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97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从而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头、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在上述热喷墨记录头中,由于喷墨时产生热,墨水的温度超过加热元件设置的温度。因此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墨水的温度进一步增加将改变墨水的粘性并因此改变打印特性。因为存在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对喷墨记录头进行结构设计来保证热的消散,诸如将圆盘形的并具有高导热性的散热片连接到形成喷嘴的记录头工作缝隙的下表面。
下面结合

图17A到17D简要说明这种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可弯曲印刷接线板202连接在散热片200上(见图17A)。接着,将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用来喷墨的喷嘴的记录头工作缝隙204连接在散热片200上(见图17B)。接下来,在记录头工作缝隙204的纵向(也就是喷嘴排列的方向)末端形成的连接端子205通过引线结合连接到可弯曲印刷接线板202上(见图17C)。记录头工作缝隙204和散热片200插入在形成给记录头工作缝隙204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结构206的两部分之间。记录头工作缝隙204和散热片200通过插入在散热片200的孔208中的螺钉210和墨水供应结构206固定在一起(见图17D)。
具有散热片的喷墨记录头211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然而,除了在打印性能和制造效率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还有如下一些目标。
当试图使喷墨记录设备(或记录头)更紧凑时,并非喷墨必需部件的散热片和可弯曲印刷接线板需要被拆除或使其更紧凑。
然而,如上所述,散热片用来控制墨水的温度(也就是喷墨性能)。因此,在散热片的位置上,需要简单的而且能用来控制墨水温度(也就是抑制墨水温度进一步增加)的结构。
此外,为了保证墨水密封能力,图18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的散热片200通过螺钉210固定到墨水供应结构206。螺钉210插入到散热片200的两边的孔208中,孔208连接了用来喷射墨滴的记录头工作缝隙204。因此,在进纸方向分别放置在墨水供应结构206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两个传递滚筒212和214,被安排在距离记录头工作缝隙204(也就是打印区域)对应于螺钉210直径的一个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但由于例如通过传递滚筒212的纸的后端扭曲,打印性能可能降低。这个问题在需要更高的图像质量时将变得非常突出。
此外,当试图使记录头工作缝隙204紧凑时,相对于记录头工作缝隙204来说,螺钉210的头部的标准化尺寸显得很大。因此,螺钉210的头部位于进一步朝进纸的位置A伸出的位置,而不是记录头工作缝隙204的喷嘴端面(图19A和19B)。在这种结构中,记录头工作缝隙204的喷嘴和进纸位置A之间的距离太大,因此可能导致不充分打印,诸如没有墨滴喷在纸上。此外,这种结构还有一个问题,因为螺钉210突出,用来清除粘附在记录头工作缝隙204的喷嘴端面上的凝固墨水、灰尘等等的滑动部件不能沿着记录头工作缝隙204滑动。
热固性树脂胶用来将形成喷墨记录头的部件相互连接在一起,例如散热片和记录头工作缝隙。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凝固并在凝固后进行冷却需要时间,从而降低了制造效率。因此,需要从喷墨记录头的制造过程中取消凝固(粘附)步骤。
和本发明的目标一致,本发明提供的喷墨记录头包括用来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以及各自和多个公用液体室中的一个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其中各个公用液体室向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且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这样就和相应墨水供应室连通。
和本发明的另一目标一致,本发明提供了完全没有散热片的不散热记录头,这种记录头包括由分层基片形成的记录头工作缝隙;具有用来容纳记录头工作缝隙的开口的墨水支管;当记录头工作缝隙容纳在墨水支管时插入在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之间的弹性密封元件。
和本发明的又一个另一目标一致,本发明提供了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包括用来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以及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的记录头工作缝隙;提供包括各自和一个公用液体室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的墨水支管;以如下方式组装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各个公用液体室朝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且朝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从而和对应墨水供应室连通。
和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标一致,本发明提供了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a)喷墨记录头,包括用来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各自和一个公用液体室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其中各个公用液体室朝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且朝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从而和对应墨水供应室连通;(b)固定在喷墨记录头上的墨盒;以及(c)用来在和进纸方向完全垂直的扫描方向移动喷墨记录头和墨盒的驱动单元。
