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11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喷墨打印机分案申请说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3月9日、申请号为200510052705.9 且发明名称为"喷墨打印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发明基于,下述日本专利申请:2004年3月9日提交的No. 2004-06735、 2004年3月9日提交的No. 2004-06732、 2004年3月17 曰提交的No. 2004-076062、2004年3月22日提交的No. 2004-082644、 2004年3月22日提交的No. 2004-082645和2004年7月14日提交的 No. 2004-207208,在这里把它们的内容引入作为参考。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特别是这样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 墨经过供墨管从墨存储容器提供给安装在可移动头固定器上的记录 头。
背景技术
近期,为了减小喷墨打印机的整体厚度,有减小滑架厚度的需求。 也就是说,有构造一种喷墨打印机使得在滑架上不安装墨存储容器的 需求。为此需要在静止支架(如外壳)上提供一个或多个墨存储容器 并且把一种或多种墨从墨存储容器经过一个或多个供墨管提供给安装 在滑架上的记录头。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7-121583披露了一种管供给型喷墨打印 机,它包括外壳;可拆装地安装到外壳上的墨存储容器;柔性供墨 管;可移动滑架;和安装到滑架上的记录头,墨从墨存储容器经过供 墨管提供给记录头。 但是,当检测上述喷墨打印机以进行维护和例如更换新记录头时, 或在工厂中的安装操作过程中暂时把供墨管从滑架上的管连接部分拆 下时,墨可能从供墨管泄漏出来并且落到滑架上。如果在记录操作中 移动滑架时墨留在滑架上,那么由于惯性墨会移动并且由此墨可能弄 湿记录头从而记录头无法执行记录操作。更具体地说,墨可能弄湿记 录头的粘结部分并且降低粘结力,或者可能弄湿柔性扁平电缆等电子 部件并且导致电短路。发明内容如果连接供墨管并且由此墨可能从那里泄漏出来的连接部分远离 安装记录头的部分,那么就有效地避免了可能从供墨管的一端泄漏出 来的墨对记录头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它能够避免墨对 记录头的不利影响。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它 能够避免一个或多个易受墨影响的部分(如粘结部分和电子部件)被 墨弄湿。下面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各种模式的一些例子,这些模式在本申 请中被认为是所要求保护的(下面在适当的地方就称它们为所要求保 护的模式)。所要求保护的模式至少包括与所附权利要求对应的各个 模式,但是可能还包括本发明(或者甚至是一个或多个其它发明)的 涵盖更宽一些或更窄一些的模式。下面(1)到(11)的模式中的每个 模式像所附权利要求一样进行了编号,并且在适当的地方依赖于其它 的一个或多个模式,从而帮助理解所要求保护的模式并且指出和阐明 它们的要素或技术特征的可能组合。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下述 模式的要素或技术特征或它们的组合,下面对它们的描述只是出于说 明的目的。还应该理解在理解下面的每个模式时不仅要考虑到与之直 接相关的解释还要考虑到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解释,并且在另
外的所要求保护的模式中,可以把一个或多个要素或一个或多个技术 特征加到任何一个下述特定模式中或者从中去掉。(1)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它设在静止支架中,并且它支撑容纳至少一种 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一个记录头,它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图像,并且它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 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输送所述的至少一种墨并且具有至少一 个墨流出口;至少一个供墨管,它设在容器支撑件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 器之间,并且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供墨管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 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其中所述的至少 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连接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的至 少一个墨输送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一个头固定器,它包括固定记录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 的主要部分,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 质上记录图像;和一个墨接触阻止部分,它阻止从所述至少一个墨输送通路泄漏出 来的墨接触记录头。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即使墨可能泄漏出来,墨接触阻止部分也 避免墨弄湿记录头。因此,当墨可能从墨输送通路泄漏出来时,本喷 墨打印机能够防止墨损坏记录头的功能。(2) —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它支撑容纳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 一个记录头,它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到记录头; 至少一个供墨管,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它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和一个头固定器,它包括固定记录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主要部分,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分,所述的 至少一个供墨管连接到连接部分并且连接部分位于头固定器的主要部 分的外面。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供墨管连接到墨输送容器并且由此墨可能 从那里泄漏出来的连接部分远离头固定器固定记录头的主要部分。因 此,即使墨可能泄漏出来,墨也不会弄湿头固定器的固定部分。另外, 即使已经泄漏出来的墨可能向固定部分移动,墨也会在到达主要部分 前变干。最终有效地避免墨弄湿记录头。因此,当墨可能从供墨管连 接到墨输送容器的连接部分处泄漏出来时,本喷墨打印机能够防止墨 损坏记录头的功能。(3) —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它支撑容纳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 一个记录头,它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图像;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包括一个第一主要部分,第一主要部分 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到记录头;至少一个供墨管,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它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 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和一个头固定器,它包括一个第二主要部分,第二主要部分固定记 录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 的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还包括一个第一延伸部分,第一 延伸部分从第一主要部分向外延伸并且位于头固定器的第二主要部分 的外部,并且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第一延伸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连 接部分,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连接到连接部分。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供墨管连接到墨输送容器的连接部分设在 墨输送容器的第一延伸部分中,而第一延伸部分位于固定记录头的头 固定器的第二主要部分外部。因此墨可能从那里泄漏出来的连接部分 远离记录头。因此即使墨可能从供墨管连接到墨输送容器的连接部分 处泄漏出来,本喷墨打印机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墨弄湿记录头。(4)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它支撑容纳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 一个记录头,它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图像;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到记录头;至少一个供墨管,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它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 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一个头固定器,它固定记录头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 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头固定器包括一个底壁并且 把记录头固定在底壁下面,并且在底壁上面支撑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 送容器,并且其中底壁具有至少一个穿过底壁厚度形成的开口;和一个墨移动阻止部分,它防止墨流进所述的至少一个开口。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墨移动阻止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把底壁开口 完全或部分围绕起来的环绕壁或槽,或者可以包括一个把开口完全或 部分围绕起来的环绕部分,该环绕部分上涂有防墨剂或防水剂。因此,
墨移动阻止部分能够完全或不完全(即部分地)防止墨流进开口。墨 移动阻止部分防止墨流进穿过头固定器的底壁厚度形成的开口。因此, 即使少量的墨可能流进头固定器,墨也很难进入开口。也就是说,即 使已经泄漏出来的墨可能流进头固定器,也能够防止那些墨进入开口。 如果把易受墨影响的部分或元件(如粘结部分或电子部件)设置在底 壁下面,就能够避免墨弄湿这些部分或元件。例如,如果把粘结部分 设置在开口下面,就能够避免墨弄湿粘结部分,并且能够避免粘结力 的下降。另外,如果把柔性扁平电缆等电子部件设置在开口下面,就 能够避免墨弄湿这些电子部件,并且能够避免发生电短路。(5) —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它支撑容纳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 一个记录头,它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图像;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到记录头;至少一个供墨管,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它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一个头固定器,它固定记录头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头固定器包括一个底壁并且把记录头固定在底壁下面,并且在底壁上面支撑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并且其中底壁具有至少一个穿过底壁厚度形成的开口;和至少一个伸出壁,它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防止墨流进所述的至少一个开口。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伸出壁完全或部分围绕穿过头固定器的底 壁厚度形成的开口。因此,即使已经泄漏的墨可能流进头固定器,壁 也能防止墨进入开口。由于能够很容易环绕开口设置壁,所以能够很 容易地防止墨进入开口。因此,如果把易受墨影响的部分或元件(如 粘结部分或电子部件)设置在底壁下面,就能够避免墨弄湿这些部分
或元件。(6) —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多个布置成多列的喷墨喷嘴,还具有多个墨 流入口,多种墨提供给该多个墨流入口,并且该多个墨流入口分别和 喷墨喷嘴列连通;多个墨输送容器,它们具有多个墨流出口,墨分别从该多个墨流 出口流向记录头的墨流入口;一个弹性件,它具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所具有的各个形状与墨 流出口的各个形状和墨流入口的各个形状对应,其中弹性件置于记录 头和墨输送容器之间,使得墨流出口分别通过通孔与墨流入口连通;多个内部肋,它们从(a)墨输送容器和(b)记录头中的一个部 件上伸出,围绕(a)墨输送容器的墨流出口和(b)记录头的墨流入 口中相应一个的各个开口端,并且一起在它们之间限定了至少一个第 一空间;和至少一个外部肋,它从(a)墨输送容器和(b)记录头中的所述 一个部件上伸出,并且和至少一个内部肋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在它们之 间限定了至少一个第二空间,其中弹性件包括多个密封部分,密封部分分别连续地围绕弹性件 的通孔,并且装配到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空间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 间中使得弹性件的通孔与所述的(a)墨输送容器的墨流出口和(b) 记录头的墨流入口中相应一个的各个开口端对齐。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双肋围绕(a)墨输送容器的墨流出口和/ 或(b)记录头的墨流入口,并且弹性件的密封部分装配到设在双肋之 间的空间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弹性件的密封部分与双肋脱离或 向外倾斜。因此,该喷墨打印机环绕墨输送容器的墨流出口和记录头 的墨流入口能够具有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7) —种密封结构,包括- 一个第一流动通路限定件,它限定了多个具有各自的流入口的第 一流动通路;一个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它限定了多个具有各自的流出口的第 二流动通路,各个流出口分别与各个流入口对应;和一个弹性件,它具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 并且弹性件夹在第一流动通路限定件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之间,使 得这些通孔分别与流出口连通并且分别与流入口连通,其中弹性件的每个通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伸长,其中弹性件包括一个平坦的基底部分,通孔穿过基底部分形成使 得通孔的各个轴线大致垂直于基底部分延伸的平面,并且还包括至少 一列第一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凸起平行于通孔的各个轴线分别从基底 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相对的两个相对表面中至少一个表 面上伸出,并且分别环绕通孔,并且其中位于所述的至少一列第一环形凸起在第一方向上的各个相对 端部处的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中的每一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都包括 一个外部部分,它位于那列通孔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对端处的两个外 部通孔中相应一个外部通孔的外部,它沿着相应外部通孔延伸,并且 在它沿第二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具有第一厚度,第一厚度比所述的每 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的其它部分的第二厚度厚,第一厚度在基底部分 附近沿第一方向度量,第二厚度在基底部分附近在平行于基底部分并 且垂直于所述的其它部分的方向上度量。在该密封结构中,分别环绕弹性件的相应通孔压縮弹性件的相应 第一环形凸起。因此,通孔能够具有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另外,两 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中的每一个第一环形凸起都包括位于两个外部通 孔中相应一个通孔外侧的外部部分,它沿着相应的外部通孔延伸,并 且在它的大致中间部分具有比每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的另一个部分的 第二厚度厚的第一厚度。因此外部部分不容易向外倾斜。因此,即使 当挤压第一环形凸起并且挤压力可能施加到外部部分上使其向外倾斜 的方向上,也能够防止每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的外部部分泄露流体。
