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8502发布日期:2019-04-05 21:5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纺织品高品质化、高性能化及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已成为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纺织品的高保形性和易护理性已成为高品质面料及服装的重要属性和显著标志。但目前不同纤维材质面料在保形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棉织物穿着易起褶皱、水洗晾干后平整度差需熨烫,毛织物机洗易毡缩、面料褶裥保形性差,化纤织物穿着易起拱保形等。保形性不够、保形效果不稳定、现有保形技术环保指数难控制不达标等诸多现实问题已成为纺织品高品质化的严重阻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着装的需求。研发高保形纺织品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是提升我国纺织品品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行业共识。复合纱是采用不同的纤维进行相互复合而生产的一种结构的纱线,纺制中可以通过对纤维复合结构的控制实现纱线结构和性能的控制,从而实现所需的纱线的生产。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与罗拉轴同步转动的导丝轮实现对喂入的长丝或细纱的同步张力控制,从而实现包芯纱生产中的作为芯层的长丝或细纱的稳定的且与位于外包层的短纤须条的同步的张力控制,从而改善外包层对芯层的包覆效果,从而改善包芯纱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采用与罗拉轴同步转动的导丝轮实现对喂入的长丝或细纱的同步张力控制,从而实现包芯纱生产中的作为芯层的长丝或细纱的稳定的且与位于外包层的短纤须条的同步的张力控制,从而改善外包层对芯层的包覆效果,提高包芯纱的整体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和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包括左罗拉套、右罗拉套,左罗拉套、右罗拉套的长度相同,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左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右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左端点与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左罗拉套的左端点保持竖直,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右端点与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右罗拉套的右端点保持竖直,在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套有后导丝轮,后导丝轮与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导丝轮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在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套有中导丝轮,中导丝轮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中导丝轮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套通过中间轴承与胶辊轴之间滑动连接,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同时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导丝轮转动,从而实现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与中导丝轮的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左前牵伸区和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同时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导丝轮转动,从而实现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与后导丝轮的同步转动,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在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和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后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在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和由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后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前牵伸区,左后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喂入喇叭口装置,喂入喇叭口装置包括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三者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第一粗纱由左喇叭口喂入,第二粗纱由右喇叭口喂入,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完全相同,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由中喇叭口喂入,喂入的第一粗纱而后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粗纱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一须条,而后被中左牵伸罗拉不断转动输出的第一须条被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须条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二须条,因此,在左后牵伸区内,第一粗纱的尾端纤维在后左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一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一粗纱的头端纤维在中左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一粗纱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一须条,在左前牵伸区内,第一须条的尾端纤维在中左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一须条的头端纤维在前左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主动带动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三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一须条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二须条,喂入的第二粗纱而后由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二粗纱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三须条,而后被中右牵伸罗拉不断转动输出的第三须条被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三须条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四须条,因此,在右后牵伸区内,第二粗纱的尾端纤维在后右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一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二粗纱的头端纤维在中右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二粗纱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三须条,在右前牵伸区内,第三须条的尾端纤维在中右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三须条的头端纤维在前右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主动带动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三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三须条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四须条,从而使得第一粗纱经牵伸系统输出的第二须条和第二粗纱经牵伸系统输出的第四须条保持完全的相同,经中喇叭口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首先由后导丝轮的上部穿过,从而实现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下罗拉上的悬空喂入,而后由中导丝轮的底部穿过,从而实现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中下罗拉上的悬空喂入,继而实现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导丝轮和中导丝轮之间的后半s型运动路线,此过程中,由于与中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中导丝轮的转动速度大于与后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后导丝轮的转动速度,从而使得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半s型路线运动过程中受到后张力的控制作用,且后张力的大小由后下罗拉的转速与中下罗拉的转速差决定,从而实现后张力与第一粗纱受到的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第二粗纱受到的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保持同步变化,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最后由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继而实现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中导丝轮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半s型运动路线,此过程中,由于与前下罗拉的转动速度大于与中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中导丝轮的转动速度,从而使得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前半s型路线运动过程中受到前张力的控制作用,且前张力的大小由中下罗拉的转速与前下罗拉的转速差决定,从而实现前张力与第一须条受到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第三须条受到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保持同步变化,经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和前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的第二须条、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第四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直接在加捻汇合点处加捻汇合成纱,此过程中,在加捻汇合点处,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完全相同的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将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包裹在中心,同时在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对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的包裹过程中,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在各自须条内的、以及在两个须条间的内外转移交缠作用,从而制得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位于芯层、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内的短纤维相互转移交缠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力的短纤纱位于外包层的包芯纱。

