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纸机的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65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造纸机的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造纸机的压轧区与多筒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的组合体,该压轧区包括一个紧凑的压轧辊装置,该装置的辊子相互间形成有多个压轧点,该压轧区还包括一个分立压机,其压轧辊形成一个压轧点,该组合体的烘干区包括一个由不同的筒组构成的多筒烘干器。
众知周知,造纸机中通常采用的压轧区包括一个后跟有一个分立压轧点的紧凑压轧辊组合体。紧凑压轧区的例子包括本申请人的商标为“Sym-PressⅡ”和“Sym-PressO”的压轧区,可以采用一个与该压轧区相关连的分立压轧点,或者如果不采用这样一种分立压轧点,通常可以在造纸机中保留一个放置分立压轧点的备用地方,以便以后便于放置这样一个压轧点。
在现有技术压轧区中,纸幅从紧凑的压轧辊装置的中心辊上转移到分立压机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众知周知,这种转移是借助一个紧挨压机中心辊安装的纸幅导辊和借助一个设置在该纸幅导辊下方的抽吸辊实现的,分立压轧点处的下毡带是绕过该抽吸辊运行的。一旦下毡带沿大致水平的方向运行,虽然在毡带的环路内侧已经设置了负压装置,但由于存在吹风现象,所以纸幅会从下毡带上脱开,从而导致纸幅断裂。牵伸方面的这些问题随着造纸机运行速度的加快而进一步加剧。
此外,现有技术在紧凑的压轧区与分立压机之间的牵伸方面,存在处理废纸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是由拥挤的空间引起的。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牵伸方面,一直需要有一个分立的废纸传送带,而且为设置该传送带必须在造纸机机架的工作一侧设置一个开口。在拥挤的空间内是难以安置上述传送带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在现有技术上已知的,即将分立的压轧点支承在机架部分上,该机架部分直接与压轧区的机架部分的支座相连接。这样,在分立压机中,要部分地采用与上述紧凑的压轧区相同的机架部分。这种机架结构方案导致了振动从这部分机架传递到另一部分机架的问题。由于可利用的空间较小,各种机架部分总是无法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机架出现振动,这一情况使得振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为了控制所述的牵引和吹风方面的问题,曾经作过各种尝试,它们包括利用抽吸辊,抽吸箱和各种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利用在分立压机的压轧点的前面设置一定的覆盖角以使纸幅在分立压轧点前能平稳地运行一会等措施。但是,利用这些装置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上述问题的,因为,如果采用抽吸辊和抽吸箱,则当分立压轧点处的下毡带的透气性在工作过程中增大时,这种抽吸效果就会减弱。
采用烘干各分离压轧点之间的纸幅的措施,这一点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在这方面,可以参考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763761号,瑞典专利申请97,609号和由GunnarGavelin撰写并于1963年出版的《改良型长网造纸》(《FourdrinierPapermaking》)一书第125页第5图“用于抽吸式热压机的装置”(“Arrangementforasuctionhotpress”)。但是撰写上述文章时,造纸机的运行速度是相当低的,所以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和涉及纸幅牵伸的问题都还没有发生。在那时还不知道与分离压机相联系的紧凑的压轧区的问题。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在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提供一种新型的装置和组合体,以便使造纸机即使在高速运转情况下也能避免发生上面所述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的目的是在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提供这样一种组合体,其特征是,它能够避免在毡带上的纸幅在一较长的不可控条件下进行传递。
