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17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收容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取出贮存的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处理液体的装置,例如,有使用液体的墨液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作为印刷装置,有从能够拆装的墨盒向记录头供给墨液,利用该记录头向纸张喷出墨液滴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作为在这样的印刷装置安装的墨盒,有具有收容了海绵体等排出墨液吸收部件的排出墨液回收盒,通过墨液回收路将排出墨液回收于排出墨液回收盒的墨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已知有能够更换吸收废墨液的废墨液吸收部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ο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昭59-2045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70672号公报。如上所述的墨盒在使用完印刷用墨液的使用完结的状态下,吸收部件吸收墨液而污染。因此,即使填充新的墨液,在回收的废液(废墨液)残留于盒内的状态下也不能再使用。从而,在上述墨盒的情况下,若使用完结,则需要废弃处置或拆卸盒,将吸收部件更换为新的部件,重新填满新的墨液而再生使用,进行所谓的再利用。在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与直接再利用的情况相比,成本变高,还对环境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不导致拆卸作业或吸收部件的更换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抽取贮存的液体而再使用的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其具有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出入口,其设置于形成所述液体贮存部周壁;液体流路,其一端与所述液体出入口连通,另一端配置在所述液体贮存部内并开Π ;壁部,其将所述液体贮存部划分为经由连通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室和第二室;大气连通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室连通,另一端能够在比所述第二室还远离所述第一室的位置与外部连通。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通过从液体出入口注入液体(废液),能够经由液体流路向液体贮存部容易地导入液体而贮存。还有,在取出该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的情况下,将液体流路的另一端成为下方侧地配置的状态下,从液体出入口吸引。若这样,则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从液体流路的另一端引入液体流路内而被抽取。若向液体贮存部内导入液体,则由于所述液体,液体贮存部内的空气向大气连通路送出而向外部放出,因此,液体贮存部的内压不易上升。由此,能够将液体在不由于内压而逆流的情况下,顺畅地导向液体贮存部内。另外,大气连通路的一端与第一室连通,大气连通路的向外部的开放端即另一端配置于比第二室还远离第一室的位置,因此,在液体收容容器形成为各种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经由大气连通路向外部流出。这样,能够在不使用保持回收的液体的吸收部件的情况下,贮存废液,不拆卸液体收容容器,也能够可靠地取出贮存的废液,容易地再使用。 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一室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分隔室,所述连通部侧的空间与所述大气连通路经由所述分隔室连通。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第一室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分隔室,连通部侧的空间和大气连通路经由分隔室连通,因此,即使第二室的液体流入第一室,也能够利用分隔室防止流入大气连通路的情况,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外部的液体的流出。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使所述分隔室彼此连通的通气部以锯齿状配置。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使分隔室彼此连通的通气部以锯齿状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分隔室之间的液体的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向大气连通路的液体的流入防止效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外部的液体的流出。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二室比第一室宽敞,所述液体流路从所述一端侧随着朝向所述另一端侧而逐渐向所述第二室侧倾斜。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液体流路从一端侧随着朝向另一端侧而逐渐向第二室侧倾斜,因此,能够使送入液体出入口的液体顺着倾斜在液体流路内顺畅地流过,并导向液体贮存部内,将其贮存在比第一室宽敞的第二室内。从而,容易将导入的液体仅积存
