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42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例如连续喷墨 打印机)的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系统中,印迹是由在喷嘴产生并喷射向基质的独立墨水微 滴组成的。这里有两个主要系统按需喷墨打印,当需要时按照需要产生 用于打印的墨水微滴;连续喷墨打印,连续产生微滴并且只有所选择的微 滴被引向基质而其他的微滴回流进墨水供应件。
连续喷墨打印机向打印头液滴发生器提供加压的墨水,其中在打印头 液滴发生器处通过例如振荡压电元件将喷嘴发出的连续的墨流分割成独立 的均匀墨滴。在通过由一对偏转板提供的横向电场之前,墨滴被引导通过 充电电极并在这里分别被选择性地给予预定电荷。在撞击基质前,每个充 电的墨滴由电场偏转基于其电荷量的数值,而未充电的墨滴没有经过偏转 处理而被槽收集并在这里回流迸墨水供应件以便重复使用。充电的墨滴绕 过槽并撞击到基质上,其位置由墨滴上的电荷和基质相对于打印头的位置 所决定。典型地,虽然可能以倾斜于垂线的方向确定偏转板的方向以弥补 基质的速度,但是基质相对于打印头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墨滴以与这个方向 垂直的方向偏转(在墨滴到达之间基质相对于打印头的移动意味着墨滴的 线会沿不同于完全垂直于基质移动的方向延伸)。
在连续喷墨打印机中,每个字符都是从包括潜在滴落位置的规则阵列 的矩阵打印的。每个矩阵包括多个行(冲程),每个行是由包括多个由施 加到墨滴上的电荷决定的潜在滴落位置(例如7个)的线限定的。因此将 每个可用墨滴根据其在冲程中的预期位置充电。如果特定墨滴不会被使用 那么此墨滴不会被充电并被槽接收以便再循环。对矩阵中的所有冲程重复此周期并且在下一个字符矩阵重新开始。
在压力下由供墨系统传到打印头的墨水通常收藏在柜中的密封隔间 中,此柜包括用于控制线路的独立的隔间和用户界面面板。此系统包括主 泵,从储液器或槽中经过滤器汲取出墨水并在压力下将其传到打印头。在 墨水被消耗时,按需要由通过供应导管可松开地将储液器连接到可替换的 墨盒的储液器以进行补充。墨水是经由柔性软管供应给打印头的。经由返 回管通过泵将由槽接收的未使用的墨滴再循环。每个导管中的墨水流一般 都由螺线管阀或类似组件控制。
在墨水通过此系统再循环时,由于溶剂的蒸发使其具有变浓的趋势, 特别是对于在其通过喷嘴与槽之间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再循环的 墨水。为了对其进行补偿,将补充溶剂按照需求从可替换的墨盒中添加到 墨水中,以便将墨水粘度保持在期望的范围内。这种溶剂也可以被用来在 清洗循环中冲洗打印头的组件,例如喷嘴和槽。应该认识到溶剂的循环需 要额外的流体导管,因此供墨系统整体上包括连接到供墨系统不同组件之 间的非常多的导管。组件与导管之间的许多连接都表现为泄漏和压力下降 的潜在起因。假若连续喷墨打印机通常用在生产线上,因此长连续时间可 靠性就是重要问题。此外,在柜中的供墨部分的内部出现的多重导管使得 在服务或维修情况时很难接近特定组件。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模块包括外壳、布置在外壳上的歧管和 包括多个提供输入和离开模块的流体连通的端口。多个组建被布置在外壳 内,包括过滤模块、墨水储液器和墨水回路。过滤模块包括布置在过滤器 外壳中的流体过滤器。过滤器外壳具有入口和出口。墨水回路与组件和端 口形成流体连通,并且包括用于在组件之间运送墨水的流体通路。过滤模 块被连接到歧管,因此过滤器外壳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歧管的多个端口其中 一者形成流体连通。
在另一个方面, 一种将模块连接到喷墨打印机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连 接器的喷墨打印机,所述连接器用于向喷墨打印机提供墨水。提供了模块。此模块包括外壳。歧管被布置在外壳上并包括多个提供进入和离开模 块的流体连通的端口。过滤模块布置在外壳中。过滤模块包括布置在过滤 器外壳中的流体过滤器、墨水储液器和与歧管、过滤模块和端口形成流体 通路的墨水回路。连接器与歧管连接以提供模块组件与喷墨打印机之间的 流体联通。
歧管避免了对用于相互连接供墨系统组件的许多管道、管、软管等的 需要,因此它可以变得安装更容易并且更可靠。
应该认识到供应系统可以具有在墨水回路之外的其他组件并且回路本 身可以包括不连接到歧管集成件的回路组件。
导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沟槽限定。当第一和第二部件安装到一起时, 每个沟槽可以被对面的第一表面沿长度方向覆盖。沟槽可以被延长。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连续喷墨打印的实施例的略图。
