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765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接头作业的捻接器单元。详细为,涉及回收捻接器单元的接头时产生的回丝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这种捻接器单元公开在例如日本特开2001-199637号公报中。该特开2001-199637号公报中的捻接器(接头装置)采用将解捻时产生的回丝从解捻管吹飞到络纱单元机体的后方的结构。
但是,特开2001-199637号公报中的结构有可能被吹飞的回丝飞散到周围、附着在巻装上成为质量降低的原因。
另外,为了防止这种飞散,也可以考虑用软管连接解捻管与负压源,回收回丝的方法。但该方法有时负压源的容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回收回丝、使其不会飞散到周围的捻接器单元。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来解决该课题的措施及其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用来回收回丝的专用的集尘器的捻接器单元。
由此,回丝不会飞散到周围而附着在机体主体和巻装上,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环境及巻装质量。并且,由于捻接器单元具有集尘器,因此不需要复杂的集尘路径,不仅装置变得简化,而且由于不会产生集尘路径的中途被回丝堵塞的问题,因此能够减轻维护作业。
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上述集尘器具有构成为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集尘室,通过在上述集尘室的内部产生蜗旋气流来回收上述回丝。另外,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具体例包含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的截面为环形的情形。
由此,能够利用蜗旋气流高效率地将回丝回收到集尘室中。 上述捻接器单元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该捻接器单元具有接头时导
入纱端、利用压縮空气解捻上述纱端的解捻管;上述集尘器具有沿上述集 尘室的大致切线方向导入回丝的回丝导入口;通过上述压縮空气的喷射而 生成的来自上述解捻管的空气流被吹入上述回丝导入口中,由此产生上述 蜗旋气流。
由此,解捻纱线时产生的回丝被直接导入集尘室的内部,因此集尘变 得极其容易。并且,由于利用来自解捻管的空气流产生蜗旋气流,因此不 需要回收回丝用的负压源等就能够回收回丝。
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在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 尘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排气过滤器。
由此,在能够利用排气过滤器阻止回丝从集尘室飞散的同时,蜗旋气 流还能够通过该排气过滤器顺畅地棑出。因此,能够防止包含回丝的空气 流逆流到解捻管一侧。
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在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
尘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用来将回收到的上述回丝排出到外部的 回丝排出开口。
由此,通过上述回丝排出开口能够容易地将回收到的回丝排出到外部。 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在上述集尘室的中央部位具有截面形状为 圆形的棒状部件。
由此,能够使回丝缠绕在棒状部件上并且能够集中在集尘室的中央部 位。因此,从集尘室回收回丝变得容易。
本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上述棒状部件的至少一个端部被形成为尖 细状。
由此,通过使缠绕在棒状部件周围的回丝移向尖细状的端部而抽出回 丝,能够容易地回收回丝。
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优选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尘 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可被开放。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室内部的扫除等维护作业。在上述捻接器单元中在,优选安装了上述集尘器的状态下能够在机体 上装卸。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和更换捻接器单元等。并且,由于能 够将捻接器与集尘器集中为一体进行处理,因此在机体上装卸变得容易。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具备上述捻接器单元的巻 绕单元的纱线巻绕机。
由此,由于回丝不会飞散、不会附着在巻装上,因此能制造高质量的 巻装。
在上述纱线巻绕机中,优选还具有用来将回收到上述集尘器中的回丝 向该集尘器外部排出的吸引机构。