在第二室内。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所述壁部形成有所述液体流路。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通过在将液体贮存部划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壁部形成液体流路,能够简化构造。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所述第二室设置有弹性变形部,该弹性变形部通过内压的上升而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室的容积增加。根据该结构可知,例如,使第一室位于下方等,在第一室内填满了液体的状态下,由于温度变化或气压变化,第二室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弹性变形部也变形,增加第二室的容积。因此,能够抑制液体贮存部的内压的上升,能够防止由于内压上升,在第一室侧贮存的液体向大气连通路被压出,向外部流出的不妥善情况。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形成所述液体流路的形成部中,所述另一端的液体流路在所述第二室侧形成得比在所述第一室侧短。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从液体收容容器抽取收容的液体时,第一室的空气容易向成为负压的第二室移动,因此,容易缓和第二室的负压,从而能够提高抽取作业。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的分隔室中,将形成所述连通部的壁的角部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截面积为63平方毫米以上。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能够使向第一室移动的气泡破裂,因此,能够防止在气泡中包含的液体流入第一室的情况。优选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所述第一室的所述分隔室中,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的分隔室比其他分隔室大。根据该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可知,通过仅增大使气泡消泡的分隔室,减小其他分隔室,而设置多个分隔室。在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中,所述大气连通路以包围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或沿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加长大气连通路,因此,液体通过大气连通路向液体收容容器外泄漏的情况减少,故优选。


图I是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即安装有墨盒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图I的喷墨打印机拆卸了打印机箱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墨盒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墨盒的从右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墨盒的从左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2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图5中的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图8是表示液体的抽取作业时的姿势的墨盒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墨盒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将图9的墨盒从薄膜侧观察的盖体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C-C剖面图。图12是表示图9的墨盒的姿势的墨盒的剖面图。图13是图12的姿势下的墨盒的纵向剖面图。图14是示出表示墨盒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液体抽取作业时的姿势的墨盒的剖面图。图16是用于说明图14中的空气室的空气向贮存室移动的样子的空气移动说明图。图17是将废墨液送入墨液贮存部内时的消泡说明图。图中17_墨盒(液体收容容器);45_墨液贮存部(液体贮存部);52_框部(周壁);53_墨液流路(液体流路);53a-—端;53b-另一端;54_壁部;61_空气室(第一室);62-贮存室(第二室);71a 71h-隔壁;72a 72h_分隔室;81、82_通气孔(通气部);87-大气连通路;87a- —端;87b-另一端;101_缓冲器(弹性变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图I是安装有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即墨盒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喷墨式打印机下载了打印机箱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墨盒的立体图,图4是墨盒的从右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墨盒的从左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墨盒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图5中的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图8是表示液体的抽取作业时的姿势的墨盒的剖面图。