本发明的一非必需的附加目的是在压轧区与烘干区之间提供这样一种组合体,其特征是该组合体的机架能很容易地制造得具有较强的刚度从而减小机架的振动。
本发明的另一特定的目的是在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提供这样一种组合体,其特征是处理废纸更加容易,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更适于为废纸传送带提供所需的空间或可以更加容易地安排人工去处理废纸。
本发明的另一非必需的附加目的是提供使纸幅从压轧区转移至烘干区的这样一种拉伸装置,它更适合于造纸机的现代化,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紧凑压轧区(Sym-PressⅡ和Sym-PressO)能更便于配置一个分离压机而不需要对机架部分作重大的改变。本发明与这一方面有关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上述型式的组合结构,其特征是它能提供一个比现有技术更适于安置一个分立压机的备用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附加目的是在压轧区与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提供这样一种组合体,其特征是它能使分立压机中的脱水过程得到加强。
从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稍后将会显示出的目的方面来看,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在紧凑的压轧辊装置与分立的压机之间设置一个预烘干筒组,该筒组配置有纸幅的单一导带牵伸装置,从而使预烘干筒组内的上部烘干筒保持在用以实现单一导带牵伸的烘干导带的环路的外侧,其特征还在于置于实际上作为一个闭路的拉伸装置的上述烘干导带上的纸幅从紧凑的压轧区,而且最好是从其中心辊上转移到分立压机的压轧毡带上,上述毡带是作为分立压机下毡带配置的。
下面将参照附有


的本发明的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不受下述各实施例的具体细节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压轧区和烘干区起始部分的侧视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分立的压轧装置及其机架部分。
如图1所示,已经在导带10上形成的纸幅W在送带辊11前面的拾取辊12的抽吸区12a上的拾取点P处转移到由导辊14引导的上毡带13上。上毡带13将位于其下表面上的纸幅W传送到紧凑的压轧区内的第一压轧点N1处,该压轧点是在抽吸辊18与带空心表面16′的下辊16之间形成的。该压轧点N1是一个双毡带压轧点,由导辊17导引的下毡带15运行经过该压轧点。在压轧点N1的后面,纸幅W借助抽吸辊18的抽吸区18a的作用跟随着上毡带13传送到在抽吸辊18与压轧机的中心辊20之间形成的第二压轧点N2处。在抽吸辊18的抽吸扇形段18a处设有一个蒸汽箱19。一个第二蒸汽箱19设置在第二压轧点N2与第三压轧点N3之间。在第二压轧点N2的后面,纸幅W跟随着中心辊20的光滑表面20′移动并进入由中心辊20与带空心表面21′的挤压辊21形成的第三压轧点N3处。由导辊23导引的压轧毡带22运行经过第三压轧点N3。
在第三压轧点N3后面,纸幅W跟随着中心辊20的光滑表面20′移动,在利用一个非常短的开口拉伸装置的同时,借助转移抽吸辊24的抽吸区24a内的真空作用将纸幅从该平滑表面20′上分离开。一个由导辊26a导引的烘干导带26绕经抽吸辊24运行。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紧凑的压轧区段是人们熟知的,并已由本申请人投入市场出售,其商标为“Sym-PressⅡ”。
如图1所示,烘干导带26是包括在由三个烘干筒25a,25b和25c构成的预烘干筒组25中。置于作为单一导带牵伸装置的烘干带26上的纸幅W从转移抽吸辊24绕过上述烘干筒,从而使纸幅W实现直接与烘干筒25的蒸汽加热表面相接触。在预烘干组25中,将第一烘干筒25a放置在略高于后面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烘干筒25b和25c的高度上,其高度差值由图1中的H表示。当烘干筒25的直径D=1500毫米时,上述高度差值H例如可以取H=500毫米。
在预烘干组25中的各烘干筒之间的下部空隙内设置有导辊27,各导辊均设有抽吸区27a,在纸幅W保持在扇形段α(α>180°)上的外圆弧一侧的同时,烘干导带26运行经过该抽吸区。在抽吸区27a上,设有用于从外部加热纸幅W的蒸汽箱29。在烘干筒25a,25b,25c的下表面上各设有刮刀,该刮刀可清理烘干筒的表面,并在必要时将清理下来的废纸移到设置在烘干筒下面的碎浆机中或移到废纸传送带(未示出)上。
