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纺短纤维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2902发布日期:2020-03-27 12:5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熔纺短纤维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短纤维拉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纺短纤维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短纤维拉伸工艺中,上部敞口的水浴槽(业界也称“热浴槽”,以下同)位于前、后牵伸装置之间,例如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5780160b(一种短纤维拉伸生产线上的牵伸水浴槽),其功用是将丝束加热至玻璃化温度以上进行拉伸。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除了上面提及的cn105780160b外还可见诸cn106367825b提供的“一种短纤维拉伸生产线上的牵伸水浴槽”、cn20237855u推荐的“水浴槽”、cn103682469a介绍的“一种水浴槽”以及cn205329226u揭示的“水浴槽”,等等。

由于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公开的拉伸装置的水浴槽的共同特点都是上部敞口的,因而存在引发烫伤在线作业人员的事故之虞。因为有些纤维例如聚苯硫醚(pps)纤维拉伸需要很高的水浴温度,又因为目前的操作状况都是手工操作,因而稍有不慎,则易引发烫伤事故。鉴于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高温水浴烫伤在线操作人员而得以保障安全、有利于对左拉伸辊以及右拉伸辊的速度进行单独调整而得以方便地依需对纤维的拉伸倍数进行调整、有益于操作者依需察看水浴槽的液位以及水浴状况而得以确保对丝良好的牵伸效果的熔纺短纤维拉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熔纺短纤维拉伸装置,包括一水浴槽;一左拉伸辊机构和一右拉伸辊机构,该左拉伸辊机构对应于水浴槽的水浴槽腔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而右拉伸辊机构对应于水浴槽的水浴槽腔的长度方向的右端;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支架、一升降平台、一水浴槽观察口盖板和一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支架在对应于所述水浴槽的位置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升降平台在对应于水浴槽的上方的位置以升降状态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在该升降平台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水浴槽观察口,水浴槽观察口盖板对应于所述水浴槽观察口的上方并且在该水浴槽观察口盖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一盖板转轴,该盖板转轴的左端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升降平台上,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盖板转轴的右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上并且与盖板转轴的右端连接;所述左拉伸辊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左端,而所述右拉伸辊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左端设置有一左作用缸固定横梁,而在支架的顶部右端设置有一右作用缸固定横梁,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平台左吊架,而在升降平台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平台右吊架,升降平台左吊架通过一升降平台左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连接,升降平台右吊架通过一升降平台右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连接,所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的形状和大小是与所述水浴槽观察口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的,所述左拉伸辊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左端,而所述右拉伸辊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右端;所述水浴槽安顿在一水浴槽座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拉伸辊机构包括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左拉伸辊驱动电机、左拉伸主动轮、左拉伸传动带、左拉伸从动轮和左拉伸辊,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左端的前侧,左拉伸辊驱动电机固定在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上,该左拉伸辊驱动电机的左拉伸辊驱动电机轴朝向前方并且探出所述升降平台的前边沿,左拉伸主动轮固定在左拉伸辊驱动电机轴上,左拉伸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左拉伸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左拉伸从动轮上,左拉伸辊位于升降平台的左端朝向所述水浴槽的一侧,在该左拉伸辊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左拉伸辊轴头,该左拉伸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左拉伸辊轴头支承座上,而该左拉伸辊轴头支承座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朝向所述水浴槽的一侧,左拉伸从动轮固定在所述左拉伸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所述左拉伸辊轴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拉伸辊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所述的左拉伸主动轮以及左拉伸从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的左拉伸传动带为皮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拉伸辊机构包括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右拉伸辊驱动电机、右拉伸主动轮、右拉伸传动带、右拉伸从动轮和右拉伸辊,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右端的前侧,右拉伸辊驱动电机固定在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上,该右拉伸辊驱动电机的右拉伸辊驱动电机轴朝向前方并且探出所述升降平台的前边沿,右拉伸主动轮固定在右拉伸辊驱动电机轴上,右拉伸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右拉伸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右拉伸从动轮上,右拉伸辊位于升降平台的右端朝向所述水浴槽的一侧,在该右拉伸辊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右拉伸辊轴头,该右拉伸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右拉伸辊轴头支承座上,而该右拉伸辊轴头支承座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朝向所述水浴槽的一侧,右拉伸从动轮固定在所述右拉伸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所述右拉伸辊轴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拉伸辊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所述的右拉伸主动轮以及右拉伸从