由此,由于能够高效率地将回丝向外部排出,因而使维护作业变得更 容易。


图1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捻接器单元的络纱单元10的侧视图。
图2为捻接器装置的外观透视图。
图3为表示将上纱和下纱设置到捻接器装置上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4为表示捻接器装置解捻纱端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5为表示捻接器装置给纱端彼此加捻进行接头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6为表示排出捻接器装置的集尘器的回丝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图1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 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的络纱单元(巻绕装置)IO的侧视图。
图1所示的络纱单元10为横动引导从供纱管21解舒下来的纺纱20同 时将其巻绕到巻取管22上,形成预定长度、预定形状的巻装30的装置。 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巻绕机)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0、 配置在其排列方向一端的图示省略的机体控制装置、配置在另一端的图示 省略的风箱(吸引装置)。
6每个络纱单元IO具有设置在主视图左右一侧的单元框架11 (图1)和 设置在该单元框架11侧面的巻绕单元主体16。
上述巻绕单元主体16具有结构为能够把持巻取管22的摇架23、横动 引导纺纱20并驱动上述巻取管22旋转用的巻取滚筒(横动滚筒)24。摇 架23采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巻取滚筒24的方向摆动的结构,由此使巻装 30与巻取滚筒24接触或远离。在上述巻取滚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图示 省略的螺旋形状的横动槽,利用该横动槽使纺纱20横动。
上述摇架23具有图示省略的提升机构和巻装制动机构。提升机构在断 纱时使摇架23上升,从而能够使巻装30远离巻取滚筒24。巻装制动机构 在利用上述提升机构使摇架23上升的同时,使被把持在摇架23上的巻装 30停止旋转。
上述巻绕单元主体16的结构为,在供纱管21与巻取滚筒24之间的纱 线行走路径中从供纱管21 —侧开始依次配置了解舒辅助装置12、张力赋 予装置13、捻接器装置(捻接器单元)14、清纱器(纱线质量检测器)15。
上述络纱单元10如图1所示具有用来提供供纱管21的纡库式供给 装置60。该纡库式供给装置60具有从络纱单元10的下部向正面上方倾 斜延伸的纡库保持部61、安装在该纡库保持部61顶端的筒管收容装置 62。
该筒管收容装置62具有纡库转盘63,该纡库转盘63中并列形成有多 个圆形收容孔。每个收容孔中能够以倾斜的姿势放置供给筒管70。上述纡 库转盘63能够由图示省略的电动机间歇地旋转进给驱动,由该间歇驱动和 纡库转盘63所具有的图示省略的控制阀能够使供给筒管70 —个个地落下 到纡库保持部61所具有的、图示省略的筒管供给通道中。提供给上述筒管 供给通道中的供给筒管70在保持倾斜姿势的状态下被导向供纱管保持部 71。
供纱管保持部71具有图示省略的转动机构,在从上述筒管供给通道接 受了供给筒管70后,将该供给筒管70从倾斜姿势拉起成直立姿势地转动。 通过这样,将供给筒管70适当地提供到络纱单元10的下部作为供纱管21, 由络纱单元10进行巻绕作业。另外,也可以是由自动络纱机下部设置的图 示省略的传送带从图示省略的供纱管供给部向各络纱单元10的供纱管保持
7,取代图1所示的纡库式供给装置60。
解舒辅助装置12为通过与从供纱管21的纱线的解舒相连动使被芯管 包覆的限制部件40下降,由此辅助从供纱管21的纱线的解舒的装置。限 制部件40与从供纱管21上解舒下来的纱线因旋转和离心力而在供纱管21 上部形成的气圈(balloon)接触,给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通过这样辅 助纱线的解舒。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有用来检测上述供纱管21的锥 面部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锥面部的下降时,能够通 过例如气缸(图示省略)使上述限制部件40追随锥面部的下降而下降。
张力赋予装置13为给行走的纺纱20赋予预定的张力的装置。可以使 用例如相对于固定梳齿配置可动梳齿的门式装置作为张力赋予装置13。为 了变成梳齿之间互相啮合的状态或解放的状态,可动一侧的梳齿能够在旋 转式螺线管的作用下转动。能够由该张力赋予装置13给巻绕的纱线赋予一 定的张力,提高巻装30的质量。另外,张力赋予装置13除了上述门式装 置外,还可以采用例如盘式装置。
捻接器装置14为当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剪断纱线时或者从供纱管21 的解舒过程中产生断纱等时,将供纱管21 —侧的下纱与巻装30 —侧的上 纱进行接头的装置。并且,该捻接器装置14具有集尘器80。另外,有关捻 接器装置14的详细结构后面叙述。
清纱器15的清纱器头49具有检测纺纱20粗细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 清纱器15采用通过监视该传感器输出的纱线粗细信号检测纱疵的结构。并 且,在上述清纱器头49的附近附设有当上述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立即 剪断纺纱20的图示省略的剪纱器。
