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7999发布日期:2020-04-03 18:3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制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其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

在公开号为cn10832805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片式瓦楞纸板内衬托及其制作方法,一片式瓦楞纸板内衬托包括由一片瓦楞纸板折叠制成的托体,所述托体包括用于放置电子产品的立方盒,以及位于所述立方盒旁侧的托台,所述立方盒顶部开口设置,所述托台的顶面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组的放置槽,所述托台远离所述立方盒的端面上设有供手指抽拉的孔洞。而一片式瓦楞纸板内衬托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通过模切、压痕制成一片式瓦楞纸板。

上述申请专利中,在托台的前端设置了供手指抽拉的孔洞,轻易就能把内衬托抽出,用户使用方便,体验佳,内衬托在使用前平铺放置,占地小,方便储存及搬运,但瓦楞纸在模切过程中,易使切口处瓦楞纸的结构发生变化,且结构强度有所降低,进而导致瓦楞纸板内衬托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大大降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较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保证瓦楞纸切边结构的稳定性,并使瓦楞纸内衬整体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裁切,将瓦楞纸原料进行裁切,得到瓦楞纸板;

步骤二,印刷,将裁切完成后的瓦楞纸板传送到印刷机上,选择图文印版,对瓦楞纸板进行印刷,得到印刷品;

步骤三,预压合喷护,通过预模压标记出切口线,然后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待固型剂完全干燥后,得到预处理样板;

步骤四,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步骤五,折叠成型,将得到的瓦楞纸内衬板沿压痕进行折叠成型,得到瓦楞纸内衬;

所述步骤三中的固型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玉米淀粉20-30份;

去离子水60-80份;

增稠剂4-8份;

消泡剂1-2份;

增强填料3-7份;

聚氧化乙烯0.5-0.9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3-5份;

聚丙烯酸酯5-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将瓦楞纸原料裁切成合适的大小,然后传送到印刷机上,选择图文印版,对瓦楞纸板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通过预模压标记出切口线,然后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待固型剂完全干燥后,可在切口线处形成稳定的结构保护增强层,使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能够保持切口处瓦楞纸的结构稳定性,并使使瓦楞纸内衬整体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最后在,经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再进行折叠成型,就可得到品质良好的瓦楞纸内衬。同时,固型剂在切口线出形成的结构保护增强层,能够大大减少切口处毛边的产生,使得到的瓦楞纸内衬,整体品质更优。

