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脱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4585发布日期:2022-11-03 02: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苎麻脱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的实施步骤包括:(一)浸酸工艺:工艺参数:硫酸浓度为2.0g/l,浴比为1:20;先利用电子称重仪称量30g的苎麻原麻,然后制取溶液,通过浴比计算出溶液质量为600g,再利用溶液质量与硫酸浓度计算出硫酸用量为1.2g,将溶液与浓硫酸倒入至烧杯中,然后加入600ml纯水,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将苎麻原麻放入至上述烧杯中,用玻璃棒按压搅拌,使得苎麻原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再将烧杯放入恒温槽,恒温槽温度设定为61℃,1小时20分钟后取出;将浸酸后的麻放入较大的容器中,用水清洗3次以上。(二)碱液煮练工艺:工艺参数:氢氧化钠:11%,硅酸钠:3%,亚硫酸钠:4%,焦磷酸钠:2%浴比:1:10,气压:常压;通过工艺参数中各药品的半分比和原麻的质量计算得出:氢氧化钠=(11*30)/100=3.24g,硅酸钠=(3*30)/100=0.9g,亚硫酸钠=(4*30)/100=1.2g,焦磷酸钠=(2*30)/100=0.6g,而因浴比较大,故氢氧化钠取3.5g,硅酸钠取1g,亚硫酸钠取1.5g,焦磷酸钠取0.8g;通过浴比和苎麻原麻的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为:m(溶液)=30*10=300g;根据上述结果算出加水质量和体积:m(水)=300-3.5-1-1.5-0.8=293.2g,v(水)=293.2ml;用电子称重仪分别取量3.5g氢氧化钠、1g硅酸钠、1.5g亚硫酸钠、0.8g焦磷酸钠放入烧杯中,将上述烧杯加入293.2ml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将浸酸后的麻放入至上述烧杯中,再将烧杯放入电热炉上进行煮练,时间为2.5-3个小时;煮练后的麻从烧杯中取出放入容器中使用水进行反复搓洗10分钟以上,洗去碱液及少量的杂质,再利用锤子以适度力度打击麻束各部位,使得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之后再放入大容器中用水清洗2-3次并进行漂白;(三)酸洗工艺:工艺参数:
硫酸浓度:1.5g/l,浴比:1:15;通过浴比和原麻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为600g,通过溶液体积和硫酸浓度计算出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0.92g,将溶液与浓硫酸倒入烧杯中通过玻璃棒搅拌混合,再将漂白后的麻放入至上述烧杯中浸泡并搅拌,5分钟后取出,并将麻放入大容器中清洗3-5次,形成麻团;(四)后处理工艺:给油:其参数为98%的茶油、2%的烧碱以及1:10的浴比,将茶油与烧碱按比例加入至空烧杯中,并加入溶液和适量水进行稀释,通过玻璃棒搅拌至均匀,将麻团放入至上述的烧杯中,再将烧杯放入温度为61℃的恒温槽内,在半小时后取出,过程中不停用玻璃棒搅拌;软化剂处理:配置5%软化剂溶液,放入麻团后在5分钟后取出,然后将麻团挤干后抖松,再将麻团放入烘干机内完全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漂白工艺的工艺参数为:naoc1溶液有效氯浓度:1g/l,浴比:1:20;根据浴比和原麻质量得出溶液质量为600g,根据实验室naoc1试剂有效氯浓度为5.5%,计算出300ml溶液所需试剂体积为:naoc1溶液=300*1/5.5%≈10.909ml,然后在烧杯中加入10.909ml的naoc1溶液,并在上述的烧杯中加入600ml的水,利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将煮练后的麻倒入烧杯内,使麻完全浸入溶液中,将烧杯放入至温度设定在61℃的恒温槽内,于10分钟后取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煮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不停的在烧杯将溶液搅拌,使得溶液能够均匀的受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苎麻脱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苎麻脱胶处理工艺,包括浸酸工艺,先利用电子称重仪称量30g的苎麻原麻,然后制取溶液,通过浴比计算出溶液质量为600g,再利用溶液质量与硫酸浓度计算出硫酸用量为1.2g,将溶液与浓硫酸倒入至烧杯中,然后加入600ml纯水,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本工艺通过氧化的方式把苎麻限位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果胶的大分子切断成小分子,并通过氢氧化钠为双氧水提供碱性环境,对传统的苎麻脱胶工艺进行改善,能够有效的提高脱胶制成率和苎麻纤维的整体品质。高脱胶制成率和苎麻纤维的整体品质。高脱胶制成率和苎麻纤维的整体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婕 范伟雄 李人杰 孟斌 黄晓军 贾兰丽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梓潼林江苎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