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的右拉伸传动带为皮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浴槽观察口的形状呈矩形,所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的形状同样呈矩形;在所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对盖板翻转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盖板转轴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盖板转轴左轴座,而在对应于盖板转轴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盖板转轴右轴座,盖板转轴的中部穿固在所述的一对盖板翻转脚上,而盖板转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转轴左轴座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转轴右轴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包括盖板驱动电机、盖板驱动减速箱、盖板驱动主动轮、盖板驱动传动带和盖板驱动从动轮,盖板驱动电机与盖板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盖板驱动减速箱连同盖板驱动电机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右端后方,其中,盖板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朝向左,盖板驱动主动轮固定在所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盖板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盖板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盖板驱动从动轮上,而该盖板驱动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盖板转轴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平台左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左升降前作用缸和一左升降后作用缸,左升降前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的前端,该左升降前作用缸的左升降前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该左升降前作用缸柱的末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前端上部铰接,左升降后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的后端,该左升降后作用缸的左升降后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该左升降后作用缸柱的末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后端上部铰接;所述的升降平台右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右升降前作用缸和一右升降后作用缸,右升降前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的前端,该右升降前作用缸的右升降前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该右升降前作用缸柱的末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前端上部铰接,右升降后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的后端,该右升降后作用缸的右升降后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该右升降后作用缸柱的末端与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后端上部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升降前、后作用缸、、右升降前作用缸以及右升降后作用缸为气缸;在所述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前端上部固定有一左吊架前铰接座,在该左吊架前铰接座上配设有一左吊架前铰接销轴,在升降平台左吊架的后端上部固定有一左吊架后铰接座,在该左吊架后铰接座上配设有一左吊架后铰接销轴;在所述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前端上部固定有一右吊架前铰接座,在该右吊架前铰接座上配设有一右吊架前铰接销轴,在升降平台右吊架的后端上部固定有一右吊架后铰接座,在该右吊架后铰接座上配设有一右吊架后铰接销轴;所述左升降前作用缸柱的末端通过左吊架前铰接销轴与所述的左吊架前铰接座铰接,所述左升降后作用缸柱的末端通过左吊架后铰接销轴与左吊架后铰接座铰接;所述的右升降前作用缸柱的末端通过右吊架前铰接销轴与所述的右吊架前铰接座铰接,所述右升降后作用缸柱的末端通过右吊架后铰接销轴与右吊架后铰接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对应于水浴槽的位置设置了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的支架,在支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水浴槽的上方的位置连接了一升降平台,因而由升降平台对水浴槽的上部敞口位置蔽护,避免高温水浴烫伤在线操作人员而得以保障安全;由于将左、右拉伸辊机构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左、右端,因而得以对左、右拉伸辊机构的左、右拉伸辊依需单独调整,满足对纤维的拉伸倍数进行方便调整的要求;由于在升降平台上开设了水浴槽观察口,又由于以升降平台为载体并且在对应于水浴槽观察口的位置设置了水浴槽观察口盖板,并且该观察口盖板由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开启或关闭,因而有益于操作者依需观察水浴槽的液位之类的状况,以保障对丝束的良好的牵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水浴槽1;示出了一左拉伸辊机构2和一右拉伸辊机构3,该左拉伸辊机构2对应于水浴槽1的水浴槽腔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而右拉伸辊机构3对应于水浴槽1的水浴槽腔11的长度方向的右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业界通常将左拉伸辊机构2称为前拉伸辊机构或者称前拉伸机构,同样的道理而将右拉伸辊机构3称为后拉伸辊机构或者称为后拉伸机构要,因为丝束8是自左向右移动的。依据专业常识,水浴槽1可以是电热管加热的水浴槽1,也可以是蒸汽加热的水浴槽1,还可以是其它类似加热情形的水浴槽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熔纺短纤维拉伸机构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支架4、一升降平台5、一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和一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7,支架4在对应于前述水浴槽1的位置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升降平台5在对应于水浴槽1的上方的位置以升降状态连接在前述支架4上,在该升降平台5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水浴槽观察口51,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对应于前述水浴槽观察口51的上方并且在该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一盖板转轴61,该盖板转轴61的左端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升降平台5上,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盖板转轴61的右端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升降平台5上并且与盖板转轴61的右端连接;前述左拉伸辊机构2设置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左端,而前述右拉伸辊机构3设置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右端。

