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印刷头及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

文档序号:251869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印刷头及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准确地补正在输送印刷介质时产生的输送量和实际的印刷介质的移动量的偏差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打印机(5)具备能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输送印刷介质的输送马达(32)和控制输送马达(32)而输送印刷介质的控制部(101)。控制部(101)执行一连串的工序而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该工序包含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连续纸(M)的从正向向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第一输送相反的方向的第二输送。
【专利说明】印刷装置、印刷头及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印刷头及该印刷装置的印刷介质的对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印刷装置中,公知有通过检测设于印刷介质的切痕、位置识别部等被检测部来进行对位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利用设于输送路的光传感器来检测设于多联单用纸、辊卷纸等连续用纸的接缝处的折痕、狭缝。在利用光传感器进行检测之后,以检测位置为基准,进行例如使对印刷后的标签(label)进行切割的位置与折痕的位置对齐的动作。该种印刷装置多数情况下能向正向和反向进行输送,但在将输送方向翻转为反向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背隙(backlash)而产生错位。因此,提出有通过测定背隙量来进行补正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3]另外,以往,公知有相对于印刷头对置配置压纸辊、将印刷介质夹入印刷头与压纸辊之间一边输送一边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在该种印刷装置中,有时在印刷介质被夹入印刷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进入待机状态,在将印刷介质按压于印刷头的状态下持续经过长时间。因此,例如在对印刷面实施了涂敷的印刷介质等这样的按压时容易发生粘贴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时,在待机状态下放置了长时间的情况下,有时印刷介质会粘贴于印刷头上。为了解决该问题,以往,提出了通过在将印刷头按压于压纸辊的状态下使印刷头向与所述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而能将粘贴于印刷头上的印刷介质剥离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86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7639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61848号公报
[0009]在输送印刷介质时,除了背隙以外,有时也会产生输送量的偏差。例如,由于输送印刷介质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的原因,有时会在沿特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产生打滑。这种打滑导致在沿特定的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的情况下,进行了输送印刷介质的动作的输送量和印刷介质实际被输送(移动)的量不同。这样根据输送方向不同而实际的输送量产生差异时,该差异导致意图的输送量和实际的输送量产生偏差。因此,即使进行了使印刷介质对位的控制,印刷介质的实际的位置也会产生偏差。若为这样的情况,则未必像背隙那样在每次切换输送方向时产生相同量,因此,难以准确地进行测定。
[0010]作为排除这样的、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的影响的方法,考虑有不进行输送方向的切换而仅沿一方向输送来进行对位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不能使印刷介质返回,因此,存在到达目标位置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较多、产生浪费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准确地补正在输送印刷介质时产生的输送量和实际的印刷介质的移动量的偏差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
[0012]另外,专利文献3的印刷头具备用于固定头主体部的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被在框体的两侧板的内表面分别形成的突起限制移动时的位置。在印刷头产生例如位置公差、头主体部的扭转等部件偏差时,即使将该印刷头向压纸辊按压,印刷头的移动也被上述突起限制而该按压变得不均匀,存在产生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等问题。
[0013]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将粘贴于印刷头上的印刷介质剥离并且能谋求印刷头和压纸辊的按压的均匀化、防止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的印刷头及印刷装置。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输送机构,其能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输送印刷介质;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包括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0015]根据该结构,能准确且容易地求出由于将印刷介质向正向输送的情况下和向反向输送的情况下的打滑的产生状态不同,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因此,能准确地补正在切换输送方向的情况下产生的输送量之差、即输送量的偏差。例如,组合进行向不同的输送方向的输送动作,能向期望的位置输送印刷介质。而且,求出输送量之差的工序包含相同次数的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和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因此,能将背隙引起的偏差相抵消。因此,能更适当地补正由于背隙以外的原因而在使输送方向翻转的情况下产生的偏差。
[0016]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对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识别部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从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位置识别部的位置开始所述第一输送,在所述第一输送中,输送规定量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第二输送中,将所述印刷介质输送至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位置识别部的位置。
[0017]根据该结构,以设于印刷介质的位置识别部为基准,能更准确地求出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能更适当地补正使输送方向翻转而产生的偏差。
[0018]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正向或反向的初期输送、在该初期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在所述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输送、在所述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在所述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二输送,从而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0019]在该情况下,在工序的最初,进行从初期输送向第一输送转变的输送方向的切换,工序开始前的初期输送的方向和第二输送的输送方向一致。因此,例如若在工序的最后进行正向的第二输送,则在工序结束之后不切换输送方向而能迅速地向正向输送印刷介质。这样,求出偏差量的工序内容对应于执行工序后的输送方向对应,从而能更高效率地求出偏差量,并且迅速地执行工序结束后的动作。
[0020]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正向或反向的初期输送、向与该初期输送相同的方向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输送、在所述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在所述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二输送、在所述第二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在所述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三输送,从而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向各输送方向动作的情况下的、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0021 ] 在该情况下,通过求出在第一及第三输送和第二输送中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的实际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能高效率地求出偏差量。在该工序中,可以使工序开始前的初期输送的方向和工序最后进行的第三输送的输送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例如在工序的最初欲进行正向的输送的情况下,可以使工序最后的输送方向为正向。也就是说,工序结束后能不切换输送方向而迅速地向正向输送印刷介质。因此,通过使求出偏差量的工序的内容对应于执行工序后的输送方向,能更高效率地求出偏差量,并且能迅速地执行工序结束后的动作。
