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

文档序号:32355181发布日期:2022-11-29 19: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


背景技术:

2.喷丝板又称喷丝帽,是纺织设备中最重要的组件。喷丝板通常呈圆形状或呈方形状,包含进料面和出料面,两面分别有数量一样、大小不一的微孔。喷丝板的作用是在一定压力下将具有一定黏度的聚合物/无机物溶液或熔体,通过特定形状的微孔转变为特定截面形状的射流,经过凝固浴或热风甬道,固化成丝条。现有喷丝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当熔体或溶体黏度高的时候,为了获得直径较小的纤维,只能尽量减少喷丝板出料面的微孔直径,这会导致工作压力过高,容易出现漏胶现象或降低喷丝板的使用寿命。所以,部分技术人员采用纺织海岛纤维,以获得超细纤维的岛相纤维。
3.目前,现有的海岛超细纤维纺丝喷丝板结构单一,在纺丝过程中容易使得岛相超细纤维黏连,使超细纤维品质、良品率下降。
4.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少岛相纤维黏连、提高良品率的喷丝板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海岛纤维分配板和海岛纤维喷丝板;
8.所述海岛纤维分配板内设有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一个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以及至少一个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
9.所述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下端设有岛相组分分配头,所述岛相组分分配头上具有多个岛相组分分配孔;
10.所述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围绕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外围布置,所述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围绕单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外围布置;
11.所述海岛纤维喷丝板的上部设有与岛相组分进料通道数目相匹配的多个海岛纤维进料口,所述海岛纤维喷丝板的下部设有海岛纤维出料孔,所述海岛纤维喷丝板内位于海岛纤维进料口与海岛纤维出料孔之间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于混合、挤压、收缩海岛型纤维,并经海岛纤维出料孔流出得到尺寸合适的海岛型纤维。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的下部分整体朝向岛相组分进料通道所在侧聚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的外环壁内侧的
下端朝向岛相组分进料通道所在侧聚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的下部分整体朝向其所环绕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侧聚拢。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的外环壁内侧的下端朝向其所环绕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侧聚拢。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聚拢角度为10度~60度。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布置的大锥形腔、大管状通道、小锥形腔以及小管状通道,所述大锥形腔、小锥形腔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混合、挤压、收缩,所述大管状通道、小管状通道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应力释放。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岛纤维分配板下端设有海相组分分配槽,所述海相组分分配槽为海岛纤维分配板、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以及岛相组分分配头外壁所围绕形成的分配空腔,所述岛相组分分配头向上凹入海岛纤维分配板的下端面以使得从岛相组分分配头内流出的岛相组分在海相组分分配槽内与海相组分混合。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岛相组分分配头向上凹入0.1cm~1cm。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海相组分分配槽的内径为岛相组分分配头上岛相组分分配孔的内径的10~100倍。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通过设置上、下叠合的海岛纤维分配板和海岛纤维喷丝板,从而方便两部分固定叠合,降低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的加工难度;海岛纤维分配板内设有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一个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以及至少一个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下端设有岛相组分分配头,岛相组分分配头上具有多个岛相组分分配孔,并且还将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围绕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外围布置,同时,将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围绕单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的外围布置,从而有利于加强岛相组分在海相组分中的分散性,减少岛相组分之间相互黏连,提高海岛型纤维的良品率;此外,还可以将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的下部分整体或者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的外环壁内侧的下端朝向岛相组分进料通道所在侧聚拢,抑或者将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的下部分整体或者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