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气机构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04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通气机构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通常涉及一种液体容器(liquid tank)和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配 备有用于喷射液滴的打印头(printhead)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 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机和多功能机等的某些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使用 打印头,该打印头包括用于在移动用作介质(medium)的纸的位置的同时向纸张喷射液滴 以形成图像的液体喷头。术语"介质"在下文中可称为"纸张",但是并不意味着限制所使用 的材料的类型。其他术语,例如"被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转印构件"、"记录纸",也可以 用于指与术语"介质"相同的东西。出于同样原因,诸如"记录"和"打印"的术语指与"图 像形成"相同的意思。 在本公开中,术语"图像形成设备"指的是用于通过在介质上喷射液体而形成图像 的设备,介质是由诸如纸页、丝线、纤维、布料、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和陶瓷等的材料 制成的。此外,术语"图像形成"不但指将诸如字符和图表(graphics)等具有语义的图像 附接(attach)到介质,而且指将诸如无规则图样的不具有语义的图像附接到介质。而且, 术语"墨"并不局限于该词本身狭窄意义上的墨,而指的是诸如墨、抗蚀剂和DNA试样的任 何液体,这种液体能够用于上述术语的意义上的"形成图像"。 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在下文中可称为"喷墨打印装置")中,在 主墨盒(也称为主容器)被安装在设备的不动部时,用于向打印头供应墨的副容器(也称 为缓冲容器)可被安装在盒上,以便副容器被重新装满由墨盒供应的墨。换句话说,作为可 交换贮液器的墨盒可与打印头一起被安装。 为了从液体喷头稳定喷射墨滴,尤其重要的是维持液体喷头中的墨在预定负压 (negative pressure)(也就是,维持施加到液体喷头内部的墨的压力在预定负压)。为此, 负压产生装置一般被设置在向液体喷头供应墨的墨供应系统中。根据这种构造,由负压产 生装置向其施加负压的墨被供应到液体喷头。 负压产生装置利用通过容纳在墨盒中的海绵状墨吸收剂的毛细管吸收作用产生 负压,或者利用诸如弹簧的推动装置向外推动墨盒的弹性材料形成部以维持墨盒内的负 压。另一种类型的负压产生装置具有位于液体喷头下方的墨盒以利用水头差(water head difference)向墨施加负压。 在使用副容器的典型图像形成设备中,从墨盒向副容器供墨的供应通道可由挠性 树脂管来实现,以增加设备内部安装和装配的活动余地(latitude)及增加可维护性。此 外,弹性膜可被设为用于副容器的负压产生装置。但是,弹性膜的使用产生经过长期使用膜 会允许空气通过的问题,导致空气被导入副容器。并且,出现在主容器内的空气,在安装主 容器的时候导入供应通道的空气和溶入墨中的空气,都设法穿过供应通道进入副容器从而 积聚在副容器中。
专利文献1揭示了提供有一种使副容器的内部空间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 切换的通气(vent-to-atmosphere)阀和一种与墨供应通道分离设置的以将副容器内的空 气排出的通气通道,从而防止副容器中的空气积聚。这种通气阀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坐 落在通气盖内的阀座,用作阀塞的铁球,和推动铁球靠着阀座的弹簧。弹簧持续地推动铁球 以维持关闭状态,从而防止副容器连通到开放大气,并且防止空气被导入副容器。此外,通 气销可被插入保持器以逆着由弹簧施加的抗推力移动铁球来实现打开状态,从而使副容器 与开放大气相通。在这种状态下,墨被供应到副容器的内部空间以置换积聚在副容器内的 空气,从副容器排出空气。 专利文献2揭示了为了调节容器内的压力而提供的空气导入弯曲通道和沿空气 导入通道的阀。 专利文献3揭示了提供有防止当容器与大气相通时粉尘和污垢进入容器的过滤 器。 如专利文献1所述提供通气机构(阀)使得当从主容器向副容器供应墨时可以从
副容器向大气排出空气。此外,副容器被适当地密封以在墨被供应到副容器之后维持负压。 当副容器的通气阀在装满之后首次向液体喷头供应墨的时候或者在用户进行恢 复喷嘴功能的维修工作而重新产生负压的时候被打开时,因为副容器的内部空间基本处于 气密状态,所以在连通到大气时,大气中的空气被吸入副容器。由于空气的吸入作用,所以 存在于大气中的粉尘和杂质可以穿过通气阀而进入副容器。 如果杂质(包括粉尘)进入副容器从而被混入容器内的墨中,那么用于形成图像 的打印头会遭受诸如喷射失败的故障。同样,由于粉尘和杂质污染对构成通气阀的阀座和 阀塞的污染引起阀的气密性的恶化,导致难于恢复副容器的气密状态。这就不可能在副容 器内产生负压。因此,墨可能从打印头的喷嘴滴下从而弄脏打印纸和/或者不能适当地形 成图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为了恢复负压需要利用吸入泵从液体喷头的喷嘴排出墨的恢 复操作。这是有问题的,因为通过吸入操作以恢复负压而浪费了墨。 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文献1揭示了应用润滑剂以提高阀的气密性。但是,由于基于 打开阀附着于润滑剂的大气中的粉尘和杂质会永久保持,因此可能使气密性进一步恶化。
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构造中,大气导入通道是蛇状的。因此,当墨被供应到副容 器时,由于沿蛇状通路存在阻力,所以副容器内的压力不能即时达到大气压。这就导致墨供 应时间变长的问题。 专利文献3揭示了提供阀的过滤器。由于过滤器不是设置在与大气相同的阀的一