[0022]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工序中,在所述第一输送中使所述输送机构动作预先设定的量,在所述第二输送中使所述输送机构动作至所述印刷介质返回所述第一输送开始前的位置,基于所述第一输送及第二输送中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之差,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0023]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一输送中的输送机构的动作量和以使实际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与第一输送相同的方式向相反方向输送的情况下的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之差,求出各输送方向上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由此,以实际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为基准,能准确地求出切换输送方向的情况下产生的偏差并进行补正。
[0024]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根据执行所述工序求出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之差而利用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所述印刷介质,从而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
[0025]根据该结构,能切换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而进行输送,能准确地对印刷介质的位置进行对位。由此,能进行使印刷位置与例如接近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对齐这样的控制,因此能消除印刷介质的浪费。
[0026]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所述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的情况下,使所述印刷介质即将在所述印刷开始位置停止之前的输送方向为与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
[0027]根据该结构,在对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时,不需要切换输送方向,因此,在开始印刷动作时不会产生背隙引起的偏差。因此,在进行了对位之后能准确且迅速地执行印刷。
[0028]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而进行印刷的印刷头和与所述印刷头一起夹持所述印刷介质而进行输送的压纸辊,所述印刷头在将所述印刷介质向反向输送的情况下能向离开所述压纸辊的一侧移动。
[0029]根据该结构,在印刷介质被夹于印刷头与压纸辊之间而进行输送的结构中,在向反向输送时,利用印刷头的移动将印刷介质从印刷头拉开,即使印刷介质固接,也能解除该固接。在该结构中,在将印刷介质向反向输送时夹持印刷介质的力被解除,因此容易产生打滑。也就是说,在反向的输送中容易产生压纸辊的旋转量和印刷介质的输送量的偏差,在向正向输送的情况下不易产生偏差,因此,产生由输送方向不同引起的输送量之差。根据该结构,在如上述那样能解除印刷介质的固接的结构中,能准确地求出由输送方向不同引起的输送量之差。
[0030]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所述输送机构具有的压纸辊和以将所述印刷头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构成为能将所述压纸辊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向及反向,所述支承机构支承为在所述压纸辊向反向旋转时使所述印刷头和所述压纸辊分离。
[0031]根据该结构,在印刷头和压纸辊夹着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结构中,即使印刷介质固接于印刷头,通过使压纸辊向反向旋转也能解除固接。在该结构中,在压纸辊向反向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印刷头和压纸辊分离,因此由于旋转方向而产生输送量之差,但能求出该输送量之差,例如能进行输送量之差的补正。
[0032]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印刷头的特征在于,该印刷头具备:头主体部,其具有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且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压纸辊对置;支承机构,其以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支承机构具备对支点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点设于沿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头主体部的大致中央,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头主体部支承为以所述支点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支承为在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头主体部向与所述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
[0033]根据上述的结构,头主体部被支承为以支点为中心在宽度方向上摆动自如,因此,能将该头主体部均匀地向压纸辊按压。由此,能谋求头主体部和压纸辊的按压的均匀化,能防止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
[0034]另外,支承机构支承为在将头主体部按压于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头主体部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印刷介质粘贴于头主体部的情况下,能将粘贴有印刷介质的部位(被按压的部位)从压纸辊的按压释放。从按压释放时,能使印刷介质向将印刷介质从头主体部剥离的方向移动。在将印刷介质剥离的情况下,与仅利用剪切力剥离的情况相比,能以较小的力剥离印刷介质,因此能容易地解除印刷介质的粘贴。
[0035]另外,也可以为,所述支承机构通过使所述压纸辊向第一方向旋转或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而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利用现存的压纸辊的输送动作进行粘贴解除动作,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使头主体部移动的驱动源。因此,不需要将装置结构复杂化,能以低成本实现粘贴解除。
[0036]另外,也可以为,所述支承部具备向从所述压纸辊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并沿该倾斜面引导所述支点。根据该结构,伴随支点被沿倾斜面引导而使按压位置移动,头主体部从压纸辊离开。由此,印刷介质相对于粘贴面的立起角度增大,更大地作用有将印刷介质从头主体部剥离的力,能迅速地解除印刷介质的粘贴。
[0037]而且,根据该结构,能利用设于头主体部的支点和支承部实现使头主体部摆动的动作及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动作这双方,能谋求结构的简化。
[0038]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压纸辊,其输送记录介质;印刷头,其具备头主体部,该头主体部具有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且与所述压纸辊对置,所述印刷头具备以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具备对支点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点设于沿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头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头主体部支承为以所述支点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支承为在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头主体部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
[0039]根据本发明,头主体部被支承为以支点为中心向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自如,因此,能将该头主体部均匀地向压纸辊按压,能谋求头主体部和压纸辊的按压的均匀化,能防止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另外,支承机构支承为在将头主体部按压于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头主体部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容易地解除记录介质的粘贴。
[0040]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输送机构,其具有输送印刷介质的压纸辊,且将所述压纸辊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旋转;印刷头,其与所述压纸辊对置,支承机构,其以将所述印刷头的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所述支承机构具备对支点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点设于沿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头主体部的大致中央,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头主体部支承为以所述支点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支承为在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头主体部向与所述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包含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0041]根据该结构,头主体部被支承为以支点为中心在宽度方向上摆动自如,因此,能将该头主体部均匀地向压纸辊按压。由此,能谋求头主体部和压纸辊的按压的均匀化,能防止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