图2A为从图1的供墨系统的部分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B为图1的打印机的供墨系统的部分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
图2C为从下方观察的部分地安装的情况下图1、 2A和2B的供墨系 统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3A为图2A和2B的供墨系统的馈送板的上表面的平面图。
图3B为图3A的馈送板的上表面的平面图,并为了清楚移除了部分组件。
图3C为沿图3B的箭头A的方向的馈送板的侧面图。
图4A为图2A和2B的供墨系统的歧管板的下表面的平面图。
图4B为当安装组件时图4A的歧管板上表面的平面图。
图4C为沿图4B的箭头A的方向的歧管板的侧面图,其中为了清楚
移除了部分组件,以虚线示出了馈送板并且部分地示出了墨水高度传感器
保护件。
图5A为图1、 2A和2B的供墨系统一部分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5B为图5A中标记X的环绕部分的放大图。图6A和6B为供墨系统的过滤模块的部分的端视图。 图7A到7D分别为图4C的保护件的立体图、侧视图、侧截面图(沿 图7D的线B-B)和下方平面图。 图8为模块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9为图8的模块的歧管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IO为用于喷墨打印机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的图1,墨水在压力下经由柔性管被从供墨系统10传递 到打印头11并返回,其中柔性管与其他的流体管道和电线(未示出)一 起捆扎进在本发明中被称作脐带导管12的导管中。供墨系统IO位于通常 水平安装的柜13中而打印头ll布置在柜的外面。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系 统泵16将墨水从混合槽15中的墨水储液器14汲取出来,根据需要用来自 墨盒17和溶剂盒18的墨水和补充溶剂将槽15灌满。按照需要将墨水在压 力下从墨盒17传递到混合槽15并且按照以下描述通过吸入压力将溶剂从 溶剂盒18中汲取出来。
应该通过以下描述理解到,供墨系统IO和打印头11包括许多具有相 同的常规类型的流控制阀双线圈螺线管控制两路的四端流控制阀。每个 阀的工作由同样控制泵工作的控制系统(未示出)控制。
在被传递到连接打印头11的墨水馈送线22之前,从槽15中汲取的墨 水首先由系统泵16上游的粗过滤器20过滤,之后由泵16下游的相对致密 的主墨水过滤器21过滤。具有传统结构并被布置在主过滤器21上游的流 阻尼器23除去由系统泵16的工作引起的压力脉动。
来自馈送线22的墨水在打印头经由第一流控制阀被提供给液滴发生 器24。液滴发生器24包括喷嘴25,加压的墨水从其中流出;压电振荡 器27,在墨水流中以预定频率和振幅产生压力扰动以便将墨水流分割成有 固定尺寸和间隔的墨滴28。分割点在喷嘴26的下游并与充电电极29保持 一致,在充电电极29处预定的电荷被施加到每个墨滴28上。此电荷决定 墨滴28在其通过偏转板对30时偏转的角度,其中偏转板对30之间保持有基本恒定的电场。未充电的墨滴基本上不偏转地通过到达槽31并从这里 经由回流线32被再循环到供墨系统10。充电的墨滴射向移动通过打印头
11的基质33。每个墨滴28撞击到基质33上的位置由墨滴的偏转量和基质 的移动速度决定。例如,如果基质以水平方向移动,那么墨滴的偏转决定 其在字符矩阵的冲程中的垂直位置。
为确保液滴发生器24有效工作,通过加热器34在进入打印头11的墨 水通过第一控制阀25前将其温度保持在期望的水平。在从空闲状态下启 动打印机的情况下,最好能允许通过喷嘴26漏出的墨水而不会射向槽31 或基质33。不管由槽31接收的是漏出的液体还是再循环的未使用的墨 水,墨水流进回流线32的通路都是由第二流控制阀35控制。通过供墨系 统10的喷射泵装置36和第三流控制阀37将回流墨水汲取回混合槽15。
随着墨水流通过系统并在槽15中和打印头11处与空气接触,墨水流 的一部分溶剂含量趋向于蒸发。供墨系统10因此也被设计为按照需要提 供补充溶剂以便将墨水的粘性保持在适合使用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内。从盒 18中提供的这种溶剂也被用作在合适的时期冲洗打印头11为了使其免于 阻塞。如下所述,由冲洗泵阀40通过系统IO将冲洗溶剂汲取出来,其中 冲洗泵阀40在第四流控制阀42的控制下由支导管41中的墨水流驱动。冲 洗溶剂经由过滤器43通过冲洗线44 (图一中以虚线表示)被抽出,其中 冲洗线44从供应系统IO通过脐带导管12延伸到打印头11中的第一流控 制阀25。在通过喷嘴26并进入槽31之后,溶剂经由第二控制阀35被汲 取进回流线32并到达第三控制阀37。回流溶剂在来自喷射泵装置36的吸 入压力下流动。