侧上,因此不可能除去附着于阀塞和阀座的粉尘和杂质。 因此,需要提高配备有通气机构的贮液器的气密性。[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1696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72859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72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该 液体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基本消除由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引起的一个或者更多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容器包括通气机构,通气机构构造用来打开和关闭使连接
到液体喷头的内部储藏空间与大气相通的通气通道,该通气机构包括圆筒形构件;设置
在圆筒形构件内的阀座;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且可移动以与阀座接触或分离的阀塞;在阀
塞的大气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以便引起阀塞运动的可移动构件;和设置
在连通通道处以捕获杂质的过滤器构件,可移动构件具有与圆筒形构件的内表面活动接触
的外表面并且具有用于与大气相连通而穿过该可移动构件形成的连通通道。 根据这种实施例,过滤器构件捕获大气中的诸如粉尘和纸粒的杂质,从而防止杂
质附着到阀塞和阀座以提高气密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液体容器包括通气机构,通气机构构造用来打开和关闭使连接到液体喷头的内部储藏空间与大气相通的通气通道,该通气机构包括圆筒形构件;阀座,该阀座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阀塞,该阀塞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且可移动以与阀座接触或分离;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在阀塞的大气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以便引起阀塞运动,可移动构件具有与圆筒形构件的内表面活动接触的外表面,并且在可移动构件的外表面和圆筒形构件之间形成连通通道以与大气相连通;和盖构件,该盖构件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以提供覆盖,该盖构件具有多个气孔。
根据这种实施例,盖构件捕获大气中的诸如粉尘和纸粒的杂质,从而防止杂质附着到阀塞和阀座以提高气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液体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防止由于液体容器的气密性的降低而引起的大气中空气的侵入,从而确保液体供应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液体喷射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部分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显示用于说明贮液器(副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头单元的说明性侧视图。 图6是沿图5所示的A-A线的副容器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容器的通气机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副容器的通气机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副容器的通气机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副容器的通气机构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将参考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图l是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该图像设备是串联型(serial-type)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用作引
5导构件的主导杆31和辅助导杆32,该引导构件被水平放置在设备1的左右侧板21A和21B之间。导杆31和32传送在主扫描方向上可移动的盒33。主扫描电动机(未显示)通过调速传送带(timingbelt)在图2中箭头所示的主盒扫描方向上驱动盒33。
盒33具有打印头34a和34b (该打印头34a和34b在没有必要彼此区别各自的头时称为打印头34)打印头34a和34b包括液体喷头,该液体喷头用于喷射对应于黄色(Y)、青色(C)、红紫色(M)和黑色(K)的各个颜色的墨滴。每一个都包括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的喷嘴行(nozzle lines)被放置在向下喷射墨滴的位置上。
每个打印头34具有两个喷嘴行。打印头34a的两个喷嘴行中的一个喷射黑色(K)墨滴,并且另一个喷嘴行喷射青色(C)墨滴。打印头34b的两个喷嘴行中的一个喷射红紫色(M)墨滴,并且另一个喷嘴行喷射黄色(Y)墨滴。打印头34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构造。可选的布置为使得三个或者四个喷嘴行,乃至更多喷嘴行被设置在单个喷嘴板上。