首先,说明安装有本发明的墨盒的喷墨式打印机。如图I所述,喷墨式打印机I使用多种彩色墨液,在辊纸被抽出的一部分进行彩色印刷,在覆盖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机箱2的前表面上开闭自如地设置有辊纸罩5及墨盒7。进而,在打印机箱2的前表面上,与电源开关3 —同还配置有进给开关或指示器等。如图2所示,若打开辊纸罩5,则收容了作为印刷的介质的辊纸(介质)11的纸张 收容部13被开放,从而能够更换辊纸11。另外,若打开墨盒7,则墨盒安装部15成为开放状态,从而能够进行向墨盒安装部15的墨盒(液体收容容器)17的拆装。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联动于打开墨盒7的动作,将墨盒17向墨盒安装部15的前方拉出规定距离。在打印机箱2内的纸张收容部13的上方设置有搭载了喷墨头21的滑架23。滑架23通过沿辊纸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25被支承为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利用对在辊纸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带26a和环形带26a进行驱动的滑架马达26b,能够在压板28的上方沿辊纸11的宽度方向往返移动。喷墨头21对辊纸11的抽出的一部分喷出墨液,进行印刷处理。如图所示,隔着辊纸11的墨盒安装部15的相反侧成为往返移动的滑架23的待机位置(原位置)。还有,在该待机位置的下方设置有吸引向滑架23的下表面露出的喷墨头21的各墨液喷嘴内的墨液的吸引机构29。墨盒17在盒箱18内收容了多个省略图示的彩色墨液包。墨盒17内的各墨液包由挠性材料,以在内部贮存了墨液的状态密封,在将墨盒17安装于墨盒安装部15时,在墨盒安装部15侧设置的省略图示的墨液供给针插入连接墨液包的后述的墨液供给口 43。在墨盒安装部15的墨液供给针连接有固定于打印机箱2内的墨液流路31,在该墨液流路31连接有区分为各色的挠性墨液供给管33的一端。墨液供给管33的另一端与在滑架23上设置的各色的墨液泵部34连接。各墨液泵部34设置于喷墨头21的上方,与连接于喷墨头21的自密封单元36分别连接。在滑架23中除了喷墨头21之外,还一体地搭载了墨液泵部34及自密封单元36。由此,墨盒17内的各墨液包的墨液从墨盒安装部15的墨液供给针经过墨液流路31、墨液供给管33、各色的墨液泵部34及各色的自密封单元36向喷墨头21的各墨液喷嘴分别供给。墨液泵部34通过滑架23的移动,从墨盒17引入墨液,通过滑架23的移动,使墨液泵部34动作的限制板37配置于滑架23的向待机位置的移动方向的前方。还有,在该墨液泵部34中,若由于滑架23向待机位置的移动,摆动臂35与限制板37抵接,则该摆动臂35摆动,驱动内部的泵。由此,能够从墨盒17引入墨液。
还有,在喷墨头21的清洁处理时,利用墨液吸引机构29从喷墨头21吸引的墨液作为废墨液返回墨盒17。其次,说明在上述喷墨式打印机I的墨盒安装部15安装的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7。如图3 图5所示,墨盒17具有形成为箱形形状的盒箱18。盒箱18包括主体箱41和盖体42。在主体箱41中,在其内部设置有墨液包,在主体箱41的一侧面即安装面44排列有各自的墨液包的墨液供给口 43。在墨盒17中,在盖体42侧形成有贮存废墨液(废液)的墨液贮存部(液体贮存部)45。该墨液贮存部45包括盖体42、在该盖体42贴附的薄膜46。盖体42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平板部51,在该平板部51上,沿其缘部竖立设置有框部(周壁)52。还有,以覆盖该框部52的方式贴附有高刚性的薄膜46,由此,在盖体42形成墨液贮存部45。·
如图6所示,在墨液贮存部45中,在上下方向的中央的上方侧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墨液流路(液体流路)53。还有,图6所不的墨盒17的姿势是墨盒17安装于墨盒安装部15的状态,以该姿势,将废墨液导入墨液贮存部45。墨液流路53利用平板部51、在平板部51竖立设置的一对壁部54及薄膜46来形成。还有,该墨液流路53中,其一端53a在安装面44开口,另一端53b在安装面44的对置面侧的框部52附近开口。还有,在安装面44开口的墨液流路53的一端53a与在安装面44形成的墨液出入口(液体出入口)55连通。还有,在该墨液出入口 55设置有通过插入墨液排出针(省略图示)而开口的阀56。另外,在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位置,在框部52形成有向外侧凹陷的凹部57,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配置于凹部57内而开口。形成有上述墨液流路53的墨液贮存部45以墨液流路53为边界,上方侧被划分为空气室(第一室)61,下方侧被划分为贮存室(第二室)62,墨液流路53和凹部57的底部的间隙形成为空气室61和贮存室62的连通部58。墨液流路53形成于墨液贮存部45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的上方侧,因此,贮存室62比空气室61宽敞。另外,上述墨液流路53从安装面44侧一端53a随着朝向凹部57侧的另一端53b而逐渐向下方倾斜。即,墨液流路53从一端53a随着朝向另一端53b而向贮存室62侧倾斜。在空气室61侧,在连通部58侧的相反侧的区域形成有通过在平板部51竖立设置多个隔壁71a 71h而划分的多个分隔室72a 72h。如图7(a)所示,隔壁71a、71c、71e具有包括在薄膜46侧形成的槽部和薄膜46的通气孔81,如图7(b)所示,隔壁71b、71d具有在平板部51侧形成的通气孔82。还有,多个隔壁71a 71g与连通部58中的从贮存室62向空气室61的废墨液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通气孔81配置于空气室61中的上方侧,通气孔82配置于空气室61中的下方侧。由此,分隔室72a相对于连通部58侧的空间在上方侧连通,分隔室72b相对于分隔室72a在下方侧连通,分隔室72c相对于分隔室72b在上方侧连通,分隔室72d相对于分隔室72c在下方侧连通,分隔室72e相对于分隔室72d在上方连通。