[0042]另外,支承机构支承为在将头主体部按压于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头主体部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印刷介质粘贴于头主体部的情况下,能将粘贴有印刷介质的部位(被按压的部位)从压纸辊的按压释放。被从按压释放时,能使印刷介质向将印刷介质从头主体部剥离的方向移动。在将印刷介质剥离的情况下,与仅利用剪切力剥离的情况相比,能以较小的力剥离印刷介质,因此,能容易地解除印刷介质的粘贴。
[0043]而且,通过头主体部移动,由于使压纸辊向正向旋转的情况下和向反向旋转的情况下的打滑的产生状态不同,因此产生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但能准确且容易地求出该输送量之差。因此,能准确地补正输送量之差。求出该输送量之差的工序包含相同次数的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和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因此,能使背隙引起的偏差相抵消,能更准确地补正由于背隙以外的原因而使输送方向翻转的情况下产生的偏差。
[0044]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通过使所述压纸辊向第一方向旋转或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能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0045]根据该结构,能利用现存的压纸辊的输送动作进行粘贴解除动作,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使头主体部移动的驱动源。因此,不需要将装置结构复杂化,能以低成本实现粘贴解除。
[0046]另外,本发明以上述印刷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具备向从所述压纸辊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沿该倾斜面引导所述支点。
[0047]根据该结构,伴随支点被沿倾斜面引导而使按压位置移动,头主体部从压纸辊离开。由此,印刷介质相对于粘贴面的立起角度增大,更大地作用有将印刷介质从头主体部剥离的力,能迅速地解除印刷介质的粘贴。
[0048]而且,根据本结构,能利用设于头主体部的支点和支承部实现使头主体部摆动的动作及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动作这双方,能谋求结构的简化。
[0049]而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机构和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输送印刷介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上,对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该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利用所述印刷装置执行包含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并且,根据对求出的差进行补正的补正量,进行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指定位置对齐的前端对齐动作。
[0050]根据该结构,能准确且容易地求出由于将印刷介质向正向输送的情况下和向反向输送的情况下的打滑的产生状态不同,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因此,能准确地补正在切换输送方向的情况下产生的输送量之差、即输送量的偏差。例如,组合进行向不同的输送方向的输送动作,能向期望的位置输送印刷介质。而且,求出输送量之差的工序包含相同次数的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和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因此,能将背隙引起的偏差相抵消。因此,能更准确地补正由于背隙以外的原因而使输送方向翻转的情况下产生的偏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52]图2是表示压纸辊和印刷头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0053]图3是从印刷介质的输送上游侧观察图2的图。
[0054]图4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55]图5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56]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57]图7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58]图8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59]图9是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0060]图10是表示打印机的构成部与连续纸的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0061]图11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2]图12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3]符号说明
[0064]1、5...打印机(印刷装置)、2...主机、11...压纸辊、12...头主体部、12a...发热部(印刷部)、13...自动切割器、14...手动切割器、15...侧框架、16...排纸口、21...基座、22...弹簧、25、26、27…纸引导件、28…用纸传感器(检测机构)、29…BM传感器、30、60…印刷头、32...输送马达(输送机构)、33...支承框架、34...侧面部、35...舌片部、35A...开口、36...销(突起)、37…销(突起)、39…支点、40...支承片(支承部)、40A…倾斜面、50…支承机构、101…控制部(控制机构)、102…传感器驱动电路、104…马达驱动器、M…连续纸(印刷介质)、ME…缺口、MH…长孔(位置识别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5][第一实施方式]
[0066]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7]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 (印刷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2是表示压纸辊11和印刷头30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图1中以侧视图示出打印机I的主体壳体10内部的结构。图1的左侧相当于打印机I的前侧。
[0068]打印机I在大致箱形的主体壳体10的内部具备压纸辊11、印刷头30、自动切割器13及手动切割器14等各种功能部。打印机I利用压纸辊11的旋转来输送作为印刷介质的连续纸M,并利用印刷头30来对连续纸M的印刷面印刷文字、图像。被印刷后的连续纸M从在主体壳体10的前表面开口的排纸口 16排出。
[0069]连续纸M被收纳于在主体壳体10内的后部设置的用纸收容部(省略图示)或者在主体壳体10的外部设于后方的用纸积蓄部(省略图示)。连续纸M是多联单用纸、辊卷纸等连续纸,除了纸以外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片,也可以实施表面加工。本实施方式的连续纸M是热敏纸,被印刷头30加热而显色。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续纸M作为一例是被指定的长度的帐票(帐本和票据)沿长度方向连结而成的连续纸。该连续纸M每隔指定的长度形成有折痕,该折痕为上述帐票的接缝。在折痕上,作为表示帐票的接缝的位置识别部,穿设有后述的长孔。另外,连续纸M为在折痕处折叠的多联单用纸。
[0070]印刷头30与压纸辊11 一起配置于主体壳体10的大致中央。印刷头30通过将头主体部12安装于由金属板等构成的基座21而构成,基座21以能如后述那样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在主体壳体10的左右两端配置的一对侧框架15(图2)。
[0071]印刷头30的头主体部12沿与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压纸辊11的轴向)延伸,以夹着该连续纸M的输送路径与压纸辊11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压纸辊11架设于主体壳体10的一对侧框架15 (图2),被支承为能旋转。
[0072]在印刷头30的基座21与位于主体壳体10上部的上部框架31之间配置有弹簧22 (施力机构)。弹簧22是压缩螺旋弹簧,一端固定于上部框架31。因此,弹簧22将基座21朝向压纸辊11按压,在该弹簧22的力的作用下,印刷头30的头主体部12被向压纸辊11按压。
[0073]压纸辊11经由未图示的驱动轮列与配置于主体壳体10内部的输送马达32相连结。压纸辊11被输送马达32驱动而旋转。
[0074]压纸辊11如上述那样与印刷头30的头主体部12紧密接触,在该头主体部12与压纸辊11之间夹持连续纸M。当利用输送马达32的动作使压纸辊11旋转时,连续纸M伴随压纸辊11的旋转而被输送。压纸辊11的表面由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摩擦系数高的材料覆盖。与压纸辊11和头主体部12被弹簧22的力按压相应地,连续纸M被压纸辊11无打滑地输送。
[0075]输送马达32在控制部(图9)的控制下能将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地进行旋转。因此,压纸棍11能向图中的箭头FR所示的正向和箭头RR所示的反向旋转。当压纸棍11向正向(FR)旋转时,连续纸M被向图中F所示的正向输送。另外,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连续纸M被向图中R所示的反向输送。压纸辊11的正向(FR)及连续纸M的正向(F)为对连续纸M进行印刷时的基准输送方向。
[0076]在压纸辊11及头主体部12的后方配置有将连续纸M朝向头主体部12引导的一对纸引导件25、26。纸引导件25位于连续纸M的输送路的下方,纸引导件26位于连续纸M的输送路的上方。连续纸M从头主体部12的后方通过纸引导件25、26之间而被向压纸辊11与头主体部12之间输送,被压纸辊11和头主体部12夹持(捏夹)而输送。
