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0707发布日期:2022-08-03 04:4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造纸设备的造纸速度也逐步在加快,通常造纸技术中将制浆压缩后的纸张引出到后端烘干设备的方式多采用人工和导引绳进行,然而当采用人工引纸时,劳动强度大,整体的效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采用导引绳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引绳在不断摩擦下会导致引纸的效果降低,更有甚至,导引绳发生端丽,将导致断纸。纸页在纸机烘缸传递过程中,局部是通过纸页张力实现,纸页张力由纸页强度决定,纸页在不同干度时强度相差较大,当纸页强度不足以承受纸页张力需要时将造成纸页断纸或纸病。
3.中国专利文献cn 213804634 u记载了一种造纸机引纸设备,但是该结构是通过成型板进行,也就是整个过程需要成型板不断的和纸张贴合和分离,引纸也不方便,成型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磨损,整个装置使用存在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解决了造纸时,将纸张从烘缸引出的过程中,当纸张发生断裂后无法快速的将纸张重新接入传输系统,无法保证整个造纸效率,对纸页强度的要求较高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两个烘干单元,两个烘干单元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烘干单元的一侧设有刮刀,刮刀用于将烘干单元上的纸体分离,第一导向轮的两侧年分别设有两个吹风单元,吹风单元用于将纸体分别贴合在第一导向轮的下侧和第二导向轮的上侧,所述两个烘干单元的转动方向相反,位于下侧的烘干单元上还设有辅助缓冲板,辅助缓冲板用于辅助纸体的移动。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烘干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而两个支架,两个支架的上侧转动设有烘缸,支架的底部设有弯折部,辅助缓冲板通过锁钉固定在支架上。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内侧平行设有两个耳板,辅助缓冲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直板,直板的厚度和两个耳板之间的间隙相匹配,直板位于两个耳板之间,直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锁钉分别穿设在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内。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辅助缓冲板包括圆弧板体,圆弧板体上均匀设有多个阵列孔,圆弧板体内设有进气腔,阵列孔和进气腔贯通,圆弧板体一侧设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和进气腔连通。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吹风单元包括圆杆,圆杆内设有进气通道,圆杆一侧设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和进气通道连通,圆杆的外侧均匀设有多个圆台,圆台上设有喷嘴,喷嘴和进气通道连通,喷嘴上设有排风口。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杆的另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用于控制喷嘴调整吹风方向。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台上设有螺纹孔,喷嘴包括连接柱和扁头,连接柱内设有导通孔,导通孔和排风口连通,连接柱和螺纹孔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辅助缓冲板的一侧设有传输轮,传输轮用于将烘干后的纸体传输到储存盒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有高度落差的烘缸能利用纸张在传输初始具有的速度惯性,快速的引入到烘干系统中,两个烘干单元可以分别对纸张的上下两个面进行除湿和干燥,整体的烘干效果更好,借助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能一定程度增强纸张的韧性,减少纸张因为大角度折叠导致容易断裂的问题,辅助缓冲板能将纸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可以将纸体施加贴合烘缸的力,从而辅助纸体进行快速的烘干和移动,吹风单元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通过旋转电机调整自身的吹风角度,整体操作简单,使用高效,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引纸过程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烘缸单元示意图;
17.图3是图2的正视示意图;
18.图4是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4的正视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缓冲板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吹风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7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正视示意图;
24.图10是图9的a-a向剖视示意图。
