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处理装置及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4801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处理装置及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刻印点字的处理带上同时记录墨字的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作为为了使明眼人也能理解点字意义而在处理带上打印/刻印点字和墨字两者的带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处理带的输送装置、设有用于打印墨字的热敏头的打印装置、设有用于刻印点字的多个刻印针的刻印装置。在该带处理装置中,通过刻印装置在处理带的下方侧一半部分进行点字刻印,通过打印装置在处理带的上方侧一半部分上打印墨字,由此制成同时记录了点字和墨字的处理带(点字标签)(参照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在该带处理装置中,在输送处理带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点字的刻印和墨字的打印。
另外,通过这种装置制成的视觉障碍者和明眼人两者都能认识的点字标签已经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83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75206号公报在这种现有技术的片状处理装置中,当刻印装置进行刻印动作时,由于随着该刻印动作的刻印振动,导致处理带离开热敏头,从而导致墨字打印的打印质量劣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消除该弊端,考虑了独立地或者分开设置打印装置和刻印装置,例如,采用通过打印装置在处理带上打印了墨字之后,将处理带手动插入刻印装置进行点字刻印的结构(双通路方式)。
但是,如果采用以双通路来进行上述打印工序和刻印工序的结构,当墨字和点字调换上下位置时,也就是在处理带的上方侧一半部分打印点字、在下方侧一半部分刻印墨字时,就需要将打印了墨字后的处理片上下翻转后再手动插入,并且需要从读方向的相反侧开始刻印点字。从相反侧开始的刻印能通过数据处理而简单地进行,但是,又产生用户容易弄错将处理带插入到刻印装置的方向的新问题。用户往往会沿着与在打印工序中排出的处理带的排出方向相同方向将处理带导入刻印装置。
例如,如图16(A)所示,在无法判断打印的墨字内容的上下时(例如,箭头标记和数字零等),当将打印了墨字后的处理带插入到刻印装置时,用户可能会将处理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上下弄错。另外,如图16(B)所示,当在处理带上不进行墨字打印而只进行点字刻印时,因为明眼人难以判断做成的标签的上下方,由此产生在弄错上下方的状态下粘贴标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在将通过打印装置进行了打印后的处理带手动导入刻印装置的带处理装置中,可以进行提示手动插入方向的带处理,同时,即使弄错插入方向,也可以进行正常的点字刻印。
本发明的带处理装置包括打印处理部,其包括用于在处理带上打印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的打印装置;及,刻印处理部,其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打印处理完的处理带被手动地插入的同时,在插入的该处理带上刻印基于所述的文字信息的点字数据;其中,该打印装置在刻印处理的处理带上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打印装置,在打印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的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所以,在将打印墨字之后的处理带手动地插入(手动地导引插入)到刻印处理部时,用户通过确认上下识别信息,可以不弄错上下方地进行插入。而且,即使在无法判断墨字打印内容的上下方时(例如,箭头标记和数字的零等),也能不弄错制成的标签的上下方并进行粘贴。而且,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也可以不是根据相同的文字信息进行打印/刻印,而是根据不同的文字信息进行。
这时,优选方式是,刻印处理部还包括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插入的处理带的上下识别信息;上下判断装置,其根据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处理带的上下;刻印控制装置,在通过上下判断装置判定处理带被上下翻转并插入时,控制刻印装置,使其在将点字数据旋转了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
根据这种结构,根据信息检测装置检测被插入到刻印处理部的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当处理带被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因为在将点字数据旋转了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所以,即使处理带上下翻转后插入,也能正常地进行点字刻印。另外,在处理带上下正确地插入刻印处理部时,刻印控制装置进行普通刻印(在正方向(不发生旋转的状态)刻印点字数据)。
在上述情况下,优选方式是,处理带包括背面涂敷了粘结剂的记录带和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记录带的背面的剥离带;打印处理部还包括全剪切装置,其将处理带全切断;及,半剪切装置,其只将处理带的记录带切断;打印装置在利用半剪切装置形成的记录带的丢弃处部分上打印上下识别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因为包括半剪切装置,所以,在预先没有被半剪切的处理带上,能形成丢弃处部分,同时,能在丢弃处部分上打印上下识别信息,所以,能不损坏进行墨字打印的记录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带处理装置,包括打印处理部,其包括用于在处理带的墨字打印范围内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刻印处理部,其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手动插入打印处理后的处理带的同时,在靠插入的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单侧一方的点字刻印范围内进行点字刻印;打印装置在处理带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以使手动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点字刻印范围与刻印装置的装配位置对应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包括打印处理部,其包括用于在处理带的墨字打印范围内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刻印处理部,其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打印处理完的处理带被手动插入的同时,在靠被插入的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单侧一方的点字刻印范围内进行点字刻印。在上述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中,在处理带上打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以使手动插入的处理带的点字刻印范围与刻印装置的装配位置对应一致。
根据这种结构,因为能在处理带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所以,通过该标志信息,用户不会弄错手动方向,能将处理带插入到刻印处理部。由此,能得到在点字刻印范围内正确刻印点字的处理带。
这时,优选方式是,处理带包括在背面涂敷了粘结剂的记录带和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记录带的背面的剥离带;而且,打印处理部包括全剪切装置,用于将打印后的处理带全切断;以及半剪切装置,用于在墨字打印范围的外侧只切断处理带的记录带;打印装置在由半剪切装置形成的记录带的丢弃处部分上打印标志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在打印处理后的处理带中,记录带能作为标签通过粘结剂粘贴到对象物上。而且,通过半剪切装置,能相对记录带很容易地剥离剥离带,这样,在记录带中形成有不粘到对象物上的部分(丢弃处部分),在该丢弃处部分上,打印装置可以打印标志信息,由此,在作为标签使用的状态下,不会在记录带上残留标志信息。