[0077]另外,在纸引导件25、26设有用纸传感器28 (检测机构)。用纸传感器28是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传感器,检测值与纸引导件25、26之间的连续纸M的有无相对应地变化。因此,基于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值,能检测纸引导件25、26的位置处的连续纸M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用纸传感器28为透射型的光传感器进行说明。
[0078]连续纸M的印刷面与头主体部12相接。头主体部12具有沿连续纸M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部12a(印刷部),通过使这些发热部12a适当发热来对连续纸M的印刷面进行加热,从而印刷文字、图像等。
[0079]在压纸辊11的前方、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设有位于连续纸M的下方的纸引导件27,在纸引导件27的前方配置有自动切割器13。自动切割器13具备固定于连续纸M下方的固定刀41、位于连续纸M上方的可动刀42和使可动刀42移动的切割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当利用后述的控制部使切割驱动马达(省略图示)旋转时,可动刀42朝向连续纸M转动而切断连续纸M。
[0080]在自动切割器13的前方配置有手动切割器14。手动切割器14是位于排纸口 16的内部、从连续纸M的上方朝向下方突出的刀。手动切割器14为了不使用自动切割器13而通过手动对连续纸M进行切割而设置。操作打印机I的操作者手持从排纸口 16排出的连续纸M并将其举起与手动切割器14接触时,连续纸M被手动切割器14切割。
[0081]接着,说明印刷头30的支承结构。
[0082]如图1所示,印刷头30具有以将头主体部12按压于压纸辊11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50。该支承机构50具备用于支承头主体部12的板状的基座21、对该基座21朝向按压于压纸辊11的方向施力的弹簧22和固定于将该弹簧22的一端固定的上部框架31的支承框架33。
[0083]如图2所示,基座21具备将宽度方向的两端折弯而形成的侧面部34和将位于连续纸M的基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以下称作输送上游侧)的端部折弯的舌片部35。侧面部34配置为分别与主体壳体10的侧框架15对置。另外,侧面部34在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形成有缺口部34A,竖立设置于侧框架15的销36 (突起)进入该缺口部34A。销36与缺口部34A的内缘34B抵接,从而侧面部34被限制为不会进一步向连续纸M的基准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下称作输送下游侧)移动。因此,头主体部12被弹簧22的作用力向压纸辊11按压并且被侧面部34及销36限制向连续纸M的输送下游侧(箭头F方向侧)的移动,从而保持适当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销36与缺口部34A的内缘34B抵接的位置为印刷头30的通常的印刷位置。
[0084]缺口部34A形成得比销36大,因此,在销36在缺口部34A内移动的方向上,能使侧面部34移动。具体而言,侧面部34能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箭头R方向侧)移动。在侧框架15上,在比销36靠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且为高度方向上方设有另一销37 (突起)。该销37在侧面部34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移动的情况下与侧面部34的外缘34C抵接,从而侧面部34被限制为不会进一步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头30 (头主体部12)构成为能在由两个销36、37限制的范围内沿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移动。
[0085]如图3所示,舌片部35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开口 35A,在该开口 35A的远离压纸辊11的一侧的缘部设有朝向开口 35A内延伸的支点39。该支点39设于与压纸辊11对置地延伸的头主体部12的延伸方向(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另外,支点39例如由树脂材料等形成而固定于固定配件38,通过将该固定配件38安装于开口 35A的缘部而设置支点39。需要说明的是,支点39不仅限于由与固定配件38不同的构件的树脂材料等形成,也可以用与固定配件相同的构件形成为一体。
[0086]如图1所示,支承框架33利用螺栓45固定于上部框架31。该支承框架33在头主体部12的背面侧具备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折弯的支承片(支承部)40,该支承片40延伸至上述的舌片部35的开口 35A内而与支点39抵接。
[0087]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头主体部12隔着基座21被一对弹簧22、22向压纸辊11按压,并且通过配置于这些弹簧22、22之间的支点39与支承框架33的支承片40抵接。因此,头主体部12能与弹簧22、22的伸长相应地以支点39为中心向图3中X方向摆动,能将头主体部12均匀地按压于压纸辊11。因此,即使在头主体部12上存在例如安装位置公差、扭转等部件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将该偏差吸收而均匀地将头主体部12向压纸辊11进行按压,因此,能防止打字的摩擦、连续纸M的偏斜。
[0088]另外,在该结构中,形成于侧面部34的缺口部34A除了上述的内缘34B之外形成为大到不会与销36抵接的程度。因此,在头主体部12摆动时,销36不会限制该摆动动作,而能将头主体部12均匀地向压纸辊11按压。
[0089]另外,如图1所示,支承片40具备前端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0A。因此,在侧面部34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移动的情况下,支点39被在倾斜面40A上引导,从而头主体部12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移动。
[0090]接着,说明将粘贴于头主体部12上的连续纸M剥离的动作。
[0091]打印机I为连续纸M的印刷面与头主体部12紧密接触的结构,因此,若不输送连续纸M而停止的状态持续,则连续纸M会粘贴在头主体部12上,连续纸M在头主体部12的表面不滑动。打印机I具备用于解除该粘贴的结构。
[0092]图4表示压纸辊11向正向(FR)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压纸辊11向正向(FR)的旋转中及向正向(FR)的旋转停止之后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另外,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头主体部12、基座21及侧面部34成为一体而向后方移动,向图5所示的状态转变。
[0093]在该结构中,支承框架33具备与支点39抵接的支承片40,该支点39设于沿与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基座21的延伸方向大致中央,如图4及图5所示,该支承片40具备前端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0A。
[0094]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第一方向)旋转时,头主体部12及基座21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移动,支点39在倾斜面40A上被引导。因此,头主体部12与侧面部34 —起向后方且向上方移动,从而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与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而且,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弹簧22的力朝向压纸辊11与头主体部12的捏夹部,相对于此,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弹簧22倾斜,因此弹簧22的力朝向从压纸辊11偏离的方向。因此,通过头主体部12向后方移动,从而使压纸辊11与头主体部12紧密接触的力变弱,压纸辊11的按压被释放。
[0095]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在连续纸M的印刷面粘贴于头主体部12的情况下,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粘贴被解除。即,利用压纸辊11的反转,使头主体部12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移动,因此,头主体部12与连续纸M紧密接触的位置处的按压变弱,连续纸M容易从头主体部12剥离。在此基础上,连续纸M在反向(R)的输送力下被纸引导件26朝向下方引导。其结果是,被以从头主体部12离开的方式输送。这样,在打印机I中,通过使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能容易地解除头主体部12与连续纸M的粘贴。而且,通过反复进行使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之后向正向(第二方向)旋转,能更可靠地解除头主体部12与连续纸M的粘贴。
[0096]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打印机I具备输送连续纸M的压纸辊11和具有与压纸辊11对置的头主体部12的印刷头30,该头主体部12具有对连续纸M进行印刷的发热部12a。印刷头30具备以将头主体部12按压于压纸辊11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50。支承机构50具备对支点39进行支承的支承片40,该支点39设于沿与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头主体部12的延伸方向大致中央。
[0097]由此,头主体部12被支承为以支点39为中心摆动自如,因此,能将头主体部12均匀地向压纸辊11按压,能谋求头主体部12与压纸辊11的按压的均匀化,能防止印字品质降低或送纸偏斜。另外,支承机构50支承为在将头主体部12按压于压纸辊11的状态下通过使压纸辊11向反向旋转而能使所述头主体部12向连续纸M的输送上游侧移动,因此,能容易地解除印刷介质的粘贴。
[009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机构50将支点39沿支承片40的对置面引导,从而使头主体部12向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因此,能利用设于头主体部12的支点39和支承片40实现使头主体部12摆动的动作及使头主体部12移动的动作这双方,能谋求结构的简化。