(8) —种密封结构,包括 一个第一流动通路限定件,它限定了多个具有各自的流入口的第 一流动通路;一个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它限定了多个具有各自的流出口的第 二流动通路,各个流出口分别与各个流入口对应;和一个弹性件,它具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 并且弹性件夹在第一流动通路限定件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之间,使 得流出口分别经过通孔与流入口连通,其中弹性件包括一个基底部分,通孔穿过基底部分形成使得通孔 的各个轴线大致垂直于基底部分延伸的平面,其中弹性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凸起平行于通孔 的各个轴线分别从基底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相对的两个 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伸出,并且分别环绕通孔,使得每个第一环 形凸起的内周表面基本与相应一个通孔的内周表面连续,其中弹性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平行于通孔 的各个轴线分别从基底部分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伸出, 并且分别环绕通孔,使得每个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周表面向外偏离相应 一个通孔的内周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中与弹性件的第二环形凸起相对 的一个流动通路限定件具有至少一个容纳第二环形凸起的槽,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凸起包括一个外部部分,外部部分与第一 环形凸起的内部部分相对,而第一环形凸起的内部部分在第一方向上 与另一个第一环形凸起相邻,并且外部部分具有比内部部分的第二厚 度厚的第一厚度,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都在基底部分附近在第一方向上度量,并且其中在弹性件夹在第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之间的状态下,第 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中的另一个挤压第一环形凸起,并且第一和 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中的所述的一个流动通路限定件的所述的至少一 个槽挤压第二环形凸起,使得每个通孔的内周表面基本与相应的一个 流出口的内周表面和相应的一个流入口的内周表面连续。在该密封结构中,即使第一和第二流动通路限定件中与第一环形 凸起相对的另一个流动通路限定件可能是平的,每个通孔的内周表面 基本与相应的一个流出口的内周表面和相应的一个流入口的内周表面 保持连续,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环形凸起都受压。因此通孔能 够具有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另外,由于每个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周表 面向外偏离相应一个通孔的内周表面,当第一和第二环形凸起受压时, 第二环形凸起会在使相应第一环形凸起向相应通孔倾斜的方向上挤压 相应的第一环形凸起。但是,由于一个或多个第一环形凸起包括一个 外部部分,外部部分与第一环形凸起的内部部分相对,而第一环形凸 起的内部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与另一个第一环形凸起相邻,并且外部部 分具有比内部部分的第二厚度厚的第一厚度,就能够防止外部部分的 倾斜,并且每个通孔的内周表面基本与相应的一个流出口的内周表面 和相应的一个流入口的内周表面保持连续。因此,能够具有很高的液 体密封性。(9)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一个致动器和至少一个喷墨喷嘴,通过操作 致动器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出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一个头固定器,它固定记录头并且移动它来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 记录头;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它存储所述的至少一种墨; 至少一个供墨管,它设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和记录头之间,并且它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安装在头固定器上并且把由所述的至少 一个墨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管提供的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 给记录头;和一个连接装置,它设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的两个相对端的一 端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 管的所述的一端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 其中连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连接部分,它具有至少一个管连接部分,所述的至少一 个供墨管的所述的一端连接管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还具有至少一 个墨出口,所述的至少一种墨从墨出口流出,一个第二连接部分,它具有至少一个墨进口,通过墨进口所述的 至少一种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出口流到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 器,禾口一个弹簧件,它施加弹性力夹紧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并且由此 把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到一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利用弹簧件的弹性力 彼此连接在一起。因此,连接装置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縮 短制造连接装置的所需时间。(10) —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一个致动器和至少一个喷墨喷嘴,通过操作 致动器,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出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一个头固定器,它固定记录头并且移动头固定器来相对于记录介 质移动记录头;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它存储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至少一个供墨管,它设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和记录头之 间,并且它把所述的至少一种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提供给 记录头;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由头固定器支撑并且它具有一个上部开 口,而且把由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 提供的所述的至少一种墨输送给记录头;一个柔性膜,它封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上部开口; 一个电路衬底,它支撑一个电路并且与柔性膜分开;
一根电缆,它穿过柔性膜和电路衬底之间的空间延伸并且由此电 连接记录头的致动器和电路;和至少一个电缆支撑部分,它支撑电缆使得电缆穿过柔性膜和电路 衬底之间的空间延伸而不会接触柔性膜的上表面。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电缆支撑部分支撑电缆使得电缆穿过柔性 膜和电路衬底之间的空间延伸而不会接触柔性膜的上表面。因此柔性 膜阻尼墨压波动的操作或移动就不受电缆的限制。另外,能够防止损 坏柔性膜和电缆。(11)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一个致动器和至少一个喷墨喷嘴,通过操作 致动器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出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一个头固定器,它固定记录头并且移动它来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 记录头;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由头固定器支撑;一个电路衬底,它由头固定器支撑使得记录头和电路衬底位于所 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两侧,并且电路衬底支撑一个电路;一根电缆,它电连接记录头的致动器和电路;和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它电连接电路使得所述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从电路衬底伸出并且位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附近,其中电缆电连接记录头的致动器和电路,同时穿过所述的至少一 个墨输送容器和所述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和所述的至 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和电路衬底之间的第二空间延伸。在该喷墨打印机中,电子部件连接电路使得电子部件从电路衬底 伸出并且位于墨输送容器的附近,并且电缆电连接记录头的致动器和 电路,同时穿过所述的墨输送容器和电子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和墨输 送容器和电路衬底之间的第二空间延伸。因此,记录头、墨输送容器、 电路衬底和电子部件可以设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并且由此能够减小那
些部件的整体尺寸。另外,电缆可以设在较小的空间中,而不会与那 些元件互相干扰。上述第二到第十一 ((2)到(11))模式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模式 可以任意互相组合,即可以具体实施在单独一个喷墨打印机中。例如 (2)到(II)的所有模式可以组合在一起并且具体实施在单独一个喷 墨打印机中。


通过阅读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好 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A是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相关部件的示意图;图1B是作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100的相关 部件的示意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头的底视图;图3是喷墨打印机的记录头、头固定器、阻尼装置和加强支架的 分解透视图;图4是头固定器和它固定的部件的部分剖开的平面图;图5是头固定器沿着图4中5-5的剖视图;图6是头固定器沿着图4中6-6的剖视图;图7是头固定器沿着图4中7-7的剖视图;图8是头固定器沿着图4中8-8的剖视图;图9是头固定器沿着图4中9-9的剖视图;图10是喷墨打印机1的头固定器和阻尼装置的各个延伸部分、弹 性密封件、管接头和弹簧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阻尼装置的延伸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2的视图解释了把密封材料施加到头固定器的底壁的狭缝状 开口 12e中的方式;图13是喷墨打印机1的改进实施例的头固定器的剖视图14的剖视图解释了阻尼装置、橡胶衬套、加强支架和记录头在 头固定器上彼此连接的方式;
图15A的剖视图示出了阻尼装置、橡胶衬套、加强支架和记录头
彼此连接的状态;
图5B是沿着图15A中15B-15B的剖视图16是阻尼装置的底视透视图17是阻尼装置的墨流出口的底视剖视图iSA是橡胶衬套的平面图18B是沿着图18A中18B-18B的剖视图18C是沿着图18A中18C-18C的剖视图19是喷墨打印机I的改进实施例的平面图20A是喷墨打印机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平面图20B是图20A的改进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橡胶衬套的平面图20C是图20A的改进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记录头的平面图21A是喷墨打邻机1的另一个改进实施例所使用的橡胶衬套的
剖视图21B是图21A的橡胶衬套的平面图21C的剖视图示出了阻尼装置、图21A的橡胶衬套、加强支架