喷射泵装置36包括平行文丘里(venturi)泵对50、 51,其中文丘里 泵由加压的墨水提供,其中加压的墨水来自主过滤器21的出口的支线 53。这些泵具有公知的结构并且使用伯努利(Bernoulli)原理,即流过导 管中约束的流体在约束处喷射速度增高并产生低压力区域。如果在约束处 设置侧端口,那么此低压能够用来汲取出并带走连接到此侧端口的导管中 的第二流体。在这种情况下,加压的墨水流经导管对54、 55,并流回混合 槽15,导管54、 55中的每个在其文丘里约束处都有侧端口 56、 57。墨水流速的增加在侧端口 56、 57处产生吸入压力,并且在第三流控制阀37打 开时,该吸入压力起到将回流墨水和/或溶剂汲取通过线58、 59的作用。 操作流控制阔37以使得可以分别控制向每个文丘里泵50、 51的回流墨水/ 溶剂的流动。更确切地说,控制系统基于由温度传感器60判定的墨水的 温度判定是否允许流过文丘里泵50、 51的一个或全部。如果墨水温度相 对低,那么它将会具有相对高的粘性,因此在需要更大的泵功率以将墨水 从槽31中汲取出来的情况下,泵50、 51都应当工作。如果墨水温度相对 较高,那么它将会有相对低的粘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泵50以产 生足够的吸力。实际上,在以下情况应该避免两个泵工作,即在有空气进 入供应系统的风险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溶剂的过度蒸发并因此增 加补充溶剂的消耗。
支线53与经由第四控制阀42将墨水传导到冲洗泵阀42的线41连 接。当由控制系统适当地操作控制阀42以达到有效地冲洗打印头的目的 时,允许对冲洗泵阀40由来自线41的墨水的加压。阀40为滚动膜片型, 其中有回弹力的"礼帽"膜片61将阀门壳62分割为第一和第二可变容积 腔63、 64。在压力下将墨水供应给第一腔63并经由压力变换器66和止回 阀67将补充溶剂从盒18通过溶剂供应线65运送到第二腔64。以第二腔 64的容积为代价,进入第一腔63的墨水相对于溶剂更高的压力使得膜片 61从如图1所示的正常位置偏向第一腔63的容积增加的位置,并且强迫 溶剂离开第二腔64并经由冲洗线44流向打印头11。应当注意到其他冲洗 泵设计可以用于实现相同的操作。
在使用中,混合槽15上方的空气很快变的充满了饱和溶剂,这些溶 剂被汲取进冷凝单元70并在这里被冷凝并且被允许经由墨水供应系统的 第五控制阀72排回溶剂回流线71。
在图1中以线路形式表示的供墨系统10实体地表现为图2A到2C中 示出的模块单元。混合槽15包括有底壁的储液器、直立侧壁76和限定了 口 77的顶部开口。侧壁76在其上部边缘终止于围绕口 77的外围法兰78 并提供对歧管块(manifold block) 79的支持,其中歧管块79提供供墨系 统的组件之间的流体流导管,它们中的许多都方便地支持在块79上。歧管块79包括两个垂直地堆叠的互连的部分在槽15中的墨水上支 持若干组件的槽侧馈送板80和在其上支持更多组件的上部歧管板81。图
3A到3C和4A到4C中详细地示出了板80、 81,它们的外形通常为方 形,并且槽侧馈送板80稍微更小,因此它能够装配到口 77中而歧管板81 的外围边缘82支撑在围绕槽口 77的法兰78上。密封件83设置在法兰78 与歧管板81的边缘82之间。板80、 81中的每个都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80a、 80b和81a、 81b,并且堆叠的安排使得歧管板的下表面81b压在馈送 板80的上表面80a上面并与其成界面邻接。
板80、 81在基本垂直于界面表面80a、 81b的方向由多个用于固定螺 纹件(未示出)的准直固定孔84 (图3A)穿过,其中螺纹件用来将这些 板连接到一起。歧管板81另外有多个在其周边隔开的孔86,用于在槽15 的法兰78上的直立桩87上方定位;并且还有多个端口 88 (见图3A), 用于连接到供墨系统10的组件。端口 88以及供墨系统的组件之间的墨水 流由限定在歧管板81的上表面81b中的多个不连续的沟槽A到K提供。 如图3A和4A所示,沟槽A-K以预定关系将连接端口 88互连。当将板 80、 81的界面表面80a、 81b安装到一起时,沟槽A-K被馈送板80的上表 面80a覆盖并被容纳进凹陷式样90的密封部件89密封,其中在表面80a 限定了凹陷式样90。密封部件89由模制合成橡胶材料制成(例如用在O 型环密封件中的合成橡胶),并且当板80、 81被紧扣在一起时被压入凹 陷中。它被设置为使得其包括多个环密封件,每个环密封件被设计为当将 板80、 81安装到一起时围绕特定沟槽密封,为了方便起见,这些密封件 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组件。密封组件89划分上表面80a的所选择的区域 91,此区域91基本上对应于在歧管板81上限定的沟槽A-K的式样,这些 区域91当密封组件89密封沟槽A-K时起到针对泄露封闭沟槽A-K的作 用。由密封部件89限制的区域91中的一些包括端口 88,其允许流体在渠 道A-K与安装到馈送板80上的组件之间连通。多个套管92从馈送板80 的下表面80b上的端口 88基本垂直地延伸出来,并提供组件到端口 88的 轻松连接。
