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64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打印机除激光打印机外,喷墨打印机是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机种,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容易以及低噪音等优点,且可打印于如纸张、相片纸等多种喷墨媒体。而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品质主要取决于墨水匣的设计等因素,尤其以控制打印芯片释出墨滴至喷墨媒体的机构设计为墨水匣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以现有热汽泡式(thermal bubble)喷墨技术而言,为了提高墨水匣打印于喷墨媒体上的解析度,多半采用中央供墨流道的设计,主要藉由增加喷孔排列数的方式来提高喷墨时的解析度。请参阅图1为现有使用中央供墨流道的喷墨头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喷墨头的打印芯片1的两相对侧边具有多个焊垫11,且打印芯片1的中央设置有一平行于两侧边多个焊垫11的中央供墨流道12,而该中央供墨流道12的两相对侧边则设置有多个墨水腔13及多个加热电阻(未图示)。此外另有一喷孔板14,其具有多个喷孔141,且喷孔141的位置相对于墨水腔13,故当打印芯片1与喷孔板14组装,并设置于墨水匣之出墨口(未图示)时,墨水便会自中央供墨流道12流至其两侧的多个墨水腔13,并经过加热电阻(未图示)加热后再由喷孔板14上相对应的喷孔141喷至喷墨媒体上。
虽然使用中央供墨流道12的喷墨头具有较高的解析度,但形成打印芯片1在加工制程上需利用喷砂、激光切割或蚀刻等加工方式来形成中央供墨流道12,喷砂制程的洁净度低,而激光加工的费用昂贵,蚀刻则会使打印芯片1的结构较为脆弱,进而增加加工成本及制造成本。此外,为了要预留中央供墨流道12的空间,不可避免的需具有相当大尺寸的打印芯片1,这将会提升打印芯片1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发展出一种打印芯片采用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式,请参阅图1为现有使用侧边供墨流道的喷墨头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喷墨头的打印芯片2的两相对侧边亦设置有多个焊垫21,而相异于焊垫21的另外两侧边则分别具有侧边供墨流道22,侧边供墨流道22的一侧亦设有多个墨水腔23及多个加热电阻(未图示)。此外,喷墨头亦具有多个喷孔241的喷孔板24,喷孔241的位置相对于墨水腔23,故当打印芯片2与喷孔板24组装,并设置于墨水匣的出墨口(未图示)上时,墨水便会自打印芯片2的侧边供墨流道22流至多个墨水腔23,并经过加热电阻加热后再由喷孔板24上相对应的喷孔241喷至喷墨媒体上。
然而,使用侧边供墨流道22的打印芯片2虽可省略形成中央供墨流道的加工步骤,且其结构较使用中央供墨流道的打印芯片为强,尺寸也相对较小,具有降低打印芯片2的加工成本及物料成本等优点,但是,这种使用侧边供墨流道的设置方式,相对打印芯片2只能利用两侧来配置构成喷孔,因此喷墨头的喷孔的排列数会受到限制,相对影响到解析度。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同时考量成本、解析度以及打印品质的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实为相关技术领域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适用于一墨水匣,其结合中央供墨流道及侧边供墨流道,主要藉由侧边供墨流道来节省打印芯片的整体面积,以降低制作成本,而结合中央供墨流道之设计则可增加喷孔排列数,以具有较高解析度及提升打印品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打印芯片,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的一喷墨头结构,该打印芯片的两相对侧系设置有多个焊垫,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垂直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墨水匣的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垂直多个焊垫的方向设有两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的该本体构成两侧边供墨流道。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之方向设有两中央供墨流道,且两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两中央供墨流道,且两中央供墨流道为串列。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三中央供墨流道,且三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三中央供墨流道,且三中央供墨流道系串列。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之方向设有五中央供墨流道,且五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至少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系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分别设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分别各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分别设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分别各设有两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仅设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之两侧表面亦仅分别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等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仅分别设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实质上邻近该等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仅分别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打印芯片上设置一喷孔板,喷孔板具有多个喷孔,多个喷孔对应于打印芯片上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用以将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的多个墨滴分别自对应于喷孔板上的多个喷孔喷出至一喷墨媒体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头结构,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用以将多个墨滴喷至一喷墨媒体上,该喷墨头包含一打印芯片,大体上呈矩形,其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且于垂直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墨水匣之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仅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每一侧边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仅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每一中央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以及一喷孔板,具有多个喷孔相对于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当喷孔板与打印芯片结合时,用以将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