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1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该装置构造成从RFID电路元件读取f言息 或向RFID电路元件写入信息以生产RFID标签,RFID电路元件构造成储存信息。
背景技术
以非接触方式(电磁耦合式、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等类型的线圈)向/从 存储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发送/接收信息的RFID (RFID)系统是本技术领域已知 的。例如为标签形RFID标记提供的RFID电路元件包括IC电路部件和连接到IC 电路部件的天线,IC电路部件构造成储存预定RFID标记信息,天线构造成发送/ 接收信息。由于这种设置,读取器/写入器可访问(读取/写入)IC电路部件内的 RFID标记信息,即使RFID标记变脏或布置在看不见的位置也是如此。这种技术不 断地在日用品管理、检验过程等领域中广泛投入使用。
RFID电路元件通常形成在作为RFID标签的标签形材料上,且该标记标签通常 粘贴到例如用于分类和组织文件和物体的目标物体上。这时与存储在其中的RFID 标记信息分开,关于RFID标记信息的信息可打印到标签上,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察 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为了该原因,过去己经从这种观点提出了用于生产RFID标 签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中,其上沿纵向方向以基本上 相等间距设置有RFID电路元件的带形标记介质(连续标签纸)从巻单元中馈送出 来,该巻单元包括其上缠绕有标记介质的巻(巻起的纸)。因此,在打印装置在标 记介质的预定位置处打印预定打印内容之后,通过装置天线(RFID通信天线)向 设置在标记介质上的RFID电路元件发送RFID标记信息或从该RFID电路元件接收 RFID标记信息,由此产生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此外,在专利文件2中描述的标记标签生产装置中,包括RFID电路元件(RFID 标记)的标记介质粘贴到带有标签的座架(mount)上,在标记介质馈送到预定^i置
且馈送停止后,将信息从装置天线(RFID读取/写入装置)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 并进行预定信息的写入。然后,立即继续进行馈送,并由打印头在标签前表面上进 行打印,由此连续产生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这时,在上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中,在其中使用例如热敏打印头的打印装置中 消耗相对大量的电能。另一方面,RFID电路元件通常包括诸如RAM或ROM的存《诸 器、控制电路、电能产生装置等(例如参见专利文件3),控制电路构造成从存《诸 器读取数据和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电能产生装置(内部电源产生电路)构造成向控 制电路供电。然后,在该RFID电路元件中,当发送或接收信息时,根据由电能产 生装置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接收的接收信号产生电能,供应该电能以启动控制电 路,通过控制电路向/从存储器写入和读取数据。于是,当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时还将电能供应到RFID电路元件,在信息发送/接收期间在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侧上 产生预定量的电能消耗。
专利文件l : JP, A, 2003-140548
专利文件2 : JP, A, 2001-96814
专利文件3 : JP, A, 2000-24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中的RFID电路元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装置天线 和标记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较佳地以稳定方式设置成最有利于通信的状态J旦 是在上述专利文件1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标签介质的通^言^立 置的馈送位置没有受到特定的控制,在通信位置,RFID电路元件不一定被限制成 对通信最有利的位置。于是,与装置天线和RFID电路元件的通信效率可能会降低, 不能说读取或写入后的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签有足够的可靠性。
此外,在专利文件2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在生产RFID标签时,将包括RFID 电路元件的标记介质馈送到预定位置(靠近装置天线),然后停止馈送来进行与 RFID电路元件的通信,然后继续馈送,从而在馈送时进行打印,然后将形成的RFID 标签放出到装置外。这时,在没有很好进行写入过程的情况下,由蜂鸣器或LED 通知操作者有错误,但并不特别通知任何其它时间的任何其它信息,其它时间诸如 正常馈送期间、馈送停止后无线通信期间、或者馈送继续时(不包括没有很好进4亍 写入过程的情况)。因此,操作员不能确定装置在这些时间无故障地正常运行,产
生心理上的很大不安。尤其是在RFID电路元件己馈送到通信位置之后停止馈送以 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操作员很难有时间直觉地知道该停止状态是否是无线通i言 正常操作中的一个过程或者是否是馈送错误的结果,由此产生诸如增加不安感的问 题。此外,不考虑馈送是否己停止以进行无线通信,操作员可能错误地推定RFID 标签的生产已完成并随即拉出端部部分,造成标签生产故障。
此外, 一般而言,由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根据其多种应用可被携带并在各禾中:t汤 所使用,其通常还设有诸如电池或电池组之类的电储存装置并用于有限的电能f共 应。如以上参见专利文件3所描述的那样,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也在信息发送/接收 期间向RFID电路元件的电能产生装置供电。但是,根据装置构造,有时基本上在 标签生产的同时由打印装置进行打印并向RFID电路元件发送和从RFID电路元l牛接 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打印和信息的发送/接收所需的电能不足的问题,造 成由打印装置进行的打印和与RFID电路元件进行的信息读取/写入不能正常进fi1, 且又导致正常的RFID标签生产出现故障。
如上所述,不能说上述现有技术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充分地促进标签生产或改 进标签生产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促进标签生产并改进标签生产可靠性的丰示 记标签产生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进与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的通4言玄女 率来改进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签在读取或写入之后的可靠性的标记标签产 生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操作员不安并增加操作员对装置操作 的信任,由此消除标签生产错误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维持正常装置操作来可靠地生产带有 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第一目的,第一发明是一种使用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标记介质生产 RFID标签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RFID电路元件具有构造成储存信息的IC电路部件 和构造成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该装置包括馈送装置,用于馈送标记介质; 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设在所述标记介质中的RFID电路元件 并从RFID电路元件接收信息;以及通信促进处理装置,用于在基于通信装置的戶万述无线通信过程中执行与通信有关的预定促进处理。
馈送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标记介质并借助于通信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言息 的发送/接收,由此向RFID电路元件的IC电路部件写入和从IC电路部件读取信息。 根据第一 发明,通过通信促进处理装置在由通信装置通信时进行关于通信的预定促 进处理。由于该设置,能够促进标签生产并改进标签生产可靠性。
为了实现第一和第二目的,第二发明是根据第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 包括罩壳,该罩壳包括放出口,其中通信促迸处理装置是用于控制在放出口附近 的、具有RFID电路元件的带状或片状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 且通信装置是装置天线,该装置天线设在罩壳中,构造成将信息发送到所述RFID 电路元件的所述IC电路部件并从所述IC电路部件接收信息,并且在位置调节装置 附近。
将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带状或片状第一标记介质向放出口馈送,并在馈送期 间由装置天线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进行与IC电路部件的信息读取/写入。 根据第二发明,当馈送标记介质时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在放出口附近控制馈送位置, 由此以稳定的方式固定标记介质的穿过位置。然后,装置天线设置成在位置调节装 置附近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改进与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的 通信效率并提高读取和写入后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签的可靠性。
第三发明是根据第二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装置天线向标记天线发送 信息并从标记天线接收信息,标记天线是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的环形天 线。
装置天线设置成在位置调节装置附近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改进与 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环形天线的通信效率。此外,由于可通过电磁感应进 行通信,所以即使有金属等在附近也可实现稳定通信。
第四发明是根据第二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装置天线将信息发送到标 记天线并从标记天线接收信息,该标记天线是包括偶极形截面的天线。
装置天线设置成在位置调节装置附近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改进与 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包括偶极形截面的天线的环形天线的通信效率。
第五发明是根据第二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装置天 线是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和屏蔽装置的环形天线。
装置天线设置成在位置调节装置附近通过磁感应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 能够将设置设定成使第一标记介质总是穿过由装置环形天线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密度最大的位置。于是,能够改进与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的通^言 效率。
第六发明是根据第二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装置天 线是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的被屏蔽环形天线。
包括屏蔽的环形天线设置成在位置调节装置附近通过磁感应进行信息的发送/ 接收,由此能够设置设定成使第一标记介质总是穿过由装置环形天线的线圈产生的 磁通量密度最大的位置。于是,能够改进与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 的通信效率。
此外,还采用了包括屏蔽装置的环形天线,由此能够降低来自装置外部的噪音 成分的影响,同时借助于与设置在附近位置的RFID电路元件通过磁感应进行高効: 率的通信。
第七发明是根据第五或第六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位置调节装置在基 本位于装置天线的线圈中心轴线上的位置,调节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位置。
由于该设置,可进行位置控制使得第一标记介质被可靠地馈送穿过磁感应的磁 通量密度最大的位置。
第八发明是根据第五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位置调 节装置调节馈送位置,使得离开装置天线的距离是用于通信的载波波长的1/10或 更短。
由于该设置,可在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场强度与电厂强度比增加到到装置天线 的距离较长时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的范围内进行通信,由此使用环形天线实现进行通 信的效果。
第九发明是根据第五至第八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位置调 节装置包括放出辊,该放出辊在朝向放出口馈送第一标记介质时调节第一标记介质 的馈送位置。
于是,当馈送第一标记介质时,可在使用放出辊将馈送进行到放出口时在放出 口附近控制馈送位置,由此基本上以稳定方式固定第一标记介质的穿过位置,并能 够进行稳定的基于磁感应的通信。
第十发明是根据第九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放出辊设置在装置天线的 线圈的径向内侧。
通过设置在装置天线内侧上的放出辊来控制馈送位置,使得以稳定的方式基本 上固定第一标记介质的穿过位置,能够使第一标记介质总是穿过由装置天线的线圈
产生的磁通量强度最大的位置。此外,对装置天线内侧上的放出辊进行设置不仅能 使第一标记介质穿过靠近装置天线附近的位置,而且利用装置天线内的静区来使装 置的尺寸最小。
第十一发明是根据第九或第十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磁性本体(尤其 是软磁性本体)横跨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而设置在与装置天线相对的那侧上。
由于设置在与装置天线相对的一侧上的诸如铁氧体、透磁合金和软铁之类的高 磁导率的磁性本体,由跨越馈送路径的装置天线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的量增加,由 此改进来自磁感应的通信效率并能够改变磁通量的形状,使得磁通量不会容易地蔓 延到装置外部,能够防止从放出口放出到装置外面的RFID电路元件的错误通信。
第十二发明是根据第十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设置在与装置天线相 对的一侧上的放出辊或放出辊的辊轴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性本体。
由于该设置,不需要提供分开的磁性本体作为在与天线相对的一侧上的构件, 可使用辊子或辊轴作为磁性本体来调节磁通量形状,从而集中标记天线附近的磁通 量,由此能够改进通过磁感应的通信效率并防止与从放出口放出到装置外部的
RFID电路元件的错误通信。
第十三发明是根据第十一或第十二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臂构件, 该臂构件构造成横跨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而转动地支承定位在装置天线相同
侧上的放出辊,并且向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移动;其中,臂构件用磁性材料构 成。
由于该设置,可集中由装置天线的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从而改进通过磁感应与
RFID电路元件的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的通信效率并调节磁通量的形状,由此防止 与装置外部的RFID电路元件的错误通信。
第十四发明是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 磁性本体沿着第一标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g构造成比标记天线沿着第一标记
介质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短。
由于该设置,可增加穿过标记天线内部的磁通量强度。
第十五发明是根据第五至第十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 在相对于装置天线的与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相对的那侧上的屏蔽装置,该屏蔽 装置屏蔽由装置天线的线圈产生的磁通。
由于该设置,可屏蔽从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到装置天线相对的一侧产生的 磁通,由此能够降低与不同于第一标记介质的标记(是通信对象)的错误通信的几 率。此外,还可屏蔽来自装置外部的噪声以降低噪声的影响。
第十六发明是根据第五至第十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 横跨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路径在与装置天线相对侧上的屏蔽装置,该 屏蔽装置屏蔽装置天线的线圈产生的磁通。
由于该设置,可屏蔽横跨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路径在装置天线相对侧上产生的 磁通,由此能够降低与不同于标记介质的标记,即通信对象,诸如盒子内的标记的 错误通信的几率。此外,还可屏蔽来自装置外部的噪声以降低噪声的影响。
第十七发明是根据第十五或第十六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切割装 置,该切割装置用于切割以预定长度馈送的第一标记介质,并设置在沿着第一标记 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比位置调节装置更上游;以及容器固定器,该容器固定器设置在 沿着第一标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比切割装置更上游,并能够安装和拆卸RFID电路 元件容器,在该RFID电路元件容器中以可连续供给的方式容纳有多个第一标记介 质。
由于该设置,馈送从安装在容器固定器上的RFID电路元件容器供应的第一标 记介质,在由位置调节装置控制的馈送位置从装置天线通过磁感应进行信息的发送 /接收,且随后使用切割装置沿第一标记介质的输送方向切割后端侧,从而产生 RFID标签。此外,使用以这种方式用切割装置切割第一标记介质的后端侧的构造, 能够将切割装置设置在基于通信位置的天线和RFID电路元件容器之间。于是,可 使用切割装置作为构造成屏蔽磁通的屏蔽装置,由此不再需要提供作为分开构ft^的 屏蔽装置并改进了装置的总体紧凑性。
第十八发明是根据第十七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屏蔽装置设置成使其 端部从切割装置延伸到容器固定器一侧。
由于切割装置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切割装置独立地包括屏蔽磁通的功能。这 时,当屏蔽装置远离切割装置设置时,屏蔽装置和切割装置之间会产生磁通泄漏, 导致屏蔽功能不完全。但是根据第十八发明,屏蔽装置设置成使其端部延伸到切割 装置的容器固定侧,由此能够充分展现基于屏蔽装置和切割装置的协作的磁通屏蔽 功能。这能够降低对还沿输送方向设置在比切割装置更上游的RFID电路元件和 RFID电路元件容器内RFID电路元件的影响,由此可靠地防止错误通信。
第十九发明是根据第五至第十八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装 置天线用由磁材料产生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放出口附近。
使用基于用于天线安装的固定装置的磁性材料能够将固定装置截面上的天线
产生的磁场集中,由此在访问RFID标记时增加标记天线内的磁通密度。
第二十发明是根据第十九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固定装置设置在装置 天线的径向内侧上。
因为固定装置位于装置天线的内侧,所以能够使用固定装置集中更大量的磁通 并实现基于磁感应的稳定通信。
第二十一发明是根据第二十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当标记天线的中心 与装置天线的中心基本匹配时,固定装置的中心定位在标记天线的径向内侧上。
由于该设置,固定装置位于标记天线的径向内侧上,由此能够使用固定装置集 中磁通且当RFID电路元件在通信范围内时实现基于磁感应的更稳定的通信。
第二十二发明是根据第十九至第二十一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其中固定装置是螺钉。
使用采用诸如铁的磁材料(较佳的是诸如软铁的软磁材料)的螺钉用于环形天 线的安装,能够将由环形天线产生的磁场集中在螺钉的截面上,由此当访问RFID 标记时增加标记天线内侧上的磁通密度。
为了实现第一和第三目的,第二十三发明是根据第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其中当RFID电路元件由于馈送装置馈送第一标记介质而到达预定位置、并且 馈送改变到减速或停止的状态时,通信装置通过与RFID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实施 信息的发送/接收;并且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是第一通知装置,该第一通知装置用于 用第一模式通知操作者通信装置正在减速或停止的状态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
根据第二十三发明,当由设置在第一标记介质的馈送装置馈送第一标记介质且 设置在第一标记介质上的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馈送装置的馈送减速或 停止,且在减速或停止状态,通信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访问RFID电路元件并进行信 息的发送/接收。这时,第一通知装置使用预定模式(第一模式)通知操作者目前 的状态,由此使操作者很清楚馈送装置改变到减速或停止状态不是由于馈送装置的 问题或故障,而是用RFID电路元件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是正常操作过程。这能 够消除操作者的不安并增加操作者对装置的信任。
第二十四发明是根据第二十三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馈送控制装 置,该馈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馈送装置,从而当RFID电路元件由于馈送而到达预 定位置时,减缓馈送速度或停止馈送。
由于当第一标记介质由馈送装置馈送且RFID电路元件达到预定位置时馈送控 制装置使馈送装置的馈送减速或停止,所以能够在该减速或停止状态通过从通信装
置的无线通信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第二十五发明是根据第二十四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馈送控制装置控 制馈送装置,从而当第一标记介质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一部分己经从放出口馈送 出来时,减缓馈送速度或停止馈送;并且第一通知装置用第一模式通知操作者正 在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且第一标记介质的所述部分已从放出口馈送出来。
由于该设置,当馈送减速或停止且用第一标记介质从放出口馈送出的一部分进 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时,操作者可被具体可靠地通知状态,以防止操作者怀疑当前 状态并将第一标记介质拉出或进行一些其它粗心的操作。
第二十六发明是根据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馈送
控制装置在到达预定位置时停止馈送装置。
由于该设置,通信装置在达到预定位置时的馈送停止状态与RFID电路元件进 行通信,由此能够进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的信息发送/接收。
第二十七发明是根据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还包括第二通知装置,该第二通知装置用于用第二模式通知操作者RFID电 路元件在到达预定位置之前、通过馈送装置而处于馈送状态。
根据第二十七发明,当由馈送装置馈送第一标记介质时,第一和第二通知装置
用第二模式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然后,当设置在第一标记介质内的RFID标签元 件到达预定位置且通信装置在减速或停止状态进行与馈送装置的无线通信时,第一 通知装置通知用第一模式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因此,操作者在馈送装置进入减速 或停止状态之前就被通知当前状态,并然后在馈送减速或停止状态通知操作者当前 状态,能够更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系统在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发明是根据第二十七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二通知装置用
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来通知操作者。
由于该设置,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在馈送减速(或停止)之前和 之后切换通知模式,能够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状态已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送状态 过渡到通过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二十九发明是根据第二十八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通知 装置通过声音或视觉显示来通知操作者。
在采用声音的情况下,这些装置对于操作者的听觉来说是悦耳的,能够可靠地 通知操作者当前的状态,即使操作者离开装置也是如此。以及在采用视觉显示的情 况下,这些装置对于操作者的视觉是悦目的,能够自说明地通知操作者当前的状态。第三十发明是根据第二十九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通知装置和第
二通知装置构成为共享装置。
通过单个装置实现两种模式,能够简化结构,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第三十一发明是根据第三十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通知装
置共享一个用于通过视觉显示通知操作者的显示装置。
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单个显示装置在馈送减速(或停止)之前和
之后切换视觉显示模式,能够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状态已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送 状态过渡到通过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三十二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显示装置使用作 为第二通知模式的显示模式通知操作者,在第二模式中,颜色、亮度和闪烁状态中 的至少一项与第一模式的不同。
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显示装置在馈送减速(或停止)之前和之 后切换颜色、亮度或闪烁状态,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状态已 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送状态过渡到通过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三十三发明是根据第三十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通知装 置共享一个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的声音产生装置。
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 一个声音产生装置在馈送减速(或停止) 之前和之后切换声音模式,能够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状态已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 送状态过渡到通过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三十四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三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声音产生装置用 作为第二模式的声音产生模式通知操作者,在第二模式中,频率、音量、间歇状态 和音乐中的至少一项与第一模式的不同。
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 一个声音产生装置在馈送减速(或停止)
之前和之后切换频率、音量、间歇状态和音乐等,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向 操作者指示状态已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送状态过渡到通过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三十五发明是根据第二十九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或第二通知 装置中的一个是用于用声音通知操作者的装置,而另 一个是用于用视觉显示通知操 作者的装置。
当RFID电路元件到达预定位置时,通知模式在馈送减速(或停止)之前和之 后从声音通知切换到视觉显示通知或从视觉显示切换到声音通知,能够以易于理解 的方式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状态已经从通过馈送装置的馈送状态过渡到通过通信
装置的通信状态。
第三十六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三至第三十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其中第一通知装置根据在发送/接收过程中由通信装置发送和接收的命令信号 的类型来使用不同的模式通知操作者。
由于该设置,通知模式根据例如通信装置进行发送/接收的每个指令信号而改 变,能够向操作者详细清楚地指示所发送的命令(换言之,正在执行的通信过程)。
第三十七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六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第一 通知装置根据通信装置的发送/接收结果使用不同的模式通知操作者,即使信息的 发送/接收已经结束也是如此。
通知模式根据信息的发送/接收成功或失败而改变,能够清楚地向操作者指示 是否允许进行通信。此外,也可能通知正在进行重试。
为了实现第一和第四目的,第三十八发明是根据第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其中馈送装置馈送其中设有RFID电路元件的第二标记介质或待粘结至第二标 记介质的打印接受介质;标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用于在由馈 送装置馈送的过程中,在第二标记介质或打印接受介质的预定打印区域中实施打 印;并且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是预测装置,该预测装置用于在通信装置实施信息的发 送/接收之前、基于打印装置的相应操作状况来预测信息的发送/接收是否将被允 许;并且根据预测装置的预测结果,通信装置在由馈送装置的馈送过程中以非接触 的方式实施相对于RFID电路元件的信息的发送/接收。
馈送装置馈送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第二标签介质或打印接受介质,打印装置 在馈送期间将打印内容打印在第二标签介质或打印接受介质的打印区域上,且通信 装置借助于RFID电路元件通过信息的发送/接收来进行信息读取/写入,由此产生 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这时,因为打印装置消耗相对大量的电能,当通信装置 尝试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时需要考虑打印装置是否处于高电能消耗状态(尤其是 当电源不是外部电源而是由诸如电池组之类的电储存装置限制的电源时),从而确 保正常通信。
根据第三十八发明,预测装置在RFID电路元件到达馈送装置发送/接收信息位 置之前考虑打印装置的运行状态来预测信息的发送/接收是否将被允许,且通信装 置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于该设置,例如当预测打印装置的电能 消耗较高时不进行或限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且当预测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较低时 进行长期或长时间或高容量的信息数据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调节成不显著增加
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电能消耗的峰值。