歧管板81的上表面81a有直立侧壁93,其间隔在外围孔86内侧,壁93内部的区域被设置为支持供墨系统10的组件。
图4A清楚地示出了歧管板81中的沟槽A-K的排列,并在图3A中的 馈送板80上示出了密封凹陷90和沟槽闭合区域91。沟槽A-K与图l中的 流线和导管的关系概述如下。
沟槽A限定了用于加压的墨水的从主过滤器21的出口延伸出来的支 线53和所连接的线41,其中主过滤器21的出口连接到馈送板80上的端 口 A5,喷射泵36入口连接到端口 Al。线路41经由端口 A4连接到第四 控制阀42 (其控制冲洗泵的启动)。压力变换器W经由端口 A3与导管成 流体连通而温度传感器60经由端口 A2与导管成流体连通。
沟槽B将第二文丘里喷射泵51互连到允许向泵51的流打开和关闭的 第三控制阀37。歧管板81中的端口 Bl连接到阀37和馈送板80中的端口 B2 (图3A)连接到文丘里泵51。
沟槽C限定了从打印头ll来的墨水回流线32的部分并将脐带导管12 中的回流线(端口 C2)从打印头11互连到第三控制阀37 (端口 C3)。 端口C1没有被使用。
沟槽D限定了导管,此导管将从冲洗泵40的第一腔63返回的墨水流 (经由第四控制阀42)运送到喷射泵装置36的第一文丘里泵50和/或从 冷凝单元70回收的溶剂50。馈送板80上的端口 Dl连接到第一文丘里泵 50,歧管板81上的端口 D2连接到第三控制阀37的出口,端口D3连接到 第四控制阀42而端口 D4跨保护二代第五控制阀72 (控制从冷凝单元70 回收的溶剂的流)。
沟槽E限定了导管41,其中导管41将加压的墨水递送到冲洗泵阀40 并将第四控制阀42 (歧管板81中的端口 El)的出口互连到冲洗泵阀40 的第一腔63的入口 (歧管板81中的端口E2)。
沟槽F限定了来自冷凝单元70的溶剂回流线71的一部分并且将冷凝 排液件(歧管板中的端口 Fl)互连到第五控制阀72 (歧管板81中的端口 F2)。
沟槽G限定了溶剂冲洗线44的一部分并将脐带导管12中的冲洗线管 互连到溶剂冲洗过滤器43的出口 (馈送板端口G2)。沟槽H限定了墨水馈送线22的一部分并将阻尼器23的出口 (馈送板
80中的端口H2)互连到脐带导管12中墨水馈送线管。
沟槽I限定了来自溶剂盒18的溶剂供应线65并将来自盒18的导管的 末端(此末端连接到歧管板81中的端口 14)互连到第五控制阀72 (在歧 管板中的端口Il)。沟槽I也提供与止回阀67 (在歧管板中的端口I2)和 压力变换器66 (端口I3)的流体联通。
沟槽J限定了止回阀67与冲洗泵40之间的溶剂流导管。馈送板80中 的端口 Jl提供到冲洗泵40的第二腔64的开口与具有止回阀67的出口同 样在馈送板80中的端口 J2之间的流体联通。
沟槽K限定了主供墨线22的一部分并在系统泵16的出口 (在歧管板 81的端口 K2)与主过滤器21的入口 (在馈送板80上的端口 KO之间延 伸。
在歧管板81上的端口 Ll和在馈送板80上的L2简单地允许粗过滤器 20的出口与系统泵16的入口之间直接连接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的流沟槽。
如图在5A和5B中最适宜观察到的,板80、 81的界面表面80a、 81b 的每个都有将板安装到一起时结合起来的大圆柱体凹槽95a、 95b,以便形 成用于容纳冲洗泵40的腔95。相似地,止回阀67位于凹槽96a、 96b之 间限定了的小腔96中。
返回参考图2A和2B,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供墨系统10的模块特 性。歧管块79结构允许各种供墨系统组件简单地插接以与端口 88 (或从 这些端口中延伸出的插管)形成流体连通并且因此以模块方式形成流体流 沟槽。