和记录头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22A是喷墨打印机1的管接头的放大透视图; 图22B是喷墨打印机1的弹簧件和两个弹簧固定部分的平面图; 图23是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使用的另一种弹簧件和盖
件的剖视图24是喷墨打印机1的另一个改进实施例的透视图25是图24的改进喷墨打印机的头固定器和电路衬底的分解透
视图26是头固定器和它所固定的各个部件的剖视图27A是图24的改进喷墨打印机的肋和柔性扁平电缆的剖视图27B是喷墨打印机1的另一个改进实施例;和
图27C是喷墨打印机1的另一个改进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A、 2和3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
喷墨打印机1包括记录头11、头固定器12、阻尼装置14和加强支架 33。头固定器12固定记录头11并且支撑阻尼装置14,而且还起到可 移动滑架的作用。
作为滑架的头固定器12固定记录头11,并且能够相对于作为一 种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移动。记录头11是喷墨型记录头,其中从每 个喷墨喷嘴16a、 16b、 16c、 16d中喷出墨滴,并且具有板状形状。头 固定器12用合成树脂形成,并且支撑阻尼装置14。四种墨分别从四个 未示出的墨存储容器经过相应的供墨管13a、 13b、 13c、 13d提供给阻 尼装置14,并且存储在阻尼装置14中。然后,这四种墨从阻尼装置 14输送给记录头11。墨存储容器可拆卸地连接到未示出的容器支撑件 上,容器支撑件设在打印机1的未示出外壳中(外壳是打印机1的静 止支架),并且每个墨存储容器存储大量要提供给记录头11的墨。本 喷墨打印机1打印或记录全色图像,为此四个墨存储容器分别存储黑 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墨。
前后一对引导件2A、 2B可滑动地支撑作为滑架的头固定器12, 引导件2A、 2B设在外壳的前部和后部使得两个引导件2A、 2B在外壳 的纵向延伸。前引导件2A沿垂直于头固定器12的滑动或移动方向的 平面具有大致为L形的横截面;后引导件2B具有在头固定器12的滑 动或移动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表面。头固定器12连接环形定时皮带4的 一部分,环形定时皮带4绕在驱动和从动滑轮3A、 3B上。当电动马达 5转动驱动滑轮3A并且定时皮带4移动时,头固定器12在两个引导 件2A、 2B上沿着外壳的纵向往复移动。盖件24覆盖头固定器12的上 端。未示出的馈纸装置在记录头11下面沿垂直于头固定器12移动方
向的方向A馈送记录纸张P,其移动方式使得记录头11在记录纸张P 上记录全色图像。本喷墨打印机1另外还包括未示出的墨收集部分,
它为了防止在记录头11的记录操作过程中喷嘴16a-16d堵塞而收集记 录头11周期性地喷出或喷射的墨;还包括一个未示出的维护单元,它 执行清洁记录头11的喷嘴支撑表面的清洁操作,有选择地从记录头11 中抽吸每种墨的恢复操作,和从阻尼装置14中清除气泡(或空气)的 清除操作。
如图3所示,记录头11包括一个腔室单元17,在腔室单元17的 一个端部具有分别与四种墨对应的四个墨流入口 18a、 18b、 18c、 18d, 它们布置成一列,并且在腔室单元17的上表面中敞开。四种墨分别从 墨流入口 18a-18d经过未示出的各个供墨通路提供给四组喷墨喷嘴 16a-16d。记录头11还包括一个压电致动器19,它驱动或操作腔室单 元17以把墨滴从每个喷嘴16a-16d中喷出。如图3所示,与黑色墨(BK) 对应的墨流入口 18a的上部开口的面积比其它墨流入口 18b、 18c、 18d 中的每个墨流入口的上部开口的面积都大,墨流入口 18b、 18c、 18d 分别与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墨(C,M,Y)对应。
在记录头11中,压电致动器19的平面图轮廓比腔室单元17的要 小,并且当压电致动器19堆叠在腔室单元17的后表面或上表面上时, 围绕压电致动器19并且包括墨流入口 18a-18d的各个上部开口的腔室 单元17的上表面的外周部分作为记录头11的一部分后表面或上表面 仍然暴露出来。
给压电致动器19施加电压的柔性扁平电缆20在它的一个端部固 定到压电致动器19的上表面,并且驱动器IC (集成电路)21电连接 柔性扁平电缆20。柔性扁平电缆20电连接设在阻尼装置14上面的电 路衬底22(图5)。电路衬底22通过另一个柔性扁平电缆20a与另一 个设在外壳中的未示出电路衬底连接。由于驱动器IC21产生热量,由 铝合金形成的散热板23 (图7)与驱动器IC21保持接触,从而使得驱
动器IC21由于散热板23而冷却下来。
如图4到7所示,阻尼装置14包括作为其主要部分的箱单元25, 分隔壁把箱单元25的内部空间分成作为墨输送箱的多个阻尼室31a、 31b、 31c、 31d,阻尼室31a、 31b、 31c、 31d分别与黑色墨(BK)、 青色墨(C)、洋红色墨(M)和黄色墨(Y)对应。
阻尼装置14的箱单元25包括向上敞开的箱状下箱26;和固定到 下箱26上同时覆盖下箱26上部开口的上箱27。下箱26和上箱27都 是用合成树脂喷射模塑形成,并且利用例如超声焊接彼此流体密封地 固定在一起。在下箱26和上箱27彼此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就限定 了上述的四个阻尼室31a-31d。阻尼室31a-31d中的每个阻尼室都可以 用单一一个室构成,也可以用两个或更多个彼此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流
动通道连通的室构成。四个阻尼室31a-31d分别与四个墨流出口 32a、 32b、 32c、 32d连通。
头固定器12包括一个底壁12a,记录头11粘结在底壁12a的下表 面上从而记录头11的后表面或上表面基本平行于底壁12a延伸。在头 固定器12的底壁12a上面,提供了暂时存储四种墨的阻尼装置14和 排气阀装置15,排气阀装置15排出阻尼装置14的阻尼室31a-31d收 集的气泡(即空气)。
如图2所示,记录头11在它的下表面上有两列与黑色墨(BK) 对应的喷嘴16a、 一列与青色墨(C)对应的喷嘴16b、 一列与洋红色 墨(M)对应的喷嘴16c,和一列与黄色墨(Y)对应的喷嘴16d,上 面的描述顺序按照在图中从左到右的方向。喷嘴16a-16d的这些列在垂 直于作为滑架的头固定器1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每个喷嘴 16a-16d都向下敞开面对记录纸张P的上表面。
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口 32a到32d在下箱26的下表面上布置成
一列,使得每个墨流出口 32a-32d都在比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低的 高度位置向下敞开。同时,记录头11的腔室单元n在它的上表面上 具有四个墨流入口 18a到18d,它们分别与和四种墨对应的未示出的供 墨通路(或岐管)的一端连通。腔室单元17的四个墨流入口 18a到18d 分别与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口 32a到32d对齐,使得四个墨流出口 32a 到32d分别通过加强支架33的四个流墨孔33b、 33c、 33d、 33e和橡胶 填料件等弹性密封件34与四个墨流入口 18a到18d连通。
记录头11固定到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上的形式使得加强支架 33设在记录头11的后表面或上表面和底壁12a的下表面之间/加强支 架33具有沿着记录头11的上表面延伸的既薄又平的形状,并且具有 中心开口 33a,中心开口 33a比压电致动器19的外轮廓略大但是小于 腔室单元17的外轮廓。因此,加强支架33利用粘结固定到腔室单元 17的后表面或上表面,使得压电致动器19和柔性扁平电缆20位于加 强支架33的中心开口33a中。
加强支架33用金属(如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的不锈钢SUS430)制 造,并且比腔室单元17厚和更坚固一些。加强支架33在它与腔室单 元17的墨流入口 18a到18d对应的一个端部具有四个流墨孔33b-33e, 它们布置成一列并且连接在阻尼装置14的四个墨流出口 32a-32d和腔 室单元17的四个墨流入口 18a-18d之间。
在其平面图中具有大致U形结构的保护层51连接到加强支架33 上,使得保护层51围绕记录头11并且由此填充记录头11和头固定器 12之间留下的间隙。
阻尼装置14的箱单元25包括延伸部分27a,它从上箱27的一个 端部向侧向延伸,该端部与和墨流出口 32a到32d对应的上箱27的另 一个端部相对。如图4、 5和8所示,延伸部分27a具有四个内部墨流 动通道29a、 29b、 29c、 29d和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 35b、 35c、
35d,它们分别与黑色墨(BK)、青色墨(C)、洋红色墨(M)和黄 色墨(Y)这四种墨对应。四个内部墨流动通道29a-29d彼此独立并且 在它们各自的下游侧端分别与四个阻尼室31a到31d连通,而且在它 们各自的上游侧端分别与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到35d连通,四个 外部墨流动通道35a到35d也是彼此独立的。
如图8所示,通过使用第一柔性膜52封闭四个形成在延伸部分 27a下表面中的四个通路限定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到35d;通过使 用第二柔性膜54封闭四个形成在延伸部分27a上表面中的四个通路限 定四个内部墨流动通道29a-29d。如图8所示,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 到35d和四个内部墨流动通道29a-29d分别通过四个连通孔53彼此连 通。第二柔性膜54延伸到下面描述的四个排气通道41上面的区域从 而限定了排气通道41。
如图8和ll所示,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到35d在它们各自的 上游侧端与四个墨进口 55a、 55b、 55c、 55d连通,墨进口 55a、 55b、 55c、 55d在阻尼装置14 (或它的上箱27)的延伸部分27a的一个端部 55的上表面27c中敞开。在延伸部分27a的端部55的上表面上设有管 接头36,管接头36和该上表面之间设有弹性密封件56。因此,延伸 部分27a的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分别通过弹性密封件56的四个流墨 孔56a、 56b、 56c、 56d与管接头36的四个墨出口 30a,30b,30c,30d连 通。
如图8所示,头固定器12包括延伸部分12b,延伸部分12b与阻 尼装置14的上箱27的延伸部分27a对应并且位于它的下面。头固定 器12的延伸部分12b从作为头固定器12固定或容纳阻尼装置14的主 要部分的固定器箱12c的上端部分向侧向延伸。
如图9和10所示,使用弹簧件37利用弹力把具有四个墨出口 30a 到30d的管接头36连接到阻尼装置14和头固定器12的各个延伸部分27a禾d 12b上。因此,管接头36包括四个管连接部分36a、 36b、 36c、 36d,在这 四个管连接部分36a、 36b、 36c、 36d处供墨管13a到13d连接到与阻 尼装置14的四个阻尼室31a到31d连通的四个外部墨流动通道35a到 35d和四个内部墨流动通道29a和29d上,并且管接头36设在阻尼装 置14的延伸部分27a的端部55,端部55远离作为头固定器12固定记 录头11的主要部分的固定器箱12c。因此,包括管连接部分36a到36d 的管接头36设在固定记录头ll的头固定器12的主要部分12c的外部。如图8和10所示,头固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在它的上表面具 有作为伸出壁的第一墨堰12i,当墨滴落到延伸部分12b上时,第一墨 堰12i防止墨向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移动。另外,如图8所示, 阻尼装置14的延伸部分27a在它的下表面上具有作为伸出壁的伸长壁 27b,它位于比第一墨堰12i更靠近固定器箱12c的位置,并且沿着第 —墨堰12i延伸,防止墨向固定器箱12c移动。另外,头固定器12的 延伸部分12b在它的上表面上具有作为伸出壁的第二墨堰12j,它比伸 长壁27b更靠近固定器箱12c,并且沿着伸长壁27b延伸,防止墨向固 定器箱12c移动。因此,两个墨堰12i、 12j和伸长壁27b—起限定了 一个迷宫式结构,它防止或限制墨向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的顺 利流动。如图IO所示,形成第二墨堰12j使得第二墨堰12j的两个相对端 部与头固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的两个相对侧壁整体形成。因此,第 二墨堰12j大致能够完全防止墨从延伸部分12b向固定器箱12c的流 动。如图13所示,可以用在头固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的两个相对 侧壁之间的整个距离上延伸的墨捕获槽12m来代替第一墨堰12i和第 二墨堰12j。在这种情况下,阻尼装置14的延伸部分27a的伸长壁27b 延伸到墨捕获槽12m中,使得在伸长壁27b的外表面和槽12k的内表 面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墨捕获槽12m和伸长壁27b基本上能够完全 避免墨从延伸部分12b向固定器箱12c的移动。因此,在头固定器12的各个延伸部分12b、 27a和阻尼装置14之 间,以及在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附近,堰12i、 12j和壁27b和 /或槽12m —起提供了墨移动阻止部分,它阻止墨向头固定器12的固 定器箱12c的移动。如图4所示,管接头36包括四个管连^部分36a到36d,并且具 有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四个供墨管13a到13d在它们各自的一个端 部分别与上述的四个墨容器连通,在它们各自的另一个端部分别可拆 卸地连接到四个管连接部分36a到36d上。在供墨管13a到13d连接到 并且墨可能从那里泄漏的管连接部分36a到36d的下面设有两个延伸 部分12b、 27a,从而接收从管连接部分36a到36d和供墨管13a到13d 泄漏和落下的墨滴。但是,可以改进头固定器12和阻尼装置14使得 只用两个延伸部分12b、 27a中的一个接收从管连接部分36a到36d和/ 或供墨管13a到13d泄漏的墨。管接头36另外还包括作为它整体一部 分的引导部分36e,它引导柔性扁平电缆20a,柔性扁平电缆20a连接 设在头固定器12上的第一电路板22和设在外壳中的未示出的第二电 路板。如图3和7所示,记录头11设在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的 底壁12a下面,并且底壁12a具有多个长方形开口 12d和伸长的开口或 狭缝12e,另外还具有多个环绕壁12f、 12g,每个环绕壁12f、 12g都 完全环绕或部分环绕相应的一个开口或狭缝12d、 12e,从而避免墨进 入开口或狭缝12d、 12e。因此,每个环绕壁12f、 12g都提供了一个墨 进入阻止部分,墨进入阻止部分阻止墨进入相应的一个开口或狭缝 12d、 12e。
每个长方形开口 12d都填充了粘结剂S,从而通过粘结把记录头11的上表面固定到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的下表面上。使用狭缝12e 允许柔性扁平电缆20贯穿底壁12a从而电连接记录头11的压电致动 器19。由于每个环绕壁12f、 12g防止墨进入相应的一个开口 12d,墨 不会弄湿和墨的组分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粘结剂S,所以不会降低粘 结剂S的粘结力。另外,由于墨不会弄湿柔性扁平电缆20和压电致动 器19的各个部分,所以不会发生电短路。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具有长方形开口 12d,使得这些长方形开 口 12d分别沿着记录头11的两个较长侧ii布置成两列。环绕壁12f、 12g中的环绕壁12g设在一列长方形开口 12d和狭缝12e之间,并且防 止墨往狭缝12e和所述一列中的长方形开口 12d里移动。因此,环绕 壁12f、 12g具有简单的结构。环绕壁12f、 12g完全围绕作为底壁12a开口的狭缝12e,并且平 坦部分12h (图12)位于狭缝12e和环绕壁12f、 12g之间。在柔性扁 平电缆20和狭缝12e之间留有的间隙中充满了密封材料F,它把柔性 扁平电缆20固定到底壁12a上并且还能防止墨向下移动到底壁12a的 下侧。由于有效地防止了墨向下移动到底壁12a的下侧,就可靠地避 免墨把记录头11弄湿。阻尼装置14的箱单元25的上箱27在它的上表面具有四个凹槽, 第二柔性膜54封闭了这些凹槽的上开口端从而限定了分别与四种墨对 应的四个排气通道41,这四个排气通道41彼此独立并且在其一端与相 应的四个阻尼室31a到31d的上部连通。四个排气通道41穿过箱单元 25,在它们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四个排气孔42的上端连通,四 个排气孔42分别与四种墨对应,并且穿过下箱26的厚度形成。如图3和6所示,加强支架33在它的两个角部分别具有两个螺栓 孔33f、 33g,并且阻尼装置14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螺栓孔33f、 33g
