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5189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捻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纱线捻接装置(threadsplicing device)。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工业中,尤其是涉及自动交叉卷绕机的纱线捻接装置已经被公知很长时间。
在DE4240728A1中,或在Schlafhorst Winding Systems的手册“Autoconer338”中详细描述了在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此类纱线捻接装置。
可通过这种纱线捻接装置气动捻合两个线头,从而形成无结连接,该无结连接实际上具有纱的强度,而且在理想情况下具有与纱几乎相同的外观。换言之,当在卷绕处理期间在自动交叉卷绕机的其中一个卷绕头处发生纱线断裂时、或者当由于纱线缺陷而在纺织机的其中一个卷绕头处进行了预定的清纱器切割时,首先通过专门的气动机构将断开的纱线的线头取回纱线捻接装置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抽吸嘴从交叉卷绕筒子取回所谓的上纱线,并(可选地在清除纱线缺陷之后)将其放置在纱线捻接装置的捻接头的捻接槽内。
在该情况下,通过抽吸嘴使纱线进一步穿入布置在捻接槽上方的纱线夹紧机构和位于捻接槽下方的纱线切割机构内。相应地,还借助可通过真空加载的夹持器管将来自位于卷绕位置的供给筒的所谓下纱线插入到捻接槽内并穿入到布置在捻接槽下方的纱线夹紧机构和布置在捻接槽上方的纱线切割机构内。线头被纱线切割机构切割成一定长度,然后被吸入到所谓的保持/开松管,并在该保持/开松管处为随后的捻接处理做好准备。换言之,在通过供纱器将线头抽回捻接槽之前,首先使线头在保持/开松管内基本去除其纱旋(yam rotation),这样就使得线头在捻接槽内彼此邻近地定位并沿相反方向定向,从而能在捻接槽内最终气动捻合。
在这些本身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公知纱线捻接装置中,纱线捻接装置的各种功能元件,具体为纱线夹紧/切割机构、捻接器盖和供纱器通常通过凸轮盘驱动器驱动。换言之,在捻接器驱动器的外壳中安装有例如通过接合到专用卷绕头驱动器的插塞而连接的凸轮盘组件。在该情况下,各个凸轮盘又通过操纵杆连杆而连接到纱线捻接装置的上述功能元件。
而且,从DE19610818A1或DE19921855A1还公知通过单个电机驱动的纱线捻接装置。这些公知的纱线捻接装置在捻接器驱动器的外壳内具有槽筒(groove drum),该槽筒具有多个不同构造的槽路(groovepath)并被往复式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凸轮在各种情况下在槽路内被引导,并通过相应的连杆装置致动纱线捻接装置的功能元件,例如捻接器盖以及纱线切割机构和纱线夹紧机构。槽筒还具有这样的槽路,该槽路设置在槽筒外周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前进运动和返回运动的分开的路径部分。向制备管供应空气的阀通过这一非常复杂的槽路来致动。而且,槽筒具有用于致动供纱器的槽路。该槽路具有局部台阶状的路线,并与专门的操纵杆连杆一起使得能对供纱器的枢转路径进行预定调节。换言之,为了调节供纱器的枢转路径,步进电机正向转动特定步数,从而在该过程中,使槽筒转动到这样的角位置,即,用于供纱器的致动连杆上的滚柱螺栓在该角位置与槽路的可预定的特定阶段相对应。
上述公知的纱线捻接装置在其设计结构方面非常复杂,而且由于其相对复杂的槽筒,从而生产起来不仅仅是非常昂贵。

发明内容
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捻接装置,在该纱线捻接装置中,一方面能对供纱器的枢转路径进行可变的远程调节,另一方面制造成本明显低于公知的纱线捻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而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结构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结构具有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构造成可枢转地安装的控制部分(control segment),该控制部分的外齿与单个驱动器的驱动小齿轮啮合,该单个驱动器可以以限定方式被致动,在这种情况下,该结构尤其提供了以下优点,即所述单个驱动器的驱动转矩被直接且基本无游隙地传递至所述纱线捻接装置的功能元件。换言之,如有必要可在任何位置精确地中止功能元件的运动路线,以优选地在可调节的时间段内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操作,然后如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那样基本无游隙地精确地继续操作。而且在该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特别是就其驱动机构而言,在其设计结构方面相对简单,从而能经济地制造。
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设置成至少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以及所述供纱器通过致动元件而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分。从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机构的生产中,可使用多个在公知的纱线捻接装置中已证明是成功的部件。
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控制连杆而有利地直接连接到所述供纱器,并通过枢轴(该枢轴也用作支承销)而连接成可转动地接合至操纵杆,该操纵杆通过连接耳柄(lug)致动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在这种结构中,插设在所述驱动电机和功能元件之间的力传递部件的数量被最少化,这不仅经济,而且还对力传递的总游隙具有积极影响。
