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及其圈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61639发布日期:2022-10-19 05:1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及其圈条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及其圈条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传统纺纱产业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突出反映在装备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高速高效化及低能耗等方面有显著进步,并促进了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功能化转移。这其中连续化是目前纺纱流程中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对各工序的相互连接从而大幅减少用工,同时有效提高成纱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普梳纱生产系统,纺纱流程包括开清、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这其中实现了开清和梳棉相互连接的清梳联系统已广泛使用,实现了粗纱和细纱连接的粗纱联系统正在逐渐的推广,目前已在一些企业使用,实现了细纱和络筒连接的细络联系统也逐渐的在一些企业推广使用,而对于梳棉、并条、粗纱之间的连接目前还尚未成熟。对于精梳纱生产系统,纺纱流程包括开清、梳棉、精梳准备和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同样的,对于梳棉、精梳、并条、粗纱之间的连接目前还尚未成熟。显而易见的是,对于上述工序的连接实际上就是对条筒运输过程的相互连接。
3.条子是纺纱加工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半制品之一,其涉及到梳棉、精梳、并条三大工序,生产过程中制得的条子需要有序的圈绕在一定直径的条筒内,传统的圈条过程中,条子圈绕过程中需要条子的输出机构圈条盘与条筒协同转动实现,通过两者的协同转动使得条子按照一定的椭圆形结构连续的且相互之间不完全叠合的圈绕在条筒内,因此需要对位于条筒上部的圈条盘与条筒共同传动。同时由于目前条子在条筒中的圈绕方式,使得圈绕在条筒中的条子的密度分布很不均匀,从而大幅限制了条筒对条子的圈绕容量,继而在无法实现对条筒智能运输连接的情况下,增加了换筒以及对条筒运输的次数,继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及其圈条方法,通过在静止的圈条盘的下部设置沿着轴向转动以及沿着径向水平移动的圈条杆,从而实现纤维条在条筒内的沿着条筒的圆周方向与径向的环形圈绕,从而大幅提高条筒的圈绕容量,减少换筒次数,提高纺纱的生产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环绕圈条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包括圈条盘和圈条控制装置,圈条盘为实心的圆柱体形,圈条盘的一侧弧面与车台面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圈条盘保持固定,在圈条盘的中心处开有纤维条输入口,纤维条输入口沿着圈条盘的高度方向设置,纤维条输入口贯穿圈条盘的高度方向,从而使得纤维条输入口在圈条盘上侧面的中心与圈条盘上侧面的中心重合、纤维条输入口在圈条盘下侧面的中心与圈条盘下侧面的中心重合,在圈条盘的下部设置有圈条控制装置,圈条控制装置包括连接筒,连接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连接筒呈竖
直方向设置,连接筒的上端通过连接轴承嵌入在圈条盘的下侧面内,从而实现连接筒与圈条盘之间的相互连接且使得连接以后的连接筒可绕着圈条盘自由转动,且连接以后的连接筒的上端的中心与纤维条输入口在圈条盘的下侧面的中心重合,连接筒通过第一传动皮带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第一传动皮带依次绕过连接筒的侧面和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带动轴,从而实现第一电机与连接筒之间的传动连接,在连接筒上设置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旋转套筒呈水平方向设置,在旋转套筒的侧面上开有连接口,旋转套筒保持连接口朝上横穿连接筒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且连接以后的旋转套筒的连接口与连接筒之间保持互通,在旋转套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旋纹,在旋转套筒内设置有圈条杆,圈条杆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圈条杆呈水平方向设置,圈条杆的外径等于旋转套筒的内经,圈条杆套在旋转套筒内,沿着圈条杆的长度方向在圈条杆的侧面上开有螺旋结构的纤维条进入口,纤维条进入口与圈条杆的两端之间分别保持一定的间距,沿着圈条杆的长度方向在圈条杆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旋纹,外螺旋纹与圈条杆的两端之间分别保持一定的间距,外螺旋纹的长度与纤维条进入口的长度保持一致,圈条杆的外螺旋纹与旋转套筒的内螺旋纹之间相互契合旋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穿套连接,连接以后的圈条杆的位于旋转套筒的一端上设置有平移控制装置,从而使得圈条杆的该端形成控制端,圈条杆的另一端为输出端,外螺旋纹与控制端之间的间距和纤维条进入口与控制端之间的间距相同,外螺旋纹与输出端之间的间距和纤维条进入口与输出端之间的间距相同,平移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为内置充电电池的小型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旋转套筒上,第二电机设置有第二输出带动轴,第二电机与第二输出带动轴之间直接传动连接,第二输出带动轴的长度方向与圈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在第二输出带动轴上设置有主动带动辊套和第一带动齿轮,主动带动辊套套在第二输出带动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一带动齿轮套在第二输出带动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一带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输出带动轴的末端,沿着第一带动齿轮的一半圆周上设置有带动齿,第一带动齿轮的另一半圆周为光滑结构,第一带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带动齿轮的直径,在第二输出带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三输出带动轴,第三输出带动轴与旋转套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第三输出带动轴可自由转动;