另外,通气孔81、82在墨盒17的厚度方向上也形成于不同的位置。另外,在分隔室72e中的平板部51形成有孔部83a,在分隔室72f中的平板部51中形成有一对孔部83b、83c,在分隔室72g中的平板部51形成有一对孔部83d、83e,在分隔室72h中的平板部51形成有一个孔部83f。如图5所示,在平板部51中,在与墨液贮存部45相反的面形成有多个槽部84。另夕卜,在平板部51中的墨液贮存部45的相反的面以覆盖槽部84的方式贴附有高刚性的透明薄膜85。由此,在平板部51中的墨液贮存部45的相反的面形成有包括槽部84和透明薄膜85的多个通气路86a、86b、86c。通气路86a与分隔室72e的孔部83a和分隔室72f的孔部83b连通,通气路86b与分隔室72f的孔部83c和分隔室72g的孔部83d连通,通气路86c与分隔室72g的孔部83e和分隔室72h的孔部83f连通。另外,在墨液贮存部45的周围形成有通过其上部侧、安装面44的相反侧及底部侧 的大气连通路87。该大气连通路87中,其一端87a侧与空气室61的分隔室72h连通,另一端87b侧与在底部侧的安装面44侧形成的大气开放室88连通。在安装面44上,在底部附近位置形成有与大气开放室88连接的大气开放孔89,利用该大气开放孔89将大气连通路87向大气开放。由此,使空气室61和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路87中其大气开放侧的另一端87b配置于比贮存室62还远离空气室61的位置。另外,在安装面44的相反侧中的大气连通路87的中途形成有上方侧开口的液体积存空间90。在构成墨液贮存部45的贮存室62中,连通部58中的从贮存室62阻碍向空气室61的废墨液的流动的方向即大致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肋91竖立设置在平板部51,利用各肋91确保平板部51和薄膜46的间隔。还有,在盖体42的平板部51中,在其外缘形成有能够与在主体箱41侧形成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的多个卡合片92。由此,通过将盖体42组装于主体箱41,卡合片92与卡合部卡合,而相对于主体箱41安装盖体42。在上述结构的墨盒17的情况下,通过安装于喷墨式打印机I的墨盒安装部15,在墨盒安装部15侧设置的墨液供给针插入连接于墨液供给口 43,从而能够将各色的墨液向喷墨式打印机I侧供给。另外,若将墨盒17安装于墨盒安装部15,则在墨盒安装部15侧设置的墨液排出针插入墨液出入口 55。由此,通过喷墨头21的清洁处理排出的废墨液经由墨液排出针送入墨液出入口 55。还有,送入该墨液出入口 55的废墨液通过墨液流路53,从该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送入墨液贮存部45内,贮存于贮存室62。墨液流路53从墨液出入口 55侧的一端53a朝向在凹部57内开口的另一端53b侧而向下方侧的贮存室62侧倾斜,因此,送入墨液出入口 55的废墨液顺着倾斜在墨液流路53内顺畅地流动,导向墨液贮存部45内,贮存于贮存室62内。若如上所述地送入废墨液,则墨液贮存部45内的空气通过送入的废墨液,经由利用各通气孔81、82及通气路86a 86c从连通部58侧开始依次连通的分隔室72a 72h向大气连通路87送出,进而,通过该大气连通路87导向大气开放室88,从大气开放孔89向外部放出。从而,墨液贮存部45在被导入废墨液的情况下,内压也不上升。由此,经由墨液排出针送入的废墨液不会由于内压而逆流,顺畅地导向墨液贮存部45。从喷墨式打印机I的墨盒安装部15拆卸消耗了墨液包内的墨液的使用完结的墨盒17。由此,从墨液包的墨液供给口 43拔出墨盒安装部15侧的墨液供给针,并且,从墨液出入口 55拔出墨盒安装部15侧的墨液排出针。在该墨盒17的贮存室62中为贮存有废墨液的状态,即使墨盒17向废墨液容易从贮存室62经由连通部58向空气室61流动的方向(在图6中为下方)振动,肋91阻碍废墨液的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向空气室61流动的废墨液的量。此时,空气室61的多个隔壁71a 71g与从连通部58中的贮存室62向空气室61的废墨液的流动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因此,向空气室61流动的废墨液不向分隔室72a 72h移动。其次,说明从上述墨盒17抽取废墨液,能够再使用的情况。如图8所不,将从该墨盒安装部15拆卸的墨盒17以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成为下方侧的方式配置。由此,形成为墨液流路53配置于上下方向,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贮存于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侧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向墨盒17的墨液出入口 55插入省略图示的吸引用墨液针而吸引。由此,墨盒17的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从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吸入墨液流路53内,经由吸引用墨液针被抽取。此时,墨盒17内成为负压,但与送入废墨液的情况相反地,大气经由大气连通路87等流入,因此,负压不变大,不会成为吸引的障碍。还有,即使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残留量变少,废墨液的液面接近在下方侧配置的框部52的内表面,也由于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配置于凹部57内而开口,因此,残留量变少的废墨液在凹部57内经由墨液流路53可靠地被吸出。这样从墨液贮存部45抽取废墨液后,将墨液填充于墨液包,由此能够再使用墨盒17。另外,在该墨盒17的情况下,即使采用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的抽取时的图8所示的姿势,进而形成为上下倒置样子的姿势,或形成为将安装面44朝向下方的姿势,大气连通路87也围绕贮存室62而形成,作为大气连通路87的向外部的开放端的另一端87b配置于比贮存室62还远离空气室61的位置,因此,防止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经由大气连通路87向外部流出的情况。