这些优点还涉及到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实施例。在该有利的实施例中,一操纵杆通过第一紧固装置而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分,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通过该操纵杆而被致动,而且在距所述控制部分的所述支承销特定的径向间距处布置有与所述供纱器相连的另一铰接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所述另一铰接装置的所述径向间距提供了对所述供纱器的操作路径的基本调节,并且可通过对所述控制部分的相应定位进行无级调节。
如权利要求5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纱线捻接装置不仅具有纱线夹紧/切割机构以及供纱器,而且还具有可枢转地安装的盖件,该盖件在捻接处理期间关闭所述捻接槽。该盖件也通过所述控制部分被致动。
换言之,如权利要求6和7所述,所述控制部分优选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到操纵杆机构,该操纵杆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相对于所述控制部分的同一支承销上。所述操纵杆机构的构造本身已知并已证明是成功的,在该情况下,该操纵杆机构包括第一操纵杆和第二操纵杆,所述第一操纵杆直接固定到所述控制部分,并通过连接耳柄而连接到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所述第二操纵杆通过弹簧元件而被摩擦接合,并且所述盖件通过短的耳柄铰接到该第二操纵杆。这意味着当所述控制部分枢转时,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以及所述盖件通过所述操纵杆机构被同时致动,且通过插设的所述弹簧元件而确保一旦所述盖件已被放置在捻接柱(splicing prism)上,所涉及的部件就不会发生损坏,也不会以任何方式阻碍所述控制部分的进一步枢转运动。
如权利要求8和9所示,所述供纱器还通过相应的控制连杆而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分。为此,所述控制部分在其外周具有球窝接头连接器。通过所述控制部分的相应枢转,可以以限定方式调节所述供纱器的操作路径,而且如有必要可使该操作路径适于纱的给定参数。换言之,通过缩短或延长所述控制部分的枢转路径,可容易地改变所述供纱器的操作路径,因此可以以限定方式调节待定位在所述捻接槽内的线头的重叠长度。
权利要求10和11中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是图1至图6所示的纱线捻接装置的具体而有利的实施例的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与先前公知的纱线捻接装置相比,权利要求10和11中所述的实施例同样不仅仅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改进。


以下将借助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自动交叉卷绕机的配置有纱线捻接装置的工作站的侧视图;图2以从下方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其相关功能元件的纱线捻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纱线捻接装置,该纱线捻接装置的中央壳体以剖面示出;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纱线捻接装置,具体示出了盖件的致动;图5示出了根据图2的纱线捻接装置,具体示出了纱线夹紧/切割机构的致动;图6示出了根据图2的纱线捻接装置,具体示出了供纱器的致动;图7以从下方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例;图8也以从下方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第二可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整体上标以附图标记1的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在本实施例中该纺织机为自动交叉卷绕机。
如公知的那样,这种自动交叉卷绕机在它们的端框(未示出)之间具有多个类似的工作站,在本示例中,这些工作站即为卷绕头2。在这些卷绕头2处,在环锭纺纱机(未示出)上生产的精纺管纱9被重绕以形成大卷的交叉卷绕筒子15,这些交叉卷绕筒子在生成后通过自动操作服务单元(也未示出)被传送到沿着机器长度的交叉卷绕筒子输送机构21。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交叉卷绕机1还具有该机器专用的呈管纱/纱管输送系统3形式的供应(logistics)机构。以垂直取向定位在输送板8上的精纺管纱9或空的纱管在该管纱/纱管输送系统3中循环,在图1中仅示出了该管纱/纱管输送系统的管纱供应部分4、可往复驱动的存储部分5、引向卷绕头2的横向输送部分6以及纱管返回部分7。在本示例中,被运送的精纺管纱9在解绕位置AS处被重绕,以形成大卷的交叉卷绕筒子15,该解绕位置AS在所有情况下均位于横向输送部分6的在卷绕头2处的区域内。
为此,各个卷绕头具有确保这些工作站正常运行的各种机构,这与公知相同因而仅仅简要说明。
这些机构例如为卷绕头计算机29、可加载有真空并可绕枢转销16运动的抽吸嘴12、可加载有真空并可绕枢转销13运动的夹持器管11、以及气动纱线捻接装置10。
如图1所示,气动纱线捻接装置10相对于正常的纱线路线稍靠后地设置,并通过它的中央壳体31固定在卷绕头壳体33上。如以下将借助于图2至图6以及图7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除了带有可气动加载的捻接槽的捻接柱32之外,这种纱线捻接装置10还具有上下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可枢转地安装的供纱器26以及可枢转地安装的盖件25。捻接柱32又布置在分配器组件(distributorblock)46上,保持/开松管(未示出)被引入该分配器组件内。
