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04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往复移动打印头的结构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把在宽度方向上排列黑、红两个颜色的油墨带形成的油墨条带装填到油墨条带盒中,通过摆动该油墨条带盒,选择这些油墨带配置到与打印头相对的位置这样的打印机。而且,关于摆动油墨条带盒切换油墨条带的机构,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各种提案。
在日本特开昭56-6489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油墨条带的切换机构的现有技术。在该公报中公开的油墨条带切换机构由与打印头一体地往复移动并上下摆动的打印条带框架、沿所述打印条带框架的移动路径配设的条带切换板、在所述条带切换板的一端形成的红条带设定牙廓,以及与打印条带框架一体设置并与条带切换板滑动连接的框架抬升部件构成。即,将打印条带框架与打印头一体地向一个方向移动时,框架抬升部件与条带切换板的红条带设定牙廓滑动连接而被举升,打印条带框架摆动。
上述现有的油墨条带切换机构,与利用螺线管等摆动油墨条带盒的其他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构造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控制的优点。但是,所述油墨条带切换机构,被局限于在油墨条带盒与打印头一体往复移动的构造的打印机中使用。
但是,对于在框架上设置带盒支承部件、带盒支承部件不与打印头一体移动的构造(称为固定式)的打印机,安装在带盒支承部件上的油墨条带盒不往复移动,所以,无法使用上述特开昭56-64892号公报中公开的油墨条带切换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上述固定式的打印机为对象,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油墨条带的切换。
本发明的打印机,有选择地切换油墨条带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油墨带,将所选择的1个油墨带配置到与打印头相对的位置进行打印动作,具有框架;固定到框架上并正反旋转的打印头驱动电机;可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往复移动的打印头;打印头输送机构,所述打印头输送机构将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转换成打印头的往复移动;带盒支承部件,所述带盒支承部件安装了容纳有所述油墨条带的油墨条带盒,相对框架摆动地进行所述油墨带的切换;油墨切换凸轮,所述油墨切换凸轮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旋转,同时,摆动带盒支承部件,以便进行油墨带的切换。
上述构成的本发明,油墨切换凸轮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旋转,摆动带盒支承部件。这样,无须利用螺线管等,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油墨带的切换。
而且,本发明的打印机最好是,所述打印头,可以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从预先设定的打印头可移动区域的一端到另一端、或从另一端到一端进行移动;同时,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可以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在一转之内从预先设定的凸轮可移动区域的一端到另一端、或从另一端到一端进行移动。
通过把油墨切换凸轮的可移动区域(凸轮可移动区域)设定在一转之内,可以简单地对应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的打印头和油墨切换凸轮的动作,所以,使这些的控制变得容易。
在此,油墨切换凸轮可以构成为,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从初期位置摆动到所述油墨带的任意1个与所述打印头相对的设定位置。
而且,也可以具备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保持在设定位置,同时,使带盒支承部件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
所述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例如可以是,包括可在预先设定的保持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保持片、和将所述保持片向保持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保持片处于保持位置时,将带盒支承部件保持在设定位置,保持片处于解除位置时,可以将带盒支承部件恢复到初期位置的构造。
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分别把握由油墨切换凸轮使带盒支承部件向设定位置的摆动、和由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使带盒支承部件在设定位置的保持以及从设定位置向初期位置的恢复,实现控制的简化,而且,可以适当地并且确实地进行那些动作。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构成,即,所述打印头可移动区域和凸轮可移动区域,分别对应地,包括打印区域、夹着打印区域设置在一端侧的设定区域,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复位区域;所述打印头和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打印区域时,由打印头进行打印,打印头和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设定区域时,油墨切换凸轮将带盒支承部件从初期位置摆动到设定位置,打印头和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复位区域时,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使带盒支承部件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