将会参考图2到图7描述一些在歧管块79上支持的供墨系统组件。通 过图2B和2C中示出的五个插管92将集成过滤器和阻尼器模块100连接 到馈送板80的下表面80b上。两个插管仅用作安装目的,而其他插管92 从板中的端口 Kl、 G2和H2向后延伸。分别地在图6A和6B中示出的模 块包括圆柱体外壳对103、 104,其集成地为阻尼器23 (在图6A和6B中 未示出,但是在图2B、 2C和5A中示出)形成安装支持件105。第一外壳 103包括主墨水过滤器21而第二外壳103容纳溶剂过滤器43。圆柱体外壳103、 104的每个都有以摩擦锁合安装到各自的插管92上的中央入口开口 106,用于主墨水过滤器21的开口连接到在端口 Kl的插管而用于溶剂过 滤器43的开口连接到在端口 J2的插管。可以在每个插管和入口开口 106 之间提供合适的密封圈。经过滤的墨水在孔102中从外壳103中流出,通 过安装支持件105到达阻尼器23的入口并在孔23a离开阻尼器和支持件 105,并流入整体地形成的出口导管107,其中出口导管107基本上平行于 圆柱体外壳103、 104的轴延伸并在端口 H2连接到插管92。另一个导管 108从墨水过滤器外壳103中的侧开口延伸并与在端口 A5的插管92连 接,墨水在这里流进由沟槽A限定的支线53。经过滤的溶剂通过外壳上 的侧孔进入连接到在端口 G2的插管92的导管109,并在这里流入由沟槽 G限定的冲洗线44。
可以看出入口 106和出口导管107、 108、 109基本平行的布置,因此 可以通过入口和导管滑到各自的插管上相对轻松地将模块插入歧管块。
过滤器和阻尼器模块100在另一个入口具有吸取(take up)管道111 的圆柱体外壳110中也包括粗过滤器21,其中吸取管道111用于连接到延 伸进混合槽15底部的墨水14中的管(未示出)。在工作中,系统泵16 (在粗过滤器21的上游)运转以从槽15中通过吸取管道111汲取墨水进 入到粗过滤器21中。粗过滤器21的出口使得经过滤的墨水导向沿整体的 直角出口导管112,其中出口导管112连接到歧管板中的端口 Ll并且墨水 从这里流到系统泵16的入口管113 (图4C和5A),其中墨水继续通过端 口 L2和Ll并进入过滤器出口导管112的末端。
供墨系统10的多个组件被安装到歧管板81的上表面81a上,这些组 件具体包括喷射泵组合件36、系统泵16、第三到第五流控制阀37、 42、 72、温度传感器60、压力变换器61和使将阀、泵和变换器连接到控 制系统的电线终结的电路板115。在图4B中这些组件的许多都被电路板 115从视野中隐藏起来了。
如上所述,三个流线路22、 32、 44都部分地由脐带导管12中的各自 的管限定,并且这些到有关端口 Hl、 C2、 Gl的连接被方便地集合到连接 块116中(图4B),其中连接块116限定在歧管板81的上表面81a上。这些管由侧壁93中的图样槽口中支持。
为了在任意给定时刻探测混合槽中的墨水的高度,在歧管块79上提
供图2B、 2C和4C中示出的墨水高度传感器。此传感器包括从歧管板81 的下表面81b悬垂下来的四个导电探针121、 122、 123、 124。它们延伸通 过馈送板80中的缝125并进入它们按照设计浸入墨水14中的槽15中。第 一和第二探针121、 122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三探针123具有中间的长度 而第四探针具有最短的长度。这些探针与一个或多个电传感器(例如电流 或电容传感器)以及安装到歧管板81的上表面81a的相关电路115相连 接。传感器120被设计为当第一探针121和其他探针122、 123、 124的一 个或更多形成完整电回路时,检测电传导墨水的存在。例如,当槽中的墨 水高度相对高时,所有的探针121-124的末端都会被淹没在墨水中,而探 测器探测到所有的回路都完整了。另一方面,当墨水的高度相对低时,只 有更长的第一和第二探针121、 122被淹没在墨水中,因此只有这二者之 间的电路是完整的。测量的墨水高度的信号指示被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 系统之后能够作出关于是否需要向槽15中递送更多墨水的决定。应该理 解墨水高度传感装置的其他形式可以被用来达到相同效果。
在工作中,从回流线32回流到槽中的墨水和溶剂可能会造成湍流, 特别是在墨水14的表面,因此由于墨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在墨水的 表面形成气泡的泡沬。已知可以在回流线的出口处使用档板以减少由回流 墨水/溶剂引起的湍流,但是这不能总是完全消除泡沬。泡沫的出现可能使 槽中的墨水的真实高度模糊并导致高度传感器120的误读。为了消除对高 度传感器120正确工作的干扰,防护件130被连接到馈送板80的下表面 80b上并且向下悬挂进槽15中,因此防护件130遮住由进入的墨水或溶剂 产生的任何表面泡沫以保护探针120-124。在图4C中对其进行了描绘。在 图7A-D中详细示出的防护件130包括由例如多孔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连续 的薄壁,其中薄壁上端130a具有整体横向地延伸的用于连接馈送板80的 法兰131和在使用中贴近于槽15的底壁75的下端/32。此薄壁在其上端 130a和下端BOb之间逐渐向内变窄并围绕探针120-124,因此在其边界之 内的墨水保持基本没有泡沬,因此可以确定正确的高度读数。应该认识到防护件130可以用于依靠浸入槽中的墨水内工作的任何形式的高度传感器 并且壁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多孔物等制成。
