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6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特别是一种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
又,由于其多余的墨液系以自然回流的方式进入集墨槽A5中,其多余的墨液在流至轴端处,仍会因为黏性作用而不会立即滴落,以至于在运转时仍会有墨液飞溅的情形发生,且其集墨槽A5更存在有不易清洁的缺点;故,如图2所示,即有印刷机将其供墨系统结构中的集墨槽改成挡墨件A7的形态,如图所示,其挡墨件A7主要系用以拦阻墨液,以使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多余的油墨得以由挡墨件A7拦阻并由引墨管A7引流至回收处收集。
然而,其挡墨件A7系靠贴于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并靠位置处,而非与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面完全贴靠,而使得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亦将直接受到挡墨件A7的磨擦、刮除而形成磨损,其不但会造成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面不平整,甚至于会因为磨擦而使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与挡墨件A7之间形成导致墨液渗漏的间隙;尤其,挡墨件A7系同时靠贴在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间,而其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同因为材质的不同,而使得磨损程度亦有所部不同,以至于将无法由挡墨件A7朝向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轴端靠抵的方式,对磨耗所形成的间隙做适当的补偿,而将使墨液渗漏的情况更为严重。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可有效减低著墨轮及橡胶轮与挡墨件直接磨擦,以防止间隙的形成,可有效防止墨液渗漏的供墨系统结构;尤其,可由弹性元件分别将档板座的第一、第二衬板朝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贴靠,以防止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与第一、第二衬板间产生间隙,而更为有效的防止墨液的渗漏。
爱是,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即藉由在印刷机的挡墨件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间另衬设有一档板座,该档板座系不随著墨轮及橡胶轮转动,且具有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相符的外型,以使墨液得以由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经过档板座流至挡墨件并由墨管流至回收处收集,且该著墨轮及橡胶轮可由档板座的衬设而避免与挡墨件直接磨擦,进而防止间隙的形成,以有效防止墨液的渗漏,为其主要目的者。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的另一目的系将档板座设计呈由分别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经相符的第一、第二衬板所构成,其第一、第二衬板系分别由轴承设在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转轴处,呈相互并靠的状态,且在第一、第二衬板的相互并靠位置处衬设有软性材料,以由软性材料对第一、第二衬板因为制做或组装所产生的间隙进行补偿,以防止墨液由第一、第二衬板的并靠处渗漏者。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的又一目的系将软性材料同时与挡墨件相贴衬,并在第一、第二衬板的轴向侧系分别设有弹性元性,以由弹性元性分别将第一、第二衬板朝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贴靠,以防止著靠,以防止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与第一、第二衬板间产生间隙,为更有效的防止墨液的渗漏者。
图2系为另一习用供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系为本创作的供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系为本创作中档板座与挡墨件以及著墨轮与橡胶轮间的结构分解图。
图5系为本创作中档板座步伐挡墨件以及著墨轮与橡胶轮间的并靠压贴状态示意图。
图6系为本创作中另一实施例的档板座与挡墨件以及给墨轮与橡胶轮间的并靠压贴状态示意图。
附图
中A-印刷机 A7-挡墨件A1-机台 1-档板座A2-印刷轮11-第一衬板A3-著墨轮12-第二衬板A4-橡胶轮13-软性材料A5-集墨槽14-弹性元件A6-引墨管15-轴承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供墨系统结构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3及图4所示,同样系在印刷机A的机台上设有一可与著墨轮A3相压贴的橡胶轮A4盛墨槽,盛墨槽上多余的墨液流向至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两侧轴端,再配合设在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轴端处的挡墨件A7用以拦阻墨液,以及在挡墨件A7处连接有可将墨液引流至回收处的引墨管A6,以由引墨管A6将墨液引流回收。