于是,即使在电能供应受到诸如电池组之类的电储存装置的限制的情况下,也 可进行正常的装置操作,能够可靠地生产具有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
第三十九发明是根据第三十八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预测装置包括打 印电能计算装置、以及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用于计算用打印 装置打印预定打印区域所需的电能消耗,而通信条件设定装置用于根据打印电能计 算装置的计算结果来设定用于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可进行调节,使得在由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的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 较高的情况下,例如通信条件设定装置限制或不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或者在由 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的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较低的情况下延长通信时间或增加通信 数据的量,由此能够确保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电能消耗的峰值不会显著增 加。
第四十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九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预测装置还包括通 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该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用于基于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
的电能消耗来检测用于通信装置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并且
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根据由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检测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 /接收允许时限来设定用于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在例如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的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相对低的情况下,由通 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探测到满足预定条件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 时限为通信预定时间范围,由此能够使用通信条件设定装置从该范围内设定信息的 实际发送/接收的条件,诸如发送/接收定时和发送/接收时限,并进行调节以确保 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电能消耗的峰值不会显著增加。
第四十一发明是根据第四十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通信允许时间检测 装置基于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的能耗是否大于预定阈值来检测发送/接收允许 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
由于该设置,其中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低于阈值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 接收允许时限可被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可靠地探测为通信允许时间范围。
第四十二发明是根据第四十或第四十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通信条 件设定装置将发送/接收定时和发送/接收时限中的至少一项设定成用于信息的发 送/接收的条件。
通信条件设定装置将发送/接收定时和发送/接收时限设定为信息的实际发送/接收的条件,由此能够进行调节,诸如进行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相对低的时间范围 内的信息发送/接收,从而不显著增加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两者联合电能消耗的峰 值。
第四十三发明是根据第四十二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通信条件设定装 置还将馈送装置的馈送速度、是否存在馈送速度的减速或停止及减速或停止的时 限、发送/接收重试计数、或者发送/接收数据是否被分割及分割后发送/接收数据 的量中的至少一项设定成用于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在例如具有低打印装置电能消耗值的时间范围较短且产生的通信 时限不足的情况下,可进行例如诸如馈送、对馈送速度减速、分割发送/接收数据、 或减少重试计数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电能消耗峰值不会 显著增加。
第四十四发明是根据第四十三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通信条件设定装 置根据设定成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的发送/接收时限来在信息的发送/接收的过 程中设定馈送装置是否减速或停止,并且在馈送装置被设定成减速或停止的情况 下,设定减速时限或停止时限。
由于该设置,在例如具有低打印装置电能消耗值的时间范围较短且产生的通信 时限不足的情况下,可进行诸如停止或减速馈送的详细调节,或者在发送/接收数 据量较高的情况下延长停止或减速馈送的时限,从而能够确保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 的联合电能消耗峰值不会显著增加。
第四十五发明是根据第四十二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其中通信条件设定装 置根据由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检测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 来在信息的发送/接收的过程中设定发送/接收重试计数。
由于该设置,在例如具有低打印装置电能消耗值的时间范围较短且产生的通信 时限不足的情况下,还可进行诸如设定较低发送/接收计数的详细调节以避免发送/ 接收允许时限外的通信尝试,由此能够确保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电能消耗峰 值不会显著增加。
第四十六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在由打印装置的打印开始之前,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在相对于打印区域的至 少一通信允许范围内电能消耗的分配;并且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根据由打印电能计算 装置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用于通信装置的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在开始打印之前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用于整个打印区域的打
印电能消耗分布,且根据计算结果,通信条件设定装置例如列出打印装置的电能消 耗低于预定值的所有时间范围,能够提前设置所有的发送/接收时限,从而在这些 时间范围内进行发送/接收。
第四十七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其中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打印区域分割成预定量的每个小区域的电能消耗的 分配;并且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根据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 用于通信装置的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由打印电能计算装置来计算每个小打印区域的打印电能消耗分 配,且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相对低的时间分割例如由通信条件设定装置列出,能够 设定发送/接收时限,从而在这些时间分割内进行发送/接收。
第四十八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其中由打印装置的打印开始之时和之后,打印电能计算装置计算打印区域的每 个预定打印单元区域的电能消耗的分配;并且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根据由打印电能计
算装置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用于通信装置的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由电能消耗计算装置计算每个打印单元区域的打印电能消耗分 配,能够使用通信条件设定装置根据情况设定设置,从而在打印装置的电能消耗低 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发送/接收,且在电能消耗高于预定值时不进行发送/接收。
第四十九发明是根据第三十九至第四十八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还包括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可设定能正常产生标记标签的用于 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由于该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电源容量)较低的情况下,继续打印,或者设定 高质量模式且不停止打印,确定装置判断不能设定通信条件,由此能够例如中断标 记标签生产并梯形用户更换电池组电池或改变条件。
第五十发明是根据第三十八至第四十九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其中打印装置是热敏打印头,该热敏打印头具有构造成在施加电流时发热的加热元 件。
在打印装置是热敏打印头的情况下,由于电能消耗尤其增加,预测装置预测信 息的发送/接收是否将被允许,且通信装置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 此能够有效地调节打印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合通信电能消耗,从而可靠地产生具有 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本发明,能够促进和改进标签生产的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2中描述的本发明,能够改进与装置天线和标记天线的通信效 率,縮短读取和写入所需要的时限,降低用于通信的电能,并因此改进读取和写入 后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签的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23中描述的本发明,能够清楚地指示操作者馈送装置的减速或 停止状态不是馈送装置缺陷或故障的结果,而是正常的操作过程,由此消除操作者 的不安并增加操作者对装置的信任。
根据权利要求38中描述的本发明,保持正常装置操作,由此能够可靠地生产 带有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RFID标记制造系统 的系统构造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内内部模块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内部模块的结构平面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盒子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从图5中箭头D方向看的原理图,示出设置在从第一巻馈送出的系带上
设置的RFID电路元件的构造。
图7是示出偶极天线的原理构造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标签放出机构主要部分详细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示出环形天线具体结构实例的放大正视图、示出后侧结构的从前侧看的
立体图、以及从图9A中Z方向的箭头侧的视图。
图IO是示出屏蔽的环形天线的原理性构造的放大正视图、示出后侧结构的从
前侧看的立体图、以及从图IOA中Y方向的箭头侧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标签放出机构从图3所示结构取出的状态中内部模块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切割机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其中从内部模块去除了半个切割件。 图13是示出切割机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其中从内部模块去除了半个切割件。 图14是示出可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以及半切割模块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可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以及半切割模块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可移动刀片外观的正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9是简单示出发送电路、接收电路和装置天线的连接部分的电路构造的电 路示意图。
图20是示出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构造的功能方框示意图。
图21是信息被写入RFID电路元件(或从RFID电路元件读取)之后且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被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切割后形成的RFID标签的外观的实例的
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22是沿图2i中线xxn-xxn'截取的剖视图。
图23是当RFID电路元件的IC电路部件的RFID标记信息被标记标签产生装置 访问(从其读取或写入)时显示在PC (终端或通用计算机)上的屏幕的实例的示 意图。
图24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概括天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关系(波阻抗行为)的示意图。
图26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以及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设置磁性本体的变型中的状态 的示意图。
图27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以及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包括作为磁性本体的辊轴的变 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8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以及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包括作为磁性本体的辊子臂的 变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9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以及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装置天线侧设置屏蔽板的变型中 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0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装置天线的相反侧设置屏蔽板的变 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1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驱动辊、压力辊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高达切割件附近的位置设置屏蔽板 的变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2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之间的位置关
系,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仅一侧设有辊子的变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3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之间位置关系, 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仅通过引导壁进行控制的变型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4是在装置外部设置装置天线的变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立 体图。
图35是示出在带馈送路径的驱动辊侧设置装置天线的变型的内部模块的结构 平面图。
图36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之间位置关系 的,以及由装置天线产生的磁通在使用包括磁性本体的螺钉安装装置天线的变型中 的状态。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内的内部模块的结 构平面图。
图38是示意性地示出盒子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39是从图38中箭头D的方向的原理图,示出RFID电路元件设置在从第一 巻馈送出的基带中的原理性构造。
图40是示出标签放出机构的主体的详细结构局部视图,以及示出记号传感器 的原理性构造的示意图。
图41是示出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42是示出在向RFID电路元件写入(或从其读取)信息且带有打印内容的标 记标签带被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切割之后形成的RFID标签的外观实例的俯视图和仰 视图。
图43是XLIIIIA-XLIIIA,截面和图42中的XLIIIB-XLIIIB,截面逆时针旋转 90°的示意图。
图44是标识符、电路元件和连续馈送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的标签 打印的打印区域、以及装置天线、记号传感器、半切割模块、切割机构和打印头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双色LED的发光状态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5是示出标识符、RFID电路元件、连续馈送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的标签打印的打印区域、以及装置天线、记号传感器、半切割模块、切割机构和 打印头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双色LED的发光状态。
图46是示出由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47是示出步骤S1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48是示出步骤S2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49是示出步骤S3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50是示出步骤S4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51是示出步骤S5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52是示出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的一种变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 控制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53是示出标识符、RFID电路元件、连续馈送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的标签打印的打印区域、以及装置天线、记号传感器、半切割模块、切割机构以 及打印头的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的变型中扬声器 的声音产生状态的示意图。
图54是示出标识符、RFID电路元件、连续馈送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的标签打印的打印区域、以及装置天线、记号传感器、半切割模块、切割机构以 及打印头的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的变型中扬声器 的声音产生状态的示意图。
图5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 方框图。
图56是示出通过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57是示出步骤S3100的详细程序流程图。
图58是原理性地示出当打印数据在步骤S3120的程序中扩展到打印缓冲器中 时打印缓冲器的存储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59是用于解释步骤S3130和步骤S3140的程序实例的示意图,其中计算其 中已经扩展了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117B的所有点柱的打印点的数量,并将各点 柱的打印点的计算的数量与阈值相比较,从而确定具有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打印点的 数量的点柱作为通信允许区域。
图60是示出步骤S3003的程序实例的示意图,其中对认为是通信允许区域的区域设定通信条件。
图61是示出步骤S32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62是示出步骤S34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63是示出在信息发送/接收期间停止馈送的一种变型中由控制电路执行的 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64是示出步骤S3300的详细程序的流程图。
图65是用于解释步骤3100的通信允许时期探测处理和步骤S3300的通信条件 设定处理中的程序实例,其中通过探测其中扩展有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中通信允 许区域、并将各通信允许区域的点柱数量与阈值相比较,而将通信过程中带有打印 内容的标记标签带的馈送设定成停止或不停止。
图66是用于解释用于进行重试的变型中设置通信条件的程序实例的示意图。
图67是一表格,概括了在进行发送/接收分割的一种变型中从装置天线发送到 RFID电路元件的指令(指令元素)的类型、以及执行每个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图68是用于解释在进行发送/接收分割的一种变型中用于设定通信条件的程 序实例的示意图。
图69是用于解释阈值根据指令变化的一种变型中用于设定通信条件的实例的 示意图。
图70是用于解释阈值根据电源电压变化的一种变型中用于设定通信条件的实 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36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是本发明应用到RFID 标签制造系统的情况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包括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RFID标记制造系统的构造的 示意图。
在图1中所示的RFID标记制造系统TS中,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通过有线或无 线通信线丽连接到终端118a,且通用计算机118b连接到路由服务器RS和多个信 息服务器IS。终端118a和通用计算机118b下文中适当地被总的简称为"PC 118"。
图2是示出了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2中,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连接到PC118,从而根据PC 118执行的操作
产生带有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并包括装置主体2和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顶面以 自由打开/关闭的打开/关闭盖3。
装置主体2设置在前侧(图2的左前侧),并包括侧壁3a (罩壳),侧壁3a包 括将在装置主体2内部产生的RFID标签T (将在下文中描述)放出到外面的标签 放出口 11 (放出口),以及设置在该侧壁3a的标签放出口 ll下方且其下部端被可 旋转地支撑的侧盖12。
前盖12包括按压部分13,该按压部分设计成当向上按时松开侧盖12。构造成 打开和关闭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的电源按钮14设置在侧壁3a的打开/关闭 按钮4的下方。设置在装置罩壳2内用于根据用户进行的人工操作来驱动切割机构 15 (见图3,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切割件驱动按钮16设置在电源按钮14下方,且 在压下该按钮时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稍后进行描述)的标记标签带109,从而产生 RFID标签T。
构造成指示馈送状态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RFID通信状态的双 色LED (第一通知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第二通知装置,显示装置)131设置 在侧壁3a上(在该实例中靠近电源按钮14,参考稍后描述的第二实施例)。
打开/关闭盖3由装置主体2在图2右后侧的边缘处的轴可转动支承,并始终 通过诸如弹簧等之类的偏置件沿打开方向偏置。然后通过按下装置主体2的顶部表 面上邻近打开/关闭盖3设置的开/关按钮4而使打开/关闭盖3和装置主体2解锁 并通过偏置件的作用松开。此外在打开/关闭盖3的中心侧边区域设置有由透明盖 覆盖的检视窗5。
图3是示出了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内的内部模块20结构(但省略了稍后将描 述的装置天线LC)的立体图。在图3中,内部模块20大致包括构造成容纳盒子7 (RFID电路元件容器)的盒子固定器6 (容器固定器)、包括打印头(热敏打印头) 23的打印机构21、切割机构15 (切割装置)、半切割模块35 (见图4,稍后将进 行描述)、以及将产生的RFID标签T (见图22,稍后将进行描述)从标签放出口 11 (见图2)放出的标签放出机构22。
图4是示出了图3所示内部模块20结构的平面图,且图5是示意地示出了盒 子7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在图4和5中,盒子固定器6容纳有盒子7,使得从标签放出口 ll放出的带 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宽度方向定向为垂直的。盒子7包括罩壳7A;第 一巻102 (实际是螺旋形,但为了方便在图中仅以同心形状示出),围绕其巻绕有
带状的基带101并设置在罩壳7A内;第二巻104 (实际是螺旋形,但为了方便在 图中仅以同心形状示出),围绕其巻绕有宽度与基带101的宽度基本相同的透明覆 盖膜103;色带供应侧巻111,构造成供应色带105 (热传递带,但是在采用热带 作为打印接受带的情况下不需要它);色带巻收辊子106,构造成收巻打印后墨带 105;以及馈送辊27,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子7的带放出部分30附近。
馈送辊27构造成通过施加压力将挤压基带101和作为第二标记介质的覆盖膜 103彼此粘贴,并将因此形成为第一标记介质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沿 箭头A所示方向输送(即,用作压力辊)。
第一巻102以基带101围绕巻轴件102a巻绕的方式储藏基带101,基带101 中沿纵向方向以预定间距连续形成有多个设有RFID电路元件To。在该实例中基带 101具有一四层结构(见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包括由适当粘合材料制成的粘 合层101a、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有色基膜101b、由适当的 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c、以及可分离层lOld (分离材料)。基带101的四层以 从巻绕内侧(图5中的右侧)朝向与相反侧(图5中的左侧)相应的那侧的顺序设 置。
在该实例中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在该实例中构造成环状线圈形 的环形天线)152以一体的方式设置在基膜101b的背侧(图5的左侧),且构造成 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形成连接到标记天线152,从而构成RFID电路元件To。
在基膜101b的前侧(图5中的右侧)上形成稍后粘结覆盖膜103的粘合层101a。 在基膜101b的背侧(图5中的左侧)通过粘合层101c粘结有分离层101d,用于 将RFID电路元件To包装在其中。注意,当最终以标签状态完成的RFID标签T粘 结到预定物品等上时,将分离层101d剥离,由此将RFID标签T通过粘合层101c 粘贴到物品等上。
第二巻104具有围绕巻轴件104a巻绕的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送出的覆 盖膜103通过打印头23压抵由膜带供应侧巻111和膜带巻收辊子106驱动的色带 105,色带供应侧巻111和色带巻收辊子106设置在覆盖膜103的背面侧(即,覆 盖膜103的将要粘结到基带101上的一侧)内,使色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面侧 紧密接触。
色带巻收辊子106和馈送辊27由馈送电动机119 (见图3和图18,稍后将进 行描述)的驱动力协调地转动驱动,该电动机是脉冲电动机,例如设置在各盒子7 外部,通过齿轮机构传输到色带巻收辊子驱动轴107和带馈送辊驱动轴108 (馈送装置)。
同时,包括大量加热元件的打印头23安装到头安装部分24上,头安装部分 24设置在盒子固定器6上并沿覆盖膜103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带馈送辊27的上游。
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的前面(图4的下侧),辊子保持器25由支承轴29枢 转地可转动支承,并设计成可通过切换机构切换到打印位置(接触位置;参见图4) 或释放位置(脱离位置)。在该辊子保持器25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纸辊子26和 压带辊子28。且当辊子保持器25切换到打印位置时,压纸辊子26和压带辊子28 压抵打印头23和馈送辊27。
在上述构造中,从第一巻102馈送出的基带101被供应到馈送辊27。从第二 巻104送出的覆盖膜103又通过打印头23而压抵由设置在覆盖膜103背面侧(即, 覆盖膜103的粘结到基带101上的一侧)的色带供应侧巻111和色带巻收辊子106 驱动的色带105,使得色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面紧密接触。
然后,当盒子7装载到盒子固定器6上且辊子保持器25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打 印位置时,覆盖膜103和色带105夹在打印头23和压纸辊子26之间,同时基带 101和覆盖膜103夹在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之间。随后,色带巻收辊子106和馈 送辊27通过来自馈送电动机119的驱动力分别沿箭头B和箭头C所示的方向同步 地转动驱动。此外,带馈送辊驱动轴108、压力辊28和压纸辊26通过齿轮机构(未 示出)相互连接。由于这种设置,在驱动带馈送辊驱动轴108时,馈送辊27、压 力辊28、以及压纸巻轴26转动,由此将基带101从第一巻102送出并如上所述到 馈送辊27。另一方面,将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送出,且打印头23的多个加热 元件由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见图18,稍后将进行描述)供电。结果,进行打印, 由此在覆盖膜103的背面上形成打印内容R (见图21,稍后将进行描述),其相应 于将要粘结的基带101上的RFID电路元件To。然后基带101和完成打印的覆盖膜 103通过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粘贴到一起以形成单带,从而形成带有打印内容的 标记标签带109,然后其通过带放出部分30传送出盒子7。随后驱动色带巻收辊子 驱动轴107来将色带105巻收到色带巻收辊子106上,色带105用于将打印内容打 印到覆盖膜103上。
在盒子7的罩壳7A的顶面上,设置有带识别显示部分8,它构造成显示例如 盒子7内装入的基带101的带宽度、带颜色等。当盒子7装载到盒子固定器6上且 关闭打开/关闭盖3时,上述检视窗5与带识别显示部分8彼此相对,使得可从装 置主体2外部通过检视窗5的透明盖可视地检查带识别显示部分8。由于该设置,