盒33还携带对应于打印头34的喷嘴行的副容器35a和35b(当没有必要区别时称为副容器35)以供应各颜色的墨。各颜色的打印液盒10y, 10m, 10c和10k被可移动地安装在盒安装部4上。供给泵单元5通过用于各个颜色的供应管36从打印液盒10y, 10m, 10c和10k向副容器35供应各个颜色的打印液。 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新月形辊(crescent roller)(即馈纸辊)43和分离垫44被设为用于馈送放置在馈纸盘2的纸张堆放单元(即压板)41上的纸张42的馈纸单元。分离垫44与从纸张堆放单元41逐张馈送纸张42的新月形辊43相对。分离垫44推靠着新月形辊43。 从馈纸单元供应的纸张42被运送到打印头34的下方。为此,设置用于引导纸张42的引导构件45、计数辊46、传送引导构件47,和具有顶端压辊49的压力构件48。此外,传送带51被设为传送装置,通过静电力保持纸张42而传送被供应的纸张42经过面向打印头34的位置。 传送带51是在传送辊52和张力辊53之间拉伸以在带行进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旋转的环形带。充电辊56用作充电装置以对传送带51的表面充电。充电辊56被放置成与传送带51的表面接触以根据传送带51的旋转而旋转。由副扫描电动机(未显示)通过调速传送带的驱动,传送带51通过传送辊52的旋转在图2所示的带行进方向上旋转。
进一步地,纸张排出单元是为了排出通过打印头34在其上进行打印的纸张42而设置的。该排纸单元包括用于使每张纸42与传送带51分离的分离爪61以及排出辊62和63。纸张排出盘3被放置在排出辊62的下方。 双向单元71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设备1的后侧上。双向单元71接收通过传送带51的反向旋转返回的纸张42,并且将准备好的纸张翻转到计数辊46和传送带51之间的间隙。双向单元71的上表面容纳手动送纸盘72。 维护和恢复机构81被放置在盒33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上的非打印区域,以维护和恢复打印头34的喷嘴的操作状态。维护和恢复机构81包括盖构件82a和82b(当没有必要区别时称为盖构件82),擦片83,和废滴接收部84。盖构件82a和82b(在下文中仅称为"盖")用于盖住打印头34的每个喷嘴面。擦片83用于擦喷嘴面。当为了喷出粘性增加的打印液而排出没有用于打印的液滴时,废滴接收部84接收液滴。 此外,收集单元(废滴接收部)88被设置在盒33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非
6打印区域,以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当为了喷出粘性增加了的打印液而排出没有用于打印的液滴时接收液滴。收集单元88具有在与打印头34的喷嘴行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开口 89。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纸张42从馈纸盘2被逐张馈送。于是大致在竖直方向上向上行进的纸张42被引导构件45导入传送带51和计数辊46之间的间隙。纸张42的顶端进一步被传送弓I导构件47弓I导从而通过顶端压辊49推靠着传送带51 ,纸张42的行进方向转变大约90度。 具有正极性和负极性轮流交替的交流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56。因此,传送带51具有交流电电压图。即,传送带51被充电成交变极性(即正和负),每个极性占用具有预定宽度的带形表面区域,因此交变极性带在与旋转方向相应的副扫描方向上被轮流布置。当纸张42被供应到充电成交变正负极性的传送带51时,纸张42被吸到传送带51,因此纸张42通过传送带51的旋转在副扫描方向上被传送。 在盒33被移动的同时,打印头34被图像信号驱动。从而墨滴被喷射在固定不动的纸张42上以打印一行的图像。在将纸张42移位预定距离之后执行下一行的打印。响应于打印完成信号或者指示纸张42的尾端到达打印区域的信号,打印操作结束,接着将纸张42排出到纸张排出盘3。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3至图6将说明副容器35 —个实例。图3是显示副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副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副容器的说明性侧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A-A线的副容器的截面图。为了说明简单起见,下文的说明将给出关于打印头34喷射单色液滴的副容器构造。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打印头喷射两种颜色的液滴的构造中,两个副容器整体形成为单一结构。 副容器35包括壳体101,该壳体101形成有存储用作打印液的墨的贮墨槽100。具有弹性以密封贮墨槽100的开口的膜构件(弹性膜构件)102被附着固定到壳体101。在贮墨槽100内,弹簧103被设置在壳体101和膜构件102之间以向外推动膜构件102。
膜构件102具有响应弹簧103而突出得像个隆起的可扩展部102a。加强构件104被附接到可扩展部102a的外表面。响应膜构件102的位移而移位的传感杆106被可移动地附接到形成在壳体101的一侧的支撑构件107。 壳体101还具有用于将墨再次装填贮墨槽100的墨导入通道111。连接单元112能够被可移动地附接以在墨导入通道111和连接到打印液盒10的供应管36之间连接。
连接构件113被附接到壳体101的底部以从贮墨槽IOO向打印头34供应墨。墨供应通道114通过连接构件113形成,并且容纳使墨供应通道114的其余部分与贮墨槽100分离的过滤器115。 空气通道121被形成在壳体101的顶部以将空气从贮墨槽100排出。空气通道121包括与贮墨槽100连通的入口通道122和连接到入口通道122的中间通道123。空气通道121在下游与形成在壳体101中的通气孔131相连通,并且还包括在使用副容器35的状态下位于通气孔131下方的积聚空间126。 通气阀机构132被设置成打开和关闭通气孔131以使副容器35通过通气孔131在气密状态和与开放大气相通的状态(vent-to-open-atmosphere state)之间切换。