这时,优选方式是,半剪切装置在处理带的手动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形成丢弃处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因为在手动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打印了标志信息的丢弃处部分,所以,能将处理带从丢弃处部分开始(使标志信息在前头)插入到刻印处理部,从而能更加容易知道手动插入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关于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在处理带上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在进行点字刻印之前,在处理带上,根据文字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
根据这种结构,在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墨字打印的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带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所以,在将墨字打印后的处理带插入到带处理装置时,通过用户确认上下识别信息,就不会将上下方插错。而且,即使在墨字打印内容是无法判断上下方的内容时(例如,箭头标记和数字等),也不会将制成标签的上下方粘贴错。另外,所谓“处理带的上下方”是根据上下识别信息来规定的,与进行点字刻印时的点字的上下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关于在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且手动插入的处理带上进行基于点字数据的点字刻印的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根据上下识别信息来检测处理带的上下方,在处理带被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在将点字数据旋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
根据这种结构,对手动插入(手动引导插入)的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进行检测,当处理带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在将点字翻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所以,即使将处理带上下翻转后插入也能正常地进行点字刻印。而且,在处理带上下正确地插入刻印处理部时,刻印控制装置进行普通刻印(在正方向(不进行旋转的状态)刻印打字数据)。
这些情况下,优选方式是,刻印处理部还包括前端检测装置,用于在刻印装置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送往刻印的处理带的前端进行检测;丢弃处部分的长度设定为大致等于刻印装置及前端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这种结构,在用检测装置检测出处理带的前端后,当进行刻印装置开始刻印的控制时,本夹刻印装置-检测装置之间的间距部分的处理带并没有用途,但是通过上述设定,就能有效地利用该部分。


图1是标签制作装置的盖关闭状态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开盖状态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A)是根据实施例的刻印装置的正面图,图3(B)是根据实施例的刻印装置的侧视图;图4(A)是6点点字的说明图,图4(B)是点字的剖面图;图5是刻印处理部的处理带T的输送的说明图;图6是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框图;图7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补充说明图7流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点字刻印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补充说明图9流程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上下识别信息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说明点字刻印部上的带行走路径周围的其他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全部处理的流程图;图14(A)是利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进行处理的处理带的平面图,图14(B)是利用上侧点字处理模式进行处理的处理带的平面图;图15是图13的流程的补充说明图;及图16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带处理装置、带处理方法及配有执行带处理的程序的标签制作装置进行说明。
该标签制作装置包括进行墨字打印的前部的打印处理部、及进行点字刻印的后部的刻印处理部,在打印处理部上进行墨字打印后,排出的该处理带通过用户手动插入到刻印处理部,由此在刻印处理部上进行点字刻印。而且,在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处理带上,在打印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的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和标志手动的插入方向的手动表示信息(标志信息)。
图1是标签制作装置的关闭盖状态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打开盖状态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如两图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通过装置壳体6形成外部轮廓,该装置壳体6包括在前端部位具有提手5的前部壳体6a和后部壳体6b。在前部壳体6a内置有打印处理部2的主装置,并对从安装在该主装置内的带盒13中陆续送出的处理带T进行墨字打印。而且,在后部壳体6b内置有刻印处理部3的主装置,通过手动插入从打印处理部2排出的处理带T进行点字刻印。
在前部壳体6a的前部上面配置有包括各种输入键25的键盘8,并且,在后部上面安装有开闭盖11。而且,在开闭盖11表面的中央部位配置有较大的显示器12。在开闭盖11的内部位于左侧部位上,凹陷形成带盒安装部14,用于安装收容处理带T的带盒13;在通过按下盖体开关15打开开闭盖11的状态下,带盒13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到带盒安装部14内。另外,在开关盖11的左部形成有窥视窗16,用于在开关盖11关闭的状态下确认是否安装带盒13。
在前部壳体6a的右侧面上设有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口17、及用于与微型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口18(接口),通过在该连接口18上连接外部装置,可以根据由外部装置生成的文字信息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
而且,在前部壳体6a的左侧面上形成有连通带盒安装部14和装置外部的打印带排出口21,切断部24设置于该打印带排出口21,该切断部24包括滑动形式的全剪切器22(全剪切装置),其通过电机驱动(全剪切电机19、参照图6)将处理带T全剪切;滑动形式的半剪切器23(半剪切装置),其配置在全剪切器22的处理带T的打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同样由电机驱动(半剪切电机20,参照图6)将处理带半切断。并且,当处理带T从打印带排出口21送出时,通过切断部24对处理带T形成全剪切及半剪切。
全剪切器22在图中没有具体示出,其包括可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并通过曲柄机构使剪切刀刃(刀杆)沿着处理带T的幅宽方向滑动动作。当剪切刀刃滑动动作时,切断与其相对的处理带T的记录带42及剥离带43两者,也就是全切断处理带T。