图8示出了安装好的模块200。模块200是供墨系统IO的部分。模块 200优选地包括以下组件例如过滤模块100、墨水储液器/混合槽15、系统 泵16、溶剂过滤器43等。连接歧管202布置在模块200的表面。如图9 所示,歧管202包括多个与歧管块79成流体连通的端口 204。歧管202适 合于喷墨打印机8连接以为打印机8提供墨水、溶剂等。端口 204可以位 于模块200的单独表面206上。
图IO示出了打印机的连接器(或歧管)220,此连接器220被设置为 用于与歧管200连接以提供模块200与打印机8之间的流体连通。连接器 220包括设置用于与喷墨打印机8的馈送线(未示出)连接的倒钩件 222、 224、 226。另外,连接器220的开口 232、 234被设置为用于与歧管 202的端口 204连接。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端口、倒钩件和开口的特定结 构,但是其他合适的结构也是可能的。端口 204和连接器220的结构为优 选的,因此连接器220以容易、快捷的连接方式容易地连接到歧管202的 端口 204上。
模块200可以如下连接到喷墨打印机8 (如图1中概要地示出的)。 打印机连接器220连接到歧管202以提供模块组件与喷墨打印机8之间的 流体连通。也可以提供模块200与喷墨打印机8之间的电连接。喷墨打印 机8可以包括布置在柜13内的接收舱(未示出)。模块200可以被布置在 此接收舱中。
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不多于3个步骤中,模块200能够被 可操作地连接到喷墨打印机8,以为喷墨打印机提供墨水过滤和流体储液 器。此三个步骤包括将模块200邻近打印机8布置;提供模块200与打印 机8之间的电连接;将连接器220连接到歧管202。
可以通过多个端口 204单独地提供墨水回路和喷墨打印机8之间的流 体连通。具体地说,歧管202与连接器220之间的连接提供模块200与喷 墨打印机8之间所有的流体连通,而不需要额外的连接。这种结构极大地 简化了安装和替换模块200的过程。歧管块的结构,特别是在歧管板与馈送板之间的界面限定的沟槽,避 免了用于相互连接供墨系统组件的许多管道、管、软管等的需要。这种安 排因此大量简化了装配并因此减少了与构件系统有关的时间以及可能发生 的错误。总的来说,柜内部的区域是如此的整齐因此能够更轻松的得到单 独的组件。歧管块同样消除了与这些管道有关的连接器,而连接器是潜在 的泄漏源。因此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并由此降低了服务的需求。
歧管块的总体结构规定了一种紧密的装置。
应该认识到可以在不超出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 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例如,确切的尺寸和板中沟槽的安排可以基于 供墨回路的设计而变化。此外,不是所有用在供墨回路中的组件都必需直 接连接到歧管块上。
也应该认识到歧管块的板中的沟槽可以用在互连流体处理组件所需要 的流体回路的其他的应用中。
以上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在文字上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应该理解只示出和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并且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 明范围之内进行的全部的改变和修改都期望得到保护。应该理解虽然在描 述中使用例如"优选的"、"优选地"、"优选"或"更优选"之类的词 建议如此描述的参数为所期望的,然而其可能不是必须的并且缺乏这些参 数的实施例也可以预料的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在本发明范围之内。与权力 要求有关,当意图使用"一个"、"至少一个"或"至少一部分"之类的 词以引导参数时,并没有意图将权利要求限制到只有一个这种参数,除非 在权利要求中有相反的特定的声明。当使用语言"至少一部分"和域"一 部分"时,项目可以具有一部分和/或整个项目,除非有相反的特定声明。