另外,在空气室61中,在从连通空气室61和贮存室62的连通部58远离的位置设置有邻接的分隔室之间相互连通的分隔室72a 72h,因此,防止贮存室62的废墨液的向大气连通路87的流入。而且,在划分空气室61的连通部58侧的空间的隔壁71a、划分隔室72b 72e的隔壁71b 71e形成的通气孔81、82在墨盒17的上下方向及厚度方向上以锯齿状配置,因此,将分隔室72a 72e中的废墨液的流动在所有的方向上有效地抑制。由此,贮存室62内的废墨液的向大气连通路87的流入防止效果变得更高,进而可靠地防止向外部的废墨液的流出。另外,即使废墨液流入大气连通路87,所述废墨液积存于在大气连通路87的中途形成的液体积存空间90或大气开放室88,从而防止从大气开放孔89向外部流出。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容器即墨盒17可知,通过从墨液出入口 55注入废墨液,能够将废墨液容易地经由墨液流路53导向墨液贮存部45内而贮存。若向墨液贮存部45内导入废墨液,则墨液贮存部45内的空气由于送入的废墨液,经由从连通部58侧开始依次连通的分隔室72a 72h向大气连通路87送出,进而,通过该大气连通路87,导向大气开放室88,从大气开放孔89向外部放出,因此,墨液贮存部45在导入废墨液的情况下,内压也不上升。由此,能够将废墨液在不由于内压而倒流的情况下,顺畅地导向墨液贮存部45内。另外,在取出该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的情况下,以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成为下方地配置的状态从墨液出入口 55吸引。这样,墨盒17能够在不使用保持废墨液的吸收部件的情况下,贮存废墨液,并在不拆卸墨盒17的情况下取出贮存的废墨液,容易地再使用。另外,大气连通路87的向外部的开放端即另一端87b配置于比贮存室62还远离空气室61的位置,因此,在从墨盒安装部15拆卸了墨盒17的状态下,墨盒17形成为各种姿势,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的经由大气连通路87向外部流出。另外,在空气室61中,在从连通空气室61和贮存室62的连通部58远离的位置,设置有邻接的分隔室之间相互连通的分隔室72a 72h,因此,能够防止贮存室62的废墨液流入至大气连通路87,能够进一步可靠防止向外部的废墨液的流出。
另外,在划分空气室61的连通部58侧的空间和分隔室72a的隔壁71a、划分分隔室72b 72e的隔壁71b 71e形成的通气孔81、82在墨盒17的上下方向及厚度方向上以锯齿状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分隔室72a 72e中的废墨液的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贮存室62内的废墨液向大气连通路87的流入的防止效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外部的废墨液的流出。另外,墨液流路53从墨液出入口 55侧的一端53a朝向在凹部57内开口的另一端53b侧而向下方侧的贮存室62侧倾斜,因此,能够使送入墨液出入口 55的废墨液顺着倾斜在墨液流路53内顺畅地流动,导向墨液贮存部45内,将其贮存于比空气室61形成得宽敞的贮存室62内。另外,使分隔室72e 72h连通的通气路86a 86c能够经由透明薄膜85来目视,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来自空气室61的废墨液的流出的有无。若在确认到废墨液附着于通气路86a 86c的情况的情况下,可设想废墨液流入至大气连通路87的情况,因此,不再使用墨盒17,拆卸进行清洗处理等,而进行再利用也可。其次,说明墨盒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图9是表示墨盒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薄膜侧观察的具备墨液贮存部的盖体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C-C剖面图,图12是表示墨盒的姿势的墨盒的剖面图,图13是图12的姿势下的墨盒的纵向剖面图。如图9 图11所示,在该墨盒17B中,在薄膜46设置有缓冲器(弹性变形部)101。该缓冲器101配置于贮存室62侧,因此,具有在高刚性的薄膜46形成的安装孔102安装了在外缘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03的具有挠性的缓冲器薄膜104的构造。缓冲器薄膜104是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薄膜和聚丙烯(PP)的薄膜之间夹着片状的橡胶的多层构造的弹性体薄膜。还有,在具备这样的缓冲器101的墨盒17B中,例如,如图12所示,空气室61成为下方,空气室61内被废墨液充满的状态下,由于温度变化或气压变化,墨液贮存部45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缓冲器101的缓冲器薄膜104向外方弹性变形而膨胀,墨液贮存部45的容积增加,由此吸收内压的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墨液贮存部45的内压的上升,能够防止由于内压上升,在空气室61积存的废墨液向大气连通路87被压出而流入的情况。