在卷绕处理期间,交叉卷绕筒子15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卷绕装置24的筒子架28内,而且,在本示例中,还通过其表面靠在槽筒14上,该槽筒通过摩擦接合而带动交叉卷绕筒子15,并且还确保行进到交叉卷绕筒子15上的纱线正确横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在中央壳体31内部布置有优选为步进电机22的电动机驱动器,该驱动器的驱动小齿轮20与控制部分18的外齿19啮合。
控制部分18安装成可在支承轴17上以受限程度转动,并通过紧固装置30而连接到操纵杆机构35,该操纵杆机构35也布置在支承销17上。操纵杆机构35在本示例中包括第一操纵杆38以及第二操纵杆39,连接耳柄47通过连接销36连接到第一操纵杆以致动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还参见图5),如在图4中具体可见,第二操纵杆通过耳柄48连接到盖件25。在本示例中,在两个操纵杆38、39之间连接有弹簧元件37,该弹簧元件在控制部分18枢转时通过操纵杆38而以摩擦方式带动操纵杆39。在本示例中,弹簧元件37一方面防止由于最初将盖件25放置在捻接柱32上同时控制部分18进一步枢转而使纱线捻接装置发生损坏,另一方面,与纱线夹紧/切割机构的相应构造相结合而使得控制部分18具有较大的枢转路径。控制部分18在其外周40的区域内具有优选呈球窝接头连接器34形式的第二铰接装置。供纱器26的控制连杆44连接到该球窝接头连接器34上(还参见图6)。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例。
如可以看到的那样,控制部分18安装成可在该纱线捻接装置10的中央壳体31内以受限程度转动,优选在罩件49后方。可绕支承销27枢转的控制部分18具有外齿19,其中,优选地构造为步进电机22的单个驱动器的驱动小齿轮20与所述外齿啮合。控制部分18具有带球窝接头连接器51的连接凸缘45,该球窝接头连接器通过致动连杆41以及另一球窝接头连接器53连接到控制轮廓部(control contour)42,该控制轮廓部42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销17上,并且又通过连接螺栓52连接到操纵杆机构35。操纵杆机构35在本示例中对应于结合图2至图6的实施例描述的操纵杆机构。控制轮廓部42除了具有球窝接头连接器53来连接致动连杆41之外,还具有球窝接头连接器54,该球窝接头连接器54上接合有连杆43,供纱器26通过该连杆43而被致动。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例。如可以看到的那样,这里控制部分18也安装成可在纱线捻接装置10的中央壳体31内以受限程度转动,并具有外齿19,优选地构造为步进电机22的单个驱动器的驱动小齿轮20与所述外齿啮合。
控制部分18在本示例中为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销55上的y形操纵杆元件59的一部分。
操纵杆元件59的与控制部分18相对的操纵杆部分构造成为供纱器26。换言之,控制部分18以及供纱器26形成可绕支承销55枢转地安装的共用部件。
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通过连接装置57和致动元件47而连接到操纵杆元件56。盖件25也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销55上,并在捻接处理中关闭捻接柱32内的捻接槽。盖件25在本示例中通过弹簧元件37连接到操纵杆元件59。
以图1至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为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纱线捻接装置的功能当在卷绕头2处发生纱线断裂,或者由于纱线缺陷而进行了受控的清纱器切割时,抽吸嘴12从交叉卷绕筒子15取回上纱线,并借助于引导板50而将其穿入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的上纱线夹紧机构、捻接柱32中的捻接槽、以及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的下纱线切割机构。
而且,同时或基本同时地,通过夹持器管11取来下纱线,并且同样借助纱线的引导板50而将该下纱线定位在下纱线夹紧机构、捻接槽、以及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的上纱线切割机构中。
然后通过卷绕头计算机29致动纱线捻接装置10。换言之,步进电机22开始使控制部分18如图2所示沿着方向R枢转,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致动盖件25、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以及供纱器26。这意味着,短时间之后盖件25就被放置在捻接柱32上并覆盖捻接槽。控制部分18的进一步枢转同时或紧接着通过连接耳柄47致动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该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夹紧线头并将它们切割成一定长度。此时,控制部分18短暂停止,而布置在捻接柱32的分配器组件46内的保持/开松管(未示出)被加载有压缩空气,使得线头被吸入到保持/开松管内,并在该保持/开松管处基本去除其纱旋。此时,通过步进电机22使控制部分18进一步枢转,从而经由控制连杆44致动供纱器26,该供纱器26从保持/开松管拉出制备的线头,并以可预定的重叠将线头定位在捻接柱32的捻接槽内。换言之,通过控制部分18或步进电机22以这样的方式来致动供纱器26,即,沿着捻接槽20的方向从保持/开松管抽出线头,该供纱器26的臂总是在与相关的保持/开松管相对的一侧以产生纱线圈的方式与上纱线或下纱线的线股接合。在这种情况下,供纱器26枢转,直到抽回到捻接槽内的线头具有了预定的最佳重叠为止,可例如在开始分批更改时在自动交叉卷绕机1的中央控制单元调整该重叠。
当线头已经达到该最佳重叠(这取决于纱的不同参数,例如取决于纱的材料或纱的数量)时,向被盖件25关闭了的捻接槽提供捻接空气,从而气动捻合捻接槽内的线头位置。