对应的连接部分14a,两个连接部分14a具有各自的连接孔14b。作为 紧固件的两个螺栓28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孔14b拧进两个螺栓孔33f、 33g,从而阻尼装置14固定到加强支架33的上表面上,而加强支架33 则固定到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的下表面。如图7所示,四个排气孔42中的每个排气孔42都容纳了阀件44, 使得阀件44在每个排气孔42中能够移动从而使得每个排气孔42与大 气连通或者关闭每个排气孔42与大气的连通。阀件44包括大直径部 分44a、小直径阀杆44b和密封部分44c,其中小直径阀杆44b从大直 径部分44a的下端整体向下延伸,i封部分44c装配在阀杆44b上使得 密封部分44c与大直径部分44a的下表面保持接触。每个排气孔42在 它的轴向中间部分具有连通孔42a,阀件44的大直径部分44a打开和 关闭连通孔42a。每个排气孔42还另外容纳弹簧件45,弹簧件45在 大直径部分44a关闭连通孔42a的方向上偏置阀件44。弹簧件45通常在向下的方向上挤压阀件44,这样大直径部分44a 就通过密封部分44c封闭了连通孔42,并且由此关闭了排气阀。同时, 当作为滑架的头固定器12移动到等待位置时,未示出的维护单元的四 个伸出杆向上推四个阀件44的各个阀杆44b,这样四个阀件44的各个 大直径部分44a和各个密封部分44c就离开对应的排气孔42的各个连 通孔42a,因此就打开了四个排气阀。在这种状态下,驱动或操作未示 出的抽吸泵同时抽吸阻尼装置14的四个阻尼室31a-31d收集的空气(或 气泡)并且把抽吸的空气排入大气。因此,当从四个墨存储容器通过四个供墨管13a到13d向记录头 11供墨时,四种墨暂时由设在四个供墨管13a到13d和记录头11之间 的四个阻尼室31a到31d存储,从而气泡就自然与墨分离并且向上移 动到阻尼室31a到31d的各个上部(即空气室)。因此,能够利用抽 吸泵排出阻尼室31a到31d收集的空气(或气泡)。 作为记录头11 一部分的腔室单元17包括喷嘴片层,它具有喷嘴 16a-16d这些喷嘴列;还包括多个薄片层,这些薄片层设在喷嘴片层上 面使得它们彼此堆叠并且粘结在一起来限定与喷嘴16a到16d连通的 供墨通路。喷嘴片层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而每个薄片层 都由镍合金钢片层形成并且具有50Mm到150/mi的厚度。喷嘴片层具 有大量的喷嘴16,每个喷嘴具有大约为25/xm的较小直径并且布置成 从16a到16d五列(图2),在每列中喷嘴彼此分开很小的距离。五列 喷嘴16a到16d在喷嘴片层或腔室单元17的纵向延伸,使得在两列喷 嘴16a或两列喷嘴16b、 16c中,喷嘴交错布置或以之字形布置。片层型压电致动器19的整个下表面都预涂了粘结片层19a,粘结 片层19a由作为一种粘结剂的墨不能穿过的合成树脂形成。该压电致 动器19通过粘结固定到腔室单元17的上表面使得压电致动器19和腔 室单元17具有合适的位置关系。柔性扁平电缆20连接到压电致动器 19的上表面上,从而柔性扁平电缆20的大量电线电连接压电致动器 19的大量电极。图12示出了在柔性扁平电缆20和狭缝12e之间留下的间隙中充 满密封材料F的一种形式。更具体地说,金属针或硬树脂针等针71的 下端放置在位于狭缝12e和环绕壁12f、 12g之间的平坦部分12h上, 并且针71的中间部分支撑在环绕壁12f的上端。因此,平坦部分12h 和环绕壁12f起到引导部分的作用,用于光滑地引导针71的移动从而 把密封材料F施加到柔性扁平电缆20和狭缝12e之间留下的整个空间 中。因此,利用针71能够稳定地施加密封材料F,同时防止针71的不 小心移动而损坏柔性扁平电缆20。万一墨可能进入狭缝12e,填充狭缝12e的密封材料F能够防止墨 通过狭缝12e向下移动到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的下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更换一个新的打印机头1时,或者当在工厂中 装配喷墨打印机1时暂时把供墨管13a到13d从管接头36处取下时, 墨可能从管连接部分36a到36d上已经连接了供墨管13a到13d的地方 泄露出来。但是,由于位于阻尼装置14和头固定器12的各个延伸部 分27a、 12b上的管连接部分36a到36d所处的位置远离下面的这些电 子部件,如记录头11的压电致动器19、连接压电致动器19的柔性扁 平电缆20,或连接柔性扁平电缆20的驱动器IC21,所以墨不会弄湿 那些电子部件。另外,即使头固定器12会倾斜使得固定器箱12c位于 延伸部分12b下面,墨堰12i、 12j和伸长壁27b也防止已经落到头固 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上的墨向电子部件移动。万一墨可能移动到第 二墨堰12j上时,环绕壁12f、 12g防止墨进入开口和狭缝12d、 12e。 因此墨不会弄湿填充开口和狭缝12d、 12e的粘结剂S和密封材料F, 并且由此墨不会弄湿彼此电连接的压电致动器19和柔性扁平电缆20 的各个部分。因此,记录头ll,特别是它的电子部件不会出现由于墨把它们弄 湿而产生的故障,如电短路等。图1B示出了与喷墨打印机100相关的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 该喷墨打印机100中,两个引导轴106、 107设在作为喷墨打印机100 的静止支架的外壳102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引导轴106、 107—起支撑 还起到可移动滑架作用的头固定器109。头固定器109固定记录头130, 并且头固定器109连接到电动马达110移动的环形皮带111上。当驱 动或运行电动马达IIO时,头固定器109在引导轴106、 107上移动。四个墨存储容器105a、 105b、 105c、 105d可拆装地连接到固定到 外壳102上的容器固定器或支撑件103上,并且墨存储容器105a、105b、 105c、 105d经过各个柔性供墨管114a、 114b、 114c、 114d连接头固定 器109支撑的阻尼装置140。四个墨存储容器105a、 105b、 105c、 105d 分别存储黑色墨(BK)、青色墨(C)、洋红色墨(M)和黄色墨(Y)。
作为第二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头固定器109、记录头130和阻尼装置140与作为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头固定器12、 记录头11和阻尼装置14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就略去了对这些 元件109、 130和140的描述。下面参考图14、 15A、 15B、 16、 17、 18A、 18B和18C更详细地 描述作为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在下面的描述中,把记录头 11的从中喷墨的一个表面称为它的下表面,把与下表面相对的记录头 11的一个表面f尔为它的上表面。下面描述阻尼装置14(或它的下箱26)把四个墨流出口 32a、32b、 32c、 32d围绕起来的那部分的结构。在下面的描述中,把布置四个墨 流出口 32a到32d的各个下开口端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把垂直于第 一方向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另外,把从每个墨流出口 32a-32d的下开 口端的中心向外辐射的方向称为每个墨流出口的向外方向。如图16所示,阻尼装置14在它的下表面具有大致是椭圆形的四 个墨流出口 32a-32d,它们分别与四个阻尼室31a-31d连通,并且墨流 出口 32a到32d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成一个单列从而四个墨流出口 32a 到32d的各个主轴彼此平行地延伸。各个内部肋61、 62、 63、 64围绕 四个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各个下开口端,内部肋61、 62、 63、 64分 别具有与墨流出口 32a到32d对应的椭圆形。四个内部肋61到64从 阻尼装置14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如图17所示,第一内部肋61包括两 个弧形部分61a、 61b,这两个弧形部分61a、 61b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并 且都在向外方向上弯曲,第一内部肋61还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彼此 相对的笔直部分61c、 61d。与之类似,第二内部肋62包括两个弧形部 分62a、 62b,这两个弧形部分62a、 62b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并且都在向 外方向上弯曲,第二内部肋62还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笔 直部分62c、 62d;第三内部肋63包括两个弧形部分63a、 63b,这两个 弧形部分63a、 63b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并且都在向外方向上弯曲,第三 内部肋63还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笔直部分63c、 63d;第 四内部肋64包括两个弧形部分64a、 64b,这两个弧形部分64a、 64b 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并且都在向外方向上弯曲,第四内部肋64还包括两 个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笔直部分64c、 64d。因此在第一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布置着三对相邻的笔直部分,即 那对笔直部分61d、 62c,那对笔直部分62d、 63c,那对笔直部分63d、 64c,并且在它们之间分别限定了三个笔直的内部槽81、 82、 83。黑色墨从第一墨流出口 32a的下开口端流出,第一墨流出口 32a 的下开口端具有的面积比其它墨从中流出的、其它墨流出口 32b、 32c、 32d的各个下开口端的面积大,因此第一内部肋61限定的开口面积比 其它内部肋62、 63、 64的各个开口面积大,内部肋62、 63、 64的各 个开口彼此尺寸相同。单独一个公共外部肋70围绕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各个外表面, 公共外部肋70离开那些外表面预定距离并且从阻尼装置14的下表面 向下伸出。更具体地说,形成外部肋70使得外部肋70与所有的弧形 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以及两个笔直部分61c、 64d相对,但是它不与六个笔直部分61d、 62c、 62d、 63c、 63d、 64c 相对,即上述三对相邻的笔直部分。换言之,在四个墨流出口 32a-32d中每个墨流出口的下开口端中, 除了那些与一个或更多个相邻下开口端相邻的下开口端的一个或两个 部分外,其它的下开口端都由两个肋61到64和70围绕。更具体地说, 外部肋70包括两个笔直部分71c、 74c,它们在向外方向上与围绕位于 第一方向上两个相对端位置处的两个墨流出口 32a、 32d的各个下开口 端的两个内部肋61、 64的各个笔直部分61c、 64d分开。两个内部肋 61、 64的各个笔直部分61c、 64d不与任何其它的开口端相邻。两个笔 直部分71c、 74c大致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另外,外部 肋70包括8个弧形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 它们在向外方向上与四个内部肋61到64大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各 个弧形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分开。形成外部肋70的8个弧形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和两个笔直部分71c、 74c使得外部肋70在其平面图中具有 单独一个连续形状。因此,四个内部肋61到64和外部肋70—起在它 们之间限定了单独一个连续外部槽80,该外部槽80与由三对相邻的笔 直部分(即那对笔直部分61d、 62c,那对笔直部分62d、 63c和那对笔 直部分63d、 64c)限定的三个笔直的内部槽81、 82、 83也是连续的。 弹性密封件34 (如橡胶衬套)装配到槽81、 82、 83中。如图14和16所示,橡胶衬套34具有四个通孔34a、 34b、 34c、 34d,它们与四个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各个下开口端连通,并且它们 各自具有的内表面形状与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相应外表面形状分别 对应。如图18A所示,8个弧形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和5个笔直密封部分46c、 49c、 45a、 45b、 45c围绕四 个通孔34a到34d,所有的这些密封部分都从橡胶衬套34的上表面伸 出并且彼此之间是连续的。8个弧形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和位于两个相对端位置的两个笔直密封部分46c、 49c 合在一起具有与设在阻尼装置14的四个内部肋61到64和外部肋70 之间的外部槽80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三个设在四个通孔34a到34d之 间的笔直密封部分45a、 45b、 45c分别与设在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三 对相邻笔直部分61d、 62c、 62d、 63c、 63d、 64c之间的笔直内部槽81、 82、 83具有相应的形状。橡胶衬套34包括四个环形肋34e,环形肋34e从橡胶衬套34与加 强支架33接触的下表面伸出,并且围绕橡胶衬套.34的四个通孔34a 到34d的各个下端。在橡胶衬套34与加强支架33接触的状态下,四 个环形肋34e彼此独立地围绕加强支架33的四个流墨孔33b-33e。每
对相邻环形肋34e之间的距离W小于橡胶衬套34的高度H。橡胶衬套34还包括设在橡胶衬套34纵向端部中的伸出部分34f。 如果一个人用手指抓伸出部分34f,那么此人就能够有效地把橡胶衬套 34装配到槽80到83中或者把橡胶衬套34从槽80到83中取出。在下面描述的装配过程中,橡胶衬套34和阻尼装置14以及记录 头11装配在一起。如图14所示,首先把加强件33的上表面33h粘结到头固定器12 的底壁12a的下表面9p上。事先把记录头11粘结到加强支架33的下 表面上。随后,把橡胶衬套34安装到阻尼装置14上,使得橡胶衬套34的 密封咅P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6c、 49c、 45a、 45b、 45c装配到形成在阻尼装置14的内部肋61、 62、 63、 64之间和 阻尼装置14的内部肋6I到64和外部肋70之间的槽80、 81、 82、 83 中。然后在向下的方向上把阻尼装置14插入到头固定器12中,使得 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口 32a到32d位于穿过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 形成的开口 12q中,并且两个定位销14c (图16)分别装配到加强支 架33的两个定位孔中,这两个定位销14c从阻尼装置14的两个部分 向下伸出,位于那列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相对侧。因此,阻尼装置 14的下表面与加强支架33相对,使得橡胶衬套34的通孔34a到34d 分别与加强支架33的流墨孔33b到33e对齐。随后,把两个连接螺栓 28分别插入两个连接孔14b,两个连接孔14b形成在阻尼装置14的两 个定位销14c附近,并且把两个螺栓28从两个连接孔14b向下伸出的 相应部分分别拧入加强支架33的两个螺栓孔33f、 33g中。因此,如图15A和15B所示,阻尼装置14和记录头11通过橡胶 衬套34固定在一起。