可方便地从装置主体2外部通过检视窗5可视地检查装载到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
的类型。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内部模块20设有切割机构15和标签放出机构22以及 装置天线LC (在该实例中为构造成环形线圈形的环形天线),装置天线LC构造成 通过无线电通信从或向设置在基带101 (粘接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下文 也是相同的含义。)上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或写入信息。然后,如上所述通过 粘结而形成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通过装置天线LC从或向RFID电路元 件To读取或写入信息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由切割机构15自动切割 或通过操作切割件驱动按钮16 (见图2)而被切割,由此形成RFID标签T。然后 RFID标签T通过标签放出机构22从形成在侧壁3a中的标签放出口 11 (参见图2) 放出。
切割机构15包括固定刀片40、可移动刀片41、切割件斜齿轮42以及切割件 电动机43,可移动刀片41由金属材料制成并构造成与固定刀片40—起进行切割 操作,切割件斜齿轮42连接到可移动刀片41 (见图3),且切割件电动机43 (见 图3)通过齿轮系连接到切割件斜齿轮42。
标签放出机构22设置在标签放出口 11附近,标签放出口 11设置在主体2的 侧壁3a上,标签放出机构22具有放出装置的功能,用于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109 (换言之,RFID标签T,下文也是相同的含义。)被切割机构15切割后将 其从标签放出口 11强行放出,以及构造成具有在标签放出口 11附近时控制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的功能(尤其是由装置天线LC读取/写入信息 的位置)。即,标签放出机构22包括驱动辊(放出辊)51 (位置调节装置,通信 促进处理装置)、隔着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与驱动辊51相对的压力辊(放 出辊)52 (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构造成用压力辊52在带有打印内 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上施加压力和释放该压力的压力操作机构部分53 (见图3)、 以及放出驱动机构部分54 (见图3),即与压力操作机构部分53的压力释放操作结 合使得其转动以通过驱动辊51放出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这时,在标签放出口 11内设置有第一引导壁55和56以及第二引导壁63和 64,它们构造成将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引导到标签放出口 11 (见图4)。 第一引导壁55和56以及第二引导壁63和64分别形成整体单元,并设置成在带有 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被固定刀片40和可移动刀片41切割的放出位置处以预 定间距分离。
如上述图3所示,压力操作机构部分53包括辊支承固定器57 (臂构件)、安 装在辊支承固定器57上并将压力辊52保持在其前端的辊支承部58 (臂构件)、可 转动地支承辊支承固定器57的固定器支承部59、与切割机构15结合以驱动压力 操作机构部分53的凸轮60、以及偏置弹簧61。
辊支承部58构造成使得压力辊52从其竖直方向插入并被可转动地支承。然后, 辊支承固定器57通过切割件斜齿轮42的转动通过凸轮60围绕固定器支承轴59 逆时针转动(图3中箭头71方向),使压力辊52对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施加压力。当切割件斜齿轮42再次转动时,固定器支承轴59由偏置弹簧61反向 转动,使压力辊52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分离。
放出驱动机构部分54包括带放出电动机65和齿轮系66。在带有打印内容的 标记标签带109通过压力辊52被驱动辊51施加压力之后,通过带放出电动机65 以沿着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放出的方向转动地驱动辊51,由此将带有 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沿放出方向强行放出。
图6是示出了从图5的箭头D方向看的、设置在从第一巻102馈送出的基带 101上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原理性结构的原理图。在图6中,RFID电路元件To 由在长度方向具有长度L (在该实例中如上所述构造成包括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的 环形线圈形状),并包括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152和连接在其上并存子诸 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当天线以这种方式构造成环形线圈天线时,可通过电磁 感应进行通信,由此具有即使附近有金属等也能进行通信的效果。
注意,标记天线152并不限于包括上述环形线圈的环形天线;也可采用其它形 状和结构的天线。例如,还可使用其中IC电路部件基本上线性设置在一侧和另一 侧的两天线元件之间的偶极天线。图7A是示出基于这种偶极天线的原理性构造并 对应于图6的视图。图7B是图7A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7A和图7B中,在基带101上(尤其是在例如上述基带101b上)设有沿 其纵向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的标记天线152的两个天线元件152A和152B,且与每个 天线元件152A和152B相对形成有矩形连接端部(端部电极)152a和152b,它们 在该实例中突出成锤子形状。
保护膜160从上部覆盖IC电路部件151和其连接端子159A和159B,形成薄 且宽的矩形本体,且在该实例中IC电路部件151嵌入保护膜160的中心部分,其 底部从保护膜160露出。从设置在保护膜160的底部处的连接端子159A和159B 的各矩形的底部延伸到三角形内的相对前端连接到IC电路部件151的底部表面上
的电极部分。
注意,标记天线也不限于上述偶极天线,而是可使用具有诸如部分包括偶极形 截面的形状(例如,包括与具有上述环形天线的另一天线组合的天线,或与具有环 形天线匹配元件的偶极天线组合的天线)的天线作为标记天线。
图8是取出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标签放出机构22的主要部件的详细结构。 在图8中,上述第一引导壁55和56在竖直方向中间部分被切除,且驱动辊51设 置在一个第一引导壁55上,从而从切除部分靠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的放出位置。驱动辊51包括其顶面上的同心凹槽形成的辊子切除部分51A。另一 方面,在另一第一引导壁56处,压力辊52,从切除部分靠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放出位置,并通过压力操作机构部分53的辊支承部58支承。
环形天线LC (在该实例中构造成上述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的环形线 圈)设置在压力辊52附近,使得压力辊52位于其径向中心(在径向内部,详细地 说,在稍后将进行描述的线圈的中心轴线X上),且通过磁感应(包括通过电磁感 应、磁耦合和磁场等实现的其它非接触方法)对设置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 109上的RFID电路元件To进行访问(信息读取或信息写入)。
图9A是示出装置天线LC (即上述环形天线)的结构具体实例的放大正视图。 图9B是示出装置天线LC的背面结构的从前表面(前侧)看的立体图,以及图9C 是从图9A中的方向Z看的箭头侧视图。
在这些图9A至9C中,装置天线LC包括基底181和导电端182和183。在基 底181的中心处设有用于穿过压力辊52的基本上矩形的开口部分(通孔)180。
基底181的前表面上彼此相邻设置的导电端182和导电端183之间,连接有用 于阻抗匹配的已知匹配元件(或匹配电路等;为了方便在图中进行了简化)M。导 电层图形RP1从导电端183沿开口部分180的外边缘延伸成线圈的形状(在该实例 中具有两圈半绕圈),且其前端部分(图9A中的下侧)连接到设置在导电端183 和穿过相对侧上的基底181的开口部分180之间的导电端184。
在基底181的背表面侧,导电层图形RP2从暴露背表面侧上的导电端184沿开 口部分180的外周界延伸成线圈的形状(具有1/3个绕圈),且其前端部分连接到 在相对侧(图9B中的上侧)的基底181的背表面上设置在导电端184和开口部分 180之间的电极185。在电极185上安装有通过其分配电力的连接器186。
但是装置天线LC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环形天线;也可使用其它形状和结构的 天线。例如还可使用所谓的屏蔽环形天线。图IOA是示出基于这种屏蔽的环形天线的实例的原理性构造的放大正视图,图10B是示出其被表面结构的从前表面(前侧)
看的立体图,以及图IOC是从图10A中方向Y看的箭头侧视图。这些图分别对应于 以上图9A、图9B、和图9C。注意,与图9A至9C中的部分相同的那些部分用相同 的标号指出。
在这些图IOA至IOC中,用屏蔽环形线圈作为装置天线LC,导电层图形RP' 从导电端183沿着开口部分180的外边缘延伸成线圈形状(在该实例中具有1/2 个绕圈),且其前端部分(图10A中的下侧)连接到设置在导电端183和穿过相X寸 侧上的基底181的开口部分180之间的导电端184。
在基底181的背表面侧上,电极185'的两个屏蔽部分185' a和185, b分别 单独延伸到图10B的左侧和右侧,从而跟随开口部分180的外边缘(在这些屏蔽部 分185' a和185' b的前端之间的间隙)。这两个部分中,屏蔽部分185' a连接到 暴露在背表面侧上的导电端184。然后在电极185'上安装有通过其分配电力的连 接器186。
在这样使用屏蔽环形天线(包括屏蔽装置的环形天线)作为装置天线LC的'瞎 况下,电极185'的两个屏蔽部分185' a和185' b的功能抵消并降低由电场(诸 如引入的电磁波的电场)的影响产生的噪声成分的出现,同时由在导电层图形 RP'和屏蔽部分185'形成的环形上流过的电流产生磁场,由此具有以更高的效率 通过磁感应进行通信的效果。
图11是示出了内部模块20在标签放出机构22已从图3所示结构取出的状态 下的外观立体图。
在图ll中,切割件斜齿轮42设有形成突出形状的突出部50,且该突出部50 构造成插入到可移动刀片41的长孔49中。在沿着带送出方向固定刀片40和可移 动刀片41的下游侧,在固定刀片40和可移动刀片41以及第一引导壁55和56(见 图4)之间安装有半切割模块35。
半切割模块35包括与固定刀片40成直线设置的接受底座38、设置在与接 受底座38相对侧的可移动刀片41上的半切割件34、与固定刀片40成直线在固定 刀片40和接受底座38之间设置的第一引导部分36、以及与第一引导部分36相对 且与可移动刀片41成直线设置的第二引导件37 (也见图14,稍后将进行描述)。
第一引导部分36和第二引导部分37构造成单个单元,并通过设置在对应于固 定刀片40的固定孔40A (见图14,稍后将进行描述)的位置处的引导固定部分36A 而与固定刀片40—起安装在侧板44 (见图4)上。 接受底座38弯曲成使得面对要从带放出部分30放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109的端部与带平行,形成接受表面38B。这里如上所述,带有打印内容的标 记标签带109具有五层结构,其中四层结构的基带101粘结到覆盖膜103上(也见 图22,稍后将进行描述),基带包括粘合层101a、基层101b、粘合层101c、以 及分离层101d。然后,通过将半切割件34压抵在接受表面38B上,位于半切割f牛 34和接受表面38B之间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层 101a、基膜101b、和粘合层101c被切割,而仅分离层101d未被切割。接受表面 38B还具有与第一引导部分55和56 —起将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引导到 标签放出口 11的作用。
图12和13是示出了切割机构15外观的立体图,其中半切割件34从内部模块 20取出。
在图12和13中,切割机构15设计成这样,当切割件斜齿轮42由切割件电动 机43 (见图3)转动时,可移动刀片41从突出部50和长孔49以轴向孔48为支点 摆动,由此对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进行切割。
艮P,首先,当切割件斜齿轮42的突出部50位于内部(在图12中的左侧)时, 可移动刀片41离开固定刀片40 (此后称为"初始状态";见图12)。然后,在该初 始状态,当切割件电动机43被驱动且切割件斜齿轮42逆时针(箭头70方向)转 动时,突出部50向外移动,且可移动刀片41围绕轴向孔48逆时针(沿箭头73 方向)转动,并与固定在内部模块20上的固定刀片40—起对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 标签带109进行切割(此后称为"切割状态";见图13)。
在这样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并产生RFID标签之后,必须将可 移动刀片41返回到初始状态,以切割下一馈送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因此,再次驱动切割件电动机43,以使切割件斜齿轮42逆时针(箭头70方向) 转动,由此使得突出部50再次向内移动,且同时可移动刀片41顺时针(箭头74 方向)转动,且可移动刀片41与固定刀片40分离(见图12)。然后,下一所要打 印并从盒子7馈送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处于可切割状态。
这时,在切割件斜齿轮42的圆柱形外壁上设有切割件斜齿轮凸轮42A,且当 切割件斜齿轮42由切割件电动机43而转动时,相邻于切割件斜齿轮42设置的微 型开关126通过切割件斜齿轮凸轮42A的作用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这样,可检 测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切割状态。
图14是示出了可移动刀片41和固定刀片40以及上述半切割模块35的详细结
构的立体图,且图15是该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在这些图14和15中,固定刀片 40用穿过固定孔40A的螺钉等固定装置固定在侧板44 (见图4)上,侧板44以直 立状态设置在打印机构15内盒子固定器6的左侧。
可移动刀片41形成大致V形,并包括设置在切割部分的刀片部分45、与刀片 部分45相对设置的柄部分46、以及弯曲部分47。在弯曲部分47上设置有轴向孔 48,且可移动刀片41在轴孔48处由侧板44支承,使得可移动刀片41可以弯曲部 分47为支点转动。此外,在设置在可移动切割件41的切割部分上的刀片部分45 相对侧的柄部分46上,形成长孔49。刀片部分45由双级刀片形成,且其刀片表 面由两个倾斜表面构成,即,具有不同倾角且刀片部分45的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 倾斜表面45A和第二倾斜表面45B。
另一方面,上述半切割模块35的第一引导部分36的面对要被放出的带有打印 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端部36B沿着形成在接受底座38端部的接受表面38B突 出,并朝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放出方向弯曲。因此,第一引导部分 36的端部36B在与要从盒子放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抵靠的接触表 面36C处具有沿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放出方向的光滑弯曲表面。
通过使第一引导部分36的端部36B向外突出且将接触表面36C设计为弯曲表 面,以固定曲率或更大曲率巻曲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端部,首先 与第一引导部分36的接触表面36C接触。这时,当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的前端部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从第一引导部分的接触表面36C上的 边界点75沿放出方向(图15的向下方向)的下游侧接触时,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前端部沿着弯曲表面向下游侧移动,且被引导向标签放出口 11,而 不进入固定刀片40和第一引导部分36之间或接受底座38之间的区域。
第一引导部分36形成为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接触的 引导宽度L1 (见图14)大于将要安装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最大宽 度(在本实施例中为36mm),且内部表面36D形成为与接触表面36C连续。内部表 面36D形成为面对可移动刀片41的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45A和45B (稍后将详细 进行描述),且在切割时,与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45A和45B局部接触(见图15)。 由于刀片部分由两级刀片形成,所以可移动刀片41设计成当用可移动刀片41切割 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时,第一引导部分的端部的接触表面36C和内部表 面36D与可移动刀片41的第二倾斜表面45B之间形成间隙39 (见图15)。
图16是可移动刀片41外观的正视图,且图17是图16中A-A截面的横截面图。
在图16和17中,关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倾斜表面45A,刀片部分45的与第 一倾斜表面45A相反侧的背面形成的角是50度。
图18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18 中,在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基板(未示出)上设置有控制电路IIO。
在控制电路110中设有包括定时器111A并构造成控制每个设备的CPU 111、 通过数据总线112连接到该CPU 111的输入/输出接口 113、 CGROM 114、 ROM 115 和116、以及RAM 117。
在CGROM 114内,根据代码数据存储有用于显示大量字符中的每一个的光点图 形数据。
ROM (光点图形数据存储器)115根据每种字体(黑体、明式字体等)对打印 光电图形数据进行分类,且关于用于诸如字母、符号等之类打印字符的相应大量字 符,对应于根据用于每种字体的打印字母大小的每种字体基础的编码数据储存数 据。此外,ROM15还储存用于打印包括刻度绘制的图形图案数据。
可通过通信线NW从PCI 18读取存储在CGR0M114和R0M115中用于显示和打印 的上述光电图形数据,并可显示在接收数据的PC118上并从该PC118进行打印。
在ROM 116中,存储有打印头驱动控制程序,其构造成通过读出关于从PC 118 输入的诸如字母、数字等字符的代码数据的打印缓冲器中的数据并驱动打印头23、 馈送电动机119、以及带放出电动机65;脉冲计数程序,其构造成确定相应于每个 打印点形成能量的量的脉冲数;切割驱动程序,其构造成当完成打印时驱动切割^牛 电动机119从而将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传送到切割位置并随后驱动切割 件电动机43从而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带放出程序,其构造成驱 动带放出电动机65而强行地将切割后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 (即RFID 标签T)从标签放出口 11放出;以及控制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所需要的其它各种 程序。CPU lll根据存储在ROM 116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RAM117设有文本存储器117A、打印缓冲器117B、参数存储区域117E等。文 本存储器117A存储有从PC 118输入的文件数据。打印缓冲器117B存储用于打印 字母、符号等以及施加的脉冲数(即用于形成每个点的能量)等的多个光点图形作 为光点图形数据,且打印头23根据存储在该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光点图形数据执 行点打印。参数存储区域117E存储有各种操作数据。
输入/输出接口 113连接到PC118、用于驱动打印头23的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驱动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用于驱动切割件电动机43的切割件电动机驱动电路122、驱动带放出电动机65的带放出电动机驱动电路123、构 造成产生可通过上述装置天线LC对RFID电路元件To进行访问(读取/写入)的载 波并根据从控制电路110输入的控制信号调制载波的发送电路306、解调通过装置 天线LC从KFID电路元件To接收的响应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控制电路110的接收电 路307、带切割传感器124、以及切割释放探测传感器125。
在以上述控制电路11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中,当通过PC 118输入字母数据等 时,文本(文件数据)顺序地存储在文本存储器117A中,且通过驱动电路120马区 动打印头23,并根据单行的打印点选择性地发热地驱动每个加热元件,同时馈送 电动机同步地通过驱动电路121控制带的馈送。发送电路306根据来自控制电足各 110的控制信号控制载波的调制,且同时接收电路307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10的控 制信号处理解调的信号。
带切割传感器124和切割释放探测传感器125包括设置在切割件斜齿轮42的 圆柱形外壁上的用于切割件斜齿轮凸轮42A和微型开关126 (见图12和13)。具 体地说,当切割件斜齿轮42由切割件电动机43转动时,切割件斜齿轮凸轮42A 的作用将微型开关126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于是探测到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木示 签带109的切割由可移动刀片45完成。根据该过程构造带切割传感器124。此外, 当切割件斜齿轮42进一步转动时,切割件斜齿轮凸轮42A的作用将微型开关126 从开状态切换到关状态,于是探测到可移动切割件45返回到释放位置。根据该过 程构造切割释放探测传感器125。
图19是简单示出了发送电路306、接收电路307、以及装置天线LC的连接部 分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在图19中,发送电路306通过匹配电路^1连接到发送-接收分流器310以及装置天线LC。接收电路307也连接到发送-接收分流器310。
当使用高频(915兆赫等)作为载波时,发送-接收分流器310可以是诸如定 向耦合器或循环器之类的装置,或匹配电路可连接到发送电路,且当使用低频 (13.56兆赫等)作为载波时,通过与用于该连接的发送电路的输出电阻相比电阻 值足够大的电阻直接连接到接收电路。
图20是示出了RFID电路元件To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在图20中,RFID 电路元件To包括上述标记天线152和连接到标记天线152的IC电路部件151,环 形天线152以非接触方式向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装置天线LC发送信号或从装置 天线LC接收信号。
IC电路部件151包括整流部件153,构造成对通过标记天线152接收的载波
进行整流;电源部件154,构造成累积通过整流部件153整流的载波的能量并用作 驱动电源;时钟提取部件156,构造成从通过标记天线152接收的载波中提取时钟 信号并将时钟信号供应到控制部件155;存储器部件157,能够存储预定信息信号; 调制解调部件158,连接到标记天线152;以及控制部件155,构造成通过整流部 件153、时钟提取部件156、调制解调部件158等控制RFID电路元件To的操作。
调制解调部件158根据来自控制部件155的响应信号解调由标记天线152接收 的、来自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装置天线LC的通信信号,并调制从标记天线152 接收的载波并反射该波作为来自标记天线152的反射波。
控制部件155进行基本控制,诸如解释由调制解调部件158解调的接收信号, 并根据存储在存储器部件157中的信息信号产生答复信号,并返回来自调制解调部 件158的响应信号。
时钟提取部件156从接收的信号提取时钟成分并将将时钟成分提取到控制部 分155,向控制部分155提供对应于接收信号的时钟成分频率的时钟。
图21A和21B是示出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进行RFID电 路元件To的信息写入(或读取)后,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所形成 的RFID标签T的实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1A是俯视图,且图21B是仰视图。图
22是沿图2i中的线xxn-xxir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21A、 21B和22所示,RFID标签T具有五层结构,其中将打印接受带 增加到上述如图5所示的四层结构上。五层结构从打印接受带103侧(图13中的 上侧)到相反侧(图13中的下侧)包括打印接受带103、粘合层101a、基膜101b、 粘合层101c和分离层101d。此外,包括设置在上述基膜101b背面上标记天线152 的RFID电路元件To设置在基膜101b和粘合层101c内,且打印内容R (在该实 例中,文本"RF-ID"表示RFID标签T的类型)打印到打印接受带103的背面上。
图23是示出了当上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在访问(读取或写入)RFID电路 元件To内的IC电路部件151的RFID标记信息时,显示在PC 118 (终端118a或 通用计算机118b)上的屏幕实例的视图。
在图23中,标记标签(访问频率和带尺寸)的类型、对应于RFID电路元件 To打印的已打印的字母R、访问(读取或写入)ID (专用于RFID电路元件To的 ID (标记ID))、存储在信息服务器IS中物品信息的地址、路由服务器RS中相应 信息的存储目的地的地址等可显示在PC 118上。由于这种设置,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1根据PC118上执行的操作开始运行。具体地说,将打印字母R打印到覆盖膜
103上。此外,将诸如写入ID、物品信息等的信息写到IC电路部件151内(或者, 读取预先存储在IC电路部件151内的诸如读取ID、物品信息等的信息)。
在上述写入(或读出)时,这样产生的RFID标签T的RFID电路元件To的 标记ID与从RFID标签T的IC电路部件151读取的信息(或写入IC电路部件151 中的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上述路由服务器RS中,并可根据需要参考。
具有上述基本结构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本发明最有价值特征是装置天线 LC的位置(具体地说,包括线圈的上述导电层图形RP1、 RP2或RP';下文也是 相同含义)。现将参照图24对这点进行描述。
图24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LC (仅由图中的导电层图形RP1 、 RP2或RP' 的导线表示)、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位置关 系以及由装置天线LC产生的磁通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4所示,装置天线LC设 置成使得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的辊轴51a和52b各基本上设置在装置天线LC的 线圈中心轴线X上。装置天线LC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沿图24中示意图的竖 直方向)设置成使得线圈中心轴线X位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宽度 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然后,将设置设定成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总是穿 过由装置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通M的最大强度的位置。
在具有诸如上述构造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中,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带 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被朝向标签放出口 ll馈送,且在馈送的同时,用装 置天线LC通过磁感应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进行与IC电路部件151的信息 读取/写入。在本实施例中,当馈送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时,由驱动辊 51和压力辊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签放出口 11附近控制打印位 置,由此基本上稳定地固定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穿过位置。然后,装 置天线LC可定位成在驱动辊51和相对的压力辊52附近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具体地说,在采用环形天线或屏蔽环形天线作为装置天线LC的本实施例中,馈送 位置设置成使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总是穿过具有由装置天线LC的线圈 产生的最大磁通强度的位置。于是,提高了与RPID电路元件To的装置天线LC 和标记天线152的通信效率以及读取或写入后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 签T的可靠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在基本上装置天线LC的线 圈中心轴线X上的位置处控制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由于 该设置,馈送位置可被控制成可靠地将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馈送通过具
有最大磁密度的位置。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压力辊52设置在装置天线LC的线圈的径向内侧 上。由于该设置,由设置在装置天线LC的内侧上的压力辊52控制带有打印内容 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从而基本上以稳定的方式固定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穿过位置,由此能够使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总是穿过装置 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密度最大的位置。
此外,具体地说,当如上所述由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109的馈送位置时,馈送位置较佳地控制成使得从装置天线LC到标记天线152 的距离是用于通信的载波波长的1/10或1/10以下。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使用环形天线作为装置天线LC的情况下,给定环形电流I、环形面积S、 波长入和自由空间电阻(337Q) ZO,附近产生的磁场密度H和电场强度E相对于 到装置天线LC的距离D表达如下
H = (IS) / (4兀D3)
E = (ZOIS) / (2入D2)
艮口,磁场密度H与距离D的三次方成反比。此外,电场强度E与频率成正比 并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另一方面,在离开装置天线LC的位置,磁场密度H与电场强度E与距离D 成反比
H = (7tlS) / (入2D)
E = (ZO兀IS) / (入2D)
例如,在釆用微型偶极天线作为装置天线LC的情况下,给定流入导线的电流 I和导线长度L,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表达如下-H = (IL) / (4兀D2) E = (ZOIIA) / (8兀2D3)
于是,波阻抗与频率和距离成反比 E/H = (ZOX) / (2兀D)
另一方面,在离开装置天线LC的位置处,磁场密度H和电场强度E表达如

H = (IL) / (2人D) E = (ZOIL) / (2XD)
且波阻抗统一成 E/H = ZO (377Q)
图25是根据以上结果概括天线附近电场强度(E)和磁场密度(H)的关系(波 阻抗行为)的示意图。水平轴线上是D/;i。在该图中,a是采用微型偶极天线作为 装置天线的情况下的性能曲线,且b是采用微型环形天线(等同于本实施例)作为 装置天线的情况下的性能曲线。从图中的b可以理解,当釆用微型环形天线时, E/H减小到根据距离(离开X的位置)的值a的一半或一半以下,且磁场比电场更 强,根据波长X在1/10或1/10以下。
当阻抗随着小尺寸的环形天线而减小时,由此便于电流的流动,阻抗随着小尺 寸偶极天线而增加,阻碍电流的流动。
从上文中,在装置天线附近与RFID标签T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较佳地使用环 形天线作为装置天线,且馈送范围较佳地限制在D/XS0.1的位置,即磁场密度加 强的位置。此外,当载波是13.56兆赫时,D/X^0.1满足DS2.2m的范围,且当 载波是915兆赫时,满足DS32mm的范围。
由于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被控 制成使得从装置天线LC到标记天线152的距离在以上范围内,由此能够在磁场密 度比电场强度强的范围内进行通信,并因此可靠地提高通信效率。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安装在盒子固定器6内的盒子7供应的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被馈送且在由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控制的馈送位置处从 装置天线LC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之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 方向后端侧被切割机构15切割以产生RFID标签T。由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 签带109的后端侧这样被切割机构15切割,切割机构15可设置在装置天线LC的 通信位置和盒子7之间。于是,切割机构15可设置在盒子7的带放出部分附近, 能够使用切割机构15 (半切割件34、固定刀片40、可移动刀片41等)作为构造 成屏蔽磁通的屏蔽装置,由此不再需要安装作为单独构件的屏蔽装置,并使总体装 置在尺寸上更为紧凑。
