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11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印机用数字化供墨装
背景技术
目前,彩色图案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 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印刷工业中通
常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即先将原稿进行颜色分解,分成青(c)、品
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颜色的合成。所 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 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在 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 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 成各色印版。这是照相分色的基本原理。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 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 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 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电脑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 红(M)、黄(Y)、黑(K)四色印版数字化信息。
因为印刷工艺决定了印刷只能采用网点再现原稿的连续色调层次,若 将图片放大观看,就会发现画面是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的。我们 看到网点大小虽然不同,但都占据同等大小的空间位置,这是因为原稿图 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即把连续的图 像信息变成离散的网点图像信息。网点越大,表现的颜色越深,层次越暗; 网点越小,表现的颜色越浅,表示的层次越亮。每个网点占有的固定空间 位置大小是由加网线数决定的,例如,加网点目数为1501pi,则在一英 寸的长度或宽度上有150个网点。网点空间的位置和网点大小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例如C5oy。代表的含义是网点大小占网点空间位置的c5oy。, cioo% 是指网点大小全部覆盖网点空间位置,即印刷中所称的"实地",coy。由于
没有网点,只有网点空间位置,所以这块地方就没有油墨被印上。显然挂 网目数越大,网点所占空间位置越小,能描述的层次就越多,越细腻。事 实上,原稿的层次和色彩就是通过这种桂网的方法被再现出来的。这里同 时也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网点空间(也就是油墨)的覆盖率, 不但印品的色彩表现能力取决于此,最终印刷生产中油墨的供应和消耗过 程也都取决于此。这也就是连涉及印刷过程数字化的国际标准化委员会都 要为此项参数确定相应的接口数据格式国际标准的原因。在达到水墨均衡 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印刷过程的油墨供应和消耗量,与网点空间的覆盖率 成正比,供应过程与消耗过程相匹配,则可产生色彩丰富、图文悦目的精
美印刷品;反之,如果油墨的供应与消耗过程不匹配,多则产生沾脏污染 印刷品,少则色泽黯淡影响清晰度。现实的印刷过程中使用十几个一组准 垂直于墨斗辊的钢片刮削粘附在墨斗辊上的墨层来控制供墨量的墨斗辊 与印刷滚简旋转速度相对恒定,调整垂直钢片(墨刀键)与墨斗辊之间的 间隙使得过墨量发生改变,就达到了调整油墨供应的目的。传统的调整方 式是在垂直钢片(墨刀键)后面设置手动偏心轮(螺旋进退)或墨斗螺钉 (直线进退),人工调整偏心轮的手动推杆或墨斗螺钉手柄来改变每一个 墨区的供墨状态。
在传统印刷生产过程中,供墨量调整控制是操作中最频繁的一项工 作,输墨及润湿装置必须保证在非常短的印刷周期内达到髙质量的勻墨匀 水效果,以期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同时为了消除重影与鬼影,当今流行 于巿的商业印刷机上供墨系统采用的是手动墨刀键操纵墨刀垂直刮削墨 斗辊控制供墨量的直接输墨方式, 一种印色的版面要用十几条墨道区域来 分割控制,配合高速运行的轮转印刷机用十分繁重的高级领机技工超强体 力劳动来做支撑,效果差强人意。当前印刷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印刷生 产过程中,印刷机台的操作人员往往见不到原稿,只能凭借领机的经验调 整印刷机供墨量,这样就经常造成印刷墨色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员
素质的差异、印刷机之间的硬件差异等因素造成印刷调机成本上升、印刷 质量不稳定。预先调控印刷机墨刀键,不但不能明显提高印刷生产效率还 会造成漏墨的潜在隐患,墨刀键的调校费时费力,通常需要调整测试多次
才能达到要求,而轮转印刷机的速度相当高,墨色调整过程中既会产生大
量的废品,又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釆用的技术方案是偏心轮或墨斗螺钉与 执行电机输出轴相接,嵌入于墨斗装置内部的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的功 率扩展接口与执行电机引线相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
