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17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从墨液喷出头喷出墨液液滴而对记录纸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中,使记录纸与规定对记录纸印刷的印刷位置的压印平板面密接而高精度地确保压印平板间隙,这一点从确保印刷质量的观点考虑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记录纸与压印平板面密接而将其输送,使用在向压印平板面对记录纸进行空气吸引的同时进行输送的吸引压印平板。此时,存在以下问题若吸引压低,则记录纸翘起而印刷质量劣化,或者记录纸擦拭到墨液喷出头而发生墨液污染。
因此,已知有下述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即,在压印平板的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划分成格子状的第一吸引区域,该第一吸引区域的格子状划分室的底部成为第一吸引孔,在第一吸引区域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吸引区域,该第二吸引区域形成有配置或形状与第一吸引区域的第一吸引孔不同的第二吸引孔,在第一吸引区域主要对宽度小的记录纸进行吸引,在第一吸引区域和第二吸引区域双方对宽度大的记录纸进行吸引。另外,已知有下述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即,在压印平板上,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吸引孔,且具备面向所述吸引孔的气室和吸引气室内的空气的吸引部件,气室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有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气室与一个吸引部件连接,其他气室与至少一个吸引部件连接,切换记录纸闭塞吸引孔的区域的吸引部件的功能(duty)和不将全部吸引孔闭塞的区域的吸引部件的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2016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6694号公报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中,例如,即使在使用宽度窄的记录纸的情况下也能使位于记录纸的外侧的吸引孔开放并进行空气吸引,因此损失吸引压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吸引压。尤其是,在使用韧性强的记录纸的情况下,存在记录纸翘起而印刷质量劣化或记录纸擦拭墨液喷出头而发生墨液污染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存在以下问题,S卩,在吸引对象的气室内设置吸引部件,并且在其他气室内也设置吸引部件,因此构造方面变得复杂,或者由于切换多个吸引部件的功能而在控制方面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能够以如下的形态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喷出液滴;输送部,其输送记录纸;压印平板,其具有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设的多个吸引孔,并且与所述液滴喷出头对置;吸引机构部,其从所述压印平板的所述吸引孔吸引所述记录纸;开闭机构,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的至少一部分开放或关闭。在此,优选,所述开闭机构使配设在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使配设在未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关闭。另外,优选,所述开闭机构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开放,且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未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关闭。
根据本发明,在记录纸将吸引孔全部覆盖的区域中,通过开闭机构使吸引孔开放而将记录纸向压印平板表面吸引,且在未由记录纸覆盖的区域(即,吸引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开口的区域),通过开闭机构关闭吸引孔而对记录纸不产生吸引压。通过如此设置,例如,即使在使用宽度窄的记录纸或韧性强的记录纸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仅从由记录纸覆盖的吸引孔来吸引记录纸而抑制吸引压的损失,从而能够得到充分的吸引压。因此,能够抑制因记录纸从压印平板翘起而导致印刷质量劣化或记录纸擦拭液滴喷出头而产生墨液污染的情况。另外,吸引孔的开闭通过开闭机构来进行,记录纸的吸引能够通过一个吸引机构部进行,因此能够使控制简化。另外,由于印字区域在记录纸被吸引的范围内,不从未被记录纸覆盖的吸引孔进行吸引,因此能够减小液滴的飞行弯曲,具有可确保印刷质量的效果。这一设置还具有能够减小记录纸的宽度方向的富余留白的效果。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开闭机构具备第一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第二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若如此设置,则通过第一开闭部与记录纸的宽度尺寸对应地选择开闭的吸引孔,从而例如在使用宽度窄的记录纸的情况下,能够吸引记录纸的宽度中央区域,在使用宽度宽的记录纸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吸引宽度方向外侧的记录纸范围内的吸引孔,从而能够与记录纸的宽度对应地进行吸引。另外,能够通过第二开闭部根据记录纸的输送(包括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位置使由记录纸覆盖的吸引孔开放而吸引记录纸。