注意,除了上述实施例,可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以下将对于这些变型进行描述。
(l-l)当安装磁性本体时 (i)当磁性本体横跨馈送路径安装在装置天线的相对侧时
图26是原理性地示出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磁性本体1200 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在本变型中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6所示,在本变型中,磁性本体1200横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设置 在装置天线LC的相对侧上。磁性本体1200沿输送方向的长度Lg构造成比标记天 线152 (是环形天线)的纵向尺寸L短。
根据本变型,利用收集在磁性本体1200内的磁通的性质来减弱垂直于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表面方向的方向(图中是竖直方向)上装置天线LC的 线圈产生的磁通M,能够将磁通形成不会扩散出装置外部太远,由此防止与从标 签放出口 11放出到装置外面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错误通信。此外,由于磁性本 体1200沿带馈送方向的长度Lg构造成比标记天线152的长度L短,本变型能够 增加标记天线152的内侧上的磁场密度。
(ii)当辊轴包括磁性本体时
图27是原理性地示出在本变型中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 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7所示,在本变型中, 驱动辊51'的辊轴51' a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变型,通过作为磁性本体的辊轴51' a在装置天线LC附近调节和集中 磁通M的形状而不在装置天线LC的相对侧上安装作为单独构件的磁性本体,由 此能够防止与从标签放出口 11放出到外面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错误通信。
此外,尽管在上文中驱动辊51'的辊轴51' a由磁性材料制成,但驱动辊51' 本身例如也可由磁性材料制成。
(iii)当辊子臂包括磁性本体时
图28是原理性地示出在本变型中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有 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8所示,在本变型中, 横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设置在装置天线LC相同侧的压力 辊52被可旋转地支承,且构造成朝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移动的辊支 承固定器57 (臂构件)和辊支承部58 (臂构件)用磁性材料构成。
根据本变型,由装置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通M被集中,从而改进装置天 线LC与电路元件To的标记天线152的通信效率,能够调节磁通M的形状并防止 与装置外部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错误通信。 (1-2)当安装屏蔽板时
(i)当屏蔽板设置在装置天线侧上时
图29是原理性地示出本变型中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9所示,在本变型中,构 造成屏蔽由装置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通M的屏蔽板1201 (屏蔽装置)设置在 相对于装置天线LC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相对的一侧上 (图29中的下侧)。
根据本变型,屏蔽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朝向装置天线 LC相对侧(图29的下恻)产生的磁通M,能够减小错误通信的可能性。 (ii)当屏蔽板设置在装置天线的相对侧上时
图30是原理性地示出本变型中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30所示,在本变型中,构 造成屏蔽装置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通M的屏蔽板1202 (屏蔽装置)横跨带有 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设置在装置天线LC的相对侧上(图30中 的上侧)。
根据本变型,横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朝向装置天线 LC的相对侧产生的磁通M被屏蔽,能够降低与盒子7内的RFID电路元件To错 误通信的可能性。
(iii)当屏蔽板设置到切割件附近的位置时
图31是原理性地示出本变型中装置天线LC、驱动辊51、压力辊52和带有打 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构造成屏蔽由装 置天线LC的线圈产生的磁通M的屏蔽板1203 (屏蔽装置)设置在相对于装置天 线LC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路径相对的一侧上(图31中的下 侧),使得其端部1203a设置在切割机构15的至少可移动刀片41附近。
如上所述,由于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刀片41由金属材料制成,独立地提供屏 蔽磁通M的功能。这时,当屏蔽板1203离开可移动刀片41设置时,屏蔽板1203 和可移动刀片41之间可能泄漏磁通M,导致屏蔽功能不完全。但是,在本变型中, 屏蔽板1203的端部1203a设置在至少可移动刀片41附近,由此使屏蔽板1203和 可移动刀片41之间的间隙最小,能够基于屏蔽板1203和可移动刀片41的协调充 分呈现磁通屏蔽功能。于是,对沿输送方向设置在可移动刀片41上游的RFID电 路元件To以及盒子7内RFID电路元件To的影响降低,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错误 通信。
(1-3)位置调节装置的变型 (i)当仅在一侧上设置辊子时 尽管在以上第一实施例中,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设置在驱动辊51
和压力辊之间以控制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
于此。即,如图32所示,例如可设置引导壁1204来连接第一引导壁55和第二引 导壁63,引导壁1204和压力辊52用作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该位 置调节装置构造成控制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在该情况下, 也可提供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ii)当仅通过引导壁进行控制时
除了如图33所示的仅在一侧上设置辊子的以上构造之外,例如可设置引导壁 1205和1206来进一步縮窄从装置天线LC到信息读取/写入位置的馈送路径,这些 引导壁1205和1206用作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该位置调节装置构 造成控制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提供类似 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l-4)装置天线的安装位置的变型
当装置天线设置在装置外部时
尽管在以上第一实施例中装置天线LC设置在标签放出口 11附近,从而将驱 动辊51和压力辊52的辊轴5la和52a定位在基本上装置天线LC的线圈中心轴线 X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g卩,如图34所示,例如装置天线LC可设置在标记 标签产生装置1的装置主体2的外部。图34示出固定器1207设置在装置主体2 的侧表面2a上且装置天线LC设置在该固定器1207内的实例。在该情况下,装置 天线LC也设置成使得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的辊轴51a和52a基本上设置在装置 天线LC的线圈中心轴线X上。在该变型中,也可提供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ii)当装置天线设置在带馈送路径的驱动辊侧上时
尽管在以上第一实施例中装置天线LC靠近标签放出口 11设置在压力辊52侧 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如图35所示,例如装置天线可设置在驱动辊51 侧上。在该情况下,装置天线LC也设置成使得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的辊轴51a 和52a基本上位于装置天线LC的线圈轴线轴线X上。在该变型中,也可提供类似 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此外,尽管未具体示出,由于本变型的构造,较佳地在压力 辊52的相对侧上(图35中的上侧)和盒子7侧上(图35中的右侧)设置适当的 屏蔽装置以防止错误通信。
(1-5)当使用螺钉安装装置天线LC时
当使用由磁性材料(高磁导率材料,诸如氧体、透磁合金或软铁)制成的螺钉 1208 (固定装置)安装装置天线LC时,磁通如图36所示集中在螺钉1208的截面
上。
由于该设置,提高装置天线LC与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天线152的通信 效率并调节磁通M,能够防止与装置外部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错误通信。此外, 该设置还能够进行稳定的通信,与标记天线152的长度无关。
尽管在上文中使用螺钉作为固定装置,但也可使用诸如螺栓或固定件之类的其 它装置。
现将参照图37至54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使用LED指示器等 通知操作者信息,由此消除操作者的不安并增加操作者对装置的运行的信任。注意, 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并适当地省略和简化其说明。
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类似的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设置在如上述图1 中所示的RFID标记制造系统中,且总体外部结构与上述图2中所示的相同。
图3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内部模块20的结构平面图,并对 应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4。此外,图38是基本上示出容纳在本实施例的标记标 签产生装置l的盒子固定器6 (用于容器安装的固定器)内的盒子7的详细结构的 放大平面图,并对应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5。
在图37和图38中,本实施例中的盒子7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类似,包括围绕 其巻绕有基带101 (标记带)的第一巻102 (标记带巻),以及围绕其巻绕有覆盖膜 (打印接受介质、打印接受带)的第二巻104。
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类似,围绕第一巻102巻绕的基带101具有一四层结构(见 图38中的局部放大图),包括由适当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a (用于粘结的 粘合材料层)、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有色基膜101b、由适当 的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c、以及分离层101d。基带101的四层以从巻绕内侧 (图38中的右侧)朝向与相反侧对应的那侧(图38中的左侧)的顺序设置。
这时,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标识符(在该实例中是黑色标记标号;也可能是通 过激光工艺等在基带101上冲的孔、或使用汤普森(Thompson)模具形成的孔) PM (探测目标区域)提前设置在与分离层lOld的前表面上各RFID电路元件To 对应的预定位置(在该实例中是在输送方向的向前方向侧上比天线152前端的更前 面的位置)上。
然后,相应地,如图37所示,设置在分离层101d上的能够探测标示记号PM (参照图39等,稍后进行描述)的记号传感器127 (检测装置)设置在比标记标 签产生装置1的驱动辊51输送方向上游侧更下面(换言之在稍后描述的半切割件 34和装置天线LC之间)。
图39是从图38的箭头D方向看到的原理图,示出设置在从第一巻102馈送 出的基带101内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原理性构造。在图39中,RFID电路元件 To如上所述包括构造成环形线圈形状并构造成进行信息的发送/接受的标记天线 152,以及连接到RFID电路元件To上并构造成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在 分离层101d的前表面上,可在对应于各RFID电路元件To的预定位置处相应地设 置标示记号PM。
图40A是局部取出立体图,示出标签放出机构22的主要部件的详细结构,且 图40B是示出记号传感器127的原理性构造的示意图。在图40A中,上述第一引 导壁55和56在竖直方向的中间部分被切除,且驱动辊51设置在一个第一引导壁 55上,从而从切除部分靠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放出位置。驱动辊 51包括其顶面上的同心凹槽形成的辊子切除部分51A。另一方面,在另一第一引 导壁56处,压力辊52,从切除部分靠近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放出位 置,并通过压力操作机构部分53的辊支承部58支承。
装置天线LC在该实例中设置在压力辊52附近,使得压力辊52位于其径向中 心,且通过磁感应(包括通过电磁感应、磁耦合和磁场等实现的其它非接触方法) 对设置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上的RFID电路元件To进行访问(信息 读取或信息写入)。
驱动辊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再向下(换言之,稍后描述的半切割件34和装置天 线LC之间)设有能够探测设置在基带101的分离层101d上的标识记号PM的记 号传感器127。如图40B所示的该记号传感器127是己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该反 射型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学发射器127a,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光学接收器127b, 包括例如光电晶体管。来自光学接收器127b的控制输出根据光学发射器127a和光 学接收器127b之间是否存在标识记号PM而反向。与标记传感器127相对的第一 引导壁56的前表面是对反射光发射器的光不反射的颜色,并倾斜成使得光接收器 不接收反射光。注意,标记传感器127并不限于上述反射型,而可以是当标识符包 括例如加工孔时的发送型光电传感器。
图4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并对应 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18。在图41中,类似于以上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标 记标签产生装置l内设置的控制电路(馈送控制装置)上设有CPU 111、输入/输 出接口 113、 CGROM114、 ROM 115和116、 RAM 117等。
输入/输出接口 113分别连接到PC118、用于驱动打印头23的打印头驱动电 路120、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K用于驱动半切割电动机129的半切割电动机驱 动电路128、用于照亮双色LED131的LED驱动电路130、以及该第二实施例中的 记号传感器127。
在这种以控制电路11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中,当通过PC 118输入字母数据等 时,与以上第一实施例类似,通过驱动电路120驱动打印头23以进行打印,同时 馈送电动机119通过驱动电路121控制带的馈送。发送电路306根据来自控制电路 110的控制信号控制载波的调制,且接收电路307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 号处理解调的信号。双色LED131根据来自LED驱动电路130的控制信号并根据 带馈送控制期间的预定定时切换两种发射颜色绿和红,根据开、闪烁或关光显示 通知操作者当前状态(稍后描述其细节)。
图42A和42B是示出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进行RFID电 路元件To的信息写入(或读取)后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所形成的 RFID标签T的外观示意图。图42A是俯视图,且图42B是仰视图。这些图分别对 应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24A和图21B。图43A是图42中的截面XLIIIA-XLIIIA' 的截面图逆时针转动90°的示意图(对应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22),且图43B 是图42中截面XLIIIB-XLIIIB'的截面图逆时针转动90°的示意图。
在这些图42A、 42B、 43A和43B中,RFID标签T具有五层结构,其中将覆 盖膜103增加到上述如图38所示的四层结构上。五层结构从覆盖膜103侧(图43 中的上侧)到相反侧(图43中的下侧)包括覆盖膜103、粘合层101a、基膜101b、 粘合层101c和分离层101d。此外,包括设置在上述基膜101b背侧上的标记天线 152, RFID电路元件To设置在基膜101b和粘合层101c内,且对应于RFID电路 元件To的存储信息等的标签打印内容R (在该实例中,文本"RF-ID"表示RFID 标签T的类型)打印到覆盖膜103的背面上。
在覆盖膜103、粘合层101a、基膜101b和粘合层101c上如上所述由半切割件 34基本上沿带宽度方向形成半切割线HC (半切割区域;在该实例中是两条线前 部半切割线HC1和后部半切割线HC2;稍后描述其细节)。覆盖膜103在该两半切 割线HC1和HC2之间的区域是在其中打印打印内容的打印区域S。
前边缘区域的带纵向方向上的尺寸Xl(从带前端到半切割线HC1的距离)预先 设定(在该实例中是固定的)成预定值(注意在某些情况下不设置后部半切割线 HC2,如稍后描述的那样)。打印区域S的带纵向方向上的尺寸X(从半切割线HC1
到半切割线HC2的距离),以及后部边缘区域的带纵向方向上的尺寸X2 (从半切 割线HC2到带后端的距离)根据标签打印内容R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字符的数量、 字体等)而可变地设定。此外,上述标识符PM保留在分离层101d上,由此从标 识符PM的带馈送方向前端到RFID电路元件To的带馈送方向前端偏移的距离是 预定值L。注意,如上所述,代替在诸如图43A和图43B所示设为标识符PM的 黑色记号的位置,可通过如图43C所示的激光材料工艺等形成基本上穿过基带101 的孔作为标识符PM。在该情况下,当记号传感器127包括己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和标识符PM时,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学发射器和光学接收器,标识符PM包 括到达光学发射器和光学接收器之间位置的以上孔,来自光学发射器的光穿过标识 符PM的孔和透明覆盖膜103而不会被光学接收器反射或接收,由此使来自光学接 收器的控制输出反向。
在具有这种基本构造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中,当停止馈送以在馈送期间通过
无线通信从装置天线LC访问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时,双色LED 131 发射具有预定颜色的光,由此向操作者指示己经停止馈送来进行信息的正常发送/ 接收。现将参照图44和45描述对应于该馈送位置的控制过程的行为。在该第二实 施例中,根据标签打印内容R的长短,可变地控制带后端侧上后部半切割线HC2 的位置。因此,分别描述打印内容R较长的情况和打印内容R较短的情况。 (A)当打印内容长度相对长时
图44A至图44J各组成说明性示意图,示出标识符PM、 RFID电路元件To、 以及连续馈送出的带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签打印内容R的打印区域S、 以及装置天线LC、记号传感器127、半切割模块35、切割机构15、以及打印头23 之间位置关系,以及双色LED131的发光状态。如图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从标 识符PM的带馈送方向前端位置到基带101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带馈送方向前 端的距离L预设成使得它等于记号传感器127和打印头23之间的带馈送方向距离 Lo。
首先,图44A示出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从盒子7送出开始之前的 状态。在图中所示的状态中,通过记号传感器127没有探测到标识符PM,且双色 LED131仍然处于关状态。
从该状态,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且双色LED131打开, 发出绿色光(并保持打开直到图44F)。随着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 送(换言之,基带101和覆盖膜103的馈送,下文也是相同含义)继续进行,RFID电路元件To的带馈送方向前端附近的区域到达打印头23的位置(图44B)。这里, 如上所述,由于l^Lo,由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运动,当标识符PM 的前端到达记号传感器127的位置时,对应于覆盖膜103的RFID电路元件To的 位置(与基带101的RFID电路元件To位置进行绑定的位置)到达打印头23的位 置。与此响应,记号传感器127探测到标识符PM,并开始在覆盖膜103上进行标 签打印内容R的打印(图44C)。在该实例中,如稍后描述的图44I至图44J所示, 给出的实例是打印相对长文本(字母"ABCDEFGHIJKLMN")的情况。
当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从图44C的状态继续进行时,前部 半切割线HC1的预设位置(如上所述到带前端的距离X1的位置;参见图42)到 达半切割模块35的位置(图44D)。在该状态下,由于记号传感器127己经探测到 标识符PM,通过探测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已经从图44B的状态行进预 定距离来进行到达该位置的探测(标识符PM探测开始状态)。然后根据该探测停 止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并通过半切割模块35形成前部半切割 线HC1 (图44D)。
随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重新开始,且当带有打印内容的 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从图44D的状态继续进行时,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 天线LC的位置(图44F)。这时,由于在该实例中要打印如前所述作为打印内容 的相对长的文本("ABCDEFGHIJKLMN"),在该点打印区域S内的所有打印尚未 及时完成。于是,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和打印暂停(中断)从而 在馈送停止状态从装置天线LC与RFID电路元件To进行无线通信。这里,在进 行无线通信的同时(例如约l秒),继续开着直到该点的双色LED131使用同一绿 色闪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在该状态下,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 端部分从放出口 11暴露在装置1的外部。然后成功完成稍后详细解释的无线通信 之后,双色LED131关闭,重新开始馈送和打印(图44G),并最终完成所有打印 ("ABCDEFGHIJKL廳")。
当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从图44H的状态继续进行时,后部 半切割线HC2的预设位置(如上所述到带后端距离X2的位置;参见图42)到达 半切割模块35的位置。类似于前部半切割线HC2的位置探测,通过探测带有打印 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已经从图44B的状态行进预定距离来进行到达该位置的探 测。然后根据该探测停止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并通过半切割模 块35形成后部半切割线HC2 (图44D。当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的馈送从图44I继续进行时,根据标签打印内容 R长度可变地设定的对应于各RFID标签T打印区域S的带纵向尺寸X的切割线 CL位置到达切割机构15 (注意,从图44G到该阶段,双色LED131保持关闭)。 与上文类似,通过探测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己经从图44B的状态行进 预定距离来进行到达该位置的探测。然后根据该探测停止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 带109的馈送,通过切割机构15在切割线CL上进行切割(图44J),且带有打印 内容的标记标签带的前端侧被切断以形成RFID标签T。
尽管以正常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对以上过程进行了描述,在无线通信失败的情 况下,双色LED131通过从随后重新开始馈送和打印(图44G)到打印完成(图 44J)的时间连续显示红色通知操作者通信错误。
(B)当打印内容长度相对短时
与图44A至图44J类似,图45A至图45J各组成说明性示意图,示出标识符 PM、 RFID电路元件To以及连续馈送出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签 打印内容R的打印区域、以及装置天线LD、记号传感器127、半切割模块35、切 割机构15、以及打印头23的位置关系,以及双色LED131的发光状态。在该实例 中,如稍后描述的图45F至图45J所示,给出打印相对短的文本(字母 "ABCDEFGHIJ")的情况的实例。
图45A至图45E类似于上述图44A至图44E。即,双色LED131关闭直到带 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从盒子7开始馈送出之前(图45A),并然后在馈送 开始时打开,发绿光。当馈送继续进行且标识符M的前端到达记号传感器127的 位置(图45B)时,开始覆盖膜103上标签打印内容R的打印(图45C)。然后馈 送继续进行且前部半切割线HC1的位置到达半切割模块35的位置。然后由半切割 模块35形成前部半切割线HC1 (图45D),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 送重新开始,且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再继续进行(图45E)。
随后,由于在该实例中标签打印内容R的字符数相对短,在RFID标记元件 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之前完成标签打印内容R("ABCDEFGHIJ")的打印(参 见稍后描述的图45G)。
随后,馈送继续进行且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图45G)。 但是,不像以上情况(A),这时已经完成打印区域S上的所有打印。于是,停止 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中断),且持续开着直到该点的双色 LED131切换到同一绿色的闪烁显示。(注意,与上文类似,在该状态下,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端部从放出口露出在装置1的外 部)。在该馈送停止状态,从装置天线LC与RFID电路元件To进行无线通信,且 一旦如稍后详细描述那样连续完成无线通信,双色LED131关闭并重新开始馈送 (图45H)。
随后的图45I至图45J类似于上述图44I至图44J。即,当具有打印内容的标 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从图45H继续进行且半切割线HC2到达半切割模块35的位 置时,停止具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并通过半切割模块35形成后部 半切割线HC2 (图45D。当馈送继续进行且切割线CL的位置到达切割机构15的 位置时,停止馈送,通过切割机构15在切割线CL处进行切割(图45J),且带有 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端侧被切断以形成RFID标签T。
此外,在无线通信失败的情况下,与图44G至图44J类似,从随后馈送和打 印重新开始(图45H)直到完成打印(图45J)的时间双色LED131继续开着,发 射红光,从而通知操作者通信错误。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馈送辊子27等协调控制双色LED的光显示, 从而双色LED131在从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直到RFID电路 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打开并发绿光(第二模式),从而指示正常馈送; 当停止馈送并通过装置天线LC与RFID电路元件To进行无线通信时双色LED131 闪烁并发绿光(第一模式),从而指示无线通信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状态);且 双色LED131在无线通信正常结束后关闭或在无线通信失败后变成红色,从而指示 发生通信错误。
图46是示出由用于实施这种控制的控制电路110实施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46中,流程开始,此时通过PC118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中实施预定的 RFID标签产生操作。首先,在步骤S100中,从PC118 (通过通信线路NW和输 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操作信号,并且基于该操作信号来执行预备处理,该预备处 理构造成设定打印数据和RFID电路元件To通信数据(详见图47,这将在后面描 述)。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5,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 出至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并且通过馈送电动机121的驱动力来转动地驱动馈 送辊27和色带收巻辊106。此外,通过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将控制信号输出 至放带电动机65,并且转动地驱动驱动辊51。由于这种布置,基带101从第一巻 102馈送出来并供给至馈送辊27,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馈送出来,并且基带
101和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下辊109粘贴至彼此,从而形成单个带子,由 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然后标记标签带109进一步向着盒子7的外部 方向输送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外部。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8,在该步骤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将控制信号 输出至LED驱动电路130,并且开始双色LED131的绿光显示,从而表示馈送辊 27正在正常地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接着,在步骤S10中,基于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的记号检测传感器127 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识符PM。确 定不满足条件并重复该步骤,直到检测到标识符PM为止。 一旦检测到标识符PM, 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以给打印头23供电,并开始对应于在步骤S100中产生的打印数据来在覆盖膜103 的上述打印区域S(基本上要粘结至以相等间隔预定间距设置在基带101中的RFID 电路元件To的背面的区域)中打印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等的标签印记R (参 见图44B和图44C)。