[009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机构50通过使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而使头主体部12向连续纸M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因此,能利用现存的压纸辊11的输送动作进行粘贴解除动作,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使头主体部12移动的驱动源。因此,不需要将装置结构复杂化,能以低成本实现粘贴解除。
[010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片40具备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0A,沿该倾斜面40A引导支点39,因此,伴随支点39被沿倾斜面40A引导而使按压位置移动,头主体部12从压纸辊11离开。由此,头主体部12与连续纸M的粘贴面之间的角度增大,更大地作用有将连续纸M从头主体部12剥离的力,能迅速地解除连续纸M的粘贴。
[0101]在上述结构中,以发热部12a为中心将连续纸M粘贴于头主体部12的位置不限于设有发热部12a的部位。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利用用于输送连续纸M的输送力拉伸头主体部12而使其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与连续纸M的输送机构不同的驱动源使头主体部12移动而使与压纸辊11的抵接位置错开。
[0102][第二实施方式]
[0103]接着,参照图6?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相同的构成部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0104]图6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 (印刷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在该图6中,以侧视图表示打印机5的主体壳体10内部的结构。图6的左侧相当于打印机5的前侧。
[0105]打印机5与打印机I同样在大致箱形的主体壳体10的内部具备压纸辊11、印刷头60、自动切割器13及手动切割器14等各种功能部。打印机5利用压纸辊11的旋转来输送作为印刷介质的连续纸M,利用印刷头60在连续纸M的印刷面上印刷文字、图像。被印刷后的连续纸M从在主体壳体10的前表面开口的排纸口 16排出。
[0106]印刷头60与压纸辊11 一起配置于主体壳体10的大致中央。印刷头60与印刷头30同样地具有头主体部12,包含头主体部12的周边的结构与印刷头30共用。
[0107]图7及图8是打印机5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表示印刷头60的头主体部12及其附近的结构。
[0108]打印机5为连续纸M的印刷面与头主体部12紧密接触的结构。因此,与上述的打印机I同样,若不输送连续纸M而停止的状态持续,则连续纸M会粘贴于头主体部12上,连续纸M在头主体部12的表面不滑动。打印机5具备用于解除该粘贴的结构。
[0109]图7表示压纸辊11向正向(FR)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压纸辊11向正向(FR)旋转中及向正向(FR)的旋转停止之后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头主体部12如上述那样安装于板状的基座21。在基座21和其上方的上部框架31之间配置有弹簧22,从而将基座21向下方按压。在基座21的左右两端分别沿打印机5的侧框架形成有支承板54。图7是剖视图,因此,示出在基座21的右端形成的支承板54。在支承板54的后部形成有缺口部54A,竖立设置于侧框架的销36进入该缺口部54A。销36与缺口部54A的缘抵接而对支承板54从下方进行支承。因此,支承板54被弹簧22的作用力从上方按压,被压纸辊11及销36从下方支承,从而保持适当的位置。
[0110]缺口部54A形成得比销36大,因此,在销36在缺口部54A内移动的方向上,能使支承板54移动。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销36与缺口部54A的后端54B抵接,因此无法使支承板54进一步向前方移动,但能使支承板54向图7所示的位置的后方移动。当压纸棍11向正向(FR)旋转时,伴随连续纸M的移动,在支承板54上作用有与头主体部12 —起向前方拉伸的力。这样,头主体部12通过销36与后端54B抵接、压纸辊11旋转而在前后方向上也保持适当的位置。
[0111]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头主体部12、基座21及支承板54成为一体而向后方移动,向图8所示的状态转变。
[0112]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销36位于缺口部54A内的前部,设于支承板54的后端的抵接部54C与销37抵接。销37在比销36靠后方与销36同样地竖立设置于侧框架。销37限制为支承板54不向后方移动,因此,支承板54不会自图8所示那样抵接部54C与销37抵接的位置向后方移动。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相对于头主体部12、基座21及支承板54施加有向后方移动的方向的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基座21及支承板54向后方移动,销37与抵接部54C抵接,然后在图8所示的位置稳定。
[0113]而且,缺口部54A的上端为斜面,在弹簧22的作用力下,销36总是与该斜面抵接。因此,在支承板54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被与斜面抵接的销36向上方推顶。因此,如图8所示,向后方移动的支承板54被销36推上去而向斜上方倾斜。因此,头主体部12与支承板54—起向后方且向上方移动,从而向离开压纸辊11的一侧移动。而且,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弹簧22的力朝向压纸辊11与头主体部12的捏夹部,相对于此,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弹簧22倾斜,因此,弹簧22的力朝向从压纸辊11偏离的方向。因此,通过头主体部12向后方移动,从而使压纸辊11与头主体部12紧密接触的力变弱。
[0114]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连续纸M的印刷面粘贴于头主体部12的情况下,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粘贴被解除。即,利用压纸辊11的反转,而使头主体部12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移动,因此,头主体部12与压纸辊11的紧密接触变弱,连续纸M容易从头主体部12剥离。在此基础上,连续纸M在反向(R)的输送力下被纸引导件26朝向下方引导。其结果是,被以从头主体部12离开的方式输送。
[0115][第三实施方式]
[011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中,通过使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能容易地解除印刷头12与连续纸M的粘贴。换言之,由于能解除粘贴,因此,当压纸辊11向反向(RR)旋转时,印刷头12向离开压纸辊11的方向移动,紧密接触力变弱。因此,在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的情况下,与向正向(F)输送的情况相比,作用于连续纸M的紧密接触力较小,因此,容易产生打滑。因此,对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的情况下的输送量和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的情况下的输送量进行比较时,即使使压纸辊11旋转的量相等,实际上连续纸M被输送(移动)的量也不同。也就是说,根据输送方向不同而产生连续纸M的输送量之差。因此,打印机1、5准确地检测在输送连续纸M时产生的偏差量并对该输送量之差、即输送的偏差进行补正。
[0117]关于该动作,作为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18]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打印机的动作在打印机I及打印机5中均能适用。在此,参照图9?图12说明在打印机5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是在打印机I中进行相同控制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图9是打印机5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打印机1(图1)的控制系统为与图9的打印机5的控制系统相同的结构,可以执行后述的图10?图12所示的动作。
[0119]打印机5具有对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1 (控制机构)。控制部101具备未图示的CPU、ROM、RAM等,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控制各部,从而对例如连续纸M进行印刷。
[0120]在控制部101连接有传感器驱动电路102、头驱动器103、马达驱动器104、外部I/FllO及操作面板111各部分。传感器驱动电路102与用纸传感器28及BM传感器29相连接,获取用纸传感器28及BM传感器29的检测值并向控制部101输出。BM传感器29是对附设于连续纸M的背面(印刷面的背侧的面)的黑色标记(BM)进行检测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BM传感器29例如在连续纸M的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用纸传感器28靠下游侧。SP,BM传感器29的检测位置位于比用纸传感器28靠下游,例如是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位置与头主体部12之间。BM传感器29对设于连续纸M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黑色标记进行检测,因此,不限于黑色标记,在连续纸M的端部形成有缺口等的情况下,能对该缺口进行检测。
[0121]头驱动器103与头主体部12相连接,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向头主体部12所具备的各发热元件供给驱动电流而使其发热。
[0122]马达驱动器104与输送马达32及切割驱动马达45相连接。输送马达32及切割驱动马达45例如由脉冲马达构成。马达驱动器104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相对于输送马达32及切割驱动马达45输出驱动电流和驱动脉冲。另外,马达驱动器104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能使向输送马达32及切割驱动马达45输出的驱动电流的电压翻转。由此,输送马达32及切割驱动马达45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而向被指定的旋转方向旋转被指定的旋转量。输送马达32与压纸辊11及将压纸辊11与输送马达32连结的轮列(省略图示)等一起作为输送机构发挥功能。