预烘干组25的最后一个烘干筒25c跟随有一导辊27,该导辊配置有一抽吸区27a,在该区域内纸幅W和烘干导带26都转为向上方运行。此后,纸幅W就转移到分立挤压机的下毡带33上,该毡带33是绕过转移抽吸辊28到达烘干导带26的向上导引运行的最近点的。纸幅W是在由转移抽吸辊28的抽吸区28a产生的负压区域内转移到下毡带33上的。转移抽吸辊28的设置位置非常接近分立压机的带平滑表面30′的上辊30,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微小间隙。
分立压机的压轧点,即压轧区的第四压轧点N4形成于上述上辊30与带有空心表面31′的下辊31之间。在压轧点N4之后,纸幅W跟随着上辊30的光滑表面30′移动,然后脱离光滑表面30′到达纸幅导辊35上,从而转移到烘干部分本身的烘干导带36上,上述烘干导带36的导辊37设置在纸幅导辊35的上方。纸幅W在抽吸箱38的负压区域内吸附在烘干导带36将纸幅W进一步携带到专门在该烘干区段内设置的第一单一导带牵伸组上,图1中只表示出该烘干区的头两个烘干筒39。
在本发明中,烘干筒25a,25b,25c形成一个预烘干筒组25,而且对于它们来说,它们可使纸幅从该紧凑的压轧区顺利地转到分立压机。在预烘干组25中,对经过紧凑的压轧区压轧之后仍吸附在纸幅W中的水分进行加热;存留于纸幅中的水的稠度及其弹性性能的变化可使分立的压轧点N4处的脱水过程得以加强。实际上,该预烘干组并不对纸幅进行烘干,只是对纸幅进行加热,以便使压机通过压轧过程更为有效地除去纸幅中的水份。
图1示出了紧凑压轧区的机架结构的机架部分42和上机架43,水平机架44连接在上机架43上,在上述水平机架44的下面设置有预烘干组25。该预烘干组25配置有属于其自身且用于回收热和用于空气调节的外罩40。紧随分立压机后的烘干区本身配置有一个属于其自身的分立外罩41。图1示出该分立压机机架部分的垂直机架45a和45b以及将机架45a和45b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机架45c。
图2是该分立压机以及该压机的较佳机架部分的放大图。图2所示分立压机的机架部分是与紧凑压机的机架部分完全分离开的,因此振动不会由一个机架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图2所示的机架部分特别适用于现代化的造纸业,该机架部分中有一个在造纸车间的地基100上事先造好的水平基础部分46,该基础部分46支承着垂直机架45a和45b,垂直机架的各上端由水平机架45c互连在一起。如果采用了基础部分46,则造纸机车间的地基100就不需要采用任何专门的方法进行翻新或加强。图2所示的机架设计被称为所谓C型构架,而这种构架可以制成刚性较强的构架。分立压机中的下辊31以轴颈支承方式支承在机架部分47上。机架部分47与基础部分46在造纸机的维修一侧和工作一侧都是通过悬臂梁48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在机架部分46和47之间设有开式垫片49,下毡带33可以经过该垫片进行更换。在图1中,紧凑的压机的机架部分配置有对应的开式垫片50。
如图2中所示,在分立压机内上辊30的圆周上部的后侧设有一个刮刀32,该刮刀可使上辊30的平滑表面30′保持清洁并可将废纸清除掉,为此目的,将一废纸传送带60与刮刀32相连,该传送带沿横向移走废纸并将它传送到造纸机的一侧,然后从那里再送入碎浆机中。
如图2中所示,转移抽吸辊28的抽吸扇形段28a基本上在纸幅W的整个转弯扇形段伸展。在抽吸扇形段28a的后面,下毡带33和支承在它上面的纸幅W都转到扇形段C上并与上辊30的光滑表面30′相接触,从而使纸幅W在运行到第四压轧点N4之前能平稳地运行一会。该第四压轧点N4的辊隙段稍微有点“倾斜”,从而使该点的法平面T-T相对于垂直平面形成一微小角度b。借助此倾斜度,可使纸幅W更加顺利地牵入压轧点N4。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各种具体细节作出各种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细节的改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介于造纸机中压轧区与一多筒烘干区的起始部分之间的组合体,所述压轧区包括一个紧凑的压轧辊装置,该装置的辊子(16,18,20,21)相互间形成数个压轧点(N1,N2,N3),而且所述压轧区还包括一个分立压机,该压机的压轧辊子(30,31)形成一个压轧点(N4),而且该组合体中的烘干区包括一个由不同的烘干筒组(25,39)构成的多筒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紧凑的压轧辊装置与分立压机之间设有一组预烘干筒(25),该预烘干筒组配置有纸幅(W)的单一导带牵伸装置,从而使预烘干筒组