接着,在步骤S2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馈送至上述 前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半切割机构 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10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线HC1前面的位置)。例如 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 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10中 已检测到基带IOI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 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前半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前半切割位置,就确定满 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 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对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动, 由此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在馈送 出盒子7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沿放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停止基带101 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 带109的输送,并且半切割机构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100中设定的前半 切割线HC1的前面。此时,控制信号也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打印头驱动 电路120以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止(中断)打印上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3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半切割器电动 机驱动电路128以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并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 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 并且实施前半切割处理,形成前半切割线HC1 (参见图44D)。
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5,类似于步骤S5,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 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类似于步骤 S15,给打印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40中,根据步骤S100中的打印内容(打印字符的数量、字体 等)来可变设定的打印结束位置和在步骤SIOO中从操作者输入的操作信号中包括 的各种盒子7信息设定的标记后端位置(参见步骤S145,这将在后面描述),确定 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在完成在打印区域S打印所有的标签印记R 之前(上述图44F的状态)到达通信位置(RFID电路元件To处于装置天线LC的 前面的位置),或者是否将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到达通信位置(RFID电路 元件To处于装置天线LC的前面的位置;上述图45G的状态)之前完成在打印区 域S打印所有的标签印记R。
例如,假如待打印的标签印记R的长度相对较长且位置关系类似于图44F所 示的状态,则满足步骤S40的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200,在该步骤中,实施 长印记标签产生处理。也就是说,一旦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已经输送至RFID 电路元件To的通信位置(RFID电路元件To处于装置天线LC的前面的位置),就 停止馈送和打印并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接着,继续馈送和打印,完成打印,进 一步执行馈送,并且在后半切割位置停止馈送,从而形成后半切割线HC2 (参见 图48,这将在后面描述)。
另一方面,假如待打印的标签印记R的长度相对较短且位置关系类似于图45G 所示的状态,则不满足步骤S40的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00,在该步骤中, 实施短印记标签产生处理。也就是说,按原样继续馈送和打印,并且一旦打印完成, 也继续馈送,直到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到达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位置 (RFID电路元件To处于装置天线LC的前面的位置)为止,在该位置停止馈送并 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接着,再次继续馈送,然后在后半切割位置停止,从而形 成后半切割线HC2 (参见图49,这将在后面描述)。
一旦如上所述完成步骤S200或步骤S300,流程前进步骤S45。(此时,在步 骤S200或步骤S300,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并且双色LED熄
灭或切换到红光显示)。在步骤S45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 馈送至上述完全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切 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步骤S100中设定的切割线CL前面的位置)。还是使 用如上所述预定的己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 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 S12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 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完全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完全切割4立置, 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类似于步骤S25,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 51的转动,由此停止输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由于这种布置,就停止基带 101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 带109的输送,且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步骤S100中设定的完全切割线 CL的前面。
接着,在步骤S5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以驱动切 割器电动机43并转动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由此实施完全切割处理,其中, 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剂 层101c和分离层101d都被切割(分离)以形成切割线CL (参见图44K)。因此, 通过用切割机构15执行分离动作来从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切割RFID标签 T,就形成了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标签形RFID标签T, RFID标记信息已经 写入该RFID标签T且在该RFID标签T上已经实施了对应于其的预定打印。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6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再次驱动放带电动机65,由此转动驱动辊51。 结果,驱动辊51再次开始输送。因此,在步骤S55中形成的标签形的RFID标签 T向标签放出口 11输送,并且从标签放出口 11放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外侧, 流程结束。
此外,例如,步骤S55的切割处理和步骤S60的标签放出处理可以如下所述 协配实施。
例如,首先,在由切割机构15实施的切割操作过程中,切割器电动机43通过 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来驱动,以逆时针(沿着图3中 箭头70的方向)转动切割器斜齿轮42,接着通过凸起部50和凸轮60围绕辊支承 部59逆时针(沿着图3中箭头71的方向)转动辊支承固定器57。然后,在紧接着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被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切割之前,带有印记的标 记标签带109被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压住以保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直 到带子被切割为止。
接着,基于带子切割检测传感器124的检测信号,由控制电路110确定是否已 经完成对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切割。当确定微动开关126的检测信号已经 从关的状态切换到开的状态且已经完成切割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切割器 电动机驱动电路122暂停切割器电动机43的转动。另一方面,当未完成切割时, 继续驱动切割器电动机23,直到微动开关126从关的状态切换到开的状态为止。
当切割已经完成且切割器电动机43停止时,放带电动机65通过输入/输出接 口 113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转动,从而通过齿轮系66转动驱动辊51,由此 放出保持的带子(RFID标签T)。然后,基于自从带子送出开始是否已经过去了预 定时间量(例如,0.5-1.0秒),由控制电路110确定RFID标签T是否已经放出。 假如是的话,则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停止放带电动 机64的转动。假如否的话,则继续转动直到RPID标签T已经放出为止。
在放带电动机65的转动已经停止之后,切割器电动机43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再次转动。结果,切割器斜齿轮42也再次转动, 以将可移动刃41转动和返回至释放为止(参见图12),辊支承固定器57沿着引起 偏置弹簧61将压力辊52移开的方向(沿着与图3的箭头71相反的方向)被转动, 并由制动器72保持在某个间距。接着,基于来自切割释放检测传感器125的检测 信号,控制电路110检测切割释放操作是否已经完成。在微动开关126没有从开的 状态切换到关的状态且切割释放操作还未完成时,继续转动切割器电动机43直到 切割释放操作完成为止。然后,在微动开关126从开的状态切换到关的状态且切割 释放操作己经完成的情况下,停止转动切割器电动机43,并且完全切割处理和标 签放出处理结束。
此外,即使在以上流程结束之后,双色LED的红光显示(在无线通信失效时 的通信错误显示)可以按原样继续,然后在操作者响应于通信错误实施核实的预定 操作时熄灭。
图47是示出步骤S1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47所示的流程中,首先, 在步骤S105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识别)从PC118输入的操作信号。 该操作信号包括由操作者规定的诸如标签印记R的字符、设计、图形和字体(字 型、尺寸、厚度等)的打印信息,或者字母、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代码数据,以及在
要将信息写入至RFID电路元件To的情况下的写入信息(作为标识信息的至少包 括标记ID的RFID标记信息)。此外,操作信号还包括与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 7的类型相关的信息(换句话说,诸如RFID电路元件在基带101内的设置间隔、 以及基带101的带子宽度之类的带子属性信息)。
单独设在盒子7上的盒子信息的待检测部分(例如,具有凹凸形状的标识符) 由合适的检测装置(诸如机械开关之类的构造成实施机械检测的装置、构造成实施 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构造成实施磁性检测的传感器、等等)来检测,且基于该检测 信号来自动检测和发现盒子7的类型。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110,在该步骤中,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 号,产生与打印信息相对应的打印数据。
然后,在步骤S115中,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号,产生与写入信 息相对应的通信数据。尽管在将信息写入RFID电路元件To的情况下执行该过程 以产生如上所述的RFID标签T,但是在信息预先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中且被 读取的情况下也可省略该过程,以产生RFID标签T。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120,在该步骤中,设定了上述前半切割线HC1的位 置。该设定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号,来设定与盒子信息相对应的带子 前半切割线HC1的位置。也就是说,根据盒子7的类型,RFID电路元件在基带 101内的设置间隔(换句话说,两条切割线CL之间的距离; 一个RFID标签T的 长度)如上所述是唯一确定的,而根据RFID标签T的长度,不论标签印记R的 内容如何,前半切割线HC1的位置作为离开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端的 某个位置预先确定(以表格形式存储在控制电路110的合适位置,等)。在该过程 中,基于这个前提,将前半切割线HC1的位置设定(固定)至对于每个盒子7的 预定位置
然后,在步骤S125中,基于上述RFID电路元件To来设定带子上的通信位置。 该设定也类似于步骤S120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号,来将带有印记的 标记标签带109的RFID电路元件To设置位置设定(固定)至对于每个盒子7的 预定位置,这是基于以下前提根据盒子7的类型来预定RFID电路元件To的类 型(尺寸)和设置位置,该设置位置是离开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前端的某 个位置。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130,在该步骤中,基于在步骤S110中产生的打印数 据,计算带子上标签印记R的打印要结束的位置。也就是说,根据标签印记R的
内容来改变打印结束位置,当印记长度较长时结束位置(相对)靠近标签后端顶IJ, 而当印记长度较短时结束位置(相对)靠近标签前端侧。
然后,在步骤S135中,设定上述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该设定基于在步l窄 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号和在步骤S130中计算的打印结束位置,来设定与盒子f言息 相对应的带子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也就是说,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 信号,通过添加(插入)相对于步骤S130中计算的打印结束位置确定的距离,来 计算带子上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这是基于以下前提从打印结束位置到后半 切割线HC2的距离是由盒子7的类型来恒定确定的。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140,在该步骤中,设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的切割线CL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该设定也类似于步骤S120,基于在步骤S105 中输入的操作信号来将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切割位置设定(固定)至乂寸于 每个盒子的预定位置,这是基于以下前提标签尺寸是根据盒子7的类型恒定预定 的。
然后,在步骤S145中,设定上述RFID电路元件To的带子的后端位置。该设 定也类似于以上,基于在步骤S105中输入的操作信号来将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 109的RFID电路元件To位置设定(固定)至对于每个盒子7的预定位置,这是 基于以下前提RFID电路元件To的类型(尺寸)和设置位置是根据盒子7的类 型预定的。
然后,流程前进至步骤S150,在该步骤中,确定在步骤S135中设定的后半切 割线HC2的位置和在步骤S140中设定的切割线CL的位置是否在标签后端侧比步 骤S145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后端位置更远。当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和切 割线CL的位置设定在标签后端侧上时,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170。
在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和切割线CL的位置设定在标签前端侧比RFID电路 元件To的后端位置更远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155。在步 骤S155中,因为RFID电路元件To的一部分可能被按原样切割,所以实施位置纠 正(重设),从而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和切割线CL的位置在标签后端侧比RFID 电路元件To的后端位置更远,流程前进至步骤S170。
在步骤S170中,当如后所述从装置天线LC到RFID电路元件To实施通信时, 在从RFID电路元件To没有响应的情况下,构造成对通信次数进行计数的变量L、 M和N就被重试(再试;多次尝试存取),用来标识通信是否成功的标志F初始化 为零(0),例程结束。
图48是示出步骤S2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48所示的流程中,首先, 在步骤21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至前述与装置天线 LC通信的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装置天线LC 基于处于RFID电路元件To的前面的位置,该位置在步骤S125中设定)。此时的 确定也类似于图46的步骤S20,可以例如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检测在步骤 S1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 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通信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通信位置,就确定满足 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类似于步骤S25,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 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且装置天线LC基 本处于RFID电路元件To的前面。还有,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以停止(中断)打 印标签印记R (参见图44F)。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225,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至LED驱动电路130,直到此时仍在显示的、构造成显示正常馈送状态的双 色LED 131的绿光显示切换到相同绿色的闪烁显示,这表示已经停止输送以用于 信息发送/接收处理。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400,在该步骤中,通过天线LC与RFID电路元件 To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处理(详见图 50,这将在后面描述),该处理将在图47的步骤S115中产生的信息写入RFID电 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 (或者该处理读取在IC电路部件151中预先存储的 信息)。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230,在该步骤中,确定步骤S400的信息发送/接收 是否成功。尤其,在步骤S400中,因为标志F将在通信失效(参见图50的步骤 S437,这将在后面描述)时等于l,确定是否F二O。
当F二1时,确定不满足条件,认为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已经失败,且 流程前进至步骤S233,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LED 驱动电路130,以触发双色LED131开始红光显示,这表示发生通信错误。然后流 程前进至步骤S240。
另一方面,当F-0时,确定满足条件,认为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言已经 成功,前流程前进至步骤S238,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 出至LED驱动电路130,以熄灭双色LED131,这表示信息的发送/接收被正常实
施。流程然后前进至步骤S240。
在步骤S240中,类似于图46的步骤S35,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 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给打印头23供电 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
此时,在步骤S400的通信尝试计数(重试计数)较高的情况下,引起步骤S220 的打印头23的通信停止时限延长一定程度,打印头23的温度可能较低。相应地, 供给至打印头23的能量(单位时间的能量)可能比通常增大,此时在步骤S240 中继续打印。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250,在该步骤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是否已经输送至上述打印结束位置(在图47的步骤S130中计算出)。此时的确定 也类似于以上,可以例如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检测在步骤S10中已检测到 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 该步骤,直到到达打印结束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打印结束位置,就确定满足条《牛, 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60。
在步骤S260中,类似于图46的步骤S25,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止 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了在打印区域S打印标签印记R (参见图44H)。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500,在该步骤中,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已 经输送至预定的后半切割位置之后,实施构造成由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 形成后半切割线HC2的后半切割处理(详见图51,这将在后面描述),例程结束。
图49是示出步骤S3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49所示的流程中,首先, 在步骤310中,类似于图28的步骤S250,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 经输送至打印结束位置(在图47的步骤S130中计算出)。此时的确定也可用步骤 S250中的相同方法来作出。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打印结束位 置为止。 一旦到达打印结束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类似于图48的步骤S260,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由此停 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了在打印区域S打印标签印记R (参见图45F)。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3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图28的步骤S210,确定 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至前述与装置天线LC通信的位置。也可 以使用与步骤S210中相同的方法来作出此时的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 骤,直到到达通信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通信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 下一步骤S340。 在步骤S340中,类似于步骤S220,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 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且装置天线LC基 本处于RFID电路元件To的前面(参见图45G)。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45,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至LED驱动电路130,构造成表示正常馈送状态的双色LED131的绿光显示 切换到相同绿色的闪烁显示,这表示已经停止输送以用于信息发送/接收处理。
下一步骤S400与图48所示的步骤相同,在该步骤中,通过天线LC与RFID 电路元件To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施构造成实施信息发送/接收的信息发送/接收处 理(详见图50,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5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图48的步骤S230,根据 是否F = 0,来确定步骤S400的信息发送/接收是否成功。
当F二1时,确定不满足条件,认为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已经失败,且 流程前进至步骤S353,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LED 驱动电路130,以触发双色LED131开始红光显示,这表示发生通信错误。然后流 程前进至步骤S360。
另一方面,当F二0时,确定满足条件,认为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已经 成功,前流程前进至步骤S358,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 出至LED驱动电路130,以熄灭双色LED131,这表示信息的发送/接收被正常实 施。流程然后前进至步骤S360。
在步骤S360中,类似于图48的步骤S240,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 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参见图45H)。
下一步骤S500与图48的相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50是示出在图48和49中描述的步骤S4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该例 子中,信息写入将被描述成上述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的一个例子。
首先,在图50所示的流程的步骤S40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至发送电路306 (参见图41等),以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 发送至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该载波作为构造成初始化存储在RFID电路 元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中的信息的"消除"信号。结果,RFID电路元件To的 存储器部件157得以初始化。
接着,在步骤S41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发送电路306, 以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发送至信息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
To,该载波作为构造成检査存储器部件157的内容的"检验"信号,并作出响应。 接着,在步骤S415中,通过装置天线LC接收答复信号,该答复信号响应于 "检验"信号从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出来,并且该答复信号通过接 收电路307 (参见图41等)和输入/输出接口 1B被结合。
接着,在步骤S420中,基于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检査存储在RFID电路元 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中的信息,确定存储器部件157是否已经正常初始化。
在确定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至步骤S425,在该步骤中,M增一, 然后,在步骤S430中,确定M是否等于五。在M小于或等于四的情况下,确定 不满足条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S405并重复相同的过程。在M等于五的情况下, 流程前进至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错误显示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通信 线路NW输出至PC118,以显示相应的写入失败(错误)。此外,在步骤S437中, 上述的标志F设为1,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即使初始化失败,也可实施最多 五次重试。
当确定不满足步骤S420中的条件时,流程前进至步骤S440,在该步骤中,控 制信号输出至发送电路306,以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发送至信 息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该载波作为构造成将所想要的数据写入存储器 部件157的"编程"信号,并写入信息。
接着,在步骤S445中,控制信号输出至发送电路路306,以通过装置天线LC 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作为"检验"信号发送至信息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 To,并作出响应。接着,在步骤S450中,通过装置天线LC接收答复信号,该答 复信号响应于"检验"信号从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出来,并且该答 复信号通过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 113被结合。
接着,在步骤S455中,基于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检查存储在RFID电路元 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中的信息,并且使用已知的错误检测代码(CRC代码循 环冗余检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等),确定存储器部件157中是否已经存 储了发送的预定信息。
在确定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至步骤S460,在该步骤中,N增一, 然后在步骤S465中,确定N是否等于五。在N小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确定不满 足条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S440,在该步骤中,重复相同的过程。在N等于五的情 况下,流程返回至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在PC118上类似地显示相应的写入失 败(错误)。接着,在步骤S437中,标志F设为一,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
即使信息写入失败,也实施最多五次重试。
当确定满足步骤S455中的条件时,流程前进至步骤S470,在该步骤中,控制 信号输出至发送电路306,以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作为"锁定" 命令发送至信息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并禁止将新的信息写入RFID电路 元件To。结果,完成了将RFID标记信息写入待实施写入的RFID电路元件To。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480,在该步骤中,在步骤S440中写入RFID电路元 件To的信息和由打印头23要在打印区域S打印的标签印记R的相应打印信息的 组合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通信线路NW输出,并存储在信息服务器IS和例程 服务器RS中。此外,该存储的数据被存储和保持在各服务器IS和RS的数据库内, 例如用于PC118需要时参考。这样,例程结束。
