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33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领域的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特别涉及用于含有隔色窄墨斗的隔色印刷机的自动加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印刷企业油墨消费量成倍增长,传统的人工加墨方式容易造成加墨频繁、油墨残余量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印刷业的需求。因此,各种自动加墨系统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各类印刷领域。
在印刷有价证券时,往往需要对同一块印版上的线条或花纹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以起到隔色防伪的效果。隔色印刷就是用隔色墨挡(又称隔色片)将墨斗分为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区域,用于存放不同颜色的油墨,并通过墨斗辊将各色油墨定量地传递给传墨辊。
美国专利公告第6085652号(受让人海德堡公司于1998年提出申请)介绍了一种墨斗和墨斗棍的结构,该结构可以在墨斗轴方向移动,自动向墨斗中加墨。通过一个传感器,确保油墨的精确供给。美国专利公告第6397745号介绍了一种可以维持印刷机中墨斗液位的装置,同时保证加墨车中的墨水量,该墨车架可以沿墨斗的横向方向移动,一旦墨水少于事先设置的最小值,装置将立刻添加墨水。上述两个专利所描述的装置的加墨对象只是普通的印刷机,即墨斗中只装有单一颜色的油墨,不能实现特种印刷行业中单一墨斗中含有多种颜色油墨即含有隔色窄墨斗的特种印刷机进行自动加墨。市场上现有的多点自动加墨装置无法实现对隔色窄墨斗中的多种颜色油墨的同时自动加墨。对于特殊印刷行业使用的含有隔色窄墨斗的印刷机,因墨斗窄而且多,加墨的频率更加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大。市场上的自动加墨系统难以满足此类印刷机的需要,亟待开发与之相配套的自动加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对隔色印刷机自动进行添加多种油墨的系统,且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和维护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的一种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包括一组以上自动加墨单元,每组自动加墨单元包括电控进气阀、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输墨管、节流阀及喷嘴;电控进气阀的供气管与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联接以控制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通过输墨管将油墨输送到节流阀之后经输墨管输送到喷嘴;每个喷嘴下方为墨斗辊,墨斗辊被分隔色片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墨斗辊一侧设有墨斗,该墨斗也被分成若干个相互相隔离的区域,称为窄墨斗,当喷嘴将不同颜色的油墨喷到墨斗辊上后,油墨可在墨斗辊的带动下流入墨斗的对应窄墨斗中墨斗辊的下方还没有若干个与其连动的若干个传墨辊,从而使墨斗辊上的油墨传递到传墨辊上。
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若干个喷嘴的机械安装支架,该机械安装支架包括一个横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形成一对墙板,每个墙板上设有若干个小孔,连接喷嘴的输墨管即穿过该些小孔并固定在机械安装支架上。机械安装支架的墙板下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脚,每个固定脚螺旋安装在两根轴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优点表现在1)集成一组以上的自动加墨单元,以实现同一隔色墨斗中的多种油墨的自动加墨。
2)利用多点加墨方式实现隔色窄墨斗的自动加墨,且每点可控(即控制开关可手动/自动)。
3)对油墨实现从油墨罐中连续自动提取、输入专用管道、长距离、多管道并小剂量均匀等量地加入各窄墨斗中。
4)解决加墨装置与印刷机的电气联动,以控制是否加墨。
5)油墨直接加注在墨斗辊上,以实现匀墨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的一个自动加墨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中的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中的喷嘴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中的隔色墨斗和多个喷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包括一组以上自动加墨单元。每组自动加墨单元包括电控进气阀11、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输墨管13、球阀14、六通阀15、加墨针阀16、喷嘴17及安装支架20(参图4)。球阀14、六通阀15和加墨针阀16共同构成节流阀。电控进气阀11的供气管111与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联接以控制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通过输墨管13将油墨输送到六通阀15,之后经输墨管13输送到喷嘴17。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与六通阀15之间设有球阀14,六通阀15与喷嘴17之间设有加墨针阀16,球阀14和加墨针阀16可由人工调节或电气自动调节以实现对油墨流量的控制。
请继续参阅图2,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包括用于盛放油墨121的墨桶122,墨桶122上方由挤压盘123覆盖,挤压盘123与微形泵125连接并在一侧设有排气孔124。挤压盘123采用了全封闭防腐橡皮布盖在加墨桶122上,橡皮布周边倒角色60°,当挤压盘123压到油墨121上表面时,油墨121与空气完全隔离。保证了不会产生结墨皮现象,而且确保每天用的油墨是新鲜的,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的工作过程为当一罐新油墨加载到墨桶122时,首先将挤压盘加压于油墨121表面,并通过拧松排气孔124的螺丝(未图示),将位于油墨121上层表面与挤压盘123下表面的空气排尽,拧紧排气孔124的螺丝。然后通过给挤压盘123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促使油墨121在挤压力和真空力的双重作用力下,墨桶122中的油墨不断的提升输入软管,并经过输墨管13的输送和节流阀的控制进入墨斗5的窄墨斗中(见图4)。
