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及织物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9065发布日期:2019-08-20 20:04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及织物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织物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及由该包芯纱制得的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服装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服装自身的舒适性可以分为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其中,热湿舒适性是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热湿舒适性是指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传递间维持和调节人体稳定,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

传统的环锭纺纱方法具有多道工序,纺纱流程较为复杂、成纱速率较低。在常见的环锭纺纱方法过程中,使用的涤纶短纤的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截面形状,纺纱所形成的织物不利于排汗透湿。包芯纱是一种以长丝为纱芯,外包短纤维而纺成的细纱,兼有纱芯长丝和外包短纤维的优良物理机械性能。包芯纱可以利用芯纱涤纶长丝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外包短纤维的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特长并弥补它们的不足。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纺纱方法的流程过于复杂且所织出的织物的吸湿透湿性能不好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纺纱流程且有利于提高织物透气透湿性能、且能结合包芯纱优势的纺纱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织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纺纱方法的流程过于复杂且所织出的织物的吸湿透湿性能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纺纱流程且有利于提高织物透气透湿性能、且能结合包芯纱优势的纺纱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织物。该制备包芯纱的纺纱方法为涡流纺纱方法,相对于环锭纺纱方法省略了粗纱的工序,使得纺纱流程简单、成纱速率高。进一步地,该包芯纱的纱线原料采用异形截面的涤纶短纤,使得纺制的织物表面丰满、光滑,更利于吸湿透湿。进一步地,该方法采用包芯纱进行织物制造,使热湿舒适织物既具有芯纱长丝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外包短纤纱优良的吸湿排汗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包括步骤s1:以多种异形截面的涤纶长丝经涡流纺制得包芯纱;其中,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为所述包芯纱的皮层,其他异形截面涤纶长丝为包芯纱的芯层;步骤s2:将所述包芯纱进行上浆处理;步骤s3:将上浆后的包芯纱按照预设条件制成织物坯布;步骤s4:将所述织物坯布退浆和烘干定型,制成织物成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其他异形截面涤纶长丝包括三角形截面涤纶长丝、一字形截面涤纶长丝、十字截面涤纶长丝、波浪形截面涤纶长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流的纺纱步骤包括:将所述十字截面的涤纶短纤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将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短纤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获得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获得熟条;将熟条与异形截面涤纶长丝同时喂入涡流纺纱机制得包芯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涡流纺纱的步骤中,纺纱速度为300~600m/min,喂入比为0.9~0.95,卷取角度为12°~15°,纺纱张力为100~150,纱线线密度为20~60s。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的浆料为pva,浆料的浓度为10%~2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的预设条件包括经密度、纬密度、织物覆盖密度、配置组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经密度的范围为200~240根/10cm,纬密度的范围为200~240根/10cm,织物覆盖密度的范围为73%~76%,配置组织的范围为2~8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的退浆水煮时间为30~60分钟,水洗次数为2~3次,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40~60分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织物。该织物采用上述任一种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制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通过采用涡流纺纱方法,相对于环锭纺纱方法省略了粗纱的工序,使得纺纱流程简单、成纱速率高。进一步地,该方法采用异形截面的涤纶短纤,使得纺制的织物表面丰满、光滑,更利于吸湿透湿。进一步地,该方法采用包芯纱进行织物制造,使热湿舒适织物既具有芯纱长丝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外包短纤纱优良的吸湿排汗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十字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三角形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字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波浪形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纺纱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步骤s1:以多种异形截面的涤纶涡流而获得包芯纱;其中,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为所述包芯纱的皮层,其他异形截面涤纶长丝为包芯纱的芯层。如图2所示,为十字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其他异形截面涤纶长丝包括三角形截面涤纶长丝、一字形截面涤纶长丝、十字截面涤纶长丝、波浪形截面涤纶长丝。如图3所示,为三角形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一字形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波浪形截面涤纶涡流包芯纱截面的扫描电镜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涡流的纺纱步骤包括:将所述十字截面的涤纶短纤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将开松除杂后的涤纶短纤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获得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获得生条;将生条涡流纺成其他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在所述涡流纺纱的步骤中,纺纱速度为300~600m/min,喂入比为0.9~0.95,卷取角度为12°~15°,纺纱张力为100~150,纱线线密度为20~60s。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采用涡流纺纱过程,与传统的环锭纺纱过程相比,省略了粗纱的工序,纺纱流程简单、成纱速率高。

在该实施例中,异形截面涤纶短纤的具体截面形状为十字截面。十字截面的异形纤维有四条沟槽,沟槽具有毛细作用,可迅速导湿排汗。

步骤s2:将所述包芯纱进行上浆处理。在该实施例中,上浆过程中的浆料为pva,浆料的浓度为10%~20%。

步骤s3:将上浆后的包芯纱按照预设条件制成织物坯布。预设条件包括经密度、纬密度、织物覆盖密度、配置组织。经密度的范围为200~240根/10cm,纬密度的范围为200~240根/10cm,织物覆盖密度的范围为73%~76%,配置组织的范围为2~8枚。