在捻接器装置14的下侧及上侧设置有捕捉并引导供纱管21 —侧的下 纱的下纱引导管25和捕捉并引导巻装30 —侧的上纱的上纱引导管26。并 且,下纱引导管25和上纱引导管26分别采用能够以轴33、 35为中心转动 的结构。在下纱引导管25的顶端形成吸引口32,上纱引导管26的顶端具 有吸嘴34。下纱引导管25和上纱引导管2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 能够在上述吸引口 32和吸嘴34中作用吸引流。
从供纱管21解舒下来的纱线被巻绕到配置在捻接器装置14下游一侧 的巻取管22上。通过与巻取管22相对配置的巻取滚筒24的旋转驱动而驱
8动该巻取管22。该巻取滚筒24被连接在图示省略的滚筒驱动电动机的输出 轴上,该滚筒驱动电动机的动作由图示省略的电动机控制单元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当筒管从上述纡库式供给装置60被提供给供纱管 保持部71时,通过驱动巻取管22,将从上述供纱管21上解舒下来的纺纱 20巻绕到上述巻取管22上,由此能够形成预定长度的巻装30。
下面参照图2说明捻接器装置14。图2为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 的外观透视图。
捻接器装置14采用通过螺栓88固定在构成巻绕单元主体16的面板91 上,通过解下螺栓88能够拆下的结构。并且,捻接器装置14具有接头喷 嘴94、捞纱杆(糸寄甘PA—) 96、夹持部97、压纱杆98、剪纱器92及 93、解捻管82和集尘器80作为主要结构。
接头喷嘴94配置在上述捻接器装置14的主体正面一侧,在该接头喷 嘴94上形成接头孔90。并且,在该接头孔90的内侧形成有用来喷出压縮 空气的图示省略的喷出口,由该压縮空气在接头孔90的内部产生回旋气流。
捞纱杆96、夹持部97和压纱杆98都是在接头喷嘴94的上侧和下侧成 对设置。捞纱杆96使下纱引导管25引导来的下纱和上纱引导管26引导来 的上纱靠近接头喷嘴94。并且,夹持部97能够夹持处于被接头喷嘴94引 导的状态下的上纱及下纱的预定部位。压纱杆98在接头喷嘴94进行接头 时能够压住并固定上纱和下纱。
捻接器装置14具有上纱纱端用和下纱纱端用的解捻管82。 2根解捻管 82被形成为细长的圆筒形状,并且使其长度方向沿捻接器装置14的前后方 向,互相平行地配置。2根解捻管82上下并列配置,各自的一端在捻接器 装置14的正面开口。上纱纱端用的解捻管82的开口端配置在比接头喷嘴 94靠下游一侧,下纱纱端用的解捻管82的开口端配置在比接头喷嘴94靠 上游一侧。
从图示省略的压縮空气通道向各解捻管82内喷出压縮空气。并且,在 上述解捻管82装置背面一侧的端部连接有气流引导管89,该气流引导管 89能够将喷射到解捻管82内的压縮空气形成的气流引导到配置在捻接器 装置14背面一侧的集尘器80中。
上述集尘器80用螺钉等适当的手段固定在捻接器装置14的主体上。该集尘器80具有集尘室81、回丝导入口83、棒状部件86和盖87。
集尘室81形成在筒状壳体的内部,形成为近似圆柱的形状,并且能够 在其内部产生蜗旋气流。具体为,集尘器80上设置有用来将空气流导入上 述圆柱状集尘室81的大致切线方向的回丝导入口 83。通过向该回丝导入口 83吹空气流,能够在集尘室81的内部产生蜗旋气流。并且,上述气流引导 管89将气流引导向该回丝导入口 83。有关集尘室81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 制,但如果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等构成的话,能够从外部确认后述的回 丝的积蓄量等,比较理想。
如图3所示,上述棒状部件86的轴与圆柱状集尘室81的中心大体一 致。并且,棒状部件86形成为截面为圆形。棒状部件86从上述集尘室81 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其下半部分形成为粗细一样的圆柱形状,上半 部分形成为尖细状(近似圆锥状)。
盖87具有排气过滤器84和回丝排出开口 85。盖87通过例如螺合部分 而覆盖集尘室81上部形成的开放部地被安装,通过旋转能够拆下。排气过 滤器84用粗细程度为几乎不产生空气阻力并且能够捕捉回丝的例如金属网 状的过滤器构成。回丝排出开口 85在盖87的中心部开口为圆形,通过将 吸管95连接在该回丝排出开口 85上,用外部的吸引装置进行吸引,能够 将积蓄在集尘室81内部的回丝向外部排出。并且,棒状部件86顶端的尖 细部分的一部分插入到回丝排出开口 85的中心。
下面说明上述捻接器装置14接头时的动作。接头在例如供纱管21没 有纱线、被提供新的筒管时,或者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为了除去该纱疵 而用剪纱器剪断纱线等情况下,有必要将供纱管21 —侧的下纱和巻装30 一侧的上纱连接时进行。
此时,首先摇架23用图示省略的提升机构使摇架23上升,使巻装30 远离巻取滚筒24。与此同时,图示省略的巻装制动机构使把持在摇架23 上的巻装30停止旋转。当巻装30的巻绕停止时,捻接器装置14开始进行 接头动作。
当开始接头动作时,下纱引导管25的吸引口 32在图1所示的位置捕 捉下纱,然后以轴33为中心向上转动,通过这样将下纱引导到捻接器装置 14中。并且,几乎与此同时,上纱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从图示位置向上转动,用吸嘴34捕捉从由图示省略的滚筒驱动电动机驱动逆转的巻装30 上解舒下来的上纱。接着,通过上纱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向下转动, 将上纱引导到捻接器装置14中。