继续见图1,前述支架4的顶部对应于水浴槽1的上方,在前述支架4的顶部左端以焊接方式设置有一左作用缸固定横梁41,而在支架4的顶部右端同样以焊接方式设置有一右作用缸固定横梁42,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形状呈冂字形的升降平台左吊架52,而在升降平台5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形状同样呈冂字形的升降平台右吊架53,升降平台左吊架52通过一升降平台左升降驱动机构521与前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41连接,升降平台右吊架53通过一升降平台右升降驱动机构531与前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42连接,前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的形状和大小是与前述水浴槽观察口51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的,前述左拉伸辊机构2在对应于前述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左端,而前述右拉伸辊机构3在对应于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右端;前述水浴槽1安顿在一水浴槽座架12上,该水浴槽架12具有支承腿121。

继续见图1,前述的左拉伸辊机构2包括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21、左拉伸辊驱动电机22、左拉伸主动轮23、左拉伸传动带24、左拉伸从动轮25和左拉伸辊26,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21在对应于前述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右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左端的前侧,左拉伸辊驱动电机22固定在左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21上,该左拉伸辊驱动电机22的左拉伸辊驱动电机轴221朝向前方并且探出前述升降平台5的前边沿(即前侧面),左拉伸主动轮23固定在左拉伸辊驱动电机轴221上,左拉伸传动带24的一端套置在左拉伸主动轮23上,另一端套置在左拉伸从动轮25上,左拉伸辊26位于升降平台5的左端朝向前述水浴槽1的一侧,在该左拉伸辊26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左拉伸辊轴头261,该左拉伸辊轴头261转动地支承在左拉伸辊轴头支承座2611上,而该左拉伸辊轴头支承座2611固定在前述升降平台5朝向前述水浴槽1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左拉伸从动轮25固定在前述左拉伸辊26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前述左拉伸辊轴头261上。

当左拉伸辊驱动电机22工作时,由其左拉伸辊驱动电机轴221带动左拉伸主动轮23,经左拉伸传动带24带动左拉伸从动轮25,由左拉伸从动轮25带动左拉伸辊26。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左拉伸辊驱动电机22为变频调速电机;前述的左拉伸主动轮23以及左拉伸从动轮25为皮带轮,前述的左拉伸传动带24为皮带。

继续见图1,前述的右拉伸辊机构3包括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31、右拉伸辊驱动电机32、右拉伸主动轮33、右拉伸传动带34、右拉伸从动轮35和右拉伸辊36,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31在对应于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左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右端的前侧,右拉伸辊驱动电机32固定在右拉伸辊驱动电机支承座31上,该右拉伸辊驱动电机32的右拉伸辊驱动电机轴321朝向前方并且探出前述升降平台5的前边沿(即前侧面),右拉伸主动轮33固定在右拉伸辊驱动电机轴321上,右拉伸传动带34的一端套置在右拉伸主动轮33上,另一端套置在右拉伸从动轮35上,右拉伸辊36位于升降平台5的右端朝向前述水浴槽1的一侧,在该右拉伸辊36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右拉伸辊轴头361,该右拉伸辊轴头361转动地支承在右拉伸辊轴头支承座3611上,而该右拉伸辊轴头支承座3611固定在前述升降平台5朝向前述水浴槽1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右拉伸从动轮35固定在前述右拉伸辊36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前述右拉伸辊轴头361上。

当右拉伸辊驱动电机32工作时,由其右拉伸辊驱动电机轴321带动右拉伸主动轮33,经右拉伸传动带34带动右拉伸从动轮35,由右拉伸从动轮35带动右拉伸辊36。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右拉伸辊驱动电机32为变频调速电机;前述的右拉伸主动轮33以及右拉伸从动轮35为皮带轮,前述的右拉伸传动带34为皮带。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水浴槽观察口51的形状呈矩形,前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的形状同样呈矩形。

由图1所示,在前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对盖板翻转脚62,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盖板转轴61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盖板转轴左轴座54,而在对应于盖板转轴61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盖板转轴右轴座55,盖板转轴61的中部穿固在前述的一对盖板翻转脚62上,而盖板转轴6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转轴左轴座54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转轴右轴座55上。

继续见图1,前述的观察口盖板驱动机构7包括盖板驱动电机71、盖板驱动减速箱72、盖板驱动主动轮73、盖板驱动传动带74和盖板驱动从动轮75,盖板驱动电机71与盖板驱动减速箱72传动配合并且由盖板驱动减速箱72连同盖板驱动电机71在对应于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升降平台5的右端后方,其中,盖板驱动减速箱72的减速箱输出轴朝向左,盖板驱动主动轮73固定在前述减速箱输出轴上,盖板驱动传动带74的一端套置在盖板驱动主动轮73上,另一端套置在盖板驱动从动轮75上,而该盖板驱动从动轮75固定在前述盖板转轴61的右端。