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即在挡墨件A7与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间另衬设有档板座1,其档板座1系由分别与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轮径相符的第一、第二衬板11、12所构成,其第一、第二衬板11、12则系分别由轴承15衬设在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转轴处,而呈相互并靠的状态且不随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转动,并具有与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轮面经过档板座1流至挡墨件A7并由引墨管A6流至回收处收集,且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可经由档板座1流至挡墨件A7并由引墨管A6流至回收处收集,且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可经由档板座1的衬设而避免与挡墨件A7直接磨擦,以有效防止著墨轮A4的端面磨损,进而减少间隙的形成,以防止墨液的渗漏。
再者,其可配合在档板座1的第一、第二衬板11、12相互并靠位置处衬设有一软性材料13,以由软性材料13对第一、第二衬板11、12因为制做或组装所产生的间隙进行补偿,以避免墨液由第一、第二衬板11、12的并靠处渗漏,当然软性材料13可同时与挡墨件A7相贴衬,并如图6所示,另一配合在第一、第二衬板11、12的并靠处渗漏,当然其软性材料13可同时与挡墨件A7相贴衬,并如图6所示,另配合在第一、第二衬板11、12的两侧系分别设有弹性元件14,以由弹性元件14分别将第一、第二衬板11、12朝向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贴靠,以防止著墨轮A3及橡胶轮A4的轴端与第一、第二衬板11、12间产生间隙,而可更为有效的防止墨液的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藉由在印刷机的挡墨件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间另衬设有一档板座,该档板座系不随著墨轮及橡胶轮转动,且具有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相符的外型,以使墨液得以由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经过档板座流至挡墨件并由引墨管流到回收处收集,且该著墨轮及橡胶轮可由档板座的衬设而避免与挡墨件直接磨擦,以及由弹性元件分别将第一、第二衬板朝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贴靠,以防止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与第一、第二衬板间产生间隙,更为有效的防止墨液的渗漏,提供印刷机另一较佳可行的供墨系统结构,爱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供墨系统结构主要系在印刷机的机台上设有一定与著墨轮相压贴的橡胶轮形成盛墨轮,盛墨轮上多余的墨液流向至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再配合设在著墨轮及橡胶轮轴端处的挡墨件用以拦阻墨液,以及在挡墨件处连接有可将墨液引流至回收处的引墨管;其特征在于该挡墨件与著墨轮及橡胶的轴端间另衬设有档板座,该档板座系不随著墨轮及橡胶轮转动,且具有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相符的外型,以使墨液得以由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经过档板座流至挡墨件并由引墨管流至回收处收集,且该著墨轮及橡胶轮可由档板座的衬设而避免与挡墨件直接磨擦,以减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端面磨损,进而防止间隙的形成,可有效防止墨液的渗漏者。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档板座系由分别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经相符的第一、第二衬板所构成,且其第一、第二衬板系分别由轴承衬设在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转轴处,呈相互并靠的状态而不随著墨轮及橡胶轮转动者。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衬板的相互并靠位置处衬设有软性材料,以由设软性材料对第一、第二衬板因为制做或组装所产生的间隙进行补偿,以避免墨液由第一、第二衬板的并靠处渗漏者。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材料系同时与挡墨件相贴衬者。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衬板的两侧系分别设有弹性元件,以用弹性元件分别将第一、第二衬板朝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贴靠,以防止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轴端与第一、第二衬板间产生间隙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印刷机的供墨系统结构改良,其主要系在印刷机的挡件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转端间另衬设有挡板座,该档板座系不随着墨轮及橡胶轮转动,且具有与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相符的外型,以使墨液得以由著墨轮及橡胶轮的轮面经过档板座流至挡墨件并由引墨管流至回收处收集,且该著墨轮及橡胶轮可由档板座的衬设而避免与挡墨件直接磨擦,以减少著墨轮及橡胶轮的端面磨损,进而防止间隙的形成,可有效防止墨液的渗漏者。
文档编号B41F31/20GK2573225SQ0225440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3日
发明者陈枝旺 申请人: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