引导到捻接器装置14中的上纱和下纱,如图3所示用捞纱杆96捞起, 插入到接头喷嘴94的接头孔90内。此时,上纱和下纱分别被夹持部97夹 持,同时下纱被导入下纱用剪纱器92中、上纱被导入上纱用剪纱器93中。 另外,在图3以后的图中,为了区别上纱和下纱、容易判别地进行图示, 下纱用虚线描绘。
然后用上述剪纱器92、 93将上纱和下纱剪断成预定的长度,形成纱端。 剪断后剩余部分的纱线被吸引口 32和吸嘴34吸引除去。
在与上述纱线剪断的几乎同时,从压縮空气通道73向解捻管82内部 喷出压縮空气。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因纱线剪断而形成的纱端被吸引 到解捻管82的内部。并且,上纱和下纱在各自的解埝管82的内部被空气 流解开了纱端纤维的捻,被解捻。此时产生细小的回丝75,被空气流飞起。
被空气流飞起的回丝75通过连接到解捻管82上的气流引导管89从集 尘器80的回丝导入口 83被引导到集尘室81的内部。此时,由于来自解捻 管82的空气流被从大致切线方向引导到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的内部,因 此在集尘室81的内部产生蜗旋气流74。结果,利用旋风分离器(粉体分离 器)原理,回丝7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飞到外周一侧,在重力的作用下堆 积到集尘室81的下部。分离了回丝75的清洁空气流通过排气过滤器84而 排出到集尘室81的外部。并且此时回丝75缠绕到棒状部件86上,通过这 样能够高效率地将回丝回收到集尘室81中。
当纱端解捻结束时,通过捞纱杆96的捞纱动作和压纱杆98的压纱动 作,像图5所示那样上纱和下纱这两种纱端被从解捻管82拉出,在互相重 叠的状态下设置到接头喷嘴94的接头孔90内。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从喷 出孔72向接头孔90内喷射压縮空气产生压縮空气的涡流,将上纱和下纱 的纤维缠绕、加捻,进行接头。当接头结束时,解除各杆96、 98的动作, 同时解除夹持部97对纱线的夹持。并且,几乎与此同时,使摇架23动作, 使得巻装30与巻取滚筒24的接触,重新开始纱线的巻绕。
下面说明排出积蓄到集尘室81内的回丝75。当捻接器装置14长期持续地运转时,细的回丝75堆积在集尘室81的底部,但当该堆积量过多时, 妨碍蜗旋气流74使捕集能力下降,最终回丝75从回丝排出开口 85溢出。 因此,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将回丝75排出到集尘室81的外部。
本实施形态中该回丝75的排出能够通过操作者或维护作业者将上述吸 管95连接到回丝排出开口 85上来进行。该吸管95通过图示省略的控制阀 连接在配置在上述风箱内的作为负压源的鼓风机上。这种结构通过图示省 略的控制单元例如与操作者的操作相对应在预定的时间打开上述控制阀, 像图6所示那样集尘室81内部的回丝75通过吸管95被吸出,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集尘室81的内部配置有棒状部件86。因 此,在回丝75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即使回丝75在棒状部件86的周 围缠绕、成长成环状,也能够防止其呈大的球形块。因此,由于即使在回 丝75的堆积量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堵塞回丝排出开口 85和吸管95,能够 容易地吸引,因此能够减少用吸管95进行吸引的频度,能够减少维护作业。 并且,由于棒状部件86向着回丝排出开口 85形成为尖细状,因此即使是 成长成环状缠绕到棒状部件86上的回丝75也能够容易地从棒状部件86抽 出来,从回丝排出开口85回收。
并且,由于上述吸引作业伴随强劲的负压源进行的吸引进行,因此有 影响上述解捻管82进行的纱端解捻的可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吸管95 进行的回丝75的吸引优选在解捻时间以外的时机下进行。
另一方面,在回丝75缠绕、大量积蓄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吸管95 的吸引不能排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拆下盖87能够开放集尘室81的 上部。由此,维护作业者进行集尘室81内部的清扫变得容易,能够用手摘 取回丝75将其除去。
并且,在捻接器装置14整体严重弄脏或发生了故障等情况下,通过解 开螺栓88能够将捻接器装置14整个拆下。由此,能够进行整个清洗或者 更换成新的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具有用来回收回丝75的专用 集尘器80。
由此,回丝75不会飞散到周围而附着在络纱单元10的机体主体或巻 装30上,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环境以及巻装质量。并且,由于捻接器装置14
12具有集尘器80,因此不需要复杂的集尘路径,装置简化,而且由于不会产 生集尘路径的中途被回丝75堵塞的问题,因此能够减轻维护作业。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上述集尘器80具有构成为 近似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通过在上述集尘室81的内部生成蜗旋气流74 回收回丝75。