[0123]外部I/F(接口)110具备与打印机5的外部的装置相连接的连接器、无线通信部。外部I/F110例如与主机2相连接,从主机2接收印刷指示命令、印刷数据而向控制部101输出。
[0124]操作面板111具备操作者进行操作的各种开关、表示打印机5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该显示部由LED显示器、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操作面板111将表示开关的操作的操作信号向控制部101输出,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通过显示部进行显示。
[0125]控制部101基于从传感器驱动电路102输入的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值来判定连续纸M的有无。另外,控制部101利用马达驱动器104使输送马达32旋转而输送连续纸M。在该输送中,在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基于该检测值的变化检测连续纸M的前端位置、后端位置及连续纸M的接缝。
[0126]在打印机5上固定了新的连续纸M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对该连续纸M的接缝的位置进行检测。控制部101以检测到的接缝的位置为基准,基于预先设定的连续纸M的帐票的长度执行使前端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的对位动作。
[0127]图10是表示与连续纸M的位置检测和对位有关的控制的情况的说明图。(A)?(F)分别表示打印机5的输送路上的连续纸M的位置。㈧?(F)共用地示出的虚线Pl?P5表示打印机5的输送路上的特定的位置。位置Pl是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位置,位置P2是BM传感器29的检测位置,位置P3是压纸辊11和头主体部12夹持连续纸M的捏夹部的位置。位置P4是自动切割器13的切割位置,位置P5是手动切割器14的切割位置。这些各位置之间的距离、连续纸M的帐票的长度等例如存储于控制部101所具备的ROM中。
[0128]图10表示刚刚将连续纸M固定于打印机5之后的状态。连续纸M的开头的帐票表不为Ml,第二个帐票表不为M2,第二个帐票表不为M3。另外,在帐票的边界如上述那样形成有折痕,在折痕上形成有长孔MH。长孔MH是为了能够通过光学或机械的方式检测连续纸M的帐票的边界而穿设于连续纸M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孔。长孔MH为在连续纸M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孔。而且,在连续纸M的帐票的边界,将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圆角切掉,形成有缺口 ME。缺口 ME是为了使将连续纸M切离而成为账票的情况下的角带有圆度而形成的部分,利用BM传感器29能对缺口 ME进行检测。
[0129]图10的(A)表示将连续纸M固定于打印机5的状态。在将连续纸M固定的情况下,将连续纸M的前端从打印机5的后方沿纸引导件25、26插入,到达压纸辊11和头主体部12的夹持位置而停止。因此,连续纸M的开头的帐票Ml的前端位于压纸辊11的捏夹位置,用纸传感器28对帐票Ml进行检测。在图10的(A)的状态下,控制部101虽然对连续纸M进行检测,但连续纸M的位置位于输送路径上的哪个位置不能确定。
[0130]控制部101使输送马达32工作而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在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时、即在图10的(B)的位置使输送马达32停止。
[0131]在图10的⑶的位置,表示帐票Ml与帐票M2的边界的长孔MH位于用纸传感器28的检测位置P1。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输送至图10的(B)的位置,从而能初次确定输送路上的连续纸M的准确的位置。
[0132]另外,在打印机5刚刚投入电源之后,控制部101在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之前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在如图10的(B)所示那样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最初的长孔MH时停止。
[0133]另一方面,图10的(D)表示印刷开始位置(待机位置)。在印刷开始位置,连续纸M的前端位于位置P5。若帐票Ml被印刷而利用手动切割器14切割,则下一个帐票M2的前端位于位置P5。这样,在连续纸M的帐票的印刷结束而下一个帐票的印刷待机期间,如(D)所示那样连续纸M的前端位于位置P5。
[0134]为了将连续纸M从图10的⑶中的检测到连续纸M的最初的长孔MH的位置输送到图10的(D)的印刷开始位置,控制部101执行如下两个动作中的任一个。如下两个动作是[I]使开头的帐票Ml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的动作及[2]使第二个帐票M2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的动作。
[0135]在[I]的动作中,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图10的⑶中LI所示的长度。因此,如上述那样头主体部12移动而头主体部12和压纸辊11把持连续纸M的把持力变弱,从而可能产生由打滑引起的偏差,准确地使前端与位置P5对齐并不容易。
[0136]相对于此,在[2]的动作中,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图10的⑶中L2所示的长度,成为图10的(C)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输送方向仅为正向(F),因此没有打滑的影响。另一方面,如图10的(C)所示,开头的帐票位于位置P5的下游,不被印刷而废弃、浪费。
[013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执行[I]的动作。控制部101通过补正在向反向(R)输送时产生的偏差、换言之补正正向(F)和反向(R)的输送量之差,能进行准确的对位。
[0138]图11是表示打印机5的动作的流程图,特别是表示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求出偏差量的偏差量检测处理。
[0139]在进行用于检测偏差量的动作之前,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在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时停止(步骤SI I)。该步骤Sll的动作相当于初期输送。利用该动作,连续纸M到达图10的⑶的位置。
[0140]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从正向(F)切换为反向(R)(步骤S12)。输送方向的切换通过使马达驱动器104向输送马达32输出的电压翻转来进行,不伴随输送马达32的实际的动作。该切换相当于第一切换动作。
[0141]控制部101从图10的⑶的位置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预先设定的量(步骤S13),在图10的(E)的位置停止(步骤S14)。该步骤S13的动作相当于第一输送。该情况下的输送量是图10的(E)中L3所示的长度,当长度L3超过从位置Pl到位置P3的长度时,开头的帐票Ml可能从压纸辊11和头主体部12的捏夹部脱落,因此,将长度L3设定为从位置Pl到位置P3的长度以下的长度。该长度L3的输送中的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为α。
[0142]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切换为正向(F)(步骤S15),使压纸辊11向正向(FR)旋转而输送连续纸M,并且对输送中的输送量进行计数(步骤S16)。该步骤S15的切换相当于第二切换动作,步骤S16的动作相当于第二输送。然后,控制部101在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时使输送停止(步骤S17)。在步骤S17中使输送停止时,连续纸M返回图10的(B)的位置。控制部101将步骤S16?S17的输送中的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作为输送量计数,获取将该计数值作为β (步骤S18)。
[0143]控制部101对从图10的⑶输送到图10的(E)情况下的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α)和从图10的(E)到图10的⑶的输送中计数出的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β)进行比较(步骤S19)。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为控制部101所控制的输送的输送量,并不是实际检测到的连续纸M的输送量的值。但是,α和β是以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的图10的(B)的位置为基准求出的值,因此α和β之差反映连续纸M被实际输送的输送量之差。因此,可以将α和β之差视为将连续纸M向正向(F)和反向(R)输送相同输送量的情况下的输送量之差。该输送量之差(偏差)的原因在于反向(R)的输送中的连续纸M的打滑。因此,通过求出α和β之差,能求出进行反向(R)的输送情况下的打滑引起的输送量之差。因此,在将例如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在预定的输送量(步长数)上加上相当于与向正向(F)输送情况下之差的输送量的补正,能使连续纸M实际移动预定的量。
[0144]在该图11的步骤S12?S19所示的一连串的工序(sequence)中,由于切换输送方向,因此会产生背隙引起的偏差。该“偏差”是控制部101使输送马达32动作的动作量和实际连续纸M被输送的输送量的偏差。输送方向的切换在步骤S12、S15中进行两次,在步骤S13刚刚开始输送之后以及步骤S16刚刚开始输送之后产生背隙引起的偏差。也就是说,步骤S13的输送的步长数α和步骤S15?S16的输送的步长数β均包括背隙的影响。因此,进行求出α和β之差的运算时,背隙的影响相抵消,能求出背隙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输送量之差。
[0145]作为图11的动作的另一例,在从图10的⑶的位置向正向(F)输送连续纸M然后向反向(R)输送的动作中,也可以同样地求出输送量之差。
[0146]在该动作中,首先,控制部101将长孔MH输送至比位置Pl靠下游的位置,然后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初期输送),使长孔MH与用纸传感器28检测长孔MH的位置、SP图10的⑶的位置对齐。
