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0922发布日期:2019-01-15 23:42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梳棉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



背景技术:

梳棉是利用盖板式或罗拉式梳棉机,借助针面运动,把小棉束梳理为单纤维状态,进一步去除杂质和不可纺的短纤维,使纤维平行伸直,最后制成棉条盘入条筒中。

传统的梳棉机的梳理单元,包括有圆弧状的锡林针布以及绕锡林针布周向设置的若干个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有齿条安装面,所述齿条安装面上装设有齿条,锡林针布上设有针齿,所述齿条与锡林针布上的针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盖板与锡林针布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纤维通过的梳理通道。

这种结构的梳棉机的梳理单元,虽然,前半部分梳理通道内的齿条与针齿配合能很好地渐进分梳纤维,而由于前半部分梳理通道内的齿条梳理后,纤维下沉,后半部分梳理通道内的齿条不能捕获到纤维,有效面积利用率低,当纤维连续接收这样的梳理单元梳理后,在气流和分梳力的作用下,纤维沉入锡林针布上的针齿底部,减弱甚至丧失分梳作用,因此,后面的梳理单元无法起到梳理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纤维下沉现象发生,使得纤维能充分被梳理,梳理更加细致、有效的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包括有圆弧状的锡林针布以及绕锡林针布周向设置的若干个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有齿条安装面,所述齿条安装面上装设有齿条,锡林针布上设有针齿,所述固定盖板与锡林针布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纤维通过的梳理通道,梳理通道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所述齿条安装面倾斜设置,齿条安装面设置在固定盖板上位于梳理通道的入口端一侧,齿条与针齿相对设置构成梳理区,所述梳理区沿纤维输送方向逐渐变窄,所述固定盖板靠近梳理通道的出口端一侧与针齿相对设置构成提升释放区,所述提升释放区沿纤维输送方向逐渐变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梳理时,纤维从梳理通道的入口端进入梳理区内梳理,然后经提升释放区进行纤维提升,最后从梳理通道的出口端输出,梳理区内的齿条与锡林针布上的针齿对纤维渐进梳理,提升释放区内的针齿对梳理区内下沉的纤维有一个渐进提升的作用,这样可以便于下一固定盖板上的梳理区对纤维进行抓取梳理,因此,这种设有梳理区、提升释放区结构的梳理单元,其可以有效的避免纤维下沉,从而实现对纤维的反复梳理,且更加能使纤维能充分被梳理,梳理更加细致、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齿条安装面沿纤维输送方向的长度占固定盖板沿纤维输送方向长度的1/2-2/3。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齿条充分利用,有效梳理面高于现有的传统梳理结构约46%。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齿条与纤维输送方向的夹角呈0°-10°设置。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齿条与纤维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具有以下显著效果:1.确保纤维梳理时所产生的梳理负荷均匀分布在齿条上,梳理效果好且齿条不易损坏;2.能防止纤维杂质充塞到齿条之间;3.所有齿条都发挥了对纤维的穿刺、劈开和分离作用,对纤维阻梳和滤梳效果显著加强,且受梳纤维的单纤维化程度、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大大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盖板与齿条的安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齿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结构,包括有圆弧状的锡林针布1以及绕锡林针布1周向设置的若干个固定盖板2,所述固定盖板2上设有齿条安装面21,所述齿条安装面21上装设有齿条3,锡林针布1上设有针齿11,所述固定盖板2与锡林针布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纤维通过的梳理通道4,梳理通道4一端为入口端41,另一端为出口端42,所述齿条安装面21倾斜设置,齿条安装面21设置在固定盖板2上位于梳理通道4的入口端41一侧,齿条3与针齿11相对设置构成梳理区5,所述梳理区5沿纤维输送方向逐渐变窄,纤维输送方向即为纤维自梳理通道4的入口端41一侧向出口端42一侧移动的方向,所述固定盖板2靠近梳理通道4的出口端42一侧与针齿11相对设置构成提升释放区6,所述提升释放区6沿纤维输送方向逐渐变宽。梳理时,纤维从梳理通道4的入口端41进入梳理区5内,梳理区5内的齿条3与锡林针布1上的针齿11对梳理区5内的纤维渐进梳理,梳理后,纤维下沉,此时,下沉的纤维进入位于梳理通道4出口端42一侧的提升释放区6内,所述提升释放区6内的针齿11对纤维进行渐进提升,经提升释放区6进行提升后的纤维从梳理通道4的出口端42输出,进入下一固定盖板2上的梳理区4对纤维进行抓取梳理,提升释放区6进行纤维提升,梳理单元的循环往复,实现对纤维的反复梳理,梳理更加细致、有效。

齿条安装面21沿纤维输送方向的长度占固定盖板2沿纤维输送方向长度的1/2-2/3。齿条3充分利用,有效梳理面高于现有的传统梳理结构约46%。

齿条3与纤维输送方向的夹角呈0°-10°设置。确保纤维梳理时所产生的梳理负荷均匀分布在齿条3上,梳理效果好且齿条3不易损坏;且所有齿条3都发挥了对纤维的穿刺、劈开和分离作用,对纤维阻梳和滤梳效果显著加强,且受梳纤维的单纤维化程度、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大大改善;又能防止纤维杂质充塞到齿条3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