同样,半剪切器23形成与全剪切器22大致相同的形状,包括能滑动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并能通过曲柄机构沿着处理带T的幅宽方向滑动动作。当剪切刀刃滑动作动时,只切断与其相对的处理带T的记录带42,也就是半切断处理带T。这时,剪切刀刃的突出量与全剪切器22的情况不同,可以调整成只剪切记录带42的突出量。并且,通过该半剪切,能在处理带T的手动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形成丢弃处部分Ta(后面将详细说明)。
键盘8将各种操作的指令及数据输入给后述的控制部75,在键盘8上排列有各种输入键25,即,文字键组25a及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25b。文字键25a可输入用于进行墨字打印及或点字刻印的文字信息,并形成基于JIS排列的全键结构。而且,在功能键组25b中,除用于执行墨字打印及/或点字刻印的运行键、用于指示刻印处理部3中的处理带T开始输送的输送开始键、通过手动来进行点字刻印的刻印开始键外,还包括模式选择键,其选择用于进行墨字打印及/或点字刻印的处理模式。而且,除这些以外,功能键组25b与通常的字处理器等一样,还包括用于取消处理等的取消键、移动光标用的光标键、选定各种选择画面中的选择分支和文本输入时的用于换行的输入(enter)键等。
作为通过模式选择键进行选择的处理模式,包括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第一处理模式(参照图8(A))、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只进行墨字打印的第二处理模式(参照图8(B))、及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只进行点字刻印的第三处理模式(参照图8(C)),并可以从这些当中选择任一处理模式。另外,以下主要对设定为第一处理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显示器12能在横向(X方向)大约12cm×纵向(Y方向)5cm的长方形形状的内侧显示192点×80点的显示图像数据,在用户从键盘8输入文字信息,制成、编辑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数据和进行点刻打印的点字数据时而使用。而且,还显示各种错误和信息(指示内容)等,以告知用户。
带盒安装部14包括打印头组件29,其在打印头盖30内设有由热敏头构成的打印头26(打印装置);压纸滚筒驱动轴27,其与打印磁头26正对;卷绕驱动轴28,其卷绕后述的油墨带35;以及后述的带卷筒34的定位突起31。而且,在带盒安装部14的下侧空间内置有使压纸滚筒驱动轴27及卷绕驱动轴28旋转的打印输送电机32(参照图6)、及动力传递机构(省略图示)。
如图2所示,带盒13的带盒壳体33内收容有带卷筒34和位于右下方的油墨带卷筒36,带卷筒34上卷绕有一定宽度的处理带T,油墨带卷筒36上卷绕有油墨带35,处理带T和油墨带35由相同的宽度构成。而且,在带滚筒34的左下方形成有贯通孔37,其用于插入到覆盖磁头组件29的打印头盖30上;与处理带T和油墨带35重合的部分对应,配置有与压纸滚筒驱动轴27嵌合而旋转驱动的压纸滚筒38。而且,靠近油墨带卷筒36配置有油墨带卷绕滚筒41,从油墨带卷筒36陆续排出的油墨带35被卷绕到为围绕打印头盖30旋转而配置的油墨带卷取滚筒41上。另外,处理带T在略微露出其前端的状态下被保持于带盒13内。
当带盒13装入带盒安装部14内时,贯通孔37、带卷筒34的中心孔、油墨带卷取滚筒41的中心孔、压纸滚筒38分别插入打印头盖30、定位突起31、卷取驱动轴28、压纸滚筒驱动轴27上,打印磁头26夹在处理带T及油墨带35之间并紧密接触于压纸滚筒38,由此能进行墨字打印。在墨字打印中,除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外,还能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D(参照图5)和标志插入方向等的表示手动信息E(关于详细说明如后面所述)。并且,在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打印墨字数据后,墨字打印后的处理带T从打印带排出口21送出到装置外部。
处理带T由记录带42和剥离带43组成(参照图2),记录带42其背面设有粘结剂层(省略图示),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薄膜构成;剥离带43其通过该粘结剂层粘附在记录带42上。为了直到将记录带42作为标签使用时都不会在粘结利层上粘附灰尘等,剥离纸43由表面经过硅处理的高级纸(实施例中采用PET制造)等构成。
另外,处理带T除包括12mm、18mm及24mm这三种带宽外,还准备有带类别(带颜色、墨字油墨颜色、带材料等)不同的多种带,在带盒壳体33的背面设有用于检测带类别的多个孔(被检测部省略图示)。而且,与多个孔对应,在带盒安装部14内设有多个用于检测这些孔的带识别传感器44(微型开关)(参照图6),通过这些带识别传感器44和被检测部的协作可以判断出带的类别。
另一方面,在后部壳体6b内置有点字刻印组件46,其构成刻印处理部3的主体,同时,在装置框架45内装入主构成装置;后部壳体6b的上面呈十字形状开放,露出点字刻印组件46的上部。另外,在该十字形状的露出部的右侧部位形成由用户手动插入处理带T的刻印带插入部47,并且,在左侧部位形成用于排出点字刻印后的处理带T的刻印带排出部47。也就是说,在刻印处理部3的右侧部位形成上方敞开的刻印带插入部48,并且,在其左侧部位形成上方敞开的刻印带排出部48,由此,能横跨点字刻印组件46形成带行走路径至51。
点字刻印组件46包括刻印单元53,其通过三个刻印针52(参照图3(B))进行点字刻印;带输送机构54,其将插入到刻印带插八部47的处理带T向刻印排出部48进行输送;及,从刻印带插入部47直到刻印带排出部48的带行走路径51。对于通过带输送机构54的驱动沿着带行走路径51送出的处理带T,通过有选择地驱动刻印单元53的三个刻印针52形成点字65。
带输送机构54由输送辊55、支撑部件56和刻印输送电机57组成,其中,输送辊55,用于旋转输送处理带T;支撑部件56,用于在装置框架45上自由转动地支撑输送辊55;刻印输送电机57(参照图6),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动力传递机构使输送辊55旋转。输送辊55由夹式辊构成,该夹式辊由驱动辊(省略图示)及从动辊55a构成;在从动辊55a上,在带行走路径51的宽度方向上的上下各三个位置(相当于纵向三个刻印点(参照图4(A)的位置)上形成有环状沟槽58(参照图5),以免压坏已形成的点字65。
另外,如图3所示,刻印单元53包括刻印头62,其配置在导入的处理带T的背面侧,同时,在导块61上装设有三个刻印针52;三个螺线管63,其通过刻印臂60使各个刻印针52进行刻印动作;刻印支撑部件64,隔着夹持处理带T,设置在与刻印磁头62(刻印针52)相对的位置上(参照图3(B))三个刻印针52以2.4mm的间隔排列,并与六个刻印点中的纵向的三个刻印点对应。各刻印针52通过引导其直线运动的导块61而与处理带T保持垂直。而且,刻印臂60的一端半固定地连接于各个刻印针52的尾部。在该刻印臂60上,后面所述的螺线管63的推杆63a的尖端部自由转动地连接于的刻印臂60的另一端,同时,设有自由转动地支撑其中间部的支撑轴59。因此,通过螺线管63,推杆63a作直线运动,于是,刻印臂60以支撑轴59为支点转动,刻印针52相对于处理带T在直线方向作直线运动(刻印动作)。
刻印保持部件64设有与三个刻印针52对应的三个收容槽64a,通过驱动螺线管63使刻印针52朝向收容槽64进行刻印动作,由此,在处理带T上形成刻印凸部65a。而且,刻印单元53在带行走路径51(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用户一侧被固定配置(参照图3(A)、图5)。因此,在最大宽度(24mm)的处理带T上进行点字刻印时,在挨着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位置,也就是图示的下半部分上进行点字刻印(参照图5)。
在此,参照图4,对在处理带T上形成的点字65(6点点字)进行说明。图4(A)是刻印点字的6点中的4点,在表示文字信息“(し)”的点字65的同时,还表示与相邻的点字65的位置关系。6点点字65是由纵向3个×横向2个的点构成一组,以一组来表现一个文字的其他浊音点等的属性。也就是说,6点点字65是用纵向3个×横向2个的配置图形将一组分割成六个刻印点,在该图的“四(し)”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刻印六个刻印点中的四个刻印点,从而在处理带T上形成四个刻印凸部65a。另外,六个刻印凸部65a形成纵向间距大致为2.4mm、横向间距大致为2.1mm、到相邻组的点的(组之间)间距大致为3.3mm。
而且,在点字65中,除表示假名文字和数字等6点文字65外,也使用以纵向4个×横向2个的八位模式的点来表示汉字的8点点字。本实施形态的标签制作装置1是刻印6点点字65,当然也可以是刻印8点点字的结构。