请续参阅图3,六通阀15后面的多路输墨管13上根据实际印刷情况的尺寸和方位开口,焊接螺牙接口,在螺牙接口上联结加墨针阀16,加墨针阀16的另一头再接上不锈钢弯曲针管做成的喷嘴17,喷嘴17根据墨斗辊3的距离和位置的高低进行弯曲加工成需要的尺寸和形状,出口孔径为2mm。这样油墨通过这些通道就可下到指定的方位,再根据印刷耗墨的多少调节针阀(人工进行调节)达到平衡或者下墨量略大于耗墨量进行自动定量加墨。
请续参阅图4,机械安装支架20包括一个横向延伸的支撑板21,该支撑板21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形成一对墙板22,每个墙板22上设有若干个小孔23,输墨管13即穿过该些小孔23并固定在机械安装支架20上。墙板22下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脚24,每个固定脚24螺旋安装在两根轴支架25上。每个输墨管13连接有一个喷嘴17,该些喷嘴17下方为墨斗辊3,墨斗辊3被分隔色片(未图示)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墨斗辊3一侧设有墨斗5,该墨斗5也被分成若干个相互相隔离的区域(或称为窄墨斗),当喷嘴17将不同颜色的油墨喷到墨斗辊3上后,油墨可在墨斗辊3的带动下流入墨斗5的对应窄墨斗中。墨斗辊3的下方还设有若干个与其连动的若干个传墨辊4,从而使墨斗辊3上的油墨传递到传墨4辊上。
本实用新型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的工作状态由电控进气阀11控制,电控进气阀11与印刷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合压电路相连接,当印刷机一旦正常合压印刷,来自印刷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合压信号接通电控进气阀11,给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供气,泵模组12启动工作,油墨罐121中的油墨经加压、提升、输送进入输墨管13,并由球阀14、针阀16实现加墨量的粗调节和细调节,最终实现自动加墨,而当印刷机工作结束,合压信号断开,电控进气阀11失电,气源供应中断,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12也就停止工作,实现了系统与印刷机的电气同步联动。球阀14、针阀16的加墨量即可以由人工调节,也可以由电气控制自动调节。
为了能达到自动定位加墨和印刷机印刷运行同步,要做到印刷机开,同时油墨也输送到位,印刷机有故障或者上下纸等等停机情况,输送油墨也立即停止。做到自动加墨和开关机的同步进行,特加一个电动通气阀门,在主马达的相线上装一只电动阀(220V或380V都可以),这样马达一动,阀门打开通气,泵工作,输送油墨,就达到和机器同步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自动加墨单元,每组自动加墨单元包括电控进气阀、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输墨管、节流阀及喷嘴;电控进气阀的供气管与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联接以控制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通过输墨管将油墨输送到节流阀之后输送到喷嘴;若干个喷嘴下方为墨斗辊,墨斗辊被隔色片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墨斗辊一侧设有墨斗,该墨斗也被分成若干个相互相隔离的区域,称为窄墨斗,当喷嘴将不同颜色的油墨喷到墨斗辊上后,油墨可在墨斗辊的带动下流入墨斗的对应窄墨斗中,墨斗辊的下方还设有若干个与其连动的若干个传墨辊,从而使墨斗辊上的油墨传递到传墨辊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若干个喷嘴的机械安装支架,该机械安装支架包括一个横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形成一对墙板,每个墙板上设有若干个小孔,连接喷嘴的输墨管即穿过该些小孔并固定在机械安装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械安装支架的墙板下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脚,每个固定脚螺旋安装在两根轴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节流阀包括顺序联接的球阀、六通阀和若干个与喷嘴对应的加墨针阀,球阀和加墨针阀可由人工调节或电气自动调节以实现对油墨流量的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六通阀后面的多路输墨管上根据实际印刷情况的尺寸和方位开口,焊接螺牙接口,在螺牙接口上联结加墨针阀,加墨针阀的另一头再接上不锈钢弯曲针管做成的喷嘴。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包括用于盛放油墨的墨桶,墨桶上方由挤压盘覆盖,挤压盘与微形泵连接并在一侧设有排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挤压盘为盖在加墨桶上的全封闭防腐橡皮布,橡皮布周边倒角色60,当挤压盘压到油墨上表面时,油墨与空气完全隔离。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控进气阀与印刷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合压电路相连接,当印刷机一旦正常合压印刷,来自印刷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合压信号接通电控进气阀,给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供气,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启动工作,将油墨经加压、提升、输送进入输墨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色印刷机自动加墨系统,包括一组以上自动加墨单元,每组自动加墨单元包括电控进气阀、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输墨管、节流阀及喷嘴;电控进气阀的供气管与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联接以控制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高粘稠物提升泵模组通过输墨管将油墨输送到节流阀之后输送到喷嘴;若干个喷嘴下方为墨斗辊,墨斗辊被隔色片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墨斗辊一侧设有墨斗,该墨斗也被分成若干个相互隔离的区域,称为窄墨斗,当喷嘴将不同颜色的油墨喷到墨斗辊上后,油墨可在墨斗辊的带动下流入墨斗的对应窄墨斗中,墨斗辊的下方还设有若干个与其连动的若干个传墨辊,从而使墨斗辊上的油墨传递到传墨辊上。
文档编号B41F31/08GK2743132SQ20042011091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周兰英, 宋文元, 袁锦海 申请人:上海印钞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