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具备气室,其与沿在述输送方向上配设的多个所述吸引孔连通;通路,其连接所述气室与所述吸引机构部;阀,其配设在所述通路中且将所述通路开闭。在此,上述的“与在输送方向上配设的所述吸引孔连通的气室”表示,若将多个吸引孔沿输送方向排列而成的产物作为吸引孔的纵列,则该纵列沿宽度方向上设有多列,而气室按照每个所述纵列设置。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开闭部配合记录纸的宽度地进行吸引区域的控制。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部根据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纸的输送位置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通过第二开闭部能够与记录纸的输送配合地确定每横列的吸引区域。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部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反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另外,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部具有第一闸板,其使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第二闸板,其使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具有检测所述记录纸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的纸宽检测部,所述第一开闭部根据基于所述纸宽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另外,优选,所述第一开闭部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反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根据本发明,在将记录纸输送至压印平板上部时检测(测定)记录纸的宽度尺寸,·且配合该宽度尺寸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因此能够配合记录纸的宽度而容易地确定宽度方向的吸引区域。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开闭部根据使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和多个所述吸引孔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间的距离算出的算出结果而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根据本发明,能够确定记录纸相对于吸引孔的位置,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吸引孔的开闭。另外,具有如下优点,即,无需具备用于配合记录纸的输送位置和开闭时刻而检测记录纸的输送中途的前端位置的传感器等检测机构。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具有驱动所述第一闸板及所述第二闸板的凸轮。另外,优选,所述凸轮具有与预先设定的所述吸引孔的开放或关闭的时刻同步的相位。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和凸轮的驱动在使用电机作为各自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容易进行速度控制。由于凸轮的相位能够在结构上固定,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吸引孔的开闭时刻。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记录纸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印平板,其具有在输送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设的多个吸引孔,且与液滴喷出头对置;吸引机构部,其从所述压印平板的所述吸引孔吸引所述记录纸;开闭机构,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的至少一部分开放或关闭。另外,优选,所述开闭机构使配设在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使配设在未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关闭。另外,优选,所述开闭机构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开放,且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未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关闭。另外,优选,所述开闭机构具备第一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第二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图I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结构说明图。图2是压印平板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在压印平板开口的吸引孔的配置图。图4是压印平板机构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吸引孔的开闭作用 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与记录纸的宽度尺寸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a)是向前给送(正向输送)的情况,(b)是向后给送(反向输送)的情况。图7是与印字的正向输送方向的记录纸输送位置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图8是与向后给送的记录纸输送位置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各构件成为可识别的大小,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各构件或部分的纵横比例尺与实际的情况不同的示意图。