依据上面的说明可知:前述的盖板驱动电机7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当要使前述水浴槽观察口盖打叠6向上翻转或称向上开启而需露出水浴槽观察口51时,则由盖板驱动电机71工作,由盖板驱动电机71带动盖板驱动减速箱72并由盖板驱动减速箱72减速,经减速箱输出轴带动盖板驱动主动轮73,再经盖板驱动传动带74带动盖板驱动从动轮75,由盖板驱动从动轮75带动盖板转轴61,由盖板转轴61通过一对盖板翻转脚62带动水浴槽观察口盖板6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上翻起,露出水浴槽观察口51,以利在线操作人员察看水浴槽1的水浴槽腔11内的液位、水浴槽腔11的下部的杂质以及上部的泡沫之类的状况。

继续见图1,前述的升降平台左升降驱动机构521包括一左升降前作用缸5211和一左升降后作用缸5212,左升降前作用缸5211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41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该左升降前作用缸5211的左升降前作用缸柱52111朝向下并且该左升降前作用缸柱52111的末端即下端端部(以下同)与前述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前端上部铰接,左升降后作用缸5212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左作用缸固定横梁41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该左升降后作用缸5212的左升降后作用缸柱52121朝向下并且该左升降后作用缸柱52121的末端与前述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后端上部铰接。

前述的升降平台右升降驱动机构531包括一右升降前作用缸5311和一右升降后作用缸5312,右升降前作用缸5311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42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该右升降前作用缸5311的右升降前作用缸柱53111朝向下并且该右升降前作用缸柱53111的末端与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前端上部铰接,右升降后作用缸5312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右作用缸固定横梁4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该右升降后作用缸5312的右升降后作用缸柱53121朝向下并且该右升降后作用缸柱53121的末端与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后端上部铰接。

继续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左升降前、后作用缸5211、5212、右升降前作用缸5311以及右升降后作用缸5312为气缸;在前述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前端上部以焊接方式(以下同)固定有一左吊架前铰接座522,在该左吊架前铰接座522上配设有一左吊架前铰接销轴5221,在升降平台左吊架52的后端上部固定有一左吊架后铰接座523,在该左吊架后铰接座523上配设有一左吊架后铰接销轴5231;在前述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前端上部以焊接方式(以下同)固定有一右吊架前铰接座532,在该右吊架前铰接座532上配设有一右吊架前铰接销轴5321,在升降平台右吊架53的后端上部固定有一右吊架后铰接座533,在该右吊架后铰接座533上配设有一右吊架后铰接销轴5331。

由图1所示,前述左升降前作用缸柱52111的末端通过左吊架前铰接销轴5221与前述的左吊架前铰接座522铰接,前述左升降后作用缸柱52121的末端通过左吊架后铰接销轴5231与左吊架后铰接座523铰接;前述的右升降前作用缸柱53111的末端通过右吊架前铰接销轴5321与前述的右吊架前铰接座532铰接,前述右升降后作用缸柱53121的末端通过右吊架后铰接销轴5331与右吊架后铰接座533铰接。

由于前述左升降前、后作用缸5211、5212、右升降前作用缸5311以及右升降后作用缸5312的结构是相同的并且是同步动作的,因而申请人仅对左升降前作用缸5211作如下简要说明:当左升降前作用缸5211工作,例如左升降前作用缸柱52111向缸体外即向下伸展时,带动升降平台左吊架52连同升降平台5下行,使左拉伸辊26下行,反之亦然。

请参见图2,在图2中示出了位于水浴槽1的左端的一组左拉伸导辊9a以及位于水浴槽1的右端的一组右拉伸导辊9b,前述的丝束8按图2示意的状态自左向右移动,具体而言依次经一组左拉伸导辊9a、位于水浴槽1内的左拉伸机构2的结构体系的左拉伸辊26、同样位于水浴槽1内的右拉伸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右拉伸辊36后行出水浴槽1,再经一组右拉伸导轴9b进入后续工序。依据专业常识,左、右拉伸辊26、36的速度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右拉伸辊36的速度快于左拉伸辊26的速度。

由上述对图2的说明可知,在处于对熔纺短纤维拉伸过程中,前述的左、右拉伸辊26、36处于水浴槽腔11内的水浴内。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熔纺短纤维为pps纤维,即聚苯硫醚纤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