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7973发布日期:2019-09-29 15:5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属造纸技术领域,适用于大型抄纸生产线碎解浆板浆包过程。



背景技术:

现代化制浆造纸生产系统中,普遍需要外购浆板,然后通过碎解、制浆、抄造后制成产品,此过程中水力碎浆机是关键性的生产设备。

传统的水力碎浆机主要由槽体、转子、电机及电机轴构成,工作过程中先向槽体内灌入水,然后通过链板输送机将浆包投送入水力碎浆机中,再由电机带动电机轴和转子旋转,使浆包逐渐浸泡软化、分散为浆团,均匀分散后形成浆料,再从出料口送入下一道工序。

在传统方法处理浆包的过程中,浆包直接落入水力碎浆机槽体的水中,由于浆板层叠的关系,浸泡慢,时间长,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浆包分散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且搅拌过程需要极大的机械动力,造成能源消耗高;二是浆板分散难,浆团体积大,不利于纤维充分润胀,消耗更多的打浆能耗,而且纤维分散不均匀,会造成纸张匀度差、不透明度低,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以易于碎解浆板,节约能耗,又可以改良碎解质量,提升纸张品质的水力碎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包括槽体、转子、电机轴、电机,其特征是:电机轴穿过槽体后向上延伸到槽体内部构成旋臂轴,在旋臂轴顶端设置有旋臂。

所述的旋臂轴顶端与槽体上沿距离为槽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优选为槽体高度的五分之一。

所述的旋臂轴与电机轴为一体结构,其按槽体内外空间区分为两个部分,旋臂、旋臂轴与电机轴在电机的带动下同步旋转。

所述的旋臂为三根到八根,优选为六根,分别连接在旋臂轴上端并均匀分布。

所述的旋臂远端向下倾斜,旋臂与旋臂轴之间夹角α为60—90度,优选为80度。

所述的旋臂中心位置,即旋臂轴顶端位于链板输送机投料点正下方。

采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旋臂轴上端安装的旋臂旋转作用,可以将浆包打散后落入槽体的水中,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 有利于浆板浸润分散,缩短碎浆时间,减少转子动力消耗,显著降低浆板碎解能耗,而且有利于降低下一步工序打浆能耗。

2. 可使浆包碎解更加均匀充分,减少浆团,改善纸料质量,从而达到改善纸张匀度、不透明度,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3. 悬臂轴与电机轴为一体结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消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现有立式水力碎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俯视图。

图中: 1槽体、2 转子、3电机轴、4 电机、5 出料口、6链板输送机、7浆包、8旋臂、9旋臂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包括槽体1、转子2、电机轴3、电机4,其中电机轴3穿过槽体1后向上延伸到槽体内部构成旋臂轴9,在旋臂轴9顶端设置有旋臂8;所述的旋臂轴9顶端与槽体1上沿距离为槽体高度的五分之一,旋臂轴9与电机轴3为一体结构,其按槽体内外空间区分为两个部分,且可在电机4的带动下同步旋转;所述的旋臂8为五根,分别连接在旋臂轴9上端并均匀分布,旋臂8远端向下倾斜,旋臂8与旋臂轴9之间夹角α为80度,旋臂8中心位置,即旋臂轴9顶端位于链板输送机6投料点正下方。

工作时,浆包被链板输送机运输到旋臂正上方,下落的浆包碰到高速运转的旋臂后,浆板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四周甩出而分散,落入水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浆包很容易被分散,既可以大幅度降低转子搅拌动力,也可以显著减少浆板碎解时间,大大减少碎解能耗,同时充分、均匀的浸润可以保障浆料分散更加均匀,提高浆料品质和产品质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