(整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印刷装置例示说明了在压印平板具有用于吸引记录纸的吸引机构的辊卷纸打印机。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内部的结构说明图。印刷装置I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印刷装置主体部和记录纸输送部。在印刷装置主体部具备液滴喷出头3 ;具备与该液滴喷出头3对置而隔着记录纸15a配置的压印平板21及开闭机构部20的压印平板单元2 ;用于从在压印平板21上开口的吸引孔向压印平板表面吸引记录纸15a的吸引机构部5。另外,具有与液滴喷出头3连动而测定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的用纸宽(PW)检测传感器14。液滴喷出头3在本实施例中为喷墨头,由于其采用公知的部件而省略说明。另外,对于压印平板单元2的各构成要素的详细结构,将会参照图2 图5而在后面进行说明。接着,沿着记录纸的输送路径说明记录纸输送部的结构。辊卷纸15设置在辊卷纸驱动轴13上。辊卷纸15经由放出辊7、引导辊8、用纸输送(PF)驱动机构部6输送,并从记录纸排出口 11排出。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特别地将辊卷纸15的压印平板21上的印字区域作为记录纸15a表示并进行说明。在辊卷纸驱动轴13上连结有辊卷纸轴驱动电机(未图示),其在将辊卷纸15反卷(向后给送反向输送)时被驱动。PF驱动机构部6具备送纸辊9、使记录纸15a与送纸辊9压接的压纸辊10、用于驱动送纸辊9旋转的PF电机(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辊卷纸15反卷时,压纸辊10从送纸辊9分离。在PF驱动机构部6和辊卷纸驱动轴13 (或者两者的驱动用电机)上配设有编码器(未图示)。利用编码器的检测值来检测记录纸15a的输送速度和输送距离。在PF驱动机构部6侧的编码器检测正向输送方向的输送速度和输送距离,在辊卷纸驱动轴13侧检测反向输送方向的输送速度和输送距离。在引导辊8与送纸辊9之间具备辊卷纸引导件12。辊卷纸引导件12是限制辊卷纸15的宽度方向位置的部件,其不局限于辊卷纸15的宽度尺寸的大小,具有以使记录纸15a配置在压印平板2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方式进行限制的功能。(压印平板单元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压印平板单元2的结构。图2是压印平板单元2的分解立体图。压印平板单元2包括具备压印平板21和开闭机构部20的压印平板机构部4、吸引机构部5、开闭机构驱动部60。
压印平板机构部4在图示最上面配置有压印平板21。并且,在记录纸输送方向(正向输送)的上游侧(输送开始侧)以从压印平板表面露出的方式配置有用于检测记录纸15a的印刷开始基准位置的记录纸位置检测传感器17。另外,在记录纸输送方向的前端侧以从压印平板表面露出的方式配置有检测记录纸前端位置的记录纸前端位置检测部18。在压印平板21的背面侧配置有沿记录纸输送方向对PF闸板(shutter plate)(参照图4)进行滑动驱动的第一凸轮(cam)组30、与第一凸轮组30正交且对后述的PW闸板(参照图4)进行摆动驱动的第二凸轮组40。并且,PF闸板及第一凸轮组30和PW闸板及第二凸轮组40收纳在吸引机构部5的空间内(吸引室51)。吸引机构部5在壳体50的内部具备吸引室51和将吸引室51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吸引风扇52。在壳体50的上部周缘部形成有收容记录纸位置检测传感器17的传感器收容部53和收容记录纸前端位置检测部18的传感器收容部54。并且,在吸引机构部5的吸引室51内配置有开闭机构驱动部60。开闭机构驱动部60具有驱动第一凸轮组30旋转的电机61和驱动第二凸轮组40旋转的电机62。在压印平板21上开设有多个吸引孔,该多个吸引孔沿记录纸15a的输送方向和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配置成大致阵列状。参照图3说明所述吸引孔的配置。图3是开设在压印平板上的吸引孔的配置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压印平板单元2的整体。压印平板21将压印平板基体21a和压印平板上板21b重叠固定,多个吸引孔贯通这两者而开口,因此以下将这两者一并作为压印平板21表示而进行说明。吸引孔具有相对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向输送)为上游侧的吸引区域22和前端侧的吸引区域23。吸引区域22是不进行开闭动作的区域,其用于进行吸引直到记录纸15a到达记录纸位置检测传感器17能够检测的上部位置。另外,吸引区域23是在印字时控制吸引孔开闭的区域。吸引孔沿着记录纸输送方向包括在记录纸15a的中央部侧开口的第一吸引区域24、相对于第一吸引区域在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开口的第二吸引区域25、在隔着第一吸引区域的相反侧的另一侧开口的第三吸引区域26。需要说明的是,将沿着记录纸输送方向排列的吸引孔的列作为纵列。因此,如图3所示,吸引孔的纵列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设置9列。在第一吸引区域24开设有吸引孔24a 24η。在本实施例中,假定记录纸15a的最小宽度的范围而配置第一吸引区域24。在第二吸引区域25,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朝向中央方向具有AI列、A2列、A3列的吸引孔,Al列配置有吸引孔25a 25e,A2列配置有吸引孔25f 25i,A3列配置有吸引孔25j 25p。另外,在第三吸引区域26,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朝向中央方向具有A4列、A5列、A6列的吸引孔,A4列配置有吸引孔26j 26p,A5列配置有吸引孔26f 26i,A6列配置有吸引孔26a 26e。接下来,说明横列的吸引孔的配置。吸引孔如前述那样以纵列排列的同时也以横列排列。在此,在将多个吸引孔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排列的集合作为吸引孔的横列时,在本实施例中,横列沿输送方向以BI列 B5列和Cl列 C4列交替的方式配置成9列。 