其次,说明墨盒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例子。关于图和说明,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同一功能的部件等标注相同符号,省略说明。图14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是表示墨盒17C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15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8,是表示液体的抽取作业时的姿势及其状态的墨盒17C的剖面图。与第一实施方式较大的不同点在于增大了贮存室(第二室)62的比例,减小了空气室(第一室)61的比例。由此,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所处的凹部57a如图14所示地形成于框部52的上方的角侧。另外,在形成墨液流路53的平板部51竖立设置的一对壁部54a、54b在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处,空气室61侧的壁部54a的端部配置于凹部57a内,贮存室62侧的壁部54b的端部形成为比壁部54a的端部短尺寸L程度,并位于凹部57a的凹陷部分的上侧。说明从上述墨盒17C抽取废墨液,能够再使用的情况。如图15所不,若将从该墨盒安装部15拆卸的墨盒17C配置为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成为下方侧,则墨液流路53 配置于上下方向,形成为墨液贮存部45内的废墨液贮存于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侧的状态。在墨盒17C中,在大气开放孔89的部位设置有阀(valve) 77,使得在墨盒17C为单体的情况下,废墨液不从大气开放孔89漏出。本实施方式的阀77形成为与在墨液出入口 55设置的阀56相同的结构,但可以为其他结构的阀构造。在墨盒17C中,在安装于墨盒安装部15时或废墨液抽取时适当地打开所述阀,顺畅地进行向墨液贮存部45的废墨液的导入或自墨液贮存部45的废墨液的抽取。在开放阀77后,与实施方式I相同地,在该状态下,向墨盒17C的墨液出入口 55中插入省略图不的吸引用墨液针而吸引。由此,墨盒17C的墨液存部45内的废墨液从墨液流路53的另一端53b被引入墨液流路53内,经由吸引用墨液针被抽取。此时,墨盒17内成为负压,但由于从空气室61流入空气,因此,负压不变大,不会成为吸引的障碍。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较大不同点在于贮存室62侧的壁部54b的端部形成为比壁部54a的端部短尺寸L程度这一点。使用图16的用于说明空气室的空气向贮存室移动的样子的空气移动说明图具体说明如下,若从墨液流路53向箭头A方向被吸引,则贮存室62侧的废墨液向箭头B方向移动而被吸收。空气室61的空气通过连通部58a向成为负压的贮存室62,作为气泡b如箭头C方向所示地移动。此时,由于尺寸L的阶梯差,如图16所示,从空气室61通过了连通部58a的气泡b向墨液流路53侧移动的量变少,贮存室62内的废墨液能够与空气置换,能够大幅度提高吸引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贮存室62侧的壁部54b的端部位于从凹部57a的凹陷部分脱离的上侧的结构,但使壁部54b的端部位于凹部57a的凹陷部分内也可。关于该点,只要构成墨液流路53的部分中贮存室62侧的一方形成为比空气室61侧短即可。其次,使用图17的废墨液送入墨液贮存部内时的消泡说明图,说明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共通设置的在连通部58a侧设置的空气室61。图17是以示意性说明墨液排出针插入墨液出入口 55,废墨液通过墨液流路53,送入墨液贮存部45内时的样子的消泡说明图。送入墨液流路53的废墨液中不仅包含废墨液,还包含成为气泡的空气。因此,与废墨液一同流过墨液流路53的气泡的一部分从连通部58a向空气室61移动,但空气室61的区域比其他部分宽,因此,向空气室61移动的气泡聚集而成为大的气泡rl,气泡生长为r2、r3,成为更大的气泡r4的情况下,气泡的外周面的表面张力变弱而破裂。由此,废液和空气的气泡不会进入与大气开放孔89连接的分隔室73a,在分隔室73a中仅流入空气。还有,空气室61的大小需要气泡rl生长为r2、r3,然后,自然地破裂的气泡r4的大小即在图17中包含以连通部58a为中心轴,形成空气室61的一方的空气室61a的角部61c和另一方的壁61b的角部61d的扇状的空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室61不是扇状,形成为容易制作的方柱状的空气室61。实验的结果,连结与产生的气泡的外周的大小有关的角部61c和角部61d的截面积为63平方毫米以上的情况下,所有的气泡破裂,但比其少的情况下,气泡不破裂,空气室61有时被气泡充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角部61c和角部61d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截面积为70平方毫米以上而使气泡消泡。其他分隔室72a 72h、73a等形成为比空气室61小的情况下,能够形成大量的分隔室,因此,容易防止废墨液向大气连通路87流入。
另外,大气连通路87沿包围空气室61及墨液贮存部45的也包括分隔室的墨盒17、17B、17C的外周而设置的情况下,大气连通路87变长,因此,液体通过大气连通路向液体收容容器外部泄漏的情况变少,因此优选。还有,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像第三实施方式一样,在大气开放孔89的部位设置阀77,在将墨盒17安装于墨盒安装部15时或废墨液抽取时适当地打开所述阀,顺畅地进行向墨液贮存部45的废墨液的导入或自墨液贮存部45的废墨液的抽取也可。还有,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可以适用于以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使用的墨盒为首的、使用了在液晶显示器等滤色片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材喷出头、有机EL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出头、生化元件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出头等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装置、或作为精密吸液管的试料喷出装置等中使用液体收容容器中。