图4(B)为刻印凸部65a的剖面形状。如同图所示,刻印凸部65a的形状是半球形状。另外,刻印凸部65a的形状也可以是有圆角的圆筒形(最好手感良好),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圆锥形、四角锥形等。
另外,作为刻印单元53,也可以准备能相互替换的用于形成小型的小刻印凸部65a、和用于形成大型的大刻印凸部65a的两种类型。小刻印凸部65a的圆筒直径大致为1.4mm,高度大致为0.4mm;大刻印凸部65a的圆筒直径大致为1.8mm,高度大致为0.5mm。大小两种刻印凸部65a根据其用途分开使用,例如,小刻印凸部65a适合已经习惯点字B读取的人(先天失明者),大刻印凸部65a适合初学者(中途失明者)。
其次,参照图5,对刻印处理部3的处理带T的输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刻印处理部3除包括通过刻印针52在处理带T上形成刻印凸部65a的刻印单元53、输送处理T的带行走路径51、以及沿着带行走路径51输送处理带T的带输送机构54外,还包括引导部件66、67,其引导处理带T的输送;透射型的前端检测传感器(前端检测装置)68,其检测处理带T的前端;及反射型的上下识别传感器69(信息检测装置),其检测用于识别处理带T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D。
在刻印带插入部47,从较宽幅度的带开始,可以插入处理带T1(带宽24mm)、处理带T2(带宽18mm)、处理带T3(带宽12mm),但是,对最大带宽的处理带T1是通过上下引导部件66、67进行引导,对于这以外的带宽的处理带T2、T3只通过下导引部件66进行引导。例如,在使用最小带宽的处理带T3时,用户沿着下引导部件66手动插入处理带T3直至其前端到达输送机构54(输送滚筒55)为止。并且,通过按下键盘8上的带输送开始键,使带输送机构54开始输送处理带T3。
并且,在该处理带T3开始输送后,紧接着由前端检测传感器68来检测处理带T3的前端,在输送到适当的位置后开始进行刻印。但是,当从处理带T3的前端到刻印开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部分设定得比刻印单元53(刻印针52)与前端检测传感器68之间的长度L1短时(但是,在输送辊55的位置关系上,是以前部多余空白部分设定得比刻印单元53和输送辊55之间的长度L2长为前提),通过反向旋转输送辊55而送回处理带T3,在输送到适当的位置后开始进行刻印并向正方向输送带。另外,关于根据上下识别传感器69的检测结果的刻印处理如后面所述。
另外,利用刻印单元53的刻印启动,也可以不是将前端检测传感器68对带前端的检测作为触发信号而进行的,而是通过用户按下键盘8上的刻印开始键来手动启动。
下面,参照图6,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标签制作装置1由以下部分组成操作部71A,其构成用户接口;打印处理部2,其进行墨字打印;刻印处理部3,其进行点字刻印;切断部24,其将处理带T切断成规定长度;检测部71B,其用于进行各种检测;驱动部74,其驱动各个部分;控制部75,其与各部分连接,并控制标签制作装置1的全体。
操作部71A包括键盘8及显示器12,用于显示用户输入的文字信息和各种信息等。另外,打印处理部2包括带盒13、打印头26及输送打印电机32,在输送处理带T及油墨带35的同时,在处理带T上打印基于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而且,切断部24包括全剪切器22及驱动它的全剪切器电机19、半剪切器23及驱动它的半剪切器电机20,在打印处理后的处理带上形成半剪切的剪切线,同时,将打印结束部分切断(全剪切)。
检测部71B包括上述带识别传感器44,其检测处理T带(带盒13)的类别;上述前端检测传感器68,其位于刻印处理部3,检测处理带T的前端;上下识别传感器68,同样也位于刻印处理部3,检测在处理带T上打印的上下识别信息D;同时还包括打印部转速传感器72,其检测打印输送电机32的转速;刻印部转速传感器73,其检测刻印输送电机57的转速;由此进行各种检测。驱动部74不但包括显示器驱动器76、头部驱动器77、输送打印电机驱动器78、及剪切器电机驱动器81,还包括驱动刻印处理部3内的螺线管63及驱动刻印针52的刻印驱动器82、驱动刻印处理部3内的输送刻印电机57的刻印输送电机驱动器83,由此驱动上述各种执行装置。
控制部75包括CPU 84、ROM 85、RAM 86及输入输出控制装置87(以下,称“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通过内部总线88相互连接。ROM 85包括控制程序块85a,其存储用于通过CPU84控制墨字打印处理和点字刻印处理等的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块85b,其除用于进行墨字打印(包括上下识别信息和标志信息)的文字字体数据、后面所述的文字大小数据、以及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字体数据外,还存储有控制点字数据刻印用的控制数据等。另外,文字字体数据也可以不存储在ROM 85内,而是另外设置CG-ROM。
RAM 86除作为标志等使用的各种工作区模块86a外,还包括墨字打印数据块86b,其存储生成的墨字打印数据(包括手动显示图像数据);点字刻印数据块86c,其存储生成的点字刻印数据;显示数据块86d,其存储用于在显示器12上显示的数据;反转点字数据块86e,其存储在将点字数据旋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时使用的反转点数据B′(从其终端侧开始展开点字数据的数据,参照图10(B));ROM 86作为控制处理用的操作范围使用。另外,RAM 86常常形成备份,以便即使电源切断也能保存已经存储的数据。
在IOC 87中,逻辑电路通过门阵列或定制的LSI等构成,该逻辑电路在补充CPU 84的功能的同时,还处理与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由此,IOC 87将从键盘8输入的输入数据和控制数据以原状态或处理后输入到内部总线88,与此同时,与CPU 84连动,将从CPU 84输出给内部总线88的数据和控制信号以原状态或处理后输出给驱动部74。
并且,通过上述结构,CPU 84根据ROM 85内的控制程序,通过IOC 87从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入各种信号、数据。另外,根据输入的各种信号、数据来处理RAM 86内的各种数据,通过IOC 87向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出各种信号、数据,由此进行墨字打印处理及/或点字刻印处理的控制等。
而且,刻印处理部3包括螺线管63、刻印针52及刻印输送电机57,在输送处理带T的同时,在处理带T上刻印基于生成的点字刻印数据的点字数据。
例如,当用户通过键盘8输入文字信息时,CPU 84在生成手动显示图像的同时,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生成墨字打印数据,并暂时存储在墨字打印数据块86b中。而且,当通过键盘8取得打印/刻印指示及指定的点字刻印文字列时,就生成点字刻印数据,并在点字刻印数据块86c上暂时存储,同时,开始驱动打印输送电机32,并驱动打印头26,由此,根据墨字打印数据块86b内的墨字数据进行墨字打印。而且,这时,与墨字数据同时,也进行上下识别信息D的打印(根据预先存储在控制数据块222内的数据)。然后,根据墨字打印数据(在输入文字信息时,在可以设定后部多余空白部分的长度的情况下,还包括其后部多余空白部分的数据)进行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并且,通过半剪切器23进行半剪切,同时,通过全剪切器22切断处理带T的后端部,从打印带排出口21排出完成了打印的处理带T。
而且,如果用户从刻印带插入部47插入处理带T,CPU 84通过驱动刻印单元53及带输送机构54,根据生成的点字刻印数据,在刻印处理部3上进行点字刻印。一旦点字刻印完成,通过驱动刻印输送电机57进行带输送,并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处理带T。
下面,对使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的打印、刻印处理(标签制作方法)的两个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是在处理带T上打印用于识别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D,检测该上下识别信息D并控制点字刻印;第二实施例是预先考虑点字刻印的刻印方向,在处理带T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表示手动信息E。另外,详细说明如后面所述,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上述上下识别传感器68并不是必须的。