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外壳;歧管,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包括多个端口,所述端口提供进入及离开所述模块的流体连通;布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多个组件,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布置在过滤器外壳中的流体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外壳具有入口和出口;和墨水储液器;和墨水回路,所述墨水回路与所述组件和所述端口形成流体连通并包括用于在所述组件之间运送墨水的流体通路;所述过滤模块被连接到所述歧管,使得所述过滤器外壳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歧管的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者形成流体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组件还包括用于经所述 墨水回路运送流体的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通过所述多个端口仅提供在所述 墨水回路与所述打印机之间进入及离开所述模块的墨水的流体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端口全部都布置在所述 外壳的单一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歧管为第一歧管,并且所述 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二歧管,所述第一歧管被设置为使得在单一的连接中可 以将所述多个端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歧管,以提供所述喷墨打印机与所述墨 水回路之间的流体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过滤模块被支持在所述歧管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过滤模块可松开地连接到所 述歧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过滤器外壳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可松开地与壁配合,所述壁至少部分地限定了所述多 个端口其中一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流体过滤器为墨水过滤器, 还包括溶剂过滤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组件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墨 水的性质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组件包括用于阻止所述墨 水回路中的压力脉动的流体阻尼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外壳和歧管,所述歧管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包括多个端口,所述端口提供进入和离开所述模块的流体连通。多个组件布置在所述外壳内,包括过滤模块、墨水储液器和墨水回路。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布置在过滤器外壳中的流体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外壳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墨水回路与所述组件和所述端口形成流体连通,并且包括用于在所述组件之间运送墨水的流体通路。所述过滤模块被连接到所述歧管,因此所述过滤器外壳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歧管的所述多个端口其中一者形成流体连通。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362033SQ20082013894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伊恩·弗斯特, 杰滋·扎巴, 阿马尔·莱什比, 马修·汤姆林 申请人: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