这样,通过使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的打印头和油墨切换凸轮的动作对应,可以使他们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可以构成为通过打印头从所述打印区域出来移动到复位区域而与保持片抵接,对抗施力部件施加的力,使保持片向解除位置移动。
而且,本发明可以构成为,打印头输送机构具备形成有与打印头配合的丝杠槽的驱动传递轴,同时,至于丝杠槽,使相对驱动传递轴的旋转量规定打印头的输送量的导程角构成为设定区域内的比打印区域内的要小。
这样构成的话,油墨切换凸轮使带盒支承部件摆动动作时打印头的移动量变小,打印头的移动行程缩短,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构成的本发明,油墨切换凸轮可以构成为,通过减速机构传递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旋转。
这样,打印头驱动电机即使旋转多转也可以将油墨切换凸轮控制在一转以内动作。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具有传递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旋转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由所述蜗轮旋转驱动的条带卷绕轴。此时,最好构成为,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仅仅将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中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蜗轮或蜗杆。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打印部和油墨条带盒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打印机的打印部上设置的打印头、拖架及驱动传递轴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打印机上组装的油墨切换凸轮和带盒支撑板的侧面图。
图5A、图5B是表示图1所示打印机上组装的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申请人根据本发明实际制作的打印机的、未安装油墨条带盒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表示构成申请人根据本发明实际制作的打印机的框架内侧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申请人根据本发明实际制作的打印机的、安装了油墨条带盒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表示拆下图8所示蜗杆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蜗杆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蜗杆单元的分解平面图。
图12A、图12B是构成蜗杆单元的蜗杆支架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涉及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固定式的串行点阵式打印机(シリアル·ドツ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表示在打印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往复移动结构的打印机中,适用本发明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打印机,具有送纸部1、打印部2、油墨条带盒的安装部3。其中,送纸部1设置在构成骨架的框架4的背面侧。而且,油墨条带盒的安装部3设置在框架4的正面侧。而且,打印部2设置在他们的中间部。
送纸部1上设有一对送纸辊(未图示)。送纸辊的一方形成驱动辊,由固定在框架4上的送纸电机(未图示)驱动旋转。另一方的送纸辊是从动辊,与驱动辊的旋转连动旋转。纸卷(ロ一ル纸)或单张纸等的打印媒体被送纸辊夹着,并伴随该辊的旋转而被输送。图1所示的打印机构成为,从框架4的背面侧向正面方向(箭头a的方向)水平地输送打印媒体之后,由导向板5将打印媒体向上方(箭头b的方向)导向,向与打印头10相对的位置输送。
打印部2中,如图2所示,设置了打印头10、滑架11、驱动传递轴12、打印头驱动电机13。本实施例的打印头10采用点阵式打印头,其结构是,内藏的多根针以电磁铁的控制而突出,由那些突出来的针将后文将要述及的油墨带推压到打印媒体上。
滑架11和驱动传递轴12形成了打印头输送机构,该打印头输送机构将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正反旋转变换成打印头10的往复移动。即,打印头10搭载在该滑架11上。而且,如图3所示,驱动传递轴12的周面上形成了螺纹槽12a。打印头10通过设置在滑架11上的配合突起11a与螺纹槽12a配合。通过配合突起11a与螺纹槽12a的配合,将驱动传递轴12的旋转变换成打印头10的水平移动。驱动传递轴12如图2所示,由从打印头驱动电机13经传递齿轮列14传递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打印头驱动电机13适用正反旋转的步进电机。通过改变该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旋转方向,切换打印头10的移动方向。由此,使打印头10往复移动。
回到图1,在油墨条带盒的安装部3上配设着带盒支承板(带盒支承部件)20。带盒支撑板20支撑在两侧部形成有框架4的支轴4a上,以该支轴4a为中心自由摆动。油墨条带盒30为,盒本体31安装在该带盒支撑板20的上面,与带盒支撑板20一体摆动。
油墨条带盒30中,在盒本体31的内部高密度地收纳带状的油墨带32。从盒本体31的前面两侧部延伸出臂部31a、31b。油墨带32从一个臂部31a的前端引出未使用部分,通过另一臂部31b的前端再次卷入盒本体31的内部。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盒本体31的内部,在卷绕侧的臂部的基端附近位置,内藏着油墨带卷绕用的齿轮,进而在盒本体31的底部,形成了用来在该齿轮上连接后文将要述及的带卷绕轴46的配合孔。
在各臂部31a、31b的中间部,油墨带32为露出的状态。该露出部分与打印头10往复移动的轨道的前方接近地配置。打印媒体,通过上述送纸辊被输送到该油墨带32的前方接近位置。