当连接螺栓28拧进加强支架33的螺栓孔33f、 33g中时,阻尼装 置14和记录头11 一起对橡胶衬套34施加压力,所以橡胶衬套34在 垂直方向上受到压縮。所以使得橡胶衬套34的两个笔直密封部分46c、 49c分别在上述的第一方向上向相反的向外方向倾斜,并且四个弧形密 封部分46a、 47a、 48a、 49a和四个弧形密封部分46b、 47b、 48b、 49b 在第二方向上向相反的向外方向倾斜。但是,橡胶衬套34分别位于它在第一方向的相对端部处的两个笔 直密封部分46c、 49c装配到形成在双肋(即两个内部肋61、 64的各个 笔直部分61c、 64c和外部肋70的两个笔直部分71c、 74c)之间的槽 80中。因此如图15A所示,能够有效地防止两个笔直密封部分46c、 49c在第一方向上向外倾斜。另外,橡胶衬套34的8个弧形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也装配到形成在双肋之间的槽80中,即四个内部肋61 到64的各个弧形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和外 部肋70的8个弧形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中。 因此如图15B所示,有效地防止了 8个弧形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在第二方向上向外倾斜。另外,橡胶衬套34的三个笔直密封部分45a、 45b、 45c分别装配 到形成在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三对相邻笔直部分61d、62c、62d、63c、 63d、 64c之间的笔直槽81、 82、 83中。因此,有效地防止了三个笔直 密封部分45a、45b、45c中的任一个向它相邻的一个通孔34a-34d倾斜。由于橡胶衬套34的每个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6c、 49c、 45a、 45b、 45c都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压縮,所以 每个密封部分在与之相应的一个通孔34a-34d的向外方向上的尺寸都 增加了,所以每个密封部分都和与之相应的一个内部肋61-64和外部肋70紧密接触。另外,每个设在橡胶衬套34的下表面上的环形肋(即环形凸起)34e都在加强支架33的与之相应的一个流墨孔33b-33e周围 受到压縮,所以每个环形肋34e与加强支架33保持紧密接触。因此, 阻尼装置14的四个墨流出口 32a到32d高度液体密封地与加强支架33 的四个流墨孔33b到33e连通。从前面对喷墨打印机1的描述很明显看出,在下开口端的各个向 外方向上彼此分开的双肋(即四个单独的内部肋61到64和单个公共 外部肋70)围绕阻尼装置14的四个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各个下开口 端。由于橡胶衬套34的密封部分45a、 45b、 45c、 46a、 46b、 46c、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9c装配到形成在双肋61-64和70之间的 槽80、 81、 S2、 83中,所以有效地防止了密封部分在墨流出口 32a到 32d的下开口端的向外方向上倾斜。因此,环绕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 口 32a到32d的下开口端喷墨打印机1能够具有非常好的液体密封性。作为双肋一部分的内部肋61到64分别具有围绕墨流出口 32a到 32d的各个下开口端的椭圆形,并且橡胶衬套34的通孔34a到34d的 各个内周表面装配到那些椭圆形内部肋61到64的各个外部表面上。 由于每个椭圆形内部肋61到64具有的外部表面的面积比不具有环状 连续形状的内部肋的外部表面的面积大,所以橡胶衬套34的每个通孔 34a到34d的内周表面能够接触与一个椭圆形内部肋61-64对应的更大 的外部表面。因此,环绕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口32a到32d的下开口 端喷墨打印机1能够具有非常好的液体密封性。具体而言,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每个下开口端的那些不与其它 开口端相邻的部分被双肋围绕,即被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 61c、 64d和外部肋70的部 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 71c、 74c围绕。由于 橡胶衬套34的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6c、 49c装配到上述内部肋61到64的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 61c、 64d和上述外部肋70的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 71c、 74c之间的槽80中,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 那些密封部分向外倾斜,由此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环绕墨流出口 32a到 32d的下开口端的液体密封程度的降低。首先,位于第一方向相对端位置的第一和第四墨流出口 32a、 32d 得到双肋的保护,即由两个内部肋61、 64的各个笔直部分61c、 64d 和外部肋70的两个笔直部分71c、 74c保护。两对笔直部分61c、 71c 和64d、 74c位于上述两个下开口端的第一部分附近,第一部分在第一 方向与两个下开口端的第二部分相对,而第二部分则邻近第二和第三 墨流出口32b、 32c的各个下开口端,从而两对笔直部分在垂直于第一 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由于橡胶衬套34的密封部分46c、 49c装配到 内部肋61、 64的上述部分61c、 64d和外部肋70的上述部分7c、 74c 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那些密封部分向外倾斜,由此就能够有效 地防止环绕墨流出口 32a、 32d的液体密封程度的降低。另外,外部肋70的各个弧形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保护大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四个内部肋61到64的各个弧 形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由于橡胶衬套34 的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装配到内部肋 61到64的上述部分61a、 61b、 62a、 62b、 63a、 63b、 64a、 64b和外 部肋70的上述弧形部分71a、 71b、 72a、 72b、 73a、 73b、 74a、 74b之 间的槽80中,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那些密封部分向外倾斜,由此就能 够有效地防止环绕墨流出口 32a-32d的下开口端的液体密封程度的降 低。另外,位于围绕四个墨流出口 32a到32d各个下开口端的四个内 部肋61到64外部的外部肋70连续地围绕所有的内部肋61到64。由 于橡胶衬套34的密封部分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6c、 49c装配到形成在四个内部肋61到64和连续的外部肋70之间的 连续槽80中,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那些密封部分向外倾斜。因此,环绕墨流出口 32a到32d的各个下开口端喷墨打印机1能够具有非常好 的液体密封性。下面参考图19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使用与图 17和18A示出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参考标号一样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喷 墨打印机1的下面两个改进实施例的对应元件或部件,并且略去了对 那些元件或部件的描述。在示于图19的第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用一组(即10个)间断 的外部肋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替代 图17中示出的单独一个连续的外部肋70。这组外部肋包括 一个直肋 200,它位于内部肋61的笔直部分61c的外面并且与笔直部分61c相对; 两个弧形肋202、 203,它们位于内部肋61的两个弧形部分61a、 61b 的外面并且分别与弧形部分61a、 61b相对;两个弧形肋204、 205,它 们位于内部肋62的两个弧形部分62a、 62b的外面并且分别与弧形部 分62a、 62b相对;两个弧形肋206、 207,它们位于内部肋63的两个 弧形部分63a、 63b的外面并且分别与弧形部分63a、 63b相对;两个弧 形肋208、 209,它们位于内部肋64的两个弧形部分64a、 64b的外面 并且分别与弧形部分64a、 64b相对;和一个直肋201,它位于内部肋 64的笔直部分64d的外面并且与笔直部分64d相对。这10个外部肋 200到209从阻尼装置14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当阻尼装置14和记录头11在垂直方向上压橡胶衬套34时,橡胶 衬套34的端部被迫向外倾斜,具体而言,从第一方向观察时橡胶衬套 34的两个端部46c、 49c,以及在第二方向观察时橡胶衬套34的四对端 部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被强烈地迫使向外倾斜。但是,图11示出的改进实施例使用了 10个外部肋200到209, 相应地这10对双肋61-64和200-209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从第""方向观
察时橡胶衬套34的两个端部46c、 49c和在第二方向观察时橡胶衬套 34的四对端部46a、 46b、 47a、 47b、 48a、 48b、 49a、 49b所在的位置, 因此橡胶衬套34的那些端部就装配到由IO对双肋所限定的各个槽中。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橡胶衬套3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观察时的所有 端部向外倾斜。由于图19示出的改进实施例与喷墨打印机1的区别仅在于在改进 的实施例中用IO个间断的外部肋200到209取代了喷墨打印机1的单 独一个连续外部肋70,所以改进的实施例能够具有和上述喷墨打印机 1一样的优点。下面参考图20A、 20B和20C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另一个改进的 实施例。该改进的实施例使用阻尼装置290取代喷墨打印机1使用的阻尼 装置14,并且记录头300实际上等价于是两个都与喷墨打印机1的记 录头ll类似的记录头。如图20A所示,阻尼装置290在它的下表面分别具有两个墨流出 口 291的下开口端,黑色墨(BK)从中流出并且这两个墨流出口 291 分别属于两组墨流出口;两个青色墨(C)从中流出的墨流出口 292并 且它们属于第一组墨流出口 (即图20A的左手侧那组);两个洋红色 墨(M)从中流出的墨流出口 293并且它们属于第二组墨流出口 (即图 20A的右手侧那组);和两个黄色墨(Y)从中流出的墨流出口 294并 且它们分别属于第一组和第二组墨流出口。第一组墨流出口 291、 294、 292、 292和第二组墨流出口 291、 294、 293、 293关于在两个墨流出口 291之间的中间点Ll彼此对称。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组墨流出口 291、 294、 292、 292绕点Ll转动180度,那么第一组墨流出口和第二组墨 流出口291、 294、 293、 293重合。
尽管该改进实施例使用的阻尼装置290具有用于每组墨流出口的 分别和喷墨打印机1的阻尼装置14的四个内部肋61-64和单独一个外 部肋70 —样的四个内部肋和单独一个外部肋,但是在图20A中没有示 出那些内部和外部肋,这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因此,如果第一组墨 流出口 291、 294、 292、 292的第一组内部和外部肋绕点Ll转动180 度,那么第一组内部和外部肋和第二组墨流出口 291、 294、 293、 293 的第二组内部和外部肋重合。如图20C所示,记录头300在与阻尼装置14的8个墨流出口 291 到294对应的各个位置上具有与黑色墨对应的两个供墨孔301、与青色 墨对应的两个供墨孔302、与洋红色墨对应的两个供墨孔303和与黄色 墨对应的两个供墨孔304。另外,记录头300在它的喷嘴支撑表面300a 具有四列与黑色墨对应的、位于中间的喷嘴311;两列与黄色墨对应的、 位于黑色墨喷嘴311两侧的喷嘴314;两列与青色墨对应的、位于两列 喷嘴314中的一列外侧的喷嘴312;和两列与洋红色墨对应的、位于喷 嘴314中的另一列外侧的喷嘴313。四种墨分别从8个墨流入口 301到 304经过10个墨流动通路306提供给10列喷嘴311到314。如图20C 所示,与黑色墨对应的两个墨流出口 291中的每个与两个墨流动通路 306连通;而与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墨对应的其它6个墨流出口 292、 293、 294中的每个则与一个墨流动通路306连通。示于图20B左半部分中的橡胶衬套34装配到围绕左手侧那组墨流 出口 291、 294、 292形成的上述第一组内部和外部肋(未示出)限定 的槽中,而示于图20B右半部分中的另一个橡胶衬套34装配到围绕右 手侧那组墨流出口 291、 294、 293形成的上述第二组内部和外部肋限 定的槽中。两个橡胶衬套34具有一样的形状,如果左手侧的橡胶衬套 34绕与图20B绘图纸张垂直的轴线转动180度,那么左手侧橡胶衬套 34与右手侧橡胶衬套34重合。由于能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橡胶衬套34密封属于两组墨流出口