25.图中:烘干单元1;支架101;烘缸102;弯折部103;耳板104;锁钉105;第一安装孔106;第一导向轮2;第二导向轮3;刮刀4;吹风单元5;圆杆501;圆台502;螺纹孔503;第一接头504;喷嘴505;连接柱506;导通孔507;扁头508;排风口509;进气通道510;传输轮6;辅助缓冲板7;圆弧板体701;阵列孔702;第二接头703;直板704;第二安装孔705;进气腔706;电机8;纸体9;储存盒10。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10中,一种烘缸无衬托引纸装置,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两个烘干单元1,两个烘干单元1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3,烘干单元1的一侧设有刮刀4,刮刀4用于将烘干单元1上的纸体9分离,第一导向轮2的两侧年分别设有两个吹风单元5,吹风单元5用于将纸体9分别贴合在第一导向轮2的下侧和第二导向轮3的上侧,所述两个烘干单元1的转动方向相反,位于下侧的烘干单元1上还设有辅助缓冲板7,辅助缓冲板7用于辅助纸体9的移动。由此结构,以使得纸体9分别经过两个烘干单元1的上的烘缸102时,可以分别从两个方向对纸体9进行干燥,在烘缸102的一侧设置的刮刀4保证了纸体9能快速且完好的从缸
体102上分离,距离上侧烘缸102较近的左侧吹风单元5的吹气口朝向第一导向轮2下侧的圆弧切线方向,纸体9从烘缸102绕出时,由于还具有一定的线速度同时在自重的影响下,做类似于抛物线的轨迹贴近第一导向轮2,此时左侧吹风单元5将纸体9贴合在第一导向轮2上,沿着第一导向轮2的边缘向下移动,距离下侧烘缸102较近的右侧吹风单元5的吹气口朝向第二导向轮3右侧的圆弧切线方向,纸体9从第一导向轮2的底部搭接进入到第二导向轮3上时,此时右侧吹风单元5将纸体9紧压在第二导向轮3上,同时给予纸体9吹拂力,同时在纸体9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二导向轮3和下侧烘缸102之间的空间,最后进入到辅助缓冲板7和右侧烘缸102的空隙内,辅助缓冲板7给予纸体9一定的支撑吹拂力,保证纸体9贴近烘缸102的外侧壁,纸体9从上到下的过程,两侧均被均匀的加热烘干,整体的烘干效果更好,在发生断纸问题时,两个吹风单元5和辅助缓冲板7能快速高效的重新将纸体9从上端引入到下端的传输轮6上,直至最后进入到储存盒10内。
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烘干单元1包括相对设置的而两个支架101,两个支架101的上侧转动设有烘缸102,支架101的底部设有弯折部103,辅助缓冲板7通过锁钉105固定在支架101上。弯折部103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由此结构,以使得整体更加牢固,保证了烘缸102的运转稳定,同时辅助缓冲板7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的安装到支架101上,且维护也更方便。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架101的内侧平行设有两个耳板104,辅助缓冲板7的两侧分别设有直板704,直板704的厚度和两个耳板104之间的间隙相匹配,直板704位于两个耳板104之间,直板704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05,耳板10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06,锁钉105分别穿设在第二安装孔705和第一安装孔106内。辅助缓冲板7和缸体102之间的间隙,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结构,以使得直板704和耳板104能快速的连接,保证了纸体9更好的贴合在缸体102外侧壁,整体效果更好。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辅助缓冲板7包括圆弧板体701,圆弧板体701上均匀设有多个阵列孔702,圆弧板体701内设有进气腔706,阵列孔702和进气腔706贯通,圆弧板体701一侧设有第二接头703,第二接头703和进气腔706连通。由此结构,以使得通过第二接头703能将气体从阵列孔702内吹出,气体能均匀吹出,和纸体9接触的面积更充分,效果更好。
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吹风单元5包括圆杆501,圆杆501内设有进气通道510,圆杆501一侧设有第一接头504,第一接头504和进气通道510连通,圆杆501的外侧均匀设有多个圆台502,圆台502上设有喷嘴505,喷嘴505和进气通道510连通,喷嘴505上设有排风口509。排风口509采用扁平的结构,能将气体由相对分散的状态调整为更加集中的直线类型,由此结构,以使得气体通过进气通道510最后从喷嘴505的排风口吹出,吹拂的速度更高,距离更远,且可以较好的从纸体9的底部沿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3之间的切线方向给予引导,保证了纸体9能快速稳定的从第一导向轮2一侧向第二导向轮3进行传输转移。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杆501的另一侧设有电机8,电机8用于控制喷嘴505调整吹风方向。在圆杆501的外侧壁设置有标记位箭头,由此结构,以使得可以快速的调整圆杆501的旋转角度,同时可以直观的看到箭头所处的位置,从而调整喷嘴505的角度,保证了吹拂的效果好。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台502上设有螺纹孔503,喷嘴505包括连接柱506和扁头508,连接柱506内设有导通孔507,导通孔507和排风口509连通,连接柱506和螺纹孔503螺纹连接。由此结构,以使得可以快速的将喷嘴505安装到圆台502上,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可
以根据需要调整喷嘴,保证整体的效果更好。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辅助缓冲板7的一侧设有传输轮6,传输轮6用于将烘干后的纸体9传输到储存盒10内。传输轮6表面设置有摩擦增大层,优选使用毛毡,由此结构,以使得可以更好的为纸体9提供牵引力,由于烘干后的纸体表面摩擦力减小,在传输轮6表面设置毛毡后,表面摩擦系数变大,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能将烘干后的纸体9稳定快速的引入到储存盒10内,使用更加高效快捷。
34.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