在带状的油墨带32上,于宽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并排形成着多个油墨带32a、32b。例如并排地,在油墨带32的上侧形成黑色油墨带32a、在下侧形成红色油墨带32b。而且,通过摆动油墨条带盒30,将这些油墨带32a、32b中的任一配置在与打印头10相对的位置,从而可以有选则地实现黑色或红色的彩色打印。
本实施例中,把油墨带32a与打印头10相向的带盒支撑板20的位置当作后文将要述及的初期位置,把油墨带32b与打印头10相向的带盒支撑板20的位置当作后文将要述及的设定位置。
另外,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设置了用来摆动带盒支撑体20而进行油墨带32a、32b的切换的油墨切换凸轮40。
油墨切换凸轮40如图2所示那样,由突出于旋转盘41设置的销构成,一体地固定到蜗杆43的一端,形成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正反旋转连动地正反旋转的结构。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旋转驱动力,通过上述传递齿轮列14以及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44传递到油墨切换凸轮40。
减速机构44,是用来使油墨切换凸轮40的旋转量与驱动打印头10的驱动传递轴12的旋转量相比减少的机构。通过该减速机构44,在打印头10从预先设定了的可移动区域(打印头可移动区域)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或从另一端移动到一端的期间,调整油墨切换凸轮40在一转之内正反旋转。即,油墨切换凸轮40的可移动区域(凸轮可移动区域)被限定在一转之内。
蜗杆43上啮合着蜗轮45,进而在该蜗轮45上,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未图示)连接着带卷绕轴46。
蜗杆43随着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正反旋转而正反旋转,但是,带卷绕轴46与其中一个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带卷绕轴46与上述油墨条带盒30的配合孔配合,使该油墨条带盒30中内藏的油墨条带卷绕用齿轮旋转。这样,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形成通过打印头驱动电机13驱动滑架11、条带卷绕轴46以及油墨切换凸轮40的构造,由此减少驱动电机的需要个数而实现了小型化和产品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带盒支撑板20上形成了向下方切出形成作为油墨切换凸轮40的凸轮从动件的摆动片21,通过油墨切换凸轮40推压该摆动片21而使带盒支撑板20摆动的结构。
图4是表示油墨切换凸轮和带盒支撑板的侧面图。
图4中实线所示位置,是使油墨带32a与打印头10相向的带盒支撑板20的初期位置,虚线所示位置,是使油墨带32b与打印头10相向的带盒支撑板20的设定位置。
另外,油墨切换凸轮40的可移动区域(凸轮可移动区域)区分为打印区域α、夹着该打印区域α设置在一端侧的设定区域β、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复位区域γ。
进而,如图3所示,打印头10的可移动区域(打印头可移动区域)也与上述凸轮可移动区域对应地,区分为打印区域A、夹着该打印区域A设置在一端侧的设定区域B,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复位区域C。
而且,图3中,滑架11上设置的配合突起11a,以沿着驱动传递轴12的螺纹槽12a移动的区域,规定上述打印头可移动区域。
而且,打印头10以及油墨切换凸轮40处于各个打印区域α、A中时,由打印头10实施打印。
而且,打印头10以及油墨切换凸轮40处于各个设定区域β、B中时,油墨切换凸轮40推压摆动片21,将带盒支撑板20从初期位置摆动到设定位置。由此将油墨带32b配置到打印头10的相向位置。
进而,打印头10以及油墨切换凸轮40处于各个复位区域γ、C中时,后文将要述及的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将带盒支撑板20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由此将油墨带32a配置到打印头10的相向位置。
在此,驱动传递轴12的螺纹槽12a,按照如下那样,设定用来规定打印头10相对于驱动传递轴12旋转量的输送量的导程角。即,如图3所示,设定区域B内的导程角比打印区域A内的导程角要小。由此,带盒支撑板20借助油墨切换凸轮40而摆动动作时,打印头10的移动量变少,打印头10的移动行程缩短,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图5A、图5B都是表示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的正面图。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将带盒支撑板20保持在设定位置上,同时,设置用来将带盒支撑板20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的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带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
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由保持片22、卷簧等构成的施力部件23,以及带盒支撑板20的配合片24构成。保持片22设置在框架4上,可以在预选设定的保持位置(图5B的位置)和解除位置(图5A的位置)之间自由移动。施力部件23将该保持片22向保持位置施力。
配合片24从带盒支撑板20向下方切出形成,保持片22接触到该配合片24的侧缘。在配合片24的侧缘上形成配合台阶部24a(配合部),伴随带盒支撑板20的摆动,配合台阶部24a移动到与保持片22配合的高度。由此,保持片22移动到图5B所示的保持位置,将带盒支撑板20保持在设定位置。
上述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元件,当滑架11上设置的配合突起11a到达复位区域C时,使滑架11的侧面与保持片22抵接地进行定位。而且,滑架11从图5B的右边向左方移动的话,滑架11的侧面就与保持片22抵接使其向图5A中所示解除位置移动。由此解除保持片22和配合台阶部24a之间的配合状态。