和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标一致,本发明提供了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a)完全没有散热片的不散热记录头,这种记录头包括由分层基片形成的记录头工作缝隙;具有用来容纳记录头工作缝隙的开口的墨水支管;当记录头工作缝隙容纳在墨水支管时插入在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之间的弹性密封元件;(b)固定在喷墨记录头上的墨盒;以及(c)用来在和进纸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移动喷墨记录头和墨盒的驱动单元。
图10A和图10B是图8中从剖面线C-C剖切的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剖面图。图10A显示了组装前的喷墨记录头,图10B显示了组装后的喷墨记录头;图11是示意显示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墨盒的剖面图;图12是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透视图;图13是显示喷墨记录设备的两个传递滚筒和记录头工作缝隙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14是显示墨盒的另一种例子的示意剖面图;图15是显示墨盒的又一种例子的示意剖面图;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下部的平面图,图16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剖面图;图17A、17B、17C和17D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制造过程的视图;图18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实施例的两个传递滚筒和记录头工作缝隙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和图19A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实施例的螺钉和记录头工作缝隙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19B是显示记录头工作缝隙被压紧时引起的缺点的视图。
优选实施例说明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喷墨记录设备和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
首先,参考图1A到10B说明喷墨记录头。
如图2A和2B所示,形成喷墨记录头10的记录头工作缝隙12是通过具有在其内形成的墨水通道的层压通道基片16和具有用来喷墨的加热元件20(见图3)的加热元件基片14形成的。
用来保护线束不被沾上墨水的保护层18在加热元件基片14的表面上形成。放在保护层18的一部分的是用来加热墨水从而喷射出墨滴的加热元件20。
单独通道24在通道基片16的表面上形成,通道基片16经过保护层18被层压在加热元件基片14上。单独通道24分别给朝层压结构的端面开口的多个喷嘴22供应墨水。由梁16B到16E彼此分隔的三个公用液体室26A到26C在单独通道24的后侧形成,并朝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开口。
当记录头工作缝隙12被固定在墨水支管30(下面介绍)时,公用液体室26A到26C连通墨水支管30的对应墨水供应室。
在通道基片16的一端和喷嘴22的后侧在其纵向形成槽口16F。在加热元件基片14上形成的连接端子28暴露在槽口16F,并连接到将在后面介绍的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
接着将介绍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喷墨记录头10以及它的制造方法。
如图4所示,给记录头工作缝隙12供应墨水的墨水支管30(墨水供应结构)通过由树脂制成的上部30A和下部30B形成。通过连接墨水支管30和记录头工作缝隙12,从而形成喷墨记录头10。
如图4和5A所示,当在平面图上观察时下部30B为矩形。壁32、34、36和38(下文中称为“壁32到38”)沿其横向从下部30B的一端延伸到下部30B的中间点,并在下部30B的纵向中具有预先确定的间隔。沿下部30B的纵向延伸的壁40连接到壁32到38的各个壁的一端。用来供应墨水的开口42A、42B和42C在壁40中形成,过滤器49A、49B和49C分别装配在开口42A、42B和42C中(图4)。
分别组成墨水供应盒102、104和106的凹部44、46和48分别在壁32到38中的邻近壁之间形成,这将在下面介绍。即,在其末端和壁32到38相对的下部30的另一端的横向,形成了壁50、52、54和56(下文中称为“壁50到56”)和壁58。壁50到56比壁32到38短。壁58在下部30B的纵向延伸,这样能连接到壁50到56的各个壁的一端。壁50到56的各个壁在下部30B横向的长度和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宽度W一样(图2A)。
在下部30B的末端的纵向和壁32到38的上表面上形成了锥形的用于接合的凹槽60。当上部30A和下部30B连接在一起时,上部30A(图6)的用于接合的突起98被插入到下部30B的用于接合的凹槽60。然后,通过超声熔合将用于接合的凹槽60和用于接合的突起98连接在一起。
在壁32到38、40、50到56和58的上面和侧面形成橡胶密封部件62,以环绕凹部44到48。如图7A所示,橡胶密封部件62在槽64内部形成,槽64在下部30B的表面上形成。橡胶密封部件62为矩形,其宽度小于在与槽64的横截面大概一样的矩形上叠加的槽64的宽度,这样小矩形部分从槽64伸出。橡胶密封部件62和由树脂制成的下部30B以两种不同的颜色整体形成在一起。
在壁56的一部分形成凸部112(图4)。在组装时凸部112插入到下部30A的凹部110,这样形成了用于插入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的孔。
如图6所示,在上部30A形成凹槽74、76、78和80(下文中称为“凹槽74到80”)。壁70和72在上部30A的纵向末端上在上部30A的横向延伸。凹槽74到80在壁70和72之间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形成,并分别毗邻下部30B的壁32到38。
形成了壁82、84、86和88(下文中称为“壁82到88”),这样在上部30A的横向能分别连接到凹槽74到80的末端。壁82到88还在横向连接到位于上部30A的一端的壁90,并在纵向上延伸。在凹槽74到80和壁82到88之间的地方形成凹部92、94和96(下文中称为“凹部92到96”)。
壁82到88和90的高度比壁70和72的高度低H,即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高度(厚度)。当上部30A和下部30B连接在一起时,壁90的上表面和壁70和72的侧面形成了用于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开口97(图9)。