参照图7及图8,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刻印处理的全部处理来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如果根据通过用户从键盘8或者微型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输入数据而输入文字信息(S11),于是,选择处理模式,然后,墨字打印及/或点字刻印的输出指示就显示出来(S12)。另外,该处理模式的选择、输出指示是在输入文字信息后通过按确认键或者按处理模式选择键才能执行。
在此,当选择第一处理模式时(S12(a)),通过打印处理部2进行墨字打印之后(S13),从打印带排出口21排出处理带T(S14),在显示器12上显示出给刻印带插入部47的带插入指示(S15)。另外,该显示也可以通过指示器或LED来进行。用户按照带插入指示,向刻印带插入部47中插入处理带T,于是,由刻印处理部3进行点字刻印(S16),在点字刻印之后,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处理带T(S17),处理结束。也就是说,在第一处理模式中,如图8(A)所示,通过从安装的带盒13中陆续供给出的处理带T被输送到打印处理部2,打印出墨字P,墨字打印后(带剪切之后)的处理带T通过手动插入,送入刻印处理部3进行点字B刻印。
而且,在选择第二处理模式时(S12(b)),通过打印处理部进行墨字打印之后(S18),从打印带排出口21排出处理带T(S19),处理结束。也就是说,在第二处理模式中,如图8(B)所示,通过从安装的带盒13陆续供给出的处理带被输送给打印处理部2,由此打印出墨字P。另外,在第二处理模式中,可以采用省略打印上下识别信息D和手动显示信息E的结构。
而且,当选择第三处理模式时(S12(c)),在显示器12上显示出向刻印带插入部47插入的带插入指示(S20),通过用户插入带并进行了点字刻印之后(S21),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处理带T(S22),处理结束。也就是说,在第三处理模式中,如图8(C)所示,在打印处理部2上被切断成规定长度的短长方形的处理带T通过手动插入被输送到点字刻印部3,由此刻印点字B。
另外,在上面所述中,是从三种处理模式中进行选择,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打印处理部2中插入长方形的处理带(预先准备),由此,能在点字刻印之后追加进行墨字打印。而且,与其相反,采取在刻印处理部3的上游侧安装带盒13的结构,由此可以在从该带盒13中陆续供给出的长条状的带上进行点字刻印。还有,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也可以不是根据相同的文字信息进行打印/刻印,而是根据不同的文字信息来实行。
其次,参照图9及图10,对第一实施例中的点字刻印处理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执行给刻印插入部47的带插入指示(S31,相当于图7的S15及S20),当通过用户插入墨字打印后的处理带时,由前端检测传感器68(参照图10)来检测处理带T的前端(S32)并且,以该前端检测为基准,通过刻印部旋转速度传感器73(参照图6)来检测输送辊55的旋转速受,根据检测出的旋转速度来判断带输送长度。
一旦检测出处理带T的前端(S32),接着,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来检测上下识别信息D(S33)。上下识别信息D的检测是根据可以检测出该上下识别信息D的规定长度(例如,在将从带前端到上下识别信息D的带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3(参照图10)和前端检测传感器68与上下识别传感器69之间的长度L4(参照图10)相加而得到的长度上,加上考虑了检测误差的规定长度而得到的长度)的带输送(向正方向的带输送)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进行规定长度的带输送期间检测出上下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处理带T是上下方正确地被插入,相反,在即使进行了规定长度的带输送也没有检测出上下识别信息D时,则判断为处理带T是上下翻转后插入(S34)。另外,当从带前端到刻印开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长度设定得比刻印单元53(刻印针52)与前端检测传感器68之间的长度L1短时,此时的输送辊61的反向旋转是在检测出该上下识别信息D之后进行的。
并且,根据刻印部旋转速度传感器73的检测结果、和生成的点字数据(也包括从带前端到刻印开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数据),决定刻印开始位置(时间),并从该位置开始进行点字刻印。此时,根据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得到的上下检测信息D的检测结果判断出处理带T上下方正确地被插入时(S34Yes),则在正方向刻印点字数据(S35)。另一方面,根据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得到的上下识别信息D的检测结果判断出处理带T上下翻转地被插入时(S34No),则在旋转180°的状态下刻印点字(S36)。并且,点字数据刻印结束后,进行规定长度的带输送,并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处理带T(S37)。
也就是说,如图10(A)所示,沿着下引导部件66,在左下方前端部插入附有上下识别信息D的处理带T(T3),通过前端检测传感器68检测出带前端之后,在规定长度的带输送期间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检测出上下识别信息D时,据此判断出处理带T上下方正确地被插入,并读出点字刻印数据块86c(参照图6)内的点字数据,从点字数据的前端侧开始进行点字刻印。
另外,如上面所述,所说的点字数据包括为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在此,是“ぁぃぅ”)刻印点字B而生成的数据部分、前部多余空白数据及后部多余空白数据。因此,所说的“从点字数据的前端进行点字刻印”(刻印在正方向刻印点字)是指按照前部多余空白数据、相当于最初的文字(在此,是“ぁ”)的左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参照图4(A))的数据、相当于最初的文字(在此,是“ぁ”)的右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参照图4(A))的数据、相当于第二个文字(在此,是“ぃ”)的左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的数据、……的顺序依次进行刻印,最后,进行后部多余空白数据的刻印。
另外,如图10(B)所示,沿着下引导部件66,在上下翻转的状态下,在左下方前端部位(图示的右上方的后端部)插入附有上下识别信息D的处理带T(T3)时,通过前端检测传感器68检测出带前端之后,在规定长度的带输送期间,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没有检测出上下识别信息D,所以判断出处理带T上下方向翻转,并读出翻转点字数据块86c(参照图6)内的翻转点字数据B′,并进行点字刻印(从点字数据的终端侧开始刻印)。另外,所谓“从点字数据的终端侧开始刻印(在使点字数据翻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是指按照后部多余空白数据、将相当于最后的文字(在此,是“う”)的右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参照图3(A))的数据翻转180°的数据、将相当于最后的文字(在此,是“う”)的左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的数据翻转180°的数据、将相当于倒数第二个文字(在此,是“ぃ”)的右列的纵向三个刻印点201的数据翻转180°的数据……的顺序依次进行刻印,最后,进行前部多余空白数据的刻印。
这样,在刻印处理部3上检测出处理带T的上下方,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决定点字刻印方向,所以,即使在用户错误地弄反上下方向的状态下插入处理带T时,也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在处理带T的上下方与点字B的上下一致的状态下)进行点字刻印。
