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试轧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501发布日期:2019-04-13 00:3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机采棉试轧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棉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采棉试轧清理机。



背景技术:

棉花在采摘、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经常会携带各种杂质,如:棉叶、异纤、碎薄膜、泥土、灰尘、棉铃和碎石块等,这些杂质如果在进入棉花加工前不从籽棉中分离出来,就会严重的影响后期的棉花加工的质量,危害比较大的尤其是异纤和棉叶,异纤到棉花加工的后期很难清除,棉叶则在棉花加工的过程中变的越来越碎,也越来越难以清除,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棉花加工的质量,降低了棉花加工的等级,如果依靠人工在籽棉加工前进行清理,工作量太大,几乎不可能,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机械清理,主要有清铃机、清花机和异纤清理机,目前的机械式籽棉清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清理效率低,2、清杂率底,3、工序复杂,4、能耗高,5、棉花等级低,市场上已有的籽棉清理机大多运用机械缠绕和风力清选的组合原理,机械缠绕主要依靠缠绕辊的快速旋转来缠绕较长的异纤,又称“长三丝”,风力清选主要依靠负压输送,采用沉降速度差别,分离比重轻于籽棉的细小短三丝、小薄膜贴附于尘网上,然后再用拨辊清理下来,这种清理设备的清理效果不佳,尤其是当籽棉成团状进入清理机时,很难分离其中的杂质,目前虽然也有籽棉的开松的技术,可以提高杂质清理的效率,但是,到了棉花加工的后期,由于雾天空气湿度大,籽棉比较湿,也很难清理掉沾附在棉纤维表面的细小“三丝”、棉叶和沾了泥土的细小薄膜。

授权公告号CN206494995U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高效组合式籽棉异纤棉叶清理机,在清理室进口处设有射流腔,在射流腔的底部设有热风板,在热风板的下方设有热风机,进入射流腔的籽棉受到正压热风射流的冲击,使棉纤维迅速烘干,膨胀松散,热风射流能够冲散籽棉与杂质的粘连,使三丝、棉叶以及泥土等杂质快速分离,利用正压热风射流分离、机械冲击分离和比重分离将籽棉中的杂质迅速分离并清除,该棉叶清理机的优点在于只需要一台清理机就可以完成籽棉的清理,不仅简化了籽棉清理的工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杂质清理率,即使湿度比较大的籽棉也很容易清理掉沾附在棉纤维表面的杂质,提高了棉花加工的等级,降低了能耗。

但是,该棉叶清理机的卸料器与其下方的射流腔直接连通,经卸料器下来的棉花易在热风清理室入口处堆积,使籽棉加热烘干不完全,籽棉就不会完全蓬松。松清花机构中的松清花齿钉辊对棉花进行开松的时候,其中的杂质不会完全清理出来,而且松清花齿钉辊长期使用,相邻松清花齿钉辊的缝隙就会被棉花堵住,需要及时清理,才能恢复去除杂质的功能,所以比重较大杂质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籽棉因烘干不完全,杂质不易清理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机采棉试轧清理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卸料仓、卸料器、下料管、射流室和热风处理室,射流室的下方连接设置有热风输送器,热风输送器与射流室之间设置有自带通孔的热风板,热风处理室的下方连通设置有靠近热风输送器的排杂口和远离热风输送器的籽棉出口,热风处理室的上方连通设置有回风管,排杂口的内壁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漏板、上漏板,下漏板设置有下板孔,上漏板设置有上板孔,下漏板与上漏板之间设置有电机驱动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套设有椭圆形凸轮,椭圆形凸轮位于上漏板的中心正下方,下漏板的下方连接设置有弹簧,弹簧同时连接排杂口的内壁;下料管设置有中间板,中间板的一侧边在下料管的外部且固定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上方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扇齿轮,中间板上设置有固定弹簧,扇齿轮套设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启动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带动扇齿轮转动,扇齿轮带动设置有齿条的中间板移动,打开下料管的通道,扇齿轮与齿条脱离啮合后,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中间板就这样在扇齿轮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使下料管的通道间歇性打开;卸料仓内的籽棉自卸料器下落至下料管,间歇性的通过下料管进入射流室。进入射流室内的籽棉经热风输送器的热风加热,其中的大部分水分挥发出来,并且籽棉在吹起的同时继续向前运动。

