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变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9731发布日期:2020-06-09 21:0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变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变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变纱。



背景技术:

空气变形纱俗称空变纱,其原理是利用喷气法使用空气喷射技术对丝束进行交络加工,使丝束形成不规则扭结丝圈,使丝束具有蓬松毛圈状的纱。空变纱作为一种新型纱线,其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空变纱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变纱,芯纱和皮纱不易分离,且用手触摸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绒感产生和消失。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变纱,包括一根未完全拉伸的芯纱和一根完全拉伸的皮纱,所述芯纱和所述皮纱相互交缠,所述芯纱和所述皮纱均具有多根纤维丝,所述皮纱位于所述芯纱外,所述皮纱包括变化部和与所述芯纱交缠的交缠部,所述变化部与所述交缠部相互联结,所述交缠部的纤维丝与所述芯纱的纤维丝相互交缠,所述变化部包括蓬松段和贴合段,所述蓬松段和所述贴合段间隔布置,且所述蓬松段和所述贴合段不与所述芯纱交缠,所述蓬松段的纤维丝朝向所述芯纱外延伸,形成绒状凸起,所述贴合段的纤维丝贴近所述芯纱。

进一步地,所述绒状凸起部分遮挡所述芯纱上与所述蓬松段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皮纱的颜色与所述芯纱的颜色不同。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通过芯纱的纤维丝和皮纱的纤维丝相互交缠,使得芯纱和皮纱充分结合,不易分离。皮纱具有蓬松段和贴合段,在用手触摸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绒感(所述绒感指触摸到绒毛的感觉)产生和消失;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编织的织物能够具有绒感分布均匀的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织物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变纱的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花式拉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节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节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粗节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变纱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断丝器011第一预拉罗拉012

第一拉伸罗拉013

第二断丝器021第二预拉罗拉022

第二拉伸罗拉023

花式拉拽装置033底座030

第一位置调节孔0301第二位置调节孔0302

长度调节部031轨道0311

拉拽移动块0312第一引导孔03121

驱动装置0313

进端宽度调节件032第二引导孔0321

出端宽度调节件033第三引导孔0331

动程长度a动程宽度b

进端距离c出端距离d

空变喷嘴04润湿器041

牵伸后罗拉05定型热箱06

上油轮07卷绕装置08

芯纱1皮纱2

变化部21

蓬松段211贴合段212

交缠部23

空变初纱3空变纱4

节子5前段51

后段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空变纱的制作方法,如图1至5所示,由芯纱1和皮纱2通过空气变形形成空变初纱3,空变初纱3再经过加热、上油形成空变纱4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芯纱1依次穿绕在装置上的第一断丝器011、第一预拉罗拉012、第一拉伸罗拉013、润湿器041、空变喷嘴04、牵伸后罗拉05、定型热箱06、上油轮07和卷绕装置08;将皮纱2依次穿绕在所述装置上的第二断丝器021、第二预拉罗拉022、第二拉伸罗拉023、花式拉拽装置03、空变喷嘴04、牵伸后罗拉05、定型热箱06、上油轮07和卷绕装置08,芯纱1和皮纱2在空变喷嘴04、牵伸后罗拉05、定型热箱06、上油轮07和卷绕装置08上合成一股。

步骤s1中将芯纱1至少缠绕八圈在第一预拉罗拉012和第一拉伸罗拉013上,如此可保证第一预拉罗拉012和第一拉伸罗拉013加热芯纱1的效率以及提高拉伸时芯纱1的稳定性;将芯纱1和皮纱2合成一股后(步骤s5中形成空变初纱3)至少缠绕八圈在牵伸后罗拉05上,以提高牵伸后罗拉05牵引合成一股的芯纱1和皮纱2(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时的稳定性;将芯纱1和皮纱2(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合成一股后至少缠绕八圈在上油轮07上,以提高合成一股的芯纱1和皮纱2(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的上油效率。