聚丙烯酸酯在成膜后具有良好的表面硬度和耐污染性;而玉米淀粉是一种良好的天然增粘剂,且与瓦楞纸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当玉米淀粉和聚丙烯酸酯混合形成的基质,能够在瓦楞纸的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增强结构,且部分基质会渗入瓦楞纸内,进而使瓦楞纸在模切时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降低;聚氧化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细菌侵蚀,能够使固型剂形成的结构保护增强层不会腐败,并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良好的价廉及,能够使线型或轻度支链型的大分子转变成三维网状结构,以此提高结构保护增强层的强度、耐热性、耐磨性和耐溶剂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中的增稠剂选用淀粉磷酸钠、聚丙烯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淀粉磷酸钠、聚丙烯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均为良好的增稠剂,整体耐温性能好,其能够使固型剂保持均匀的稳定的分散体系,进而保证固型剂不仅具有较长的存储周期,还在使用后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结构保护增强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中的消泡剂选用乳化硅油、聚氧丙烯甘油醚和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型剂在喷洒使用时,空气容易进入固型剂的内部形成微小气泡,当固型剂在干燥过程中,其内部的微小起泡容易发生迁移并聚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乳化硅油、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气泡的作用,使固型剂在固化成型后的内部不易出现较大的气泡,整体较为平整致密,有利于使瓦楞纸内衬的保持良好稳定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中的增强填料选用木质素纤维、水镁石纤维和椰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分散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与瓦楞纸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水镁石纤维作为增强、补强材料和添加剂,且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椰壳纤维是具有多细胞聚集结构的纤维,是一种良好的增强基,且在瓦楞纸上具有良好的嵌入性;因此上述增强填料均能够使固型固型剂在喷洒固化后能够对切口处的瓦楞纸起到良好的防护和增强作用,保证切口处的完整性,得到品质良好的瓦楞纸内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8-10g/m2,喷洒温度为80-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固型剂的喷洒量为8-10g/m2,能够在印刷品上形成均匀稳定的结构保护增强层,并能够在模切过程中对切口处的瓦楞纸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增强作用,而将控制喷洒温度为80-90℃,能够使固型剂在喷洒后能够快速成膜,同时也不易对印刷品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坏,保证了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具体设置为,预压合喷护,通过预模压标记出切口线,然后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5-10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0-80℃,时间为3-5min,待固型剂完全干燥后,得到预处理样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喷洒固型剂时,选择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5-10mm,即可以对切口处的瓦楞纸结构起到良好的防护和增强作用,也能防止因喷洒范围较大而导致瓦楞纸内衬成本较高,具体根据切口密集程度进行调整,而进行热风干燥,保持干燥温度为70-80℃,时间为3-5min,既能够使固型剂快速成型,还不易对瓦楞纸造成损伤,有利于保证整个生产加工工艺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先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剂形成的结构保护增强层在模切后会一般产生些许毛边,而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能够使切口处变得平整,同时,在没有毛边时,也对切口处进行打磨,能够打磨掉一部分结构保护增强层,并使切口处变得圆滑,便于后续对瓦楞纸内衬板进行折叠成型操作,且得到的瓦楞纸内衬外观更加精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且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使模切刀温度为50-70℃,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切刀在对预处理样板进行模切处理前,先对模切刀进行预热,使模切刀温度为50-70℃,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模切效果,且能够使结构保护增强层部分熔融,并随模切刀运动粘附在切口处的瓦楞纸切面上,在自然固化后形成良好稳定的保护层,进而使得到的瓦楞纸内衬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整体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待固型剂完全干燥后,可在切口线处形成稳定的结构保护增强层,使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能够保持切口处瓦楞纸的结构稳定性,并使使瓦楞纸内衬整体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

(2)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先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不仅能够去除毛边,使切口处变得平整,还能够打磨掉一部分结构保护增强层,并使切口处变得圆滑,便于后续对瓦楞纸内衬板进行折叠成型操作,且得到的瓦楞纸内衬外观更加精致;

(3)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模切效果,还能够使结构保护增强层部分熔融,并随模切刀运动粘附在切口处的瓦楞纸切面上,在自然固化后形成良好稳定的保护层,进而使得到的瓦楞纸内衬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步骤三中固型剂的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一,裁切,将瓦楞纸原料进行裁切,得到瓦楞纸板;

步骤二,印刷,将裁切完成后的瓦楞纸板传送到印刷机上,选择图文印版,对瓦楞纸板进行印刷,得到印刷品;

步骤三,预压合喷护,通过预模压标记出切口线,然后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待固型剂完全干燥后,得到预处理样板;

步骤四,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步骤五,折叠成型,将得到的瓦楞纸内衬板沿压痕进行折叠成型,得到瓦楞纸内衬。

注: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9g/m2,喷洒温度为85℃,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7.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5℃,时间为4min;而固型剂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制得:首先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玉米淀粉、去离子水和聚丙烯酸酯、进行搅拌混合均匀,搅拌速度为1200rpm,时间为5min,然后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聚氧化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木质素纤维,继续搅拌10min,最后再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淀粉磷酸钠和乳化硅油,搅拌速度为700rpm,时间为5min,得到固型剂。

实施例2-5: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中步骤三中固型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实施例6: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淀粉磷酸钠等质量替换为聚丙烯酸钠。

实施例7: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淀粉磷酸钠等质量替换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实施例8: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乳化硅油等质量替换为聚氧丙烯甘油醚。