图51是示出了在图48和图49中描述的步骤S5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51所示流程的步骤S510中,确定在步骤S135中设定的后半切割 线HC2的位置和在步骤S140中设定的切割线CL的位置是否已经处于预定距离或 彼此远离。当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和切割线CL的位置太靠近时,确定不满足 条件,认为不符合后半切割线HC2远离切割线CL的规定,例程结束。另一方面, 假如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和切割线CL的位置彼此离开足够远,则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520。
步骤S510设计成防止由于完全切割位置和半切割位置彼此太靠近而发生装置 故障,从而引起标签在完全切割过程中剥落或者剥落的带子卡在切割器中等等。
在步骤S520中,类似于步骤S20,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 馈送至上述后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半 切割机构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135中计算的后半切割线HC2前面的位 置)。类似于以上,还是例如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 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 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1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 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后半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 到达后半切割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530。
在步骤S530中,类似于前述的步骤S50等,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至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由此停止馈送辊27、 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就停止基带101从第一巻102 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且半切割机构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步骤S135中计算的后半切割线HC2的前面。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54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步骤S30,控制信号输出
至半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8以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记的标记标
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并且实施
后半切割处理,形成后半切割线HC2 (参见图44I和图451)。
然后,流程前进至步骤S55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步骤S35,馈送辊27、色
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由此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
输送,例程结束。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中,当带有印记的标记标 签带109被馈送辊27馈送且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时,停止 对馈送辊27的馈送,在该停止状态,通过无线通信从装置天线存取RFID电路元 件To,并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此时,双色LED 131通过闪烁的绿光显示通知 操作者目前状况,这清楚地向操作者表示馈送辊27的停止状态是正常的操作处 理,用于实施相对于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发送/接收,而不是馈送辊27故障 或失效的结果。这可以消除操作者的不安,并增强操作者对装置的信心。
注意,无需完全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的馈送,而是使RFID电路元件 To的馈送速度在装置天线LC附近充分减速,也可由装置天线LC通过无线通信实 施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取。在这种情况下,在图48的步骤S210中,确定带有 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RFID电路元件To处于装置天线LC前面的 位置稍稍前方的位置,在下一步骤S220中,可以将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 馈送速度简单地减速至允许无线通信的程度,然后在下一步骤S240中,加速至正 常速度。
此外,当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前面的位置时,停止馈送并实 施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由此可以更加稳定和高度可靠的方式实施信息的 发送/接收。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 签带109的一部分(前端部分)从放出口 11馈送出来且露出装置1之外时,双色 LED131显示闪烁的绿光,由此可防止操作者疑问馈送为何停止而带有印记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一部分从放出口 11露出、并且拉出带子109或实施某些其它粗心的 操作。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由馈送辊27馈送时,首先由双色LED 131的绿光显示通知操作者目前的状况。接着,当设置在带 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上的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且装置 天线LC实施与在停止状态的馈送辊27的无线通信时,就由双色LED131的闪烁 绿光显示通知操作者目前的状况。因此,在馈送辊27进入停止状态之前就通知操 作者目前状况,然后在馈送停止状态,可以更加清楚地传达给操作者系统正在正 常工作。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双色LED 131的光显示模式在RFID电路元件 To到达装置天线LC的位置而停止馈送时附近切换(从常亮显示到闪烁显示),由 此可清楚地告知操作者:状态已经从由馈送辊27的馈送状态转变到由装置天线LC 的通信状态。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双色LED 131通过视觉光显示通知操作者目前 状况,从而吸引操作者的视觉,由此可以显而易见的方式通知操作者目前状态。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表示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正被馈送的绿光 显示(光连续亮的显示)、以及表示馈送已经停止的闪烁绿光显示(光间歇亮的显 示)均由一个公共的双色LED 131来实现,由此可清楚地告知操作者状态己经从 馈送状态转变到通信状态,并且简化结构、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当然,相应的各 个光显示也可使用单独设置的LED来实现。
此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只有在装置天线LC实施无线通信时才使用闪烁的 绿光显示,但是例如在带子处于停止状态以实施图44D和图45D中的半切割处理 时也可使用闪烁的绿光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也可认识到系统正在半切割过 程中正常工作,可防止操作者立即判断产生己经完成并在产生过程中拉出标记标 签。
此外,尤其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完成信息的发送/接收之后,根据装置天线LC 的发送/接收结果(可通信性),双色LED 131使用闪烁的绿光显示(表示信息发 送/接收的状态)或相反的红光显示来通知操作者目前状况,由此可清楚地告知操 作者通信是否被允许,S卩,信息发送/接收成功还是失败。注意,在图50的流程图 中的步骤S440到步骤S465的循环中实施重试期间,双色LED 131还可显示红 光显示。这可清楚地告知操作者正在重试通信。
此外,尽管在以上第二实施例中,表示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正被馈送的 通知模式(绿光显示)、以及表示馈送己经停止以用于信息发送/接收的通知模式(闪 烁的绿光显示)是通过相同颜色的不同亮光模式来区分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两种模式也可通过光的亮度或通过不同的光颜色来区分,包括多色LED的发 光LED能够发出三种或多种颜色。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 清楚地告知操作者状态已经从由馈送辊27的馈送状态转变到由装置天线LC的 通信状态。当然,即使在双色LED131根据装置天线LC的信息发送/接收结果(可 通信性)来发光的模式中,也可通过亮度差别和光图形的组合来作出区分,而不是 通过光的颜色或亮/灭状态来作出区分。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双色LED在无线通 信之前显示绿光,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显示闪烁的绿光,并在无线通信成功之后熄 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分别使用长周期、短周期和长周期的闪烁绿光。 此外,尽管在以上第二实施例中,双色LED 131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 109的馈送处于停止状态以发送/接收信息时均匀地闪烁绿光,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 于此,双色LED131也可例如基于在信息发送/接收状态中发送/接收到的命令信号
(命令)的类型,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亮光模式通知操作者目前状况。在这种情况 下,例如,多色LED可以在图50的步骤S405中"消除"信号发送过程中闪烁一 次蓝光,在步骤S410和步骤S445中"检验"信号发送过程中闪烁一次淡蓝光, 在步骤S415和步骤S450中答复信号接收过程中闪烁一次白光,在步骤S440中"编 程"信号发送过程中闪烁一次紫光,以及在步骤S470中"锁定"命令发送过程中 闪烁一次黄光。由于这种布置,通知模式可对于由装置天线LC实施的信息发送/ 接收的每个命令信号而改变,例如可清楚详细地告知操作者此时正在发送的命令
(换句话说,正在执行的通信处理)。
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使用基于图50的 流程图的信息写入而不是信息读取,但是在信息读取的情况下,通过以上的不同光 颜色的组合也可通知操作者目前状况,由此可让操作者清楚地区分信息写入和信息 读取。
注意,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之外,还可根据第二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对这些修改作出描述。 (2-l)在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目前状况时
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表示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正被馈送的通知、表示 馈送处于停止状态的通知、以及根据装置天线LC的信息发送/接收结果(可通信 性)的通知分别由LED光显示来作出,以吸引操作者的视觉,但是本发明并不局 限于此。也就是说,也可使用诸如扬声器之类的声音产生装置,以吸引操作者的听 觉。
图5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该图对应
于上述的图41。注意,与图41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 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52中,扬声器驱动电路132和扬声器133 (第一通知装置,通信促进处 理装置;第二通知装置,声音产生装置)设置成替换图41中设置的LED驱动电路 130和双色LED 131。所有其它部件都与图41的部件相同。现在将参见图53和 图54来描述与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位置相对应的控制行为。
(A)在印记长度相对较长时
图53A至图53J各构成本修改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的说明图,示出了连续馈 送出来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识符PM、 RFID电路元件To和标签印记 R的打印区域S、与装置天线LC、记号传感器127、半切割模块35、切割机构15 和打印头23之间的位置关系,还有扬声器133的声音产生状态,该图对应于上述 的图44。注意,与图44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省略对 其的描述。
首先,在图53A中,紧接着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从盒子7馈送出来 之前,装置处于静音状态,没有声音从扬声器133中产生。扬声器133从该状态开 始,例如当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来时产生长的、高频(高声调) 的通知声音(尤其是,高的嘟声),然后继续产生这种长的、高声调的声音,直到 在图53F中暂停(中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和打印且通过装置天 线LC实施与RFID电路元件To的无线通信为止。然后,例如,扬声器133在图 53F中实施无线通信期间(例如,持续约l秒)产生短的、高频的通知声音(尤其 是,高的嘟嘟声)。然后,在无线通信结束之后(从图53G开始,并且包括图53J 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完成切割以及其后),扬声器133停止产生声音,导致 静音状态。
在无线通信失败的情况下,扬声器133例如在接着继续馈送和打印(图53G) 之后产生长的、低频的通知声音(尤其,低的嘟声),直到打印结束为止(图53J), 由此通知操作者通信错误。
在该情况下,也类似于LED的闪烁,尽管在本修改中只有装置天线LC实施 无线通信时才产生短的、高声调的声音,但是例如在图53D中带子处于停止状态 以实施半切割时也可产生短的、高声调的声音。由于这种布置,使用者也可认识到 装置正在半切割过程中正常工作。同样也可应用到相对较短的印记长度的情况下,
这将在后面描述。
(B)在印记长度相对较短时
图54A至图54J,类似于图53A至图53J,各构成说明图,示出了连续馈送出 来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标识符PM、RFID电路元件To和标签印记R的 打印区域S、与装置天线LC、记号传感器127、半切割模块35、切割机构15和打 印头23之间的位置关系,还有扬声器133的声音产生状态,该图对应于上述的图 45。注意,与图45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省略对其的 描述。
首先,在图54A中,紧接着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来之前, 装置处于静音状态,没有声音从扬声器133中产生。扬声器133从该状态开始,例 如当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来时产生长的、高声调的通知声音,然 后继续产生这种长的、高声调的声音,直到在图54G中暂停馈送和打印且实施无 线通信为止。然后,扬声器133例如在图54G中实施无线通信时(例如,持续约l 秒至几秒)产生短的、高声调的通知声音。然后,在无线通信结束之后,扬声器 133停止产生声音,导致静音状态。
此外,当无线通信失败时,扬声器133从继续馈送和打印的时刻(图54H)至 完成打印的时刻(图54J)产生长的、低声调的通知声音,由此通知操作者通信错 误。
在实施上述控制行为时,代替上述图46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8中实施的 双色LED131的光显示,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扬声器驱动电路 132,从而扬声器133开始产生长的、高声调的通知声音。类似地,扬声器133开 始在图48的步骤S225中产生短的、高声调的通知声音,在步骤S238中停止产生 声音,或在步骤S233中开始产生长的、低声调的通知声音。类似地,扬声器133 开始在图49的步骤S353中产生短的、高声调的通知声音,在步骤S358中停止产 生声音,或在步骤S353中开始产生长的、低声调的通知声音。由控制电路110执 行的所有其它控制过程与以上实施例2的相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根据本变型,这也清楚地向操作者表示馈送辊27的减速或停止状态是正常 的操作处理,而不是馈送辊27故障或失效的结果,由此实现与以上第二实施例相 同的效果,也就是说,消除操作者的不安,并增强操作者对装置的信心。
此外,尤其在本变型中,扬声器133产生声音,以通过吸引操作者的听觉来通 知操作者目前状态,由此即使操作者己将其眼睛移离装置时,也可以可靠地通知操
作者目前状况。
此外,尤其在本变型中,表示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正被馈送的长的、高 声调的声音、以及表示馈送已经停止的短的、高声调的声音均由一个公共的扬声器
133来实现,由此可简化结构、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当然,相应的各个声音也可
使用单独设置的扬声器来实现。
此外,尽管在本变型中,表示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正被馈送的通知模式 (长的、高声调的声音)、以及表示馈送己经停止以用于信息发送/接收的通知模式 (短的、高声调的声音)是通过相同频率的不同声音长度(间歇)来区分的,但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通过音量或者通过使用能够播放音乐的结构所播放的不
同音乐来实现区分。由于这种布置,也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楚地告知操作者状 态已经从由馈送辊27的馈送状态转变到由装置天线LC的通信状态。当然,即使 在扬声器133根据装置天线LC的信息发送/接收结果(可通信性)来产生声音的 模式中,也可通过音量和声音长度差别的组合来作出区分,而不是通过声音的频率 和是否存在来作出区分。
此外,以上第二实施例的双色LED 131和本变型的扬声器133可以组合,从 而可通过组合双色LED131的相应光显示和扬声器133的声音,来区分表示从带有 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开始馈送出来到RFID电路元件To到达装置天线LC位置 的馈送正被正常实施的第二模式的通知、表示馈送已停止且状态改变至通过装置天 线LC与RFID电路元件To无线通信的第一模式的通知、以及表示无线通信失败 时已发生通信错误的通知。
例如,第一模式的通知或第二模式的通知可通过来自扬声器133的声音来实 现,而其它模式的通知通过来自双色LED131的视觉显示来实现,由此可清楚地告 知操作者状态已经从由馈送辊27的馈送状态转变到由装置天线LC的通信状态。 此外,PC118可包括诸如CRT或LCD面板之类的显示部件和诸如扬声器、蜂鸣 器或乐器之类的声音产生部件,从而各种通知模式可通过经由输入/输出接口 113 的相应输出模式的组合来区分。
(2-2)其它
尽管在以上使用装置天线LC和作为RFID电路元件To的天线152的环形天 线、通过磁感应(包括电磁感应、磁耦合、以及其它通过电磁场实施的非接触方法) 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但是也可使用偶极天线、接线天线等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 作为通信装置的两个天线。在下面,将参见图55至70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保持打
印和信息发送/接收所需的电能来可靠地实现正常的装置工作。注意,与第一和第 二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合适地省略对其的描 述。
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类似于以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
生装置l,设置在上述图1所示的RFID标记制造系统中,且整体外部结构与在上 述图2所示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没有特别示出,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预定 位置(例如,背面侧)中的安装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了已知的电池组130 (或电 池或其它储电装置),电池组130用作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
图5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该图 对应于以上第一实施例的图18和第二实施例的图41。在图55中,类似于以上的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CPUlll、输入/输出接口 113、 CGROM114、 ROM115和116、 RAM117等设置在控制电路110上,该控制电路110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 生装置l中。
CG ROM 114存储与如上所述的代码数据相对应的点图形数据,但是在第 三实施例中,也用作用于在LCD132上执行显示的显示CG (字符发生器),该显 示CG是用于显示例如电池组130更换信息的显示单元。
输入/输出接口 113连接至PC118、打印头驱动电路120、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 121、半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8、等等,还有构造成控制LCD132显示的显示 电路133、以及构造成从电池组130供电的供电电路131。基于电源按钮14的状态, 供电电路131在电源打开时从电池组130接收电能,然后将已经调节至预定电压的 电能供给至各个电路(控制电路110等)。
在这种在其中心具有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系统中,当通过PC118输入字符数 据和类似数据,类似于以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文本(文件数据)依次存储在文本 存储器117A中,打印头23由驱动电路120来驱动,且根据用于打印存储在打印 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一行打印点来可选择地加热驱动各加热元件,同时, 馈送电动机119同步地通过驱动电路121实施带子的馈送控制。发送电路306根据 来自于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载波的调制,而接收电路307根据来自于控 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来处理解调的信号。对于先前所述的切割控制也是如此。
然后通过这种构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完成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写 入(或读取)和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切割,以形成RFID标签T。外观与
参见图42A、图42B和图43A至43C的以上实施例2所述的相同,将省略对其的 描述。
在这种基本构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中,通过用于粘结和制造带有印记的标 记标签带109的装置天线LC,在实施与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读取或写入之后, 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就被切割机构15切割以形成RFID标签T。这里,第 三实施例具有特殊的特征当预测打印头23的能耗小于预定值时,实施信息读取/ 写入,由此作出调节从而不显著增大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此外,如同将 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在第三实施例中,基于正发送至打印头23的存储在打印缓冲 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点数量与打印头23能耗的相互关系,来检测打印头23 的能耗。
图56是示出由用于实施这种控制的控制电路110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56中,当预定的RFID标签产生操作通过PC118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 实施时,流程开始。首先,在步骤S3001中,从PC118 (通过通信线路NW和输 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操作信号,基于这个操作信号执行预备处理,该预备处理构 造成设定打印数据、与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数据、前/后半切割位置、完全切 割位置等。
接着,在步骤S3100中,当打印头23的能耗将小于预定值时,实施通信允许 时限检测处理,该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构造成检测通信允许时限(发送/接收允 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由此允许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详见图57,这将 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3003中,设定与由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所检测到的通信允许 时限相对应的通信条件(发送/接收定时、命令类型等)。
在下一步骤S3004中,确定在步骤S3003中是否设定了通信条件。例如,在 电池组130耗尽且电源不足的情况下,或者在连续打印且在步骤S3100中无法检 测通信允许时限的情况下(或者在仅仅检测到短于与RFID电路元件To的发送/接 收通信时限的通信允许时限、即通信时限单元的情况下),确定由于设定通信条件 的困难而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090。然后,例如实施错误处理(例如, 通过在PC118上的合适显示),该错误处理构造成通知操作者标记标签产生已经取 消且提示操作者更换电池组130或改变产生条件,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设定了 通信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005。
在步骤S300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B输出至馈送电动机驱动电
路121,馈送辊27和色带收巻辊106被馈送电动机121的驱动力转动地驱动。此 外,控制信号通过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输出至放带电动机65,驱动辊51被转 动地驱动。由于这种布置,基带101从第一巻102馈送出来且供给至馈送辊27, 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馈送出来,并且基带101和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 下辊109彼此粘贴以形成单一带,由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该标签带 109然后从向着盒子7外部的方向进一步输送至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外侧。
接着,在步骤S3010中,基于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的记号检测传感器 127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基带IOI的标识符PM (换句话说,覆盖 膜103是否已经到达打印头23的打印开始位置)。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 直到检测到标识记号PM为止。 一旦检测到标识记号PM,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 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015。
在步骤S301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3输出至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以给打印头23供电,并开始打印与在覆盖膜103的上述打印区域S (基本粘结至 以预定间距相同间隔设置在基带101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背面的区域)中在 步骤S3001中产生的打印数据相对应的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等的标签印记R。
在下一步骤S3017中,开始对正发送至打印头23的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 中的点图形数据内的发送点列计数(参见图58,这将在后面描述)。例如通过预先 存储点列与输出至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 动电路121的脉冲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脉冲数计数,来实施对这些点列的计数。
接着,在步骤S302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己经馈送至在 先前步骤S3001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是否已经到达半切割机构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步骤S3001中设定的前半切割线 HC1前面位置)。例如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 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 过检测在步骤S301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 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前半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前 半切割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025。
在步骤S302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 路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对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 动,由此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在 馈送出盒子7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沿放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停止基带 101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半切割机构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3001中设定 的前半切割线HC1的前面。此时,控制信号也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打印 头驱动电路120以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止(中断)打印上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303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半切割器电 动机驱动电路128,以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并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 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 并且实施前半切割处理,形成前半切割线HC1。
然后,流程前进至步骤S3035,类似于步骤S3005,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 106和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输送,类似于 步骤S3015,给打印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S304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了预 定值(例如,输送距离对于相应的RFID电路元件To来说足够长而到达装置天线 LC,其中打印的覆盖膜103己经粘结至该RFID电路元件To)。类似于步骤S3020, 也可以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 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作出此时的输送距离确定。