另外,因为上下识别信息D打印在处理带T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附近部位,所以,检测带前端之后,通过规定长度的带输送,能迅速地判断出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而且,通过在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附上标记,不会损坏打印了的墨字数据的视觉辨认度。而且,因为能通过该标记来判断上下方,所以,即便不能判断墨字打印的内容的上下方(参照图16(A)),用户也不会将处理带的上下方错误插入到刻印插入部47,并且,在粘贴制成的标签时,也不会弄错上下方。另外,上下识别处理信息D也可以打印在处理带T的后方端部附近且是宽度方向的上方端部。
在此,参照图11,对通过打印处理部2进行打印的上下识别信息D的变行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上下识别信息D并不局限于图11(A)所示的左下方前端部的点“·”,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态。
例如,图11(B)是在左下方端部打印一个点“·”,并靠近右上方后端部打印并列的两个点“¨”。这样,通过在处理带T的左下方前端部和右上方后端部打印不同的标记,在带前端检测之后,能根据已检测出某一标志判断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也就是说,在带前端检测之后,可以不必等待考虑了检测误差的规定长度的带输送,更加迅速地判断出处理带T的上下方。
另外,如图11(C)所示,只将处理带T的输送方向上的靠近前端部或者靠近后端部的记录带沿着带宽度方向进行半剪切,由此可以在通过该半剪切而形成的丢弃处部分Ta上打印(实际上,进行打印之后进行半剪切)上下识别信息D(此时,是“上”、“下”的文字信息)。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是在通常为了容易剥离剥离带而设置的丢弃处部分Ta上打印上下识别信息D,所以,不会损坏进行了墨字打印的记录范围Tb。而且,通过作为上下识别信息D而打印文字信息,能更简单易懂地标志处理带T的上下方。
另外,也可以简单做好上述半剪切和打印上下识别信息D的短长方形的处理带T(并不是在打印处理部2上进行处理),将其插入到刻印处理部3后进行刻印处理。
另外,并不是如图11(A)、(B)及(C)的例子所示,通过打印处理部2来打印上下识别信息D,也可以如图11(D)所示,使用预先在处理带T的表面的上方端部或者下方端部附上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线、并能通过该线来识别上下方的处理带T。根据这样的构成,能省略打印处理部2的上下识别信息D的打印处理。另外,如图示的处理带T所示,也可以不附加线,而是预先以相等的间隔附加特定的标记。
另外,如图11(E)所示,也可以使用预先在处理带T的背面(剥离纸)上记录了用于识别处理带T的上下方信息的处理带T。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具体并且简单易懂地标志处理带T的上下方,并且,不会损坏表面。
另外,如图11(F)所示,作为上下识别信息D,也可以代替标志上下方,而是打印用于指示带插入方向的标记。也就是说,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向左的箭头标记来指示带插入方向。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因为是从装置的右侧部插入处理带T的结构(参照图1),所以,将处理带T的表面作为外侧,按照箭头方向插入,由此能准确无误地插入处理带T。另外,不局限于箭头标记,也可以通过在带前端打印点“·”来标志带插入方向。而且,这时,优选方式是,对应于带宽度方向上的标记位置配置上下识别传感器69。
另外,上下识别信息D并不局限于上述(a)~(f)的示例中的任一个,也可以采取在存储器(ROM 85等)内预先存储多个选择分支、并且用户可以从这些当中选择喜欢的上下识别信息D的结构。而且,也可以由用户使用键盘8来设定上下识别信息D的形态、配置及个数。但是,在可以设定上下识别信息D的带宽度方向上的配置时,需要采取多次设定上下识别信息传感器69的个数、并且能沿着带宽方向移动上下识别传感器69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打印处理部2上打印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的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D,所以,当将墨字打印后的处理带T插入到用于将处理带T送入到刻印处理部3的刻印带插入部47时,通过用户确认上下识别信息D,就不会错误插入上下方。而且,即便不能判断墨字打印的内容的上下方时(例如,箭头标记或数字零等时),也不会将制成的标签的上下方的粘贴错。
而且,在刻印处理部3上,是通过上下识别传感器69来检测插入的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当处理带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因为在将点字翻转了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所以,即便处理带上下翻转插入,也能正常地进行点字刻印。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从刻印带插入部47开始,按照带输送机构54、前端检测传感器68、上下识别传感器69的顺序来配置刻印处理部3中的各部件(参照图5),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刻印单元53的上游侧(69a)、或者在刻印单元53与带输送机构54b之间(69b)配置上下识别传感器69。但是,这时,在上下识别传感器69a、69b的上游侧需要有带输送机构54a。这是因为在带前端没有达到带输送机构54a的状态下不能进行正确的检测(上下识别)。这样,通过在更上游侧配置上下识别传感器69,并且设置带输送机构54a,由此能将带前端的多余空白部分设置得较短(如图5所示,前部多余空白长度并不是一定设定得比刻印单元53与输送辊55之间的长度L2长)。
另外,也可以采取省略用于检测处理带T的前端的前端检测传感器68的结构。但是,这时,优选方式是,当用户插入处理带T直至带前端到达带输送机构54a或者54b后,通过按输送开始键进行带输送,检测上下识别信息D,以该上下识别信息D的检测位置为基准,通过用户按刻印开始键进行点字刻印及与其同时进行带输送。而且,在刻印结束之后,也可以不是根据点字数据进行规定长度的带输送,而是在用户继续按输送开始键期间内,继续驱动带输送机构54a,排出处理带T。根据这些结构,能省略前端检测传感器68,所以,能简化装置结构(控制结构)。
而且,对于构成标签制作装置1的外框的装置壳体6,其包括打印处理部2的前部壳体6a和包括刻印处理部3的后部壳体6b形成一体(参照图1),但是,也可以将这些作为其他装置,通过连接口(连接器)来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只有需要点字刻印者可以将相当于后部壳体6b的装置作为选装件,同时,可以将相当于后部壳体6b的装置变更为其他的形式,所以,能提高相当于前部壳体6a的装置(墨字打印装置)的通用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执行上述例子中所示的标签制作装置1的各部分(各功能)的程序。而且,还可以将该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后(省略图示)提供。作为存储介质,可以利用CD-ROM、闪存ROM、存储卡(小型闪存器(注册商标)、灵巧媒质、存储排字盘等)、微型光盘(CD)、光磁盘、数字通用盘及软盘等。
另外,对于标签制作装置1的装置结构和处理工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另外,除标签制作装置1以外,只要是能进行墨字打印及或点字刻印的装置,同样也能适用于本发明。
其次,参照图13的程序框图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刻印处理(标签制作方法)进行说明。通过用户对标签制作装置1接通电源,于是,启动输入编辑程序,在显示器12上显示输入编辑画面(省略图示)。在该输入编辑画面中,用户可以按照上面所述那样来选择所希望的处理模式(只选墨字,只选点字,墨字、点字同时记录)。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处理,即,对24mm宽度的处理带T,分两个步骤依次打印/刻印墨字89和点字65。
在此,参照图13及图14,对“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全部过程进行说明。当选择“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处理时,用户可以对于输入编辑画面输入所需要的文字信息(S51)。在对输入编辑画面输入文字信息之后,选择打印墨字89的墨字打印范围93及用于刻印点字65的点字刻印范围94的上下的布局(S52);当用户按下打印刻印开始键时,就进行基于上述文字信息的墨字89及构成在刻印处理部3进行手动时的标记的手动显示信息E的打印(S53)(S61),输入的处理带T正对于切断部24,接受全剪切及半剪切(S54)(S62),然后从打印处理部2排出。
