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3338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喷蒸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木头、竹子是用于造纸主要原料,不过在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对破碎的竹片或木屑进行蒸煮,现有蒸煮设备都是采用蒸煮锅,由于锅的结构特点,在蒸煮时,需要通过吊爪将碎竹片抓举到锅炉内,煮好后,再通过吊爪抓出,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蒸煮后的竹片、木屑比较松散,不容易抓取。此外,由于造纸所需的竹片、木屑量多,一次性蒸煮都需要以吨为单位,因此,对锅的体积及效率都有要求,然而现有的锅炉都无法满足要求,即使制造出大型的锅炉,其也必定存在着蒸煮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进料和出料麻烦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蒸系统,能实现竹子或木屑的快速蒸煮,做到铲车可双向直接进入装置内操作,改变了传统锅的概念,克服现有蒸煮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进料和出料麻烦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喷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形如两条具有一交点且相互对称的弧线的锅底,该锅底由左右对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进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所述顶棚与斜坡左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喷蒸腔;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口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000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经排水管路连通到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引至所述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上的若干个喷头喷出。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为可升降顶棚。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喷蒸孔。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墙面均埋设有向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0011 ]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斜坡具有一弧度。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喷蒸腔的进口,不蒸煮时收起。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蒸腔的两个进口均设有一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侧开门、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0014]本实用新型以地面的斜坡为锅底,利用铲车双向进出料,大大提高了碎竹片或木屑的蒸煮进料、出料的效率,而且蒸煮效果好,对于整条竹子或木头也能进行蒸煮,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蒸煮装置联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蒸系统,包括截面形如两条具有一交点且相互对称的弧线的锅底,该锅底由左右对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19进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1,这里所谓的铲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尺寸,也可以是一传送推车或者小型翻斗车等,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2,所述斜坡2上方具有一顶棚6,所述顶棚6与斜坡左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喷蒸腔;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7 ;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8,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口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较佳的,该排水口可依次设置过滤网9和排水阀,用于对排水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以斜坡为锅底,可通过上述的铲车可两边同时将碎竹片转运到喷蒸腔内,进、出料效率高,且通过蒸笼式的蒸煮,可提高碎竹片、木屑蒸煮效率,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能做到铲车开进锅内作业,彻底颠覆了传统蒸煮锅的造型。
[0021]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避免蒸煮产生大量的黑液,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 8经排水管路10连通到一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13,所述第一抽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的水抽引至所述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6上的若干个喷头14喷出。碎竹片的蒸煮会产生大量的黑液,黑液越多,后期黑液的处理成本越高,因此,通过上述的黑液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黑液,且由于碎竹片在蒸煮过程需要加入碱液,可在蓄水池中添加药剂;为了提高喷蒸腔排水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11。
[0022]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请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斜坡四周开设有一导液槽17,所述导液槽17上盖有一盖板21 ;避免蒸煮的碎竹片堵塞住该导液槽;本实施例为避免黑液外流而污染环境,充分利用了斜坡的地势特点,在斜坡的周边开设导液槽17,由于坡口地势高、坡底地势低,即使在蒸煮过程有黑液外泄,也会顺着导液槽流到坡底的排水口。请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仅覆盖喷蒸腔内的导液槽,且盖板的末端开设有过滤孔22。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斜坡可以是弧形斜坡,即该斜坡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不仅可以增大碎竹片在斜坡内的接触面积,而且碎竹片不会因为斜坡的坡度而堆积在坡底,造成蒸煮不均匀,提高蒸煮效率。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蒸煮的效率,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该间距a可以为20~50CM,较佳的可以是20CM、30 CM,35 CM、40 CM,45 CM、50CM,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还要说明的是,该种等间距布设只是一实施例,其也可以不等间距布设。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b开设有喷蒸孔25。该距离b可以为20-40CM,较佳的可以是20CM、25CM、30CM、35CM、40CM,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还要说明的是,该种等距离布设只是一实施例,其也可以不等距离布设。请参见图4,由于斜坡表面埋设有喷蒸管路,因此,埋设位置会出现少量积水,因此,本实施例在斜坡表面与所述喷蒸管路垂直的方向开设至少两个引水槽23,这样,黑液就会顺着该引水槽流到坡底,避免喷蒸管路周边积水。
[0024]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棚6为可升降顶棚,具体的,该顶棚一端铰接于悬空支柱3上,另一端相对于斜坡可上下升降,请参见图2,图2中,该顶棚6的棚体下方设置有喷水管路,所述喷水管路20上设置有若干喷头14 ;较佳的,为了避免该喷水管路堵塞,所述喷水管路的末端还设置一排水阀24 ;本实施例中,该顶棚是通过设置在喷蒸腔的左、右墙体5、4上的升降机构15实现升降,该升降机构可以是升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