由此,能够利用蜗旋气流74在集尘室81高效率地回收回丝75。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具有接头时导入纱端、利用压縮空 气解捻上述纱端的解捻管82。并且,上述集尘器80具有沿集尘室81的大 致切线方向导入回丝75的回丝导入口 83,通过喷射压縮空气生成的来自解 捻管82的空气流吹入到回丝导入口 83中,通过这样产生蜗旋气流74。
由此,纱线解捻时产生的回丝75被直接导入集尘室81的内部,因此 集尘变得极其容易。并且,由于利用来自解捻管82的空气流产生蜗旋气流 74,因此不需要负压源等就能够将回丝75回收到集尘室81中。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在近似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 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具有排气过滤器84。
由此,在能够利用排气过滤器84阻止回丝75从集尘室81飞散的同时, 蜗旋气流74还能够通过排气过滤器84顺畅地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包含 回丝75的空气流逆流到解捻管82 —侧。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在近似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 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上端)具有用来将回收到的回丝75排出到外部的回 丝排出开口 85。
由此,通过回丝排出开口 85能够容易地将回收到集尘器80中的回丝 75排出到外部。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在集尘室81的中央部位具 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部件86。
由此,能够使回丝75缠绕在棒状部件86上并且能够缠绕在集尘室81 的中央部位。因此从集尘室81回收回丝75变得容易。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棒状部件86的一个端部构成 为尖细状。
由此,通过使缠绕在棒状部件86周围的回丝75移向尖细状的端部来
13抽出回丝75,能够容易地回收回丝75。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中,通过拆下盖87能够开放近似 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上端)。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室81内部的扫除等维护作业。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捻接器装置14在安装了集尘器80的状态下能够 在络纱单元IO的机体(上述面板91)上装卸。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和更换捻接器装置14等。并且,由于 能够将进行接头的捻接器主体与集尘器80集中为一体进行处理,因此在络 纱单元10的机体上装卸变得容易。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络纱单元IO,每个络纱单元 10具有上述捻接器装置14。
由此,由于回丝75不会飞散附着在巻装上,因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巻装。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具有用来将回收到集尘器80中的回丝 75排出到该集尘器80外部的风箱。
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将回丝75排出到集尘器80的外部,因此维护作 业变得更容易。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可以变更成例如以下 的结构。
虽然截面形状为圆形有利于顺畅地产生蜗旋气流,但集尘室81的形状 并不局限于圆柱形状,例如可以将集尘室构成锥形(圆锥形状)。如果这样, 随着蜗旋气流从圆锥的大径部分前进到小径部分,离心力增加,集尘性能 提高,因此比较理想。并且,也可以将集尘室形成为中空的环形形状。
回丝排出开口 85和排气过滤器84也能够改变成例如直接形成在构成 集尘室81的部件上的结构取代设置在盖87上的结构。
并且,回丝排出开口 85和排气过滤器84能够改变成例如设置在集尘 室81的底(下部)的结构取代设置在集尘室81上部的结构。但是,从蜗 旋气流将回丝回收到下部、空气从上部排出的观点出发,排气过滤器84优 选设置在集尘室81的上部。
回丝排出开口 85能够省略。但是,由于此时不能够进行吸管95进行
14的吸引作业,因此开放集尘室81的一部分,用手工作业进行回丝75的除 去。
排气过滤器84能够改变成更细的过滤器取代金属网状结构。但是,为 了防止空气流逆流到解捻管82 —侧,优选使用空气阻力小的过滤器。
盖87能够改变成用例如橡胶之类的弹性体形成,边弹性变形边安装到 集尘室81并固定的结构取代树脂制。
棒状部件86能够改变成例如整体为圆柱形状或整体为圆锥形的结构取 代下部为圆柱形状、上部为近似圆锥形状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圆 锥形状以外的尖细东状。