的多个墨滴自所对应的多个喷孔喷出至喷墨媒体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喷墨头结构,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用以将多个墨滴喷至一喷墨媒体上,该喷墨头包含一打印芯片,大体上呈矩形,其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且于垂直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墨水匣之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多个中央供墨流道,其中多个中央供墨流道为串列;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多个中央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以及一喷孔板,具有多个喷孔相对于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当喷孔板与打印芯片结合时,用以将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的多个墨滴自所对应的多个喷孔喷出至喷墨媒体上。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现有使用中央供墨流道的喷墨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使用侧边供墨流道的喷墨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打印芯片、喷孔板与墨水匣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喷墨头结构可包含打印芯片3、墨滴产生器群组331、341以及喷孔板35,且喷墨头结构系组装于一墨水匣的本体上4(如图4所示)。如图3所示,打印芯片3大致成矩形形状,且其中两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有多个焊垫31,主要用来与喷墨打印机的系统控制电路(未图示)电性连接用,使打印芯片3根据喷墨打印机的系统控制电路所传送的控制信号的触发而将墨水匣内部所储存的墨水加热喷射至喷墨媒体(未图示)上,且该打印芯片3于垂直于多个焊垫31设置方向的两侧边,即平行于喷墨媒体移动的打印方向,分别设置有一出墨侧边32,因此当图3所示的喷墨头与墨水匣组装在一起时,打印芯片3两侧边的出墨侧边32将与墨水匣的本体4构成两个侧边供墨流道33(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介于多个焊垫31以及两个侧边供墨流道33之间另外设有一中央供墨流道34,中央供墨流道34是平行于两侧边供墨流道33。
请再参阅图3并请配合图5,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打印芯片3的表面上具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且其分别邻近于该两侧边供墨流道33,而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由多个墨滴产生器所组成,其中每一个墨滴产生器皆包含一墨水腔36以及一设置于墨水腔36中的加热电阻37,同样的,在打印芯片3的表面且邻近中央供墨流道34的侧边亦设有一组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同样由多个墨滴产生器所组成,且每一个墨滴产生器皆包含一墨水腔36及加热电阻37,故当喷墨头组装于墨水匣本体4上时(如图4所示),墨水匣内部所储存的墨水将经由两侧边供墨流道33及中央供墨流道34分别流至对应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每一个墨水腔36中,并经墨水腔36中的加热电阻37加热后将墨水喷射至喷墨媒体上。
请再参阅图3并配合图4、5,其中图3、5的图式为截切部份的喷孔板35以暴露出打印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打印芯片3的上方设置有一喷孔板35,而喷孔板35的长度实质上与打印芯片3的长度相等(如图4所示)。喷孔板35设有两凹口351,使其形状大致上呈″H″字形,喷孔板35的凹口351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多个焊垫31,因此当喷孔板35与打印芯片3组合时将露出焊垫31,使焊垫31能够与喷墨打印机的系统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而喷孔板35的宽度则实质上较打印芯片3的宽度为大,故当喷孔板35与打印芯片3组合成喷墨头并安装至墨水匣本体4时,墨水不至于自侧边供墨流道33渗出(如图4所示)。又喷孔板35上设有多个喷孔352,而喷孔352所设置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打印芯片3上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或是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墨滴产生器,更详细地说,就是多个喷孔352系分别对应于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或是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墨滴产生器的墨水腔36中的加热电阻37,是以墨水匣内部所储存的墨水可由侧边供墨流道33及中央供墨流道34分别流至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墨滴产生器的每一个墨水腔36中,藉由墨水腔36中的加热电阻37加热并经喷孔板35上相对应的喷孔352喷出至喷墨媒体上。
请参阅图6为图3组装后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打印芯片3与喷孔板35组合后即成为一喷墨头结构,且邻近两侧边供墨流道33各自设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于邻近中央供墨流道34的附近则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喷孔板35上的多个喷孔352则对应于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墨水腔36,使墨水得以经由墨滴产生器的墨水腔36中的加热电阻37(如第五图所示)加热成墨水气泡,透过对应于该加热电阻37的喷孔352喷出至喷墨媒体上。
虽然于图6中,打印芯片3邻近两侧边供墨流道33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而打印芯片3邻近且平行于中央供墨流道34的表面上仅于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一侧边设置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但墨滴产生器群组的实施态样并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配合本实施例的侧边供墨流道33及中央供墨流道34,亦可于邻近两侧边供墨流道分别设置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该两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系邻近两侧边供墨流道,且以交错的方式排列,以便侧边供墨流道中的墨水可流至该两个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亦或是只在单边的侧边供墨流道33设置一组或是两组交错排列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两侧可分别设置有一组或两组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换言之,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的数目与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并无直接的相关性,可视需求任意地在侧边供墨流道或中央供墨流道配置一或多个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或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当然,打印芯片3的墨水供应结构并非仅限于上述两侧边供墨流道33及一中央供墨流道34,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喷墨头结构同样包含打印芯片3、墨滴产生器群组331、341以及喷孔板35,至于打印芯片3的多个焊垫31及供墨流道33、34的设置方向已详细描述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故此处不再赘述。