的外环壁内侧的下端朝向其所环绕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侧聚拢,以使得海相组分充分渗透入岛相组分分配头上岛相组分分配孔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将岛相组分完全分隔开来,以避免岛相组分之间相互黏连;此外,通过将岛相组分分配头适当凹入海岛纤维分配板的下端面以使得从岛相组分分配头内流出的岛相组分在海相组分分配槽内与海相组分混合,从而可以减少岛相组分之间相互黏连,提高所制备的海岛型纤维的质量和良品率;通过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布置的大锥形腔、大管状通道、小锥形腔以及小管状通道,所述大锥形腔、小锥形腔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混合、挤压、收缩,所述大管状通道、小管状通道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应力释放,从而提高海相组分在海相组分中的分散效果,提高所制备的海岛型纤维的质量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整体的剖视图。
24.图2为海岛纤维分配板的剖视图。
25.图3为海岛纤维分配板的俯视图。
26.图4为海岛纤维分配板的仰视图。
27.图5为海岛纤维喷丝板的剖视图。
28.图6为海岛纤维喷丝板的俯视图。
29.图7为海岛纤维喷丝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31.一种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海岛纤维分配板100和海岛纤维喷丝板200;
32.海岛纤维分配板100内设有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一个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 121以及至少一个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
33.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的下端设有岛相组分分配头130,岛相组分分配头130上具有多个岛相组分分配孔;
34.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121围绕多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的外围布置,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围绕单个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的外围布置;
35.海岛纤维喷丝板200的上部设有与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数目相匹配的多个海岛纤维进料口210,海岛纤维喷丝板200的下部设有海岛纤维出料孔220,海岛纤维喷丝板200内位于海岛纤维进料口210与海岛纤维出料孔220之间设有混合腔,混合腔用于混合、挤压、收缩海岛型纤维,并经海岛纤维出料孔220流出得到尺寸合适的海岛型纤维。
36.在本实施例中,布置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121的外环壁内侧的下端朝向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所在侧聚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布置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121 的下部分整体朝向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所在侧聚拢;抑或者,布置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的下部分整体朝向其所环绕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侧聚拢,又或者,布置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的外环壁内侧的下端朝向其所环绕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侧聚拢。
37.上述聚拢角度为10度~60度。
38.混合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布置的大锥形腔231、大管状通道232、小锥形腔241以及小管状通道242,大锥形腔231、小锥形腔241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混合、挤压、收缩,大管状通道232、小管状通道242形成对海岛型纤维的应力释放。
39.海岛纤维分配板100下端设有海相组分分配槽123,海相组分分配槽123为海岛纤维分配板100、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121、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以及岛相组分分配头 130外壁所围绕形成的分配空腔,海相组分分配槽123将岛相组分分配头130环绕包围住。岛相组分分配头130向上凹入海岛纤维分配板100的下端面同时但对于海相组分分配槽123 顶面是凸出的,以使得从岛相组分分配头130内流出的岛相组分在海相组分分配槽123内与海相组分混合。
40.岛相组分分配头130向上凹入0.1cm~1cm。
41.海相组分分配槽123的内径为岛相组分分配头130上岛相组分分配孔的内径的10~100 倍。
42.上述海岛纤维喷丝板组件的工作过程为:
43.分别将熔融或溶融状态的岛相组分材料、海相组分材料从海岛纤维分配板100上表面的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海相组分大环形进料通道121以及海相组分小环形进料通道122通入。
44.两种组分分别通过海岛纤维分配板100内不同通道在海岛纤维分配板100下表面的海相组分分配槽123汇合。由于岛相组分进料通道110、海相组分进料通道之间相互阻隔,岛相组分在海相组分形成了分散相,海相组分形成了连续相。并且因为海相组分进料通道整体或者下端部所形成的聚拢结构对海相组分形成的压力,使得海相组分充分渗透入岛相组分分配头130上岛相组分分配孔之间的间隙中,将岛相组分完全分隔开来,避免岛相组分黏连。
45.接下来,两种组分进入海岛纤维喷丝板200,并被海岛纤维进料口210割裂成独立的海岛型粗纤维。海岛型粗纤维经过锥形腔(大锥形腔231、小锥形腔241)的挤压收缩和管状通道(大管状通道232、小管状通道242)的释放应力,最后从喷丝板的海岛纤维出料孔220流出,得到尺寸合适的海岛型初纤维。
4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