7.在第三输出带动轴上设置有被动带动辊套和第二带动齿轮,被动带动辊套套在第三输出带动轴的头端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被动带动辊套与主动带动辊套之间紧靠,第二带动齿轮套在第三输出带动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二带动齿轮设置在第三输出带动轴的末端,连接以后的第二带动齿轮与第三带动齿轮之间保持平行,沿着第二带动齿轮的一半圆周上设置有带动齿,第二带动齿轮的另一半圆周为光滑结构,第二带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带动齿轮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二带动齿轮与第三带动齿轮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8.在圈条杆的控制端的外侧面上沿着圈条杆的轴向等弧度间隔的设置有嵌入销,嵌入销的数量在2-4之间,嵌入销为圆柱体形,嵌入销的长度方向与圈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嵌入销与圈条杆的控制端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在旋转套筒的朝向圈条杆的控制端的一端设置有带动筒,带动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带动筒的一端与旋转套筒的朝向圈条杆的控制端的一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带动筒可自由转动,在带动筒的内侧沿着带动筒的轴向等弧度间隔的设置有嵌入槽,嵌入槽的数量与嵌入销的数
量保持一致,嵌入槽的结构与嵌入销的结构相同,嵌入槽的长度方向与带动筒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圈条杆的控制端穿过带动筒穿套,且圈条杆的嵌入销完全的嵌入在带动筒的嵌入槽内,在带动筒上设置有第三带动齿轮,第三带动齿轮套在带动筒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沿着第三带动齿轮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带动齿,第三带动齿轮的带动齿或者与第一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或者与第二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带动齿轮与第一带动齿轮、第二带动齿轮之间保持交错契合传动连接。
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环绕圈条装置的圈条方法,使用时,将所需的盛放纤维条的条筒静止的放置在环绕圈条装置的下方,且使得条筒的中心与圈条盘的中心保持上下竖直对齐,在条筒的下端设置有下封盖,下封盖与条筒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在位于条筒内的下封盖的上方通过连接弹簧设置有放条盘,放条盘与条筒的内侧面之间光滑接触,条筒内无纤维条盛放时放条盘与条筒的上端口之间保持水平,制得的纤维条穿过纤维条输入口后进入到连接筒内,再经连接筒进入到旋转套筒内,而后由此时位于旋转套筒的下端口的中心处的圈条杆的纤维条进入口进入到圈条杆内,最后经由圈条杆的输出端输出,纤维条输出过程中,初始状态下设置圈条杆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之间的间距等于条筒的内半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带动连接筒转动,继而带动与连接筒固定连接的旋转套筒进行同步转动,继而带动穿套在旋转套筒内的圈条杆进行同步转动,圈条杆转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进行转动,继而使得纤维条沿着条筒的轴向进行圈绕,同时第二电机直接带动第二输出带动轴转动,继而带动主动带动辊套和第一带动齿轮进行同步转动,主动带动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靠接触的被动带动辊套进行同速、反向的转动,被动带动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带动轴进行同步转动,继而带动第二带动齿轮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带动齿轮和第二带动齿轮的转速相同、转向相反,此时第三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与第一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带动齿轮带动第三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筒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圈条杆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圈条杆的外螺旋纹绕着旋转套筒的内螺旋纹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旋转套筒保持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圈条杆沿着条筒的径向由外到内移动,继而使得圈条杆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圈条杆移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进行水平移动,且通过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设置,使得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圈绕一个圆周后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距离等于纤维条的直径,在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转动和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纤维条由外到内的环绕在放条盘上,且当第三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与第一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完成一次契合传动连接后,纤维条由外到内的将放条盘的一层铺满,而后第三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与第二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带动齿轮带动第三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筒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圈条杆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圈条杆的外螺旋纹绕着旋转套筒的内螺旋纹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旋转套筒保持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圈条杆沿着条筒的径向由内到外移动,继而使得圈条杆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圈条杆移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进行水平移动,且此时仍保持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圈绕一个圆周后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距离等于纤维条的直径,在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转动和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纤