步骤s1中将皮纱2至少缠绕八圈在第二预拉罗拉022和第二拉伸罗拉023上,如此可保证第二预拉罗拉022和第二拉伸罗拉023加热皮纱2的效率以及提高拉伸时皮纱2的稳定性;将芯纱1和皮纱2合成一股后(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至少缠绕八圈在牵伸后罗拉05上,以提高牵伸后罗拉05牵引合成一股的芯纱1和皮纱2(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时的稳定性;将芯纱1和皮纱2合成一股后(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至少缠绕八圈在上油轮07上,以提高合成一股的芯纱1和皮纱2(步骤s5后形成空变初纱3)的上油效率。

芯纱1可采用pa(锦纶)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或pe(涤纶)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或pp(丙纶纱)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皮纱2可采用pa(锦纶)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或pe(涤纶)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或pp(丙纶纱)的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dty(拉伸变形丝)。

其中,芯纱1优选采用为pa(锦纶)的poy(预取向丝)或pe(涤纶)的poy(预取向丝)或pp(丙纶纱)的poy(预取向丝),皮纱2优选采用pa(锦纶)的fdy(全拉伸丝)或pe(涤纶)的fdy(全拉伸丝)或pp(丙纶纱)的fdy(全拉伸丝)。

s2:启动所述装置。

s3:第一预拉罗拉012对芯纱1进行加热,第一拉伸罗拉013对加热后的芯纱1进行拉伸;第二预拉罗拉022对皮纱2进行加热,第二拉伸罗拉023对加热后的皮纱2进行拉伸。

在步骤s3中通过第一预拉罗拉012和第一拉伸罗拉013对芯纱1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90℃至180℃,第一拉伸罗拉013对比第一预拉罗拉012的拉伸倍数为1.0至2.0倍,则第一拉伸罗拉013和第一预拉罗拉012间存在拉伸长度差,使得芯纱1在第一拉伸罗拉013和第一预拉罗拉012间受拉力,从而被拉伸,拉伸前对芯纱1加热能使芯纱1更易拉伸,且拉伸均匀。

在步骤s3中通过第二预拉罗拉022和第二拉伸罗拉023对皮纱2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90℃至180℃),第二拉伸罗拉023对比第二预拉罗拉022的拉伸倍数为1.0至2.0倍,由于第二拉伸罗拉023和第二预拉罗拉022间存在拉伸长度差,使得皮纱2在第二拉伸罗拉023和第二预拉罗拉022间受拉力,从而被拉伸,皮纱2拉伸前对皮纱2进行高温度的加热能使皮纱2更易变形,有利于进行空气变形。

s4:花式拉拽装置03对拉伸后的皮纱2进行间歇性的拉拽,使得在第二拉伸罗拉023和空变喷嘴04间的皮纱2进行间歇性的储纱。

花式拉拽装置03包括底座030、长度调节部031和分别设于长度调节部031的两侧的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长度调节部031、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均安装在底座030上,且长度调节部031、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平行设置。长度调节部031包括轨道0311、安装在轨道0311上的拉拽移动块0312和驱动拉拽移动块0312沿着轨道0311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0313。拉拽移动块0312上设置有引导皮纱2运动方向的第一引导孔03121。当拉拽移动块0312在驱动装置0313的驱动下沿着轨道0311移动时,皮纱2受到第一引导孔03121的引导也会沿着轨道0311往复移动。

轨道0311为常规的直线轨道;驱动装置0313为常规的动机驱动装置。

进端宽度调节件032上开设有引导皮纱2运动方向的第二引导孔0321;出端宽度调节件033上开设有引导皮纱2运动方向的第三引导孔0331。第三引导孔0331和第二引导孔0321对应设置。

将皮纱2穿绕花式拉拽装置03上的过程:首先将皮纱2穿过第二引导孔0321,接着穿过第一引导孔03121,最后穿过第三引导孔0331,完成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上的穿绕。

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安装在底座030后,第二引导孔0321和第三引导孔0331相对花式拉拽装置03的位置不变;第一引导孔03121相对花式拉拽装置03的位置随着拉拽移动块0312的移动而改变。