在横列的吸引孔的配置中,在BI列排列有吸引孔25a、25j、24a、26a、26j,在B2列排列有吸引孔 2513、251^、24(1、2613、261^,在83 列排列有吸引孔 25c、25m、24g、26c、26m,在 B4列排列有吸引孔25d、25n、24j、26d、26n,在B5列排列有吸引孔25e、25p、24n、26e、26p。另一方面,在Cl列排列有吸引孔25f、24b、24c、26f,在C2列排列有吸引孔25g、24e、24f、26g,在C3列排列有吸引孔25h、24h、24i、26h,在C4列排列有吸引孔25i、24k、24m、26i。因此,如图3所示,吸引孔以纵列和横列配设成阵列状。纵列的第二吸引区域25 (Al列、A2列、A3列)及第三吸引区域26 (A4列、A5列、A6列)通过后述的Pff闸板101 106(参照图4)与气室(参照图5)连通或关闭。另外,横列的BI列、B2列、B3列、B4列、B5列通过后述的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开闭,横列的Cl列、C2列、C3列、C4列通过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录纸15a的输送方向的压印平板21的上游部配置有黑色标记传感器16。黑色标记传感器16例如在采用带状的衬纸和粘贴在该衬纸上的标签等的辊卷纸的情况下检测表示标签的印刷位置的黑色标记。该黑色标记传感器16在安装了吸引机构部5和压印平板单元2时收容在传感器收容部55内(参照图2)。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开闭机构部20。图4是开闭机构部20的分解立体图。开闭机构部20在压印平板21的下层侧配设有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在PF闸板组70的下层侧配设有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在其更下层侧配设有PW闸板组100。压印平板21包括压印平板基体21a和固定在压印平板基体21a的上表面的压印平板上板21b,图3所示的多个吸引孔以贯通这两者的方式开口。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由5个PF闸板构成,PF闸板71、72、73、74、75以相对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各自具有固定间隔地平行配置。并且,PF闸板71、72、73、74、75能够各自独立地沿相对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由4个PF闸板构成,PF闸板81、82、83、84以相对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各自具有固定间隔地平行配置。PF闸板81、82、83、84分别插入第一层的PF闸板71、72、73、74、75之间,能够沿相对于记录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参照图3对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和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的吸引孔的开闭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PF闸板71进行BI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72进行B2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73进行B3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74进行B4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75进行B5列的吸引孔的开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PF闸板81进行Cl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82进行C2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83进行C3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闸板84进行C4列的吸引孔的开闭。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和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通过由9根动作杆构成的动作杆组90和第一凸轮组30驱动。第一凸轮组30通过与开闭机构驱动部60的电机62 (参照图2)连结的凸轮轴31进行旋转。第一凸轮组30由省略了图示的9个凸轮构成,在此,从凸轮轴31的电机侧端部开始将各凸轮作为凸轮30a 30i。例如,凸轮30a通过动作杆91a对PF闸板71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b通过动作杆91b对PF闸板81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c通过动作杆91c对PF闸板72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d通过动作杆91d对PF闸板82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e通过动作杆91e对PF闸板73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f通过动作杆91f对PF闸板83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g通过动作杆91g对PF闸板74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h通过动作杆91h对PF闸板84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凸轮30i通过动作杆91i对PF闸板75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滑动驱动,从而沿记录纸输送方向依次使吸引孔开闭。也就是说,在将记录纸15正向输送时,通过交替配置的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和