维条由内到外的环绕在放条盘上,且当第三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与第二带动齿轮的带动齿之间完成一次契合传动连接后,纤维条由内到外的将放条盘的一层铺满,从而完成纤维条的一个周期的圈绕循环,该过程持续直至完成纤维条在条筒内的全部环绕圈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本专利通过在静止的圈条盘的下部设置沿着轴向转动以及沿着径向水平移动的圈条杆,从而实现纤维条在条筒内的沿着条筒的圆周方向与径向的环形圈绕,从而大幅提高条筒的圈绕容量,减少换筒次数,提高纺纱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说明:1、圈条盘;2、纤维条输入口;3、连接筒;4、第一电机;5、圈条杆;6、外螺旋纹;7、旋转套筒;8、内螺旋纹;9、带动筒;10、第三带动齿轮;11、第二电机;12、第一输出带动轴;13、第二输出带动轴;14、主动带动辊套;15、被动带动辊套;16、第一带动齿轮;17、第二带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及其圈条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6.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实施例1:
18.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绕圈条装置,包括圈条盘1和圈条控制装置,圈条盘1为实心的圆柱体形,圈条盘1的一侧弧面与车台面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圈条盘1保持固定,在圈条盘1的中心处开有纤维条输入口2,纤维条输入口2沿着圈条盘1的高度方向设置,纤维条输入口2贯穿圈条盘1的高度方向,从而使得纤维条输入口2在圈条盘1上侧面的中心与圈条盘1上侧面的中心重合、纤维条输入口2在圈条盘1下侧面的中心与圈条盘1下侧面的中心重合,在圈条盘1的下部设置有圈条控制装置,圈条控制装置包括连接筒3,连接筒3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连接筒3呈竖直方向设置,连接筒3的上端通过连接轴承嵌入在圈条盘1的下侧面内,从而实现连接筒3与圈条盘1之间的相互连接且使得连接以后的连接筒3可绕着圈条盘1自由转动,且连接以后的连接筒3的上端的中心与纤维条输入口2在圈条盘1的下侧面的中心重合,连接筒3通过第一传动皮带由第一电机4带动转动,第一传动皮带依次绕过连接筒3的侧面和第一电机4的第一输出带动轴12,从而实现第一电机4与连接筒3之间的传动连接,在连接筒3上设置有旋转套筒7,旋转套筒7为空心的
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旋转套筒7呈水平方向设置,在旋转套筒7的侧面上开有连接口,旋转套筒7保持连接口朝上横穿连接筒3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且连接以后的旋转套筒7的连接口与连接筒3之间保持互通,在旋转套筒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旋纹8,在旋转套筒7内设置有圈条杆5,圈条杆5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圈条杆5呈水平方向设置,圈条杆5的外径等于旋转套筒7的内经,圈条杆5套在旋转套筒7内,沿着圈条杆5的长度方向在圈条杆5的侧面上开有螺旋结构的纤维条进入口,纤维条进入口与圈条杆5的两端之间分别保持一定的间距,沿着圈条杆5的长度方向在圈条杆5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旋纹6,外螺旋纹6与圈条杆5的两端之间分别保持一定的间距,外螺旋纹6的长度与纤维条进入口的长度保持一致,圈条杆5的外螺旋纹6与旋转套筒7的内螺旋纹8之间相互契合旋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穿套连接,连接以后的圈条杆5的位于旋转套筒7的一端上设置有平移控制装置,从而使得圈条杆5的该端形成控制端,圈条杆5的另一端为输出端,外螺旋纹6与控制端之间的间距和纤维条进入口与控制端之间的间距相同,外螺旋纹6与输出端之间的间距和纤维条进入口与输出端之间的间距相同,平移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为内置充电电池的小型电机,第二电机11固定在旋转套筒7上,第二电机11设置有第二输出带动轴13,第二电机11与第二输出带动轴13之间直接传动连接,第二输出带动轴13的长度方向与圈条杆5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在第二输出带动轴13上设置有主动带动辊套14和第一带动齿轮16,主动带动辊套14套在第二输出带动轴13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一带动齿轮16套在第二输出带动轴13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一带动齿轮16设置在第二输出带动轴13的末端,沿着第一带动齿轮16的一半圆周上设置有带动齿,第一带动齿轮16的另一半圆周为光滑结构,第一带动齿轮16的直径大于第一带动齿轮16的直径,在第二输出带动轴13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三输出带动轴,第三输出带动轴与旋转套筒7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第三输出带动轴可自由转动;
19.在第三输出带动轴上设置有被动带动辊套15和第二带动齿轮17,被动带动辊套15套在第三输出带动轴的头端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被动带动辊套15与主动带动辊套14之间紧靠,第二带动齿轮17套在第三输出带动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第二带动齿轮17设置在第三输出带动轴的末端,连接以后的第二带动齿轮17与第三带动齿轮10之间保持平行,沿着第二带动齿轮17的一半圆周上设置有带动齿,第二带动齿轮17的另一半圆周为光滑结构,第二带动齿轮17的直径大于第二带动齿轮17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二带动齿轮17与第三带动齿轮1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20.在圈条杆5的控制端的外侧面上沿着圈条杆5的轴向等弧度间隔的设置有嵌入销,嵌入销的数量范围为2-4个,嵌入销为圆柱体形,嵌入销的长度方向与圈条杆5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嵌入销与圈条杆5的控制端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在旋转套筒7的朝向圈条杆5的控制端的一端设置有带动筒9,带动筒9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带动筒9的一端与旋转套筒7的朝向圈条杆5的控制端的一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带动筒9可自由转动,在带动筒9的内侧沿着带动筒9的轴向等弧度间隔的设置有嵌入槽,嵌入槽的数量与嵌入销的数量保持一致,嵌入槽的结构与嵌入销的结构相同,嵌入槽的长度方向与带动筒9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圈条杆5的控制端穿过带动筒9穿套,且圈条杆5的嵌入销完全的嵌入在带动筒9的嵌入槽内,在带动筒9上设置有第三带动齿轮10,第三带动齿轮10套在带动筒9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沿着第三带动齿轮10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带动