(25)内的上烘干筒(25a,25b,25c)保持在可实现单一导带牵伸的烘干导带(26)的环路的外侧,其特征还在于将位于实际上作为一封闭的牵伸装置的上述烘干导带(26)上的纸幅(W)从紧凑的压轧区,最好是从其中心辊(20),转移到分立压机的压轧毡带(33)上,上述毡带是作为分立压机内的下毡带配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烘干筒组(25)的烘干导带(26)是绕过第一转移抽吸辊(24)的抽吸区(24a)的支承器运行的,该第一转移抽吸辊是设置在紧凑的压轧辊装置的中心辊(20)的邻近处,在该辊子(24)的抽吸区(24a)处纸幅(W)从上述中心辊(20)转移到预烘干筒组(25)的第一烘干筒(25a)上,最好是转移到上述烘干筒(25a)的圆周面的上部分上,而且在预烘干筒组(25)的最后烘干筒(25c)的后面,在烘干导带(26)的向上导向运行路程邻近部位配置一个第二转移抽吸辊(28),在该辊(28)的抽吸区(28a)上将纸幅(W)与烘干导带(26)分离开并转移到位于上述转移抽吸辊(28)邻近处的分立压机的带光滑表面(30′)的上辊(30)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烘干筒的预烘干筒组(25)包括数目为二(2)至五(5);最好是三(3)的蒸汽加热烘干筒(25a,25b,25c),该烘干筒基本上是一个跟着一个地排列在一水平线上,而且在上述各烘干筒之间的下部空隙处配置有转向辊(27)或转向筒,这些转向辊最好配置有抽吸区(27a),借助该抽吸区,上述转向辊(27)或转向筒可将单一导带牵伸的烘干导带(26)和置于其外表面上的纸幅(W)转过最好是大于180°的角度(α)。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凑的压轧区和分立压机有相互分离的机架部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烘干筒组(25)和跟在分立压机后面专门设置的并配置有第一组单一导带牵伸装置(36)的多筒烘干器都设有相互分离的各自的外罩(40,41)。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作为该紧凑的压轧区的密集的压轧区配置有三个压轧点(N1,N2,N3),在该压轧区,纸幅(W)从作为一个短的开式牵伸装置的中心辊(20)的后侧扇形段处脱开,或者在这同时利用一个对应的转移压轧点转移到一个抽吸转移辊(24)的抽吸区(24a)上,预烘干筒组(25)的烘干导带(26)绕过该辊(24)。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预烘干筒组中的第一烘干筒(25a)的邻近处的转移抽吸辊(24)设置在上述烘干筒(25a)的圆周表面的上部分的前侧上,而烘干筒(25a)设置在比预烘干筒组(25)中后面的烘干筒(25b,25c)高一些的水平高度上(其高度差为H)。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尤其是打算用于造纸机的现代化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与紧凑的压轧区的机架部分相分离的分立压机的机架部分是由C型构架构成的,该构架是向下开口的,它包括垂直部分(45a,45b)和水平连接部分(45c),而且上述垂直部分(45a,45b)是以其下端支承在造纸机车间的地基(100)上制作的特制基础构架部分(46)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作为分立压机内的上辊的带光滑表面的辊子(30)配置有一刮刀(32)并在其连接处配置有一个横向废纸传送带(60)。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预烘干筒组(25)中,将仍保留在紧凑的压轧区段内的纸幅(W)内的水分进行加热并使纸幅的弹性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分立压机的压轧点(N4)处的脱水过程得到加强。
全文摘要
一种介于造纸机的压轧区与多筒烘干区起始部分之间的组合体。压轧区包括一紧凑压轧辊装置,其辊子相互形成有压轧点,还包括一分立压机,其压轧辊形成一压轧点。烘干区包括一由不同烘干筒组构成的多筒烘干器。紧凑压轧辊装置与分立压机之间设置有一预烘干筒组,它配置有纸幅的单一导带牵伸装置,从而使预烘干筒组内的上烘干筒保持在实现单一导带牵伸的烘干导带环路的外侧。置于该烘干导带上的纸幅从紧凑压轧区的中心辊上转移到分立压机的下压轧毡带上。
文档编号D21F5/04GK1046951SQ90102609
公开日1990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2日
发明者塞普·塔维 申请人:维美德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