[0147]在此,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至图10的(F)的位置(第一输送)。该情况下的输送量为预先设定的长度L4。然后,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从正向(F)切换为反向(R)(第二切换动作),将连续纸M输送至检测长孔MH(第二输送)的位置。控制部101在图10的⑶的位置检测到长孔MH时使连续纸M停止,对一直到该停止的输送量(输送马达32的动作步长数)进行计数。然后,基于相当于从图10的(B)的位置到图10的(F)的位置的长度L4的动作步长数和从图10的(F)的位置到图10的⑶的位置的动作步长数之差算出偏差量。在该情况下,仅将输送方向翻转,一连串的工序所包含的输送方向的切换及输送的次数不改变,因此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0148]作为图11的动作的又一例,也可以在开始工序之前向正向(F)进行使连续纸M与图10的⑶的位置对齐的输送(初期输送)。
[0149]在该动作中,首先,控制部101从长孔MH位于比位置Pl靠上游的位置的状态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初期输送),使长孔MH与用纸传感器28检测长孔MH的位置、即图10的⑶的位置对齐。
[0150]在此,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从反向(R)切换为正向(F)(第一切换动作),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至图10的(F)的位置(第一输送)。该情况下的输送量为预先设定的长度L4。然后,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从正向(F)切换为反向(R)(第一切换动作),将连续纸M输送预先设定的量(第二输送)。该第二输送的输送量例如设定为L4+L3的长度,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输送至图10的(E)的位置。接着,控制部11将输送方向从反向(R)切换为正向(F)(第二切换动作),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至在图10的(B)位置能检测到长孔MH而使其停止(第三输送)。在此,控制部101求出从图10的(B)到图10的(F)及从图10的(E)到图10的⑶的正向的输送中的动作步长数和从图10的(F)到图10的(E)的动作步长数之差,基于该差算出偏差量。
[0151]在该情况下,虽然从初期输送到工序结束的输送动作增加一次,但能与上述的动作例同样地算出偏差量。另外,可以使将连续纸M输送到图10的(B)的位置的初期输送为正向(F),且使工序即将结束之前的输送为正向(F)。
[0152]图12是表示打印机5的动作的流程图,表示与图11所示的偏差量检测处理一起补正检测出的偏差量而进行对位的动作。
[0153]控制部101执行在图11中说明的偏差量检测处理(步骤S21),从而获取偏差量、即输送量之差(步骤S22)。
[0154]控制部101开始使连续纸M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的对位处理(步骤S23)。控制部101为了进行对位而判定从图10的(B)的位置输送连续纸M的方向是否为正向(F)(步骤S24)。例如,在连续纸M的帐票的长度比从位置Pl到位置P5的距离短的情况下,为了使帐票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而进行正向(F)的输送。与此相反地,在帐票的长度为从位置Pl到位置P5的距离以上的情况下,为了使帐票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而进行反向(R)的输送。
[0155]在进行正向(F)的输送的情况下(步骤S24中为是),控制部101基于帐票的长度和从位置Pl到位置P5的距离算出用于使帐票的前端与位置P5对齐的输送量(步骤S25)。而且,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输送所算出的输送量而使其停止(步骤S26),对位结束。
[0156]另一方面,在进行反向(R)的输送的情况下(步骤S24中为否),控制部101算出需要的输送量(步骤S27)。该输送量在根据帐票的长度和从位置Pl到位置P5的距离求出的输送量基础上包括用于补正在步骤S22中获取的偏差量的补正量及用于输送至超过了位置P5的位置的多余的输送量。控制部101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在步骤S27中算出的输送量而使其停止(步骤S28)。在该时刻,连续纸M的前端位于位置P5的上游侧。控制部101将输送方向从反向(R)翻转为正向(F),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而返回在步骤S27中加入的多余的输送量(步骤S29),对位结束。通过该步骤S27?S29的动作,连续纸M的前端与位置P5重合。另外,包含输送马达32及压纸辊11的输送机构成为正向(F)的输送停止了的状态。因此,在接着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的情况下,例如在执行印刷的情况下,具有不受背隙的影响的优点。
[0157]这样,打印机5具备作为能将连续纸M切换为正向(F)及反向(R)地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的压纸辊11及输送马达32和控制输送马达32而输送连续纸M的控制部101。控制部101执行一连串的工序而求出使输送马达32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连续纸M的输送量之差。该工序包括从正向(F)向反向(R)的切换和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R)向正向(F)的切换。另外,包括连续纸M的向正向(F)或反向(R)的第一输送和向与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在图11所不的例子中,第一输送为反向(R),第二输送为正向(F)。由此,能准确且容易地求出在将连续纸M向正向(F)输送的情况下和向反向(R)输送的情况下,由于打滑的产生状态不同等而产生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量之差。因此,在切换输送方向的情况下,能适当地补正由于背隙以外的因素产生的偏差。
[0158]打印机5具备对设于连续纸M上的作为位置识别部的长孔MH进行检测的用纸传感器28。控制部101从用纸传感器28能检测到长孔MH的位置开始第一输送,在第一输送中,使连续纸M输送规定量,在第二输送中,将连续纸M输送至用纸传感器28检测到长孔MH。因此,以设于连续纸M的长孔MH为基准,能更适当地补正正向(F)和反向(R)的输送量之差。
[0159]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在工序开始之前执行输送连续纸M的初期输送。该初期输送如图11的例中的步骤Sll所示,为与第一输送相反的方向,与第二输送相同的方向。
[0160]即,控制部101通过执行正向或反向的初期输送、在该初期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在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连续纸M的第一输送、在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在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连续纸M的第二输送,从而求出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连续纸M的输送量之差。
[0161]在该情况下,例如若使初期输送的输送方向为正向(F),则工序的最后进行正向(F)的第二输送。因此,在工序结束之后不切换输送方向而迅速地向正向(F)输送连续纸M进行印刷等。
[0162]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通过执行初期输送、将连续纸M向与该初期输送相同的方向输送的第一输送、在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在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连续纸M的第二输送、在第二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在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连续纸M的第三输送,从而求出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连续纸M的输送量之差。
[0163]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及第三输送和第二输送中求出使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的实际的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从而能高效率地求出偏差量。在该工序中,例如,使初期输送的输送方向为正向(F),第一输送为正向(F),工序的最后进行正向(F)的第三输送。因此,能进行正向的输送一直到与开始第一输送的位置对齐,且在工序的最后进行正向的输送而结束工序。在该情况下,在工序结束后不切换输送方向而能迅速地向正向(F)输送连续纸M进行印刷等。
[0164]这样,使求出偏差量的工序的内容对应于执行工序后的输送方向,能迅速地向工序结束后的动作过渡。
[0165]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加上执行工序求出的、连续纸M的输送量与输送马达32的动作量之差来使输送马达32动作而输送连续纸M,从而使连续纸M的前端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由此,能准确地对连续纸M的位置进行对位。另外,即使向与印刷时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R)输送连续纸M,也能准确地进行对位,因此,能消除连续纸M的浪费。
[0166]而且,控制部101在使连续纸M的前端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的动作中,如步骤S27?S29所示,使连续纸M即将在印刷开始位置停止之前的输送方向为与对连续纸M进行印刷的情况相同的正向(F)。因此,为了对位后对连续纸M进行印刷,在向正向(F)输送的情况下,不需要切换输送方向。因此,印刷开始时不会产生背隙引起的偏差,因此能准确且迅速地执行印刷。
[0167]另外,打印机5具备与连续纸M接触而进行印刷的头主体部12和与头主体部12一起夹持连续纸M而进行输送的压纸辊11。头主体部12在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的情况下能向离开压纸辊11的一侧移动。在该结构中,在向反向(R)输送时,利用头主体部12的移动将连续纸M从头主体部12拉开,即使连续纸M固接也能解除该固接。在该结构中,在将连续纸M向反向(R)输送时,夹持连续纸M的力被解除,因此容易产生打滑,但在打印机5中,能准确地求出由取决于输送方向的打滑的产生状态引起的偏移且适当地进行补正。
[0168]这些优点在使打印机I如图10?图12所示那样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同样地获得。