在下一步骤S3200中,实施标签产生处理。也就是说, 一旦带有印记的标记 标签带109已经输送至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开始位置(RFID电路元件To靠 近装置天线LC的位置),就基于在步骤S3003中设定的通信条件来实施信息发送/ 接收。接着,完成打印,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被进一步馈送,然后在后半切 割位置停止馈送以形成后半切割线HC2 (参见图61,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S3200如上所述完成之后,流程前进至步骤S3045。在步骤S3045,确 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己经馈送至上述完全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 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步骤S3001 中设定的切割线CL前面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如上所述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例 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 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3010中己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 记号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 到达完全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完全切割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 下一步骤S3050。
在步骤S3050中,类似于步骤S3025,停止馈送辊27、色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输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由于这种布置,就停
止基带101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 的标签带109的输送,且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步骤S3001中设定的切 割线CL的前面。
接着,在步骤S305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以驱动 切割器电动机43并转动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由此实施完全切割处理,其 中,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 合剂层101c和分离层101d都被切割(分离)以形成切割线CL。因此,通过用切 割机构15执行分离动作来从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切割RFID标签T,就形 成了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标签形RFID标签T, RFID标记信息已经写入该RFID 标签T且在该RFID标签T上己经实施了对应于其的预定打印。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06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再次驱动放带电动机65,由此转动驱动辊51。 结果,驱动辊51再次开始输送。因此,在步骤S3055中形成的标签形的RFID标 签T向标签放出口 ll输送,并且从标签放出口 ll放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l的外侧, 流程结束。
图57是示出步骤S31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3110中,变量n初始化为一,该变量n构造成对存储在打印缓 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点列(参见图58,这将在后面描述)计数。
在下一步骤S3120中,将在步骤S3001中输入的数据展开至打印缓冲器117B, 并存储为点图形数据(参见图58,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3130中,对第n个点列的打印点的数量计数(参见图59,这将 在后面描述)。注意,打印点的数量是通过供电至打印头23的加热元件而实际打印 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每个点列中的点的数量。
在下一步骤S3140中,确定在步骤S3130中计数的点列n的打印点数量是否 小于或等于阈值。该阈值反映了打印点数量己经预测了,对于该打印点数量,可 由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电池组130)来覆盖信息发送/接收时的打印和通信 的组合能耗(参见图59,这将在后面描述)。在打印点数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 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150。
在步骤S3150中,当在步骤S3140中打印点数量小于或等于阈值时,确定该 点列是通信允许区域,且将点列n的号码临时存储在合适的存储器中(例如,在RAM117中)。然后,流程前进至步骤S3160。当在步骤S3140中打印点数量大于 阈值时,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直接前进至下一步骤S3160。
在步骤S3160中,变量n增一,该变量n构造成对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 的点图形数据的点列计数,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170。
在步骤S3170中,确定对于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所有点列, 是否己经完成步骤S3130至步骤S3150的处理(确定打印点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 阈值,假如是的话,临时存储该信息)。在对于所有点列还未完成处理的情况下, 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前面的步骤S3130。另一方面,在对于所有点列已 经完成处理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例程结束。
基于以上的过程,识别了打印缓冲器117B的数据中的点列所具有的打印点数 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点列号码,并且检测了可通信的通信允许区域。
图58是原理性地示出当在步骤S3120的过程中将打印数据(在该实例中,表 示RFID标签T的类型的字符"RFID")展开至打印缓冲器117B时,存储在打印 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一实例的示意图。这里,该图示出了以下状态打 印数据已经展开进入13点(行)X35点(列)的缓冲器中。
图59是用于解释步骤S3130和步骤S3140的过程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对
其中已经展开了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117B的所有点列(1至35)的打印点数量 计数,并将各点列计数的打印点数量与阈值(这里是1.5;在图中用虚线表示)相 比较,从而识别具有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打印点数量的点列并检测通信允许区域。如 图所示,例如,字符"R"展开入点列4-8,字符"R"内的第四列中和第七列中的 打印点数量分别是9和3。然后,这里阈值设为1.5,识别了打印点数量为1.5或更 小的点列,即点列9-11、 16-20、以及24-26,从而导致检测到这些区域作为通信允 许区域。这里点列9-11、 16-20、以及24-26的区域分别被检测作为通信允许区域1、 通信允许区域2、以及通信允许区域3。
图60是示出步骤S3003的过程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对于检测到的通信允许 区域设定通信条件。如图所示,设定了设定,从而在通信允许区域l中发送"査验 (Ping)"信号,该"查验"信号用于检査在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RFID电路元件To,
在通信允许区域2中发送"编程"信号,该"编程"信号构造成将所想要的数据写
入存储器部件157,并且在通信允许区域3中发送"检验"信号,该"检验"信号 构造成检査存储器部件157的内容。这里,需要用来执行"査验"命令和"检验"
命令的时间等于三个点列,而需要用来发送"编程"信号的时间等于五个点列。(命
令执行所需时间被转化成在该时间内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送至打印头23的点列 数量。)
图61是示出步骤S32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61所示的流程中,首先 在步骤S321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至装置天线LC的 上述通信开始位置。此时的确定也类似于上述图56的步骤S3020,例如使用预定 的已知方法,通过检测在步骤S301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记号PM之后的输 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通信开始位置 为止。 一旦到达通信开始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400。
在步骤S3400中,基于对于通信允许区域相应设定的通信条件,通过天线LC 与RFID电路元件To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从而实施信息发送 /接收处理(详见图62,这将在后面描述),该处理将在图56的步骤S3001中产生 的信息写入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 (或者该处理读取在IC电路部 件151中预先存储的信息)。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230,在该步骤中,确定在步骤S3400中的信息发送 /接收是否成功。尤其,在步骤S3400中,"检验"信号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 并且基于从RFID电路元件To接收到的答复信号,确定预定的写入信息是否已经 存储在IC电路部件151中。
当通信失败时,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290,在该步骤中,实施 错误处理,用于在标签上通知操作者通信已经失败(例如,对应于通信错误,打印 不同形式的印记R'(例如字符"NG")〕,例程结束。
另一方面,当通信成功时,确定满足条件,通信被认为成功,流程前进至步骤 S3250c
在步骤S325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至上述打印 结束位置(在图56的步骤S3001中计算出)。此时的确定也类似于以上,可以例 如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检测在步骤S3010中已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记号 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 打印结束位置为止。 一旦到达打印结束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 步骤S3260。
在步骤S3260中,类似于图56的步骤S3025,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 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了在打印区域S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270,在该步骤中,在已经输送至预定的后半切割位 置之后,实施由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形成后半切割线HC2的后半切割处 理。这样,例程结束。
图62是示出步骤S34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例中,信息写入将被描 述成上述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的一实例。
首先,在图62所示流程的步骤S3410中,确定要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送到 打印头23的发送点列是否已经到达通信允许区域1,尤其,在前面步骤S3017中 开始计数的点列号码是否已经到达9。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满足条件,然后流程 前进至下一步骤S3420。
在步骤S342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发送电路306,通 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发送至信息待写入的RFID电路元件To,该 载波作为构造成检査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RFID电路元件To的"査验"信号,提 示响应。然后,响应于"査验"信号,从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通过 装置天线LC被接收,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 113被结合。
在下一步骤S3430中,确定要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送到打印头23的发送点 列是否已经到达通信允许区域2,尤其,在前面步骤S3017中开始计数的点列号码 是否已经到达16。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满足条件,然后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 S3440。
在步骤S3440中,控制信号输出至发送电路306,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 定调制的载波发送至信息待写入的RFID电路元件To,该载波作为构造成将所想 要的数据写入作为写入目标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答复信号的RFID电路元件 To)的存储器部件157的"编程"信号,写入信息。
在下一步骤S3450中,确定要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送到打印头23的发送点 列是否已经到达通信允许区域3,尤其,在前面步骤S3017中开始计数的点列号码 是否已经到达24。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满足条件,然后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
S3460。
在步骤S346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至发送电路306,以 通过装置天线LC将经受预定调制的载波发送至信息待写入的RFID电路元件To, 该载波作为构造成检査存储器部件157的内容的"检验"信号,并提示响应。然后, 响应于"检验"信号,从待写入数据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通过装 置天线LC被接收,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 113被结合。然后,例 程结束。
在以上,由控制电路110执行的图56中的步骤S3100和步骤S3003包括预测 装置,用于基于打印装置的相应工作状况来预测是否会允许信息发送/接收,还有 通信促进装置,如各项权利要求中所述。其中,步骤S3003还包括通信条件设定 装置,用于根据打印电能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来设定信息发送/接收的条件,图57 中的步骤S3130包括打印电能计算装置,用于计算使用打印装置在预定打印区域 打印所需的电能消耗,步骤S3140包括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信装 置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
此外,图56中的步骤S3004包括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可设定用于能正常 产生标记标签的信息发送/接收的条件。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三实施例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中,首先将开/关盖子3 设为打开状态,然后将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将开/关盖子3设为关闭状态,然 后实施标签产生。也就是说,由打印头23在覆盖膜103的打印区域S中打印预定 的标签印记R,输送分层结构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该分层结构包括三层, 即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c、以及覆盖其它两层的剥离纸101d,以非接触的方 式从装置天线LC到设置在被馈送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中的RPID电路元 件To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执行信息读取/写入,然后通过切割机构15以预定长 度切割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从而形成RFID标签T。
此时,因为作为热敏打印头的打印头23消耗相对大量的电能,在从装置天线 LC实施信息发送/接收时,如同在第三实施例中那样,没有外部电源,从而导致从 诸如电池组130之类的储电装置只有有限的供电,所以需要考虑打印头23是否在 高能耗状态下工作,以确保正常通信。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设置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中的RFID电路元件 To通过驱动辊51到达与装置天线LC的信息发送/接收位置之前,考虑到打印头 23的工作状况,来预测信息发送/接收是否将被允许。然后基于该预测结果,通过
装置天线LC实施信息发送/接收。由于这种布置,当预测打印头23的能耗较高时, 将不实施信息发送/接收,而当预测打印头23的能耗较低时,将允许信息发送/接 收,由此可作出调节,从而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不会显著增大。
结果,例如即使在诸如电池组130之类的储电装置供电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保 持正常的装置工作,可以可靠地产生带有印记的RFID标签。
此外,尤其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 每个点列内的打印点数量与阈值作比较,并且发现该数量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实施 控制以预测此时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可被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上述的电 池组130)充分覆盖,因此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由于基于这种方式与阈值的比较 而检测到通信允许区域,当标记标签产生装置l的供电能力改变时(例如,当电池 组130的储电装置等切换到外部电源时),与此时装置使用状态相对应的通信允许 区域可通过合适地改变阈值来检测。结果,可以可靠地保持正常的装置工作。
此外,尤其在第三实施例中,例如,在电池组130耗尽且供给标记标签产生装 置1的电能较低的情况下,或者在连续打印且无法检测通信允许区域的情况下(或 者在仅仅检测到比标记标签产生所需的RFID电路元件To通信时限短的通信允许 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设定通信条件的困难,就取消标记标签产生操作,并在PC118 等上实施合适的显示,从而提示使用者更换电池组130或改变用于标记标签产生的 条件。由于这种布置,在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无法被装置电源覆盖的条件下,阻 止产生标记标签和因此的故障,由此可以可靠地产生带有印记的RFID标签T。
此外,尤其在第三实施例中,热敏打印头用作打印头23,该热敏打印头包括 接受电能并发热的加热元件。在热敏打印头用作打印头的情况下,导致尤其在打印 时会有增加的能耗,这就强调了第三实施例的效果,即,保持正常工作且可靠地产 生带有印记的RFID标签T。
注意,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之外,还可根据第三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对这些修改作出描述。
(3-l)在信息发送/接收过程中停止馈送时
尽管在以上第三实施例中,在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被馈送时,实施与 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发送/接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设计成 必要时停止馈送以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
图63是示出由本修改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该图对应于图56。 在图63中,与上述图56不同之处在于用步骤S3300的通信条件设定处理(详见图64,这将在后面描述)来替换步骤S3003。也就是说,在步骤S3100中 实施了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之后,在下一步骤S3300中,对应于在通信允许时 限检测处理中检测到的通信允许时限,实施通信条件设定处理(通信条件设定装置, 预测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该通信条件设定处理构造成设定通信条件(发送/ 接收定时、命令类型、馈送是否要停止,等等)。接着,在下一步骤S3004中,确 定在步骤S3300中是否设定了通信条件。所有其它过程与上述图56的相同,将省 略对其的描述。
图64是示出步骤S33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实施的通信条件设定处理对应 于以下情况打印缓冲器117B的存储内容是上述图58的状态。
首先,在步骤S3310中,确定通信允许区域1的点列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 定阈值。这里的预定阈值设定成确保在该点列数量的数据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 送至打印头23的期间,"査验"信号可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并且相应的答 复信号可从该RFID电路元件To接收。当通信允许区域1的点列数量大于或等于 预定阈值时,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320。
在步骤S3320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通信允许区域1继续馈送带有印记 的标记标签带109 (尤其,在包括在通信允许区域1中的点列的打印数据从打印缓 冲器117B输出至打印头23并被打印的过程中,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10中当通信允许区域1的点列数量小于预定阈值时, 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330,在该步骤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 通信允许区域1停止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在下一步骤S3340中,确定通信允许区域2的点列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 阈值。这里的预定阈值设定成确保在该点列数量的打印信息从打印缓冲器117B 输出至打印头23的期间,"编程"信号可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当通信允许 区域2的点列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 S3350。
在步骤S3350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通信允许区域2继续馈送带有印记 的标记标签带109。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40中当通信允许区域2的点列数量小于预定阈值时, 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360,在该步骤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 通信允许区域2停止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在下一步骤S3370中,确定通信允许区域3的点列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
阈值。这里的预定阈值设定成确保.,在该点列数量的打印信息从打印缓冲器117B 输出至打印头23的期间,"检验"信号可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并且相应的 答复信号可从该RFID电路元件To接收。当通信允许区域3的点列数量大于或等 于预定阈值时,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3380。
在步骤S3380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通信允许区域3继续馈送带有印记 的标记标签带109。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70中当通信允许区域3的点列数量小于预定阈值时, 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3390,在该步骤中,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在 通信允许区域3停止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图65是用于解释步骤S3100的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和步骤S3300的通信条 件设定处理的过程的实例的示意图,其中,通过检测己展开了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 器117B中的通信允许区域、并将各通信允许区域的点列号码与阈值作比较,来在 通信过程中将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设定为停止或不停止。
首先,在图65A中,如前所述,对其中已经展开了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117B 的所有点列(1至35)的打印点数量计数,并且通过将对于每个点列计数的打印点 数量与阈值(这里是1.5,图中用虚线表示)作比较来检测通信允许区域1、 2和3。 然后,在图65B中,通过将每个通信允许区域l、 2和3的点列号码与阈值作比较 (这里,执行"査验"、"编程"和"检验"命令中每一个命令所需的时间设为四个 点列;也就是说,阚值为4),来设定通信设定,并且在点列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 的那些区域继续带子馈送,而在点列数量小于阔值的那些区域停止带子馈送。如图 所示,将通信设定设定成在通信允许区域1和3停止带子馈送,因为在通信允许 区域1和3中的点列数量是3,因此小于阈值,而在通信允许区域2继续带子馈送, 因为在通信允许区域2中的点列数量是5,因此大于或等于阈值。结果,将通信设 定设定成在通信允许区域l停止带子馈送且发送"査验"信号,在通信允许区域 2继续带子馈送且发送"编程"信号,在通信允许区域3停止带子馈送且发送"检 验"信号。
根据上述变型,在预测打印头23能耗较低的通信允许区域中实施信息发送/ 接收,接着在通信允许区域最小且通信时限不足的情况下,在停止带有印记的标记 标签带109的馈送时,实施信息发送/接收,由此可作出精确调节,从而打印和通 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不会显著增大,并确保可靠的RFID标签T生产。此外,因为 在通信允许区域停止馈送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所以在不实施打印(打印量较小)的区域(时限)中可停止带子馈送,由此可使带子馈送停止对打印的影响最 小化。
尽管在以上实施控制以根据通信允许区域的尺寸来继续或停止带子馈送,但是 可以实施控制以根据通信允许区域的尺寸来改变带子馈送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当 通信允许区域最小且通信时限不足时,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减速以用
于信息发送/接收,由此可更精确地作出调节,从而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 不会增大。此外,可控制其中停止带子馈送的时限,从而可与以上修改相比縮短标 记标签产生时间。
当检测到多个通信允许区域时,可以总是在最后的通信允许区域(例如,在图
65的情况中是通信允许区域3)停止(或减速)馈送。由于这种布置,即使在先前 的通信允许区域中未完成信息发送/接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最后的通信允许区域 完成信息发送/接收,由此可以可靠地产生RFID标签T。 (3-2)在再试(重试)信息发送/接收时
尽管在以上第三实施例中,对于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写入("编程"信号 的发送)只实施一次,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在信息写入失败的情况下实施 重试。
在本变型中,在步骤S3003的通信条件设定过程中,根据在通信允许时限检 测处理中检测到的通信允许区域,来设定信息写入失败时的重试计数。此外,在检 测到的通信允许区域最小且甚至无法实施一次重试的情况下,带子馈送可以如同在 以上变型(3-l)中所述停止,以再次尝试写入。
图66是用于解释本变型的通信条件设定过程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66A是 用于解释构造成在步骤S3100的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中检测通信允许区域的过 程的示意图。该图类似于图59等,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如图66B所示,这里,在 通信允许区域l发送"查验"信号,并且在通信允许区域2发送"编程"信号和"检 验"信号。执行"査验"命令所需的时间是三个点列,执行"编程"命令和"检验" 命令所需的时间是五个点列。然后,在通信允许区域2中信息写入失败的情况下, 作出尝试以在通信允许区域3中再次实施(重试)信息写入。此时,通信允许区域 3的点列数量是3,导致带子被馈送时实施重试有困难。这里,在通信允许区域3 中,停止带子馈送,发送"编程"信号和"检验"信号,直到写入成功为止,设定 重试计数作为上限。此外,在通信允许区域2中信息写入成功的情况下,在通信允 许区域3中就不实施信号发送。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在通信允许区域3是相对较大区域的情况下,根据尺寸来设定重试计数,并且在继续带子馈送时实施重试。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变型,根据通信允许区域来设定重试计数,从而避免在发送 /接收允许时限之外重试,可作出精确调节以确保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不
会增大,并且可靠地产生RFID标签T。 (3-3)在实施分割的发送/接收时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3中,对于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发送只实施一次,但 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设计成使信息被分割并被发送。
在本变型中,在步骤S3003的通信条件设定过程中,根据在通信允许时限检 测处理中检测到的通信允许区域,来设定分割数量,用于在发送之前将"编程"信 号分割成多个命令单元。
图67是从装置天线LC发送到RFID电路元件To的命令(命令单元)类型、 以及执行各个命令所需时间(这里,转化成在该时间内从打印缓冲器117BiU出至 打印头23的点列数量)的总表。如图所示,在本变型中,待发送的信息被分割成 四±央,并且"编程"信号被分割成四个命令单元并因此被发送。执行"査验"命令 所需时间和执行"检验"命令所需时间分别是两个点列,执行"编程"命令所需时 间是四个点列(发送各个命令单元所需时间各设为一个点列)。
图68是用于解释本变型的通信条件设定过程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68A是 用于解释构造成在步骤S3100的通信允许时限检测处理中检测通信允许区域的过 程的示意图。该图与图59等相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然后,如图68B所示,在 通信允许区域1中发送"查验"信号和"编程"信号的命令单元1,在通信允许区 域2中发送"编程"信号的命令单元2-4和"检验"信号。在后面的通信允许区域 3中,没有实施信息发送/接收。
根据上述的本变型,根据通信允许区域,"编程"信号被分割成多个命令单元 然后被发送,由此可作出精确调节,从而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不会增大。