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以从BI列向Cl列、B2列、C2列......B5列这样的方式依次使横
列的吸引孔开放,在将记录纸反向输送时,以从B5列向C4列、B4列、C3列、B3列......BI
列这样的方式依次使横列的吸引孔关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以上述顺序横列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凸轮30a 30i以与记录纸输送速度及输送距离对应的方式确定相位差。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PW闸板组10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同时也参照图3。Pff闸板组100由6个PW闸板构成,且PW闸板101、102、103、104、105、106分别平行地沿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配置。并且,PW闸板101、102、103、104、105、106能够各自独立地朝向压印平板21的表面摆动。在PW闸板101 106中分别插接有使气室(参照图5)开闭的阀。在PW闸板101上安装有阀101a,在PW闸板102上安装有阀102a,在PW闸板103上安装有阀103a,在PW闸板104上安装有阀104a,在PW闸板105上安装有阀105a,在PW闸板106上安装有阀106a。关于气室的开闭,在后面参照图5进行说明。Pff闸板组100通过第二凸轮组40来驱动。第二凸轮组40通过与开闭机构驱动部60的电机61 (参照图2)连结的凸轮轴41而进行旋转。省略对第二凸轮组40逐个的说明,第二凸轮组40由6个凸轮构成,在从电机61侧端部开始依次作为凸轮40a、40b、40c、40d、40e、40f时,凸轮40a使PW闸板101向压印平板21的方向摆动,凸轮40b使PW闸板102向压印平板21的方向摆动,凸轮40c使PW闸板103向压印平板21的方向摆动,凸轮40d使PW闸板104向压印平板21的方向摆动,凸轮40e使PW闸板105向压印平板21的方向摆动,凸轮40f使PW闸板106向压印平板21的方
向摆动。在此,对PW闸板组100的配置进行整理。PW闸板101和PW闸板106配置在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在它们的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PW闸板102和PW闸板105,进而在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PW闸板103和PW闸板104。对于PW闸板组100而言,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与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协同动作,进行吸引孔、气室与吸引室的通路的开闭,PW闸板组100负责气室与吸引室的开闭。
·
接下来,参照图3对由PW闸板组100确定的吸引孔的开闭区域进行说明。PW闸板101进行A4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W闸板106进行Al列的吸引孔的开闭,A4列和Al列的开闭时刻相同。另外,Pff闸板102进行A5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f闸板105进行A2列的吸引孔的开闭,A5列和A2列的开闭时刻相同。进而,Pff闸板103进行A6列的吸引孔的开闭,Pff闸板104进行A3列的吸引孔的开闭,A6列和A3列的开闭的时刻相同。气室按照每个吸引孔的Al列、A2列、A3列、A4列、A5列、A6列这一单位进行设置。接下来,参照

基于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及PW闸板组100进行吸引孔的开闭。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吸引孔的开闭作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图3所示的X-X切断面(吸引孔的BI列)的示意图。在图5中,在具有吸引记录纸15a的吸引孔的压印平板21的下层部配设有第一层的PF闸板71、支承PF闸板71的厚度方向位置的第一遮挡板部111、在第一遮挡板部111的下层侧设置的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与第一遮挡板部111支承PF闸板组80的厚度方向位置的第二遮挡板部112。进而,在第二遮挡板部112的下层侧设置有第三遮挡板部113。第一遮挡板部111、第二遮挡板部112及第三遮挡板部113固定于开闭支架110上或一体成形。在第二遮挡板部112与第三遮挡板部113之间设置有划分成7个的气室121、122、123、124、125、126、127。另外,在第一遮挡板部111和第二遮挡板部112上均开设有与每个在压印平板21上开口的吸引孔对应地连通的通路(贯通孔)。气室126与Al列的全吸引孔连通,气室125与A2列的全吸引孔连通,气室124与A3列的全吸引孔连通,气室127与第一吸引区域24的全吸引孔连通。进而,气室123与A6列的全吸引孔连通,气室122与A5列的全吸引孔连通,气室121与A4列的全吸引孔连通。在将气室121 126与吸引室51连通的贯通孔中插接有阀IOla 106a具体而言,在气室121上配置有阀101a,在气室122上配置有阀102a,在气室123上配置有阀103a,在气室124上配置有阀104a,在气室125上配置有阀105a,在气室126上配置有阀106a。如上所述,各阀通过PW闸板的摆动而上下动作,进行各气室与吸引室之间的通路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气室127上未配置有阀。因此,气室127和配置在第一吸引区域24的各吸引孔的开闭通过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及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控制。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表示出横列的BI列、纵列的A3列及A6列开放着的状态,因此,吸引孔26a、24a、25j与吸引室51连通,成为能够吸引记录纸15a的状态。若使PF闸板71沿箭头a方向滑动,则BI列的吸引孔关闭。如此,通过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及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与记录纸15a的输送方向前端位置对应地进行横列的吸引孔的开闭,通过PW闸板组100与记录纸15a的宽度对应地进行纵列的吸引孔的开闭。(记录纸的吸引控制)接下来,参照流程图说明记录纸15a的吸引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同时也参照图I 图4。