带盒支撑板20,通过卷簧等的施力部件25一直被施加从设定位置回到初期位置的方向的力。因此,解除保持片22和配合台阶部24a之间的配合状态的话,带盒支撑板20借助施力部件25施加的力,如图5A所示那样移动而恢复到初期位置。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油墨切换凸轮的形状并不限于图2、图4所示那样的销形。而且,也可以省略滑架而将打印头直接配合到驱动传递轴上,进而,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也可以采用图5A、图5B所示结构之外的结构。
另外,油墨条带也可以是2色以外的油墨带,例如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黑色油墨带的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排列3个或3个以上的油墨带形成的结构。
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黑色油墨带形成的油墨条带,有时表观上是由单一的黑色油墨带形成的,然而只要是有选择地切换,将油墨带上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配置到打印头的相向位置,就包括在适用本发明的油墨条带的概念中。
对于在宽度方向上形成3个或3个以上的油墨带的油墨条带,只要将油墨切换凸轮的设定区域分割成从油墨条带数减1而得到的数量分,构成为使带盒支承部件阶段地摆动即可。在此情况下,凸轮可移动区域也优选地设定在1转以内。另外,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优选地,也可以对应于设定区域的分割数在各个摆动位置保持设定支承部件。
图6至图9是表示申请人根据本发明实际制作的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具体地,图6是表示未安装油墨条带盒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表示构成打印机的框架的内侧面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安装了油墨条带盒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表示拆下图8所示蜗杆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这些图所示的打印机的构成要素中,与图1至图5所示的打印机相当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符号表示。
图6至图9所示打印机,对图2所示的蜗杆43、油墨切换凸轮40、旋转盘41以及蜗轮45相关联的构成部分实施了设计变更。但是,其设计变更并非该领域人员日常实施的简单的设计变更,而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反复锐意研究而实现的。
即,这些图中所示的打印机,设置有图10所示外观的蜗杆单元50。蜗杆单元50如图11所示,由蜗轮支架60、轴部件70、弹簧离合器80、蜗杆43以及凸轮部件90构成。
蜗轮支架60如图12A、图12B所示,具有向蜗杆容纳部61和框架4进行安装的安装部62。在蜗杆容纳部61的中空部内容纳蜗杆43。安装部62从蜗杆容纳部61的基端面向两侧方伸出,在其伸出部的一方形成紧固孔63,在另一方形成对框架4的配合部64。
轴部件70具有圆盘状底座71、套筒72以及减速齿轮73的各构成部分。套筒72形成为棒状,从底座71的一端面中心部伸出。在该套筒72的中心轴部,形成矩形截面的插通孔74。底座71的内部形成中空,在与插通孔74的连通部分形成台阶部75。减速齿轮73设置在底座71的另一端面。该减速齿轮73是构成已经描述过的减速机构44(参照图1)的齿轮中的一个。
弹簧离合器80由卷簧形成,松缓地套到套筒72外。弹簧离合器80的一端形成向外形方向的突出部81。
蜗杆43在外周面上形成齿形,内部为中空部。蜗杆43在其中空部内形成容纳弹簧离合器80的容纳部43a,以在其中插入弹簧离合器80的状态松缓地套到套筒72外面。而且,在容纳部43a中形成键槽43b,在该键槽43b中配合弹簧离合器80的突出部81。
凸轮部件90在旋转盘41的一端面突出形成油墨切换凸轮40,从另一端面伸出配合钩91。配合钩91,从蜗轮支架60的前端面侧(图的左侧)向蜗杆容纳部61内配置的套筒72的插通孔74插入,前端的爪部92与底座71内的台阶部75卡合。
上述构成的蜗杆单元50,在将弹簧离合器80和蜗杆43松缓地套到套筒72外面之后,从一端面(图的右侧)容纳这些套筒72、弹簧离合器80以及蜗杆43到蜗轮支架60。接着,从蜗轮支架60的相反侧(图的左侧)插入凸轮部件90的配合钩91,隔着套筒72的插通孔74将前端的爪部92与底座71内的台阶部75卡合。由此完成图10所示外观的蜗杆单元50。
该蜗杆单元50在图9所示框架4的安装孔4b中安装蜗轮支架60的安装部62,与打印机组装。此时,蜗轮支架60的配合部64与安装孔4b的边缘配合(参照图7)。而且,在蜗轮支架60的紧固孔63中插入螺钉等的紧固件,以该紧固件与框架4固定。
减速齿轮73伴随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正反旋转而正反旋转,套筒72和凸轮部件90与所述正反旋转连动地旋转。通过弹簧离合器80仅仅向蜗杆43传递一个方向的旋转。即,套筒72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弹簧离合器80因与套筒72之间的摩擦力被夹紧而直径缩小,向套筒72的周面牢固地卷绕。随之,通过弹簧离合器80的突出部81向蜗杆43传递旋转力。
另一方面,套筒72向反向旋转时,弹簧离合器80扩开,所以,在与套筒72之间产生滑动,因而旋转力不传递到蜗杆43。如图2所示那样,蜗杆43与使油墨条带卷绕轴46旋转的蜗轮45啮合,打印头驱动电机13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力通过蜗杆43传递到蜗轮45,使条带卷绕轴46旋转。
这样,使用了蜗杆单元50的上述打印机中,通过弹簧离合器80(单向超越离合器)使蜗杆43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在蜗轮45中没有内藏单向超越离合器。
