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17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特别是在喷墨墨盒内容储的墨水被耗尽的情况下为喷墨墨盒灌注墨水的墨水灌注器。
背景技术
喷墨型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盒之类的墨水容器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管道将墨水输运至记录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记录头上设置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根据其喷嘴的结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是在其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两侧各设置一块或多块压电晶体。压电晶体受到由数据调制的电脉冲打印信号控制,产生收缩或膨胀变形,挤压喷嘴中的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微细的液滴,溅落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页面上,形成一个记录点。若干记录点集合成所需图像。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其记录头结构与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相似。它们的差别是,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在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内壁或外壁上设置了加热电极。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被送到喷嘴的加热电极上,加热电极快速升温,使喷嘴附近的墨水迅速汽化, 形成汽泡。汽泡膨胀产生的压力使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一个个微细的墨滴,溅落至纸张页面上。电脉冲消失后,墨水蒸汽凝聚,喷嘴内的墨水通过表面张力维持在与喷嘴外表面齐口的水平。记录头抽取墨水后形成的负压引导储墨腔内的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水流动管道。无论是压电式喷墨打印机,还是气泡式喷墨打印机,都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墨水容器或喷墨墨盒来储备墨水。作为喷墨打印机用于容纳墨水的构件,当前使用的喷墨墨盒主要是消耗性墨盒。消耗性墨盒被配置于喷墨打印机内部,即打印机的字车上,它在墨水用完后通常就得丢弃,如果想重复使用,就需要在墨盒上开设灌墨孔,然后用注射器或者其他的设备将墨水再次注入墨盒中。消耗性墨盒由于不可重复使用,会造成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而且在墨水耗尽后,丢弃的墨盒壳体由于其内部还残留一定量的墨水,会造成环境污染。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使用独立的外部墨水补充瓶来为消耗性墨盒提供后续墨水的补充,以维持消耗性墨盒的墨水储量。在使用外部墨水补充瓶来为消耗性墨盒再次充填墨水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墨水灌注器来配合完成墨水的填充。参见图1、2、3,示出一种当前墨盒生产厂商较为普遍使用的墨水灌注器100。这种墨水灌注器100作为墨水灌注过程中的中转站与外部墨水源(图中未示出)配合,将外部墨水源中容纳的墨水注入消耗性墨盒200中。消耗性墨盒200是一种复合型的墨水供应容器。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墨水供应体系。各个墨水供应体系仅蓄储一种颜色的墨水。在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控制下,各个墨水供应体系分别独立地为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三个墨水供应体系在喷墨打印机的统一控制和调度之下,对记录介质喷墨后获得的综合效果就是一幅色彩逼真的彩色图像。消耗性墨盒200的具体构成主要包括面盖201、盒体202。在面盖201上设置有三个导气孔203。 在盒体202背对面盖201的底部,设置有三套喷嘴204。三个导气孔203和三套喷嘴204都分别同与其对应的墨水供应体系相连通。在灌注墨水时,消耗性墨盒200首先被放置于墨水灌注器100的底座101上。底座101上设置的其形状对应于盒体202之喷嘴204的容纳腔102将喷嘴204所在的部位包覆并将喷嘴204密封。之后,将盖体103套置于底座101上,并将底座101上设置的扣板 104扣接到在盖体103上设置的舌片105上,使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扣合后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箱体,即墨水灌注器100。在此状态下,盖体103内设置的三支输墨针管106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加装于盖体103内的垫板107和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则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将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 同时将消耗性墨盒200紧紧夹持于盖体103和底座101之间。最后,通过导管之类的外部输墨管道把外部墨水源接驳到在盖体103外壁上设置的对接口 109上,进而抽空消耗性墨盒200内部的空气,通过该抽气步骤在消耗性墨盒200内部产生的负压将墨水顺着对接口 109、输墨针管106导入消耗性墨盒200的内部储墨腔,完成墨水灌注。这种墨水灌注器100,结构简单是其优点,但消耗性墨盒200的构造却因喷墨打印机型号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规格,例如,体量尺寸较之更小的消耗性墨盒还有更多的品类, 但现有墨水灌注器100的构造形式却限制了其在此类墨盒上的使用,使得生产过程中必须针对其体量尺寸存在差异的不同品类的墨盒设计其构造相互对应的墨水灌注器,这无疑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该墨水灌注器结构简单,且能够广泛适用于其构造基本相同但体量尺寸存在差异的消耗性墨盒的墨水灌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按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目的设计的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包括盖体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的容纳腔。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插入消耗性墨盒之导气孔的输墨针管。盖体内设置有在盖体和消耗性墨盒的面盖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的垫板。