这样就避免了在单位时间内大量籽棉的在射流室内的积存,也就改善了籽棉烘干的效果。

输出轴带动椭圆形凸轮转动,椭圆形凸轮的椭圆长轴端点和椭圆短轴端点交替性地同时与上漏板和下漏板接触,所以上漏板与下漏板的间距不断地往复改变。这样,上漏板与下漏板进行着具有一定震幅的上下震动。

籽棉因为已经被烘干,籽棉中的重杂质与籽棉的粘结力减弱。脱离籽棉的重杂质因为密度较大,下落至上漏板;因为上漏板的震动,其中的重杂质进一步与籽棉分离并经上板孔,下落至下漏板上。

因为下漏板是震动的,所以下漏板上的重杂质也处于不断地震动状态,并经下板孔,下落至排杂口的底部。

烘干蓬松后的籽棉中的纤维丝等轻质杂质在热风的吹动过程中,随气体流动至回风管吹出热风处理室。

籽棉经轻杂质和重杂质分离后,籽棉最终落入籽棉出口,成为成品。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下料管的通道间歇性打开,使籽棉间歇性的下落至射流室,避免籽棉大量堆积,这样单位时间内,籽棉烘干的效果加强,籽棉烘干更完全,烘干后的籽棉更加蓬松,进而有利于后续重杂质震动分离和轻杂质吹出回风管分离,加强了杂质清理。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传动轴远离扇齿轮的一端套设有搅拌桨。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搅拌桨在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进一步打散了蓬松的籽棉,并带动籽棉向热风处理室的两侧壁甩出,并下落至上漏板处,轻杂质与重杂质与籽棉的间隙更大,重杂质更易向下移动至上漏板,轻杂质在热风的作用下更易脱离所在籽棉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基础方案相比,搅拌桨的设置加强了籽棉去除杂质的效果。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上漏板的周缘与排杂口的内壁设有柔性连接件。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柔性连接件使上漏板与排杂口内壁之间密闭连接,就避免了籽棉在下落过程中,籽棉团经上漏板边缘与排杂口内壁之间的缝隙掉入上漏板下方。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基础方案相比,籽棉团不会漏入上漏板的下方,就保证了上漏板下方的机械结构之间无杂物卡阻,上漏板与下漏板之间的相对运动顺畅进行。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输出轴上套设有两个椭圆形凸轮,两个椭圆形凸轮分别位于上漏板的下方两侧。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与基础方案相比,两个椭圆形凸轮分别位于上漏板的下方两侧,使上漏板和下漏板在震动的过程中,上漏板和下漏板所在平面处于水平方向,增加了上漏板和下漏板在震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下漏板上固定设置有穿刺柱,穿刺柱位于上板孔的正下方。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与基础方案相比,上漏板和下漏板在震动过程中,椭圆形凸轮的椭圆短轴两端点分别与上漏板和下漏板接触时,穿刺柱穿过上板孔;椭圆形凸轮的椭圆长轴两端点分别与上漏板和下漏板接触时,穿刺柱远离上板孔。上板孔处于间歇被穿刺柱穿过的状态,这样上板孔不被堵塞,保证了重杂质的顺利下落。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传动轴与上漏板之间的部分传送带套设有防护盒,防护盒固定设置在热风处理室的内壁上。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与基础方案相比,防护盒保证了籽棉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与传送带纠缠在一起。同时经射流室烘干后的籽棉被防护盒分成两部分,增加了籽棉的表面积,有利于重杂质和轻杂质暴露于籽棉团表面上,增加了杂质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采棉试轧清理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热风处理室1、回风管101、卸料仓2、卸料器3、下料管4、射流室5、热风板6、热风输送器7、排杂口8、排杂绞龙801、往复弹簧802、籽棉出口9、闭风器901、上漏板1001、上板孔1002、柔性连接件1003、下漏板1004、下板孔1005、椭圆形凸轮1006、电机1007、输出轴1008、穿刺柱1009、传送带1010、传动轴1011、扇齿轮1012、中间板1013、齿条1014、搅拌桨1015、固定弹簧1016。

如图1所示:机采棉试轧清理机包括按棉花进入顺序从右向左依次连接的卸料仓2、卸料器3、下料管4、射流室5和热风处理室1。

射流室5的下方设有热风输送器7,射流室5与热风输送器7由热风板6隔开。

热风处理室1的下方从左向右依次连通有籽棉出口9和排杂口8,籽棉出口9的下方设有闭风器901,排杂口8的下方设有排杂绞龙801,排杂口8的内侧壁固定设有往复弹簧802。