首先,说明开始向记录纸15a印字前的吸引控制。图6是与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图6 (a)表不向前给送(正向输送)的情况,图6(b)表不向后给送(反向输送)的情况。首先,对向前给送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作为准备作业,将辊卷纸15设置在辊卷纸驱动轴13上(步骤SI)。接下来,通过自动进给将记录纸15a输送至压印平板21上表面(步骤S2)。接下来,通过PW检测传感器14检测记录纸15a的宽度(步骤S3)。在此,使PW检测传感器14沿宽度方向移动而检测记录纸15a的宽度位置,并算出宽度尺寸。然后,与宽度尺寸对应地选择需要开放的PW闸板(步骤S4)。例如,在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存在于第一吸引区域24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吸引区域25及第三吸引区域26的范围的PW闸板101 106全部关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引区域24的吸引孔的开闭通过PF闸板组70和PF闸板组80控制。在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存在于吸引孔的纵列的A2列与A3列之间、A5列与A6列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处于记录纸15a覆盖A3列及A6列的状态,因此选择使A3列及A6列的吸引孔开放的PW闸板。在本实施例中选择PW闸板103、104。在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存在于吸引孔的纵列的Al列与A2列之间、A4列与A5列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处于记录纸15a覆盖A2列及A3列、A5列及A6列的状态,因此选择使A2列及A3列、A5列及A6列的吸引孔开放的PW闸板。在本实施例中选择PW闸板102、103、104、105。另外,在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存在于比吸引孔的纵列的Al列及A4列靠外侧的情况(宽度宽的情况)下,由于处于记录纸15a将第一吸引区域24、第二吸引区域25及第三吸引区域26的所有吸引孔覆盖的状态,因此选择使纵列的Al列 A6列的吸引孔开放的PW闸板。在本实施例中选择PW闸板101、102、103、104、105、106。在选择了需要开放的PW闸板后,使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动作(步骤S5)。然后,检测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是否驱动了规定量(步骤S6)。S卩,检测所选择的PW闸板是否驱动而达到使开放对象的吸引孔开放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量的检测通过设置在电机61上的编码器等进行。在未到达规定量的情况下(NO),驱动电机61直至达到规定量,在达到了规定量的情况下(YES),停止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 (步骤S7),从而结束一连串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6(b)说明在PW闸板使规定的吸引孔的纵列开放后,进行向后给送直至到达印字开始位置时的控制。首先,确认使图6(a)中说明的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停止后的状态(步骤S7)下的PW闸板的状态(步骤S10)。即,确认印字时的PW闸板的吸引孔开放状态。在此,在所有PW闸板关闭吸引孔(全闭)的情况下,直接对记录纸15a进行向后给送即可。这是指使第二吸引区域25和第三吸引区域26的吸引孔全闭这一情况,是使第一吸引区域24的吸引孔开放的状态。因此,在向后给送的情况下,无论记录纸15a的宽度大小如何,都使第一吸引区域24的吸引孔开放。在PW闸板的一部分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况下,以规定量驱动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步骤S11)。即,使第二吸引区域25和第三吸引区域26的吸引孔成为全闭的状态。然后,在确认了电机61达到了规定量之后,停止PW闸板驱动用的电机61的驱动(步骤S12)。接下来,参照流程图说明印字时的吸引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同时也参照图I 图 5。图7是与印字时的正向输送方向的记录纸输送位置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首先,将辊卷纸15设置在辊卷纸驱动轴13上(步骤S20)。此时,Pff闸板的吸引孔开放区域是根据辊卷纸15的宽度尺寸而预先确定的。在设置辊卷纸15后,实施自动进给,并通过记录纸位置检测传感器17检测记录纸15a的前端位置(步骤S21)。在检测到记录纸前端位置后,输出印字指令而开始印字(步骤S22)。根据印字指令,通过液滴喷出头3进行印字,且同时使送纸辊9驱动用的PF电机动作而将记录纸15a向正向输送方向输送(步骤S23)。然后,检测记录纸15a的前端已通过横列的吸引孔这一情况(步骤S24)。记录纸15a已通过横列的吸引孔这一情况的检测使用吸引孔的开口位置及开口径、输送距离来算出。吸引孔的开口位置可以根据通过记录纸位置检测传感器17检测的记录纸前端位置和开口位置的设计值(间距等)算出。记录纸15a的输送距离通过配设于送纸辊9或PF电机的编码器确定。检测记录纸15a的前端已通过横列的某一列吸引孔这一情况,(YES)若吸引孔全部被记录纸15a覆盖,则进行这一横列的开闭的PF闸板动作,使记录纸15a的前端所通过的吸引孔的列开放(步骤S25)。例如,在记录纸15a通过了 BI列的吸引孔时,使PF闸板71动作,使吸引孔25a、25 j、24a、26a、26 j开放。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不由PW闸板开放的纵列的吸引孔不成为开放对象。并且,BI列以外的横列的吸引孔保持关闭。当检测到记录纸15a进一步输送而通过T Cl列这一情况时,使PF闸板81动作而使Cl列的吸引孔25f、24b、24c、26f开放。同样,每当记录纸15a通过横列的吸引孔时,使对象的PF闸板动作,从而开放该列的吸引孔。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4的工序中,当判定为记录纸15a的前端未通过吸引孔时,继续记录纸15a的输送直至通过横列的吸引孔。然后,对已检测出记录纸15a的前端通过了横列的B2列、C2列.......B5列的
