动盘5、锭杆2和中心瓷件7等连接为一个整体,锭带轮10可以带动整体同时旋转。锭杆2的底端与锭座1固定连接;转动盘5、锭杆2和中心瓷件7等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安装在锭座1上。上孔8和下孔9均为倒角型结构;上孔8的左侧与中心瓷件7的顶端是相通的,使从第二进纱孔4输入的纱线能够进行转向作用并输出,下孔9的左侧与中心瓷件7的底部是相通的,使从第二进纱孔4输入的纱线能够进行转向作用并输出。上孔8和下孔9之间设置有挡片11,上孔8和下孔9的左侧与径向孔6相通;挡片11阻断了上孔8和下孔9的互通,防止纱线缠绕。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锭子的上部配合倍捻机的静止盘、捻杯和张力管使用时,纱线从纱管上退解后,从第一进纱孔3进入锭子,经上孔8转向后从径向孔6输出,在锭子的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至成圈瓷件处,锭带轮10每旋转一圈,纱线会产生两个捻,实现倍捻机的相同功能;当纱线从锭子下方的第二进纱孔4进入时,经过下孔9转向后从径向孔6输出,纱线向上进入配套机械卷绕机构中,此时锭子起到了假捻器的作用;当外纱从锭杆2下方第二进纱孔4进入,内纱从第一进纱孔3进入,锭子上方配以容纱和张力装置时,与内纱在张力装置的作用下合并并向上输送,并经过其他部件进入成品纱卷绕,内纱与外纱均无捻,但内纱和外纱交合缠绕成一股纱线,实现直捻机的功能;当从第二进纱孔4同时输入多根外纱时,多根外纱从经下孔9的转向作用从径向孔6向上输出,单根内纱从第一进纱孔3进入后从径向孔6输出,多根外纱与单根内纱经成圈瓷件后卷绕成型,达到股线机的作用;当单根氨纶纱从第二进纱孔4进入经下孔9的转向作用从径向孔6向上输出,单根内纱从第一进纱孔3进入后从径向孔6输出,氨纶纱与单根内纱经成圈瓷件后卷绕成型,可生产出包覆纱,实现了类似包覆纱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提供多功能锭子,通过对锭子内部的中心瓷件7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锭子在配合不同的零件使用时达到不同的效果,使用灵活方便,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它能辅助达到股线机、假捻器、直捻机和倍捻机的功能,能够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纱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