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打印芯片3的单一侧边为具有一个侧边供墨流道33以及于打印芯片3的表面具有两个中央供墨流道34,该两中央供墨流道34为并列设置,亦即两两并排平行。此外,打印芯片3邻近于侧边供墨流道33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而打印芯片3邻近且平行于两中央供墨流道34的表面上,则各自设置有一组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于两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一侧边。当然,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均由多个墨滴产生器所组成,且每一个墨滴产生器都由一个墨水腔及一位于墨水腔中的加热电阻所构成(请配合参考图5),而喷孔板35上的多个喷孔352是对应于每一墨滴产生器群组中每一墨滴产生器的墨水腔中的加热电阻,故墨水得以经加热电阻加热,再自喷孔352喷出至喷墨媒体上。
相同地,于图7中仅揭露打印芯片3于邻近侧边供墨流道33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331,而两个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一侧边各设置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但配合本实施例的流道设计并非只限定于上述的配置态样,举例而言,配合本实施例的单一侧边供墨流道33及两中央供墨流道34,亦可于打印芯片3上邻近侧边供墨流道33的侧边同时设置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两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或两组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当然,亦可于原侧边供墨流道33的相对侧再增加一侧边供墨流道,使其为两侧边供墨流道加上两中央供墨流道,而该增加的侧边供墨流道其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的配置方式可与原侧边供墨流道33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相同。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喷墨头结构同样包含打印芯片3、墨滴产生器群组331、341以及喷孔板35,至于打印芯片3的多个焊垫31及供墨流道的设置方向已详细描述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故此处不再赘述。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打印芯片3的侧边具有两个侧边供墨流道33,而于两个侧边供墨流道33之间则设置有三个中央供墨流道34,且该三个中央供墨流道34系并列设置,打印芯片3于邻近两侧边供墨流道33的表面上分别具有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而中央供墨流道34的一侧边则分别具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其设置方式皆与图7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故于此处不再赘述。
由图7及图8所揭露的实施例可知,打印芯片3可依据需求设置为一侧边供墨流道配合多个中央供墨流道,或两侧边供墨流道配合多个中央供墨流道,举例而言,该多个中央供墨流道的数目可为四个或五个,但不以此为限,使喷孔板35之喷孔352排列数可配合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的数目相对地增加,以提供较佳的打印品质以及提高打印的解析度。
图3至图8所揭露的中央供墨流道及侧边供墨流道之间均是以并列的方式平行设置,然于本发明可施行的较佳实施例中,中央供墨流道及侧边供墨流道不仅止于平行的并列设置,亦可使用串列的实施态样。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喷墨头结构的透视图。于本实施例中,喷墨头结构包含有三个以串列的方式排列的喷墨群组g1、g2及g3,亦即喷墨群组g1、g2及g3是设置于平行打印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当然,喷孔板35的喷孔352配合喷墨群组g1、g2及g3的设置态样同样以串列的方式排列。而每一个喷墨群组g1、g2或是g3分别由两侧边供墨流道33以及一中央供墨流道34配合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所构成,当然,于每一个喷墨群组g1、g2及g3中的侧边供墨流道33、中央供墨流道34、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331、以及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341的配置数量及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亦可使用图3至图8的实施方式,喷墨头制造厂商可依据实际需求做各种变化,以增加喷孔的排列数目,当然,串列的喷墨群组的数目亦可依需求做不同的调整。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的主要技术特征系结合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来达到较佳的打印品质、提高打印的解析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因此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的配置态样并无特别的限制,举凡有至少一出墨侧边与墨水匣之本体定义出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皆为本发明之保护范围。此外,本发明的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的排列亦无所设限,可为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配合一中央供墨流道、一侧边供墨流道配合多个并列中央流道(如图7所示)、两个侧边供墨流道配合多个并列中央供墨流道(如图8所示)以及侧边或中央供墨流道以串列之方式设置(如图9所示)。
又本发明虽以一个侧边供墨流道配合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为例,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一个侧边供墨流道亦可配合两群或多群交错设置的墨滴产生器群组,而中央供墨流道亦然,一个或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可单设于平行且邻近一个中央供墨流道的一侧,或分别设置于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的两侧边,可依照实际需求调整供墨流道及墨滴产生器群组的设置方式,进而提高解析度与打印品质。