当拉拽移动块0312的移动使第一引导孔03121与第二引导孔0321和第三引导孔0331处于一条直线上时,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内不受拉拽;当拉拽移动块0312的移动使第一引导孔03121不与第二引导孔0321和第三引导孔0331处于一条直线上时,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内受拉拽。当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内受拉拽时皮纱2位于花式拉拽装置03内的纱量增加称为皮纱2的储纱;当皮纱2进行储纱后,拉拽移动块0312移动到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内不受拉拽的对应位置时,皮纱2在储纱后被拉紧的纱量会逐渐释放,直到皮纱2在花式拉拽装置03内不受拉拽时,皮纱2的纱量全部释放。

底座03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长度调节部031的第一位置调节孔0301,长度调节部031能够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一位置调节孔0301上。底座03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的第二位置调节孔0302,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均能够选择在不同位置的第二位置调节孔0302进行安装。

皮纱2不受拉拽时在长度调节部031上的位置与皮纱2受拉拽时在长度调节部031上的位置间的最大距离称为皮纱2的动程长度a;安装后第二引导孔0321和第三引导孔0331间的距离称为动程宽度b。

通过将长度调节部031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一位置调节孔0301上,将进端宽度调节件032和出端宽度调节件033的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二位置调节孔0302上,在驱动装置0313的输出恒定的情况下能够调整皮纱2的动程长度a和动程宽度b,使得在第二拉伸罗拉023和空变喷嘴04间的皮纱2发生不同形式的储纱。该储存的皮纱2经步骤s5中的喷射空气后在空变初纱3上形成不同结构的节子5。

例如:在驱动装置0313的输出恒定的情况下,动程长度a的长度越长皮纱2的储纱过程和储纱后的释放过程也就越长,则经s5中的喷射空气后在空变初纱3上形成的节子5则会越长;相反的动程长度a的长度越短皮纱2的储纱过程和储纱后的释放过程也就越短,则经s5中的喷射空气后在空变初纱3上形成的节子5则会越短,如图4与图3所示节子5。

在驱动装置0313的输出恒定的情况下,动程宽度b的的长度越长皮纱2的储纱过程和储纱后的释放过程中皮纱2的纱量也就越多,则经s5中的喷射空气后在空变初纱3上形成的节子5则会越粗;相反的动程宽度b的的长度越短皮纱2的储纱过程和储纱后的释放过程中皮纱2的纱量也就越少,则经s5中的喷射空气后在空变初纱3上形成的节子5则会越细,如图5与图3所示节子5。

进端宽度调节件032与长度调节部031的距离称为进端距离c,出端宽度调节件033与长度调节部031的距离称为出端距离d。通过调整进端距离c和出端距离d也能够改变使节子5结构。

当进端距离c与出端距离d相等或相近时,节子5的呈前后两段对称的结构;当进端距离c与出端距离d不相等也不相近时,节子5的呈前后两段不对称的结构,

当进端距离c大于出端距离d时,节子5的前段51大于后段52;当进端距离c小于出端距离d时,节子5的后段52大于前段51。

通过调节驱动装置0313的输出周期能够调整节子5间的间距。

s5:将芯纱1和皮纱2在空变喷嘴04内合成一股,空变喷嘴04对合成一股芯纱1和皮纱2喷射空气,形成空变初纱3。

步骤s5中,芯纱1在进入空变喷嘴04前,经过润湿器041润湿,润湿器041对芯纱1有润滑和加湿的作用,能够使芯纱1在被喷射空气时不破坏芯纱1的材质的韧性,从而能够得到具有韧性好的空变初纱3。

超喂率是决定变形纱成纱结构和性能的最主要参数。在空变纱4加工中,喂入罗拉喂入原丝进入喷嘴的速度比输出罗拉输出变形纱的速度高,称超喂。改变超喂率可改变成纱的结构形态,影响变形纱性能。步骤s5中芯纱1的超喂率为6%至15%,皮纱2的超喂率为20%至40%,空变喷嘴04的工作气压为0.9至1.35mpa。