垫板上设置有弹性垫圈。该弹性垫圈位于背对消耗性墨盒所在的区域而介于盖体和垫板之间。输墨针管在垫板所在的平面内的位置介于弹性垫圈包围的区域中。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针对现有墨水灌注器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通过加设弹性垫圈的办法,扩大了垫板产生撑持作用的空间范围,使得垫板沿着墨水灌注器之输墨针管的方向具有适度的张弛距离,从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器对体量尺寸存有差异的消耗性墨盒灌注墨水时能够对不同消耗性墨盒都产生几乎一致的撑持和密封效果。这不仅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器的适用性,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图1现有墨水灌注器透视图。[0015]图2现有墨水灌注器结构分解透视图一。图3现有墨水灌注器结构分解透视图二。图4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结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参见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结构分解透视图。结合图1、2、3,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器是在现有墨水灌注器构造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因此,除了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器构造发生改变或者新增构件外,继续沿用背景技术部分及其附图内容使用的标记。该用来为喷墨打印机消耗性墨盒200补充墨水的墨水灌注器100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底座101和盖体103。在底座101上,设置有容纳腔102,它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200。在盖体103内部设置有三支刚性的输墨针管106,它用来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在盖体103内部还设置有垫板107。垫板107连同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 —起,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将消耗性墨盒200夹紧于底座101和盖体103之间,并将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在垫板107上还设置有弹性垫圈110。弹性垫圈110 —般采用橡胶之类的物品制备。弹性垫圈110位于背对消耗性墨盒200所在的区域,而介于盖体103 和垫板107之间。在垫板107所在的平面内,三支输墨针管106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介于弹性垫圈110所包围的区域中。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器100灌注墨水时,消耗性墨盒200首先被放置于墨水灌注器100的底座101上。底座101上设置的其形状对应于消耗性墨盒200之喷嘴204 的容纳腔102将喷嘴204所在的部位包覆并将喷嘴204密封。之后,将盖体103套置于底座101上,并将底座101上设置的扣板104扣接到在盖体103上设置的舌片105上,使盖体 103和底座101相互扣合后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箱体,即墨水灌注器100。在此状态下,盖体103内的三支输墨针管106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加装于盖体103内的垫板107和设置于垫板107上其位置介于盖体103和垫板107之间的弹性垫圈110以及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三者相互协同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 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其中密封片108主要承担将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的任务,垫板107和弹性垫圈110 则主要在盖体103和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结果使得消耗性墨盒200被紧紧夹持于盖体103和底座101之间。最后,通过导管之类的外部输墨管道把外部墨水源接驳到在盖体103外壁上设置的对接口 109上,进而抽空消耗性墨盒200内部的空气,最终通过该抽气步骤在消耗性墨盒200内部产生的负压将墨水顺着对接口 109、输墨针管106导入消耗性墨盒200的内部,完成墨水灌注。
权利要求1.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包括盖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的容纳腔,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消耗性墨盒之导气孔的输墨针管,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在所述盖体和所述消耗性墨盒的面盖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的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上设置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位于背对所述消耗性墨盒所在的区域而介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垫板之间,所述输墨针管在所述垫板所在的平面内的位置介于所述弹性垫圈包围的区域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器,包括盖体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的容纳腔。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插入消耗性墨盒之导气孔的输墨针管。盖体内设置有在盖体和消耗性墨盒的面盖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的垫板。垫板上设置有弹性垫圈。该弹性垫圈位于背对消耗性墨盒所在的区域而介于盖体和垫板之间。输墨针管在垫板所在的平面内的位置介于弹性垫圈包围的区域中。该墨水灌注器结构简单,可广泛适用于其构造基本相同但体量尺寸存在差异的消耗性墨盒的墨水灌注,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163111SQ20112027197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全理华, 李世强, 田永中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