工业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油墨切换凸轮一直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旋转,使带盒支承部件摆动。由此,可无须利用螺线管等,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油墨带的切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有选择地切换油墨条带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油墨带,将所选择的1个油墨带配置到与打印头相对的位置进行打印动作,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固定到所述框架上并正反旋转的打印头驱动电机;可一直与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往复移动的打印头;打印头输送机构,所述打印头输送机构将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转换成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往复移动;带盒支承部件,所述带盒支承部件安装了容纳有所述油墨条带的油墨条带盒,相对所述框架摆动地进行所述油墨带的切换;油墨切换凸轮,所述油墨切换凸轮一直与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旋转,同时,摆动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以便进行所述油墨带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可以一直与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从预先设定的打印头可移动区域的一端到另一端、或从另一端到一端进行移动;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可以一直与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连动地、在一转之内从预先设定的凸轮可移动区域的一端到另一端、或从另一端到一端进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切换凸轮构成为,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从初期位置摆动到所述油墨带的任意1个与所述打印头相对的设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保持在所述设定位置,同时,使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可移动区域和所述凸轮可移动区域,分别对应地,包括打印区域、夹着所述打印区域设置在一端侧的设定区域、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复位区域;构成为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打印区域时,由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设定区域时,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从初期位置摆动到设定位置,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油墨切换凸轮各自处于复位区域时,所述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使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从设定位置恢复到初期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包括可在预先设定的保持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保持片、和将所述保持片向保持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构成为所述保持片处于保持位置时,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保持在设定位置,所述保持片处于解除位置时,可以将所述带盒支承部件恢复到初期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复位机构的保持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打印头从所述打印区域出来移动到所述复位区域而与所述保持片抵接,对抗所述施力部件施加的力,使所述保持片向解除位置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输送机构具备形成有与所述打印头配合的丝杠槽的驱动传递轴;所述丝杠槽,使相对所述驱动传递轴的旋转量规定所述打印头的输送量的导程角构成为所述设定区域内的比所述打印区域内的要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切换凸轮构成为,通过减速机构传递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传递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旋转的蜗杆、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由所述蜗轮旋转驱动的条带卷绕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仅仅将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中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蜗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仅仅将所述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中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蜗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油墨切换凸轮(40)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一直连动旋转,使带盒支承部件(20)摆动。由此,可以无须利用螺线管等,而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油墨带的切换,进而,通过将油墨切换凸轮(40)的可移动区域设定在一转以内,可以简单地对应于打印头驱动电机的正反旋转一直连动的打印头(10)和油墨切换凸轮(40)的动作。
文档编号B41J35/16GK1652943SQ03810539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9日
发明者岩田安夫, 长谷川一省 申请人: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