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1933发布日期:2021-02-18 15:5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


背景技术:

[0002]
储棉箱,开清棉机械中用于混棉的一种棉箱机械。
[0003]
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4211937u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生产针刺毡的储棉箱,包括有储棉箱体和起毛机构,储棉箱体的顶端设置进料管道,且进料管道与储棉箱体相连通,储棉箱体右端侧壁上设置出料口,储棉箱体左端设置向内倾斜设置的立向v型侧壁,储棉箱体内倾斜设置输料帘,输料帘的底端与立向v型侧壁位于储棉箱体内的端角形成输料口,即立向v型侧壁位于储棉箱体内部的上端面与倾斜设置的输料帘之间形成一个v型的储棉空间,且v型的储棉空间底端为开口状即形成为输料口;储棉箱体内位于输料口的下方设置输出帘,输料口与进料管道之间设置锡林;起毛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储棉箱体右端侧壁出料口上方的一对气缸和起毛辊,两气缸的气杆底端分别连接在起毛辊的两端,输出帘上位于起毛辊的下方设置伏毛辊。工作时,从进料管道进入的料,经过锡林进一步开松,开松后的产品从输料口通过输料帘输送到输料口下方的输出帘上,工作人员一般控制输出帘转动将物料输送到出料口,物料经过起毛机构时,气缸提供动力,气缸的气杆向下运动,因此就会带动起毛辊向下运动,此时起毛辊与伏毛辊配合,就会同时对初步成型的产品的上下端面进行摩擦起毛,同时气杆还可以调节上端面的起毛程度,起毛辊外表面包覆有摩擦布,能够对初步成型的产品的端面摩擦起毛,摩擦布的外表面上设置至少一组硬质刷毛,伏毛辊设置于在起毛辊的正下方,伏毛辊的外层包覆有砂布,方便粉体能够进入到产品的内层。
[000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储棉箱加工无纺布时,由于无纺布由纤维制成,纤维经多次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无纺布生产的后续工序中易发生物料沾辊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通过机架、出液管的设置,实现使无纺布生产的后续工序中不易发生物料沾辊现象的目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包括机架、出液管,所述机架架设在输出帘上方,所述出液管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出液管上开设有多个朝向输出帘的出液口,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液管内液体流量的阀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阀门开合状态的调节组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调节组件,使得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出液管内的液体沿出液口流向输出帘,从而消除了物料上产生的静电,实现使无纺布生产的后续工序中不易发生物料沾辊现象的目的。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调节弹簧,调节转轴与多个调节板,调节板与调节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沿调节转轴周向均匀设置,所述调节块一
端滑移套设在阀门外侧,另一端与调节板远离调节转轴的一端抵接,所述调节弹簧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靠近调节转轴的侧面沿垂直于调节转轴径向的方向由靠近向远离调节弹簧的方向倾斜,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驱动机构,使得调节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调节板转动,当调节板转动至与调节块抵接时,调节弹簧发生形变,调节块带动阀门闭合,出液管内的液体流量降低至零点;当调节板转动至与调节块的抵接状态解除时,调节块在调节弹簧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原位使得出液管内的液体流量变大,液体流出并对物料进行除静电,调节板与调节弹簧的设置便于开关的自动闭合,从而提高了出液管内液体流量调节的便捷性。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设在调节板外侧,且定位环与调节转轴同轴设置,定位环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沿定位环径向设置,所述调节块沿定位孔长度方向与定位孔滑移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的设置为调节块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调节块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了调节板与调节块抵接的稳定性。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伞齿轮、传动伞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蜗轮,所述驱动伞齿轮与机架转动连接,且与输出帘抵接,所述传动伞齿轮一侧与传动蜗杆同轴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驱动伞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蜗杆与机架转动连接,且传动蜗杆远离传动伞齿轮的一端与传动蜗轮啮合,所述传动蜗轮与调节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帘运转将物料运出,由于驱动伞齿轮与输出帘抵接,从而使得输出帘转动带动驱动伞齿轮转动,由于驱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啮合,从而使得传动伞齿轮转动并带动传动蜗杆转动,从而使得传动蜗轮转动以使调节板转动改变调节板与调节块抵接状态,以实现改变阀门开合状态的目的。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多个定位块分别位于相连调节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定位块均沿定位环内圆周周向与定位环滑移连接,所述定位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定位环滑移时的滑移速度小于调节板的转动速度。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输出帘可能随时停止,因此当输出帘停止在调节板与开关抵接状态解除的位置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手动关闭出水管,因此设置在相邻调节板之间的定位块,使得调节板停止后,定位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靠近开关的一侧转动,直至定位块与开关抵接,并将开关闭合。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使得与定位环滑移连接的定位块不易脱离定位环。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上连通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与出液口一一对应。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液体的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对液体起到分散作用,使得液体分散更加均匀,物料不易出现部分湿度大,部分湿度小甚至干燥的情况。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2]