如图2所示,往复弹簧8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漏板1004,下漏板1004上间隔性设有若干下板孔1005和若干穿刺柱1009。下漏板1004的上方平行设有上漏板1001,上漏板1001设有若干上板孔1002。上漏板1001的周缘与排杂口8的内壁通过柔性连接件1003(柔性连接件1003为弹性橡胶材料)连接。柔性连接件1003避免了籽棉从上漏板1001周缘下落至排杂口8,同时也不会阻碍上漏板1001的小范围移动。

上漏板1002与下漏板1004之间设有输出轴1008,输出轴1008由电机1007提供动力,输出轴1008上套设有两个相同形状的椭圆形凸轮1006,且两个椭圆形凸轮1006在输出轴1008的轴向上重合。输出轴1008在转动的过程中,两个椭圆形凸轮1006的椭圆长轴均可同时与上漏板1001和下漏板1004相抵,两个椭圆形凸轮1006的椭圆短轴均可同时与上漏板1001和下漏板1004相抵。

电机1007处于排杂口8与热风输送器7之间。

如图1、图3所示,下料管4和射流室5之间设有中间板1013,中间板1013上方固定设有齿条1014,齿条1014与中间板1013的一侧边相贴合,中间板1013设有齿条1014的一侧边设在下料管4的外部,齿条1014的上方啮合有扇齿轮1012,中间板1013固定连接有与扇齿轮1012的扇面和中间板1013的平面同时平行的固定弹簧1016。固定弹簧1016的一端与中间板1013连接,固定弹簧1016的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侧。

热风处理室1内部靠近下料管4的一侧设有与扇齿轮1012平行的搅拌桨1015,搅拌桨1015与扇齿轮1012共同套设在传动轴1011上。传动轴1011与输出轴1008由传送带1010连接,传送带1010处于上漏板1001与传动轴1011之间的部分套设有防护盒(防护盒为硬质结构,在图上未示出),该防护盒不与传送带1010接触,不阻碍传送带1010的传动。

输出轴1008通过传送带1010带动传动轴1011转动,传动轴1011带动搅拌桨1015和扇齿轮1012转动。

扇齿轮1012带动中间板1013向固定弹簧1016一侧移动,使下料管4保持暂时畅通,下料管4内的籽棉下落至射流室5内;固定弹簧1016受到挤压具备弹性势能,带动中间板1013回位。往复运动的中间板1013使籽棉间歇性的通过下料管4进入射流室5。

本装置的加工过程如下:

当待加工的籽棉经卸料仓2和卸料器3到达下料管4后,下落至中间板1013处。中间板1013在转动的扇齿轮1012带动往复运动,籽棉也就间歇性下落至射流室5,避免了籽棉在射流室5内的大量堆积。

进入射流室5内的籽棉经热风输送器7吹出热风板6的热风烘干。因为热风输送器7斜向左上方吹风,对籽棉的向左移动有促进作用。而且籽棉向左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1010和传送带1010外侧的防护盒处于籽棉运动路径上,整团籽棉运动至防护盒时,防护盒迫使整团籽棉分割成两团,对籽棉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当籽棉到达搅拌桨1015时,搅拌桨1015对籽棉进行搅拌分散,搅拌分散的籽棉向热风处理室1两侧内壁甩去,经与内壁碰撞后,籽棉向下落至上漏板1001,并在持续左移的籽棉推动下,最终下落至籽棉出口9。

下落至上漏板1001的籽棉被完全打散分开,埋藏其内的泥土等较重杂质就下落至上漏板1001。

由于电机1007提供动力,输出轴1008持续转动,两个椭圆形凸轮1006的周缘持续在上漏板1001与下漏板1004之间的表面滑动。上漏板1001通过柔性连接件1003与排杂口8的内壁活动连接,下漏板1004通过往复弹簧802与排杂口8的内壁活动连接。由于椭圆形凸轮1006的带动,上漏板1001与下漏板1004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往复变化,这样上漏板1001和下漏板1004均进行一定振幅的上下震动。这样泥土等较重杂质就会处于持续的震荡过程中,泥土等较重杂质就会变的越来越细小,并经上板孔1002下落至下漏板1004上方。

下落至下漏板1004的较重杂质颗粒在下漏板1004上继续震动,经下板孔1005下落至排杂绞龙801处并被输送出去。

在搅拌桨1015的搅拌作用下,籽棉中的轻质棉叶和纤维丝也显现在表面上,并在持续吹出的热风作用下,经回风管101吹出热风处理室1。这样就达到了籽棉杂质的分离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