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2040发布日期:2020-05-08 14:0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纱过程中,当多种纺织原料经过多次加捻制成复合纱线时,此复合纱线可以综合多种纺织原料的特性,提高纱线性能;同时用此复合纱线织成的面料也具有多种纺织原料的特性,提供面料的性能。

为了获得此复合纱线,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纺织纱线加捻后在其表面继续包覆上另外一种纺织纱线制成新型复合纱线,此复合纱线同时就具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纺织原料的特性,提高复合纱线的整体性能。但是在纺制过程中,需要几种设备分多个步骤才可完成纺制,制作工序多且繁琐,产量低、效率低,工人劳动成本高。

在申请号为cn201320825486.3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纺制复合纱线的加捻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纺织纱线的喂入机构、用于加捻并输送混合纱线的头道加捻机构、用于将纺织纱线和混合纱线加工为复合纱线的二道加捻机构和成品卷绕机构;头道加捻机构和喂入机构并列放置,二道加捻机构位于喂入机构和头道加捻机构的上方,成品卷绕机构位于二道加捻机构的上方;喂入机构将纺织纱线输送至二道加捻机构,头道加捻机构将混合纱线输送至二道加捻机构,成品卷绕机构和二道加捻机构配合并将复合纱线卷绕为复合纱线卷装。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增加了二次卷装,但是在经过导纱器之前就经过了旋转,在形成复合纱线的过程中加捻度不够,不能有效的提高捻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其通过相互反转第一导纱组件和第二导纱组件,使得主纱线和副纱线在加捻的过程中存在相对转动,解决了上述实用新型在形成复合纱线的过程中捻度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捻度,从而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其套设于所述圆形凸台外,该转动件由外部驱动设备驱动;

加捻机构,所述加捻机构包括第一导纱组件和第二导纱组件,所述第一导纱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其与所述转动件同轴心设置,且其跟随所述转动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纱组件同轴心设置;该第二导纱组件由所述第一导纱组件带动转动,且其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纱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及

成品卷绕机构,所述成品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其将复合纱线卷装。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台中部设置有第一纺纱卷装筒,该第一纺纱卷装筒与所述圆形凸台同轴心设置。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二纺纱卷装筒,该第二纺纱卷装筒跟随所述转动件同步转动。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通过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且该支架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支架的圆周阵列设置;以及

第一导纱管,所述第一导纱管沿所述支架的圆周自下而上呈螺旋设置。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纱组件包括:

第二导纱管,所述第二导纱管与所述支架同轴心设置,且其位于所述支架内,该第二导纱管中部供纱线通过;

太阳轮,所述太阳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纱管中部,该第二导纱管跟随所述太阳轮同步转动;

行星轮,所述行星轮绕所述太阳轮圆周阵列设置,且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设置,该行星轮通过第二连杆定位;以及

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同轴心设置,且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设置;该齿圈与所述支架的内壁连接设置。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凸台上。

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纱管顶部设置有导纱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反转第一导纱组件和第二导纱组件,使得主纱线和副纱线在加捻的过程中存在相对转动,提高了捻度,从而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时何止螺旋状的第一导纱管,使得副纱线在卷绕至主纱线上时呈一定的角度进入,使得复合纱线的纹理清晰,同时螺旋状的第一导纱管使得副纱线存在一定的拉力,使得副纱线在绕至主纱线上时不会松散,提高了捻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纱孔周围设置黏性物质使得主纱线在经过导纱孔时,可以使主纱线在第二导纱管的带动下转动,同时由于成品卷绕机构的卷绕,使得主纱线在旋转的同时存在一定的拉力,使副纱线绕至主纱线上时不会松散,提高了捻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提高了纱线捻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捻机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捻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纱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纱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星轮与第二连杆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其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11;

转动件2,所述转动件2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且其套设于所述圆形凸台11外,该转动件2由外部驱动设备驱动;

加捻机构3,所述加捻机构3包括第一导纱组件31和第二导纱组件32,所述第一导纱组件31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上,其与所述转动件2同轴心设置,且其跟随所述转动件2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导纱组件32与所述第一导纱组件31同轴心设置;该第二导纱组件32由所述第一导纱组件31带动转动,且其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纱组件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及

成品卷绕机构6,所述成品卷绕机构6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部,其将复合纱线卷装。

其中,所述圆形凸台11中部设置有第一纺纱卷装筒4,该第一纺纱卷装筒4与所述圆形凸台11同轴心设置。

并且,所述转动件2上设置有第二纺纱卷装筒5,该第二纺纱卷装筒5跟随所述转动件2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纱组件31包括:

支架311,所述支架311通过第一连杆312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上,且该支架311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连杆312沿所述支架311的圆周阵列设置;以及

第一导纱管313,所述第一导纱管313沿所述支架311的圆周自下而上呈螺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纱管下部指向第二纺纱卷装筒,且其呈弧形,使得副纱线在经过导纱管时路径圆滑顺畅,防止被导纱管口割断。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导纱组件32包括:

第二导纱管321,所述第二导纱管321与所述支架311同轴心设置,且其位于所述支架311内,该第二导纱管321中部供纱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纱管321顶部设置有导纱孔3211;

太阳轮322,所述太阳轮32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纱管321中部,该第二导纱管321跟随所述太阳轮322同步转动;

行星轮323,所述行星轮323绕所述太阳轮322圆周阵列设置,且其与所述太阳轮322啮合设置,该行星轮323通过第二连杆7定位,所述行星轮323转动设置与所述第二连杆7上;以及

齿圈324,所述齿圈324与所述太阳轮322同轴心设置,且其与所述行星轮323啮合设置;该齿圈324与所述这一家311内壁连接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连杆7固定设置于所述圆形凸台11上;从而使得行星轮固定,齿圈在支架的带动下转动,由于行星轮固定不动,使得太阳的转动方向与齿圈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二导纱管自转,第一导纱管绕第二导纱管公转,使得副纱线和主纱线之间存在相对转动,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捻度;同时,由于成品卷绕机构对主纱线存在一定的拉力,螺旋状的第二导纱管对副纱线存在一定的拉力,使得副纱线在缠绕主纱线的过程中不会松散,增加了紧致度,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性能。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导纱孔内部周围设置黏性物质使得主纱线在经过导纱孔时,可以使主纱线在第二导纱管的带动下转动,同时由于成品卷绕机构的卷绕,使得主纱线在旋转的同时存在一定的拉力,使副纱线绕至主纱线上时不会松散,提高了捻度

工作过程:

如图6所示,外部驱动设备驱动转动件2转动,第二纺纱卷装筒5和第二导纱组件32跟随转动件同步转动,第二纺纱卷装筒5和第二导纱组件32相对静止,副纱线通过第一导纱管313绕制主纱线上,主纱线经过第二导纱管321有成品卷绕机构拉动进行卷绕,通过太阳轮322、行星轮323和齿圈324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二导纱管321自转,第一导纱管313绕第二导纱管321公转,使得副纱线和主纱线之间存在相对转动,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捻度;同时,由于成品卷绕机构6对主纱线存在一定的拉力,螺旋状的第一导纱管313对副纱线存在一定的拉力,使得副纱线在缠绕主纱线的过程中不会松散,增加了紧致度,提高了复合纱线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