齿,第三带动齿轮10的带动齿或者与第一带动齿轮16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或者与第二带动齿轮17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带动齿轮10与第一带动齿轮16、第二带动齿轮17之间保持交错契合传动连接。
2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环绕圈条装置的圈条方法,使用时,将所需的盛放纤维条的条筒静止的放置在环绕圈条装置的下方,且使得条筒的中心与圈条盘1的中心保持上下竖直对齐,在条筒的下端设置有下封盖,下封盖与条筒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在位于条筒内的下封盖的上方通过连接弹簧设置有放条盘,放条盘与条筒的内侧面之间光滑接触,条筒内无纤维条盛放时放条盘与条筒的上端口之间保持水平,制得的纤维条穿过纤维条输入口2后进入到连接筒3内,再经连接筒3进入到旋转套筒7内,而后由此时位于旋转套筒7的下端口的中心处的圈条杆5的纤维条进入口进入到圈条杆5内,最后经由圈条杆5的输出端输出,纤维条输出过程中,初始状态下设置圈条杆5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7之间的间距等于条筒的内半径,第一电机4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带动连接筒3转动,继而带动与连接筒3固定连接的旋转套筒7进行同步转动,继而带动穿套在旋转套筒7内的圈条杆5进行同步转动,圈条杆5转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进行转动,继而使得纤维条沿着条筒的轴向进行圈绕,同时第二电机11直接带动第二输出带动轴13转动,继而带动主动带动辊套14和第一带动齿轮16进行同步转动,主动带动辊套14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靠接触的被动带动辊套15进行同速、反向的转动,被动带动辊套15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带动轴13进行同步转动,继而带动第二带动齿轮17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带动齿轮16和第二带动齿轮17的转速相同、转向相反,此时第三带动齿轮10的带动齿与第一带动齿轮16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带动齿轮16带动第三带动齿轮10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筒9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圈条杆5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圈条杆5的外螺旋纹6绕着旋转套筒7的内螺旋纹8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旋转套筒7保持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圈条杆5沿着条筒的径向由外到内移动,继而使得圈条杆5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7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圈条杆5移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进行水平移动,且通过对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1的转速设置,使得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圈绕一个圆周后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距离等于纤维条的直径,在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转动和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纤维条由外到内的环绕在放条盘上,且当第三带动齿轮10的带动齿与第一带动齿轮16的带动齿之间完成一次契合传动连接后,纤维条由外到内的将放条盘的一层铺满,而后第三带动齿轮10的带动齿与第二带动齿轮17的带动齿之间契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带动齿轮17带动第三带动齿轮10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筒9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圈条杆5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圈条杆5的外螺旋纹6绕着旋转套筒7的内螺旋纹8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在旋转套筒7保持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圈条杆5沿着条筒的径向由内到外移动,继而使得圈条杆5的输出端与旋转套筒7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圈条杆5移动继而带动输出的纤维条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得输出的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进行水平移动,且此时仍保持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圈绕一个圆周后纤维条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距离等于纤维条的直径,在纤维条绕着条筒的轴向转动和沿着条筒的径向水平移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纤维条由内到外的环绕在放条盘上,且当第三带动齿轮10的带动齿与第二带动齿轮17的带动齿之间完成一次契合传动连接后,纤维条由内到外的将放条盘的一层铺满,从而
完成纤维条的一个周期的圈绕循环,该过程持续直至完成纤维条在条筒内的全部环绕圈条。
22.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