另外,液体的概念中还包括凝胶状液体、粘性高的液体、将固态物混合于溶媒的液体,进而,墨液的概念中还包括水性墨液、油性墨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包括 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室和第二室; 连通路,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室之间并配置用于两者之间的连通; 液体流路,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室之间,所述液体流路配置成将液体收容到壳体中并从壳体去除液体;和 出口流路,设置在第一室和外部环境之间; 其中第一和第二室以及所述连通路、液体流路、出口流路配置成使得当液体被收容到壳体中时,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流路、连通路并流入第二室,并且位于壳体内的空气被液体推到第一室中,并通过出口流路排出壳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即使液体流入液体流路时,容器的内压也不升高。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液体流路形成在壳体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的上方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 液体流路具有通过壳体延伸并延伸至外部环境的第一端和延伸到壳体中并延伸至第一室、第二室以及连通路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端;和 出口流路具有配置成与第一室连通的第一端和配置成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端,其中与第一室相比,第二端更接近第二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液体流路配置成从液体流路的第一端到液体流路的第二端逐渐向下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阀,位于液体流路的第一端并且配置成控制液体流路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液体流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形成在第一室内的多个缓冲室,其中所述缓冲室配置成连通在连通路和出口流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多个缓冲器位于与连通路分离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与连通路连通的多个缓冲室中的第一缓冲室被制成,使得将形成连通路的第一缓冲室的壁的角部连接起来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63平方毫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与连通路连通的多个缓冲室中的第一缓冲室大于其他缓冲室。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多个缓冲室还包括大致平行于连通路形成的多个隔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多个孔,形成在多个隔壁中以帮助连通路和出口通路之间的连通,其中多个孔以锯齿状图案形成在多个隔壁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多个通气路,形成在壳体内并配置成与一个或多个缓冲室连通。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出口流路形成在壳体外周附近。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至少一个液体收集室,所述至少一个液体收集室形成在出口流路中、壳体的与液体从外部环境进入液体流路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形成液体流路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与第一室相比,第一壁更靠近第二室并且第一壁的长度比第二壁的长度短。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形成在第二室内的多个肋,所述多个肋相对于连通路大致水平,所述多个肋中的每一个大致相互平行。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薄膜,设置在壳体内并配置成形成第一室、第二室、连通路以及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壁。
1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还包括 弹性变形部,设置在第二室中并配置成当第二室内的内压升高时通过弹性变形升高第二室的容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导致拆卸作业或吸收部件的更换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容易地抽取回收的液体而再使用的液体收容容器。具有贮存废墨液的墨液贮存部(45)的墨盒(17)具有在形成墨液贮存部(45)的周壁即框部(52)设置的墨液出入口(55);一端(53a)与墨液出入口(55)连通,另一端(53b)配置于墨液贮存部内而开口的墨液流路(53);将墨液贮存部(45)划分为经由连通部(58)相互连通的上方的空气室(61)和下方的贮存室(62)的壁部(54);一端(87a)与空气室(61)连通,另一端(87b)能够在比贮存室(62)还远离空气室(61)的位置与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路(87)。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806772SQ20121024876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山田学, 小牧刚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