步骤s4:将所述织物坯布退浆和烘干定型,制成织物成品。在该实施例中,退浆水煮时间为30~60分钟,水洗次数为2~3次,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40~60分钟。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织物。该织物采用上述任一种纺纱方法制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采用十字截面的涤纶短纤作为包芯纱的皮层,其他异形截面涤纶长丝为包芯纱的芯层,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十字截面纤维和纱线间的间隙多、表面积大,可使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透湿及吸湿性,还有效地利用了包芯纱兼有纱芯长丝和外包短纤维的优良物理机械性能。

为了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所制成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及物理性能,下文分别以十字截面涤纶短纤非包芯纱的纱线、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与三角形截面涤纶长丝的包芯纱的纱线、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与一字截面涤纶长丝的包芯纱的纱线、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与十字截面涤纶长丝的包芯纱的纱线、十字截面涤纶短纤与波浪截面涤纶长纤的包芯纱的纱线、圆形截面短纤非包芯纱的纱线的六种纺纱线进行试验比较它们力学性质及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试验1

本试验首先使用十字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的涡流纺成异形截面涤纶纱。所得纱线为30s十字涤纶纱。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具有热湿舒适功能的异形截面涤纶涡流纺面料。

试验2

本试验首先使用十字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与75d三角形截面涤纶长丝涡流纺成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所得纱线为30s十字涤纶包三角形75d涤纶长丝包芯纱。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具有热湿舒适功能的异形截面涤纶涡流纺面料。

试验3

本试验首先使用十字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与75d一字截面涤纶长丝涡流纺成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所得纱线为30s十字涤纶包一字75d涤纶长丝包芯纱。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具有热湿舒适功能的异形截面涤纶涡流纺面料。

试验4

本试验首先使用十字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与75d十字截面涤纶长丝涡流纺成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所得纱线为30s十字涤纶包十字75d涤纶长丝包芯纱。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具有热湿舒适功能的异形截面涤纶涡流纺面料。

试验5

本试验首先使用十字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与40d波浪截面涤纶长丝涡流纺成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所得纱线为30s十字涤纶包波浪40d涤纶长丝包芯纱。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具有热湿舒适功能的异形截面涤纶涡流纺面料。

试验6

本试验首先使用圆形截面涤纶短纤纱在开清联合机上进行开松除杂,开松除杂后在梳棉机上进行梳棉得到生条,将生条三道并条后得到熟条,将熟条以纺纱速度360m/min,喂入比0.95,卷取角度15°,纺纱张力120,涡流纺成圆形截面涤纶包芯纱。所得纱线为30s圆形截面涡流纺涤纶。

将涡流纺成的纱线用10%pva在ga392型单纱浆纱机上上浆,上好浆的纱线以经密220根/10cm,纬密220根/10cm,8片棕框11号筘,每筘两穿入,配置平纹、1/3斜纹、8枚5飞纬面缎纹,织造成白坯布。

将所述织物在100℃下水煮30min,清洗后在80℃下烘干40min,得到普通涤纶涡流纺面料。

下列所有芯吸高度测试数据依据《fz/t01071-2008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测试标准;透湿率数据测试数据依据《gb/t12704.2-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测试标准;滴水扩散时间测试数据依据《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一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测试标准;吸水率测试数据依据《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测试标准。

表1为试验1、2、3、4、5、6配置平纹时得到的芯吸高度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对比结果。

表1

从表1的数值对比可知,涡流纺包芯纱织物除试验3以外,芯吸速率均高于涡流纺涤纶圆形截面织物,其中试验5即30s十字涤纶包波浪40d涤纶长丝包芯纱织物的液体芯吸速率及高度最大。各涡流纺纱织物经纬向芯吸高度及速率差异不大,上表结果表明可从纺纱方法、原料截面形态上改善传统织物吸湿、导湿性不佳的问题。

表2为试验5配置平纹、斜纹、缎纹时得到的芯吸高度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对比结果。

表2

从表2数值对比可知,试验5中斜纹的芯吸高度、芯吸速率为三种组织中最大,从而可知同种材料平纹、斜纹、缎纹中吸湿性、导湿性最大的为斜纹织物。

表3为试验1、2、3、4、5、6配置平纹时得到的透湿率的测试结果平均值对比结果。

表3

从表3数值对比可知,实施例5即30s十字涤纶包波浪40d涤纶长丝包芯纱透湿率最大,且异形截面涡流纺纱织物平均透湿率比圆形涡流纺纱织物透湿率提高3~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