吸引孔这一情况进行检测(步骤S26)。S卩,在判定出所有PF闸板使横列的吸引孔开放时(YES),停止PF闸板的动作(电机62的动作)(步骤S27)。需要说明的是,在PF闸板的一部分尚未使横列的吸引孔开放的情况下(NO),从步骤S24开始重复动作直到成为步骤S27的状态。接下来,参照流程图说明从前述的最终步骤(S27)的状态对记录纸15a实施向后给送(反向输送)时的吸引控制。图8是与向后给送时的记录纸输送位置对应地确定吸引孔的开闭区域的流程图。在向后给送的情况下,首先使辊卷纸轴驱动电机动作(步骤S30)。此时通过记录纸前端位置检测部18进行记录纸15a的排出检测(步骤S31)。在此,在根据记录纸前端位置检测部18的检测结果判断出没有记录纸15a的情况下(YES),继续辊卷纸轴驱动电机的动作并对辊卷纸15进行反向输送。然后,在记录纸前端开始通过横列的吸引孔时(步骤S32),使作为对象的PF闸板动作而关闭吸引孔(步骤S33)。例如,在记录纸前端开始通过B5列的吸引孔的情况下,使PF闸板84动作而关闭B5列的吸引孔。
同样,随着反向输送记录纸前端,按照C4列、B4列......这样的方式使PF闸板动作而依
次关闭横列的吸引孔。然后,检测是否通过所有的PF闸板关闭了横列的所有的吸引孔(步骤S34)。在尚未结束的情况下(NO),重复步骤S32 步骤S34。在检测到通过所有的PF闸板关闭了横列的吸引孔的情况下(YES),在检测到下次印字开始位置(步骤S35)前输送记录纸15a,并停止辊卷纸轴驱动电机的动作(步骤S36)。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1中,记录纸前端位置检测部18在记录纸排出检测中确认为存在记录纸的情况下(NO),检测下次印字开始位置(步骤S40)。在检测位置位于下次印字开始位置时(YES),停止辊卷纸轴驱动电机的动作(步骤S41)。在步骤S40中,在检测位置不位于下次印字开始位置时(NO),继续反向输送记录纸15a,重复动作直到记录纸15a到达下次印字开始位置。根据以上说明的印刷装置1,在记录纸15a覆盖吸引孔的区域中,通过PF闸板组70、PF闸板组80及PW闸板组100使吸引孔开放而向压印平板21的表面吸引记录纸15a。并且,在记录纸15a未覆盖吸引孔的区域(即,吸引孔正开口的区域),通过PF闸板组70、PF闸板组80及PW闸板组100关闭吸引孔,由此不发生吸引。通过上述动作,吸引压的损失得以抑制,从而能够得到充分的吸引压,因此,即使在使用例如宽度窄的记录纸或粘性强的记录纸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记录纸翘起导致的压印平板间隙变动所引起的印刷质量的劣化、或记录纸擦拭液滴喷出头而产生的墨液污染。另外,吸引孔的开闭通过PF闸板组70、PF闸板组80及PW闸板组100进行,来自吸引孔的对记录纸15a的吸引可以通过一个吸引机构部5进行,因此无需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多个吸引部件或按照每个吸引部件来切换功能。进而,印字区域位于记录纸15a被吸引的范围内,从印字区域的记录纸未覆盖的吸引孔不发生吸引。由此,具有能够减小液滴的飞行弯曲而确保印刷质量的效果。这一设置还具有能够减小记录纸15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留白的效果。另外,通过利用PW闸板组100与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对应地选择开闭的纵列的吸引孔,从而例如在使用宽度窄的记录纸的情况下能够解放第一吸引区域24或其两侧的A3列及A6列的吸引孔,在使用宽度宽的记录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吸引全部的纵列的吸引孔,从而能够与记录纸15a的宽度对应地进行吸引。另外,能够通过PF闸板组70及PF闸板组80对应于记录纸15a的输送(包括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位置地使由记录纸15a覆盖的横列的吸引孔而吸引记录纸15a。另外,PW闸板组100分别具有进行第三遮挡板部的开闭的阀IOla 106a,所述第三遮挡板部划分出按照每一纵列的吸引孔设置的气室121 126和吸引室51。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对纵列的吸引区域进行控制。另外,将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和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形成为在截面方向上为不同位置的两层,将第一层的PF闸板组70和第二层的PF闸板组80的一个一个的PF闸板交替配置,由此,即使在吸引孔的横列间的间距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确保动作性的同时确保吸引所必要的孔径和PF闸板的刚性。另外,在将记录纸15a输送到压印平板21的上表面时,通过PW检测传感器14测定记录纸15a的宽度尺寸,与该宽度尺寸配合地确定纵列的吸引孔的开闭,因此即使记录纸的宽度变更,也能够容易地确定宽度方向(纵列)的吸引区域。 另外,由PF闸板确定的横列的吸引孔的开闭区域利用记录纸15a的输送速度及输送距离、吸引孔的输送方向的间距算出,记录纸15a的前端在覆盖吸引孔的位置开放,且记录纸15a的前端在通过了吸引孔的位置关闭。因此,能够正确地确定记录纸15a的前端相对于吸引孔的位置,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吸引孔的开闭。另外,也不需要检测记录纸15a的输送中途的前端位置的传感器等检测部件。另外,由PF闸板组70、80确定的横列的吸引孔的开闭区域利用所述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输送距离和吸引孔的输送方向的间距算出,记录纸15a前端在覆盖吸引孔的位置开放,且记录纸15a前端在开始通过吸引孔的位置关闭。