上述棒状部件86也可以省略。但是,从使回丝缠绕从而回收变得容易, 并且防止回丝的球状成长、避免回丝排出开口 85堵塞这样的观点出发,优 选像上述实施形态一样具备棒状部件86。
吸引作业的时机也可以不是积蓄了回丝后进行,而是例如每次接头结 束时进行每次吸引也可以。并且,还可以改变成例如一直将吸管95连接在 回丝排出开口 85上,接头结束时自动地打开上述控制阀吸引回丝的结构。 这样一来,如果接头结束时自动地进行吸引的话,则回丝不积蓄,并且不 用担心吸引会给纱端的解捻带来恶劣影响,因此特别理想。另外,当多个 络纱单元10各自的回丝排出开口 85共同连接到单一的鼓风机上时,如果 上述控制阀设置到每个络纱单元10中,则由于能够对每个络纱单元10控 制回丝的排出,因此更理想。
也可以改变成上述回丝排出开口 85上连接例如维护作业者能够携带的 小型负压源的结构取代连接自动络纱机的风箱的鼓风机的结构。
盖87可以改变成例如开放集尘室的下部(底)、堵塞该开放部地配置 盖的结构取代配置在集尘室上部的结构。此时,由于回丝积蓄在形成集尘 室的底的盖之上,因此通过打开盖能够使回丝依靠自重落下来,能够简单 地回收。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形态就自动络纱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
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例如纺纱机械中具有带集尘器的捻接器装 置的结构等其他的纱线巻绕机。
权利要求
1. 一种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用来回收回丝的专用的集尘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器具有构 成为近似圆柱形状或近似圆锥形状的集尘室,通过在上述集尘室的内部产 生蜗旋气流来回收上述回丝。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接头时导入纱 端、利用压縮空气解捻上述纱端的解捻管;上述集尘器具有沿上述集尘室 的大致切线方向导入回丝的回丝导入口;通过上述压縮空气的喷射而生成 的来自上述解捻管的空气流被吹入上述回丝导入口中,由此产生上述蜗旋 气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近似圆柱形状或 近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尘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排气过滤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近似圆柱形状或 近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尘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具有用来将回收到的 上述回丝排出到外部的回丝排出开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集尘室的中 央部位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部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棒状部件的至 少一个端部被形成为尖细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近似圆柱形状或近 似圆锥形状的上述集尘室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可被开放。
9. 如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捻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 安装了上述集尘器的状态下能够在机体上装卸。
10. —种纱线巻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具备权利要求9所记载 的捻接器单元的巻绕单元。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巻绕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来将 回收到上述集尘器中的回丝向该集尘器外部排出的吸引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捻接器装置(14)具有用来回收回丝的专用集尘器(80)。上述集尘器(80)具有构成为近似圆柱形状的集尘室(81),通过在上述集尘室(81)的内部产生蜗旋气流(74),利用所谓旋风分离器方式回收上述回丝(75)。上述捻接器单元(14)具有接头时导入纱端、利用压缩空气解捻上述纱端的解捻管(82),上述集尘器(80)具有沿上述集尘室(81)的大致切线方向导入回丝的回丝导入口(83)。并且,通过上述压缩空气的喷射而生成的来自上述解捻管(82)的空气流被吹入上述回丝导入口(83)中,由此产生上述蜗旋气流(74)。
文档编号B65H69/00GK101508394SQ20091000616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
发明者梅冈利成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