在壁70和72以及凹槽74到80的底面,形成了用于接合的突起98,它插入到下部30B的用于接合的凹槽60。
对于橡胶密封部件62的形成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在壁90的上表面、壁70和72的侧面以及形成开口97的壁82到88的上表面形成了橡胶密封部件100。
在壁72的一部分形成了用来插入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的凹部110。
使用按照如上方式形成的上部30A和下部30B,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喷墨记录头10。
首先,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的一个电极放在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连接端子28上,并在那里通过超声连接进行连接(见图5A)。接着,将记录头工作缝隙12在上部30B的壁50到56上滑动,这样公用液体室一侧的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后表面12B毗邻壁32到38(见图4、5A和5B)。由于壁50到56的各个壁在下部30B的横向的长度等于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宽度W,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喷嘴端面12A和墨水支管30的端面平齐。
接着,将上部30A组装在下部30B上。即,按照上部30A的壁70和72放在下部30B的壁32和38的外侧来组装。在壁70和72的上表面以及凹槽74到8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用于接合的突起98被插入到用于接合的凹槽60,凹槽60是在下部30B的壁32到38的上表面和端部形成的。
结果,下部30 B的壁32到38插入到上部30A的凹槽74到78并与之毗邻。上部30A的壁82到88分别毗邻放置在下部30B上的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梁16B到16E,并和壁32到38的侧面接合。
因此,当从上面看时,下部30B的壁32到38和上部30A的相应壁82到88成一条直线(见图10A和10B)。这样,下部30B的凹部44到48和上部30A的凹部92到96形成了三个墨水供应室102、104和106(下文中称为“墨水供应室102到106”)(见图1A和图1B)。
如图8所示,喷嘴端面12A通过上部30A和下部30B形成的开口97暴露在外面。
此外,在喷墨记录头10的侧面(也就是壁70),由于凸部112部分固定在凹部110上而形成了孔。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通过孔向外延伸。
通过超声熔合连接用于接合的突起98和用于接合的凹槽60,从而将上部30A和下部30B连接在一起。
如图10B所示,从上看时,墨水供应室102到106、下部30B的壁34和36、上部30A的相应壁84和86以及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梁16C和16D的边线成一直线,从而形成了相邻的墨水供应室102到106。
边线由上部30A的橡胶密封部件100和下部30B的橡胶密封部件62安全地密封。因此,在邻近的墨水供应室中不会使墨水混合在一起。
如图5B所示,由于记录头工作缝隙12只在一端的纵向有连接端子28,连接到连接端子28的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可以立即从墨水支管30上取下,并且记录头工作缝隙12可以压紧。
如图9所示,在记录头工作缝隙12暴露在外侧的开口97,环绕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区域由上部30A的橡胶密封部件100和下部30B的橡胶密封部件62完全密封。因此,墨水不会从墨水供应室102到106泄漏出去。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橡胶密封部件62和100以分别包含在上部30A和下部30B的表面形成的槽64中(也就是没有伸出来)的状体密封,记录头工作缝隙12直接毗邻上部30A和下部30B的表面。因此,这样能消除由于橡胶密封部件62和100的变形而改变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方向,从而导致喷墨方向移动的现象。即,记录头工作缝隙12能非常精确地安装和固定。
此外,如图1B和10B所示,记录头工作缝隙12仅由墨水支管30的开口97和壁50到56支持。公用液体室26A到26C分别和相应墨水供应室102到106很好地连通。在这种结构下,包含在墨水供应室102到106中的墨水不仅可以接触通道基片16,而且可以接触加热元件基片14的底面(见图1B)。结果,能抑制伴随喷墨出现的记录头工作缝隙12(墨水)的温度增加,并且可以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因此,对于由记录头工作缝隙12和墨水支管30形成的喷墨记录头10来说,不需要散热片,这样可以减小喷墨记录头10的尺寸和部件的数量。
由于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温度能由墨水控制,这样就能将墨水的温度控制在预先确定的温度范围(25℃到75℃)内。因此,能降低喷射前墨水的粘性,并喷射具有较高粘性和在粘附在纸上后不会流动的墨水。从而能提高打印质量。
在喷墨记录头10的制造方法中,可以省略除了采用超声熔合连接上部30A和下部30B之外的连接步骤。因此,能极大地减少连接步骤中所需的粘合剂应用时间和凝固时间,并提高制造效率。可以使用通过振动的热熔化、通过电磁感应熔化的热熔化以及固定系统等等作为上部30A和下部30B的其他连接方法。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头10中,连接端子28在和喷嘴成一直线的方向在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一端提供,电信号直接通过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输出到外侧。由于不需要在墨水供应室102、104和106中提供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就不会产生和可弯曲印刷接线板的墨水的阻尼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和在可弯曲印刷接线板的两端都提供连接端子的记录头相比,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可以制造得更紧凑,从而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弯曲印刷接线板66的一端提供了连接端子28。然而,也可以在两端都提供连接端子28。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用印刷接线板66不放置在墨水供应室102、104和106中的方式,在印刷接线板66的端部提供连接端子28。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到15简要说明具有上述记录头10的墨盒130以及具有固定在其上的墨盒130的喷墨记录设备150。