然后通过步进电机22使控制部分18枢转回其开始位置。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分18打开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以及盖件25,从而释放已经气动连接的纱线。
然后可重新开始卷绕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捻接装置,该纱线捻接装置包括具有可气动加载的捻接槽的捻接柱以及可由单个电机驱动的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连接有至少一个纱线夹紧/切割机构以及一供纱器,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用于固定待捻接的线头并将它们切割成一定长度,所述供纱器用于将制备的线头定位在所述捻接槽内,该纱线捻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由可枢转地安装的控制部分(18)组成,该控制部分具有与单个驱动器(22)的驱动小齿轮(20)啮合的外齿(19),该单个驱动器可以以限定方式被致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18)连接有用于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和所述供纱器(26)的致动元件(47,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18)直接连接到所述供纱器(26),该控制元件通过控制连杆(44)而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销(55)上,并经由构造成枢轴的支承销(17)连接成可转动地接合到操纵杆(38),所述操纵杆通过连接耳柄(47)致动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元件(18)上设置有用于对致动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的操纵杆(38)进行连接的第一紧固装置(30),并且在该控制元件(18)上在距所述支承销(17)一径向间距(b)处布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供纱器(26)的另一铰接装置(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纱线捻接装置(1)具有可枢转地安装的盖件(25),该盖件用于在捻接处理期间关闭所述捻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18)通过与该控制元件(18)的所述支承销(17)平行地布置的所述紧固装置(30)而连接到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承销(17)上的操纵杆机构(35),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以及所述盖件(25)连接至所述操纵杆机构(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35)具有通过连接销(36)和弹簧元件(37)而功能性连接的两个操纵杆(38、39),所述纱线夹紧/切割机构(23)通过连接耳柄(47)铰接到第一操纵杆(38),该第一操纵杆(38)通过连接螺栓(30)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分(18),并且所述盖件(25)通过耳柄(48)铰接到第二操纵杆(39),该第二操纵杆经由所述弹簧元件(37)而以摩擦方式被带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纱器(26)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器(34)和所述控制连杆(44)而直接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分(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接头连接器(34)布置在所述控制部分(18)的外周(4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18)安装在支承销(27)上并可被单个驱动器(22)驱动,所述控制部分(18)通过致动连杆(41)而连接到控制轮廓部(42),布置在所述支承销(17)上的该控制轮廓部(42)被连接成紧固到操纵杆机构(35),并且所述供纱器(26)通过一连杆(43)连接到该控制轮廓部(4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18)为y形操纵杆元件(56)的一部分,该操纵杆元件(56)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销(55)上,所述操纵杆元件(56)的与所述控制部分(18)相对的操纵杆部分构造成供纱器(2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纱线捻接装置。该纱线捻接装置包括具有可被施加气动压力的捻接槽的捻接柱,此外还包括可由单个电机驱动的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通过致动元件连接有至少一个纱线张紧/切割单元以及一供纱器,所述纱线张紧/切割单元用于固定待捻接的线头并对它们进行切割,所述供纱器用于将制备的线头定位在所述捻接槽内。根据本发明,所述控制元件由枢转地安装的控制元件(18)组成,该控制元件包括与单个驱动器(22)的驱动小齿轮(20)啮合的外齿(19),可以以限定方式控制该单个驱动器,并且用于所述纱线张紧/切割单元(23)和所述供纱器(26)的所述致动元件(47、44)转动地固定到所述控制部分(18)。
文档编号B65H69/06GK101014521SQ200580030344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0日
发明者沃尔夫冈·伊姆恩 申请人: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