两个传感电极141和142被附接到壳体101的顶部以传感副容器35内的气体(空气)量是否超出预定量(或者剩余的墨的量是否降到预定量以下)。气体量(或者墨量)能够通过检测传感电极141和142之间的电连接的变化而被传感。电连接在两个传感电极141和142都被进入墨中的情形和传感电极141和142中的仅一个被进入墨中的情形之间是有差别的。 在下文中,参考图7将给出用作副容器35的开关阀的通气阀机构132的第一实施例。图7是显示通气阀机构132的细节的截面图。 圆筒形保持单元151被形成在壳体101的通气孔131的周围。密封构件154被通气盖155压縮且固定保持在圆筒形保持单元151的顶端。密封构件154具有用于接收阀塞的开口 153。通气盖155通过将安全构件155a接合在壳体101的接合构件151a中而被固定安装。 球形构件156被设置在圆筒形支持单元151中且作为能够与密封构件154接触或分离的阀塞。球形构件156在关闭密封构件154的开口 153的方向上被弹簧157推压。为了当球形构件156被推靠着密封构件154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能,密封构件154可以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这种弹性材料最好是具有较高变形性能的丁基橡胶(butylrubber)。当弹簧157将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推靠着密封构件154时,密封构件154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紧密附着到球形构件156。但是,如果该变形固定不变,那么当第二次关闭阀时可能破坏气密性。具有较高恢复特性(变形性能)的丁基橡胶的使用在重复关闭和打开阀时能够维持高的附着性能,从而确保高的气密性。 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在球形构件156的与大气相同的一侧上被可滑动地附接到通气盖155。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具有圆筒形,并且能够在打开阀的方向上推球形构件156。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以可滑动方式被接合在通气盖155的开口 159中。空气管路161被形成穿过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空气管路161在大气侧的一端具有捕获杂质的过滤器160。空气管路161的另一端面向密封构件154的开口 153。 驱动执行机构172被设置成打开和关闭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并且具有被外力机构(未显示)按压的柱塞171。柱塞171通过位于柱塞171和驱动执行机构172的框架173之间的复位弹簧174呈现滑移运动。根据这种构造,柱塞171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使球形构件156逆着弹簧157的阻抗力而移动,从而使开口 153置于打开状态。
在这种构造中,通气阀机构132通过向内移动柱塞171以推动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而被操作,从而打开开口 153以使通气孔131与开放大气相连通。因此副容器35的内部空间通过通气孔131和空气管路161而被连接到大气。值得注意的是,副容器35的内部空间已经处于负压。因此,在打开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时将空气吸入副容器35而产生气流。 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被接合在开口 159中以使二者之间不留下空间。因此,在建立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时,空气不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和开口 159的内表面之间流动。因此,在打开通气阀机构132时副容器35的内部空间和开放大气之间的连通只经由安装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中的过滤器160通过空气通道161发生。
由于将空气从大气吸入副容器35时产生的气流经过过滤器160,因此大气中的粉尘和杂质被过滤器160捕获而不进入球形构件156所在的空间。此外,提供的空气管路161能够稳定在建立与大气相通的通气时产生的气流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副容器35在通气
8情形下被装满墨时,副容器35内的空气通过通气孔131和通气阀机构132的空气管路161被释放到开放大气。 代表性地,使可移动构件和该可移动构件被适配到其内的开口之间的间隔大,这种大的间隔被用于建立与开放大气的连通。另一方面,在上述构造中,使用的空气管路161确保了空气所流通的通道具有恒定形状。即使重复进行阀操作,气流的量也将是恒定和稳定的。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空气管路161的直径大小以获得气流的期望量。
利用如上所述的布置,减少粉尘和杂质侵入副容器35中,同样也减少了在通气阀机构132中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和用作阀座的密封构件154被粉尘和杂质污染。这就能够防止由于粉尘和杂质侵入副容器35而使打印头34不能适当地喷射液滴所引起的图像劣化。此外,维持了在通气阀机构132中的球形构件156和密封构件154之间的紧密连接,从而确保在重复使用时副容器35的气密性。而且,提高了阀的打开或者关闭操作的可靠性,这就使得可以在补给墨的时候稳定供应墨。此外,由于在可移动构件和(通气盖的)开口之间几乎没有间隔,因此防止了由于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松动而引起的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不稳定滑动。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从而能够被可靠地关闭。因此,提高了通气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和通气盖155的开口 159之间的接触面可以由具有小摩擦力的树脂材料制成。这就允许在使间隔尽可能小的同时有基于小摩擦力的稳定滑移运动。具有小摩擦力的树脂材料可以包括聚縮醛树脂(polyacetal resin)、氟树脂(fluorineresin)等。因此,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滑动被平稳进行,从而提高阀打开或者关闭操作的可靠性。