的8个墨流出口 291到294的各个下开口端,与使用具有不同形状的 两个橡胶衬套的情况相比,这种改进的喷墨打印机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喷墨打印机1还可以作其它改进。例如可以通过省去8个弧形外 部肋202到209,即只使用两个笔直外部肋200、 201来进一步改进图 19示出的改进实施例。或者可以通过省去两个笔直外部肋200、 201而 只使用8个弧形外部肋202到209来进一步改进该改进实施例。另外, 还可以通过省去四个弧形外部肋204、 205、 206、 207而只使用两个笔 直外部肋200、 201和其它四个弧形外部肋202、 203、 208、 209。在压 縮橡胶衬套34时如果橡胶衬套34只有一个特殊的端部倾向于向外倾 斜,那么阻尼装置4就可以形成为只在与橡胶衬套34的所述特殊端部 对应的位置具有双肋。另外,在示于图19的改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多个在垂直方向延 伸的圆柱形肋、三角形凸起肋、正方形凸起肋或棱柱形肋。也就是说, 可以改进外部肋200到209使之具有任意形状,只要能够有效地避免 橡胶衬套34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向外倾斜就行。另外,可以改进每个内部肋61到64使之具有不是椭圆形的其它 形状,如圆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进外部肋70或外部肋200到209 使得它们具有的形状与改进后的内部肋61到64的形状对应。另外, 可以用多个间断的部分替换每个连续的内部肋61到64,把这些间断的 部分布置在相应的一个墨流出口 32a-32d的下开口端周围。在本发明的一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用示于图21A、 21B和22C的 弹性件(如橡胶衬套)450代替喷墨打印机1使用的橡胶衬套34。如图21B所示,弹性件450具有四个通孔451a、 451b、 451c、 451d, 它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成一列并且分别与记录头11 (腔室单元17)的 四个墨流入口 18a、 18b、 18c、 18d连通,还分别和阻尼装置14的四个 墨流出口32a、 32b、 32c、 32d连通。因此,弹性件450在第一方向上 伸长。每个通孔451a到451d都大致是椭圆形,它的短轴在第一方向 而长轴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黑色墨(BK)从中流出的墨流出口 32a比其它 墨流出口 32b、 32c、 32d的面积大,所以黑色墨(BK)从中流过的通 孔451a比其它通孔451b、 451c、 451d的面积大。另外,由于加强支架 33设在记录头11的上表面上并且与记录头11结合在一起,所以记录 头11的墨流入口 18a到18d分别与加强支架33的流墨孔33b到33e 连通,弹性件450的通孔451a到451d分别通过加强支架33的流墨孔 33b到33e与记录头11的墨流入口 18a到18d连通。但是可以略去加 强支架33。更详细地说,弹性件450包括一个平的基底部分455,它限定了 通孔451a到451d并且在与通孔451a到451d的各个轴线B垂直的平 面上延伸。弹性件450还包括四个第一环形凸起(环形肋)456,这些 肋分别平行于轴线B从基底部分455向四个墨流入口 18a到18d伸出, 并且分别围绕四个通孔451a到451d。由于第一环形凸起456围绕在第 一方向上布置成一列的大致椭圆形的通孔451a到451d,第一环形凸起 456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成一列并且每个第一环形凸起456大致为椭圆 形,其短轴在第一方向,长轴在第二方向。当从两个外部通孔451a、 451d中相应的一个外部通孔的轴线B沿 着径向测量时,位于第一环形凸起456列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对端的 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456中的每一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都在基底部 分455附近具有变化的厚度。更具体地说,如图2 1B所示,两个外部 第一环形凸起456中的每一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都包括一个较厚部分 456a,它在相应的那个外部通孔451a、 451d的伸长内表面452的大致 中间部分附近具有厚度Wl,厚度W1比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456的 剩余部分以及与两个内部通孔451b、 451c对应的其它两个内部第一环
形凸起456的所有内部第一环形凸起456的厚度W2要厚一些。从而有 效地防止两个外部的第一环形凸起456的较厚部分456a在第一方向向 外伸出。上述每个外部第一伸出456的剩余部分以及每个具有较小厚度 W2的内部第一伸出456包括各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并且在第一方向 上彼此邻近的笔直伸长部分和各对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弧形较短部 分。如图21A所示,两个外部第一伸出456的较厚部分456a在对应的 外部通孔451a、 451d的伸长内表面452的中间部分附近具有倒三角锥 形横截面,它的厚度在从基底部分455向较厚部分456a的尖端的方向 上逐渐减小。因此,较厚部分456a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增加的厚度,并 且不容易在第一方向上向外倾斜。另外,在每个较厚部分456a的尖端(脊线)和对应外部通孔451a、 451d的伸长内表面452之间的距离L (图21A)在离开伸长内表面452 的每个纵向相对端向伸长内表面452的中间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部通孔451a、 451d的伸长内表面452都大致是 平面或平坦的,而两个较厚部分456a的中间部分的尖端(脊线)都是 在第一方向上向外弯曲的,这在图21B中用虚线示出。因此,能够有 效地避免较厚部分456a的向外倾斜。四个第一环形凸起456具有适合围绕四个通孔451a到451d的环 形形状,它们彼此独立,并且合在一起包括三对笔直伸长部分,每对 在第一方向上相邻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这在图21A和21B中示出。基底部分455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端部中的每个端部都在第 二方向上分别沿着两个外部通孔451a、 451d延伸,在第一方向上具有 宽度W0,并且沿着两个外部通孔451a、 451d的各个伸长内表面452 延伸的两个较厚部分456a中的相应一个设在具有宽度W0的一个端部 上,这样所述一个较厚部分456a位于或偏置在相应外部通孔451a、451d 的一侧,即与通孔451a、 451d相对处留下了一个较宽的自由空间。在每个通孔451a到451d的内周表面和基底部分455的外周表面 (即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常数,即基本等于上述的宽度W0。 另外,每对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也基本等于宽度W0, 这里每对相邻的通孔是指那对通孔451a、 451b,那对通孔451b、 451c, 那对通孔451c、 451d。因此,相对于每个通孔451a-451d的整个内周, 基底部分455与阻尼装置14的内部61到64、外部肋70的接触程度大 致恒定或基本均匀。同时,弹性件450还包括四个第二环形凸起457,它们分别平行 于四个通孔451a到451d的各个轴线B从基底部分455向四个墨流出 口32a到32d伸出,并且分别围绕四个通孔451a到451d。因此,四个 第二环形凸起457在第一方向上布置成一列。类似于图18A中示出的 密封部分45a、 45b、 45c、 46a、 46b、 46c、 47a、 47b、 48a、 48b、 49a、 49b、 49c,四个第二环形凸起457在第一方向上是彼此连续的。 更具体地说,类似于图18A示出的三个笔直部分45a、 45b、 45c,每对 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环形凸起457在它们位于相应那对相邻 通孔451a和451b、 451b和451c或451c和451d之间的各个内部笔直 部分处结合在一起,使得每对相邻第二环形凸起457结合在一起的笔 直部分正好位于相应一对相邻第一伸出456的各个内部、平行的笔直 部分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面。另外,如图21A所示,两个分别位于这 列第二环形凸起457在第一方向上的各个相对端的外部第二环形凸起 457包括与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456的各个较厚部分456a对应的各 个外部,并且这两个外部第二环形凸起457的每个外部都位于基底部 分455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对端部中一个相应端部的大致中间部分。 更具体地说,两个外部第二环形凸起457的每个外部从基底部分455 的上表面伸出,同时与两个外部通孔451a、 451d中相应的一个通孔和
基底部分455的外周(或侧)表面分开一定的距离。四个第二环形凸起457装配到形成在四个内部肋61到64之间的 三个内部槽81、 82、 83和形成在内部肋61到64和外部肋70之间并 且和内部槽81到83是连续的单独一个外部槽80中。第二环形凸起457 的高度比槽80到83的深度高,在把弹性件450和阻尼装置14、加强 支架33装配在一起并且夹在阻尼装置14、加强支架33之间的状态下, 槽80到83的底表面挤压第二环形凸起457的力比内部和外部肋61到 64、 70挤压基底部分455的力大。因此,弹性件450的通孔451a到 451d能够彼此独立地实现液体密封。弹性件450与阻尼装置14和记录头11 (或加强支架33)装配在 一起的形式与上面参考图14描述过的形式一样。在弹性件450与阻尼装置14和记录头11 (或加强支架33)装配 在一起的状态下,如图21C所示,在垂直方向(即平行于通孔451a到 451d各个轴线B的方向)上挤压弹性件450。更具体地说,内部肋61 到64和外部肋70与基底部分455的上表面保持紧密接触,并且四个 第一环形凸起456的各个下部弹性变形或受压。除了两个外部第一伸 出456的各个较厚部分456a具有倒三角横截面外,四个第一环形凸起 456的各个下部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因此,每个墨流出口 32a-32d分别 与相应的一个墨流入口 18a-18d经过相应的一个通孔451a-451d和相应 的一个流墨孔33b-33e连通,从而每个墨流出口、所述一个通孔、所述 一个流动孔、和所述一个墨流入口的各个内周表面彼此之间基本是连 续的。因此,把墨流出口 32a到32d、通孔451a到451d、流墨孔33b 到33e和墨流入口 18a到18d彼此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分没有台阶部 分,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墨中产生的气泡滞留在那些台阶部分中。在弹性件450中,每对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近的第一环形凸起456 包括位于相应那对相邻通孔451a和451b、451b和451c或451c和451d
之间并且彼此平行的各个内部笔直部分,而且每对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近的第二环形凸起457包括彼此连接或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内部笔直 部分,并且它们正好位于相应那对相邻第一凸起456的各个内部、平 行笔直部分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面。因此,施加到弹性件450上的压 力均匀地分布到四个第一凸起456上,并且由此能够以很平衡的方式 压縮四个第一凸起456的六个内部平行笔直部分而不会向下倾斜。因 此,弹性件450能够和加强件33保持紧密接触,并且提高了两者之间 的液体密封程度。同时,如图21A所示,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456中的每个较厚 部分456a所处的位置向两个外部通孔451a、451d中的相应那个通孔偏 离相应的第二环形凸起457的外部。因此,当阻尼装置14和加强件33 挤压弹性件450时,每个较厚部分456a可能在朝向相应的通孔451a 或451d的方向上倾斜。但是,如上所述,每个较厚部分456a的特征 形状能够防止它自身倾斜。因此,两个外部第一伸出456的较厚部分 456a和剩余部分以及其它两个内部第一伸出456能够均匀受压并且能 够与加强件33的平坦表面保持紧密接触。因此,整个第一环形凸起456 能够显示出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在阻尼装置14和基底部分455之间压縮四个第二环形凸起457, 这样在每个第二环形凸起457整个周边的内部和外部,宽度基本一样 的内部和外部肋61到64、 70的各个下端表面都与基底部分455的上 表面保持紧密接触。因此,每个第二环形凸起457能够显示出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因此,弹性体450能够以很高的液体密封程度和阻尼装置14、记 录头ll (或加强支架33)连接,并且不发生墨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0在基底部分455与记录头11的墨流入 口 18a到18d相对的下表面上具有第一环形凸起456。但是,可以改进 弹性件450使得它在基底部分455面对阻尼装置14的墨流出口 32a到 32d的上表面具有第一环形凸起456,或者在基底部分455的上下表面 都具有第一环形凸起456。回到图10,密封件56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一个平 坦的基底部分56e和四个从基底部分56e向上和向下伸出的圆柱形密封 部分57a、 57b、 57c、 57d。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上部开口 分别与作为第一连接部分或第一连接件85的管接头36的墨出口 30a 到30d对齐,并且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下部开口分别与作 为第二连接部分或第二连接件86的(阻尼装置14的)延伸部分27a 的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对齐。作为第一连接部分的管接头36、作为第二连接部分的延伸部分27a 和下面详细描述的弹簧件37 —起提供了把供墨管13a到13d连接到作 为墨输送容器的阻尼装置14上的连接装置。如图8到11所示,扩大第一连接件85的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 以容纳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上端部分,并且扩大第二连接 件86的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以容纳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 下端部分。在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上端部分装配到四个墨 出口 30a到30d的各个放大部分中并且与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的各个 台阶表面接触,并且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的各个下端部分装配到 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的放大部分中并且与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的各 个台阶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利用弹簧件37的弹性力把密封部分57a到 57d压在第一连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之间。因此,四个墨出口30a 到30d分别液体密封地与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连通。通过弯曲具有适当弹性程度的金属丝得到弹簧件37。更具体地说, 如图10所示,弹簧件37包括两个钩状自由端部91、 99;大致沿着 水平方向分别从两个自由端部91、99伸出的两个上部水平臂部92、 98; 分别从两个上部水平臂部92、 98向下弯曲的两个垂直部分93、 97;大 致沿着水平方向分别从两个垂直部分93、 97的各个下端伸出的两个下 部水平臂部94、 96;和连接在两个下部水平臂部94、 96的各个端部之 间的连接部分95。因此,在弹簧件37所具有的形状中通过连接部分把 两个大致为U形的部分的相应端部彼此连接起来。如图22A所示,弹簧件37与作为第一连接件85的管接头36的上 表面、管接头36的各个侧表面和头固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以及延 伸部分12b的下表面接合。因此,弹簧件37的两个上部水平臂部92、 98 —起向下压第一连接件85的上表面,弹簧件37的两个下部水平臂 部94、 96和连接部分95 —起向上压延伸部分12b的下表面,从而第 一连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彼此连接在一起,同时夹在两个连接件 85、 86之间的密封件56液体密封地密封这两个连接件85、 86。另外, 管接头36和延伸部分12b保持接触。另外,如图22A所示,第一连接件85在它的侧表面85a具有一对 作为可接合部分的弹簧固定部分38、 39,它们分别可以与弹簧件37的 两个垂直部分93、 97接合。如图22B所示,两个弹簧固定部分38、 39 包括各个钩状部分38a、39a,沿着侧表面85a彼此相对的各个间隙38b、 39b分别把钩状部分38a、 39a与侧表面85a分开。在弹簧件37弹性变形使得两个垂直部分93、 97在图22B中箭头 Fl、 F2示出的相对方向上彼此相向移动的状态下,两个垂直部分93、 97通过两个间隙38b、 39b插入两个钩状部分38a、 39a的各个内部空 间38c、 39c中,然后释放两个垂直部分93、 97以允许它们在箭头F3、 F4示出的相反方向上彼此移开,这样两个垂直部分93、 97就与沿着侧 表面85a彼此相对的弹簧固定部分38、 39的各个内表面38d、 39d结 合在一起。因此能够避免弹簧件37移动或与第一连接件85和第二连 接件86脱离。