[016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例示应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方案,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连续纸M穿设有表示帐票的边界及前端的作为位置识别部的长孔MH,但位置识别部可以为长孔MH、缺口 ME那样形成于连续纸M的形状,也可以为黑色标记等有色的记号。另外,也可以将密封件、其他附着物作为位置识别部。另夕卜,连续纸M可以为辊卷纸。而且,在连续纸M为标签用纸那样具有能分离的剥离纸、衬纸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剥离纸、衬纸上附加位置识别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能利用光学式的用纸传感器28检测作为位置识别部的长孔MH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利用BM传感器29进行检测。而且,也可以使用与长孔MH、缺口 ME嵌合而动作的机械开关传感器检测连续纸M的有无及长孔MH、缺口 ME的位置。另外,打印机5不限定于在作为热敏纸的连续纸M上进行印刷的热敏打印机,也可以为喷墨式打印机,在激光打印机、点击式打印机等中也能应用本发明。而且,在打印机5可以设置用于报知错误的蜂鸣器、发光部、显示画面等,当然关于其他的细部结构可以任意地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机构,其能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输送印刷介质; 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包括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备对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识别部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从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位置识别部的位置开始所述第一输送,在所述第一输送中,输送规定量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第二输送中,将所述印刷介质输送至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位置识别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 正向或反向的初期输送、 在该初期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 在所述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输送、 在所述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 在所述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二输送, 从而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 正向或反向的初期输送、 向与该初期输送相同的方向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输送、 在所述第一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一切换动作、 在所述第一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二输送、 在所述第二输送之后切换输送方向的第二切换动作、 在所述第二切换动作之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三输送, 从而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向各输送方向动作的情况下的、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工序中,在所述第一输送中使所述输送机构动作预先设定的量,在所述第二输送中使所述输送机构动作至所述印刷介质返回所述第一输送开始前的位置,基于所述第一输送及第二输送中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之差,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根据执行所述工序求出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动作量之差而利用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所述印刷介质,从而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印刷开始位置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所述印刷开始位置对齐的情况下,使所述印刷介质即将在所述印刷开始位置停止之前的输送方向为与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备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而进行印刷的印刷头和与所述印刷头一起夹持所述印刷介质而进行输送的压纸辊, 所述印刷头在将所述印刷介质向反向输送的情况下能向离开所述压纸辊的一侧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所述输送机构具有的压纸辊和以将所述印刷头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构成为能将所述压纸辊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向及反向, 所述支承机构支承为在所述压纸辊向反向旋转时使所述印刷头和所述压纸辊分离。
10.一种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主体部,其具有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且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压纸辊对置; 支承机构,其以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机构具备对支点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点设于沿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头主体部的大致中央,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头主体部支承为以所述支点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支承为在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头主体部向与所述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通过使所述压纸辊向第一方向旋转或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而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向从所述压纸辊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并沿该倾斜面引导所述支点。
13.—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机构,其具有输送印刷介质的压纸辊,且将所述压纸辊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旋转; 印刷头,其与所述压纸辊对置, 支承机构,其以将所述印刷头的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方式进行支承; 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所述支承机构具备对支点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点设于沿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头主体部的大致中央,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头主体部支承为以所述支点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支承为在将所述头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压纸辊的状态下能使所述头主体部向与所述压纸辊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执行包含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通过使所述压纸辊向第一方向旋转或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能使所述头主体部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向从所述压纸辊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沿该倾斜面引导所述支点。
16.一种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机构和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切换为正向及反向地输送印刷介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上,对设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该印刷装置的对位方法利用所述印刷装置执行包含从正向向反向的切换、与该切换相同次数的从反向向正向的切换、所述印刷介质的向正向或反向的第一输送、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的工序,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输送的输送量和所述第二输送的输送量,求出使所述输送机构以相同量动作的情况下在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之差, 并且,根据对求出的差进行补正的补正量,进行使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与指定位置对齐的前端对齐动作。
【文档编号】B41J29/38GK104275948SQ20141030088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4日
【发明者】远藤克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