如此,能够正确地确定记录纸15a相对于吸引孔的位置,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吸引孔的开闭。另外,也无需检测记录纸15a的输送中途的前端位置的传感器等检测部件。进而,通过具有与记录纸15a的输送速度、横列的吸引孔的开闭时刻同步的相位的第一凸轮组30对一个一个的PF闸板组70、80的PF闸板进行驱动。输送速度和凸轮组的驱动在使用了各自的驱动用电机的情况下容易进行速度控制。因此,第一凸轮组30的相位也能够实现结构上的固定,因此具有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吸引孔的开闭时刻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滴喷出头,其喷出液滴; 输送部,其输送记录纸; 压印平板,其具有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设的多个吸引孔,并且与所述液滴喷出头对置; 吸引机构部,其从所述压印平板的所述吸引孔吸引所述记录纸; 开闭机构,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的至少一部分开放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使配设在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使配设在未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且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未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具备 第一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第二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气室,其与沿所述输送方向配设的多个所述吸引孔连通; 通路,其连接所述气室和所述吸引机构部; 阀,其配设在所述通路中且将所述通路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闭部根据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纸的输送位置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闭部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反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闭部具有 第一闸板,其使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第二闸板,其使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所述记录纸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纸宽检测部, 所述第一开闭部根据基于所述纸宽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闭部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反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闭部根据利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和多个所述吸引孔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间的距离算出的算出结果而使所述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所述第一闸板及所述第二闸板的凸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具有与预先设定的所述吸引孔的开放或关闭的时刻同步的相位。
14.一种记录纸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印平板,其具有在输送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设的多个吸引孔,并且与液滴喷出头对置; 吸引机构部,其从所述压印平板的所述吸引孔吸引所述记录纸; 开闭机构,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的至少一部分开放或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使配设在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使配设在未由所述记录纸覆盖的位置上的所述吸引孔关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开放,并且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而所述吸引孔未被所述记录纸覆盖时使所述吸引孔关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纸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具备 第一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第二开闭部,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配设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一侧的吸引孔开放或关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喷出液滴;输送部,其输送记录纸;压印平板,其具有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设的多个吸引孔,并且与所述液滴喷出头对置;吸引机构部,其从所述压印平板的所述吸引孔吸引所述记录纸;开闭机构,其使多个所述吸引孔中的至少一部分开放或关闭。
文档编号B41J11/02GK102950914SQ2012102458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石森浩之, 青木崇志, 滨川宽史, 石田彻吾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