另外,如图9所示,弹簧件37的两个自由端部91、 99和连接部 分95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并且具有参考中线,参考中线在垂直于图9 绘图纸张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弹性密封件56的四个密封部分57a-57d布 置在参考中线上。两个自由端部91、 99向下压第一连接件85的基底 部分的上表面85b沿参考中线彼此远离的相应部分,并且连接部分95 向上压延伸部分12b的下表面沿着参考中线延伸的直线部分。作为第一连接件85的管接头36的四个管连接部分36a到36d和 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以及作为第二连接件86的延伸部分27a的四个 墨进口 55a到55d位于与弹簧件37夹住两个连接件85、 86的方向垂 直的各个平面上。因此,弹簧件37的弹性力均匀地施加到弹性密封件 56的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上,所以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分别 均匀地密封四个管连接部分36a到36d、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或四个 墨进口 55a到55d。头固定器12的延伸部分12b平行于第一连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 86延伸。第二连接件86在它的下表面具有两个装配到两个通孔12r、 12s中的两个伸出部分86a、 86b,两个通孔12r、 12s在垂直方向上穿 过延伸部分12b的厚度形成。第一连接件85在它的下表面上具有包括 伸出部分85c在内的四个分别在四个通孔58中延伸的伸出部分,四个 通孔58穿过弹性密封件56的平坦基底部分56e的厚度在垂直方向上 形成,其中的两个伸出部分分别装配到两个孔59、 59中,这两个孔在 第二连接件86的上表面上敞开。其它的伸出部分,如伸出部分85c, 与第二连接件86 (即延伸部分27a)的上表面接合,从而保持第一连 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之间的适当间距。因此,在延伸部分12b上, 依次堆叠着第二连接件86、弹性密封件56和第一连接件85,使得三 个部件86、 56、 85放置在彼此相关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管接头36 设在延伸部分12b上。然后,弹簧件37夹住管接头36和延伸部分12b。因此,第一和
第二连接件85、 86彼此连接并且把弹性密封件56夹在它们之间,并 且管接头36和延伸部分12b也彼此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连接 件85、 86以及延伸部分12b这三个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从前面对喷墨打印机1的描述很明显看出,第一和第二连接件85、 86利用弹簧件37的弹性力连接在一起。因此,与两个连接件85、 86 通过螺栓和螺母彼此连接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形成让螺栓穿过的孔, 或形成螺栓和螺母。因此管接头36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另外,由于 不需要螺栓和螺母彼此接合,所以能够减少制造喷墨打印机1的时间。由于是可拆装地安装弹簧件37,只需要把弹簧件37从第一连接 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上拆下,就能够把这两个连接件85、 86彼此分 开。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对连接件85、 86进行维护和更换。第一连接件85包括两个作为可接合部分的弹簧固定部分38、 39, 弹簧件37能够与它们可拆装地接合。也就是说,在弹簧件37与弹簧 固定部分38、 39接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弹簧件37不会自然地从第一 连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上脱落。另外,由于弹簧固定部分38、 39 可以用作把弹簧件37连接到那些连接件85、 86上的标记,所以能够 很容易地安装弹簧件37。另外,第二连接件86可以作为阻尼装置14的一部分整体制造。 由于与分开制造第二连接件86和阻尼装置14相比这样能够减少制造 第二连接件86所需的步骤总数,所以能够减少喷墨打印机1的生产成 本。另外,头固定器12包括平行于第一连接件85和第二连接件86延 伸的延伸部分12b,并且弹簧件37夹住两个连接件85、 86和延伸部分 12b,从而把三个部件85、 86、 12b彼此固定在一起。由于弹簧件37 足以固定这三个部件85、 86、 12b,与使用多个部件固定这三个部件85、 86、 12b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固定这三个部件85、 86、 12b的固 定装置,还能够縮短固定这三个部件85、 86、 12b所需的时间。另外,第一连接件85的四个管连接部分36a到36d和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以及第二连接件86的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分别位于与弹 簧件37夹住两个连接件85、 86的方向垂直的各个平面中。因此,弹 簧件37的弹性力均匀地施加到弹性密封件56的四个密封部分57a到 57d上,所以四个密封部分57a到57d分别均匀地密封四个管连接部分 36a到36d、四个墨出口 30a到30d或四个墨进口 55a到55d。因此能 够避免弹簧件37的弹性力在四个密封部分57a-57d中的一个或两个密 封部分处局部降低,从而能够避免弹性密封件56的液体密封性只在四 个墨出口 30a到30d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墨出口或四个墨进口 55a到 55d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墨进口处局部降低。图23示出了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其中使用多个弹簧 件592代替弹簧件37。在该实施例中,盖件591覆盖第一连接件85 (管 接头36)的上表面85b。盖件591在它两个侧壁的各个下端部分具有 两个可接合部分591a,它们能够分别与延伸部分12b的两个可接合部 分接合。弹簧件592设在盖件591的下表面591b和第一连接件S5的 上表面85b之间。每个弹簧件592由片簧等构成,并且布置在布置四 个墨出口 30a到30d的方向。在弹簧件592置于盖件591的下表面591b 和第一连接件85的上表面85b之间的状态下,弹簧件592在垂直方向 上受压。每个弹簧件592的弹性恢复力向下压第一连接件85的上表面 85b。因此,盖件591和弹簧件592 —起把管接头36连接到延伸部分 12b上。每个弹簧件592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如金属线、片簧 或树脂等,它们也可以形成为任何适当的形状。可以用多个一样的弹簧件37来取代喷墨打印机1使用的单独一个 弹簧件37,这些弹簧件37 —起分别在多个夹紧位置夹住管接头36和 延伸部分12b。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夹紧位置可能是彼此分开的,每个
弹簧件37也可以由只能在相应的一个夹紧位置上施加一个相当小的弹 性力的弹簧件37构成。与使用单独一个能够施加相当大弹性力的弹簧 的情况相比,由于每个弹簧件只能施加相当小的弹性力,所以可以用 较小的力把每个弹簧件37连接到管接头36和延伸部分12b上。可以改进弹簧件37使它具有和钩状自由端部91、 99类似的三个 或更多个钩状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改进的弹簧件在三个或更多 个位置与第一连接件85的上表面85b接合,与只具有两个钩状端部91、 99的弹簧件37相比,改进的弹簧件能够压紧更宽的区域,由此改进弹 簧件的弹性或夹紧力能够分布到更宽的区域上。弹簧件37的两个垂直部分93、 97可以设有向外伸出的翼件,这 样用手指或工具就可以抓住这些翼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弹簧件37 可能是产生很大弹性力的弹簧件,也能够很容易地连接弹簧件37以夹 紧管接头36和延伸部分12b。弹簧固定部分38、 39可以设在第二连接件86和延伸部分12b中 任一个部件的侧表面上。弹簧件37可以只用来夹紧第一连接部分85和第二连接部分86。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管接头36的高度(或厚度)来改变弹簧件37 的各个垂直部分93、 97的长度,而无需考虑延伸部分12b的高度(或 厚度)。图24、 25、 26、 27A示出了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喷墨打印机1中使用过的同样参考标号表示改 进的实施例中的相应元件和部件并且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在头固定器12的上部开口附近,即在阻尼装置(即缓冲箱)14 与记录头ll相对的上侧,设有用坚固材料形成的电路衬底22,它支撑
一个或多个电路。更具体地说,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的上端支 撑电路衬底22,并且电路衬底22用已知的连接装置(未示出)可拆装 地连接到头固定器12上。在电路衬底22和阻尼装置14之间设有水平 空间14e。盖件24固定到头固定器12上以便覆盖电路衬底22。电路衬底22支撑的电路包括从阻尼装置14两个相对侧中与排气 阀装置15相对的那一侧上的电路衬底22的下表面向下伸出的电子部 件681、 682、 683。更具体地说,如图25所示,电子部件包括存储驱 动IC芯片21所需电荷的旁通电容681;探测记录纸张P的纸张探测器 682,它判断是否存在记录纸张P;和读取固定到外壳上的带状定时标 记件(未示出)上的定时标记或标志的编码器683。这些电子部件681、 682、 683像下垂件一样从电路衬底22的下表面向下伸出,使得电子部 件681、 682、 683彼此分开。在电路衬底22安装到头固定器12上的 状态下,头固定器12具有两个内室687、 688,它们分别容纳纸张探测 器682和旁通电容681。记录头11的压电致动器19利用柔性扁平电缆20电连接到电路衬 底22 (即它所支撑的电路)。IC芯片21电连接柔性扁平电缆20。 IC 芯片21把由固定到外壳上的主控制装置(未示出)提供的串行数据形 式的记录数据转换成与喷嘴列16a到16d对应的并行数据,另外还把 并行数据转换成适合驱动压电致动器19的电压信号。柔性扁平电缆20穿过通过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形成的狭缝 12e,并且进入头固定器12的内部空间。柔性扁平电缆20进一步经过 设在散热板23和头固定器12的固定器箱12c之间的垂直空间14d和 设在电路衬底22和阻尼装置14之间的水平空间14e,在电路衬底22 的端表面22b附近折叠,并且可拆装地连接到设在电路衬底22的上表 面22c上的连接器685上。由于以上述形式提供柔性扁平电缆20,柔 性扁平电缆20不与任何设在电路衬底84的下表面上的电子部件681、 682、 683接触。
散热板23固定在靠近狭缝12e并且在头固定器12的底壁12a上 面的位置。如图24所示,散热板23包括平行于底壁12a延伸的底部 23a和从底部23a向上延伸的侧部23b。由橡胶形成的弹性件686把IC 芯片21压靠在底部23a上,这样IC芯片21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到底 部23a。因此,能够有效地把IC芯片21产生的热量散出。电路衬底22支撑的电路(即布线图) 一方面连接连接器685和电 子部件681、 682、 683,另一方面通过另一个柔性扁平电缆20a连接主 控制装置。如图24、 25、 26和27A所示,作为电缆支撑部分的两个肋650、 651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的上端27d向上伸出。更具体地说,如图 26和27A所示,两个肋650、 651首先水平地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 的上端伸出,然后向上伸入电路衬底22和柔性膜54之间的水平空间 14e。因此,两个肋650、 651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整体形成。如图27A所示,两个肋650、 651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的上端 27d向上伸出的高度是Hl。预定髙度Hl使得即使柔性扁平电缆20可 能下垂,柔性扁平电缆20的下表面也不接触柔性膜54的上表面。例 如,高度Hl是lmm。由于两个肋650、 651布置在柔性扁平电缆20 的宽度方向上并且一起支撑柔性扁平电缆20的下表面,预定两个肋 650、 651之间的距离使得它不超过柔性扁平电缆20的宽度。电路衬底 22的下表面22a与柔性膜54分开的间隙所具有的高度H2大于高度Hl。也就是说,当柔性扁平电缆20穿过电路衬底22和柔性膜54之间 的水平空间14e延伸时,两个肋650、 651 —起把柔性扁平电缆20的 下表面保持在柔性膜54的上表面上面。因此,即使柔性扁平电缆20 可能下垂,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的下表面接触柔性膜54的上表面。
从前面对喷墨打印机1的改进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很明显看出,电子部件681、 682、 683固定到电路衬底22上使得电子部件681-683从 电路衬底22向下伸出并且位于阻尼装置14侧向的外侧,而且柔性扁 平电缆20经过阻尼装置14和电子部件681-683之间的垂直空间14d 和阻尼装置14和电路衬底22之间的水平空间14e从压电致动器19延 伸到电路衬底22。因此,可以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提供记录头11、阻 尼装置14、电路衬底22和电子部件681-683,这样就能够减小这些元 件的整体尺寸。在该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柔性扁平电缆20能够不和这 些元件中的任何元件干涉。另外,两个肋650、 651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的上端27d向上 伸出到电路衬底22和柔性膜54之间的水平空间14e中。由于两个肋 650、 651—起提起穿过水平空间14e延伸的柔性扁平电缆20,就能够 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的下表面下垂而和柔性膜54的上表面接触。这样允许柔性膜54移动而不受柔性扁平电缆20约束或限制,由 此柔性膜54能够有效地吸收阻尼装置14中墨压的动力变化。另外, 能够防止柔性膜54和柔性扁平电缆20损坏。阻尼装置14具有在柔性扁平电缆20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两个 肋650、 651。但是,可以用未示出的单独一个肋来取代两个肋650、 651,单肋从阻尼装置14的上箱27的上端27d伸出,其伸出位置对应 于柔性扁平电缆20的宽度中心位置。即使柔性扁平电缆20可能下垂, 单肋也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的下表面接触柔性膜54的上表面。可以用与示于图7的环绕壁12f、 12g—样的壁围绕狭缝12e,并 且用与密封材料F —样的密封材料填充狭缝12e。下面参考图27B和27C描述喷墨打印机1其它的改进实施例。