实施例9: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乳化硅油等质量替换为硬脂酸。

实施例10: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木质素纤维等质量替换为水镁石纤维。

实施例11: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木质素纤维等质量替换为水镁石纤维和椰壳纤维的混合物,且水镁石纤维和椰壳纤维的质量比为1:2。

实施例12: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固型剂内的木质素纤维等质量替换为木质素纤维、水镁石纤维和椰壳纤维的混合物,且木质素纤维、水镁石纤维和椰壳纤维的质量比为1:2:1。

实施例13: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8g/m2,喷洒温度为90℃,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0℃,时间为5min。

实施例14: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10g/m2,喷洒温度为80℃,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10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3min。

实施例15: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先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打磨厚度为4μm,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实施例16: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先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打磨厚度为7μm,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实施例17: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后,先用胶轮对切口处进行打磨,打磨厚度为10μm,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实施例18: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且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使模切刀温度为50℃,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实施例19: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且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使模切刀温度为60℃,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实施例20: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设置为,模切压痕,对预处理样板经模切刀进行模切,且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使模切刀温度为70℃,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对比例1: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要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裁切,将瓦楞纸原料进行裁切,得到瓦楞纸板;

s2,印刷,将裁切完成后的瓦楞纸板传送到印刷机上,选择图文印版,对瓦楞纸板进行印刷,得到印刷品;

s3,模切压痕,对印刷品经模切刀进行模切,再通过压线轮将预处理样板折叠出纵向压痕和横向压痕,形成展开形状的瓦楞纸内衬板;

s4,折叠成型,将得到的瓦楞纸内衬板沿压痕进行折叠成型,得到瓦楞纸内衬。

对比例2: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的固型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去离子水70份;增稠剂6份;消泡剂1.5份;增强填料5份;聚氧化乙烯0.7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份;聚丙烯酸酯7.5份。

对比例3: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的固型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玉米淀粉25份;去离子水70份;增稠剂6份;消泡剂1.5份;增强填料5份;聚氧化乙烯0.7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份。

对比例4: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9g/m2,喷洒温度为85℃,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4.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5℃,时间为4min。

对比例5: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9g/m2,喷洒温度为85℃,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10.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75℃,时间为4min。

对比例6: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9g/m2,喷洒温度为85℃,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7.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65℃,时间为4min。

对比例7:一种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型剂在印刷品上的喷洒量为9g/m2,喷洒温度为85℃,且喷洒范围为切口线两侧7.5mm,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5℃,时间为4min。。

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选用青岛正茂包装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瓦楞纸作为瓦楞纸原料;粘箱胶选用易立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hsl-309-1水性封口胶;瓦楞纸印刷油墨选用东莞市鲁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luke纸箱水性油墨。

试验方法:采用上述试验样品按照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7中瓦楞纸内衬的生产加工工艺,并依据公开号为cn10832805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的一片式瓦楞纸板内衬托,分别制备出26个标准样品,然后根据标准gb/t6546-1998《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中的内容对各标准样品进行检验,并对应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7记录边压强度。

试验结果: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7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由实施例1-5和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可得,在切口线处喷洒固型剂,能够保持切口处瓦楞纸的结构稳定性,并使瓦楞纸内衬具有较高的边压强度。由实施例6-12和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可得,本发明所公开的固型剂中的增稠剂、消泡剂和增强填料,均能够使固型剂在切口处形成良好稳定的分结构保护增强层,并使瓦楞纸内衬具有良好稳定的边压强度。由实施例18-20和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比可得,模切刀在使用前进行预热,够使结构保护增强层部分熔融,并随模切刀运动粘附在切口处的瓦楞纸切面上,在自然固化后形成良好稳定的保护层,进而使得到的瓦楞纸内衬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的测试结果对比可得,玉米淀粉和聚丙烯酸酯混合形成的基质,能够使固型剂在瓦楞纸的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增强结构,进而可以使瓦楞纸内衬的边压强度大大提高。

表2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7的测试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