(3-4)在确定每个点列的可通信性时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3中,在打印开始之前,检测了展开进入打印缓冲器117B 的打印数据的整个区域的通信允许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在将 数据从打印缓冲器117B发送到打印头23时,对于每个点列可确定是否允许通信, 根据确定结果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
此外,除了如上所述对于每个点列确定是否允许通信之外,可将打印缓冲器 117B的点图形数据分成预定数量的区域,从而在每个小区域的基础上检测通信允 许区域(例如, 一次一个字符,等等)。 (3-5)在根据命令来改变阈值时
尽管在以上第三实施例中,阈值一律设为恒定值,当各个点列的打印点数量小 于或等于该阈值时,确定该点列是通信允许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 是说,因为根据发送信号(命令)的类型,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151所需 的能耗有所不同,所以还可根据命令类型来改变阈值。
图69是用于解释本变型的通信条件设定过程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如图69 所示,阈值为1.5直到检测到第一通信允许区域(通信允许区域l),为0.5直到检 测到后面的第二通信允许区域(通信允许区域2),为1.5直到检测到后面的第三通 信允许区域(通信允许区域3)。由于这种布置,将通信条件设定成如图69A所 示检测通信允许区域1、 2和3,在通信允许区域1中发送"査验"信号,在通信 允许区域2中发送"编程"信号,在通信允许区域3中发送"检验"信号。
根据上述的本变型,因为通常在信息写入过程("编程"信号发送过程)中的 能耗大于在信息读取过程("査验"和"检验"信号发送过程)中的能耗,所以根 据命令类型来合适地设定阈值,可作出精确调节,从而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 值不会增大。
(3-6)在根据电源电压改变阈值时
尽管在以上第三实施例中,根据在打印过程中打印头23的(预测)能耗分配 来设定通信允许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将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 的电源电压(即,电池组130、或诸如电池之类的其它储电装置的电压)添加作为 条件,来实施控制,从而根据打印头23的(预测)能耗分配和电源电压来设定通 信允许区域。
图70是用于解释在本变型中通信条件设定过程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图70A 示出了大容量电池组(诸如新的电池组,等)用作电池组130的情况,图70B示 出了中容量电池组(诸如用过的电池组,等)用作电池组130的情况,而图70C 示出了小容量电池组(诸如失效的电池组,等)用作电池组130的情况。在图70A 中,因为电源容量较大,所以阈值设得较高(这里是2.5),如图所示使用相对较大 的区域设为通信允许区域。另一方面,在图70B中,因为电源容量中等,所以预 定设为中等水平(这里是1.5),如图所示使用中等水平的区域设为通信允许区域。 另一方面,在图70C中,因为电源容量较小,所以阈值设为较低水平(这里是0.5), 如图所示使用相对较小的区域设为通信允许区域。
根据上述的本变型,根据标记标签产生装置l的电源电压来设定阈值,从而可
以根据打印头23的(预测)能耗分配和电源容量,来合适地设定通信允许区域。
这可以作出精确地调节,从而打印和通信的组合能耗的峰值不会增大。
(3-7)其它
尽管在以上,通过对打印点数量计数,来预测打印头23的能耗,根据能耗分 配来设定通信允许区域,例如在打印头23的能耗超过预测能耗、或者因为在打印 过程中电源电压比预测的下降得更多而造成写入失败的情况下,通过例如根据命令 或电源电压来改变阈值,如同在以上修改(3-5)和(3-6)中,控制可从正常控制(第 三实施例的控制)改变至根据目前条件的控制。此外,在即使控制这样改变条件仍 然未被转变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控制,从而停止打印且接着实施写入。
此外,尽管在以上,对从展开了打印数据的打印缓冲器117B输出至打印头23 的打印点数量计数,从而预测打印头23的能耗,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 使用诸如功率计之类的电能检测装置来直接检测打印头23的能耗,并且可以根据 检测结果来检测通信允许区域。
此外,尽管在以上,通过使用装置天线LC和作为RFID电路元件To的天线 的环形天线的磁感应(包括电磁感应、磁耦合、以及其它通过电磁场实施的非接触 方法)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同在以上第一实施例 中所解释的,例如偶极天线、接线天线等也可用作通信装置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
(4)对于所有实施例的其它公共变型
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在带有印记的标记 标签带109处于移动状态时实施RFID电路元件To标记信息的写入/读取和打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预定位置停止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 (并且 由用于读取/写入的预定馈送导向器进一步保持),从而实施写入/读取和打印。
此外,尽管在以上,半切割模块35单独地设为半切割装置,而切割^l构15 设为切割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例如,系统可以设计成通 过控制切割机构15的固定刃41的转动角度来实施半切割,从而在完全切割过程中 它相对较小,切割装置和半切割装置可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L相同的 效果。
此外,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打印和存取 (实施读取/写入)RFID电路元件To的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被切割机构15 切割,以形成标记标签T,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在从巻中馈送出
来的带子上连续设置了预先分隔成与标签相对应的预定尺寸的标签架(所谓的冲切 标签)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应用到标签不被切割机构15切割的情况,而是在带 子从标签放出口 ll放出之后,仅仅从带子上剥去标签架(标签架包含以上已经实 施了相应打印的被存取的RFID电路元件To),就可形成RFID标签T。
此外,本发明也不局限于从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读取RFID 标记信息或将其写入IC电路部件151、并且通过打印头23来打印用于识别RFID 电路元件To的印记的情况。这种打印并不总是需要实施,本发明可以应用至仅仅 读取或写入RFID标记信息的情况。此外,尽管以上主要用一实例来描述了以下情 况RFID电路元件To标记信息发送至RFID电路元件To并且写入IC电路部件 151以形成RFID标签T,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应用 到以下情况通过从其中预先以不可擦除的方式存储了预定RFID标记信息的只读 RFID电路元件To读取RFID标记信息,并打印因此读取的与该RFID标记信息相 对应的印记,来产生RFID标签T。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现如上所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在以上采用了这种方法在与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 分开的覆盖膜103上打印印记,接着将覆盖膜103和基带101彼此粘合,但是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如下的方法例如,在包含在作为标记带的热敏带 中的覆盖膜层的打印区域中打印印记(在该方法中没有实施粘合)。在这种情况下, 半切割模块35的承座38和半切割器34的构型与以上不同。也就是说,承座设置 在半切割器34那侧,而半切割器设置在承座38那侧。
此外,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基带101 围绕巻轴构件102a而巻绕以形成第一巻102,该巻设置在盒子7内,因此基带101 从盒子7馈送出来,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作出如下的布置。也就 是说,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RFID电路元件To的较长长度或矩形的带或纸(包括 在从巻中供给之后被切割成合适长度的带子)堆叠在预定的罩壳部中(例如,放平 且分层为盘形),以形成盒子。然后,将盒子安装至设置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 盒子固定器。然后,从罩壳部供给或馈送带或纸,并且实施打印或写入,以产生标 记标签。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构型上述的巻直接可拆卸地装入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
那侧;或者长的、扁平纸状或条状带子一次一片地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外侧通过 预定的馈送机构移动,并且供给至标记标签产生装置l之内。此外,巻的结构并不 局限于可与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的主体拆卸开的类型(诸如盒子7),而是第一巻102可设置成不可与装置主体拆卸开的所谓安装型或集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 实现相同的效果。
注意,用在以上的"巻动ID"信号、"消除"信号、"检验"信号、"编程"信 号、"锁定"信号等符合EPC全球制定的规定。EPC全球是由EAN (欧洲商品条 码)国际(是一家国际分布码组织)和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一家美国分布 码组织)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注意,只要提供相同的功能,就也可采用任何 符合其它标准的信号。
除了先前所述之外,可根据以上各实施例和修改,采用适当组合的手段。 注意,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没有特别描述的各种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实质和范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标记标签产生装置(RFID标记信息通信装置)
3a侧壁(罩壳)
6盒子固定器(容器固定器)
7盒子(RFID电路元件容器)
11标签放出口 (放出口)
15切割机构(切割装置)
23打印头(热敏打印头,打印装置)
51驱动辊(放出辊,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
51'a辊轴
52压力辊(放出辊,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 57辊支承固定器(臂构件) 58辊支承部(臂构件) 101基带
103覆盖膜(打印接受介质) 108馈送辊驱动轴(馈送装置) 109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 127记号传感器(检测装置)
131双色LED (第一通知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第二通知装置,显示装
133扬声器(第一通知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第二通知装置,声音产生装
置)
151 IC电路部件
152标记天线
1200磁性本体
1201屏蔽板(屏蔽装置)
1202屏蔽板(屏蔽装置)
1203屏蔽板(屏蔽装置)
1204引导壁(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
1205引导壁(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
1206引导壁(位置调节装置,通信促进处理装置)
1208螺钉(固定装置)
LC装置天线
PM标识记号(标识符)
RP1导电层图形(线圈)
RP2导电层图形(线圈)
RP'导电层图形(线圈)
S打印区域
To RFID电路元件
T RFID标签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介质(109;101)来产生RFID标签(T)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具有构造成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和构造成发送并接收信息的标记天线(152),所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包括馈送装置(108),用于馈送所述标记介质(109;101);通信装置(LC),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设在所述标记介质(109;101)中的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并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接收信息;以及通信促进处理装置(51,52,51’,1204,1205,1206;131,133;S3100,S3003,S3300),用于在基于所述通信装置(LC)的所述无线通信过程中执行与通信有关的预定促进处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l),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壳(3a), 所述罩壳包括放出口 (11),其中所述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是用于控制在所述输出口 ( 11)附近的、具有所述RFID 电路元件(To)的带状或片状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51, 52; 51,; 1204; 1205, 1206),以及所述通信装置是装置天线(LC),所述装置天线设在所述罩壳(3a)中并构造成将信息发送到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所述IC电路部件(151)并从所述IC 电路部件(151)接收信息,并且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51,52;51,; 1204; 1205, 1206) 附近。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天线(LC)将信息发送到所述标记天线(152)并从所述标记天线(152)接收信息,所述标记天线(152)是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的环形天线。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天线(LC)将信息发送到所述标记天线(152)并从所述标记天线(152)接收信息,所述标记天线(152)是包括偶极形截面的天线。
5. 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天线是环形天线(LC),所述环形天线(LC)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RP1,RP2)和屏蔽装置。
6. 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天线是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绕圈的线圈(RP')的被屏蔽的环形天线 (LC)。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装置(51, 52; 51,; 1204; 1205, 1206)在基本位于所述装置天线(LC)的线圈中心轴线上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所述馈送位置。
8. 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51, 52; 51,; 1204; 1205, 1206)调节所述馈送位置,从而确 保离开所述装置天线(LC)的距离是用于通信的载波波长的1/10或更短。
9. 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放出辊(51, 52; 51'),所述放出辊在朝向所述放出口 (11)馈送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时调节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所述馈送 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出辊(52)设置在所述装置天线(LC)的所述线圈(RP1,RP2;RP')的径向内侧上。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磁性本体(1200;5r,51,a)横跨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路径而设置在与所述装置天线(LC)相对的那侧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定位在与所述装置天线(LC)相对的那侧上的所述放出辊(51')或所述放出辊(51')的辊轴(51'a)中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如同所述磁性本体一样的磁性材料 制成的。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臂构件(57,58),所述臂构件构造成横跨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路径而 转动地支承定位在所述装置天线(LC)相同侧上的所述放出辊(51),并且向所述 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路径移动;其中,所述臂构件(57,58)用磁性材料构成。
14. 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磁性本体(1200)沿着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g 构造成比所述标记天线(152)沿着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 短。
15. 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屏蔽装置(1201),所述屏蔽装置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装置天线(LC)的 与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馈送路径相对的那侧上,并且屏蔽由所述装置天线(LC)的所述线圈(RP1,RP2;RP,)产生的磁通。
16. 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屏蔽装置(1202),所述屏蔽装置设置在横跨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 的馈送路径与所述装置天线(LC)相对的那侧上,并且屏蔽由所述装置天线(LC) 的所述线圈(RP1,RP2;RP')产生的磁通。
17.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割装置(15),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切割以预定长度馈送的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并且设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输送方向比所述位置调节装 置(51,52)更远的上游;以及容器固定器(6),所述容器固定器设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的输 送方向比所述切割装置(15)更远的上游,并且能够安装和拆卸RFID电路元件容 器(7),在所述RFID电路元件容器中以可连续供给的方式容纳了多个所述第一标 记介质(109)。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装置(1203)设置成其端部(1203a)从所述切割装置(15)延伸到所述容器固定器(6)那侧。
19. 如权利要求5-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天线(LC)用由磁性材料产生的固定装置(1208)固定在所述放出 口 (11)附近。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1208)设置在所述装置天线(LC)的径向内侧上。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标记天线(152)的中心与所述装置天线(LC)的中心基本匹配时,所述固定装置(1208)的中心定位在所述标记天线(152)的径向内侧上。
22. 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是螺钉(1208)。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由于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而到达预定位置、并且所述馈送改变到减速或停止的状态时,所述通信 装置(LC)通过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无线通信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 并且所述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是第一通知装置(131; 133),所述第一通知装置用于 用第一模式通知操作者所述通信装置(LC)正在所述减速或停止的状态实施信 息的发送/接收。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馈送控 制装置(110),所述馈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馈送装置(108),从而当所述RFID 电路元件(To)由于所述馈送而到达预定位置时,减缓馈送速度或停止馈送。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送控制装置(110)控制所述馈送装置(108),从而当所述第一标记介质(109)包括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一部分已经从放出口 (11)馈送出来 时,减缓所述馈送速度或停止馈送;并且所述第一通知装置(131; 133)用所述第一模式通知所述操作者正在实施信 息的发送/接收,且所述第一标记介质的所述部分己从所述放出口 (11)馈送出来。
26. 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送控制装置(110)在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停止所述馈送装置(108)。
27. 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第二通知装置(131;133),所述第二通知装置用于用第二模式通知操 作者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在到达所述预定位置之前、通过所述馈送装置(108) 而处于馈送状态。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知装置(131; 133)用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的所述第二模式来通知操作者。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知装置(131; 133)通过声音或视觉显示来通知操作者。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知装置和所述第二通知装置构成为共享装置(131; 133)。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知装置(131; 133)共享一个用于通过视觉显示通知操作者的显示装置(131)。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131)用作为所述第二模式的显示模式通知操作者,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颜色、亮度和闪烁状态中的至少一项不同于所述第一模式的。
33.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知装置共享一个用于通过声音通知操作者的声音产生装置(133)。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产生装置(133)用作为所述第二模式的声音产生模式通知操作者,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频率、音量、间歇状态和音乐中的至少一项不同于所述第一模 式的。
35.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或第二通知装置中的一个是用于用声音通知操作者的装置(133),而另一个是用于用视觉显示通知操作者的装置(131)。
36. 如权利要求23-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知装置(131)根据在发送/接收过程中由所述通信装置(LC)发送和接收的命令信号的类型来使用不同模式通知操作者。
37. 如权利要求23-3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知装置(131)根据甚至在信息发送/接收状态终止之后所述通信装置(LC)的发送/接收结果来使用不同模式通知操作者。
3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其中设有所述RFID电路元件(To)的第二标记介质(101)或待粘结至所述第二标记介质(101)的打印接受介质(103);所述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还包括打印装置(23),所述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 述馈送装置(108)馈送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二标记介质或所述打印接受介质(103) 的预定打印区域(S)中实施打印;并且所述通信促进处理装置是预测装置(S3100, S3003; S3300),所述预测装置用 于在所述通信装置(LC)实施信息的发送/接收之前、基于所述打印装置(23)的 相应操作状况来预测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是否将被允许;并且根据所述预测装置(S3100,S3003;S3300)的预测结果,所述通信装置(LC) 在由所述馈送装置(108)的馈送过程中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相对于所述RFID电 路元件(To)的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测装置(S3100,S3003;S3300)包括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以及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用于计算用所述打印 装置(23)打印所述预定打印区域(S)所需的电能消耗,而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 置用于根据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的计算结果来设定用于所述信息的发 送/接收的条件。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S3140),所述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计算的电能消耗来检测用于所 述通信装置(LC)的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发送/接收允许时限;并且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根据由所述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 (S3140)检测的所述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所述发送/接收允许时限来设定用于所 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S3140)基于由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计算的电能消耗是否大于预定阈值来检测所述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所述发送/接 收允许时限。
42. 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将发送/接收定时和发送/接收时限中的至少一项设定成用于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300)还将所述馈送装置(108)的馈送速度、是 否存在馈送速度的减速或停止及减速或停止的时限、发送/接收重试计数、或者发 送/接收数据是否被分割及分割后发送/接收数据的量中的至少一项设定成用于所 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300)根据设定成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的所述发送/接收时限来在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过程中设定所述馈送装置(108)是 否减速或停止,并且在所述馈送装置(108)被设定成减速或停止的情况下,设定 减速时限或停止时限。
45.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根据由所述通信允许时间检测装置(S3140)检测的所述发送/接收允许定时和所述发送/接收允许时限来在所述信息的发送/接 收的过程中设定所述发送/接收重试计数。
46. 如权利要求39-4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在由所述打印装置(23)的打印开始之前,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 计算在相对于所述打印区域(S)的至少一通信允许范围内所述电能消耗的分配; 并且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根据由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 ) 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用于所述通信装置(LC)的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 件。
47. 如权利要求39-4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在由所述打印装置(23)的打印开始之前或之后,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 (S3130)计算所述打印区域(S)分割成预定量的每个小区域的所述电能消耗的 分配;并且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根据由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 ) 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用于所述通信装置(LC)的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 件。
48. 如权利要求39-4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在由所述打印装置(23)的打印开始之时和之后,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 (S3130)计算所述打印区域(S)的每个预定打印单元区域的所述电能消耗的分 配;并且所述通信条件设定装置(S3003; S3300)根据由所述打印电能计算装置(S3130) 计算的电能消耗分配来设定用于所述通信装置(LC)的所述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 件。
49. 如权利要求39-4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确定装置(S3004),所述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可设定能正常产生 标记标签(T)的用于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条件。
50. 如权利要求38-4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打印装置是热敏打印头(23),所述热敏打印头具有构造成在施加电流时 发热的加热元件。
全文摘要
[技术问题]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促进标签产生和提高标签产生可靠性的标记标签产生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标记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包括标签放出口(11)的罩壳(3a);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用于控制在标签放出口(11)附近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的馈送,在标记标签带中设置了RFID电路元件(To),该RFID电路元件包括构造成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和标记天线(152);装置天线(LC),该装置天线设置在罩壳(3a)中,并且构造成通过在驱动辊(51)和压力辊(52)附近与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的磁感应来发送/接收信息。
文档编号B41J11/70GK101346733SQ20068004860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前田好范, 大桥勉, 山口晃志郎, 森山悟, 永井拓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