本发明通过采用与罗拉轴同步转动的导丝轮实现对喂入的长丝或细纱的同步张力控制,从而实现包芯纱生产中的作为芯层的长丝或细纱的稳定的且与位于外包层的短纤须条的同步的张力控制,从而改善外包层对芯层的包覆效果,提高包芯纱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功能包芯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1和后上胶辊2,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3和中上胶辊4,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5和前上胶辊6,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7,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和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包括左罗拉套8、右罗拉套9,左罗拉套、右罗拉套的长度相同,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左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右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左端点与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左罗拉套的左端点保持竖直,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右端点与后下罗拉、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的右罗拉套的右端点保持竖直,在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套有后导丝轮10,后导丝轮与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导丝轮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在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的外圆周上套有中导丝轮19,中导丝轮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右罗拉套之间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中导丝轮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通过第一电机13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14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15传动连接,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胶辊轴11,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胶辊套12,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套通过中间轴承与胶辊轴之间滑动连接,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2的胶辊套与后下罗拉1的左罗拉套、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4的胶辊套与中下罗拉3的左罗拉套、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6的胶辊套与前下罗拉5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一电机13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14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同时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导丝轮19转动,从而实现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与中导丝轮的同步转动,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在由前牵伸罗拉对和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左前牵伸区和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15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同时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导丝轮转动,从而实现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与后导丝轮10的同步转动,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和右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此时在由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左牵伸罗拉对和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后左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在由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中右牵伸罗拉对和由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组成的后右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前牵伸区,左后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加装有喂入喇叭口装置,喂入喇叭口装置包括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之间通过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三者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第一粗纱16由左喇叭口喂入,第二粗纱17由右喇叭口喂入,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完全相同,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18由中喇叭口喂入,喂入的第一粗纱16而后由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粗纱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一须条,而后被中左牵伸罗拉不断转动输出的第一须条被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一须条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二须条,因此,在左后牵伸区内,第一粗纱的尾端纤维在后左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一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一粗纱的头端纤维在中左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一粗纱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一须条,在左前牵伸区内,第一须条的尾端纤维在中左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一须条的头端纤维在前左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主动带动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三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一须条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二须条,喂入的第二粗纱17而后由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被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二粗纱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三须条,而后被中右牵伸罗拉不断转动输出的第三须条被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此过程中第三须条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第四须条,因此,在右后牵伸区内,第二粗纱的尾端纤维在后右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一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二粗纱的头端纤维在中右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二粗纱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三须条,在右前牵伸区内,第三须条的尾端纤维在中右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主动带动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二摩擦力场控制下、第三须条的头端纤维在前右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主动带动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形成的第三摩擦力场控制下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实现第三须条的拉伸变细过程制得第四须条,从而使得第一粗纱经牵伸系统输出的第二须条和第二粗纱经牵伸系统输出的第四须条保持完全的相同,经中喇叭口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18首先由后导丝轮的上部穿过,从而实现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下罗拉上的悬空喂入,而后由中导丝轮的底部穿过,从而实现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中下罗拉上的悬空喂入,继而实现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导丝轮和中导丝轮之间的后半s型运动路线,此过程中,由于与中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中导丝轮的转动速度大于与后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后导丝轮的转动速度,从而使得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后半s型路线运动过程中受到后张力的控制作用,且后张力的大小由后下罗拉的转速与中下罗拉的转速差决定,从而实现后张力与第一粗纱受到的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第二粗纱受到的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保持同步变化,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最后由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继而实现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中导丝轮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半s型运动路线,此过程中,由于与前下罗拉的转动速度大于与中下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中导丝轮的转动速度,从而使得喂入的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在前半s型路线运动过程中受到前张力的控制作用,且前张力的大小由中下罗拉的转速与前下罗拉的转速差决定,从而实现前张力与第一须条受到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第三须条受到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力保持同步变化,经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和前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的第二须条、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第四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直接在加捻汇合点处加捻汇合成纱,此过程中,在加捻汇合点处,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完全相同的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将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包裹在中心,同时在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对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的包裹过程中,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在各自须条内的、以及在两个须条间的内外转移交缠作用,从而制得单长丝或长丝束或短纤细纱位于芯层、第二须条和第四须条内的短纤维相互转移交缠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力的短纤纱位于外包层的包芯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