并且,在显示器12上显示出向刻印带插入部47插入的带插入指示(S55)(S63),按照上述手动显示信息E,将排出的处理带T插入刻印处理部3,于是刻印输送电机57开始驱动。在此,一旦检测到被送入的处理带T的前端(S56)(S64),以检测出该前端为启动信号,刻印单元53开始刻印点字65(S57)(S65),刻印了点字65的处理带T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S58)。
下面,参照图14对布局选择(S52)和与其同时进行的处理模式的决定进行说明。在该布局选择中,用户可以选择下侧点字布局(参照图14(A))和上侧点字布局(参照图14(B))中的任一种;其中,下侧点字布局是将处理带T的上侧一半部分作为墨字打印范围93,而将下侧一半部分作为点字刻印范围94;上侧点字布局是将处理带T的下侧一半部分作为墨字打印范围93,而将上侧一半部分作为点字刻印范围94。根据该布局选择,后面的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控制也不同,所以,在“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处理中,准备有两种处理模式,即,下侧点字布局用的下侧点字处理模式和上侧点字布局用的上侧点字处理模式。
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种,在带行走路径51上输送的处理带T的点字刻印范围94位于带行走路径51的带宽度方向上的靠近用户一侧,并以该状态对应于刻印单元53的安装位置。这样一来,用户只要沿着与打印处理部2的打印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刻印处理部3上手动插入即可。由此,根据选择下侧点字布局,控制部75(输入编辑程序)自动地使“墨字、点字同时记录”的处理转移到下侧点字处理模式(S52(a))。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中,根据上述文字信息,在墨字89的阅读方向上打印的墨字89,并且,在上述处理带T的带输送方向的前端侧的丢弃处部分Ta部分,打印手动显示信息E(参照图14(A))。
在上侧点字布局中,在带行走路径51上输送的处理带T的点字刻印范围94是位于带行走路径51的带宽度方向的内侧,并与刻印单元53的安装位置相反。因此,用户必须将左右翻转后的处理带T手动插入到刻印处理部3。由此,根据用户选择上侧点字布局,控制部75自动地使“墨字、点字同时进行”的处理转移到在上侧的一半部分刻印点字的上侧点字处理模式(S52(b))。在上侧点字布局中,根据上述文字信息,沿着墨字89的阅读方向打印的墨字89,并且,在上述处理带T陆续送出的方向的根部侧的丢弃处部分Ta上打印手动显示信息E(参照图14(B))。
以上述两种处理模式(S52(a)(b))处理的处理带T经过全剪切及半剪切(S54、S62),于是,如图14所示,形成短长方形。此时,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中,在处理带T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进行半剪切,在上侧点字处理模式中,在处理带T的输送方向的根部侧进行半剪切。图14(A)表示的是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中进行全剪切·半剪切后的处理带T的平面图,图14(B)表示在上侧点字处理模式中进行全剪切·半剪切后的处理带T的平面图。
对于图14(A)所示的处理带T,在构成其手动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纸面左侧,形成由后述的半剪切形成的丢弃处部分Ta,并且,在其上面打印出上述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在延续该丢弃处部分Ta的纸面右侧形成墨字打印范围93,并在该墨字打印范围93上打印基于输入信息的墨字89(字符)。该墨字打印范围93下侧形成点字刻印范围94。而且,在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和两个范围之间的交界部上,形成由半剪切器23只对记录带42进行剪切的半剪切线95。通过该半剪切线95,将在墨字打印之后同时记录点字的标签部96、和打印了手动显示信息E的丢弃处部分Ta分隔开。
表示手动插入信息E由以下部分构成标志信息Ea,由用于标志在刻印处理部3进行手动插入的方向(朝向纸面的左侧)的三角形箭头Eaa、及“插入方向”的文字Eab;上下标志信息Eb,表示通过刻印处理部3进行刻印的点字65的上下方;点字像信息Ec,其是模拟点字65的图像。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中,箭头Eaa是必须的,但是,“插入方向”文字Eab、上下标志信息Eb、及点字影像信息Ec可以省略。
上下标志信息Eb由分别配置在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上”“下”墨字构成(参照图14)。无论是下侧点字处理模式及上侧点字处理模式中的哪一种情况,这些“上”“下”墨字都能沿着与用户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89及点字65同样的朝向打印。
点字图像信息Ec是模拟6点点字表示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打印模拟了对应于墨字“さ”的点字的图像。
另外,丢弃处部分Ta不作为标签使用,所以,在将标签部96粘贴到粘贴对象物上时,可以手拿着该丢弃处部分Ta,将记录带42的标签部96从剥离带43上剥下。丢弃处部分TA的长度L1设成与刻印单元53与前端检测传感器68之间的距离L1相同(参照图15),并且,不用将手动插入的处理带T反送就能开始刻印点字。
而且,图15(B)所示的处理带T在纸面右侧形成丢弃处部分Ta,并且,其上面打印手动显示信息E,在比其先行的纸面左侧形成墨字打印范围93,并且在其上面打印墨字89。在该墨字打印范围93的上侧形成点字刻印范围94。而且,在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和两个范围之间的交界部形成半剪切线95,由此将标签部96和丢弃处部分96分隔开。并且,前后反向(朝向纸面右侧)打印指标信息Ea。
再者,参照图15对打印、刻印处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当处理带T排出时,在显示器12上对用户显示出将处理带T手动插入到刻印带插入部47的指示(S55),(S66),用户根据该指示,手动插入如上所述形成的处理带T。这时,用户沿着标志图像Ea所指示的方向(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中,与从打印处理部2排出的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墨字89的上下为原状态的方向);在上侧点字处理模式中,与从打印处理部2排出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墨字89的上下翻转的方向))将处理带T插入到刻印带插入部47(参照图15)。
这样,将用户插入处理带T作为触发信号,带输送机构54启动,进行处理带T的输送,于是,通过前端检测传感器68检测处理带T的前端(S56)(S64)。随着前端的检测,刻印单元53判断出点字65的刻印开始位置,越过丢弃处部分Ta部分,从处理带T的标签部(点字刻印范围94)96的端部开始刻印与上述文字信息对应的点字65。这时,丢弃处部分Ta的长度为前端检测传感器68与刻印单元53之间的间隔距离,所以,是刻印从点字刻印范围94的端部开始进行点字刻印的。
对于点字65的刻印,在上侧点字处理模式中,是刻印正向(阅读方向)的点字65(S57),在下侧点字处理模式中,是从阅读方向的相反侧开始刻印、也就是刻印翻转了180°的点字65(S65)。然后,这样形成的处理带T从刻印带排出部48排出(S58),打印、刻印处理结束。另外,翻转了180°的点字65既可以预先存储在RAM 86内,也可以由CPU 84进行翻转处理。根据以上的打印、刻印处理,形成在带的下侧一半部分或者上侧一半部分刻印了点字65的处理带T。用户能将该处理带T的标签部96粘贴到对象物96上,由此可以作为标签使用。而且,在粘贴标签部96时,通过参考上下标志信息Eb及点字图像信息Ec,可以防止错误粘贴。