如图11所示,墨盒130有第一墨水室132和第二墨水室134。在第一墨水室132中容纳墨水,这样它具有自由表面。第二墨水室134给第一墨水室132提供墨水,同时控制第一墨水室132的负压。第二墨水室134中的空气通过连接孔136释放,第二墨水室134具有灌满墨水的多孔部件138。更进一步,第二墨水室134通过连接孔140连接到第一墨水室132。
墨水支管30(也就是喷墨记录头10)在第一墨水室132下面整体形成,第一墨水室132通过过滤器49A到49C连接到墨水支管30的墨水供应室102到106。这种结构可以使例如黑色的单色墨水从第一墨水室132通过过滤器49A到49C供应到单独的墨水供应室102到106。
第一墨水室132有一个棱镜142。喷墨记录设备150使用棱镜142来光学监测第一墨水室132中剩余的墨水量。
图12显示了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130固定在沿着导轴152移动的支架154上的喷墨记录设备150。
在设备150中,纸156以和支架154(也就是记录头10)沿着导轴152移动进行扫描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纸。如图12和13所示,为了防止由记录头10打印的纸156扭曲,两个传递滚筒158和160分别沿着进纸方向放置在喷墨记录头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130固定在喷墨记录头150上,因而不再需要散热片。因此,能使记录头更紧凑。和现有的螺钉放置在记录头工作缝隙的两端的例子(见图18)相比,两个传递滚筒158和160能更靠近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喷嘴放置的地方(也就是打印区域)(图13)。因此,纸156能精确地传递到打印位置(也就是面向记录头工作缝隙的位置),并能提高打印性能。
墨盒130可以具有例如图14所示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具有用来存储墨水的子墨水室168的子墨水罐170通过连接端口164和166连接到第一墨水室132。
此外,如图15所示,可以使用具有可移动部件184、管188和墨水管190以及管192的结构。分别插入到连接端口164和166的两个导管180和182固定在可移动部件184上,可移动部件可以朝连接端口164和166的方向以及相反方向自由移动。管188连接到导管180,并且可以通过泵186释放空气。墨水管190提供在喷墨记录设备150内,并用来储存墨水。管192将墨水罐190连接到导管182。
在这种结构中,当通过棱镜142由喷墨记录设备150监测到墨盒130中剩余的墨水量时,可移动部件184朝墨盒130移动,这样导管180和182分别插入到端口164和166中。通过驱动泵186,第一墨水室132中的空气通过管188释放到外部,同时墨水通过管192从墨水罐190供应到第一墨水室132。
在这种结构中,可以一直使用墨盒130(也就是喷墨记录头10),直到头部不能再使用。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6A和16B简要介绍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水供应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端口和部件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将标记同样的参考数字,关于第二实施例的介绍中和前面介绍重复的将适当省略。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支管结构的特点在于下部30B有一个平台190,这样能支持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加热元件基片14的预先确定的区域。
在这种结构中,能得到和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此外,墨水不能到达记录头工作缝隙12的底面侧(加热元件基片14)。因此,当放置喷墨记录头10使喷嘴端面12A垂直向下(也就是喷射墨滴的方向垂直向下)时,墨水供应室102到106中的墨水可以安全地从公用液体室26A到26C流向单独通道24,并作为墨滴从喷嘴22喷射出来。即,墨水供应室102到106中的墨水不会聚集在记录头工作缝隙的底面侧。因此,墨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形成了用墨水冷却记录头工作缝隙的结构。因此,不需要散热片,从而使结构变得简单。更进一步,由于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连接步骤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权利要求
1.喷墨记录头,包括用于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各自和多个公用液体室中的一个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其中各个公用液体室朝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朝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这样就和对应墨水供应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头,进一步包括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将记录头工作缝隙固定在其上的墨水支管,其中记录头工作缝隙包括喷嘴、单独通道和公用液体室,墨水支管包括墨水供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头,其中记录头工作缝隙包括具有用来喷墨的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基片;和层压在加热元件基片上并限定了单独通道和喷嘴的通道形成基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头,其中记录头工作缝隙挤压到墨水支管的开口内,并通过弹性密封部件固定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头,其中墨水支管具有毗邻记录头工作缝隙的表面,并在那里形成具有凹部的毗邻面,和弹性密封部件以其部分从凹部突出的形式容纳在凹部中,弹性密封部件被挤压入凹部,这样在将记录头工作缝隙挤压进入墨水支管的开口并在记录头工作缝隙内固定时执行密封功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头,其中墨水支管和弹性密封元件通过双色注塑加工进行制造。