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8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副容器通气机构的截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具有高粘性的润滑剂162被设置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和通气盖155的开口 159的内表面之间。润滑剂162被设置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在滑移运动的时候摩擦开口 159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布置,即使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和通气盖155的开口 159的内表面之间的微小间隔也能够被封闭。这就防止大气中的细粉尘和杂质的进入。此外,能够减少在滑移运动的时候可移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延长通气可移动构件158与重复滑移运动有关的工作寿命。具有高粘性的润滑剂162可以包括高粘性的液体润滑脂,该高粘性的液体润滑脂包括作为基础材料的硅或者氟。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9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副容器通气机构的截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盖构件163被设置在通气盖155的外表面和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除了附接过滤器160的部分外的恒定暴露部分之间,从而可靠地覆盖了二者之间的部分。盖构件163被固定附接到通气盖155的接触表面和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接触表面。盖构件163是由弹性或者柔性构件形成的,以便使盖构件163变形来响应为了打开或者关闭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而产生的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滑移运动。即,盖构件163并没有阻碍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运动。弹性构件可以是橡胶,并且柔性构件可以是树脂膜等。只要盖构件163不会阻碍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滑移运动,盖构件163可以具有褶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允许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和开口 159之间存在间隔,使得能够可靠 地进行通气机构的打开和关闭。 为了捕获存在于大气中的粉尘和杂质,过滤器160可以具有多个气孔(微小孔) 或者筛孔形。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160最好由陶瓷金属纤维(sintered metal fiber)制 成,这就呈现了长期的令人满意的粉尘收集性能,而不会发生由捕获的粉尘和杂质所引起 的过滤器阻塞。 这种布置能够防止细小粉尘和杂质通过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和通气盖 155的开口 159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侵入。 在下文中,参考图IO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IO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副 容器的通气机构的截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构造的不同之处在于,通气可移动构件158是结 实的(solid),并且不具有过滤器160。用于提供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的连通的连通路 径164被设置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外表面和通气盖155的开口 159的内表面之间。盖 构件165被设置在通气盖155的外表面和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恒定暴露部分之间以可靠 地覆盖二者之间的部分,并且被固定附接到通气盖155的接触表面和通气可移动构件158 的接触表面。 如第三实施例中,盖构件165由弹性或者柔性构件形成,以便盖构件165发生变形
来响应为了打开或者关闭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而产生的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滑移运
动。即,盖构件165并没有阻碍通气可移动构件158的运动。 盖构件165具有多个微小孔166且用作捕获粉尘和杂质的过滤器。 在这种构造中,当用作阀塞的球形构件156被移动以打开通气阀机构132时,由副
容器35内的负压所引起的空气的吸入通过微小孔166产生。吸入的空气经过连通路径164
流入副容器35中,该连通路径164是通气可移动构件158和开口 159之间的间隔。以这种