如图27B所示,可以用一个固定到电路衬底22下表面22a上的引 导件652来代替两个肋650、 651。引导件652具有支撑柔性扁平电缆 20的通孔652a,使得柔性扁平电缆20能够从通孔652a中穿过。因此 引导件652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与柔性膜54接触。可以把两个 或更多个引导件652固定到电路衬底22的下表面22a上从而引导件652 在柔性扁平电缆20在水平空间14e中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分开。在这种 情况下,这些引导件652 —起在更宽的范围内支撑柔性扁平电缆20并 且由此更可靠地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下垂或与柔性膜54接触。另外,如图27C所示,可以用一对引导件653、 654来代替两个肋 650、 651,这对引导件653、 654固定到电路衬底22的下表面22a上, 使得它们在柔性扁平电缆2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分别与柔性扁 平电缆20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结合。因此,两个引导件653、 654 一起支撑柔性扁平电缆20从而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接触柔性膜54。 可以把两对或更多对引导件653、 654固定到电路衬底22上使得那些 对引导件653、 654可以在柔性扁平电缆20在水平空间14e中延伸的 方向上彼此分开。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引导件653、 654 —起在更宽 的范围内支撑柔性扁平电缆20并且由此更可靠地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 下垂或与柔性膜54接触。两个引导件653、 654可以固定到电路衬底 22上使得两个引导件653、 654不在柔性扁平电缆20的宽度方向上彼 此相对,即它们在柔性扁平电缆20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错开。在这种情 况下,两个引导件653、 654也一起在更宽的范围内支撑柔性扁平电缆 20并且由此防止柔性扁平电缆20下垂或与柔性膜54接触。可以从上述的肋650、 651、引导件652和那对引导件653、 654 中选择两个或更多个支撑件,并且可以彼此一起使用。肋650、 651、引导件652和那对引导件653、 654提供了电缆支撑部分。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具有其它变化和改进,对于 本领域专业人员来讲,无须偏离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精 神和范围就能够实现这些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静止的支架;一个容器支撑件,所述容器支撑件设在静止支架中,并且所述容器支撑件支撑存储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一个记录头,所述记录头通过喷出所述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并且所述记录头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输送所述的至少一种墨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出口;至少一个供墨管,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设在容器支撑件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之间,并且所述的至少一种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提供连接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的至少一个墨输送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一个头固定器,所述头固定器包括固定记录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的主要部分,并且所述头固定器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从而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和一个墨接触阻止部分,所述墨接触阻止部分阻止从所述至少一个墨输送通路泄漏出来的墨接触记录头,其特征在于,记录头具有多个喷墨喷嘴和多个所述的墨流入口,多种所述的墨分别提供给多个所述墨流入口并且所述多个墨流入口分别和喷墨喷嘴连通,其中喷墨打印机进一步包括一个墨输送箱,所述墨输送箱限定了多个所述的墨输送容器,所述墨输送容器具有多个所述的墨流出口,墨分别从多个所述墨流出口流向记录头的墨流入口,其中喷墨打印机进一步包括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多个通孔,各个通孔所具有的形状与各个墨流出口的形状以及各个墨流入口的形状对应,其中弹性件置于记录头和墨输送箱之间,使得墨流出口分别通过通孔与墨流入口连通,其中墨接触阻止部分包括多个内部肋,所述多个内部肋从墨输送箱和记录头中的一个伸出,围绕相应的墨输送箱的墨流出口和记录头的墨流入口的各个开口端,并且一起限定了至少一个第一空间;和至少一个外部肋,所述至少一个外部肋从墨输送箱和记录头中的所述一个伸出,并且和至少一个内部肋的至少一个部分一起在它们之间限定了至少一个第二空间,并且其中弹性件包括多个密封部分,所述多个密封部分分别连续地围绕弹性件的通孔,并且装配到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空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空间中,使得弹性件的通孔与所述相应的墨输送箱的墨流出口和记录头的墨流入口的各个开口端对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内部肋具有各自的环形 形状,所述环形形状围绕所述相应的墨输送箱的墨流出口和记录头的 墨流入口的各个开口端,并且其中弹性件的密封部分装配到所述的至 少一个第一空间和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空间,使得密封部分的各个内 表面与内部肋的各个外表面保持接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外部肋 位于每个内部肋的所述的至少一部分的外侧,该部分不与其它的内部 肋相邻。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内部肋在第一方向上布 置成一列,并且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外部肋位于两个内部肋中的每个 内部肋的外部部分的外侧,所述两个内部肋位于该列内部肋在第一方 向上的两个相对端部处,所述的两个内部肋中的所述的每个内部肋的 所述外部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与它们的内部部分相对,而内部部分则与 其它的内部肋中的一个相邻,并且所述的外部部分在垂直于第一方向 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外部肋 位于该列内部肋的每个内部肋的两个相对部分的外侧,所述的两个相 对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外部肋 包括一个连续肋,连续肋连续地围绕内部肋并且和内部肋一起限定了 作为所述至少 一个第二空间的连续槽。
7. 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弹性件的多个通孔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其中弹性件包括一 个基底部分,通孔穿过该基底部分形成使得通孔的各个轴线大致垂直 于基底部分延伸的平面,并且该弹性件还包括至少一列第一环形凸起, 第一环形凸起平行于通孔的各个轴线分别从基底部分的与记录头以及 墨输送箱相对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伸出,并且分别环 绕通孔,并且其中位于所述的至少一列第一环形凸起在第一方向上的 各个相对端部处的两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中的每一个外部第一环形凸 起都包括一个外部部分,外部部分位于该列通孔在第一方向上各个相 对端处的两个外部通孔中相应一个外部通孔的外侧,并且具有第一厚 度,第一厚度比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的其它部分的第二厚度 厚,第一厚度在基底部分附近沿第一方向测量,第二厚度在基底部分 附近在平行于基底部分并且垂直于所述其它部分的方向上测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弹性件的每个通孔在垂 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伸长,并且其中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环形 凸起的外部部分沿着所述的相应外部通孔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它 的大致中间部分处具有第一厚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环 形凸起的外部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它的大致中间部分处具有梯形截面,该截面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沿着从基底部分向外部部分脊线的方向减小。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 环形凸起从基底部分伸出使得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环形 凸起的外部部分的脊线和所述的相应外部通孔的内周表面之间的距离 随着脊线从外部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的每一端向外部部分的大 致中间部分靠近而增加。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弹性件包括所述一列第一环形凸起,它们分别从基底部分与记录头和墨输送箱相对的两个 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伸出,并且分别围绕通孔,使得第一环形凸 起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开,其中在所述的一列第一环形凸起中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每对 第一环形凸起包括各个内部部分,内部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并 且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的每个外部第一环形凸起的外部部分从基底部分在第一 方向的相对端部中的相应一个端部伸出,使得外部部分离所述相应外 部通孔比离基底部分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侧表面中的相应一个侧表面 近。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弹性件还包括一列第 二环形凸起,它们从基底部分的两个相对表面中另一个表面上与通孔 的各个轴线平行地伸出,并且分别围绕通孔,其中该列第二环形凸起中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的每对第二 环形凸起包括各个内部部分,内部部分所处的位置与彼此相邻设置的 相应一对第一环形凸起的两个平行内部部分之间的中间位置对应,并 且其中该列第二环形凸起在第一方向上的各个相对端部处的两个外 部第二环形凸起中的每个外部第二环形凸起包括一个外部部分,外部 部分从基底部分的相对端部中的相应一个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 间部分伸出。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第一环形凸起从基底部分的两个相对表面中所述的一个表面伸出,并且分别环绕通孔,使 得每个第一环形凸起的内周表面基本与相应一个通孔的内周表面连 续,其中弹性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平行于通孔 的各个轴线从基底部分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伸出,并且 分别环绕通孔,使得每个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周表面向外偏离相应一个 通孔的内周表面,其中记录头和墨输送箱中与弹性件的第二环形凸起 相对的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容纳第二环形凸起的槽,其中至少一个第一 环形凸起包括外部部分,外部部分与第一环形凸起的所述其它部分相 对,而第一环形凸起的所述其它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与另一个第一环形 凸起相邻,并且外部部分具有比所述其它部分的第二厚度厚的第一厚 度,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都在基底部分附近在第一方向上测量,并且 其中在弹性件夹在记录头和墨输送箱之间的状态下,记录头和墨输送 箱中的另一个挤压第一环形凸起,并且记录头和墨输送箱中的所述一 个的所述的至少一个槽挤压第二环形凸起,使得每个通孔的内周表面 基本与相应的一个墨流出口的内周表面和相应的一个墨流入口的内周 表面连续。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第一环形凸起分别环 绕通孔,使得第一环形凸起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其中第二环 形凸起包括位于与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环形凸起之间的中间 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各个部分。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弹性件的每个通孔在 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是伸长的,并且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第 一环形凸起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相应一个通孔的外侧,沿着相应通孔延伸,并且在它沿第二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具有第一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 环形凸起从基底部分伸出,使得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环 形凸起的外部部分的脊线和所述的相应通孔的内周表面之间的距离随 着脊线从外部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的每一端向外部部分在第二 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靠近而增加。
全文摘要
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静止的支架;容器支撑件,它设在静止支架中,并且它支撑存储至少一种墨的至少一个墨存储容器;记录头,它通过喷出墨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并且它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至少一个墨输送容器,它输送墨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出口;至少一个供墨管,它设在容器支撑件和墨输送容器之间,并且墨通过供墨管从墨存储容器经过墨输送容器提供给记录头,其中墨输送容器提供连接在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的至少一个墨输送通路的至少一部分;头固定器,它包括固定记录头和墨输送容器的主要部分,并且它相对于静止支架是可移动的从而使得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和墨接触阻止部分,它阻止从墨输送通路泄漏出来的墨接触记录头。
文档编号B41J2/01GK101157307SQ2007101613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9日
发明者中村宙健, 冈崎真也, 清水阳一郎, 冰 王, 臼井孝正, 高田雅之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