当然,由上述各实施例中所呈现出打印芯片3以侧边供墨流道33与中央供墨流道34结合应用的设置方式,可满足具有较高解析度、较佳打印品质以及低制作成本的需求,而在实际应用上,该打印芯片3的各群墨滴产生器群组可使用不同色的墨水,以完成多色喷墨打印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提供一结合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的打印芯片流体结构,其以侧边供墨流道为主并辅以中央供墨流道,侧边供墨流道可节省打印芯片的整体面积及降低制造成本,而藉由中央供墨流道则用来增加喷孔板上喷孔的排列数,以提供一具有较高解析度及较佳打印品质的打印芯片,换言之,本发明的打印芯片流体结构系结合侧边供墨流道及中央供墨流道的优点,以设置一个更完善且具有竞争力的打印芯片,使墨水匣的使用得以更加完备。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之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之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芯片,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的一喷墨头结构,该打印芯片的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垂直该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的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之方向具有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垂直该多个焊垫的方向设有两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的该本体构成两侧边供墨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方向设有两中央供墨流道,且该两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两中央供墨流道,且该两中央供墨流道为串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三中央供墨流道,且该三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三中央供墨流道,且该三中央供墨流道为串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设有五中央供墨流道,且该五中央供墨流道为并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该打印芯片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该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该至少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打印芯片,其中该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之表面分别设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该打印芯片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之两侧表面亦分别各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分别设有两组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该打印芯片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分别各设有两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之表面仅设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该打印芯片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仅分别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12.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实质上邻近该等侧边供墨流道的表面仅分别设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而该打印芯片实质上邻近该等中央供墨流道的两侧表面亦仅分别设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
13.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上设置一喷孔板,该喷孔板具有多个喷孔,该多个喷孔对应于该打印芯片上该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该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用以将该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多个墨滴分别自对应于该喷孔板上该多个喷孔喷出至一喷墨媒体上。
14.一种喷墨头结构,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用以将多个墨滴喷至一喷墨媒体上,该喷墨头包含一打印芯片,大体上呈矩形,其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且于垂直该多个焊垫之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之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仅有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该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该每一侧边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仅有一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该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该每一中央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以及一喷孔板,具有多个喷孔相对于该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该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当该喷孔板与该打印芯片结合时,用以将该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该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的该多个墨滴自所对应的该多个喷孔喷出至该喷墨媒体上。
15.一种喷墨头结构,其适用于一墨水匣,用以将多个墨滴喷至一喷墨媒体上,该喷墨头包含一打印芯片,大体上呈矩形,其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且于垂直该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的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多个中央供墨流道,其中该多个中央供墨流道为串列;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该打印芯片的表面且实质上邻近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设置于该打印芯片之表面且实质上邻近该多个中央供墨流道,用以因加热作用而产生多个墨滴;以及一喷孔板,系具有多个喷孔相对于该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以及该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当该喷孔板与该打印芯片结合时,用以将该至少一侧边墨滴产生器群组及该多个中央墨滴产生器群组所产生之该多个墨滴自所对应的该多个喷孔喷出至该喷墨媒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打印芯片流体供应结构,其适用于一墨水匣一喷墨头结构,该打印芯片两相对侧设置有多个焊垫,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芯片于垂直该多个焊垫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出墨侧边,用以与该墨水匣的一本体构成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以及于设置该多个焊垫的两相对侧之间且平行该至少一侧边供墨流道的方向具有至少一中央供墨流道。
文档编号B41J2/135GK1939733SQ200510108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英伦, 戴贤忠 申请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