皮纱2的超喂率比芯纱1的超喂率大,则在相比空变喷嘴04内皮纱2比芯纱1松,使得比较多的皮纱2缠绕在芯纱1上,如此经过喷射空气则形成大概率芯纱1的材质在内皮纱2的材质在外的空变初纱3。

s6:牵伸后罗拉05牵引空变初纱3,将空变初纱3牵引出空变喷嘴04。

步骤s6中的空变初纱3的超喂率为1%至5%。

s7:定型热箱06对空变初纱3进行热定型;定型热箱06的定型温度为150℃至230℃。

s8:上油轮07的轴向对定型后的空变初纱3进行滚动上油,空变初纱3上油后形成空变纱4。

步骤s8中所述空变初纱3的上油率为1.4%至2%。

s9:卷绕装置08卷绕空变纱4。

本实用新型空变纱的制作方法操作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空变纱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空变纱。

所述皮纱位于所述芯纱外,所述皮纱包括变化部和与所述芯纱交缠的交缠部,所述变化部与所述交缠部相互联结,所述交缠部的纤维丝与所述芯纱的纤维丝相互交缠,所述变化部包括蓬松段和贴合段,所述蓬松段和所述贴合段间隔布置,且所述蓬松段和所述贴合段不与所述芯纱交缠,所述蓬松段的纤维丝朝向所述芯纱外延伸,形成绒状凸起,所述贴合段的纤维丝贴近所述芯纱。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如图6所示:包括一根未完全拉伸的芯纱1和一根完全拉伸的皮纱2,芯纱1和皮纱2通过空变喷嘴04进行空气变形后相互交缠,芯纱1和皮纱2均具有多根纤维丝,皮纱2位于芯纱1外,皮纱2包括变化部20和与芯纱1交缠的交缠部23。通过空变喷嘴04进行空气变形后形成交缠部23,使得皮纱2与芯纱1紧密的联结在一起。

变化部21的纤维丝与交缠部23的纤维丝相互交缠,交缠部23的纤维丝与芯纱1的纤维丝相互交缠。

变化部21包括蓬松段211和贴合段212,蓬松段211和贴合段212间隔布置,且蓬松段211和贴合段212不与芯纱1交缠,蓬松段211的纤维丝朝向芯纱1外延伸,形成绒状凸起,贴合段212的纤维丝贴近芯纱1。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通过芯纱1的纤维丝和皮纱2的纤维丝相互交缠,使得芯纱1和皮纱2充分结合,不易分离。皮纱2具有蓬松段211和贴合段212,在用手触摸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绒感(所述绒感指触摸到绒毛的感觉)产生和消失;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变纱编织的织物能够具有绒感分布均匀的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织物的舒适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绒状凸起部分遮挡芯纱1上与蓬松段211对应的位置。则芯纱1对应上与蓬松段211对应的位置不容易显现在外,芯纱1与贴合段212对应的位置容易显现在外。如此提高了纱线的层次感。

皮纱2的颜色与芯纱1的颜色不同。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芯纱1和皮纱2,芯纱1对应上与蓬松段211对应的位置不容易显现在外,纱线主要显现皮纱2的颜色,芯纱1与贴合段212对应的位置容易显现在外,纱线均匀显现芯纱1和皮纱2的颜色,如此在颜色上产生规律性的变化,是纱线更具美观和层次感。

皮纱2的材质与芯纱1的材质不同。通过采用不同材质的芯纱1和皮纱2,使得芯纱1和皮纱2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例如:芯纱1采用具有氨纶材料的纱线,皮纱2采用(锦纶)的fdy(全拉伸丝)。则芯纱1具有较佳的弹性,皮纱2在空变中容易产生蓬松段211,能够提高蓬松段211的稳定性,进一步使空变纱具有理想的弹性的同时又具有结构明显的蓬松段21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