根据第二实施例,因为采用分体设置了刻印处理部2、刻印处理部3的双路方式,所以,不会发生由于刻印动作引起的刻印振动导致处理带T从打印头26偏离、墨字打印的打印品质劣化的现象而且,因为在处理带T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Ea,所以,用户不会弄错手动插入方向,能将处理带T插入刻印处理部3。而且,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打印在通过半剪切形成于手动插入方向前端部的丢弃处部分Ta上,所以,不会在标签部96上留下标志图像,能在手动插入方向前端部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手动插入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中,设置了半剪切器,也可以采用不设置该半剪切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标签部上打印箭头Eaa或者相当于这个的信息(尽量不太明显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丢弃处部分Ta是形成在手动插入方向前端侧,也可以形成在手动插入方向的根部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制成刻印成两行只有点字的标签。也就是说,点字刻印之后,通过上下翻转再次向刻印处理部手动插入,由此,能制作刻印成两行刻印只有点字的标签。这时,先刻印的点字经过从动辊的内侧的三个环状槽,所以,再输送处理带时也不会损坏点字。
符号说明1标签制作装置2打印处理部3刻印处理部22全剪切器23半剪切器26打印磁头42记录带43剥离带51带行走路径54带输送机构62刻印头65点字68前端检测传感器69上下识别传感器75控制部
89墨字91表示手动插入图像92丢弃处部分93墨字打印范围94点字刻印范围97标志图像98上下标志图像101点字影像图像T处理带D上下识别信息E手动插入显示信息Ea标志信息Eb上下标志信息T处理带Ta丢弃处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处理装置,包括打印处理部,包括用于在处理带上打印基于输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数据的打印装置;刻印处理部,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手动插入打印处理后的所述处理带的同时,在插入的所述处理带上刻印基于所述文字信息的点字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在进行刻印处理的所述处理带上打印用于识别所述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印处理部还包括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被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所述上下识别信息;上下判断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处理带的上下;刻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上下判断装置判定所述处理带被上下翻转后插入时,控制所述刻印装置,使其在使所述点字数据旋转180°后的状态下进行刻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带包括背面涂敷了粘结剂的记录带和通过所述粘结剂粘贴在所述记录带的背面的剥离带;所述打印处理部还包括全切断所述处理带的全剪切装置;及,只切断所述处理带的所述记录带的半剪切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在通过所述半剪切装置形成的所述记录带的丢弃处部分打印所述上下识别信息。
4.一种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处理部,包括用于在所述处理带的墨字打印范围内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刻印处理部,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手动插入打印处理后的所述处理带的同时,在靠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单侧一方的点字刻印范围内进行点字刻印;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处理带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以使手动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所述点字刻印范围与所述刻印装置的装配位置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带由在背面涂敷了粘结剂的记录带和通过所述粘结剂粘贴在所述记录带的背面的剥离带组成;所述打印处理部还包括全剪切装置,用于将打印后的所述处理带全切断;及,半剪切装置,用于只将所述处理带的所述记录带在所述墨字打印范围的外侧切断;所述打印装置在通过所述半剪切装置形成的所述记录带的丢弃处部位打印所述标志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剪切装置在所述处理带的手动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形成所述丢弃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印处理部还包括前端检测装置,用于在刻印装置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送入刻印的所述处理带的前端进行检测;所述丢弃处部分的长度设定为与所述刻印装置及所述前端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8.一种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用于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在处理带上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对于所述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点字刻印之前,在所述处理带上,根据所述的文字信息进行墨字打印的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所述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
9.一种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用于在与打印用于识别所述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同时手动插入的处理带上进行基于点字数据的点字刻印,对于所述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上下识别信息,检测所述处理带的上下方;在所述处理带被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在使点字数据旋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
10.一种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处理装置包括打印处理部,包括打印装置,用于在所述处理带的墨字打印范围内进行打印;刻印处理部,包括刻印装置,用于在打印处理后的所述处理带被手动插入的同时,在靠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宽度方向的单侧一方的点字刻印范围内进行点字刻印;对于所述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在所述处理带上打印用于标志手动插入方向的标志信息,以使手动插入的所述处理带的所述点字刻印范围与所述刻印装置的装配位置相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处理装置,其能防止带上下错误地插入到进行点字刻印的装置内,并且,即使将带上下翻转后插入,也能正常进行点字刻印。在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处理带(T)上,在通过刻印处理部(3)进行点字刻印之前,进行根据输入的文字信息而生成的墨字数据(P)的墨字打印,同时还打印用于识别处理带(T)的宽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识别信息(D)。而且,在刻印处理部(3)上,根据该上下识别信息(D)检测处理带(T)的上下,当处理带(T)被上下翻转后插入时,在使点字翻转180°的状态下进行刻印。
文档编号B41J3/00GK1689823SQ2005100588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2日
发明者高田诚, 田中静治, 植原隆行, 龟田登信, 仓科弘康, 菊池纯一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