1.控制调节组件,使得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出液管内的液体沿出液口流向输出帘,从而消除了物料上产生的静电,实现使无纺布生产的后续工序中不易发生物料沾辊现象的目的;
[0023]
2.定位块的设置,使得阀门在调节板停止在调节板与调节块非抵接状态的位置时,定位块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移至与调节块抵接,从而使调节块移动并将阀门闭合。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与储棉箱的装配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0026]
附图标记:100、机架;110、定位环;111、定位孔;120、挡板;130、定位块;200、出液管;210、出液口;220、喷淋头;230、阀门;300、调节组件;310、调节弹簧;320、调节转轴;330、调节板;340、调节块;400、驱动机构;410、驱动伞齿轮;420、传动伞齿轮;430、传动蜗杆;440、传动蜗轮;500、输出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参照图1,一种无纺布用储棉箱,包括机架100、出液管200。
[0029]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00架设在输出帘500上方,出液管20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且出液管200上开设有多个朝向输出帘500的出液口210。为了增大出液口210流出的液体的覆盖面积,出液管200上连通有与出液口210一一对应的喷淋头220。出液管20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液管200内液体流量的阀门230。
[0030]
参照图2,机架100上焊接有定位环110。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阀门230开合状态的调节组件300。调节组件300包括调节块340、调节弹簧310、与机架100转动连接的调节转轴320、以及与调节转轴320一体成型的多个调节板330。多个调节板330沿调节转轴320周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中,调节板330优选为三个。定位环110套设在调节板330外侧,且定位环110与调节转轴320同轴设置。定位环110上开设有沿其径向的定位孔111,调节块340沿定位孔111长度方向与定位孔111滑移连接。调节块340一端滑移套设在阀门230外侧,另一端与调节板330远离调节转轴320的一端抵接。调节弹簧310一端与机架1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块340连接。沿调节板330转动方向,调节块340靠近调节转轴320的侧面沿垂直于调节转轴320径向的方向由靠近向远离调节弹簧310的方向倾斜。
[0031]
调节转轴320转动,带动调节板330转动,从而改变调节板330与调节块340的抵接状态,当调节板330转动至与调节块340抵接时,调节块340向远离调节转轴320的方向移动,调节弹簧310被压缩,使得调节块340带动阀门230转动并使阀门230关闭。当调节板330转动至调节块340抵接状态解除时,调节块340在调节弹簧310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向靠近调节转轴32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阀门230转动,使阀门230开启。
[0032]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转轴320转动的驱动机构400。驱动机构400包括与输出帘500抵接的驱动伞齿轮410,与驱动伞齿轮410啮合的传动伞齿轮420,与机架100转动连接的传动蜗杆430,以及与调节转轴320同轴固定连接的传动蜗轮440。传动蜗杆430与传动伞齿轮420同轴焊接,且传动蜗杆430与传动蜗轮440啮合。输出帘500转动
带动物料移出储棉箱体,从而带动驱动伞齿轮410转动,驱动伞齿轮410带动传动伞齿轮420转动,即传动蜗杆430转动带动传动蜗轮440转动,从而使得调节转轴320转动以带动调节板330转动,从而实现阀门230开合状态的改变。
[0033]
由于调节板330转动受输出帘500影响,因此调节板330转动后停止的位置不定,导致调节板330停止在与调节块340非抵接状态时,工作人员需手动调节阀门230的开合状态,因此为了提高阀门230开合状态的便捷性,定位环110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块130,定位块130分别位于相邻调节板330之间的间隙内。定位块130沿定位环110内圆周与定位环110滑移连接,且定位块13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定位环110滑移时的滑移速度小于调节板330的转动速度。
[0034]
为了使得定位块130不易脱出定位环110,定位环110两侧焊接有挡板120。
[00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输出帘500转动,驱动伞齿轮410转动,带动传动伞齿轮420转动,使得传动蜗杆430转动,并带动传动蜗轮440使调节转轴320转动,调节板330与调节块340抵接时,调节块340向远离调节转轴320的方向移动,调节弹簧310被压缩,阀门230闭合;调节板330转动至其与调节块340抵接状态解除时,调节块340在调节弹簧310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向靠近调节转轴32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阀门230开启。
[0036]
输出帘500停止时,调节板330处于调节板330与调节块340非抵接状态,靠近地面的一定位块13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靠近调节块340的方向滑移,直至定位块130与调节块340抵接并将阀门230闭合。
[003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