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头,进一步包括用于电连接到外部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在记录头工作缝隙的至少一端和通道相交。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头,其中墨水支管由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形成,在插入到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之间时,记录头工作缝隙被挤压进入墨水支管的开口并固定在其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头,其中弹性密封元件插入在相互毗邻的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之间,以及记录头工作缝隙的相互毗邻的端口和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中的一个半体之间。
10.完全没有散热片的不散热记录头,该记录头包括由层压基片形成的记录头工作缝隙;具有用来容纳记录头工作缝隙的开口的墨水支管;和当记录头工作缝隙容纳在墨水支管中时插入到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之间的弹性密封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头,其中墨水支管由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形成,记录头工作缝隙在插入到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之间时被挤压入墨水支管的开口内并固定在其内。
12.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记录头工作缝隙,它包括用于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提供墨水支管,它包括各自和多个公用液体室中的一个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和以如下方式组装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各个公用液体室朝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朝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这样和对应墨水供应室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记录头工作缝隙通过层压具有用来喷墨的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基片和限定了单独通道和喷嘴的通道形成基片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记录头工作缝隙被挤压到墨水支管的开口内,并通过弹性密封部件固定在其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墨水支管具有毗邻记录头工作缝隙的表面,毗邻表面具有在其内形成的凹部,和弹性密封元件以如下方式容纳在凹部内,它的一部分从凹部伸出,在将记录头工作缝隙压入墨水支管的开口并在其内固定记录头工作缝隙时,弹性密封元件被挤压到凹部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记录头工作缝隙的至少一端按照和单独通道相交的方向提供了用来和外部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墨水支管由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形成,记录头工作缝隙在插入到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之间时被挤压入墨水支管的开口内并固定在其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弹性密封元件插入在相互毗邻的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之间,以及记录头工作缝隙的相互毗邻的端口和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中的一个半体之间。
19.喷墨记录设备,包括(a)喷墨记录头,包括用于喷墨的多个喷嘴;各自对应于多个喷嘴中的一个的多个单独通道;各自和多个单独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多个公用液体室;各自和多个公用液体室中的一个连通的多个墨水供应室;其中各个公用液体室朝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开口,并朝和单独通道延伸的方向完全垂直的方向开口,这样和对应墨水供应室连通;(b)固定在喷墨记录头上的墨盒;和(c)用来以和进纸方向完全垂直的扫描方向移动喷墨记录头和墨盒的驱动单元。
20.喷墨记录设备,包括(a)完全没有散热片的不散热记录头,包括由层压基片形成的记录头工作缝隙;具有用来容纳记录头工作缝隙的开口的墨水支管;和当记录头工作缝隙容纳在墨水支管中时插入到记录头工作缝隙和墨水支管之间的弹性密封元件;(b)固定在喷墨记录头上的墨盒;和(c)用来以和进纸方向完全垂直的扫描方向移动喷墨记录头和墨盒的驱动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了打印特性和制造效率的喷墨记录头、喷墨记录头的制造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其内形成了用于喷射墨滴的喷嘴的记录头工作缝隙通过橡胶密封部件固定在墨水支管的内部,记录头工作缝隙朝墨水供应室的内部暴露。因此,记录头工作缝隙由墨水进行有效的冷却,墨水的温度可以控制在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因此,不再需要散热片,这样记录头能更容易制造并更紧凑。由于记录头工作缝隙通过密封部件固定在支管开口内,因而不需要粘附和凝固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文档编号B41J2/05GK1371805SQ011349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1日
发明者村上裕纪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