(1) 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
(2) 本发明能够对于印刷品每一个分区的油墨供应及消耗量实施精 确数字化标定,并在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和驱动执行电机精确拖动之下 迅速可靠地完成调整,在大幅度减少人员和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极大地缩 短了高速印刷机组印前调整周期,降低废品消耗,综合成本低。 附困说明
图l是本发明墨斗螺钉与电机、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偏心轮与电机、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l一图2可知,本发明是偏心轮1或墨斗螺钉5与执行电机2输 出轴相接,嵌入于墨斗装置内部的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的功率扩展接 口与执行电机2引线相接。
首先在手动偏心轮1或墨斗螺钉5的旋转轴上加装驱动执行电机2, 再在墨斗装置内部嵌入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由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 元3功率扩展接口发出载有运行方向和步幅信息的驱动数字脉冲序列,引 导驱动执行电机2数字化运行。墨斗辊6逆时针运转,粘附墨斗中的油墨 7向印版方向输送涂布,墨刀键4的作用是通过调整刀口与墨斗辊6之间 的间隙切割拦阻控制油墨7的输送量,通过对驱动执行电机2运行的脉冲 序列数据的计量,即可实现油墨7通道间隙的数字化,从而实现胶印机数字化供墨。通过人机对话要求油墨7供应量增加,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 3便发出令驱动执行电机2后退的数字序列脉冲,经过电脑微处理器控制 单元3功率扩展接口调整控制驱动执行电机2使得墨刀键4与墨斗辊6之 间的间隙增大,通过的油墨7数量便在人为数据控制之下准确地增大;如 果要求减墨,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便发出令驱动执行电机2前进的数 字序列脉冲,再经过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功率扩展接口调整控制驱动 执行电机2导致墨刀键4与墨斗辊6之间的间隙减小,变化量同样按照认 为控制的数据完成。胶印机油墨7供应量的数字化调整控制就是这样实现 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胶印机墨斗的 墨刀键4手动控制偏心轮1或墨斗螺钉5旋转轴方向上安装了驱动执行电 机2,并在墨斗之中置入了带有人机交互、数据通信和电脑微处理器控制 单元3功率扩展接口的嵌入式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
所述墨刀键4旋转轴方向上安装的驱动执行电机2,既可以是普通的 交流、直流电机,又可以是步进或同步电机,甚至还可以是特殊的直线运 动电机。嵌入式电脑微处理器3应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无论驱 动电机需用什么样波形的电源供给方式,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都能够 运用功率扩展接口调制出相应的数字化脉冲序列满足要求。
所述墨刀键4旋转轴方向上安装的驱动执行电机2和墨斗中置入的带 有人机交互和数据通信接口的嵌入式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由偏心轮 1 (旋转运动)/墨斗螺钉5 (直线运动)上安装设置的驱动执行电机2执 行拖动,而驱动执行电机2则是根据墨斗之中嵌入的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 元3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或数据通信接口收到控制命令后所发出的载有 运行方向和步幅信息的步进(或同步)数字脉冲序列来实现数字化运行, 从而实现对于墨刀键4的数字化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包括偏心轮或墨斗螺钉,其特征在于偏心轮(1)或墨斗螺钉(5)与执行电机(2)输出轴相接,嵌入于墨斗装置内部的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3)的功率扩展接口与执行电机(2)引线相接。
全文摘要
一种嵌入电脑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墨斗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械,采用偏心轮或墨斗螺钉与执行电机输出轴相接,嵌入于墨斗装置内部的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的功率扩展接口与执行电机引线相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本发明能够对于印刷品每一个分区的油墨供应及消耗量实施精确数字化标定,并在电脑微处理器控制单元和驱动执行电机精确拖动之下迅速可靠地完成调整,在大幅度减少人员和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了高速印刷机组印前调整周期,降低废品消耗,综合成本低。
文档编号B41F31/02GK101168319SQ200610150930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权永泽, 林丹柯 申请人:权永泽;林丹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