方式,副容器35与开放大气相通。 在通气可移动构件158滑移运动时微小孔166可变形,但是被定位以便维持其孔 径。由于微小孔166捕获粉尘和杂质,所以不用单独提供过滤器。只要这种构造不阻碍通 气可移动构件158的滑移运动,盖构件165可以具有褶皱的形状,且微小孔166被适当定位 以暴露到大气。 以这种方式,穿过盖构件形成的微小孔用作捕获粉尘和杂质的过滤器,并且盖构 件能够变形来响应可移动构件的滑移运动。这种构造带来与先前所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和 优点,并且通过减去一些装配组件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和减小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不局限于仅有打印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具有诸如 打印、传真和复印功能在一起的多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液体容器可以被用于这种图像形 成设备中。液体容器的构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的。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种种变化和修改。 本发明基于在2007年10月1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申请的日本在先申请 No. 2007-271659,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权利要求
一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包括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构造用来打开和关闭使连接到液体喷头的内部储藏空间与大气相通的通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包括圆筒形构件;阀座,该阀座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内;阀塞,该阀塞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内并且可移动而与所述阀座接触或分离;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在所述阀塞的大气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内,以便使所述阀塞运动,所述可移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圆筒形构件的内表面活动接触的外表面,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可移动构件形成的用于与大气相连通的连通通道;和过滤器构件,该过滤器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处以捕获杂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 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的润滑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圆筒形构件和所述可移动构 件由树脂材料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 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以提供覆盖的盖构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盖构件是可与所述可移动构 件的滑移运动相关联地变形的弹性或者柔性构件。
6. —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包括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构造用来打开和关闭用于 使连接到液体喷头的内部储藏空间与大气相通的通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包 括圆筒形构件;阀座,该阀座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内;阀塞,该阀塞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内且可移动而与所述阀座接触或分离; 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在所述阀塞的大气侧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 件内,以便引起所述阀塞运动,所述可移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圆筒形构件的内表面活动接触 的外表面,并且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圆筒形构件之间形成与大气相连通的连通 通道;和盖构件,该盖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以提供覆盖,所述 盖构件具有多个气孔。
7. —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的液体容器;禾口打印头,该打印头被构造成喷射供应自所述液体容器的液滴。
8. —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6的液体容器;禾口打印头,该打印头被构造成喷射供应自所述液体容器的液滴。
全文摘要
一种液体容器包括构造用来打开和关闭通气通道以使连接到液体喷头的内部储藏空间与大气相通的通气机构,该通气机构包括圆筒形构件;阀座,该阀座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阀塞,该阀塞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且可移动地与阀座接触或分离;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圆筒形构件内且在阀塞的大气侧上以引起阀塞的运动,可移动构件具有与圆筒形构件的内表面可移动接触的外表面并且具有用于与大气相连通而穿过其形成的连通通道;和过滤器构件,该过滤器构件被设置在连通通道处以捕获杂质。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765511SQ200880100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8日
发明者吉池祐尚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